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应用题四年级教案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

时间:2024-07-26 11:33:32 教案 我要投稿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应用题四年级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7页例4和“做一做”的第1、2、3题,练习三十三的第1-2题。

  教学目的:通过解答有关三步四步计算的应用题,使学生了解生活中这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学习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及其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答。

  1.8×50.78-0.330.6÷0.12

  6.3+2.90.08×0.77.3-0.7

  4.8÷0.62.4+0.521.5×40

  2.做教科书第187页第(七)栏的口算题(直接写得数),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学习新知

  1、自学复习题。

  2、小组讨论:把这道题改编成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应该怎么办?做在练习本上。

  3、汇报结果。

  4、教师把学生可能列出的条件全都写在黑板上,然后分别讨论每道题的解法,(以编题者为主)

  5、出示例5。让学生独立完成。

  6、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7、教师巡视,注意帮助差生。

  三、应用新知:

  1、完成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三十三第1题。

  先分析题,画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第2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解答,并写出检验。然后集体正。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又研究了一些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这些应用题也是在以前学过的应用题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步。所以,以后解答应用题时,要按照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去想、去做,注意弄清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这样就可以解答出各种不同的应用题。

  四、作业:练习三十三3、4题。

  板书设计:应用题

  例4:华山小学三年级栽树56棵,四年级栽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五年级比三、四年级栽的总数少10棵,五年级栽多少棵?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2

  课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8页练习三十的第4-7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1、做练习三十的第4题。

  这道题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要注意括号的使用。

  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教师注意巡视,发现有的学生直接列综合算式有困难,可以指导他们先分步解答,再改成综合算式。

  2、做练习三十第5题。

  先分析题意,再独立完成。

  3、做练习三十第6题。

  指名三个学生在投影片上演算,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订正时,可以先选择其中-份典型的'投影片让全体学生评判。还可以指名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4、做练习三十的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注意巡视。进行集体订正。

  5、做练习三十的第8、9题。

  可小组讨论完成。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3

  本课题教时数:25本教时为第15教时备课日期11月6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和乘、除法的有关知识,并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一些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乘、除法简单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能正确地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一些乘、除法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一些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乘、除法简单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计算、判断

  二、应用题练习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作业

  1.口算

  练习十六第5题。

  2.练习十六第6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3.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

  (1)一个数的5倍是65,求这个数。

  (2)128比一个数少28,这个数是多少?

  (3)45乘以某数得180,求某数。

  1.根据题意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1)学校里女教师的人数是男老师的4倍。女老师有68人,男老师有x人。

  (2)水果店里苹果的箱数比梨多24箱。苹果有72箱,梨有x箱。

  (3)一个长方形长8米,宽x米,面积是48平方米。

  (4)学校有12行柳树,每行x棵,一共96棵。

  2.练习十六第7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3.练习十六第8-10题。

  说一说每道题中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了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

  式解答应用题。用这样的方法解答应用题,先要用x表示题里的未知数,再根据题里的数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然后求出未知数x是多少。

  练习十六第8-10题。

  课后感受

  通过今天的练习,学生对列未知数x的等式来解答应用题,应该说是掌握的更为扎实、牢固。由于用未知数x来解答的应用题,是顺着学生的思路在进行学习,因此这部分内容学生学的比较轻松。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4

  教学内容:

  复习三步应用题、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教材第32-33页4-7题,练习八5-6题与7*。

  教学目的:

  通过整理和复习所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掌握数据整理及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三步应用题

  1.教师在黑板上并列出示教科书第32页第4题和第5题。

  请两位学生读题后,分别说一说题里的条件和问题。然后,让全班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集体订正后,指名让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第4题和第5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为什么这两题都可以用简便算法计算?

  2.教师先出示题目:同学们抬水浇树。三年级浇45棵,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浇10棵,五年级浇的棵数等于四年级的2倍。五年级浇树多少棵?

