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科学《蚂蚁》教案

大班科学《蚂蚁》教案

时间:2024-07-23 09:07:31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蚂蚁》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蚂蚁》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蚂蚁》教案

大班科学《蚂蚁》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活动中能细致,有序地进行观察,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

  活动准备:

  课件(蚂蚁及其生活习性的短片),歌曲《蚂蚁搬豆》、头饰、录音机、磁带、海洋球若干、放大镜、课前组织幼儿捉蚂蚁并进行初步观察,并放在瓶里供活动时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小客人和小朋友一起玩:"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大家猜猜它是谁?(引导幼儿竞猜,得出谜底蚂蚁。)

  二、说一说。你在什么地方发现的蚂蚁?找到它的窝了吗?你是怎么捉的?(捉的时候不要直接用手捏,以免伤害蚂蚁,要用草叶、小树枝等放在蚂蚁的前方,待它爬上草叶、树枝后再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瓶子里。瓶内可以放些潮湿土壤和食物,用盖子盖好,放在阴凉处备用。要注意:一只瓶内只能装同一窝的蚂蚁,因为不同窝的蚂蚁会因"打架"而死伤)。蚂蚁长得什么样?身上有什么?吃什么?怎样走?

  三、看一看:我们来观察一下蚂蚁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1、在观察时,我们可以先从整体上观察一下它的大小、颜色,然后看看蚂蚁的身体可以分成几部分,再从前往后按顺序一部分一部分仔细观察蚂蚁。看谁观察的最细致,最准确。(幼儿自由观察后,讨论结果:蚂蚁有大有小,有黑色的,褐色的;有头、胸、腹;在头的下部有一对大"牙",胸部比头部细,长着三对足。)

  2、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

  1)、刚才动画片中的.蚂蚁在干什么吗?(蚂蚁在挖洞做窝;搬运食物-稻粒;在搬运死昆虫;在相互传递信息;在"打架")。

  2)、讨论小结:要想知道蚂蚁是怎样生活的?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我们就要仔细观察: ①蚂蚁都搬运哪些食物? ②找到蚂蚁窝,轻轻把窝挖开,看看里面贮存有哪些食物。 ③在蚂蚁附近放上各种各样的食物,观察哪种食物上有蚂蚁,哪些食物上没有蚂蚁。

  3、引导幼儿分组观察蚂蚁怎样爬行?

  四、试一试。

  1、倒出瓶中的蚂蚁,给它周围放上食物,观察它喜欢吃什么,并在黑板上的图中打钩。

  2、请一名幼儿示范蚂蚁爬,讨论怎样才能爬得又快又稳。

  五、玩一玩。

  分角色:教师扮妈妈,幼儿扮小蚂蚁,各戴头饰。放背景音乐《蚂蚁搬豆》,师幼一起玩游戏:蚂蚁搬豆。

  "孩子们,在山坡对面有许多豆豆,我们一起爬过山坡,钻过山洞,去搬豆豆吧!"在妈妈带领下,小蚂蚁分成两组,快速爬过小山坡,钻过山洞,搬起一粒豆豆(海洋球)后跑回来,每只每次搬一粒,直至将豆豆搬完,看哪组搬得最快。

  六、在生活中进一步观察蚂蚁的活动。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能结合时节、结合幼儿园课题,整合科学、语言、社会、数学、美术等领域,利用多媒体、游戏、讨论互动、绘画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充分以幼儿为发展主体,环环相扣,分解难点,帮助幼儿努力达到目的。在活动中,由于活动素材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所以幼儿的兴趣积极、投入,我的问题比较开放,幼儿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吴佳栋说可以到月球上去过中秋节,要带月饼、水去。赵越的画告诉我们:小蚂蚁在搬西瓜,它搬不动了,所以就坐下来休息,后来就睡着了。吉米画的是:四只蚂蚁共同合作,搬了一个很大的月饼,四只蚂蚁神态迥异,有两只蚂蚁是高高兴兴的;一只蚂蚁在留泪是它搬不动月饼了;还有一只蚂蚁是拉着脸生气了,原因是毛毛虫在它旁边与它比美,说蚂蚁不漂亮所以不开心。从孩子们的画中可以看出他们想象的天空有多大,他们就是创造奇迹的神笔。在孩子们的画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孩子们对“一对”的概念还不是特别理解,以后还要更进一步的学习。蚂蚁的三对足到底在哪个部位我们还要进一步的去观察。在示范添加蚂蚁三对足的标准图案时可以是先老师示范再请幼儿上前示范,然后作一个比较,幼儿眼前就有一个标准蚂蚁的图像了。

大班科学《蚂蚁》教案2

  一、活动题目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蚂蚁搬食物回家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观察蚂蚁“搬食物回家”,感知蚂蚁单个搬、群体搬食物,沿途回家这一有趣现象,培养幼儿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和探究问题的精神。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放大镜、昆虫盒、玻璃瓶或矿泉水瓶子、米饭、饼干、昆虫尸体、彩笔、纸若干。

  五、活动过程

  找幼儿园内或园外蚂蚁较多的地方(场地宽阔、安全),能看到蚂蚁巢穴的'人口。活动前先在四周撒上蚂蚁爱吃的食物,如米饭、小果皮、饼干等。找一找,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晨间带幼儿散步时,有意带到指定场地,让幼儿自发说出:看,有那么多蚂蚁,它们在搬东西。激发幼儿观察兴趣。

  看一看,说一说,蚂蚁怎样搬食物?

  (1)蚂蚁用尾部(屁股)搬的。

  (2)蚂蚁用头上的须(触角)搬的。

  (3)蚂蚁用手和脚一起拖的。

  (4)有许多蚂蚁一起拖的。

  试一试,找答案。

  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东西。

  (1)蚂蚁用嘴巴叼住,把东西搬回家。嘴巴有一对像螃蟹一样的大钳子,力气很大。

  (2)当食物过大时,小蚂蚁会用头去碰另一只蚂蚁的头,过一会就有许多同伴来共同搬运食物。

  (3)蚂蚁搬东西回家时,是大家排成一队,沿着原来的路回家。画一画、说一说,蚂蚁搬食物回家。

大班科学《蚂蚁》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逗引蚂蚁了解蚂蚁的活动和习性。

  2、能关注周围环境,学习细致观察。

  3、激发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室内播洒一些蚂蚁喜欢吃的食物(如面包屑、糖、饼干、蔬菜叶、树叶等。)

  2、可以在平时散步和户外活动的时候观察蚂蚁的活动。

  3、放大镜若个。

  4、幼儿活动材料第17页《逗引小蚂蚁》和第18页《蚂蚁爱吃什么》。

  活动过程:

  一、引蚂蚁(了解蚂蚁的行动方式)

  1、老师和幼儿一起在户外播洒一些食物,用来引蚂蚁并一起去找找哪里有蚂蚁。

  指导语:你们看到哪里有蚂蚁?它们都在干什么?

