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4-08-27 18:33:24 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实用】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实用】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材分析:

  例1学习是二下教材第一单元打头内容,第一次出现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步式题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以看木偶戏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自己来了解信息,提出问题。综观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及方法,也有小括号的学习,另有乘加乘减解决问题,虽然例1和例2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但细细琢磨,从学生的认起起点及教材的编排体系来分析,把例1作为单独一课时进行划分比较合适。

  这样划分的理由是:例1教材的意图是让学生掌握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知道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用先再这样的方法进行思考,例2的重点笔墨则是让学生认识小括号,会用小括号。若把例1例2合并在一课时进行教学,会存在顾此失彼现象,学生对两步计算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及方法有可能不会较深的感悟,在此情况下,用短暂的时间来认识小括号,难点也无法突破。而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小括号学习一直困扰着二年级学生。

  解决问题第一次出现是一上年级的求总数和求剩余,而一下年级的两数比较解决问题,二上年级则是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都是依据新课程的一个显着特点算用结合来呈现的,也就是说式题教学都是辅以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来展开教学。例1是解决问题在第一学段的第二次隆重出现。重点是落实在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虽然学生在前几个星期已经能较熟练的计算加减混合两步计算式题,但他们并不清楚要解决这个问题,我应该先想(算)再想(算)。所以,我认为,例1教学,式题的运算技能培养不是重点,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是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及数学语言的完整表达。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一步计算问题,能较熟练的解决两步计算式题,如: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口算方法,但学生对小括号的作用是陌生的,本节课不做教学要求,如课堂能够动态生成,提到小括号这一知识点,教师可适当提示,不耗学习时间。

  由于是借班上课,课前需要了解学生用一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时,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这节课的学习需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多角度暴露学生的思考过程,多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这个算式是先算出了什么?他是先算出什么?在说的过程中,逐渐让学生感悟到解决两步计算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先想(算)再想(算)

  教学设想:

  1、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问题解决提供思考的基点。

  例1把数量关系隐含在问题情境中,无论是新教材还是老教材,解决问题都有一个不变的基调:处理信息,理解数量关系。本课教学将充分利用你是怎么想的?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要先知道他是先算出这样的提问与追问,帮助学生梳理问题解决的步骤与方法。

  2、 有效挖掘学生潜力,为问题解决提供思考的落点。

  把相同模式的问题解决放置在不同的情境中。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上车下车,图书出借、停车场开来开走等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师只有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把藏于心中的秘密与所学的知识相结合,才能体会到数学的应用性、生活性。本课教学通过分层次的练习(模仿练、独立巩固练、选择练、拓展练),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充分自觉的对两步计算这种模式的问题解决体会更深刻,同时,不同形式的练习与表达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知道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先想(算)再想(算)。

  2、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能用数学语言表达思考方法。

  3、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流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

  1.小朋友们,桃园小学的二( )班小巧虎中队的图书角正缺图书管理员呢,要到实验小学的二( )班里来招聘图书管理员,你们想去竞聘吗?如果你能解决图书角的问题,知道书架上图书的数量变化,你就有竞聘的资格了!

  2.出示书架情境图:

  逐步呈现:

  先出示:书架上原来有图书22本。

  再出示:欢欢小组要归还13本,晶晶小组要借走6本。

  问:从图上看,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指名汇报,标出数据)

  问:把你找到的信息完整的'说一说,好吗?(指名说,和同桌说,全体齐说)

  追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现在书架上有图书多少本?)

  引导:请你把这些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连起来说一说,说给同桌听。(同桌交流)

  二、探求新知,建立模式。

  1. 同学们说得很完整,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 停顿,让学生独立思考。

  3. 把你的办法轻轻地告诉你的同桌。

  4. 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自备本独立练习)

  5. 先写完的小朋友和同桌悄悄的交流一下,你是怎么想的?

  6. 反馈:不同方法展示。

  (1)22+13=35(本)(2)22-6=16(本)

  35-6=29(本) 16+13=29(本)

  (3)22+13-6=29(本) (4)22-6+13=29(本)。

  预设问题:你是先算什么?哦,你们猜他是先算什么?22+13是先算什么?再减6是再算出什么?22-6是先算什么?再加13是再算出什么?

  7、归纳:这几个算式只是想的方法有点不同,但都能解决现在书架上有图书多少本这个问题。1和3的方法是相同的,2和4的方法也是相同的。

  8、 二个小组合作,每人选择一种方法,用先算出再算出的样子,说一说想的过程。

  9.小结:同学们真能干,能做个合格的图书管理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今天在练习的时候,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解释应用与拓展

  1、 巩固练习:解决水果卖进卖出问题。

  2、 独立练习:解决乘车问题。(同桌互批)

  3、 变式练习:继续解决乘车问题。(集体讲评)

  4、 拓展题:选择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哪些本领?

  2、教师总结:同学们只要用一双亮眼睛认真观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7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辨认生活中的简单图案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等运动得到的。能在正方形中拼贴或设计图形,将所设计的基本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运动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会将相同的图案拼在一起,并根据实际确定所观察成果的基本图形,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

  3.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对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图形运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欣赏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妙,体会数学的价值。

  目标解析:

  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的活动课。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能运用所学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运动的知识,欣赏并创造图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逐步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能运用图形运动的知识设计图案。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固体胶、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设疑自探

  (一)呈现素材,感受数学美

  1.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的图案,学生欣赏。

  2.观察感悟,发现规律。

  (二)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设计师们正是将一个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解疑合探

  (一)观察想象,认识一个图形的运动

  1.找基本图形

  (1)这些美丽的'图案分别由哪个图形运动而来的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找一找。

  (2)学生反馈,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基本图形。

  2.体验一个图形的运动

  (1)想象:这些基本图形通过怎样运动得到原来的图案?

  (2)操作:将课前剪下教材123页附页2中的图形,用一个基本图形模拟运动。

  (3)描述:这些图案分别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二)动手操作,理解一个图形的运动方法

  1.小组合作,动手拼摆

  小组先讨论选择一个基本图形和图形运动的方式,想象图形运动后拼出的图案,再在正方形中贴出美丽的图案。

  2.汇报展示,对比分析

  讨论:(1)你设计的图形是怎样运动的?

