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二元一次方程教案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

时间:2024-07-27 08:46:18 教案 我要投稿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元一次方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会根据行程问题、百分比问题情境及条件,列出方程组,解行程问题及百分比问题;2.使学生掌握运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数学思考

  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问题解决

  通过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增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技能.

  情感态度

  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行程问题和百分比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续表)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回顾问题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________,解法有________.问题2:七年级上册我们学习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那么你还记得它的一般步骤吗?通过复习旧知,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扫除知识障碍.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堂引入】图1-3-3《孙子算经》大约产生于一千五百年前,现在传本的《孙子算经》共三卷,其中卷下第31题,可谓是后世“鸡兔同笼”题的始祖,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问题1:“上有三十五头”的意思是什么?“下有九十四足”呢?问题2:你能解决这个有趣的问题吗?以数学历史故事为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探究1】鸡免同笼问题①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实物投影).解:设有鸡x只,则有兔(35-x)只.根据题意,得2x+4(35-x)=94.2x+140-4x=94.-2x=-46.x=23.35-x=12.答:有鸡23只,兔12只.②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实物投影).解:设有鸡x只,兔y只.根据题意,得①×2,得2x+2y=70,③②-③,得2y=24,y=12.把y=12代入①,得x=23.答:有鸡23只,兔12只.你能比较两种解法的优劣吗?

  【探究2】行程问题情境:小琴去县城要经过外祖母家,第一天下午她从家走到外祖母家,第二天上午,她从外祖母家出发,匀速前进,走了2小时和5小时后,离她自己家的距离分别为13千米、25千米.你能算出她的速度吗?能算出她家与外祖母家相距多远吗?问题1:你能画线段表示本题的数量关系吗?问题2:填空:(用含s,v的代数式表示)设小琴的速度是v千米/时,她家与外祖母家相距s千米,第二天她走2小时的路程是________千米,此时她离家距离是________千米;她走5小时的路程是________千米,此时她离家的距离是________千米.

  【探究3】百分比问题情境:两块合金,一块含金95%,另一块含金80%,将它们与2克纯金熔合得到含金90.6%的新合金25克,计算原来两块合金的重量.问题1:设原来含金95%的合金为x克,含金80%的合金为y克.熔合后新合金中的含金量为25×90.6%,熔合前的总含金量为95%x+80%y+2,因此可以列出方程95%x+80%y+2=25×90.6%.问题2:两块合金的重量,加上2克纯金的重量等于新合金的重量,据此你能列出什么样的方程呢?引导学生体会两种解法的优点和不足,为学生建立方程组模型做铺垫.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如果学生学习存在困难,可以借助微视频讲解,或者教师设计表格,帮助学生分析等量关系.

  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应用举例】例1甲、乙两人都从A地到B地,甲步行,乙骑自行车,如果甲先走6千米乙再动身,则乙走0.75小时后恰好与甲同时到达B地;如果甲先走1小时,那么乙用0.5小时可追上甲,求两人的速度及AB两地的距离.变式训练1.两码头相距280千米,一船顺流航行需14小时,逆流航行需20小时,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的速度.2.从小华家到姥姥家有一段上坡路和一段下坡路.星期天,小华骑自行车去姥姥家,如果保持上坡每小时行3 km,下坡每小时行5 km,她到姥姥家需要行66分钟,从姥姥家回来时需要行78分钟才能到家.那么,从小华家到姥姥家上坡路和下坡路各有多少千米,姥姥家离小华家有多远?例2革命老区百色某芒果种植基地,去年结余500万元,估计今年可结余960万元,并且今年的收入比去年高15%,支出比去年低10%,求去年的收入与支出各是多少万元.巩固用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思想,掌握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拓展提升】例3某铁路桥长1000 m,现有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该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共用了1 min,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共40 s.求火车的速度和长度.例4从甲地到乙地的路有一段上坡与一段平路,如果保持上坡每小时走3千米,平路每小时走4千米,下坡每小时走5千米.那么从甲地到乙地需54分,从乙地到甲地需42分,从甲地到乙地全程是多少千米?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四:课堂总结反思

  【当堂训练】1.甲、乙二人练习跑步,如果甲让乙先跑10米,甲跑5秒钟就可追上乙,如果甲让乙先跑2秒钟,那么甲跑4秒钟就追上乙.若设甲、乙每秒钟分别跑x米,y米,则列出方程组应为( )A. B.C. D.2.一轮船顺流航行的速度为a千米/时,逆流航行的速度为b千米/时,那么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多少千米/时( )A.a+b B.(a-b) C.(a+b) D.a-b3.甲、乙两人从相距36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如果甲比乙先走2小时,那么他们在乙出发后2.5小时相遇;如果乙比甲先走2小时,那么他们在甲出发后3小时相遇.设甲每小时走x千米,乙每小时走y千米,可列出方程组________________.通过设置当堂训练,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同时检测学习效果,做到堂堂清.框架图式总结,更容易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反思】①[授课流程反思]通过古代的“鸡兔同笼”问题,进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这样,一方面在列方程组的建模过程中,强化了方程思想,培养了学生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将解方程组的技能训练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融为一体,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解方程组的技能.

  ②[讲授效果反思]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掌握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思考方法及解题步骤.

  ③[师生互动反思]在建立方程思想的过程中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思路,由算术方法到一元一次方程再到二元一次方程组,遵循了学生的思维梯度,逐步建立起学生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思想,充分感受它的优点和思维的简化.

  ④[习题反思]好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更进一步提升.

  活动四:课堂总结反思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2

  一 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

  2.内容解析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含有两个提供运算未知数的问题的有力工具,也是解决后续一些数学问题的基础。直接设两个未知数,列方程,方程组更加直观,本章就从这个想法出发引入新内容.

  本节课一以引言中的问题开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中包含的等量关系”以及“设两个未知数后如何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继而深入探究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会设两个未知数后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

  (2)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2. 教学目标解析

  (1)学生能掌握设两个未知数后,分析问题中包含的等量关系”以及“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

  (2)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实际意义.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断

  1.学生过去已遇到二元问题,但只设一个未知数,再表示出另一个未知数,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 现在如何引导学生设两个未知数。需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由于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表示的是同一数量,通过观察对照,可以发现一元一次方程向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的思路

  2.结合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向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转化,学习知识的迁移.

  本节教学难点:

  1.把一元向二元的转化,设两个未知数.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列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 篮球联赛中,每场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1场得2分,负1场得1分,某队10场比赛中得到16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你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能。设胜x场,负(10-x)场。根据题意,得2x+(10-x)=16

  x=6,则胜6场,负4场

  教师追问:你能根据两个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设两个未知数列出二个反映题意的方程吗?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能。设胜x场,负场。根据题意,得x+=10 , 2x+=16.