  2、集体讨论引蚂蚁的过程和幼儿自己观察到的情形。

  3、小结:蚂蚁都是爬行的,喜欢成群结队的活动。

  二、逗蚂蚁(了解蚂蚁喜欢什么食物)

  1、指导语:你们看见哪里的蚂蚁多些?蚂蚁更喜欢吃什么?

  2、幼儿完成幼儿活动材料第18页的'操作。

  3、幼儿根据自己观察的结果,专门给蚂蚁一些它们喜欢的食物去逗它们,观察它们是怎样来搬运这些食物的。

  4、集体讨论:蚂蚁是怎样把爱吃的食物搬回家的?

  三、蚂蚁长啥样(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

  1、老师把一些把蚂蚁放在玻璃器皿上,用放大镜观察,让幼儿观察蚂蚁长啥样。

  2、集体讨论:蚂蚁长啥样?

  3、小结:蚂蚁有一个圆圆的头,头上有一对触角,有六条腿,全身是黑褐色的,身体有三段。

  四、活动延伸

  1、老师给幼儿讲活动材料第17页《逗引小蚂蚁》的故事。

  2、集体讨论故事的内容。

大班科学《蚂蚁》教案4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户外散步时,两名幼儿为鱼池内蚂蚁爬上叶子这一现象发生争论,并围绕“蚂蚁会不会游泳”讨论不停,这一争论引起许多小朋友的好奇。为满足幼儿对蚂蚁探究欲望和好奇心生成了此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提供不同材料,创设不同情境,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蚂蚁,培养幼儿自己寻找科学答案的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培养幼儿喜欢对身边现象大胆猜想、主动探究的好习惯。

  3、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友好协作。

  活动准备:

  1、小碗、水、小棒、石头、纸等。

  2、蚂蚁较多的场地。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够带着问题参与实验并寻找出答案。

  难点:幼儿运用多种现场材料救助蚂蚁。

  活动过程:

  1、讨论:蚂蚁会不会游泳?

  教师七次有的幼儿认为蚂蚁会游泳,有的说不会,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呢?

  幼儿:小蚂蚁不会游泳,它停在叶子上是求生呢!

  幼儿:蚂蚁会游泳,不然它怎么会游到叶子上去呢?

  大家各抒己见,并且争得面红耳赤,不过多数幼儿赞同蚂蚁会游泳的看法。

  2、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开始进行探索。

  “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呢?”我问幼儿。小朋友说:“我们捉它看看。”“捉了放在那里呢?”我反问,幼儿说:“拿个小碗吧。”于是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来到操场上迫不及待地开始实验了。他们将蚂蚁轻轻放在自己的碗巾看看蚂蚁会怎样。

  幼儿:小蚂蚁爬得太快了。

  幼儿:是呀!它们和在地上爬得一样快。

  幼儿全神贯注地关注自己碗中的蚂蚁,并且边观察,边和旁边幼儿交流着……我问幼儿这样看,能知道小蚂蚁会不会游泳吗?幼儿说,“不行,碗里没有水。”我又问:“那怎么办呢?”幼儿轻轻地说;“我们在碗里放上水就知道了。”于是……

  3、把蚂蚁放在装水的碗中再次观察寻找答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

  教师引导幼儿在碗里加一些水,然后再观察蚂蚁的活动。看着,看着,一名幼儿激动地把小碗举到我面前说:“老师你看,小蚂蚁会游泳,它们正在水里快乐地扭动着身体呢。”

  另一名幼儿挥着手招呼旁边小伙伴:“快看,我的蚂蚁会潜水,它们在水底爬呢。”果真小蚂蚁在水底爬呢。

  于是,几个幼儿聚集在一起讨论着:“小蚂蚁肯定会游泳,你们看它E水里游得多自在呀,再看水,有点像放大镜,蚂蚁变大了,看它的身体有六条腿,嘴像镰刀一样,眼睛小小的,没有睫毛。”

  之后,多数幼儿激动地呼应起来:“我们赢啦!小蚂蚁会游泳。”

  这时一名幼儿皱着眉头说:“我的蚂蚁不动了,快死了,我要放它出。”他的一番话,提醒了其他幼儿。于是,大家纷纷都去看自己碗中的蚂蚁,似乎都不动了。最后,大家把碗中的水和蚂蚁都倒出来了。

  4、引导幼儿一起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

  教师:刚才我们看到蚂蚁快要死了,我们小朋友都把蚂蚁和水倒出来,帮助蚂蚁逃生,那如果蚂蚁在湖中、海里落难了,又没有办法把水0出来,咱们应该用哪些办法来帮助落水的蚂蚁呢?

  幼儿:上次在池塘里我看见小蚂蚁爬上了叶子,往水里放些叶子,蚂蚁不会累也不会淹死了。(随后孩子们开始找叶子往里放)

  教师: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如果没有叶子怎么办呢?你们再仔细想还有没有别的好办法来救助小蚂蚁。

  第二轮的探索活动开始了,幼儿有的放小石头(让蚂蚁在上面休息),有的放纸,有的放木棒……

  幼儿:老师,我想到一个好办法,把一根长的小棒放在小碗中,棒一头在水里、一头在外面,蚂蚁顺着棒往上爬就死不了啦。

  对于这个建议,大家都比较赞成,于是,幼儿再次投人救助蚂蚁的活动中。

   5、小结: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

  教师:蚂蚁刚到水里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能够自由自在地游泳。

  教师:蚂蚁在水里待了一会儿之后又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做挣扎,然后动作就慢了下来、运动小了。

  教师:如果放进一片叶子(纸、棒等)会怎样?