  (2)你操作前想象的图案和你操作后实际的图案一样吗?

  (3)同一个基本图形运动设计出的作品为什么会不一样?

  (三)自主设计,创造美丽的图案

  1.提出要求,想象设计

  (1)提出操作的要求。

  在上图左上角的方格中设计一个新的图案,并画出来,再将它作轴对称、平移或旋转运动,创造一个美丽的图案。

  (2)想象设计好的图案。

  2.动手实践,尝试设计

  将自己设计的图案画在正方形格子纸中。

  3.汇报交流,鼓励创新

  (1)说一说:你设计了一个什么基本图形,怎样运动的?

  (2)比一比:设计好的图案和你之前想象的一样吗?

  (3)赏一赏:谁设计的图案最美丽,谁设计的图案更有新意?

  三、质疑再探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2.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利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出的美丽图案。

  四、运用拓展

  (一)合作学习,感受一组图案的运动

  1.相互比较,想象一组图形的运动。

  小组里有哪些同学设计的图案是一样的,想一想,如果把这些相同的图案拼在一起会怎样呢?

  2.小组合作,感受一组图案的运动。

  在小组内将相同的一组图案拼在一起,再全班交流,互相欣赏。

  (二)联系旧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知识

  1. 是由( )组 组成的。

  (1)用什么方法计算?根据学生会回答教师板书:8÷4=2(组)

  (2)出示学具,学生摆一摆、圈一圈。

  2.9幅 ,可以组成( )组 。

  (1)学生说想法,教师板书:9÷4=2(组)……1(幅)

  (2)学生用学具验证。

  (3)学生回答:算式中的9、4、2、1分别表示图中的哪部分?

  3.15幅 ,能拼出( )组 ,若拼成4组,还需要再增加( )幅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一、教学内容分析

  《解决问题》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解决问题》的第一课时《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本课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10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能用乘加、乘减分步计算解决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为信息窗2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思维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乘法学习的知识经验,对乘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节课里,要引导孩子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求总和用加法计算,两数比较大小用减法计算。由于二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虽然前面对于此类知识已有接触,但是理解起来还是会有些困难,有些问题要引导孩子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分步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初步了解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的思路。

  2.在具体情境中,经历用乘加乘减分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和结果,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

  3.感受数学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分步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五、教学思路与方法

  1.通过孩子喜欢的旅游活动开始一节课,紧张活跃的气氛迅速使孩子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引导学生找到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让学生根据自学指导的要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3.交流汇报的环节中,老师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课堂生成的资源组织有序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通过几个问题的层层递进在知识与技能上使学生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乘加乘减运算的算理。

  4.各种巩固练习活动,让学生学会了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感受到了数学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培养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六、教学流程

  (一)示标示导,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导课板题

  师:同学们,在这个郁郁葱葱的季节,当完成作业后,你最喜欢做什么?

  生1:我最喜欢看课外书。

  生2:我最喜欢到游乐场去玩。

  生3:我最喜欢走进大自然或与同学门结伴外出旅游。(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旅游经历)

  师:旅游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呀!今天我们就进行一次愉快的旅游吧!(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1:小汽车停了3排,每排7辆,停了9辆大汽车。

  生2:9人一组,已经分了4个组。还剩五人。

  生3:小型车4元每辆。大型车6元每辆。

  师:你们说的非常准确,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师: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1: 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生2:小汽车和大汽车一共有多少辆?

  生3: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

  - 3 - 生4:停下所有的大汽车需要多少元?

  生5:停下所有的小汽车需要多少元? ……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乘加乘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

  2.学习目标

  师: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分步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

  2.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出示自学指导:

  (1.找一找,说一说,应该从情境中寻找哪些有关的信息,你能把这些信息与这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吗?

  2.想一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算式呢?

  3.试一试,你能列出式吗?

  4.议一议,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开始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有价值的材料。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展示解决“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1.正确列式

  - 4 - 师:同学们,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呢?

  组1:9×4=36(人)

  36+5=41(人)

  2.理解思考方法与解题思路 (1) 方法1:从问题出发

  生1:你能给我们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吗?

  生2:总人数等于已分组的人数加剩下的人数,剩下的人数知道了,所以要先求4个组有多少人,用9×4,得到36人,再用36加上5就是总人数了。

  (2) 方法2:从条件出发

  生3质疑:我们组不是这样理解的?

  师:你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想法吧!

  生3:9人一组,已经分了4组,可以先求出4个组有多少人,即9×4,得到36人,再用这4个组的人数加剩下的人数就是一共的人数,即36加上5。

  3.质疑提升

  师:我们再来看算式:9×4=36(人),36+5=41(人),这里都有哪些运算呢?

  生:乘法与加法

  师:我们就把它叫做“乘加两步计算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找到了两种思考方法与解题思路,你们想进一步认识它们吗?

  生:想!

  - 5 - 师:第一种从问题出发,这种方法就是通常说的“分析法”,第二种从条件出发,这种方法就是通常说的“综合法”,这两种思路都是分析解决问题最基本的思考方法。

  4.巩固强化

  师:请同学们自己解决“小汽车和大汽车一共有多少辆”。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重点体会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及时练

  出示问题: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

  1.问题处理

  先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再充分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思考的过程,梳理出解题思路,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路来解决问题。

  学生的解决方法:

  7×3=21(辆)

  21-9=12(辆)

  (1)(分析法)要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需要知道小汽车与大汽车分别有几辆,大汽车有9辆,所以要先求小汽车有多少辆,即用7×3=21(辆),再用21-9。

  (2)(综合法)先求出小汽车有多少辆,7×3=21(辆),再求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几辆,用21-9。

  2.对比提升

  - 6 - 师:我们把“9×4=36(人),36+5=41(人)”叫做“乘加两步计算问题”,那么你能给“7×3=21(辆),21-9=12(辆)”取个名吗?

  生:乘减两步计算问题。

  师:你们真聪!想一想,这两种问题的解决思路与思考方法基本一致,是吗?

  生:是。

  (五)学情诊断,拓展提高

  1.自主练习-—教材92页第1题

  课件出示题目与温馨提示:

  (1)读一读,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2)议一议,该怎样列式呢?

  (3)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轮子?

