《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到学校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成为具有高尚、高雅气质的人。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和这方面有关的一则古代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
(一)疏通课文
自读课文,借助字典,初步疏通课文,并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 1)关键实词:
期:约会、约定时间。(今:日期,期限)
舍:放弃、舍弃。
去:离开。(今:到...去)
过:超过。
至:到。
戏:嬉戏、玩耍。
委:放弃、抛弃。
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今:领,带)
顾:回头看。(今:照顾)
2)关键虚词:
乃:才。便:于是、就。则:就。之:代词,代人,指元方。
3)特殊用法:
通假字:不,通“否”。例句:“尊君在不?”
古今异义:去,离开。例句:“去后乃至。”
2.一学生朗读课文,考虑如何用现代语言复述。
3.学生复述课文;对比复述,补出课文省略的部分。
明确: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友)去,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君)不至,(家君)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人)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学生复述课文,其他的学生听,提出不同的意见,老师指导点拨,明确统一意见,再请一同学复述,加强理解。)
4.集体朗读课文
(二)分析课文
文中的三个人物——陈太丘,友人和元方,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们?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人物形象分析:
太丘:汉朝陈寔(shì),曾做太丘长。长,掌管。元方的.父亲。
“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看重承诺,守时。
友:太丘的朋友。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不讲信用,迟到了不知检查自己的过失,反而当着元方的面责骂他的父亲且言语粗野,不讲礼貌。
“友人惭,下车引之。”——知错能改。
元方:七岁孩子。
——不卑不亢地指出友人为人的不足,表现了元方明白为人要讲诚信,要讲礼貌的处世原则;也反映了他的机智和思维的敏捷。(懂礼识义,聪明机灵的小孩。)
“入门不顾”——对不讲诚信,不讲礼貌的鄙视;也反映了他得理不饶人、年少气盛和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三、质疑探究
1.“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明确:“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的“您”;“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小知识:“家大舍小令外人”(谦称一家人中比自己大的用“家”字,比自己小的用“舍”字,尊称别人用“令”字)。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
1)是。有同学认为元方太没礼貌,得礼不让人,应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
2)否。有的同学认为友人错在先,元方这样做情有可原,元方怒气未消,怎么可能理友人呢?还有同学认为元方还小,只有七岁,做出这样的举动是很正常的,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他,不能对他求全责备。
这样,这个问题在学生的争论中有了一个合情合理的答案。
四、学习体会
本文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明确: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也即文章的主旨。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2
一、导入
二、读文释义
(一) 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把课文朗读一遍,注意结合课下注释吧字音读准确!
2、请全班同学齐读。
3、请一个同学点评齐读的情况。
(二)疏通文意
1、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请大家放开声音自译课文,前后桌也可以互相帮助翻译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标出来。
2、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师生共同解决。
3、考查学生对字词句掌握并链接现代常用的成语。(屏幕出现古今链接题)
(三)动笔积累
三、依文说故事
1、简单直译
字词障碍清除了,课文内容更清晰,也更容易理解了,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好不好?
2、想象创意
要想生动起来,就要把想象合理地加进去,让自己走进故事中去。想想当事人的心情怎样,表情怎样,动作会怎样?同学们可以互相先讲一下,可以互相补充啊!
四、读文悟“怒”
1、通过讲故事,同学们应该对课文的理解更深一层了。请同学们再来朗读课文,看能不能把刚才欠缺的遗憾弥补上。先请女同学齐读,男同学注意听,评价她们读得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2、要想把这篇文章读好,我们要抓住哪种情绪来读?抓住一个“怒”来读,读时体会他们“怒”的不同:陈太丘是无声的怒,友人是恼羞成怒,元方反驳友人的话,是针锋相对的怒!请男同学来读一遍。看能不能把这些情感体现出来。
3、再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五、品文评“怒”
这是一个因诚信引起矛盾冲突的故事。大家全都生气了,全都在发怒,而且都有自己充足的发怒理由!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认为谁的发怒更合乎情理,或你认为谁的发怒不太妥当?
六、据文息“怒”
1、陈太丘无声的抗议不仅没让友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引起了友人的大怒;元方针锋相对有理有据的指责虽然让友人惭愧却显得有些不礼貌了。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呢?假如是你,你会怎样说或怎样做呢?
