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数据库及其建立过程》教案

《数据库及其建立过程》教案

时间:2024-08-02 15:08:4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据库及其建立过程》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据库及其建立过程》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据库及其建立过程》教案

《数据库及其建立过程》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说出数据库的概念,并能归纳总结出数据库的建立过程。

  2、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数据库的建立步骤,提高归纳概括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3、通过将“校本课程”等信息转换成计算机可处理的数据,体会数据库建立过程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数据库的概念及建立过程。

  【难点】建立数据库的步骤及其任务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校本课程”管理系统数据库,提出问题:数据库的作用是什么?【用来存放和管理大量信息】

  总结:为随时掌握学生选修情况,学校建立了“校本课程”数据库来存储相关信息,并通过数据库应用系统对数据库进行管理与操作,同时提供数据查询、数据统计等服务。数据库具体是什么?如何建立数据库?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程——《数据库及其建立过程》。

  (二)新课讲授

  1、认识数据库

  教师讲解:要想知道数据库的建立过程,必须先了解什么是数据库。

  布置任务,观看介绍数据库的微课,总结数据库的概念。

  教师总结: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它是一个按一定的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展示“校本课程”管理系统中的选修学生情况表和校本课程情况表,思考问题:

  (1)选修学生情况表和校本课程情况表的用户有哪些?【教师、学生】

  (2)如果想利用现有的这两张表重新组成一张住宿表,如何选择所需要的列?【学员编号、姓名、性别等】

  (3)这说明数据库中的数据有什么特点?【数据可以被多次使用】

  (4)这些用户是如何共享数据库中信息的?【不同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

  教师总结:数据库中的数据是从全局观点出发建立的',它是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其结构基于数据间的自然联系,且数据不再针对某一应用,而是面向全体,具有整体的结构化。

  2、数据库建立的基本过程

  教师讲解:了解了数据库,接下来需要明确建立数据库的过程。

  阅读教材,提出问题:

  (1)现实世界中的物质如何转化成可以描述的信息世界?【在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特征反映到人们的头脑里,经过识别、选择、分类等综合分析,形成了印象和概念,产生了认识,这就转化到了信息世界】

  (2)如何由信息世界再次转化到计算机世界?【通过计算机可以识别的表结构等转化】

  教师总结: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必须首先将具体事物的特征通过人脑的加工,转换成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据,然后再由计算机进行处理。

  布置任务,同桌两人为单位,尝试说出使用数据库管理“校本课程”信息时,将“校本课程”信息转换成计算机能够处理数据的过程,并回答问题:

  (1)第一步要做什么?【首先要对“校本课程”和“学生”这两个事物进行分析,寻找各自所具有的特征】

  (2)“校本课程”具有的共同特征有哪些?【课程号、课程名称、课时数、负责老师、学生数等】

  (3)“学生”具有的共同特征有哪些?【学生编号、姓名、性别、所在班级等】

  教师总结:中国诗歌研究、趣味数学、古典音乐欣赏等校本课程都称为实体,所有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也很多,这些特征都称为属性。

  布置任务,根据建立“校本课程”数据库的例子,结合教材图2“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以信息技术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建立数据库的过程。提出问题:

  (1)分析信息特征的依据是什么?【用户的需求】

  (2)确定特征之间的关系之后需要做什么?【对这些关系进行分类和组织】

  (3)编辑数据库包括哪些操作?【添加、插入、删除、修改等】

  教师总结:要建立一个数据库,首先要收集相关的信息,然后从中分析并抽取信息的特征,确定特征之间的关系,接着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最后根据需要使用数据库。

  展示表5—8(建立数据库的步骤及其任务),组织学生熟悉记忆。

  (三)巩固提高

  设置活动,以信息技术小组为单位,8分钟时间,结合本节课写出建立“住宿系统”的步骤。

  教师评价,评价要点:步骤描述是否完整、学生特征信息分析是否全面、提取的有用特征是否精炼等。

  【搜集学生信息,分析学生特征→根据需求分析提取有用的学生特征(学号、姓名、性别等)→确定特征之间关系→建立数据库】

  (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复述数据库的概念,并描述数据库的建立过程,教师进行纠正或补充。

  作业:思考问题,数据库建立成功之后,如何有效管理存储在其中的信息?

《数据库及其建立过程》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说出数据库的概念,并能归纳总结出数据库的建立过程。

  2.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数据库的建立步骤,提高归纳概括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3.将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体会信息技术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的方便。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数据库的概念及建立过程。

  【难点】数据库的建立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介绍学校的“校本课程”数据库: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数目众多,每位同学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并参加相关课程的学习。为了随时掌握大家的选修情况,学校建立了“校本课程”数据库来存储相关信息,并且通过数据库应用系统对数据库进行管理与操作,同时提供数据查询、数据统计等服务。随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数据库是怎么样的一种系统软件?数据库是如何建立的呢?引发学生思考,由此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数据库及其建立过程。

  (二)新课讲授

  任务一:认识数据库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的“操作数据库”的内容,回忆出数据库的一些特点。【数据集合、可共享的、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统一管理】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教材中关于“认识数据库”部分的相关内容,5分钟的`时间,随后由学生代表归纳出什么是数据库。【是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它是一个按一定的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强调,在数据库中需要注意的一些知识点。比如:数据库中的数据不再针对某一应用,而是面向全体,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资源的共享不仅满足各用户对信息内容的要求,同时也满足各用户之间信息通信的要求。

  教师提出问题:数据库是经历哪些步骤和过程进行建立的呢?

  任务二:数据库建立的基本过程

  教师讲解建立数据库时具体事物到计算机数据的转换过程:具体事物的特征通过人脑的加工,转换成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据,然后再由计算机进行处理。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图1的“具体事物到计算机数据的转换”的图片,同时向学生讲解使用数据库管理“校本课程”信息时,信息转换成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据的过程:首先就要对“校本课程”和“学生”这两个事物进行分析,寻找各自所具有的特征。在“校本课程”中,可供选择的校本课程很多,如:中国诗歌研究、趣味数学、古典音乐欣赏等,这些都称为实体。所有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也很多。对于“校本课程”实体来说,其特征包括课程名称、课时数、负责老师等(这些都称为属性),在这里需要用到的是课程号、课程名称、负责老师、学生数四个属性。对于“学生”实体来说,则需要学生编号、姓名、性别、所在班级等属性。

  随后引导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校本课程的例子,结合教材中图2关于“建立数据库的过程”相关步骤,5分钟的时间,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总结建立数据库的过程。【要建立一个数据库,首先要收集相关的信息,然后从中分析并抽取信息的特征,确定特征之间的关系,接着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最后根据需要使用数据库。】

  (三)巩固提高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两人一组,8分钟的时间,结合本节课所学,相互讨论以表格的形式来列举建立数据库的步骤及任务。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完善建立数据库的步骤及任务,得到如下表格:

【《数据库及其建立过程》教案】相关文章: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02-21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09-13

教学过程设计教案09-22

设计的一般过程教案11-18

《信息及其特征》教案精选【2篇】11-11

[优选]《信息及其特征》教案7篇09-12

大班科学教案:宝宝的生长过程03-07

建立社团申请书03-27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程序设计的过程》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