  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并纠正其中的错误。重点交流: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2. 自主练习-—教材92页第3题

  温馨提示:付出的钱与找回的钱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重点乘减问题的解决思路与解决方法。

  3. 自主练习-—教材93页第4题

  课件出示题目与温馨提示:

  (1)找一找,一年级对应的信息是哪些,二年级对的信息又是哪些?

  (2)试一试,解决图中的两个问题?

  (3)交流你的想法?

  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并纠正其中的错误。重点交流: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六)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

  生1:乘加两步计算问题。

  生2:乘减两步计算问题。

  生3:两种分析解决问题最基本的思考方法:分析法、综合法。

  七、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

  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 小汽车比大汽车多多少辆? 4×9=36(人) 4×3=12(辆) 36+5=41(人) 12-9=3(辆)

  答:旅游团一共有41人。 答:小汽车比大汽车多3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乘除简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解答这些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复习倍数关系和份总关系简单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份总关系的应用题

  第19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说说有什么不同。

  (1)求总数

  (2)求每份数

  (3)求份数

  二、复习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第20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说说有什么不同。

  (1)求谁是谁的`几倍。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3)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

  三、第21-25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26题注意:不是平均分。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感性认识3的乘法口诀,然后记住3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类推、概括、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各式和样的练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勇于争先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记忆和运用。

  教学难点:

  对“数学故事”的理解、表述和解疑。

  教学准备:

  挂图、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手工吗?谁能说说你会用自己的这双小手做些什么呢?”

  “这是一个周末,方方想给自己的`好朋友每人送一辆自制的三轮车,就把各个零件拿出来进行组装,聪明的小朋友们,你能帮他算算,一共需要几个轮子吗?”

  二、问题探究

  谈话:1辆三轮车需要3个轮子,2辆需要6个,那么3、4、5、6、7、8、9辆三轮车要几个轮子?

  三、体验感悟

  1、拿小棒摆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用几个小棒?能列乘法算式吗?编制口诀?

  3、板书:1×3=3;一三得三。

  4、组织学生摆2、3、4、……个三角形,写算式,编制口诀。

  四、实践应用

  “练一练”

  1题:找朋友。

  2题:找规律填数。

  3题:动物运动会。

  数学故事。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懂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10页。

  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

  1×3=3;2×3=6;3×3=9;3×4=12。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

  3×5=15;3×6=18;3×7=21;3×8=24。

  三五一五;三六十八;三七二十一;三八二十四。

  3×9=27;

  三九二十七。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掌得不错,记忆方法也能掌握。口诀大部分同学能在课堂上背出来。应用方面还有欠缺。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观看动画,引出活动

  问题: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

  二、摆一摆,比较感知

  (一)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把下面这些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3、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6÷2=3(盘)

  问题:

  1、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问题:

  1、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做。

  3、这1个草莓怎么不摆了?

  4、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7÷2=3(盘)……1(个)

  问题:

  1、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比一比,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问题: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讲解: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个草莓,在算式中称为“余数”,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有余数的除法”。

  追问:余数表示什么?

  (四)圈一圈,填一填,及时巩固

  要求:

  (1)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对比观察,理解关系

  (一)初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问题:

  1.用9根小棒,你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请你动手摆一摆。

  2.能用除法算式表示你摆的意思吗?

  3.如果用10根小棒来摆呢?

  4.11根、12根呢?

  5.余数和谁有很密切的关系?是什么关系?

  余数<除数

  三、对比观察,理解关系

  (二)活动思考,加深理解

  用一堆小棒摆问题:

  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1、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你是怎么想的?和同伴说一说,也可以摆一摆证明自己的想法。

  3、如果用这些小棒摆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教材82~83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让学生轻松掌握并运用关于6、7、8、9的除法知识。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掌握6789的除法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除法知识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谈话:冬天到了,小鸟们从北方飞回南方过冬了。这个冬天它们准备住在温暖舒适的“长颈鹿”宾馆。

  小鸟:长颈鹿先生,您好!我们有42个小伙伴,想住在你这儿,请你安排房间吧。

  长颈鹿:每间客房可以住6只小鸟,我要为它们准备几间屋子呢?

  教师:同学们,请你帮助长颈鹿先生来算一算吧。

  教师板书:42÷6=7(间)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帮助长颈鹿解决了问题。如果有48只小鸟,长颈鹿要为它们准备几间屋子呢?

  教师板书:48÷6=8(间)

  教师: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

  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能够利用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除法问题。下面,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看谁做的好就奖励他一朵小花。

  二、问题探究

  1. P82练一练1后,投影出示反馈。

  2. P82练一练2后,投影出示反馈。

  3.小动物回家。

  天已经黑了,住在长颈鹿宾馆的小兔和小鹦鹉旅游团也要回自己的房间休息了。请同学们猜猜看,它们该进哪个房间呢?P83练一练3。

  4.猫捉老鼠。

  游客们都进入了梦乡,可是,尽职尽责的猫保安却坚守自己的岗位,保护游客的`安全。快看,小偷老鼠出现了,我们一起来帮猫保安捉老鼠吧。

  每个口诀写出了几个算式?(4个)仔细观察这四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能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呢?你能举个例子吗?

  5.餐厅里的故事。

  看书P83“数学故事”你从故事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三、课堂小结

  今天,在“长颈鹿宾馆”里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我们能干的小朋友们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的难题,你们高兴吗?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学到的知识来解答,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呀!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课本第28-29页

  教学目标:

  1.运用旧知迁移,让学生经历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过程,掌握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鼓励算法思维和算法的多样化。

  3.养成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方法迁移到三位数横式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条、块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媒体出示:28+56=

  师:谁来说说这道题的思考过程?

  反馈结果,指名学生交流。

  师:除了竖式计算,谁来说说横式计算的'思考方法?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同学们学得真不错,能够用

  不同的思考方法来得出正确的结果。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新的本领。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师:春天已经来临了,让我们一起去听“春之声”音乐会吧。(媒体出示第22页主题图,同时再出示相关条件:A看台:356人B看台:247人)

  问:从图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我们这节课先来解决“A、B两看台共坐了多少人?”这个问题,剩下的可以以后再研究。

  板书:A、B两看台共坐了多少人?