2、生活中不可能没有冲突、没有矛盾,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处理,就有不同的.结果。既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又不激化矛盾,更能解决矛盾,这就是说话的艺术。所以,我们在欣赏元方纯真睿智、敬佩陈太丘率性而为的个性、感叹友人知错就改的品行时,也应尝试着象同学们说的那样以诚信、理解、宽容的态度,更以睿智的语言、较好的修养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冲突,去平息愤怒。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和谐美好!
3、一篇短短的小故事,涵盖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老师和你们一起合作背下这个小故事吧!我背旁白,同学们背友人和元方说的话。
七、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一的第2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3
学生分析:
这篇言浅显易懂,学生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很大困难。初一的学生毕竟才接触言,培养他们学习言的积极性、思考质疑的习惯非常重要。
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任务分析:
学生在第一、第二两个单元中已经学过两篇言,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言知识。本将继续积累言的词语,学习翻译言的办法,调动学习言的积极性。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期”“舍”等常见的言词语,能结合注释疏通意,理解课的基本内容,并争取能背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3、情感与态度: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点:
诵读背诵课,以写名言的形势加深学生对“守信”的感悟。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教学方法:
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言,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意。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激趣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打印的学案。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发放学案,学生做预习。
一、导入新课:中华古诗是我国传统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有了《论语》我们方知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知之为之知,
不知为不知”的求实精神;因为有了《三国志》,我们方能知道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神机妙算”;因为有了《离骚》我们才悟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赤诚??走进古诗,亲近古诗,让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交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这篇古,让我们徜徉在古的天地之间。共享学习古的.乐趣。
学习言老师推荐五字法:读、译、背、悟、写。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按这五字法进行学习。
二、初读感知。
1、学生朗读课,然后同学评议朗读情况。(优缺点。你特别欣赏他读的哪一句,哪一句没读,该怎么读。)
通过评议,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朗读应该注意的问题: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重音。
提醒字音:不通否是通假字。联系以前学过的通假字:“项为之强”中“强”通“僵”,“诲女知之乎”中“女”通“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知”通智。
3、全班朗读。
过渡:要想读得更,还要明白课内容。可能大家在预习的过程中,有一些字词句的翻译还不太明白,今天我们在课堂上解决
三、译后再读。合作学习。
1、要求:学生对照注释,读课,疏通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明白但需要掌握的词语要勾画出来。如重点词语:“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先在小组中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推举一个中心发言人提出,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课件展示翻译言六字法。
翻译言的六字法:
留:中的人名、地名、年代、物品名称要保留。
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出省略的词语。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加:为了使句子更通顺,加上些词句,更符合现代汉语的意思。
2、课件展示重点字词,让学生翻译,以抢答的形式作答。
重点词句:
期:约定至:到去:离开行:走舍:放弃乃:才委:丢下舍弃则:就,便,那么引:拉顾:回头看尊君、家君、君的辨析。
3、学生质疑。(让学生学会交流,敢于提问。)
4、再次朗读。读出语气,重音,节奏。可以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也可以按组来读。别的同学读的时候,自己可以想象课中的情境,为背诵作准备。
5、找一名学生复述课,看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4
【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字词
3.从古人身上学习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重点】
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学习难点】
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情境导入】
看着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老师不由得想起了冰心先生的一首小诗,来,请同学们大声齐读:“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是呀,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七岁让梨的孔融、智救友伴的司马光,他们的故事,至今还在流传。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聪颖机智的少年——陈元方。
出示课题《陈太丘与友期行》
出示学习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字词
3.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学生大声齐读
衔接:同学们朗读整齐洪亮,希望继续保持。
【初读课文】
正字音
划节奏
1.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要求注意朗读停顿,人物的语气语调。
板书提示:不通否,读fu
2.齐声朗读课文,
要求:
(1)声音洪亮;
(2)读准字音,停顿恰当;
(3)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3.注意人物的语气。(PPT展示)
a.客问元芳:“尊君在不?”(疑问语气)
b.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尊君”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展示敬辞和谦辞PPT,提示尊称和谦称。
指导学生分角色演读,特别注意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再读课文】
解字词通句意
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标注重点字词,试着了解句意
2.重点字词
与友期行约定相委而去离开
太丘舍去舍弃入门不顾(回头)看
3.重点句子翻译
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b.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c.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三读课文】
析人物明事理
1.默读课文,用原文回答问题:
客人发怒的原因是?客人不守信的表现是?