  教师归纳:像这样,每个方程都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设计意图:用引言的问题引人本节课内容,先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这个问题,转变思路,再列二元一次方程,为后面教学做好了铺垫.

  问题2:对比两个方程,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师生活动: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认识方程组中的两个x,都是这个队的胜,负场

  数,它们必须同时满足这两个方程,这样,连在一起写成

  就组成了一个方程组 。这个方程组中每个方程都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

  设计意图:从实际出发,引入方程组的概念,切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问题3 : 探究

  满足了方程①,且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的x,的值有哪些?把它们填入表中

  x

  (3) 当 =12时,x的值

  师生活动:小组讨论,然后每组各派一名代表上黑板完成.

  设计意图:借助本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通过比较,进一步体会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意义.

  3加深认识,巩固提高

  练习: 一条船顺流航行,每小时行20 ,逆流航行,每小时行16 .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的流速。

  师生活动:分两小组讨论.一组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另一组尝试列方程组(不要求求解),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埋下伏笔。然后每组各派一名代表上黑板完成。

  设计意图:提醒并指导学生要先分析问题的两个未知数关系,尝试结合题意,寻找到两个等量关系,列方程组。体会直接设两个未知数,列方程,方程组更加直观,

  4归纳总结

  师生活动: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并回答以下问题

  1.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3.在探究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思想方法?

  4.你还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的设计,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自我归纳概括的能力.

  5. 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90页第3,4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填表,使上下每对x,的值是方程3x+=5的解

  x

  2.选择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 )

  A. B. C. D.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掌握情况.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3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1、会根据问题情境及条件列出分段计费及盈不足等问题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并能检验解的合理性;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建模的过程和作用.

  数学思考经历和体验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问题解决让学生进一步经历和体验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对问题的解决,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必要的经济意识,增强他们节约成本、有效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趣味性、现实性、科学性.

  教学重点抽象出数学模型,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探究问题.

  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数学模型.

  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堂引入】1.某旅行社在黄金旅游期间为一个旅游团安排住宿,若每间宿舍住5人,则有4人住不下;若每间宿舍住6人,则有一间只住了4人,且空两间宿舍,那么该旅游团有多少人?有多少间宿舍?图1-3-7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并学习了行程问题,百分比问题的解决思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段计费、盈不足问题的解决方法.利用同学们熟悉的生活中的问题去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导入课题.

  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探究1】分段计费问题某城市规定:出租车起步价所包含的路程为0~3 km,超过3 km的部分按每千米另收费.甲说“我乘这种出租车走了11 km,付了17元.”乙说:“我乘这种出租车走了23 km,付了35元.”请你算一算:出租车的起步价是多少元?超过3 km后,每千米的车费是多少元?阅读后思考回答:问题1:由甲乘车付费可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等量关系?由乙乘车付费又可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等量关系?问题2:在这两个等量关系中,未知量有几个?各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探讨已知与未知,并探讨设元的方法.问题3:你能通过设元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吗?试试看.解:设出租车的起步价是x元,超过3 km后每千米收费y元.根据等量关系,得解得答:这种出租车的起步价是5元,超过3 km后每千米收费1.5元.归纳总结:分段计费的常见等量关系是:总费用=各分段费用之和.

  【探究2】盈不足问题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若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若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名学生?问题1:“若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如果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根据这句话,你能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书本数吗?同样地,“若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又如何理解?你能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书本数吗?问题2:你能用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这道题吗?试试看.问题3:如果需要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本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设元?如何列方程组?小组内合作,共同交流,提出各自的解法,然后讨论.归纳总结:盈不足问题常见的处理方法是: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量,再根据同一个量的`两种不同表示方法,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也可直接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解法一: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根据题意,得3x+20=4x-25.解得x=45.答:这个班共有45名学生.解法二: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图书一共有y本.根据题意,得解得答:这个班共有45名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适当的图表,帮助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解方程组的技能.

  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应用举例】例1用一根绳子环绕一个圆柱形油桶,若环绕油桶3周,则绳子还多4尺;若环绕油桶4周,则绳子又少了3尺.这根绳子有多长?环绕油桶一周需要多少尺?解:设这根绳子长为x尺,环绕油桶一周需y尺.由题意,得解得答:这根绳子长为25尺,环绕油桶一周需7尺.变式训练1.湖园中学学生志愿服务小组在“三月学雷锋”活动中,购买了一批牛奶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如果送给每位老人2盒牛奶,那么剩下16盒;如果送给每位老人3盒牛奶,则正好送完.则敬老院有多少位老人?2.朵朵幼儿园的阿姨给小朋友分苹果,如果每人3个还少3个,如果每人2个又多2个,请问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A.4个B.5个C.10个D.12个3.为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克服因干旱而造成的电力紧张困难,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某地决定对居民家庭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电力公司规定:居民家庭每户每月用电量在80千瓦时以下(含80千瓦时,1千瓦时俗称1度)时,实行“基本电价”;当居民家庭每户每月用电量超过80千瓦时时,超过部分实行“提高电价”.(1)小张家20xx年4月份用电100千瓦时,上缴电费68元;5月份用电120千瓦时,上缴电费88元.求“基本电价”和“提高电价”分别为多少元/千瓦时.(2)若6月份小张家预计用电130千瓦时,请预计小张家6月份应上缴的电费.解:(1)设“基本电价”为x元/千瓦时,“提高电价”为y元/千瓦时.根据题意,得解得答:“基本电价”为0.6元/千瓦时,“提高电价”为1元/千瓦时.(2)80×0.6+(130-80)×1=98(元).答:预计小张家6月份上缴的电费为98元.通过应用举例,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地查缺补漏,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进一步体会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灵活解题.

  解:(2)由(1)可列方程组解得3+6=9(千米).答:他家到海滨9千米.除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外,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知识迁移及拔高的机会,使学生各抒己见,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四:课堂总结反思

  【当堂训练】七年级学生在会议室开会,每排座位坐12人,则有11人无处坐;每排座位坐14人,则余1人独坐一排.这间会议室共有座位多少排(C)A.14 B.13 C.12 D.152.若某班购买一筐桃,每人分6个,则少6个,每人分5个,则多5个,则班级人数与桃数各是(B)A.22,120 B.11,60 C.10,54 D.8,423.请你阅读下面的诗句:“栖树一群鸦,鸦树不知数,三只栖一树,五只没去处,五只栖一树,闲了一棵树,请你仔细数,鸦树各几何”.诗句中谈到的鸦为__20__只,树为__5__棵.练习题的设置一方面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查缺补漏,为以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指明方向.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教材P18练习T1,T2.2.教材P18习题1.3A组T3,B组T7. 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活动四:课堂总结反思

  【教学反思】

  ①[授课流程反思]从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入手,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做铺垫.