  问:怎样来计算A、B两看台共坐了多少人?算式怎样列?

  板书:356+247=

  2、探究算法。

  1)估算。

  师:你们能估算一下两看台大概共坐了多少人吗?(学生答,师暂不下结论)

  2)揭示课题。

  师:那么到底356+247等于多少,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三位数加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

  板书课题:三位数的加法(横式计算)

  3)自主探究。

  师: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计算方法,可以动动脑筋,运用到学过的知

  识,想想,画画,也可以用学具来帮帮忙。(教师巡视。)

  4)大组交流。

  师:谁愿意来和大家交流你的算法?

  学生汇报。(课件演示算法)

  a.用正方体积木块组成的板、条、块摆出356+247。

  356 +247=603

  个加个6 + 7= 13

  十加十50 + 40 = 90

  百加百300 + 200=500

  13+90+500=603

  b.用简图画出356+247。

  356 +247 =603

  百加百300 + 200 = 500

  十加十50 + 40 = 90

  个加个6 + 7 = 13

  500 + 90 + 13 = 603

  师:A、B两看台共坐了603人。

  (指黑板上画图、摆学具的两种方法。)

  这两种方法很不错。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谁再来试试?

  c.在算线上画出356+247。

  ① 356 +247

  =356+200+40+7先加百

  =556+ 40 +7再加十

  =596+ 7最后加个

  =603

  ② 356 +247

  =356+ 7+40+200先加个

  =363+ 40 +200再加十

  =403+ 200最后加百

  =603

  巧算。

  356+247

  =353+250

  =350+250+3

  =600+3

  =603

  师:真了不起,你们用了不同的横式计算方法算出了356 +247的答案。我们的好朋友小胖他们也想到了这些方法。下面就把书翻到第28页,仔细看看,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3、归纳算法。

  师生共同观察、讨论得出:

  第1、2种方法是百加百,十加十,个加个。

  第3种方法是先先加百,再加十,最后加个或先加个,再加十,最后加百。

  第4种是巧算的方法,即把其中一个加数看成整十数先加,再加个位数。

  这几种算法都是通过分拆,变为原来学的本领进行计算。

  问: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并在书上写出过程。

  234+342 58+182 346+255 728+276

  2、游戏:买轮滑鞋。

  师:前几天,我们看了电影《深蓝浅蓝》,片中豆丁的高超轮滑水平一定给你留

  下深刻印象吧。想不想也拥有一双轮滑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假如给爸爸和你各买一双轮滑鞋,你挑哪两双?该付多少钱?你能很快口吗?

  出示:蓝鲨牌金鲨牌绿宝石牌黄盾牌乌龙牌

  364元435元267元186元309元

  1)学生拿出练习纸,先写出算式,再把答案写下来。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师:你会怎么选,要付多少钱?请你们说给小组同学听听!

  (学生自由说,教师巡视去听,请两个学生说。)

  四、总结全课

  师:刚才我们学了些什么新本领?

  五、课堂练习:书上P29练一练剩余题目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704+127= 278+157= 270+103= 345+543=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课本第4—5页中的例3及相应的“算一算”,“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的情境,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z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购物情境,掌握混合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例3的教学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前题诊测

  1、提问:不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计算:24+480÷6205÷5×8

  432-23+5525×18-400

  先指名口答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例3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意。

  问:从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用分步式独立解决“儿童衣服多少元一件”这个问题,组织全班交流,说说分步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问题,组织讨论“213-78÷3”这个算式是否符合解决此题的顺序,进而探讨出用小括号“()”来帮忙。

  ③引导归纳出: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第4页中的“算一算”。

  先指名学生口答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三、巩固深化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提问: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

  五、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7页第4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量感。

  2、认识质量的单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量感。

  3、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1 kg = 1000 g 。

  4、能够正确地读秤的刻度、正确地测量物体的轻重。

  5、理解质量的加法性,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1 kg = 1000 g,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量感。

  教学难点:

  理解质量的加法性,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前几节课我们一直在围绕物体的轻重来学习,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好朋友,让我们认识一下?(各种各样的秤)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们早就发明了用“秤”来计量物品的重量。不再向我们上节课中用双色片或其他的物品。

  出示媒体,介绍各种秤和各种秤的用途。

  师:生活中人们都用克和千克来表示物品有多重。

  师:你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这些称,这些称上都有什么?

  生:刻度和数字。

  师:这些刻度和数字表示什么?

  生:称上的这些刻度和数字都表示克和千克。

  2、感觉1克的重量:

  师:我们现在知道了物品的重量可以用克和千克来表示。

  师:那么1克有多重呢?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个2分硬币,请每个小朋友都用手掂一掂,你估计它的质量大约是多少?

  师:其实一个2分硬币重约1克。1克可以写成1g。

  板书:一个2分硬币重约1克。1克可以写成1g。

  师:每个同学可以再掂一掂2分硬币的质量,这就是1克,你觉得1克怎么样?

  生:很轻。

  小结:生活中1克的物品是很轻的。

  3、小练习:

  师:测一测下面的文具大约重多少克?

  老师用秤来测一测文具:铅笔、固体胶、剪刀、橡皮、直尺。

  学生读秤。

  小组合作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千克的认识:

  师:我们刚才都估测了一下,现在让我们用盘秤来秤一秤,看看到底有多重呢?

  出示课件。

  师:老师的字典是0g吗?不是

  请你说一说?为什么不是0克?

  师:1000g与0g刻度重合,这本书应该是1000g。

  师:这里1000g我们还可以表示成1kg。

  板书:1千克可以表示成1kg

  1000g=1kg

  生齐读

  让学生掂一掂字典的重量,让学生感知一下1000g重量的量感。

  口答:那两本字典就是多少千克呢?就是多少克呢?

  2、秤重:

  师:我们现在知道了物品的重量可以用克和千克来表示。

  师:但是有时在生活中,并不是多正好是正千克数,那怎么办呢?

  师:现在我们来秤学生甲的书包。

  课件出示。书包有多重呢?

  师:你们仔细看,这个指针这样的指向,我们该怎么读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书包的重量是2千克900克。读作二千克九百克

  师:这个时候我们还可以用g来表示。

  2kg900g=2900g

  师:我们在进行换算的时候应该怎么想呢?