  请一位学生读题后,让学生自己解答。

  接着,教师出示教科书第32页第6题。读题后,让学生说一说题里的条件和问题,并且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然后,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

  教师提问:这一题与上面一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上面一题是两步应用题,下面一题是三步应用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教师:我们这一册所学习的三步应用题都是在两步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把两步应用题改编成三步应用题主要有三种方法:增加条件、改变条件的叙述方式、改变问题。第6题是从上面的两步题改变问题而变来的。现在,大家试一试用另外两种方法把上面的两步题改编成三步题。

  鼓励学生改编题,集体订正所改编的题。

  3.做练习八的第5、6题。

  教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做完集体订正。

  二、整理和复习数据整理及求平均数

  教师让学生打开教科书第33页,默读第7题,理解题意。(教师也可用小黑板出示这一题。)然后看图回答教师的问题。

  教师提问:这个条形统计图中的'一个格代表多少千克?

  哪个年级采的最多?

  五年级比三年级多采多少千克?

  然后,让学生自己做第(3)、(4)小题。做完以后,指名让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求平均数的方法是什么?在这一题里,求平均数的算式是什么?

  接着,让学生自己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填写下面的统计表。填写之前,教师提问:

  下面的统计表是统计什么的?每个格里要填什么?

  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教师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练习八的第7*题。这道题先要算出每种车的数量,然后才能填表、制成条形统计图。这是一道需要综合运用知识的题目,对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很有帮助。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5

  教学内容:第15页例3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学会口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进行解题。

  教学重点: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会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西山小学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48人,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五年级(2)班有男生26人,女生23人,五年级(2)班一共有多少人?

  3:果园里种有荔枝和龙眼,荔枝50棵,每棵收果子150千克;龙眼收果子6000千克,果园里一共收果子多少千克?

  ①请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②如果老师修改一下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你还会计算吗?

  果园里种有荔枝和龙眼,荔枝50棵,每棵收果子150千克;龙眼有30棵,每棵收果子200千克,果园里一共收果子多少千克?

  4:出示课题:三步计算应用题

  二:探究学习

  1:出示例题

  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三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①学生合作完成

  有几个已知条件?

  问题是什么?

  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后求什么?

  怎样列式计算?

  怎样列式才算是规范的?

  ②学生口述

  你是怎样列式的?

  根据你所列的.算式说出你的解题思路。

  2:集体讲评

  解法一

  ①先计算三年级的学生人数

  40×4=160(人)

  ②再计算四年级的学生人数

  38×3=114(人)

  ③后求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学生

  160+114=274(人)

  ④答: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274人。

  列出综合算式

  40×4+38×3

  =160+114

  =274(人)

  解法二

  ①先计算四年级的学生人数

  38×3=114(人)

  ②再计算三年级的学生人数

  40×4=160(人)

  ③后求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学生

  160+114=274(人)

  ④答: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274人。

  列出综合算式

  38×3+40×4

  =114+160

  =274(人)

  3:小结:从问题入手,找出直接解决问题的两个已知条件,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后求什么,最后列出算式正确计算,并把答语写完整。

  三:课堂练习

  1:西山学校三年级有___,每班45人;四年级有3个班,每个班有48人,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工程车为建筑工地运输石料,大车有5辆,每辆装10吨;小车有8车,___。工程车一共运输了多少石料?

  3:小红在菜园子里种菜,5畦种白菜,每畦种150棵;3畦种西红柿,每畦种60棵。_________?

  四:作业:练习四:1、2、3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6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25页例1、“想一想”和“练一练”,练习六第l一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求两积之和(差)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2.使学生学会利用线段图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分析应用题从条件开始想起和从问题开始想起的两种分析方法,提高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解答复习题(1)。

  出示教材第24页复习第(1)题。

  学生口头提问题,并说明理由。再口述算式,老师板书。

  指出:根据两个有联系的条件,可以求出一个相关的问题。(板书:根据条件求问题)

  2.解答复习题(2)。

  出示教材第24页复习第(2)题。

  学生口答说数量关系式。.