2.我最喜欢(或不喜欢)————————,因为————————。(结合人物动作语言进行分析)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友人有什么优点?板书:
元方:明礼刚直不阿友人:无礼无信知错能改
3.从这两个人身上,你学到了什么道理?板书:信礼
【拓展延伸】
1.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说你该怎样做到“信”“礼”。
【课堂小结】
你掌握了哪些字词?
2.你学到了什么道理?
【课后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3、收集关于诚信、礼貌的名言警句,抄写到你的摘抄本上。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5
陈菲老师执教《陈太丘与友期》,本节课的目标设定全面合理、可行奏效,能以学生为本,知识与技能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独立探究与合作学习并重,切合文本内容、切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审美情趣,尤其是能注重发挥语文课文以载道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倡导的五德,早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价值理念的核心因素,而本篇课文麻雀虽小,不过区区百字,却涉及到其中的礼智信三个层面,是一篇难得的正己、修身的范例。尤其在课堂回眸这一环节既道出了本文收入“方正门”意图,又升华了本课的主旨。陈菲老师授课时,始终没有脱离这一思想内核,这无疑是正确的、到位的。
朗读是教好文言文最重要的教学形式之一,是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等诸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基于此,陈老师在本节课中非常重视朗读,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渐渐进入文章情境,加深对文意的理解,体会不同角色的'思想感情,进而受到审美的教育,陶冶情操,同时也有利于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本课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若处置不当,容易内容单薄、效率低下,而陈老师的内容安排却能做到开合有度、收放自如,既立足于文本,又不拘泥于文本,更能顾及文言文教学的一般规律。本节课循着这样一条内在的主线渐次展开:感知——认知——评价——鉴赏——生发,滚雪球般动态生成。既有反复诵读,也有识记理解。
另外,陈老师的教态自如亲切朴实,课件设计也简洁明快、形象质感,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整节课给人的感觉是精、实、细、活,效果显著。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6
一、情景导入(2分钟)
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话,叫“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们就认识很多这样的少年英雄。比如说砸缸救友的司马光,四岁学画的王冕,六岁称象的曹冲,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今天,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翻到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少年。[打开ppt](板书:陈太丘与友期)请跟着老师把课题齐读两遍。
二、检查预习(五分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打开ppt)[过渡:课前,老师已经要求大家进行了预习,现在我就要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请给下面的字词注音)
2、解释下列重点字、词。(打开ppt)
三、朗读课文,体味情感(十分钟)
(过渡:朗读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点,现在就请大家先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注意老师朗读的停顿与节奏。)
1、翻下ppt,老师范读课文。
2、(听老师读完了,我就要检查一下你们刚才有没有认真听了。所以,现在角色互换,由你们把课文齐读一遍,我来当听众。(按下ppt)朗读时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停顿。)学习齐读课文。
(老师点评:嗯,读得真整齐,声音也很洪亮,有点那种感觉了,但停顿还欠明显,如:客问元方。还有后面,友人便怒,发怒的友人,语气应该有点急,所以朗读时,语速要稍微快点。)
3、点读。(现在,哪位勇敢的同学,愿意再来给我们读读课文,一定比刚才读得更好了。注意老师刚刚讲的几个细节处)(老师点评:这位同学读得不错吧,大家给点掌声。停顿处处理得很到位,朗读很清晰。不过老师希望你下次朗读时声音再大声点
四、疏通文意,讲故事。
1,所谓“书读百变,其意自见”。我们已经把课文朗读了四遍,而且本文比较浅显易懂,同学们应该已经能大致翻译文章内容了。那现在你们还有没有哪些不懂的字词或语句的意思不懂的,就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学生反馈,师生共同解答。)(三分钟)
3、请同学们翻译下列句子。(放ppt)(八分钟)
(1)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中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家门没有回头看。
4、分角色朗读(过渡:很好,大家学得很认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课文,一定读得更有感情了。为了让同学们读得有味,我们进行分角色朗读,老师当叙述
者,女生扮演元方,男生扮演友人。)【一分钟】
五、整体感知课文(放ppt)
1、文中主要讲了哪个机智少年(过渡:读得真好,现在我们回到开头的问题,文中主要讲了哪个机智少年呢?)板书:元方
(老师:除元方外,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是友人。)板书:友人。
2、(过渡:都说人物语言反映人物性格。那么友人、元方分别具有哪些性格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探讨人物性格。
友人:无信、无礼、知错就改。
元方:聪明,懂事,正直不阿,勇敢
六、合作探究
(过渡:老师这里还有几个问题想要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放ppt
1、文中“君”“尊君”“家君”称谓在意思上有何不同?