  生:先把前面的2千克换算成20xx克,再加上后面的900克就是2900克了。

  4、小练习:

  师:现在我们有这两样物品,已经秤好了,请你读一下,并用两种方法表示:?书上第42页的第3题

  三、拓展新知:

  1、克和千克的计算:

  师:现在让我们看图片?出示课件。

  师:请你们能根据图片说一说吗?

  生:把600克橘子放在重320克的篮子梨,合起来共有多重?计算并在秤面上画出指针。

  小组学生两两和组完成。

  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小结:

  ⑴ 320g+600g=920g

  ⑵在秤面的9的数字再往上两小格就是920g了。

  2、填写合适的单位:

  师: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在生活中,我们到底该怎样使用呢?

  出示题目:

  (1)圆规重35()

  (2)书桌重10()

  (3)足球重350()

  (4)鸡蛋重65()

  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学生反馈结果。

  小结: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5000g=()kg 8kg=()g

  6kg800g=()g 5kg200g=()g

  450g+320g=()g 980g-450g=()g

  2、在()中填入适合的单位

  一本数学书重250()

  一只鸡蛋重100()

  小巧的.体重是38()

  一头牛的重量是526()

  3、他们的重量各是多少?

  出示图片,上面都是盘秤或者是弹簧秤,请学生写出具体的重量。

  4、画指针

  在盘秤和弹簧秤的刻度上,根据所给的重量画出刻度。

  5、完成书上第42页的第6题。

  先估计每样东西的轻重,把估计的值填入表中,再实际测量。

  被测物品估计的轻重实际的轻重数学课本铅笔盒数学练习册新华字典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你对你今天的学习评价如何?

  六、课堂练习:P35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

  回收废电池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 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

  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用过电池吗?什么时候用到电池呢?(学生自由说)

  师:对呀,电池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可是用过后的废电池却有很大的危害。(课件出示)看看以下这段文字:废电池中含有金属和废弃的液体,这些物质会对土壤、对水、对人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一 颗钮扣大小的电池可以污染600立方米的水,这些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教师讲解)

  师:看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想法呢?(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揭示课题:对,为保护环境,我们应该集中回收废电池,不随便丢弃。这节数学课我们就围绕回收废电池这一主题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板书:回收废电池)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1)师:同学们,希望小学从本学期开展了回收废 电池的环保活动。这是二年级各班回收废电池的情况。(课件出示统计表)

  (2)观察统计表,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指名说)

  (3)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三个问题。“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和“二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师: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加法的有关问题。

  2.算一算。(探索三位 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解决“一班和二班一共 回收多少节”

  列出算式,教师板书:122+77=

  看算式,试着估算它们的和大约是多少。(课件出示估算过程,指名说说估算的方法)

  师:那么到底你们估算得对不对呢?我们就来算一算。(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指名汇报算法。(课件演示拨数,引导学生说出各种的计算方法)

  全班试着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强调: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师:刚才现在我们与估算的结果比较,得出计算结果与估算的结果很接近。

  (2)解决“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方法同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放手,让 学生自己来解决。

  ①学生要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即“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的算理。

  ②还可以采用凑整十、整百的方法进行计算。

  ③比较这两个竖式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来源:学科网]

  相同点:

  1)都是加法运算;

  2)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3)计算时都从个位加起。不同点:第一道题是不进位加法,第二道题的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是进位加法。

  师: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如果十位相加满十呢?(十位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一。)

  师:是真的吗?马上做一做第三题试试看

  (3)解决“二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①请一 个学生板演,并饰演小老师说说算法。

  ②原来是真的,十位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一,如果百位相加满十呢?(百 位相加满十要向千位进一)

  师:能用一句话说明怎样进位吗?(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板书

  ③还有其他的算法 吗?

  4.小组讨论:用竖式计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出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

  三、课堂练习:

  1.估算

  2.小小神算手:

  3.指出错在哪里,再改正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最成功的是什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

  3、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 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物体的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 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五、 随堂练习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比、咱、斤、答、阿、之、拾、灰”8个字。掌握“比”的笔顺。

  2、积累词语,结合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故事。

  4、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感受阿凡提的聪明才智,试着提出问题,培养想象力。

  教学重点:

  1、识记本课汉字。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体会阿凡提的聪慧。

  教学难点:

  1、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汉字。

  2、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认识这个人吗?贴“阿”和“提”字卡。

  大家听过阿凡担的故事吗?从这些故事中,你对阿凡提的印象是怎么样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阿凡提的`故事。一边听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听读课文

  1、听录音

  2、简述课文内容。

  3、师领读,生跟读。

  4、讨论:大力士那么高大有力,为什么连一块手帕都扔不过城呢?

  三、再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

  2、小组认读,识记。

  3、交流。

  阿:左右结构,左边是个双耳刀,右边是一个可字。

  比:注意这个字的笔顺。、

  4、认读要求会认的字。

  5、指导书写。

  四、游戏活动

  1、可请学生到前边当小老师,领大家读生字。

  2、游戏:找朋友。

  3、比一比,谁的字写得好。

  五、课后作业

  把阿凡提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生字卡片。

  二、指导书写

  咱、答、之、拾、灰

  三、完成课后练习。

  1、“读一读”,要读准要求会写的字的读音。听写。

  2、“填一填”,考查学生生字的运用能力。

  四、活动

  1、读词语。

  2、游戏“送桃子”

  (1)自读句子:不认识的字词问问同桌。

  (2)同桌商量括号里填什么。

  (3)送桃子真空:注意引导“答”字的收写。

  3、讨论“生活的智慧”。

  多媒体实物投影出示讨论画面。

  此活动可以结合教学实际过程来完成。

  五、作业

  1、书写生字。

  2、找找阿凡提的其他故事,选其中一个自己练习讲故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8~19页。

  内容分析:

  《买鲜花》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通过创设 “买鲜花”的问题情境,通过“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花多少元?”这个问题,列出含有除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并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既有除法又有加法的算式中,应先算除法,再算加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解决“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让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在既有除法又有减法时,应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也能熟练地进行加减运算,上节课又刚刚学习了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利用知识的迁移来学习,不会有太大困难。但学生的知识底缊不同,理解能力也不一样,因此,应针对个别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对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的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花店买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除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计算有关除加、除减的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做奖品用的各式花朵。

  教学方法:

  用引导法、交流法、观察法。利用课件、图片,创建设了4个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描述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用激励的语言、及时的评价,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愉快的心情参与到整个课堂的.学习,课后练习分层进行,使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师:同学们,三八妇女节,快到了,你准备给妈妈送点什么礼物?(学生说一说)小红准备买一束花送给妈妈,那么,现在我们陪她一起去花店看看吧!