  ②[讲授效果反思]通过设问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帮助学生分清已知和未知,掌握本课时内容,突破难点.

  ③[师生互动反思]课堂上教师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遇到较难解决的问题时,可让同学们分组探究、归纳总结,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④[习题反思]好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4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更是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它是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末知量之问的关系的,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方程组的概念,同时引入方程组解的概念,并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具体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

  本章学习重难点

  【本章重点】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本章难点】列方程组解应用性的实际问题.

  【学习本章应注意的问题】

  在复习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明确一元一次方程化简变形的原理,类比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同时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要认真体会消元转化的思想原理,在学习用方程组解决突际问题时,要积极探究,多多思考,正确设未知数,列出恰当的方程组,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中考透视

  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题目中,单独知识点考查类题目及多知识点综合考查类题目经常出现,在实际应用题及开放题中大量出现.所以在学习本章内容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其他相应的知识与方法,本章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围绕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命题,能根据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体会方程是描述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模型,并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用观察、体验等手段检验结果是否合理.考试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应用题、开放题以及综合题为主,高、中、低档难度的题目均有出现,占4~7分.

  知识网络结构图

  专题总结及应用

  一、知识性专题

  专题1 运用某些概念列方程求解

  【专题解读】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二元一次方程的未知数的指数是一个字母或关于字母的代数式,让我们求字母的值,这时巧用定义,可简便地解决这类问题

  例1 若 =0,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则a=_______,b=_______.

  分析 依题意,得 解得

  答案:

  【解题策略】准确地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是解此题的关键.

  专题2 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专题解读】方程组是描述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城市规划及国防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是寻找相等关系,寻找相等关系应以下两方面入手;(1)仔细审题,寻找关键词语;(2)采用画图、列表等方法挖掘相等关系.

  例2 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12天完成,乙单独做需18天完成,计划甲先做若干后离去,再由乙完成,实际上甲只做了计划时间的一半因事离去,然后由乙单独承担,而乙完成任务的时间恰好是计划时间的`2倍,则原计划甲、乙各做多少天?

  分析 由甲、乙单独完成所需的时间可以看出甲、乙两人的工作效率,设总工作量为1,则甲每天完成 ,乙每天完成 .

  解:设原计划甲做x天,乙做y天,则有

  解这个方程组,得

  答:原计划甲做8天,乙做6天.

  【解题策略】若总工作量没有具体给出,可以设总工作量为单位1,然后由时间算出工作效率,最后利用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列出方程.

  二、规律方法专题

  专题3 反复运用加减法解方程组

  【专题解读】反复运用加减法可使系数较大的方程组转化成系数较小的方程组,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

  例3 解方程组

  分析 当方程组中未知数的系数和常数项较大时,注意观察其特点,不要盲目地利用加减法或代入法进行消元,可利用反复相加或相减得到系数较小的方程组,再求解.

  解:由①-②,得x-y=1,③

  由①+②,得x+y=5,④

  将③④联立,得

  解得 即原方程组的解为

  【解题策略】此方程组属于 型,其中| - |=k|a-b|, + =m|a+b|,k,m为整数.因此这样的方程组通过相加和相减可得到 型方程组,显然后一个方程组容易求解.

  专题4 整体代入法解方程组

  【专题解读】结合方程组的形式加以分析,对于用一般代入法和加减法求解比较繁琐的方程组,灵活灵用整体代入法解题更加简单.

  例4 解方程组

  分析 此方程组中,每个方程都缺少一个未知数,且所缺少的未知数又都不相同,每个未知数的系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组若一一消元很麻烦,可考虑整体相加、整体代入的方法.

  解:①+②+③+④,得3(x+y+z+m)=51,

  即x+y+z+m=17,⑤

  ⑤-①,得m=9,⑤-②,得z=5.

  ⑤-③,得y=3,⑤-④,得x=0.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专题5 巧解连比型多元方程组

  【专题解读】连比型多元方程组通常采用设辅助未知数的方法来求解.

  例5 解方程组

  解:设 ,

  则x+y=2k,t+x=3k,y+t=4k,

  三式相加,得x+y+t= ,

  将x+y+t= 代入②,得 =27,

  所以k=6,所以

  ②-⑤,得x=3,②-④,得y=9,②-③,得t=15.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三、思想方法专题

  专题6 转化思想

  【专题解读】对于直接解答有难度或较陌生的题型,可以根据条件,将其转化成易于解答或比较常见的题型.

  例6 二元一次方程x+y=7的非负整数解有 ( )

  A.6个

  B.7个

  C.8个

  D.无数个

  分析 将原方程化为y=7-x,因为是非负整数解,所以x只能取0,1,2,3,4,5,6,7,与之对应的y为7,6,5,4,3,2,1,0,所以共有8个非负整数解.故选C.

  【解题策略】对二元一次方程求解时,往往需要用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另一个未知数,从而将求方程的解的问题转化为求代数式的值的问题.

  专题7 消元思想

  【专题解读】 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思想即为消元思想.

  例7 解方程组

  分析 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可类比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代入法和加减法,关键是消元,把三元变为二元,再化二元为一元,进而求解.

  解法1:由③得z=2x+2y-3.④

  把④代入①,得3x+4y+2x+2y-3=14,

  即5x+6y=17.⑤

  把④代入②,得x+5y+2(2x+2y-3)=17,

  即5x+9y=23.⑥

  由⑤⑥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得

  把x=1,y=2代入④,得z=3.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解法2:由①+③,得5x+6y=17.⑦

  由②+③2,得5x+9y=23.⑧

  同解法1可求得原方程组的解为

  解法3:由②+③-①,得3y=6,所以y=2.

  把y=2分别代入①和③,得 解得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解题策略】消元是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一种化归思想,其目的

  是将多元的方程组逐步转化为一元的方程,即三元 二元 一元.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5

  知识要点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整式方程叫做~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适合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3、二元一次方程组:由几个一次方程组成并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适合二元一次方程组里各个方程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方程组里各个方程的公共解,也叫做这个方程组的解(注意:①书写方程组的解时,必需用“”把各个未知数的值连在一起,即写成的形式;②一元方程的解也叫做方程的根,但是方程组的解只能叫解,不能叫根)

  5、解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或确定方程组没有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组

  6、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是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简称代入法和加减法)

  (1)代入法解题步骤:把方程组里的一个方程变形,用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把这个代数式代替另一个方程中相应的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可先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把求得的这个未知数的值代入第一步所得的式子中,可求得另一个未知数的值,这样就得到了方程的解

  (2)加减法解题步骤:把方程组里一个(或两个)方程的两边都乘以适当的数,使两个方程里的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把所得到的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含另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以下步骤与代入法相同)

  一、例题精讲

  分别用代入法和加减法解方程组

  解:代入法:由方程②得:③

  将方程③代入方程①得:

  解得x=2

  将x=2代入方程②得:4-3y=1

  解得y=1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加减法:

  例2.从少先队夏令营到学校,先下山再走平路,一少先队员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2公里的速度下山,以每小时9公里的速度通过平路,到学校共用了55分钟,回来时,通过平路速度不变,但以每小时6公里的速度上山,回到营地共花去了1小时10分钟,问夏令营到学校有多少公里?