2、本文结尾处“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3、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7
一、导入
同学们,小学里学过司马光砸缸这篇课文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看多媒体文字、图片,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小孩?自古英雄出少年,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这样的小故事《陈太丘与友期》(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
师:这则故事出自《世说新语》这部书是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找一名同学念屏幕)
三、师范读课文
师:大家注意句子的朗读节奏,并把自己容易读错的字注上音。
师:大家发现哪个字的读音和平时不同?
这个字是通假字,念它所通字的音,板书:不通否
四、学生齐读课文
五、学生分组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做好准备踊跃发言。
先提问重点字解释,再指名翻译。
六、揣摩、品读
师:大意我们理解了,下面我们再来看文中主要刻画了几个人物?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找出对话部分讨论客人和元方的对话应该分别用怎样的语气读?说出你的看法。
明确:客人一处询问,很客气;一处愤怒,音调很高,元方一处有礼貌,客气的说;二处声调不高,但义正辞严。在提高同时利用反复品读体会人物形象。
七、问题探究
通过刚才的朗读,同学们已大体感悟到两个人物形象了。
1、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和友人是怎样的人?请作一个评价。在评价时我们先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一个人,然后结合课文中内容作一个具体的'阐述。
学生边总结老师边板书。
2、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希望同学们各抒己见。
八、拓展延伸
1、你知道生活中诚实守信或无礼无信的例子吗?谈一谈并说说你的看法。
2、对照课文,检点自身,你今后打算怎样做?
九、布置作业
1、做完练习二、三题;
2、生活中有很多格言警句都含有诚信,请收集或自己创造几句有关诚信的佳句。
教学反思:
1、通过这次备课讲课,我深刻体会到了品读的重要性,设计本课时,我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决定让学生体会元方与客人两次对话时的语气,课堂上的分析讨论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读,人物形象顿时呼之欲出。而学生的回答也恰好引出下一环节的讨论,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
2、结尾处延伸拓展没有回到积极的主题上来,学生回答的多是不守信用的例子,过于消极,而现在提倡和谐社会,引导学生多举些诚实守信的例子,弘扬主旋律。
3、课堂氛围还不够热烈,有些问题仅靠两三个同学回答,还应想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这样讨论会更加全面、深入。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8
【教材分析】
《陈太丘与友期》是人教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文学素养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本课作为古文阅读在此册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陈太丘与友期》是《世说新语》“方正”门中的,主要是写陈太丘之子元方聪颖机智,懂礼识仪。文中“无信”“无礼”二词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借“陈元方责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告诉学生一个道理——人必须明礼诚信。
【学情分析】
这篇文言文浅显易懂,学生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很大困难。初一的学生毕竟才接触文言文,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思考质疑的习惯非常重要。
【课型】新授
【教学方法】
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激趣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利用不同方式的朗读及自主学习感悟故事的内容。
4、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积累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学习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良好美德。
2.使学生了解《世说新语》“志人”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一些小故事的兴趣。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作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图片
猜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的画面,表现了少年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表现机智聪明少年的'文章《陈太丘与友期行》。(板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1、理解并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2、学习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三、文学常识检查(填空,师强调)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方正”一门。
四、朗读、翻译
1.你读我念。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2、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3、文言文朗读一定要读出停顿,读出节奏,老师标出了这篇课文的节奏,看黑板,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4、你翻我译,自读课文,对照注释,试着翻译文章。
5、你争我抢,抢答下列红体字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2)期日中、(3)太丘舍去
(4)去后乃至、(5)元方时年七岁、(6)尊君在不
(7)待君久不至、(8)相委而去、(9)则是无信
(10)下车引之、(11)元方入门不顾
五、你思我想(读懂了课文内容,请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是个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的人。
2、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原文回答)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聪明、勇敢、明理
4、“友人惭,下车引之”说明了什么?