  幼儿:蚂蚁会自救。

  教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回去后,通过上网、看图书等方式寻出答案。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此次探索活动源于幼儿一次意外现象的发现,产生了“蚂蚁会不会游泳”的疑问。由于问题是幼儿在活中发现的,所以幼儿探索时兴趣浓厚。老师能适时引导,通过猜想、动手实验、验证猜想,使幼儿从刚开始以自我为中心的无依据猜想到根据客观依据进行猜想,培养了幼儿求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

  2、活动中的不足:

  幼儿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发现蚂蚁在水中待一会儿后,活动越来越少。由于怕蚂蚁死,于是就把它们放生了,为了保护幼儿纯真的爱心,因此探索活动也就此停止。因此,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幼儿还是没能通过本次实验找到科学的'答案,最后只能引导他们通过上网查资料、从书中寻找答案。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遗憾。

  主要内容:

  1、质疑:到底该不该拿小蚂蚁做实验?

  有的教师认为:如果可以这样实验,幼儿以后对什么发生兴趣,就对什么进行探索、实验,那么,是不是会有很多的小动物会丧生或残疾?可以通过一些资料、影像来解答幼儿的疑问。

  有的教师认为应该让幼儿去探索,当幼儿发现蚂蚁不能在水中待长时间,他们也是有爱心的,立刻便把蚂蚁放生了。这不是一次爱心教育的契机吗?

  2、幼儿获得知识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提供亲自动手的机会,但是也要重视爱心教育。

  只有幼儿亲自参与探索,才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这次不让幼儿实验而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或看一些资料,幼儿只是对蚂蚁有一些肤浅的了解。但通过幼儿自己探索、实验,他们可以从中寻找出答案还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利用幼儿的好奇心理,引发幼儿为探索确立目标。尤其所探索的内容是从幼儿的疑问中来,所以幼儿的探索兴趣浓厚,以至于每个幼儿都能够参与其中。

  幼儿对万物都感兴趣,充满了好奇,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进行探索,还要相信幼儿有能力探索出答案,不能因幼儿小或其他原因阻止幼儿。但在有一定难度的探索活动进行前,老师要讲出注意事项,如在探索蚂蚁到底会不会在水中游泳之前,教师可以提出“如果蚂蚁在水中不会游泳,快死了,我们该怎么办?”从而让幼儿心中树立爱心意识,必要时候还可以请老师帮忙。

  综合评析:

  “发现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发现新的问题”这一过程和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相一致,幼儿发现池塘里蚂蚁爬上叶子,便对这一现象产生兴趣,纷纷就蚂蚁会不会游泳进行猜测。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亲自拿实验工具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在此过程中,又延伸出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由此可见,教师这一选题对幼儿有意义,不仅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精神,而且也培养了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活动很好地体现了预设和生成的结合,事先预设的目标本来是通过观察探索并寻找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这一答案,但当幼儿发现蚂蚁在水中快死的时候都把水倒出来时,教师马上引导幼儿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并提供了相应的材料,虽然没有实现预定的目标,但生成的活动对幼儿发展有更大的价值。

  小组合作反思紧紧围绕“该不该拿小蚂蚁做实验”这一问题展开,中心突出,研讨较深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表达出充分的理由,形成鲜明的两种对立观点:一方认为只有亲身实践,幼儿的认识才会更深刻,所以应该让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小蚂蚁探究。另一方则认为,不能因为幼儿对什么感兴趣就对其进行探索、实验,否则会有很多小动物丧生或残疾。通过深入探讨,大家最后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应支持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究,但在必要情况下,教师应在之前做一定的价值判断,并对探究内容做一定筛选。不仅有聚焦的问题,又有交锋的过程,最后又形成一致的认识。这是一个观点碰撞及同伴互助的过程,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研讨。

大班科学《蚂蚁》教案5

  活动目标:

  1、知道蚂蚁是群居动物,了解蚂蚁的家庭成员以及分工合作的生活。

  2、对蚂蚁的家庭分工合作现象感兴趣。

  3、能分辨出蚂蚁会吃的食物。

  活动准备:

  视频、幻灯片

  活动重难点:

  知道不同的蚂蚁有不同的分工。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角,激发幼儿兴趣。

  1、师:今天我请来了一群神秘的小客人。老师讲一个谜语,宝贝们猜一猜它们是谁。

  谜语:它有一对触角,个子不大,能量不小,能搬粮食,会打地道。

  幼儿回答:蚂蚁。

  2、师:你们都见过蚂蚁吗?你见过的蚂蚁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身体结构是怎样的。展示蚂蚁身体结构图,给幼儿介绍。

  3、师:你们见过的蚂蚁是什么颜色的?小结:我们见过蚂蚁大多数都是黑色的,其实有很多种颜色的蚂蚁,是因为那几种颜色的蚂蚁很少,我们就没有看到过。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都有些什么颜色的蚂蚁。

  二、播放视频,引出课题,大体了解蚂蚁的生活和分工。

  1、师:我们熟悉了蚂蚁是什么样子之后,让我们来看看小客人在做什么。播放视频至搬箱子之前。

  2、师:宝贝们,蚂蚁一家在做什么呀?

  你们猜他们把食物搬去哪里?

  你们见过蚂蚁的家么?

  现在我们一起跟着它们去蚂蚁的家参观一下。

  继续播放视频至结束。

  三、通过关于蚂蚁工作的提问,引出蚂蚁的分类。展示课件,让小朋友了解和认识蚂蚁的分类。

  1、师提问:宝贝们,蚂蚁家里的蚂蚁多不多,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吗?因为它们是群居动物。那你们看见蚂蚁在做哪些事情?