  指出:根据要求的问题,可以想数量关系式,找出需要的条件。

  (板书:根据问题想条件)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了用根据条件想问题以及根据问题找条件的方法来分析、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用这两种方法来学习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

  提问;题里有哪几个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谁来说说看,怎样画线段图来表示例l的题意?(画线段图)

  请哪位同学来看着线段图,说说例1的意思。

  (2)请大家看着线段图想一想,从条件开始想,可以怎样想?

  如果从问题开始想,又可以怎样想呢?根据什么来求杉树的棵数和杨树的棵数?

  谁来说一说,这道题要分几步做,每一步算什么?

  请同学们自己分三步,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让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

  谁来说一说,怎样列综合算式?(板书综合算式)

  (3)提问:算式中4x24求的是什么?3x20呢?第三步为什么要相加?

  请同学们在第25页上把这道题算完。同时指名学生板演计算过程。集体订正。

  指出:例1是先求出两个部分各是多少,再用加法求出一共多少。

  2.教学“想一想”。

  (1)请大家看下面的.“想一想”,书上又给我们提了什么问题?

  出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让学生读题。

  (2)提问:这道题根据条件想问题,可以怎样想?根据问题找

  条件又要怎样想?按照这样想的过程,这道题会解答吗?

  让学生做在自备本上,指名学生板演。

  (3)请同学们把这两道题比一比,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这两步会相同?有什么地方不同?为什么不同?

  指出:在解答应用题时,不管用哪种方法想,都要按照题目里数量之间的联系,确定用什么方法做。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题。

  提问:题里有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

  指名学生用两种思路说一说,这道题可以怎样想。

  然后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说一说每一步求的什么。

  2.做练习六第l题。

  (1)提问: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哪两个问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提问:这两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都先要求出大米的千克数和面粉的千克数?

  为什么最后一步计算方法不一样?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解答应用题可以用哪两种方法来分析解题的过程?

  说明:在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以后,还要注意根据题里数量之间的联系,确定每一步的计算方法。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六第2、3题。

  家庭作业:练习六第4题。

  提问:这里的计算题,哪几道可以用简便的过程使计算简便?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7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复习第1—6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之系和解题思路,更正确地解答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并提高灵解题的能力。

  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较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这类应用题的'特点,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正确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寻找解答应用题的中间问题,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当题中有一重复条件时,也可以用两步计算解答。

  二、复习三步计算应用题

  1.做复习第1题。

  (1)请同学们把这道题做在练习本上。(同时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提问:做这道题你们是怎样想的?还可以从哪里想起?怎样想?

  指出:做三步计算应用题,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提问:如果把问题改为“运来的稻谷比小麦少多少吨”,(出示应用题)可以怎样想呢?

  (让学生从条件开始和从问题开始说一说怎样想)

  谁来说一说,怎样列式解答?(老师板书)

  提问:这两道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不相同?

  指出:解答应用题,在确定每一步求什么以后,要根据题里数

  量之间的联系,用适当的方法来解答。

  2.下面两题各要用哪一道算式解答?为什么?

  (1)同学们去秋游,四年级3个组,平均每组24人;三年级4个组,平均每组16人。三年级比四年级少去多少人?

  (2)四年级3个组,共有24人;三年级4个组,共有16人。三年级平均每组比四年级少多少人?

  [24x3——16x4; 24÷3——16÷4]

  学生选择后,要求说明理由。

  3.做复习第3题。

  (1)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

  集体订正。

  提问:第一种解法是怎样想的?第二种解法是怎样想的?你能看出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吗?

  为什么这道题可以有两种解法?

  指出:在求两个积的和的三步计算应用题里,积的因数有一个条件相同的时候,就可以用两步计算来解答,这样比较简便。

  (2)提问:如果把第3题问题改成“海棠花比玉兰花少多少棵”,(出示题目)你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老师板书。

  提问:第一种解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种解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做复习第4题。

  指名学生分别口头提问题,老师出示,并口述算式,老师板书出来。

  5.做复习第5题。

  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请同学们估计一下,徐老师要带多少钱呢?