  1、出示主题图

  2、谁来说说,在花店里,你看到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图片信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3、看到那么漂亮的鲜花,小红真想能把它们全部买回家送给她亲爱的妈妈,可是,她口袋里的钱非常有限,只够买两种鲜花,而且每样只能买一枝。同学们,如果你是小红,你打算怎么买呢?

  4、小组内交流。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买1枝康乃馨和1枝百合花,买1枝菊花和1枝玫瑰……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一)探究除加混合运算顺序

  师:小红听到同学们那么热情地帮她,内心非常地高兴,她还让我替她谢谢你们呢。而且啊,她还说,她最喜欢就是某某同学所想的配法,也就是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那么,你们能否动动小脑筋帮帮小红算算,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需要多少元?

  引导学生思考:

  (1)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的价钱)

  (2)1枝菊花多少钱?(不知道)1枝百合花多少钱?(4元)

  (3)先求什么?(1枝菊花的价钱)

  (4)再求什么?(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多少元?)

  (5)好,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尝试列式解答。

  (6)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并说说理由。8÷4=2(元) 2+4=6(元)

  (7)上节课,我们学过,像这样有联系的两个算式,我们可以写成一个综合算式,谁会?(8÷4+4)那么,这条算式里,既有除法,又有加法,我们计算时,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设计意图:难点就在于此,通过小组的合作,由学生自主探索得出答案,培养学生的合意识。]

  (引导学生说出:1枝菊花的价钱不知道,所以必须先算1枝菊花的价钱,也就是先算除法,再来算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的总价钱,所以最后算加法。)

  (8)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算式,我们叫它除加混合算式。那么在除加混合算式中,我们应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9)介绍综合算式的计算格式和书写方法(边讲解示范,边板书)

  8÷4+4

  =2+4

  =6(元)

  (二)探究除减混合运算顺序

  师:谁来帮老师想一想: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1)题目里的“便宜”是什么意思?

  (2)同学们,刚才小红的问题,我们一下子就把它解决了,老师相信,这个问题也难不倒你们。好,现在让同学们先自己独立思考一下,并尝试在草稿纸上列式计算。

  (3)嗯,大部分同学已想好了,那么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跟同伴说说吧。

  (4)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24÷8=3(元) 5-3=2(元)

  (5)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1枝康乃馨的价钱不知道,所以要先算,然后就可以和1枝玫瑰的价钱比较谁便宜了。)

  (6)还可以怎么列算式?

  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5-24÷8

  (7)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8)你的发言太精彩了,那么,我们在计算时是先算减法呢?还是先算除法?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枝康乃馨的价钱不知道,需要先算出来,所以先算除法)

  (9)小结:像这样既有减法又有除法的算式,我们叫它除减混合算式。那么在除减混合算式中,我们应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10)5-24÷8

  =5-3

  =2(元)

  (11)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在大家的合作下,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谈话:花店老板知道,同学们都想送礼物给妈妈,他很受感动,所以特意抱出来一大束鲜花,说:“只要你能算出花朵的算式,鲜花就送给你了。”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的智慧给妈妈献上一份的礼物呀?

  ⑴出示花朵计算卡(P19试一试)(同学们,可选择自己喜欢的花朵来计算,只要你计算对了,花店老板就会把那朵花送给你的,想不想要?加油!)

  强调:计算时,先想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才动笔计算,而且要注意综合算式的书写格式。

  [设计意图:延续新课中的情境,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巩固所学的新知,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仔细观察我们刚算过的这6个算式,都出现过什么运算?(有加减法还有乘除法)

  ⑶归纳小结:有加减又有乘除的算式里,我要先计算(乘除法),后计算(加减法)。

  ⑷师:恭喜这些同学得到了这么多美丽的礼物,这是他们用智慧得到的,妈妈一定会很开心的。

  2、老师想知道大家对刚才总结的规律掌握的好不好,要再考考你们,敢不敢?(P20第4小题)

  3、森林医生。(P20第3小题)

  大树爷爷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让我们帮助大树爷爷把病治好,使它们健康地笑起来,好吗?(先引导学生找现病因,再重新更正)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1、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快乐的40分钟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你有什么收获,快和同伴说说吧。(学生畅所欲言)

  2、好,我们明天继续相约快乐40分,同学们再见!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形成一个总体印象。]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一、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1、谈话引入,拉近距离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同学们,上一节课全班同学表现很棒,我们一起去到喜洋洋的家作客,受到了他热烈的欢迎。那么,这一节课喜洋洋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拿出喜洋洋,并把它放在讲台上面。)他要在我们的同学里面,表现最好的同学,做它的老师。愿不愿意成为它的老师?

  生:愿意。

  师:好。你想成为它的老师,很简单。在这一节课里面,我们以组为单位,看看那个组的同学表现最棒。老师给每个组都贴了一个喜洋洋(拿出喜洋洋贴图,并把它贴在黑板的比赛图上)。表现好的、回答积极的,老师把它往上跳。谁组的喜洋洋跳得快,那么你们组就赢出来了,就能成为喜洋洋的老师。等一会,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很好看的图片,要送给我们的同学。当然,是最先算出的组才有机会。明白了没有?

  生:明白了。

  2、复习旧知

  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在上一节课我们所学习的内容。

  生:笔算乘法。

  (老师在黑板写出两道复习题)

  师:谁愿意来黑板上面做?

  (学生积极举手)

  师:我叫到那一组,如果他们组没有错,他们组就往上跳一格。假如他们组错了,其他组就有机会。我从第一组,你们来帮我找,你们愿意找那个去做?

  生:罗俊杰。

  师:好,罗俊杰,同学们都相信你。那你来。(师走到该生面前,请他上来黑板。罗俊杰到黑板板演)

  师:第二组,你们帮我找一个,找谁?