  幼儿回答:蚂蚁做的不同事情。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结合课件讲解蚂蚁的分类。

  兵蚁:负责警戒及保护其他成员。

  工蚁:主要劳动者,搬运食物和养育小宝宝。

  蚁后:负责生育小宝宝,是蚂蚁妈妈。

  雄蚁:负责生育小宝宝,是蚂蚁爸爸。

  四、对幼儿提问加深他们对这几种蚂蚁的认识。

大班科学《蚂蚁》教案6

  活动设计背景

  大班的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所以他们总是会问一些问题。本教学活动的设计旨在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大自然的一些规律和变化。同时,面对班里的个别幼儿不大愿意和其他幼儿交流,本活动也是力争把他们拉入大集体,为他们创造交流的机会。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意识到小蚂蚁搬家是为了躲避雨水淹没它们的家。

  2.通过活动让幼儿明白小蚂蚁搬家的行为是大自然降雨前的一种征兆。

  3.让幼儿列举其它大自然降雨前的征兆。

  4.让幼儿体会集体活动的快乐。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明白小蚂蚁搬家是大自然降雨前的一种征兆。

  难点:通过小蚂蚁搬家,让幼儿列举大自然降雨前的其它征兆,毕竟幼儿的能力有限。

  活动准备

  透明无盖大玻璃箱、蚂蚁、沙土、大水杯、水

  活动过程

  1.开始环节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平日里为什么我们总能看见小蚂蚁向高处搬家吗?”然后,等待幼儿回答。

  (2)组织幼儿向讲桌靠拢,准备演示。

  2.基本环节

  (1)向玻璃箱一端放置一堆沙土,然后,将蚂蚁放在无沙土的一端。

  (2)稍微等会儿。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谁能说说小蚂蚁现在的活动情况呢?”注意引导幼儿,让幼儿说出小蚂蚁是满箱乱跑。

  (3)向玻璃箱无沙的一端开始加水,让幼儿观察。

  (4)教师提问:“现在谁能说说小蚂蚁的活动情况?”很明显,幼儿的回答会是小蚂蚁向沙土堆跑去。

  (5)教师开始延伸。教师提问:“在大自然中,什么情况下大地低洼处会被淹没?”

  (6)引导幼儿,让幼儿说出下雨。

  (7)教师提问:“如果没有沙土的那端玻璃箱犹如洼地,那么我们往玻璃鞋中加水犹如什么?”

  (8)引导幼儿,让幼儿说出下雨。

  (9)再次引导。教师提问:“那么,小朋友们,请你们现在告诉我小蚂蚁为什么搬家?”

  (10)小朋友回答

  (11)总结,小蚂蚁搬家是为了躲避雨水淹没了它们的家,它们搬家是大自然降雨前的一种征兆。

  3.结束环节

  (1)假设讲台为沙土堆,其他地方为平地。

  (2)教师喊:“天气晴朗,小蚂蚁们怎么办?”

  (3)预示幼儿满教室欢笑着跑。

  (4)教师喊:“马上要下雨了,小蚂蚁们要怎么办?”

  (5)预示幼儿跑向讲台。

  (6)在欢笑中结束

  4.延伸环节

  下课前,教师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课后请大家多动动脑,仔细观察我们的周围还有其它那些小动物的行为是下雨前的征兆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大家的观察结果”。

  教学反思

  1.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但思考能力毕竟有限,所以幼儿教师的引导显得尤其重要。幼儿教师在整个活动环节中一定要掌握好干预活动的度,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这点相当重要。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当幼儿看到小蚂蚁的活动显得非常高兴,大多数幼儿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该活动能很好的让幼儿对日常生活现象展开思考,锻炼幼儿对脑的开发。在最后的游戏活动中,不愿和其他幼儿交流的幼儿也参与到活动中,对他们孤僻性格的改善是有帮助的。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该活动是在掌握幼儿经验水平、学习特点、个性的基础上开展的,能够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发展线索,也能够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不过我个人认为在整个观察活动中弱国能更具有趣味性则更好。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在引导幼儿从教室实验向室外大自然变化的过程中显的稍微有些吃力,不过在后来的游戏环节就好得多了。我个人考虑在实验环节可穿插其它一些活动,帮助幼儿理解。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观察一开始,幼儿显现出很浓的兴趣,但在最后引导环节,显得有些缺乏趣味性。好在,最后的游戏又引起了幼儿的兴趣。今后,在引导环节,可适当运用多媒体、趣味活动,来帮助幼儿理解。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运用实验加多媒体,来帮助幼儿理解,我会注重更多的细节,来保持活动的连贯性和趣味性。不过我个人认为最后的游戏还应保留,毕竟幼儿喜欢游戏。在整个活动中我会让幼儿自己发现更多问题,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寓教于乐。

大班科学《蚂蚁》教案7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了解蚂蚁的特征与生活习性。

  2、对蚂蚁有探究的兴趣,能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或疑问。

  活动重点:

  了解蚂蚁的特征与生活习性。

  活动难点:

  能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蚂蚁的一家》

  活动过程:

  1、回忆经验:

  阅读图书:

  2、幼儿阅读《蚂蚁一家》,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3、交流讨论:

  (1)、各组交流捉蚂蚁时发生的趣事。

  (2)、幼儿以绘画记录的方法提出关于蚂蚁的问题。

  (3)、分类:教师出示标记卡,提示幼儿可根据记录卡按蚂蚁的食物、特征等方面进行归类。

  (4)、讨论:针对幼儿提出的个别问题,鼓励幼儿各抒己见,回答问题。

  (5)、结合图片内容进行归纳小结。

  4、设疑:“蚂蚁的力气究竟有多大?”我们可以在活动后再继续寻找资料。

大班科学《蚂蚁》教案8

  活动名称:

  科学活动《蚂蚁一家2》建议年龄段:大班

  活动目标:

  1、知道蚂蚁是群居动物,了解蚂蚁的家庭成员以及分工合作的生活。

  2、对蚂蚁的家庭分工合作现象感兴趣,尝试寻找蚂蚁窝观察。

  活动准备:

  小铲子昆虫箱食物视频纸笔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蚂蚁的家庭成员以及生活习惯。

  ——最近我们发现了小蚂蚁的这么多秘密,蚂蚁是群居动物,他们有一个很大的家族,家族成员的工作都是不一样的,接下来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看看小蚂蚁有哪些家庭成员,他们分别都做一些什么工作。看看他们的`生活多么有趣。

  ——播放视频

  二、分组进行讨论并且把蚂蚁一家的成员画下来

  ——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如:蚁后很大负责产卵,一群蚂蚁只有一只蚁后,公蚁收集食物以及喂养以后,还有雄蚁有翅膀,会飞等。)

  ——请小组的一个负责人来讲述一下讨论的结果,组员补充。

  ——总结:蚂蚁一家真是一个大家庭,每个蚁群只有一只蚁后,蚁后身体很大很大,她负责产卵,工蚁专门负责收集食物给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分享,他们是最勤劳的,也是数量最大的,雄蚁有翅膀,会飞,他可以和雌蚁交换)他们的生活真有趣。

  ——你对蚂蚁一家的谁最感兴趣呢?你最喜欢家庭成员中的谁呀?为什么?