  指出:47元按50元估价,102元按100元估价,买羽毛球拍大约300元,买网球拍大约500元,徐老师大约要带800元钱。

  追问:你们能知道徐老师实际用了多少钱吗?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追问:我们估计带800元够不够?

  指出:在生活里,我们常常要估计,所以要学会估计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解答应用题时,可以用哪两种思路来想?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复习题第2题,第5题第(2)题。

  家庭作业:第6题。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0-131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三十一的第l一4题。

  教学目的:通过对已学过的应用题进行比较,系统地归纳整理,概括出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系统地归纳整理,概括出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答。)

  2.35+1.53.7×1004.05×8

  7.4-3.583÷1001.2-0.5

  18+4.91.6×503.9×5

  22.5-8.51.56÷3540+98

  二、自学新课

  1、自学例1。

  教师:“我们解答过很多应用题,有一步计算的,也有两、三步计算的。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解答应用题时是怎样想,怎样做的,一般需要经过那几个步骤。”做完后,讨论。

  小组讨论:

  (1)解答一道应用题,首先要做什么?我们以前学过用哪些方法寻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学生说出条件和问题,教师板书)

  学生:“我们还可以通过画图,来帮助理解题意。”(学生或教师板书如下。)

  (3)弄清题意以后,下一步需要做什么?

  教师指名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可以从问题出发进行分析,也可以从条件出发进行分析,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着学生说的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板书。

  (4)教师:“确定了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以后,我们就可以列式计算了。谁说一说怎样列式计算?”(指名学生说,教师对照上面的问题写出算式和得数,如教科书第130页例1。)

  教师:“谁还会列综合算式计算?”(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综合算式计算。)

  (5)教师:“计算出得数以后,下一步需要做什么?”(如果学生回答,下一步应该写答案,教师应提示学生再想一想。)

  教师:“计算出得数以后,应该先检验一下做得对不对,再写答案。即使题目没有要求检验,自己也要认真检查一遍。谁来说一说怎样检验?”(指名学生按照前面的步骤,依次检查列式和计算有没有错误。)

  教师:“除了按照题意和原来的计算顺序,依次检查列式和计算对不对以外,我们也可以把得数当作已知数,按照题意倒着一步一步地计算,看结果是不是符合原来的一个已知条件。现在我们用这种方法来检验一下。”

  (7)分小组,合作完成。

  “这样计算的结果是75套,和原题中已知条件前5天每天做的套数相同,说明解答是正确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写答案了。如果这样计算的`结果和原题中已知条件不相同,那就需要再检查一下解答(或检验)的计算中哪里有错。”

  检验正确后,教师板书:“答:后3天平均每天做95套。”

  2、归纳、总结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分小组,归纳总结。

  三、课堂练习

  做教科书第131页下边的“做一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示学生检验时要用今天学的方法,要写出检验的计算步骤。

  四、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归纳总结了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目的不是让大家去死背这四个步骤的条文,而是让大家以后解答应用题时,要顺着这个路子去想。首先耍弄清题意,要分析数量关系,在弄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基础上列式计算,计算出得数后要先检验再写答案。不要在没弄清题意、没分析数量关系的情况下,就随意列式解答,或乱套解题的类型。

  2.作业:练习三十一的第1-4题。

  课后附记: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9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点和解题的基本步骤,掌l握列方程解答两步简单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正确地用列方程的方法解题。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分析审题的解题习惯。

  教学重难点: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出示《今天我当家》录像

  ①、(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想用零花钱中的20元买一份礼物送给妈妈,剩下60元捐给希望工程。)

  2、指名说出储蓄罐里已经积了多少元钱。

  3、让学生说出解法。(算术解、方程解)

  4、导人:怎样列方程来解答步数较多的应用题呢?。

  5、揭示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提出问题,尝试解决

  1、出示录像

  ②、(今天正好又是星期天,爸爸说,该由我当家,让妈妈好好休息。早上,我煮好牛奶,拿着爸爸给我当家的钱就上街买了三个特香包,每个4元,还剩下98元。你猜猜,我爸爸到底给我多少钱当家呢?)