“惭”字写出了“友人”已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尽显人物羞愧的神情。“引”字则表明了友人想对元方表示自己的友好,以示悔意。
六、你讨我论
1、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不失礼:①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
失礼: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他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这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所以我觉得元方最后的举动略显失礼。
2、《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的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陈元方的“方正”?
(1)他懂得“信”的重要。
(2)他懂得“礼”的重要。
(3)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
(4)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七、你收我获。学了这篇课文,你的收获是什么?
八、你背我诵
【布置作业】
课后第四题
课后第五题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
友人:无信无礼知错就改。
元方:聪明明礼直率。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9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咏雪》,我们品味了两个少年关于雪花的比喻句各自的妙处。今天,我们来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则小故事,看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一些什么有益的启示。
板书课题: 陈太丘与友期 到底讲了什么内容?预习时看懂了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一生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仔细听,若有出入,事后指出。
三、朗读课文,疏通词句。
1.边朗读,边口译全文。要求: 先自由读,易于品味、揣摩
(1)联系前几篇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借助下面注释,运用手头的古汉语字典,可运用加字法、换字法;同时,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补充上去。
(2)自己无法解决的,前后桌可以相互探讨。
(3)还是无法解决的,圈出来,等会儿集体交流、探讨。
2.疑难字词交流。补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3.请一生口译全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用铅笔画出自己认为有问题的地方,等会儿交流讨论。
4.自由朗读全文,看是否还有词句上的疑问。同时根据对句意的理解处理朗读节奏。
5.集体朗读。
6.分角色朗读。(注意二人前后语气的变化)
四、合作、探究几个问题:
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无对文章进行评论?
既然作者未进行任何评价,那我们就文中的人物进行讨论。
1.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文中的三个人物的行为——陈太丘,友人和元方?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陈太丘:太丘舍去 ——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友 人:去后乃至 尊君在不? 怒 非人哉! 惭,下车引之
——无信无礼,缺乏修养,然知错能改
元 方:(家君)待君久不至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入门不顾 (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守信识礼,(聪明机灵)
可提示,如:“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元方如何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错误?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2.《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夙惠(天资聪慧)、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你认为应选自哪一门?理由?
“方正”(正直不阿,为人正派,品行方正)——三个人物的言行都围绕信、礼展开。虽也表现了元方的聪敏,但主要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是核心。可见是借元方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礼”重要性。
——可见,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也即文章的主旨
积累有关成语、名句。
五、自由朗读,力争当堂成诵。
六、作业
① 完成课后练习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课下的注释,自行翻译文言文;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从朗读中去感受人物形象,并深入体会文意;
3、让学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信”和“礼”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从朗读中去感受人物形象,并深入体会文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古代聪明孩子的故事呢?(生答)今天,老师再领大家去认识一位聪明的小朋友,好不好?(生答)今天我们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出示多媒体投影)
二、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三、正音,通假字不(fǒu)通“否”,语气词。(出示多媒体投影)
四、学生结合课文下的注释,自行疏通文意,读一句原文翻译一句,把不会的字词,随时标注在书上,注意文中的省略成分,可以互相讨论解决,仍有不懂的,等会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师指导学生翻译)
五、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全班解决,并提出重点需要掌握的字词。
六、文言文里的'字词意思,尽管和现代汉语不同,但个别字词的
意思仍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学生说出文中的几个这种词的意思。(出示多媒体投影)
七、每组选一个代表,一人翻译一句,翻译全文。
八、请女同学来齐读,男同学点评。
九、抓住文中陈太丘友人元方三个人的“怒”,让同学在朗读中去感受人物形象,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出示多媒体投影)
十、男同学齐读课文,读出三个人“怒”的不同感情。
十一、学生分角色扮演人物演出。
十二、全班同学讨论: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十三、讲解诚信和礼仪的重要性。(出示多媒体投影)
十四、全体同学跟老师宣誓,做一个诚信的大中人,做一个礼仪的大中人。(出示多媒体投影)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11
一、导入
1、同学们平时喜欢看故事书吗?