  三、寻找蚂蚁一家

  ——上次我们已经去户外找过蚂蚁了,蚂蚁的家在哪里呀?(泥土中)

  ——你们想不想在教室中养养小蚂蚁,观察他们的生活呢?

  ——带上小铲子食物还有昆虫箱子跟我走吧。

  ——来到户外进行捉蚂蚁活动

  要求:幼儿分组进行活动,一组用食物引诱蚂蚁,把蚂蚁装到昆虫箱,一组带着铲子去找一找蚁后,找的时候要轻一些,不要伤害到蚁后。

  ——带着成果回教室

  ——把找到的蚂蚁一家装到透明的塑料箱子中封起来,多放一些泥土给他们做家。

  ——蚂蚁的家被我们搬到教室中来了,蚁后我们每天来观察他们的生活并且记录在记录下来好吗?

  ——今天我们的收获真大呀,我们观察一段时间以后,再把蚂蚁一家安全的放回到土地上好吗?让他们能够自由的生活。

大班科学《蚂蚁》教案9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用书中有音乐活动《蚂蚁搬豆》,孩子们对小蚂蚁非常感兴趣。有一天,在户外活动中,有一个孩子大声的喊:快来看呀,好多小蚂蚁呀!孩子们蜂拥而上,叽叽喳喳,议论开来。我就想:利用孩子们好奇心理,让孩子们对蚂蚁有更近一步的了解。

  活动目标

  1、对小蚂蚁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有一定了解。

  2、让孩子知道团结起来力气大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

  难点: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蚂蚁。

  活动准备

  活动前引导幼儿对蚂蚁进行观察;蚂蚁图片;ppT课件;歌曲《蚂蚁搬豆》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准备活动。

  在音乐《蚂蚁搬豆》的乐曲声中。组织幼儿进活动室。

  二、基本活动。

  1、出示蚂蚁图片,幼儿观察蚂蚁外形特征。

  2、回忆自己观察到的蚂蚁特点。

  3、看ppT课件,对蚂蚁进一步了解。

  (重点:团结起来力量大。)

  讨论:蚂蚁精神!

  三、结束活动:

  游戏:我是一只小蚂蚁。

  四、延伸活动:

  绘画《蚂蚁精神》。(画出自己看到的蚂蚁精神)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能循序渐进的进行,孩子对蚂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发展了幼儿的探索精神。采用丰富多样的方式,幼儿的`情绪一直都很饱满。但是,在引导幼儿观察的时候,引导还不够:怎么样让蚂蚁出洞?蚂蚁队伍是怎么样的?蚂蚁之间是怎样合作的?对幼儿的观察,应该进行记录,这样,孩子们的印象会更深刻。

大班科学《蚂蚁》教案10

  活动目标

  1、借助故事情节,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营造环境,让幼儿对昆虫知识产生兴趣、敢于探索。

  3、幼儿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用绘画的方式记录所观察的昆虫特征。

  重点难点

  1、借助故事情节,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营造环境,让幼儿对昆虫知识产生兴趣、敢于探索。

  活动准备

  1、故事《小蚂蚁的生日会》。

  2、放大镜

  3、文件夹、白纸、笔

  4、蝴蝶、蜻蜓、蜈蚣、蜜蜂、瓢虫、蚕宝宝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活动引入:故事《小蚂蚁的生日会》

  2.出示小蚂蚁和蛋糕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嘘,孩子们,我们一起往这儿看,你们看到了什么啊?(小蚂蚁和生日蛋糕)我们在什么时候才吃生日蛋糕呢?(过生日的时候)

  师:老师告诉你们,今天就是小蚂蚁的生日了,它想请其它的昆虫朋友来参加它的生日会,那小朋友来猜一猜,到底谁会来参加呢?(幼儿猜测)到底谁会来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中间部分

  1.幼儿欣赏故事

  (1)回顾故事名字

  (2)回顾故事内容

  (3)昆虫分类

  师:来了这么多的朋友,可是呢,有的受到了小蚂蚁的热情招待,有的呀,却被请了回去。那么,有哪些朋友得到了小蚂蚁的热情招待呢?(幼儿回答,师利用图片将昆虫逐一分类)

  师:谁又被小蚂蚁给请了回去呢?(蜘蛛和蜈蚣)为什么?(因为它们的腿太多了)。

  师:蚕宝宝能参加小蚂蚁的生日会吗?为什么?(出示蚕蛾的图片)

  2.组织幼儿讨论,丰富幼儿对昆虫的认识。

  师:小朋友仔细看看,小蚂蚁请来的这些客人和它自己有哪些地方长的一样?(出示小蚂蚁的图片)

  (1)都有头,胸,腹。

  (2)都长着六条腿。

  师:它们有这么多一样的'地方,那小朋友来找一找,它们和小蚂蚁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有的有翅膀,有的没有翅膀。)

  师:对了,它们中间有的有翅膀,有的没有翅膀。长着翅膀的昆虫,它们能够在天空中飞翔,它们大多数就生活在空中。像蜜蜂、蝴蝶、蜻蜓、瓢虫。有的没有翅膀,或者它们的翅膀已经退化了,不能够在天空中飞了,它们就在地上或者是土壤中生活了。比方说蚂蚁、螳螂、蟑螂、蟋蟀。不管它们有没有翅膀,但是,它们都有头、胸、腹,最主要的是,它们都有六条腿,所以,它们都叫昆虫。你们都记住了吗?