  2、学生列方程解答。

  3、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么想的。原有的钱数—用去的钱数=剩下的钱数。

  解:设给我x元钱当家。

  x —4×3=98

  x —12=98

  x =110

  答:给我110元钱当家。

  4、检验。

  把x=110代入原方程,左边=11o—4×3×4=110—12=98,右边=98,左边=右边,所以x=110是原方程的解。

  5、出示录像

  6、让不同列法的学生说说他是怎么想的。

  7、学生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8、看书质疑。

  三、巩固练习

  1、张艳从食品橱里取出3袋面粉包饺子,用去1.2千克,还剩0.3元千克,每袋面粉多少千克?

  2、张艳把8朵鲜花插到花瓶章中,这时爸爸捧回2束同样朵数的笔鲜花,现在一共有20朵,爸爸问:我捧回的鲜花每束有多少朵?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后列出方程。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有什么收获?

  五、开放性练习

  出示录像④。

  (忙了一整天,一顿丰盛的晚餐总算准备好了。我数了数钱,还剩下才46元,于是来到水果摊前,看到苹果j每千克5元、梨每千克4元、草莓每1千克8元、桔子每千克3元。可我犯难了,除了买水果外,还得留下18j元买生日蛋糕。)小组讨论,汇报可以怎么买。

  六、作业

  课本第78页第2.3两题。

  教学设想

  国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改变课程内容繁、难、窄、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习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1、改革例题呈现方式,增大学生探索空间。

  数学的学习不应成为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而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鼓励学生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基此认识,我们把要讲解的例题变成适合学生探究瓶的素材,呈现出真实的有探讨价值的实际生活问题情境,以《今天我当家》中的上街购物用钱找钱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尝试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增强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2、突破练习常规作法,激发学生发散思维。

  现代的数学教育观认为,每个学生都可以学数学,不同的学生要学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去学数学。只有个性化的学习,才能使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是用统一的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为此,我们打破传统教学的"巩固练习"常规,把数学教学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课堂上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提供具有一定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的生活情境,给学生的求异思维创设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o采取合作学习、自主探索的方式,面向全体,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优化数学建模过程,加强学生思维训练。

  以真实生活的原型进行数学建模,通过建模解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在视听采顿有关数据中掌握多种类型的问题特点的基础上将应用问题与数学问题联系起来,从己知的数量关系推理、联想、判断出属于哪类问题,如本节课的开放性练习,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之后,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答纯数学问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在获取问题信息、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把实际问题抽象转化成数学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再利用数学知识对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得到数学答案,然后再把数学答案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去。即引导学生解模的过程正是对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科学性、深刻性、灵活性、多样性。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上述要求的同时,还注意智能培养与情感教育的关系,着眼于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同时把课堂知识引向广—阔社会,引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中获得信息,体验情感,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学会理财,学会当家作主。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10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解答复合应用题能力,并能解答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简单的植树问题----求间隔个数。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投影片、米尺。

  教学过程

  (一)观察线段,初步理解点数与间隔个数的`关系

  1.教师画一条线段,并且平均分成之段。

  问:有几个点?平均分成4段呢,8段呢,

  2.讨论:点数与间隔个数有怎样的关系。

  3.小结:点数相当于物体个数,因此,间隔个数:物体个数一1

  (二)出示课题,练习书中习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答有关“间隔个数与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应用题。

  1.“练习十六”第12题。

  (1)让学生审题看图后,教师问:要求这段河堤长多少米必须知道什么?(相隔米数、间隔个数)

  (2)想一想:16棵树中有多少个间隔?

  (3)列式解答,教师板书:

  8×(16-1)

  =8×l5

  =120(米)答:这段河堤长120米

  (1)如果改成:一段河堤长120米,两头各种一棵,每两棵之间相隔8米,可以种多少棵树?(投影)怎么解答?