老师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这是由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晋代名士言谈、行事的一本书,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陈太丘与友期》。
2、陈太丘,就是陈寔,因曾任太丘县令,所以称陈太丘。期,就是约定。整个题目连起来的意思就是“陈太丘和友人约定”。陈太丘和友人约定什么,发生了什么故事?我们一起来读读全文。
二、读文释义
(一)初读课文——出示无句读全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全文,你能读准字音、读对停顿吗?
2、请一个学生读,让另一生从字音、停顿进行评价
3、打开课本,齐读课文
(二)疏通文意
1、同学们刚才自读的时候,能看懂这篇文章的意思吗?有哪些字、词、句不太清楚、不太理解呢?提出来,
2、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放开声音翻译全文
3、师读一句,生齐翻译一句
4、字词梳理
三、品文研析
1、读了这篇短文,
8、大家觉得,这篇短文为什么要安排一个才七岁、把喜怒都还摆在脸上的孩子来指责友人的.迟到失信呢?(更能突显“信”的重要)
9、刚才同学们读友人和元方的对话时,有没有注意到他们所使用的称谓?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的“您”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尊”是敬词,用于称跟对方有关的人或事,比如“尊姓大名”
“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称;“家”是谦词,用于对别人称自己亲属中年长于自己的人,比如“家父”
中国乃礼仪之邦,古人在人际交往中,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贫民百姓,都有许多谦辞和敬辞,体现了对人的尊重。恰恰今天人际交往中没了这些礼貌用语,见面必呼职位,充分体现官本位社会的特点。元方这个七岁小儿,即便是在生气状态下,也仍然尊称对方为“君”,而没有爆粗口,说脏话,更加显示出“礼”的重要。
四、课堂回眸
1、陈太丘严格遵守约定,决不姑息不守时守信的人,是一种正直;
友人面对一个孩子合理的批评,能放下大人的架子知错能改,是一种正直;
元方不因对方是大人,有理有据地指出对方过错,对自己的爱憎不遮不掩,也是一种正直。
一篇135字的小文,讲了一个关于信和礼的故事,塑造了三个正直的形象,告诉人们:要做一个守信讲理的人,要做一个正直不阿的人,这恐怕就是编者要把这篇文章收录在“方正门”的意图了。
2、这么涵义丰富的小文,不把它背下来总觉得有点缺憾。我们一起背背这个小故事把,老师背旁白,同学们背友人和元方说的话。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一的第2小题
3、课外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故事
六、板书
七、反思
本次教学比较顺利地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基本落实了教学目标,在朗读中解决字词积累与运用,通过分析三个人的语言、动作描写,体味人物内心、品格,把握人物形象,都是正直的人,符合刘义庆把这个故事收入“方正门”的意图。课堂总会有一些遗憾,时间把握上还有一点欠缺,还要努力加强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让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利用率能更高效。在品析部分,还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引导他们更多元化地理解。自己再尽量少讲一些,让学生再多讲一些。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12
教学目标
1、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3、初步了解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讲故事,以宋庆龄小时候信守诺言的故事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三、课文学习
1、你读我念:
(1)听读课文,注意停顿;
(2)指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2、你翻我译:
自学课文,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3、抢答题:
(1)解释加点文言词语:
①与友期行
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③门外戏
④尊君在不
⑤待君久不至
⑥相委而去
⑦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⑧下车引之
⑨元方入门不顾
(2)翻译文言句子:
①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还不见朋友来。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不是人啊!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门连头也不回。
(3)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你)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你背我诵:3分钟背诵比赛
5、你扮我演:
再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同桌或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对话。
6、你思我想:
(1)对文中的'三个人,你有何看法?