  分析:路程分为两段,平路和坡路,来回路程不变,只是上山和下山的转变导致时间的不同,所以设平路长为x公里,坡路长为y公里,表示时间,利用两个不同的过程列两个方程,组成方程组

  解:设平路长为x公里,坡路长为y公里

  依题意列方程组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经检验,符合题意

  x+y=9

  答:夏令营到学校有9公里二、课堂小结:

  回顾本章内容,总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和应用。

  三、作业布置:

  P25A组习题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理解代入消元法的基本思想体现的“化未知为已知”,“变陌生为熟悉”的化归思想方法;

  3.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代入消元法的基本思想.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谁能造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什么你造的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2.谁能知道上述方程组(指学生提出的方程组)的解是什么?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3.上节课我们提出了鸡兔同笼问题:(投影)一个农民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它们共有50个头和140只脚,问鸡和兔子各有多少?设农民有x只鸡,y只兔,则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

  对于列出的'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我们如何求出它的解呢?(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并提出问题:若设有x只鸡,则兔子就有(50-x)只,依题意,得2x+4(50-x)= 140从而可解得,x=30,50-x=20,使问题得解.

  问题:从上面一元一次方程解法过程中,你能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串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出它的解法) (1)在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中,列方程时所用的等量关系是什么?(2)该等量关系中,鸡数与兔子数的表达式分别含有几个未知数?(3)前述方程组中方程②所表示的等量关系与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的等量关系是否相同?

  (4)能否由方程组中的方程②求解该问题呢?

  (5)怎样使方程②中含有的两个未知数变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呢?(以上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想出消元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出讲解.

  由方程①可得y=50-x③,即兔子数y用鸡数x的代数式50-x表示,由于方程②中的y与方程①中的y都表示兔子的只数,故可以把方程②中的y用(50-x)来代换,即把方程③代入方程②中,得2x+4(50-x)=140,解得x=30.

  将x=30代入方程③,得y=20.

  即鸡有30只,兔有20只.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二、讲授新课例1解方程组

  分析:若此方程组有解,则这两个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就应取相同的值.因此,方程②中的y就可用方程①中的表示y的代数式来代替.解:把①代入②,得3x+2(1-x)=5,3x+2-2x=5,所以x=3.把x=3代入①,得y=-2.

  (本题应以教师讲解为主,并板书,同时教师在最后应提醒学生,与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样,要判断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需检验.其方法是将所求得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原方程组里的每一个方程中,看看方程的左、右两边是否相等.检验可以口算,也可以在草稿纸上验算)教师讲解完例1后,结合板书,就本题解法及步骤提出以下问题:1.方程①代入哪一个方程?其目的是什么?2.为什么能代入?

  3.只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方程组解完了吗?

  4.把已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哪个方程来求另一个未知数的值较简便?在学生回答完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指出:这种通过代入消去一个未知数,使二元方程转化为一元方程,从而方程组得以求解的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例2解方程组

  分析:例1是用y=1-x直接代入②的.例2的两个方程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即用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所以不能直接代入.为此,我们需要想办法创造条件,把一个方程变形为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或含y的代数式表示x).那么选用哪个方程变形较简便呢?通过观察,发现方程②中x的系数为1,因此,可先将方程②变形,用含有y的代数式表示x,再代入方程①求解.解:由②,得x=8-3y,③把③代入①,得(问:能否代入②中?)

  2(8-3y)+5y=-21,-y=-37,所以y=37.

  (问:本题解完了吗?把y=37代入哪个方程求x较简单?)把y=37代入③,得x= 8-3×37,所以x=-103.

  (本题可由一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完成)

  三、课堂练习(投影)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

  四、师生共同小结

  在与学生共同回顾了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着重指出,因为方程组在有解的前提下,两个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所表示的是同一个数值,故可以用它的等量代换,即使“代入”成为可能.而代入的目的就是为了消元,使二元方程转化为一元方程,从而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五、作业

  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

  5.x+3y=3x+2y=7.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第二节的第四课时,它是在学习了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能够灵活熟练地掌握加减消元法,在解方程组时会更简便准确,也是为以后学习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关系式打下了基础,特别是在联系实际,应用方程组解决问题方面,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加减消元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这种方法解较为复杂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在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消元法的灵活应用。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初一(2)班学生基础比较好,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能力,也初步养成了合作交流的习惯。大多数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性格比较活泼,他们希望有展现自我才华的机会,但是对于七年级的乡镇中学的学生来说,他们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灵活应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很多时候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因此,我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适时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适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借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说教法:启发引导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演示法。

  说学法:合作探究法,观察比较法。

  四.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消元)

  2、前面我们学过了哪些消元方法?(“单身”代入法、“朋友”加减法)

  下列两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求解?

  2x3y=16①

  X-y=3②3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然后口述解题方法。

  教师:肯定、鼓励、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了相关的旧知识,同时也为本节课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

  师:我们用代入法来解题第一步是找“单身”,用加减法来解题第一步是找“朋友”,再用同减异加的法则进行解答,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道题目:

  问:这题能否用“单身”代入法或“朋友”加减法来求解?为什么?导入课题,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利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促进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和获取新的知识]

  2、合作探究

  (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主动探索出解法,教师巡视指导并肯定和鼓励他们。)

  总结解题方法:如果一个方程组中x或y的系

  数不相同时,也就是说它们不是“朋友”时,先要想办法把“陌生人”变成“朋友”。

  方法一:将方程①变形后消去x。

  方法二:将方程②变形后消去y。

  让学生尝试着写出解题过程,请两位同学上台展示结果,集体订正。请做对的同学举手,全班同学都为自己鼓鼓掌,做对的`表示给自己一次祝贺,暂时还没做对的表示给自己一次鼓励。[设计意图:让学生探索这道过渡性的题目,是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为学习下面这道例题做好准备,同时通过变“陌生人”为“朋友”这一设想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例题探索例5、解方程组:3x-4y=10①

  5x6y=42②

  师:这道题的x与y的系数有何特点?如何变成“朋友”?