  120÷8+1=16(棵)

  问:为什么要加门

  小结:实际生活中,公路两旁的电线杆、路灯、楼梯台阶、锯钢筋等都同,“植树问题”一样。对这些问题,我们以后统称为“植树问题”。

  2.“练习十六”第15题。

  (1)投影题目及简单实物图。

  (2)分析实物图,问:要求一共摆了几盆茉莉花必须知道什么?(相隔盆数、间隔个数)

  (3)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名说计算过程并板书。

  2×(12-1)

  =2×l1

  =22(盆)

  答:一共摆了22盆茉莉花。

  3.“练习十六”第16题。

  (1)读题,审题。问:要求锯好这根钢筋一共要几分钟?关键是先求什么?(锯的次数)怎么求?

  (2)学生列式计算,教师辅导学生,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

  2×(600÷60-1)

  =2×(10一1)

  =18(分钟)

  答:锯好这根钢筋共要18分钟。

  (三)思考题教学

  1.提示:锯成5段,锯成10段,实际上各锯了几次,每次要几分钟?

  2.学生尝试列式,教师板书:

  20÷(5-1)×(10-1)

  =20÷4×9

  =5×9

  =45(分钟)

  (四)小结

  简单的植树问题应用题,应搞清间隔个数与物体个数的关系,理解“一1”或“十1”的道理。

  (五)作业

  1.书中第13、14、17题。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1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1页上的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这种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正确解答;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小黑板出示教科书第9页上的复习题,要求学生:

  1、用线段图表示题里的条件和问题;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3、说一说个自解法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二、新课

  教师改变复习题的条件和问题,使之变成例2,请一位学生读题。

  教师提问: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里的条件和问题?

  根据学生的意见,教师将线段图画在黑板上。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复习题的线段图进行比较、分析。

  教师提问:要求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多少米?可以先求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综述:要求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多少米布?可以先求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多少米布,教师提问:谁能在线段图上表示出先求的是哪一部分?

  根据学生的意见,教师将线段图画在黑板上。

  教师写出第一步要算的问题:(1)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多少米布?让学生自己列式解答。

  教师提问:想一想,知道了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32米布,要求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多少米布,该怎样算?怎样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将线段图画在黑板上,写出第二步的要算的问题:(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多少米布?让学生自己列式解答。

  教师提问:根据上面分步列式的解答步骤和计算方法,你会不会列综合算式解答?

  指名在黑板上列综合算式,集体纠正。

  教师提问:解答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计算?

  让学生在教科书上写出自己的答案,教师指名回答。

  三、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第10页上“做一做”的题目。

  2、做练习三的第1-3题。

  四、作业。

  练习三的第4、5题。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12

  教学内容:教科书6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步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的思想.

  教学重点: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编筐小组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1天能编几个筐?

  (2)编筐小组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1个人4天能编几个筐?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练习的这两道题都是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应用题(板书课题:应用题)

  2.教学例1:

  (1)出示例1:编筐小组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4天能编几个筐?

  (2)例1与刚才两道复习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想求出5人4天能编多少个筐,我们应该先求出什么?

  (3)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教师在上图的基础上,画出线段图。根据线段图所表示的.数量关系。指名板演,形成板书:)

  第一种解法:

  ①5个人1天编多少个?

  16×5=80(个)

  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

  80×4=320(个)

  第二种解法:

  ①1个人4天编多少个?

  16×4=64(个)

  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

  64×5=320(个)

  (5)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并在书上第6页和第7页的空白处填空。指名同学板演列综合算式解答的过程。

  第一种解法:

  16×5×4

  =80×4

  =320(个)

  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第二种解法:

  16×4×5

  =64×5

  =320(个)

  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4)对比两种解法,讨论:这两种方法的不同点是什么?()

  (5)教师归纳小结:已知每人每天编几个筐,求5人4天编多少个,所求的结果既与人数有关,又与天数有关。解答时,可以先从人数人手求,也可以先从天数入手求,两种方法都正确,我们都应该掌握。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二第1~3题。

  2.补充条件或问题,并口头列两种算式。(投影出示)