  4.寻找昆虫

  师:在我们的幼儿园里也有很多很多的昆虫,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去找一找,并观察看看,它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征,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样东西,叫放大镜,它可以把昆虫的样子放的大大的,在观察的时候,要注意了,可不要把放大镜掉到地上了。在听到音乐的时候就可以去观察了,在音乐结束时,小朋友就要回来找到老师了。

  5.音乐响幼儿自由去探索

  (三)、结束部分

  1.音乐结束,幼儿回到原位做好

  2.师:小朋友们,你们都观察到了些什么昆虫呢?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画纸,现在请你把画下来吧!

  3.把画好的昆虫和客人老师分享一下吧!

  活动总结

  幼儿对观察活动感兴趣,乐于探索、积极性高。

大班科学《蚂蚁》教案11

  蚂

  蚁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会用文字等多种方法观察记录蚂蚁。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对蚂蚁的形态和行为特征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科学知识: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性。德育目标:体验到探究蚂蚁秘密的乐趣,昆虫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要和谐相处。

  二、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蚂蚁、放大镜、肉、苹果、米饭、奶糖、植物的种子、死昆虫等

  三、教学活动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课前捉来的蚂蚁。

  2、谈话:你在什么地方发现的蚂蚁窝?你用什么方法捉的?你捉了几种蚂蚁?在你捉蚂蚁时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3、讲述:在这节课里,我们将共同学习研究一些关于蚂蚁的知识。学习新课:(学生自主探究)

  1、指导学生观察蚂蚁身体外形的特征。

  (1)讲述:我们先来观察蚂蚁的身体是什么样的,在观察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顺序。在观察细小部位时,可以使用放大镜。

  (2)学生分组观察并写好观察记录。(3)汇报观察结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①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②蚂蚁的头部是什么样的?头部长有什么?它们是什么样的?③蚂蚁的胸部是什么样的?胸部长有什么?它们是什么样的?④蚂蚁的腹部是什么样的?)(学生对蚂蚁比较熟悉,所以观察蚂蚁的样子对每一个孩子来说就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在提问的时候就让那么后进生来回答)(4)小结:

  蚂蚁有大有小,有黑色的、褐色的,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比较小,长有一对眼睛和一对触角,头下有口,口里有一对大“牙”胸部比较细,长着三对足,腹部是卵形的,可以明显地看到是

  分节的。

  (5)学生将观察结果写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2、研究不同洞穴中蚂蚁的相处情况。

  (1)讲述:如果把在不同地方捉到的蚂蚁放在一起,你认为它们会怎样呢?(指名回答)

  (2)学生分组合作。

  ①先把在不同地方捉到的两只蚂蚁放在一起,观察它们的反应。

  ②再多放几只试试(注意使不同窝里的蚂蚁数量不等)。

  ③如果把正在咬杀争斗的蚂蚁用水洗掉身上的窝味,再把它们放在一起会怎样呢?

  ④如果在同一窝中的一只蚂蚁身上洒上香料,会怎样呢?(3)汇报探究结果。

  (提醒学生别忘了把蚂蚁放回到捉它的地方。)

  3、研究蚂蚁的食性。(1)提问: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说蚂蚁喜欢吃什么?(2)蚂蚁究竟喜欢吃什么呢?(出示教材P6图片)

  (对于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些孩子可能不一定知道,所以在提问的时候就让中上游孩子来完成。)

  (3)分组实验(把苹果、米饭、奶糖、死昆虫等多种物品放在一群蚂蚁的周围,观察什么食物吸引过去的蚂蚁最多),并做好记录、统计结果。

  (4)汇报实验结果。(5)小结:

  像蚂蚁、蜜蜂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属于昆虫。

  在我们的生活中属于昆虫的动物很多,他们有些是益虫,为我们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如蜜蜂,可以传播花粉、为人类酿出香甜的蜂蜜,同时为我们绿色的家奉献了自己生命。也有些是害虫,如蚊子、苍蝇,但都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和小动物们和谐相处。

  参考资料

  1、蚂蚁:昆虫纲、膜翅目,蚁科昆虫的通称。种类甚多,有群居性,多型性,除雌蚁、雄蚁、工蚁外,有时还有由工蚁变型的兵蚁。大多数种类挖土筑巢,也有栖息在树枝孔穴中的。食性复杂,较低等的种类为肉食性或多食性,较高等的为植食性。有的种类能贮藏种子、培养真菌或收集蚜虫及介壳虫体上的密露作为食料。在室内常取食人的食物。蚂蚁因食性不同,有些蚂蚁是害虫,能危害农作物,有些蚂蚁是益虫,能捕食农业害虫。

  2、蚂蚁的嗅觉:蚂蚁的触角上有司嗅觉的细胞,能感受各种气味的刺激。蚂蚁依靠嗅觉寻找食物,识别同类或异类、交流各种信息等,从而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有人做过实验,如果把蚂蚁的触角拔除,蚂蚁就不能正常取食物和及时发觉环境中的各种气味变化。

  教学反思:

  一、把握学生心理,顺水推舟、发现并提出问题

  学生是好动的,特别是在有实验材料时。因为这个原因,上课前10分钟,我才通知学生去捉蚂蚁。看见有同学没有按照要求观察我故作责备地问他们“要你们观察蚂蚁,你们在做什么。”于是就产生了“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观察好一些”的疑问,这样的处理,既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又顺水推舟达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目的,自然流畅。

  二、课前准备了充足的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课堂是我提供给学生各种材料,例:水槽、硬纸板、泡沫、木块、各种食物、绳子、放大镜、透明叉子等,又考虑到不可能预先知道孩子们的思维会指向何方,所以在课前我同时准备其它备用材料,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这个设计是比较科学的。

  三、学生探究活动中及时给予指导

  学生在探究活动时,我回到了学生中间,作为引导者和鼓励者,在巡视中及时发现问题,并选择时机在学生中挑起认知冲突引发新的问题并做

  进一步探究,例:在水中几个泡沫间搭上桥,会有什么反应?蚂蚁用什么方法来传递信息,蚂蚁怎样搬运食物等。学生则在一种民主、科学的气氛中,自由开展研讨,交流。

  四、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我让每个孩子告诉全班他已经学到了什么最重要的事实和最重要的概念。每个孩子提出一个看法,我就问全班是否都同意。他们慢慢地学会对一个看法负责,而不是无端赞同每一个看法或者只是将老师的认可。学生小结石我保持了坚持中立,将全班都同意的小结写在黑板上。尽管事实比较少了些,但比较清楚。