  (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并板书解题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探讨,逐步发现可以用加减消元法去解较为复杂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也让他们再次体会了消元化归的数学思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探讨的过程中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学生有了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后,会产生一种想表现自己的欲望。]

  4、试一试

  学生完成课本第30页的试一试,让学生用本节课的加减消元法和前面例2的代入消元法进行比较,看一看哪种方法更简便?

  (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写出解答过程,并请一些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展示两种解题方法让学生们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两种方法,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知识,当学生发现本节课的方法比例2的方法更简便时,学生会产生一种用本节课的知识去解题的冲动。]

  (三)反馈矫正

  解方程组:

  (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才华的机会,以前后两桌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此时可轻声播放一首钢琴曲,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让两个同学上台解题,教师巡视,并每一个组选两名代表检查本组同学的完成情况和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待全班同学完成后,让台上这两位同学试着当一下小老师,为全班同学讲解自己所做的题目,教师为评委,进行点评并总结,全班同学为他们鼓掌。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不能兼顾每个学生,所以让学生自做自讲,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选代表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这样就能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课堂小结:学完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请同学们谈谈对这节课的体会。

  [设计意图: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五)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第31页的练习。

  选做题:

  ①

  (2)

  ②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知识的同时,也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和空间,学生是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现在又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

  五、板书设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四)

  找“朋友”——变“陌生人”为“朋友”——同减异加

  例题分析习题分析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让学生更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8

  教学目标:

  1.会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能根据方程组的特点,适当选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方法,经历从“二元”到“一元”的转化过程,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加减消元法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难点:

  加减消元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

  引导探索法,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买3瓶苹果汁和2瓶橙汁共需要23元,买5瓶苹果汁和2瓶橙汁共需33元,每瓶苹果汁和每瓶橙汁售价各是多少?

  设苹果汁、橙汁单价为x元,y元.

  我们可以列出方程3x+2y=23

  5x+2y=33

  问:如何解这个方程组?

  二、探索活动

  活动一:1、上面“情境创设”中的方程,除了用代入消元法解以外,还有其他方法求解吗?

  2、这些方法与代入消元法有何异同?

  3、这个方程组有何特点?

  解法一:3x+2y=23①

  5x+2y=33②

  由①式得③

  把③式代入②式

  33

  解这个方程得:y=4

  把y=4代入③式

  则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x=5

  y=4

  解法二:3x+2y=23①

  5x+2y=33②

  由①—②式:

  3x+2y-(5x+2y)=23-33

  3x-5x=-10

  解这个方程得:x=5

  把x=5代入①式,

  3×5+2y=23

  解这个方程得y=4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x=5

  y=4

  把方程组的两个方程(或先作适当变形)相加或相减,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把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eliminationbyadditionorsubtraction),简称加减法.

  三、例题教学:

  例1.解方程组x+2y=1①

  3x-2y=5②

  解:①+②得,4x=6

  将代入①,得

  解这个方程得: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巩固练习(一):练一练1.(1)

  例2.解方程组5x-2y=4①

  2x-3y=-5②

  解:①×3,得

  15x-6y=12③

  ②×3,得

  4x-6y=-10④

  ③—④,得:

  11x=22

  解这个方程得x=2

  将x=2代入①,得

  5×2-2y=4

  解这个方程得:y=3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x=2

  y=3

  巩固练习(二):练一练1.(2)(3)(4)2.

  四、思维拓展

  解方程组:

  五、小结:

  1、掌握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灵活选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六、作业

  习题10.31.(3)(4)2.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9

  一、复习引入

  1.前面我们学习过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直接开平方法”,比如,方程

  (1)2x2=4 (2)(x-2)2=7

  提问1 这种解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提问2 这种解法的局限性是什么?(只对那种“平方式等于非负数”的特殊二次方程有效,不能实施于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

  2.面对这种局限性,怎么办?(使用配方法,把一般形式的二次方程配方成能够“直接开平方”的`形式.)

  (学生活动)用配方法解方程 2x2+3=7x

  (老师点评)略

  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1)先将已知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2)化二次项系数为1;

  (3)常数项移到右边;

  (4)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

  (5)变形为(x+p)2=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0,方程无实根.

  二、探索新知

  用配方法解方程:

  (1)ax2-7x+3=0 (2)ax2+bx+3=0

  如果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是一般形式ax2+bx+c=0(a≠0),你能否用上面配方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这个问题.

  问题:已知ax2+bx+c=0(a≠0),试推导它的两个根x1=-b+b2-4ac2a,x2=-b-b2-4ac2a(这个方程一定有解吗?什么情况下有解?)

  分析:因为前面具体数字已做得很多,我们现在不妨把a,b,c也当成一个具体数字,根据上面的解题步骤就可以一直推下去.

  解:移项,得:ax2+bx=-c

  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2+bax=-ca

  配方,得:x2+bax+(b2a)2=-ca+(b2a)2

  即(x+b2a)2=b2-4ac4a2

  ∵4a2>0,当b2-4ac≥0时,b2-4ac4a2≥0

  ∴(x+b2a)2=(b2-4ac2a)2

  直接开平方,得:x+b2a=±b2-4ac2a

  即x=-b±b2-4ac2a

  ∴x1=-b+b2-4ac2a,x2=-b-b2-4ac2a

  由上可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由方程的系数a,b,c而定,因此:

  (1)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当b2-4ac≥0时,将a,b,c代入式子x=-b±b2-4ac2a就得到方程的根.

  (2)这个式子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3)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

  公式的理解

  (4)由求根公式可知,一元二次方程最多有两个实数根.

  例1 用公式法解下列方程:

  (1)2x2-x-1=0 (2)x2+1.5=-3x

  (3)x2-2x+12=0 (4)4x2-3x+2=0

  分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应把它化为一般形式,然后代入公式即可.

  补:(5)(x-2)(3x-5)=0

  三、巩固练习

  教材第12页 练习1.(1)(3)(5)或(2)(4)(6).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1)求根公式的概念及其推导过程;

  (2)公式法的概念;

  (3)应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1)将所给的方程变成一般形式,注意移项要变号,尽量让a>0;2)找出系数a,b,c,注意各项的系数包括符号;3)计算b2-4ac,若结果为负数,方程无解;4)若结果为非负数,代入求根公式,算出结果.

  (4)初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五、作业布置

  教材第17页习题4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10

  教学目标

  1、弄懂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们的解的含义,并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学会用类比的方法迁移知识;体验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处理实际问题中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难点弄懂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含义。

  知识重点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含义。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幻灯:古老的“鸡兔同笼问题”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师:这是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记载的数学名题.它曾在好几个世纪里引起过人们的兴趣,这个问题也一定会使在座的各位同学感兴趣.怎样来解答这个问题呢?