  生:陈汉荣

  (陈汉荣到黑板扮演)

  师:那么你们呢?你们愿意成为喜洋洋的老师。那么现在就学会做他们的老师。

  (两名学生板演,老师拿出尺子给学生。其余学生认真看黑板。)

  师:好了,小老师们,看看你找出来的同学,怎么样?第一组罗俊杰做的23乘3做对了没有?

  生:(齐答)对了。

  (老师在题旁边打钩,并走到比赛图旁边)

  生1:错了。

  师:有问题吗?

  生:(齐答)数位没有对整齐。

  师:哦,数位没有对齐。这个数对这个数,是吗?(一边说,一边指着竖式)。但是我觉得,也不是差很远。我知道你们找他的原因。因为罗俊杰平时在教室里面或者在成绩上与你们有一点点差距。你们就先考他,对不对?那么你觉得这个同学进步了没有?

  生:(齐答)进步了。

  师:数位这里差了一点点。但是我们的老师要求很严格,我告诉你这只喜洋洋也会像你的要求这么高。(边说边指喜洋洋)等一会,如果你们的要求,你们做的.题目,不认真的话,那么喜洋洋可不会挑你做老师。那么这个同学既然有进步,我们先表扬他。好不好?

  (生齐鼓掌并说棒棒,你真棒。)

  师:那么第一组,你们先跳。(把第一组的喜洋洋贴纸往上跳一格)再来看第二组,同学做的。你们找的是陈汉荣。这个同学有没有代表你们组完成任务?

  生:(齐答)有。

  师:对了没有?

  生:(齐答)对了。

  师:这个同学也很棒,表扬他。(师把第二组的喜洋洋贴纸往上跳一格,生鼓掌表扬)你看这两个同学都过关了,难道你们不能吗?

  生:(齐答)能。

  3、小结

  师:好。那么这节课学习的笔算乘法要注意那些问题?看找谁来补充?这一组(指这第三组)公平一点,你们来找,找谁来回答?

  生:(齐说)

  师:好,你来。

  生1:数位对齐,画线用尺子,从个位算起。

  师:同不同意?

  生:(齐答)同意。

  师:表扬他。(师把第三组喜洋洋贴纸往上一格,生鼓掌表扬。)

  师:说得非常好。有一点漏了?你补充什么?

  生1:相同数位要对齐。

  师:加上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他同不同意?

  生:(齐答)同意。

  师:那么第四组既然你们也这么积极,喜洋洋也跳起来了。(师把第四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没问题。一起把笔算乘法要注意的问题一齐说。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生边说,师边板书)

  师:对了,非常棒。那么第一关没有掉下来了。我告诉你,等一会在听课的过程中,如果哪个组同学回答问题错了,刚才是你们找的,等一会我会找。如果你错了,不好意思,你们组就掉下来。但是有一个给你拯救的机会。如果是你们组错了,给一个机会你们组的同学来拯救他。如果答对了,还是跳上去,如果答错了,不好意思,就留在下面了。明白了没有?

  生:(齐答)明白。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

  师:那么接下来要做它的老师,接着跟我走,接着考你们。请看黑板。我们先去书店走一趟。(出示幻灯片)买一些书送到羊村去。请看情景图。在这里边你找到那些信息?你不举手我也会叫的。如果叫到你,你没有回答,那么组就会……

  师:欧贤宗,请你来。找到了那些信息?

  生1:一套书有18本。

  师:一套书有18本,有没有找对?

  生:(齐答)有。

  师:还有吗?这一组,你来回答。你找到了那些信息?

  生2:一套书有18本,共有3套。

  师:好。这个同学比他多了一个,看谁能说得更完成一点。你来回答。

  生3:那里写着买3套。

  师:还有谁愿意补充完成一点。好,请你来说。

  生4:王老师到书店买连环画,一套18本。王老师说要买3套。

  师:这同学说得特别完成。表扬她。(师把第一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好了,王老师到书店买书,买3套,每套18本。那么小精灵问我们,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幻灯片同时出现问题)怎样列算式呢?你先说式子给我听就行了。好,请你来。

  生5:18乘3

  师:同不同意?(幻灯片出现式子)

  生:(齐答)同意。

  师:非常棒。这个同学也为他们组争光荣了。(把第二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

  2、估算

  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请后面的李泽富同学。

  生6:50本。

  师:估算她买了50本。你们觉得对不对?

  生:不对。

  师:不对,你们是第三组,先掉一格。给你们一个拯救的机会。你们组如果再错的话,就错过这个机会了。你来回答。

  生7:60本。

  师:同意没有?

  生:(齐答)同意。

  师: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生:18接近20,3乘20等于60。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这个李泽富也很乖,他能举手回答问题。请坐。虽然错了,不要紧。有错,等一会认真点就行了。

  师:估算她有60本。18接近20。这里有几个20呢?

  生:3个20。

  师:估算就是60。

  3、尝试计算,探究算理

  师:好,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练习本。准确地算一算18乘3到底等于多少?也就是王老师到底买了多少本?看看你用什么方法算出它的得数。(生计算,师巡视。)

  师:做完的同学轻轻地举手。(师找出有代表性的计算方法)

  师:好了,做完的同学,先来看看黑板。(出示学生的计算方法)看看张亮同学做的。他先算3乘8等于24,那你知道他的3乘8先算那里的吗?(板书)

  生:我知道。

  师:一齐说。

  生:先算个位。三八二十四。

  师:再算3乘10的等于多少?再算那位?

  生:十位。

  师:再把个位和十位的积加起来等于?

  师、生:54。

  师:可不可以这样算?

  生:可以。

  师:那么再看一个同学做的?这个同学是杨振华同学的。你看,他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连加。

  师:用了连加的方法,结果也是等于54。那么再看这两个同学的,你们来比较一下,他们用的都是相同的方法,什么方法?

  生:笔算的方法。

  师:观察一下,你认为他们谁对?谁错呢?这个对还是错?

  生:错。

  师:这个呢?

  生:对。

  师:有没有同学找出原因?错在那里?要先给个机会第四组。欧贤宗,你来。

  生8:第一个同学没写横式。

  师:你认为他错在横式。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看法?好,再给你一个机会。

  生8:个位写错了。

  师:个位怎样写错了。你说?