  同时教学中也存在了这些不足之处:对学生的当开始交流活动时,部分学生没有将注意力集中过来,这时我应该把材料从孩子们那里拿开,免得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因为材料总是比思维更容易吸引注意力的。交流时举手的学生人数很多,应该请每组选出一个代表。交流时,还应该时时提醒学生注意倾听,交流中,当孩子的发言出现矛盾时,应该提问:“你们对这些问题是怎么看的呢”引起全班同学的广泛思考。这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改进。

大班科学《蚂蚁》教案1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求知的兴趣。

  2.懂得合作力量大的道理,并观察蚂蚁的形态。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蚂蚁的特征

  2.课件-照片:找一找蚂蚁

  3.自制卡片豆子和小篮子。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课件:找一找蚂蚁

  利用图片找蚂蚁,从而引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比比看,谁现先在草地里找到蚂蚁。

  教师喊“预备,开始”从而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展开

  1.幼儿讲述发现

  (1)你还在哪儿见过小蚂蚁?

  (2)蚂蚁长得什么样?

  2. 引导幼儿说出观察到的蚂蚁的.外形特征

  ppt课件:蚂蚁的特征

  卵

  幼虫

  蛹

  蚂蚁的外部形态分头、胸、腹三部分,有六条腿

  通过图片,让幼儿直观形象的了解和记忆。

  3.小蚂蚁本领大

  (1)你们知道小蚂蚁有哪些本领吗?

  (2)我们应该像小蚂蚁学习什么?

  让小朋友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三、结束

  游戏:蚂蚁搬豆

  游戏开始,教师说:“孩子们,咱们快去搬豆准备过冬吧!”“小蚂蚁”自由地跑到场地另一端,拾一颗小豆跑回家中,将小豆放进小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活动延伸

  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交流蚂蚁的生活习性。

大班科学《蚂蚁》教案13

  活动背景和设计意图: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处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色,树木发芽了,小虫子钻出来了,小蚂蚁成群结队的运粮食,小蜜蜂和小蝴蝶到处飞舞,有的小朋友还带来了宠物蚂蚁到教室里喂养,大家对蚂蚁产生了很高的好奇心!他们天天去看看、照顾小蚂蚁,于是生成了小蚂蚁这次美术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三个圆的方法画出小蚂蚁不同的动态。

  2、培养幼儿充分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以及各种线条的组合能力。

  活动准备:湿粉笔、书面纸、小蚂蚁图片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察蚂蚁--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谜语,请你们开动脑筋,看谁最先把它猜出来?

  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蚂蚁)--你们可真聪明呀!你们见过蚂蚁吗?你们知道小蚂蚁长什么样?它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吗?

  教师小结: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

  x老师这里还有一首儿歌,可以让你更快地记住蚂蚁的外形特征儿歌:蚂蚁外形要记住,身体分为头胸腹,一对触角头上长,三对足在胸部。

  二、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惯--那你们知道蚂蚁喜欢吃什么呀?

  x蚂蚁是怎样找食物的啊?

  x蚂蚁今天遇到了一个困难,它们的家被别人破坏了,不能再住了,所以它们只能搬家了,它们想请小朋友们帮忙,帮它们挖一个新的家,你们愿意吗?

  三、幼儿绘画蚂蚁的"畅想之家"今天就请你们帮助蚂蚁打洞,建造一个新的家吧!让所有的蚂蚁都能搬进你们帮它们建的新家。

  (1)用线条打地洞,帮蚂蚁建造新的家.

  (2)建好新的家后请蚂蚁住进新家。

  (3)在新家里添加一点蚂蚁喜欢吃的食物。

  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有商量并有分工重点指导:提醒幼儿线条要接住,中间不可以断掉。

  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尽可能画出不同的形态。

  四、交流分享幼儿展示介绍自己给蚂蚁建的'新家。

  设计意图:天气越来越暖和了,小动物们都出来活动了。其中小蚂蚁是幼儿生活当中非常熟悉的,所以小朋友对今天的活动也特感兴趣。根据中班我们中班幼儿年龄特点,让幼儿通过观察、讨论,初步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及有趣的生活情景。让幼儿以绘画的形式对蚂蚁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初步认识。

  活动名称:蚂蚁王国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蚂蚁的外部特征。

  2、尝试表现蚂蚁王国有趣的生活情景。

  活动准备:《美术》、油画棒、橡皮泥、牙签。

  活动过程:

  一、教师唱着蚂蚁的歌曲导入活动

  1、教师问:小朋友老师刚才唱的歌曲里是谁呀?你们见过吗?它们长的什么样?

  2、请幼儿观看课件中的蚂蚁仔细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

  二、布置蚂蚁王国。

  1、引导幼儿回忆日常观察了解到的蚂蚁:蚂蚁的身体是分节的,有六条很细的腿,蚂蚁是用触角探路的,它的力气很大,能搬动比自己还重的东西。

  2、出示蚂蚁地洞图,引导幼儿设想怎样布置蚂蚁王国。如什么地方是粮库,什么地方是婴儿房,什么地方是游戏房,蚂蚁们分别在干什么,等等。

  3、启发每组幼儿讨论怎样布置蚂蚁王国。

  4、幼儿自由选择材料,用画、捏、剪等方式标新蚂蚁,教师注意观察。在幼儿需要时给予协助。

  三、蚂蚁王国的故事。

  1、请幼儿介绍自己的蚂蚁在干什么。

  2、请每组幼儿一起根据背景图上的内容共同创编故事“蚂蚁王国”。

  3、将“蚂蚁王国”图展示在墙面上,请幼儿互相观看、交流。

  活动反思:蚂蚁是小朋友非常感兴趣的昆虫,通过活动前过对蚂蚁的仔细观察,了解了蚂蚁的身体是分节的,有六条很细的腿,蚂蚁是用触角探路的,它的力气很大,能搬动比自己还重的东西。在作画过程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整个作品让人能清楚的就能看懂幼儿表达的意思。

大班科学《蚂蚁》教案14

  [设计意图]