  学生思考自行解答,教师巡视.最后,在学生动手动脑的基础上,班级集体讨论给出各种解决方案.

  方案一:算术方法

  把兔子都看成鸡,则多出94-35×2=24只脚,每只兔子比鸡多出两只脚,故,由此可先求出兔子有24÷2=12只,

  进而鸡有35-12=23只.

  或类似的也可以先求鸡的数量.

  35×4-94=46,46÷2=23

  方案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

  设有x只鸡,则有(35-x)只兔.根据题意,得

  2x十4(35-x)=94.

  (解方程略)

  教师不失时机地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元”是指什么?“次”是指什么?以古老的数学名题引入,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好数学的感情

  能用方案本来解的学生算术功底比较好,应给予高度赞赏.

  方案二既是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复习与巩固,又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引出做好铺垫在。

  分析问题(一)讨论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师:上面的问题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还有其他方法吗?(若学生想不到,教师要引导学生,要求的`是两个未知数,能否设两个未知数列方程求解呢?让学生自己设未知数,列方程)

  方案三:设有x只鸡,y只兔,依题意得

  x+y=35,①

  2x+4y=94.②

  针对学生列出的这两个方程,提出如下问题:

  (1)、你能给这两个方程起个名字吗?

  (2)为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呢?

  (3)什么样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定义1: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师:在上面的问题中,鸡、兔的只数必须同时满足①②两个方程.把①②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结合在一起,用花括号来连接.我们也给它起个名字,叫什么好呢?

  定义2: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讨论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探究活动:满足x+y=35的值有哪些?请填入表中:

  教师启发:

  (1)若不考虑此方程与上面实际问题的联系,还可以取哪些值?

  (2)你能模仿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给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下定义吗?

  (3)它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有什么区别?

  定义3: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记为

  师:那么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呢?

  学生讨论达成共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必须同时满足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即:既是方程①又是方程②的解.

  定义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比如:从方案一,我们知道,x=23,y=12使方程组中每一个方程成立.所以我们把x=23,y=12叫做

  的解记为:

  注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成对出现的,用花括号来连接,表示“且”.

  议一议:将上述“鸡兔同笼”问题的三种方案进行优劣对比,你有哪些想法呢?

  引导学生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奚比,让学生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新知识,符合建构主义理念

  通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

  1、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是成对出现的;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

  数多个.这与一元一次方程有显

  著的区别.

  通过对比,让学生体脸到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而当我们遇到求多个未知量,而且数量关系较复杂时,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比列一元一次方程容易,它大大减轻了我们的思维负担.

  巩固新知例1下列各对数值中是二元一次方程x+2y=2的解是()

  ABCD

  解法分析:

  将A、B,C,D中各对数值逐一代人方程检验是否满足方程,选A,B,C.

  变式:其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是()

  解法分析:

  在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检验A、B、C中各对值是否满足方程2x+y=-2,使学生明确认识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方程.

  例2(教材102页练习)

  解答过程略

  本例先检验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再检脸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符合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目的在于培养分析等量关系并列方程组的能力;培养观察估算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

  小结提高在学生畅所欲言话收获的基础上,通过老师进行补充的方式进行.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组?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归纳小结的能力。

  布置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102页习题8.1第1、2题.

  2、选做题:教科书102页习题8.1第3题.

  3、备选题:

  (1)根据下列语句,列出二元一次方程:

  ①甲数的一半与乙数的的和为11

  ②甲数和乙数的2倍的差为17

  (2)方程x+2y=7在自然数范围内的解()

  A有无数个B有一个C有两个D有三个

  (3)若mx+y=1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那么m

  的值应是()

  A.m≠OB.m=0C.m是正有理数D.m是负有理数

  (4)李平和张力从学校同时出发到郊区某公园游玩,两人从出发到回来所用的时间相同,但是,李平游玩的时间是张力骑车时间的4倍,而张力游玩的时间是李平骑车时间的5倍,请问他俩人中谁骑车的速度快?

  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备用题,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本课的设计是从提出“鸡兔同笼”的求解问题人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民族自豪感,让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的过程,体现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算术的方法衬托出方程解法的优越性,以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法衬托出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的优越性,更使学生感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引人顺理成章.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知识,初步具有提取数学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后展开的.根据建构主义理念,学生完全有能力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去同化新知识,主动地将其纳人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所以本课的通篇整体设计,突出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样板作用,让学生在类比中,主动迁移知识,建立起新的概念.使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是很有必要的。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再次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作用

  2通过应用题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使用代数中的方程去反映现实世界中等量关系,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

  3体会列方程组比列一元一次方程容易

  4进一步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难点:正确发找出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

  课前自主学习

  1.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重要方法,它的关键是把已知量和未知量联系起来,找出题目中的()

  2.一般来说,有几个未知量就必须列几个方程,所列方程必须满足:

  (1)方程两边表示的'是()量

  (2)同类量的单位要()

  (3)方程两边的数值要相符。

  3.列方程组解应用题要注意检验和作答,检验不仅要求所得的解是否( ),更重要的是要检验所求得的结果是否( )

  4.一个笼中装有鸡兔若干只,从上面看共42个头,从下面看共有132只脚,则鸡有( ),兔有( )

  新课探究

  看一看

   问题:

  1题中有哪些已知量?哪些未知量?

  2题中等量关系有哪些?

  3如何解这个应用题?

  本题的等量关系是(1)()

  (2)()

  解:设平均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各需用饲料为xkg和ykg

  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答: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各需用饲料为( )和( ),饲料员李大叔估计每天母牛需用饲料18—20千克,每只小牛一天需用7到8千克与计算()出入。(“有”或“没有”)

  练一练:

  1、某所中学现在有学生4200人,计划一年后初中在样生增加8%,高中在校生增加11%,这样全校学生将增加10%,这所学校现在的初中在校生和高中在校生人数各是多少人?

  2、有大小两辆货车,两辆大车与3辆小车一次可以支货15。50吨,5辆大车与6辆小车一次可以支货35吨,求3辆大车与5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多少吨?

  3、某工厂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人数的少30人,如果从第二车间调出10人到第一车间,则第一车间的人数是第二车间的,问这两车间原有多少人?

  4、某运输队送一批货物,计划20天完成,实际每天多运送5吨,结果不但提前2天完成任务并多运了10吨,求这批货物有多少吨?原计划每天运输多少吨?