  3.诊照练习题的形式,组织学生分组编题,要求数目尽量小一些,能直接口算出结果。编完后请其他组同学口头列式解答,并当场给予评价。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总结,指明这节研究的是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把课题补充完整:连乘应用题。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第4、5题。

  板书设计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1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页上的例3,完成“做一做”中第1-2题和练习四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掌握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小黑板出示复习题。

  根据一个已知条件和问题,口头补充另一个已知条件,列式解答。

  2、教师让学生打开教科书,做书上的复习题。

  让学生填上适当的条件,然后独立解答。解答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时自己是怎样想的',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是怎样列式解答的。

  二、新课

  教师将复习题改成例3,(四年级的人数不直接给出,改成“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请一位学生读题。

  读题后,让学生想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里的条件和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将线段图画在黑板上。

  教师提问:要求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可以先求什么?

  教师指名让学生结合线段图进行分析。

  第一步要算出三年级有多少人。由“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40人”算出三年级的人数:

  40×4=160(人)

  第二步的要算出四年级有多少人。由“四年级有3个班,每班38人”算出四年级的人数:

  38×3=114(人)

  第三步把两个年级的人数合起来,求出两个年级的人数。

  分析完后,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解答完后,再让学生复述解题过程。

  教师提问:如果把上面的问题改成“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该怎样解答?

  教师让学生独立解答,解答之后,指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课堂练习

  1、做教科书第15页上“做一做”的第1、2题。

  2、做练习四的第1题。

  四、作业。

  练习四的第2、3题。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步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的思想.

  教学重点

  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画线段图解应用题:

  (1)编筐小组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1天能编几个筐?

  (2)编筐小组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1个人4天能编几个筐?

  答案:(1) (2)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练习的这两道题都是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应用题(板书 课题:应用题).

  2.教学例1.

  (1)出示例1:编筐小组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照这样计算,5个人4天能编几个筐?

  (2)例1与两道复习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想求出5人4天能编多少个筐,我们应该先求出什么?

  (3)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教师在上图的基础上,画出线段图)

  第一种解法:

  ①5个人1天编多少个?

  165=80(个)

  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

  804=320(个)

  第二种解法:

  ①1个人4天编多少个?

  164=64(个)

  ②5个人4天编多少个?

  645=320(个)

  (4)将上面两个分步列式改成综合算式.

  第一种解法:

  1654

  =804

  =320(个)

  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第二种解法:

  1645

  =645

  =320(个)

  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

  (5)师生共同总结.

  已知每人每天编几个筐,求5人4天编多少个,所求的结果既与人数有关,又与天数有关.解答时,可以先从人数入手求,也可以先从天数入手求,两种方法都正确,我们都应该掌握.

  三、巩固发展.

  1.补充条件或问题,并口头列两种算式.(投影出示)

  (1)每只母鸡每月下25个鸡蛋,照这样计算,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照这样计算,3只燕子5天能吃多少只害虫?

  2.照练习题的'形式,组织学生分组编题,要求数目尽量小一些,能直接口算出结果.

  编完后请其他组同学口头列式解答,并当场给予评价.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总结,指明这节研究的是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

  五、布置作业.

  让学生利用5、7和8三个数字自编一道连乘应用题,并用两种方法解.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15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需要逆思考的加、减一步应用题。

  (二)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找等量关系。

  教具和学具

  教具: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1)设要求的数是x,列出等式,再说一说根据什么求未知数x。

  什么数加上240得320?

  (2)解答应用题。

  学校买来70盒粉笔,用去28盒,还剩多少盒?

  2.口答。(与板演同时进行)

  求未知数x。(口述口算过程,并说出根据。)

  30+x=54 x+16=30 x-50=150 370-x=300

  (二)学习新课

  1.导入。

  订正板演(2),把条件和问题对调一下,就成了例7。今天我们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应用题)

  2.教学例7:学校买来一些粉笔,用去28盒,还剩42盒。学校买来多少盒?指定一名学生读题,边读题,边画线段图。

  根据线段图,全体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出来。

  指名学生列式,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把用去的粉笔盒数与剩下的粉笔盒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总盒数,所以用加法解答。

  28+42=70(盒)

  口答:学校买来70盒粉笔。

  提问:怎样进行检验呢?