  这几天,我发现孩子们下课后常常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观察着什么。出于好奇,我走上前去,原来孩子们正在观察小蚂蚁。只见蚂蚁正在忙着"运粮",准备过冬。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让孩子对蚂蚁有更详细地认识,我与孩子们一起用诱饵捕捉了蚂蚁,放进了昆虫盒。并设计组织了此次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学习,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蚂蚁的合作活动,萌发幼儿团结互助的意识。

  2、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选择安全、合适的观察场地,提供放大镜、大纸箱,并把幼儿的观察情况作成课件。

  2、教师和幼儿一起搜集有关蚂蚁的图片、儿歌、故事等,准备录音机、磁带,制作活动内容的相关课件。

  3、用诱饵捕捉蚂蚁,放进昆虫盒。

  4、自制海绵豆子(数量为幼儿人数的2—3倍)和小篮子。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从而引发幼儿兴趣。

  远看芝麻撒地,近看黑驴运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进热锅里。

  教师引导幼儿猜出动物的.名称(蚂蚁),从而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二、出示幼儿观察蚂蚁的课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观察到的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情况。

  教师提问:

  (1)你从哪儿找到了小蚂蚁?

  (2)蚂蚁长得什么样?

  (3)小蚂蚁是自己单独出来活动还是一起出来?为什么?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大胆发言,回忆观察到的情况,教师及时进行鼓励和指导。

  三、使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和活动(或图片)。给幼儿分组,让幼儿仔细观察捕捉到的蚂蚁,并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画下来。

  四、出示课件,教师总结,让幼儿巩固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五、欣赏并表演歌曲《蚂蚁》。

  六、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像小蚂蚁学习什么?让小朋友知道团结起来,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七、游戏:"蚂蚁搬豆",巩固认识。教师扮蚂蚁妈妈,幼儿扮小蚂蚁,四散地站在场地一端。

  游戏开始,教师说:"孩子们,咱们快去搬豆准备过冬吧!""小蚂蚁"自由地(可不按顺序)钻过皮筋,爬过纸箱和垫子,跑到场地另一端,拾一颗小豆跑回家中,将小豆放进小篮。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把幼儿观察发现后的绘画作品,用简单的文字注释后,张贴在墙饰"有趣的虫子"中。

  2、在日常活动中,让幼儿继续学习有关蚂蚁的儿歌、故事等,丰富幼儿经验。

  3、师幼共同进行小实验:把捉到的蚂蚁放进一个大口瓶(其中有土),用黑布把瓶子蒙好。过几天后,把黑布打开,可看到蚂蚁筑成的弯弯曲曲的"地道。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能循序渐进的进行,孩子对蚂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发展了幼儿的探索精神。采用丰富多样的方式,幼儿的情绪一直都很饱满。但是,在引导幼儿观察的时候,引导还不够:怎么样让蚂蚁出洞?蚂蚁队伍是怎么样的?蚂蚁之间是怎样合作的?……对幼儿的观察,应该进行记录,这样,孩子们的印象会更深刻。

大班科学《蚂蚁》教案1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轮廓线表现蚂蚁的结构,并通过头和身体的方位变化表现蚂蚁的各种动态。

  2、创造性地想象蚂蚁过冬的有趣情景,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张"蚂蚁的家"、红黑蓝三色粗细笔。

  2、欣赏作品三张:蚂蚁搬花生、蚂蚁宴会、蚁后生宝宝。

  3、展示板背景:蚂蚁过冬。

  活动过程:

  一、导人情景

  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动物们开始准备过冬了。每种动物都有自己过冬的好办法。今天我们来做地下考察队,一起走到地下去访问小蚂蚁。

  二、欣赏讨论

  1、出示背景"蚂蚁过冬"。

  小蚂蚁的家在地下的洞里,一个蚂蚁洞有许多洞穴,四通八达,进出非常方便。现在,我们一起走进小蚂蚁的家里去看一看,好吗?

  2、打开一号家。

  这是一群工蚁的家,工蚁们在干什么呢?(工蚁们在搬一颗花生)小蚂蚁搬的花生怎么这么大?(因为我们人很大,看上去这颗花生很小,可是小蚂蚁很小,看上去这颗花生很大)这么大一颗花生,工蚁们是怎么搬的呢?(有的用头顶,有的躺在地上用力推,还有的用手拉)你认为哪个工蚁用的力气最大?(用头顶的工蚁)(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蚂蚁的身体哪一部分不是用图形来画的?(身体部分是用弯弯曲曲的线来画的)蚂蚁有三对足,第一对足是从头和身体连着的地方长出来的,就像人的手一样;第二对足是从腰间长出来的`;第三对足是从身体下面长出来的。腿是笔直的吗?(弯弯的,前腿朝后弯,后腿朝前弯。)大家一起用力气,这群勤劳的工蚁从秋天开始搬食物,除了搬花生还可以搬什么呢?(蛋糕屑、小米粒、玉米粒、小虫子等)现在家里的食物堆得满满的,足够蚂蚁们吃上一个冬天了。

  3、打开二号家。

  这是一群兵蚁的家,兵蚁们正在举行宴会,它们是怎样开宴会的呢?(它们坐在桌子边,有的蚂蚁举起酒杯,有的在喝酒)坐着的蚂蚁和站着的有什么不一样呢?(坐着的蚂蚁第二段身体应该弯弯的,站着的是平平的)(演示头和第一段身体)画第二段身体老师也觉得有点难,该怎么画小蚂蚁才会坐下呢?(幼儿:该把身体横过来画)兵蚁的家里真热闹。

  4、打开三号洞穴。

  蚁后生小宝宝了,蚂蚁家族又添了许多新成员,蚂蚁刚出生,蚁后正在照顾小宝宝呢!蚁后、蚂蚁过冬。

【大班科学《蚂蚁》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蚂蚁》12-27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蚂蚁过冬》04-03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蚂蚁一家1》03-06

大班美术教案:忙碌的蚂蚁10-11

大班美术教案:蚂蚁的家01-09

大班科学的教案10-27

大班教案《小蚂蚁避雨》反思12-27

大班美术教案:蚂蚁的家教案及教学反思03-16

大班体育游戏教案:蚂蚁搬豆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