(2)问题探究
①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
②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7、你收我获:
从这则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
四、小结与延伸
1、词语积累:
仿照例子,了解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并写出带该字的一个成语例子:吾日三省吾身(多次)
成语:三令五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动手试一试:解释加点的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②太丘舍去
③下车引之④入门不顾
3、中外名人讲诚信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只有首先做到言出必行,你的话才有信用。
——[波斯]昂苏尔·玛阿里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英]赫伯特
履行诺言是名誉的标志。
——[法]谚语
4、教师寄语
拥有诚信,你将拥有一切;失去诚信,你将失去一切。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讲诚信——懂礼貌言必信——行必果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出现的基本字词,翻译并且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时的语气、停顿,并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明白“做人做事讲诚信”是立世之本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人物语言从不同的标准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分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聪明机智的孩子,同学们可以举几个例子吗?(同学回答,教师总结)有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冲称象、曹植作《七步诗》、王冕四岁学画、王羲之七岁通书法这些都是大家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伴着古人的脚步走进另一个孩子—元方的世界,看看我们从他身上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二、读古诗,品诗味
1、了解作者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小说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本文选自“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2)作者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洲)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洲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2、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朗读课文,然后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对同学的朗读进行点评,由教师总结,读的时候不仅仅要把字音读准,同时还要注意停顿以及感情,最后全班齐读。(暂设5分钟左右)
课堂细节:为什么同学们“尊君在不”要读成“fǒu”?指出这是通假字,请同学们思考下,在我们学过的文章中还有哪些是通假字?
《童趣》中“项为之强”,《论语十则》中“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是知也”。(重新读一遍,男生、女生、教师合作,读旁白、元方、友人)
3、根据文章注释和工具书,给同学们五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翻译全文,并且把遇到的不明白字词圈出来,全班解释。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太丘舍去:舍,放弃;去,离开。乃至:才
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下车引之:拉;顾:回头看
4、请同学翻译全文。(暂定八分钟)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后友人没有到达,陈太丘不在等候就走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嬉戏。客人问元方说;‘你的父亲在吗?’元方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都不到,他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的说:“真不是人啊!与人约定同行,丢下我自己就走了。”元方说:“您和家父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中午您还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的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三、品句子,评人物
1、当友人知道陈太丘已经离开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文中是用哪个词表示的?(学生集体回答)友人便怒
2、纵观整篇文章,在整个事件中怒的只有友人吗?(不是)那么还有谁也怒了呢?(学生答)陈太丘、元方请根据你的理解来谈谈他们分别是为什么怒?
友人:因陈太丘没有等他已经先离开而怒。
陈太丘:因友人没有按照约定准时赴约而怒。
元方:因友人不仅失信而且还责骂自己的父亲而怒,或者说因友人不但无信而且无礼而怒。
3、友人怒后对着元方责骂他的父亲,对于友人的.做法你是怎样看待的?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你是怎样看待的?
①我反对友人的做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没有遵守约定就没有权利去责备别人;作为一个长辈不应该在元方面前对陈太丘不尊重,这影响了父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不仅没有信用而且没有礼貌。
②元方的做法并非无礼: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而且当子面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③有失礼仪: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认得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知错能改的人,不正体现了一个人的胸襟宽广和修养吗?
4、在你看来,友人是个怎样的人?元方又有什么性格特征呢?
友人:“期日中”,结果“不至”,说明友人言而无信,不讲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先离去时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说明他是一个缺乏教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义正言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较为诚恳,说明他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元方:有良好的家庭修养,懂礼识义;“入门不顾”,流露出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出正直不阿的性格特点。(同‘方正’相联系)
四、散思维,表立场
1、文章中有小小的遗憾,陈太丘无声的抗议,元方因“入门不顾”而使知错就改的友人尴尬,这样在无形中就激化了矛盾,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面对迟到的友人陈太丘应该怎样做呢?面对友人的道歉,元方应该怎样做呢?
①陈太丘应该等一会
②如果不能等,就留一张纸条让元方带给友人,让元方成为化解矛盾、传递友谊的使者。
③元方应该说话婉转些,接受友人的道歉。(联系生活实际,同学们之间发生的小矛盾和摩擦)
五、诵课文,悟哲理
1、请同学们背诵课文。
2、布置作业:做完《智慧大课堂》。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14
教材分析
1.新课标要求形成学生对亲情的认识和感悟能力,这是篇课内阅读课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感悟浓浓的父子情,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这一单元体现了亲情的丰富和多样,从而引起我们的共鸣。
2.本节课要学生学习元方小小年纪就知道维护父亲的尊严 ,感悟亲情,知道诚信与礼貌的重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情分析
1.课文短小精悍却反映了道理,要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自己感悟出道理。并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从文言字词到感悟,再到进一步谈自己的看法。
3.学生认知障碍点:如何看待元方的做法,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并争取能背诵。
过程和方法:读并体会故事的内容及其中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诵读背诵课文,引导学生对诚信与礼貌的感悟。
教学难点:领悟深刻的做人道理
教学过程
导入:
这节课老师想领同学们再次走进精典故事,去认识一位小朋友,它穿越时空,沿着中华文化的长河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一起去见见他好不好?[引出课题}这是一篇文言文,究竟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我们来读懂它
初读感知
1、学生朗读,同学评价
2、齐读
译后再读,合作学习
1、 对照注释边读边疏通文意,小组合作
2、 落实重点词句
3、 学生讲故事
4 、引导朗读,注意停顿与重音,把握感情,师生点评。学生互相挑战诵读,熟读背诵。
品味探究
1、读了这篇课文,你悟到什么?