  引导学生说出:用求出的原来买来的70盒粉笔作为已知条件,减去用去的盒数,如果等于剩下的42盒,说明解答正确。

  提问:

  (1)上面的解法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这道题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呢?

  (2)同学们可以联系求未知数x的知识想一想,按照题目的叙述顺序,哪些数量和哪些数量之间有等量关系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买来的盒数-用去的盒数=剩下的盒数

  提问:

  (1)买来的盒数知道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说明:可以设买来粉笔x盒。

  (2)买来的盒数为x,用去的盒数知道吗?是多少?剩下的盒数知道吗?是多少?谁能把它们列出一个等式?

  引导学生列出:x-28=42。

  (3)结合题意,谁能说一说这个等式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从原来粉笔的盒数x中去掉用去的28盒,就等于剩下的42盒。

  教师说明:这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由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解答出来。

  教师说明:因为设未知数x时,已经说明单位名称是盒,计算结果就不再注单位名称。

  由学生验算:求出原来有粉笔70盒,从70盒中去掉28盒,剩下是42盒。说明解答正确,最后再写答句。

  3.引导学生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新学的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来解答应用题,它有哪些步骤呢?结合例7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出:

  第一步:读题弄清题意,分清已知条件,求的是什么,设未知的数量为x。(板书:设)

  第二步:按照题意,找出哪些数量与哪些数量有相等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板书:列)

  第三步:求出未知数x是多少。注意x代表的数量不写单位名称。(板书:求)

  第四步:检验并写出答句。(板书:验、答)

  其中第二步最重要,要找出它们的等量关系式。

  (三)巩固反馈

  1.半独立练习。

  课本第38页“做一做”:

  食堂原来有27袋大米,又买来一些,现在共有42袋,食堂又买来多少袋大米?(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再解答出来。)

  提问:

  (1)用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是什么?这道题怎样设?

  (2)第二步是什么?这道题的等量关系式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原有袋数+买来袋数=现在袋数。

  在此基础上,由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指定一名学生在投影片上解答。

  订正时,由学生说一说根据什么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再检查计算和书写格式有没有错误。

  2.独立练习。

  小林原来有一些邮票,同学又送给他14张,现在一共有70张。小林原来有多少张邮票?

  教师不作提示,由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指名一学生在投影片上做。订正时,由学生讲题,重点说一说根据什么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3.课后练习:

  练习九第2,3,4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学习了一些应用题的逆向叙述方式。需要逆思考的应用题,用一般的算术方法解答比较困难,而利用加、减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来解则较容易,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本节课在新课前的复习准备部分,安排了解答含有未知数x的文字叙述题和求未知数x的口算题,直接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并通过一道顺向叙述的减法应用题,把其中一个条件和问题对调,引出例7,这样安排比较自然。

  新课部分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在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先用已学过的一般算术方法解答,再引导学生顺着题意的顺序想,把要求的数用x表示,列出含有来知数的等式。重点帮助学生找出等量关系,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总结出解题步骤。

  由于学生初学用这样的思路来解答应用题,可能会不太习惯,因此,在巩固练习时,分两个层次,第1题在关键部分教师作适当提示,第2题独立练习。两道题都要求当堂反馈,及时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基本学会本节课的内容,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板书设计

  应用题

  步骤:

  (1)设

  (2)列

  (3)求

  (4)验

  (5)答

  28+42=70(盒)

  答:学校买来70盒粉笔。

  买来的盒数-用去的盒数=剩下的盒数

  设:买来粉笔x盒。

  答:学校买来70盒粉笔。

【应用题四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四年级应用题教案文案01-06

“分数应用题”教案设计11-20

三步应用题教案05-17

幼儿园应用题教案12-27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三应用题04-11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案04-04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04-12

四年级数学教案:《应用题的巩固练习》06-08

《复习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