  小结

  用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2)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3、学会开放性地寻求设计方案,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难点:正确发找出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

  课前自主学习

  1.甲乙两人的年收入之比为4:3,支出之比为8:5,一年间两人各存了5000元(两人剩余的钱都存入了银行),则甲乙两人的年收入分别为()元和()元。

  2.在一堆球中,篮球与排球之比为赞助单位又送来篮球队10个排球10个,这时篮球与排球的数量之比为27:40,则原有篮球()个,排球()个。

  3.现在长为18米的钢材,要据成10段,每段长只能为1米或2米,则这个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1)1米的段数+()=10(2)1米的钢材总长+()=18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1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方程和不等式都是人们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数学模型。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使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方程(组)、不等式的理解,提高认识问题的水平,而且能从函数的角度将三者统一起来,感受数学的统一美。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完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后对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究,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这对今后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

  难点:综合运用方程(组)、不等式和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会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数学思考:经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及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去认识问题。

  解决问题:能综合应用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欣赏和感悟,体验数学的价值,建立自信心。

  二、教法说明

  对于认知主体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但是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为使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在生动活泼、民主开放、主动探索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感知身边数学

  学生已经学习过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因此可能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或二元一次方程组,用方程模型解决问题。结合前面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关系的探究,我自然地提出问题: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是否也有联系呢?,从而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用上网收费这一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并用问题启发学生去思、鼓励学生去探、激励学生去说,努力给学生造成心求通而未能得,口欲言而不能说的情势,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

  (二)享受探究乐趣

  1、探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设计意图]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在数与形两个方面的关系,为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直线交点坐标的关系作好铺垫。

  2、探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设计意图] 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真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从而在头脑中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避免单纯地记忆,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此时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乘坐智慧快车

  例题:我市一家电信公司给顾客提供两种上网收费方式:方式A以每分0.1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方式B除收月基费20元外再以每分0 .05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如何选择收费方式能使上网者更合算?

  [设计意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规范解题的习惯,引导学生将上网问题延伸为例题,并用问题:你家选择的上网收费方式好吗?再次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人翁的学习姿态。通过此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有效地理解本节课的难点,体会数形结合这一思想方法的应用。

  (四)体验成功喜悦

  1、抢答题

  2、旅游问题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对竞争充满兴趣的心理特征,用抢答题使学生的眼、耳、脑、口得到充分的调动,并在抢答中品味成功的快乐,提高思维的速度。在学生感兴趣的旅游问题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本节课难点的理解和应用,帮助学生不断完善新的认知结构。

  (五)分享你我收获

  在课堂临近尾声时,向学生提出: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六)开拓崭新天地

  1、数学日记

  2、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用数学日记给学生提供一种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方式,以体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并使学生尝试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事物,体验数学的价值。作业由必做题和选做题组成,体现分层教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学设计反思

  1、贯穿一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2、突出一个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3、体现一个价值数学建模的价值

  4、渗透一个意识应用数学的意识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会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情感态度: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欣赏和感悟,体验数学的价值,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

  难点:综合运用方程(组)、不等式和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一段发生在电信公司里的情景:一顾客准备办理上网业务,发现有两种收费方式:方式A以每分钟0.1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方式B除收月基费20元外再以每分钟0.05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顾客说他每月上网的费用按这两种收费方式计算都是一样多。求这位顾客打算每月上网多长时间?多少费用?

  学生已经学习过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因此可能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或二元一次方程组,用方程模型解决问题。结合前面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关系的探究,我自然地提出问题: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是否也有联系呢?,从而揭示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探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填空:二元一次方程 可以转化为 ________。

  思考:(1)直线 上任意一点 一定是方程 的解吗?(2)是否任意的二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这种一次函数的形式?

  (3)是否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它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2、探究一次函数图像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1)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一次函数 和 的图象,观察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是否是方程组 的解?并探索:是否任意两个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都是它们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此时教师留给学生充分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问给予帮助,师生共同归纳出:从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

  (2)当自变量 取何值时,函数 与 的值相等?这个函数值是什么?这一问题与解方程组 是同一问题吗?

  进一步归纳出:从数的角度看,解方程组相当于考虑自变量为何值时两个函数的值相等,以及这个函数值是何值。

  3、列一元二次不等式

  例题:我市一家电信公司给顾客提供两种上网收费方式:方式A以每分0.1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方式B除收月基费20元外再以每分0 .05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如何选择收费方式能使上网者更合算?

  解法1:设上网时间为 分,若按方式A则收 元;若按方式B则收 元。然后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计算出交点坐标 ,结合图象,利用直线上点位置的高低直观地比较函数值的大小,得到当一个月内上网时间少于400分时,选择方式A省钱;当上网时间等于400分时,选择方式A、B没有区别;当上网时间多于400分时,选择方式B省钱。

  解法2:设上网时间为 分,方式B与方式A两种计费的差额为 元,得到一次函数: ,即 ,然后画出函数的图象,计算出直线与 轴的交点坐标,类似地用点位置的高低直观地找到答案。

  注意:所画的函数图象都是射线。

  4、习题

  (1)、以方程 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都在一次函数 _____的图象上。

  (2)、方程组 的解是________,由此可知,一次函数 与 的图象必有一个交点,且交点坐标是________。

  5、旅游问题

  古城荆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今年,大型历史剧《万历首辅张居正》在荆州封镜后,来荆州的游客更是络绎不绝。据悉,张居正纪念馆门票标价20元/张,近期正在进行优惠活动,购买时有两种方式:方式A是团队中每位游客按8折购买;方式B是团队中除5张按标价购买外,其余按7折购买。如果你是团队的负责人,你会如何选择购买方式使整个团队更合算?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1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方程和不等式都是人们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数学模型。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使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方程(组)、不等式的理解,提高认识问题的水平,而且能从函数的角度将三者统一起来,感受数学的统一美。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完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后对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究,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应用价值,这对今后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

  难点:综合运用方程(组)、不等式和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会用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数学思考:经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关系的探索及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去认识问题。

  解决问题:能综合应用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欣赏和感悟,体验数学的价值,建立自信心。

  二、教法说明

  对于认知主体——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但是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为使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在“生动活泼、民主开放、主动探索”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感知身边数学

  学生已经学习过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因此可能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组,用方程模型解决问题。结合前面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关系的探究,我自然地提出问题:“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是否也有联系呢?”,从而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用“上网收费”这一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并用问题启发学生去思、鼓励学生去探、激励学生去说,努力给学生造成“心求通而未能得,口欲言而不能说”的情势,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

  教学引入

  师:教材在《四边形》这一章《引言》里有这样一句话:把一个长方形折叠就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个长方形纸条,按动画所示进行折叠处理。

  动画演示:

  场景一:正方形折叠演示

  师:这就是我们得到的正方形。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刻度尺)和圆规,我们来研究正方形的几何性质—边、角以及对角线之间的关系。请大家测量各边的长度、各角的大小、对角线的长度以及对角线交点到各顶点的长度。

  [学生活动:各自测量。]