2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3、如果是你怎样办?
设题意图:通过对问题的品味探究,让学生了解内容,形成自己对课文深刻道理的理解,对父子情的.感悟,明白诚信与礼貌的重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教师点拨: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尝试用诚信、宽容、理解的方式去与人沟通
课堂小结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宽,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正直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15
学生分析:
这篇文言文浅显易懂,学生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很大困难。初一的学生毕竟才接触文言文,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思考质疑的习惯非常重要。
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任务分析:
学生在第一、第二两个单元中已经学过两篇文言文,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文言文知识。本文将继续积累文言文的词语,学习翻译文言文的办法,调动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争取能背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3、情感与态度: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点:
诵读背诵课文,以写名言的形势加深学生对“守信”的感悟。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教学方法:
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激趣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打印好的学案。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发放学案,学生做好预习。
课程过程:
一、导入新课: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有了《论语》我们方知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知之为之知,
不知为不知”的求实精神;因为有了《三国志》,我们方能知道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神机妙算”;因为有了《离骚》我们才悟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赤诚走进古诗文,亲近古诗文,让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交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这篇古文,让我们徜徉在古文的天地之间。共享学习古文的乐趣。
学习文言文老师推荐五字法:读、译、背、悟、写。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按这五字法进行学习。
二、初读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同学评议朗读情况。(优缺点。你特别欣赏他读的哪一句,哪一句没读好,该怎么读。)
通过评议,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朗读应该注意的问题: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重音。
提醒字音:不通否是通假字。联系以前学过的通假字:“项为之强”中“强”通“僵”,“诲女知之乎”中“女”通“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知”通智。
3、全班朗读。
过渡:要想读得更好,还要明白课文内容。可能大家在预习的过程中,有一些字词句的翻译还不太明白,今天我们在课堂上解决
三、译后再读。合作学习。
1、要求:学生对照注释,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明白但需要掌握的词语要勾画出来。如重点词语:“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先在小组中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推举一个中心发言人提出,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课件展示翻译文言文六字法。
翻译文言文的六字法:
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代、物品名称要保留。
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出省略的词语。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加:为了使句子更通顺,加上些词句,更符合现代汉语的意思。
2、课件展示重点字词,让学生翻译,以抢答的形式作答。
重点词句:
期:约定至:到去:离开行:走舍:放弃乃:才委:丢下舍弃则:就,便,那么引:拉顾:回头看尊君、家君、君的辨析。
3、学生质疑。(让学生学会交流,敢于提问。)
4、再次朗读。读出语气,重音,节奏。可以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也可以按组来读。别的同学读的时候,自己可以想象课文中的'情境,为背诵作准备。
5、找一名学生复述课文,看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理清故事过程,为背诵作准备。)
四、背诵课文。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根植于我们的心灵,伴随我们成长!
五、品悟探究。
1、读了这篇文章,你悟到了什么?
2、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不求意见一致,只要能说明理由。
六、读后思辨:联系当今谈谈你对“信”的看法。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1、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守信的名言。
课件展示:有关诚信的名言。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民无信不立。——孔子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2、学生写或交流自己写的名句。
七、课堂小结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宽,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正直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愿同学们从今天的文言文学习中得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八、作业布置。
继续背诵全文。读读《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相关文章: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11-12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反思15篇11-28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通用10篇)04-25
中班教案《灰太狼的皇冠》02-06
《喜羊羊与灰太狼》教案02-18
《喜羊羊和灰太狼》教案02-06
大班喜羊羊和灰太狼教案03-18
喜洋洋和灰太狼小班音乐教案01-09
《陈涉世家》教学反思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