  鼓励学生将测量结果与邻近同学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

  讲授新课

  找一两个学生表述其结论,表述是要注意纠正其语言的规范性。

  动画演示:

  场景二:正方形的性质

  师:这些性质里那些是矩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寻找矩形性质。]

  动画演示:

  场景三:矩形的性质

  师:同样在这些性质里寻找属于菱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寻找菱形性质。]

  动画演示:

  场景四:菱形的性质

  师:这说明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全部性质。

  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师:根据这些性质,我们能不能给正方形下一个定义?怎么样给正方形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有同学做跃跃欲试状。]

  师:请同学们回想矩形与菱形的定义,可以根据矩形与菱形的定义类似的给出正方形的定义。

  学生应能够向出十种左右的定义方式,其余作相应鼓励,把以下三种板书: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学生活动:讨论这三个定义正确不正确?三个定义之间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这出教材中采用的是第三种定义方式。]

  师:根据定义,我们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梳理一下。

  (二)享受探究乐趣

  1、探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设计意图]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在数与形两个方面的关系,为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直线交点坐标的关系作好铺垫。

  2、探究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真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从而在头脑中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避免单纯地记忆,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此时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充分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乘坐智慧快车

  例题:我市一家电信公司给顾客提供两种上网收费方式:方式A以每分0。1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方式B除收月基费20元外再以每分0。05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如何选择收费方式能使上网者更合算?

  [设计意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规范解题的习惯,引导学生将上网问题延伸为例题,并用问题:“你家选择的上网收费方式好吗?”再次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人翁的学习姿态。通过此问题的探究,使学生有效地理解本节课的难点,体会数形结合这一思想方法的应用。

  (四)体验成功喜悦

  1、抢答题

  2、旅游问题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对竞争充满兴趣的心理特征,用抢答题使学生的眼、耳、脑、口得到充分的调动,并在抢答中品味成功的快乐,提高思维的速度。在学生感兴趣的旅游问题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本节课难点的理解和应用,帮助学生不断完善新的认知结构。

  (五)分享你我收获

  在课堂临近尾声时,向学生提出: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六)开拓崭新天地

  1、数学日记

  2、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用数学日记给学生提供一种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方式,以体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并使学生尝试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事物,体验数学的价值。作业由必做题和选做题组成,体现分层教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学设计反思

  1、贯穿一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2、突出一个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3、体现一个价值——数学建模的价值

  4、渗透一个意识——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再次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作用2、通过应用题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使用代数中的方程去反映现实世界中等量关系,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

  重点:能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难点:正确发找出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审题、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并答

  新课:

  看一看课本99页探究1

  问题:

  1题中有哪些已知量?哪些未知量?

  2题中等量关系有哪些?

  3如何解这个应用题?

  本题的等量关系是(1)30只母牛和15只小牛一天需用饲料为675kg

  (2)(30+12只母牛和(15+5)只小牛一天需用饲料为940

  练一练:

  1、某所中学现在有学生4200人,计划一年后初中在样生增加8%,高中在校生增加11%,这样全校学生将增加10%,这所学校现在的初中在校生和高中在校生人数各是多少人?

  2、有大小两辆货车,两辆大车与3辆小车一次可以支货15。50吨,5辆大车与6辆小车一次可以支货35吨,求3辆大车与5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多少吨?

  3、某工厂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人数的`少30人,如果从第二车间调出10人到第一车间,则第一车间的人数是第二车间的,问这两车间原有多少人?

  4、某运输队送一批货物,计划20天完成,实际每天多运送5吨,结果不但提前2天完成任务并多运了10吨,求这批货物有多少吨?原计划每天运输多少吨?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15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 掌握二元一 次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之间的 关系;

  (3) 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

  过程与方法

  (1) 教材以“问题串”的形式,揭示方程与函数间的相互转化,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不同数学知识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 通过“做一做”引入例1,进一步发展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与态度

  (1) 在探究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对应关系中,在体会近似解与准确解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精神.

  (2) 在经历同一数学知识可用不同的数学方法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变式能力.

  教学重点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数形结合和数学转化的思想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学具:铅笔、直尺、练习本、坐标纸.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引导(5分钟,学生回答问题回顾知识)

  内容:

  1.方程x+y=5的解有多少个? 是这个方程的解吗?

  2.点(0,5),(5,0),(2,3)在一次函数y= 的图像上吗?

  3.在一次函数y= 的图像上任取一点,它的坐标适合方程x+y=5吗?

  4.以方程x+y=5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像与一次函数y= 的图像相同吗?

  由此得到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

  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图像有如下关系:

  (1) 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相应的函数图像上;

  (2) 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点的坐标都适合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 .

  第二环节 自主探索方程组的解与图像之间的关系(10分钟,教师引导学 生解决)

  内容:

  1.解方程组

  2.上述方程移项变形转化为两个一次函数y= 和y=2x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分别作出这两个函数 的图像.

  3.方程组的解和这两个函数的图像的交点坐标有什么关系?由此得到本节课的第2个知识点:二元一次方程和相应的两条直线的关系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

  (1) 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以转化为求两条直线的交点的横纵坐标;

  (2) 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可以转化为求这两条直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联立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有: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和图像法三种.

  注意:利用图像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近似解,要得到准确解,一般还是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第三环节 典型例题 (10分钟,学生独立解决)

  探究方程与函数的相互转化

  内容:

  例1 用作图像的方法解方程组

  例2 如图,直线 与 的交点坐标是 .

  第四环节 反馈练习(10分钟,学生解决全班交流)

  内容:

  1.已知一次函数 与 的图像的交点为 ,则 .

  2.已知一次函数 与 的图像都经过点A(—2, 0),且与 轴分别交于B,C两点,则 的面积为.

  (A)4 (B)5 (C)6 (D)7

  3.求两条直线 与 和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4.如图,两条直线 与 的交点坐标可以看作哪个方程组的解?

  第五环节 课堂小结(5分钟,师生共同总结)

  内容:以“问题串”的形式,要求学生自主总结有关知识、方法: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 次函数的图像的关系;

  (1) 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相应的函数图像上;

  (2) 一次函数图像上 的点的坐标都适合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

  2.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的关系:

  (1) 方程组的解是对应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2) 两条直线的交 点坐标是对应的方程组的解;

  3.解二元一次 方程组的方法有3种:

  (1)代入消元法;

  (2)加减消元法;

  (3)图像法. 要强调的是由于作图的不准确性,由图像法求得的解是近似解.

  第六环节 作业布置

  习题7.7A组(优等生)1、 2、3 B组(中等生)1、2 C组1、2

【二元一次方程教案】相关文章:

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06-13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教案04-01

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09-18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05-15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07-07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05-16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优秀)05-15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15篇03-10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15篇)03-28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必备15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