  生8:……

  师:好了,机会应该给第三组了。叶海璇,你来回答。

  生9:进位错了。

  师:第几个同学进位错了。

  生9:第一个。

  师:怎么错了?

  生:3乘8等于24.

  师:这里该怎么样?

  生:进2。

  师:那么它是满20,这里写2。再看十位,1乘3再加2应该等于多少?

  生:

  师:叶海璇一次过关,为第三组争光荣。(把第三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那么这个同学呢,你看18乘3,先算那里?一齐说。

  生:个位。8乘3等于24,再算1乘3,3加2等于5。

  师:在这里个位满的是20。个位满20向十位进2,个位写4,然后算十位1乘3加2等于5。结果等于54。(边说边板书)还要进行答题。一起来答题。

  生:王老师买了54本连环画。

  4、小结新知

  师:那么请同学观察一下,今天我们学习的笔算乘法跟我们上一节课学习的笔算乘法有什么不一样呢?看看那个组最积极,我先把机会给你们。还是第四组最积极,好,那我先把机会给你们。

  生:乘2的。

  师:为拯救你们组,还要不要机会?

  生9:上次学的是没有进位的,今天学的是有进位的。非常棒,表扬他。(把第四组的喜洋洋往上贴一格)

  师:这也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有进位的笔算乘法。观察一下有进位的笔算乘法和没进位的笔算乘法有没有相同的地方?你来回答。

  生10:去掉进位就相同。

  师:再想想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生10:……

  师:刚才是找不同,现在是找相同的地方。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0:……

  师:那说不出来怎么办?

  生:先掉一格。

  师:谁来拯救这个同学?

  生11:从个位算起,相同数位对齐。

  师:对了,刚才那个同学也很乖,虽然一下子没有想出来,没有问题。那么接下来呢,所有组都跳到了第三格。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师:下一题又是你们往上跳的机会。看看哪一组领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76页。有3道做一做的题目。(幻灯片出示题目)请你把它完成在书本上。

  (生独立完成做一做,教师巡视,批改。)

  师:我找三位同学到黑板上把你的算式写出来,带上尺子。

  (3名学生上台板演,教师继续批改。)

  师:做完了要做什么?

  生:检查。

  师:对了。

  师:好了,我知道同学做完了。请同学们放下笔。看黑板,看这三个同学有没有做对了?第一题27乘2,先看它的得数对了没有?

  生:对了。

  师:怎么样计算的?谁告诉我?

  生12:2乘7得14,个位满十向前进一。2乘2等于4,4加1等于5,等于54。

  师:对了没有?

  生:对了。

  师:那么第一组同学往上跳一格。接下来第二题,15乘5这个同学做对了没有?

  生:对了。

  师:又是怎样做呢?后面这个同学,请你来。

  生13:先算5乘5等于25,满20向前进2,再算1乘5等于5,5加2等于7,等于75。

  师:对不对?

  生:对。

  师:第二组同学做对了,也讲得非常好。(把第二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

  师:接下来这题呢?黑板上的同学做对了没有?

  生:错了。

  师:那谁来拯救?第三组给你们一个机会。请后面这个同学。你来这里改是吗?好,来。

  (生到黑板上修改)

  师:看她改对了没有?

  生:对了。

  师:原来进的是2,这个同学帮她改了1。为什么要进1不进2?(把第三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第四组的同学很棒,你来说?

  生14:因为三四十二。满十进一。

  师:十位呢?

  生14:1乘3得3,3加1等4。

  师:再算那位?

  生14:百位2乘3等于6。

  师:第四组真棒!(棒第四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好紧张啊!都是这么积极的组。还要加油。请同学跟你的同桌讨论一下,像这样笔算乘法,有进位的要注意那些问题?能不能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把他们计算要注意的问题补充得更完整。

  (生小组讨论)

  师:好,123。

  生:我坐好。

  师:谁来向大家讲讲,有进位的笔算乘法,要注意那些问题?举手最积极的组,我先叫。最爱动脑筋的组,我先叫。第四组最积极,我先叫第四组。

  生15: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师: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有补充吗?你先坐下来,听听别人怎么讲。

  生16:个位满十要向前进一。

  师:还有同学说得更好的吗?一定向前进一吗?我这里就没有进一。(师指着个位满20进2的题目)

  生17:满十向前进一。

  师:那你看这里是那位满十呢?

  生17:个位。

  师:还有谁说得更完整?

  生18:个位满十向前进位。

  师:还有没有同学说得更好?

  生19: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要向前进位。

  师:差一点点。这个同学说得比较完整。(把第四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但是还差一点点,看谁说得更好。马上开动你的脑筋。

  生20:个位满十要向前进一。

  师:个位满十要向前进一?全都是进一的吗?你看清楚啊。还有没有补充?

  生19:那一位上的数相乘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师:还有吗?

  生:个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师:好,请坐。没有问题。你看这题,个位满几十?(10)就向前一位进几?(1)这题个位满几十?(20)就向前一位进几?(2)如果是满30呢?(进3)那么用一句话来说?那位满几?

  生:那位满几十就进几十。

  师:你看这里是进几十还是进几?

  生:进几。

  师:非常棒,表扬他。(板书,并把第四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哇,第四组,领先了。那么表扬下第四组。那么第四组的同学你们有机会做喜洋洋的老师了。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齐读)个位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

  师:对了,要进几。满10就进1,满20就进2,明白了没有?接下来,看看谁也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请看下面几题。这些题目,请你看看它有没有错?(幻灯片出示题目)有机会给你了,看是那一组同学。

  师:第一道题17乘4。第三组很好,我找第三个男生。对的还是错的?

  生20:错。

  师:错在那里?

  生20:没有进位。

  师:没有进位,应该进几?

  生20:进2。

  师:然后十位的 4改为多少?

  生20:改为6。

  师:改对了没有?(把第三组的喜洋洋往上贴一格)

  生:对了。

  师:第二小题错在那里,发现了没有?请你来说。

  生21:没有进位?

  师:那位没有进位?

  生21:个位没有进位。满十进1。

  师:这个1应该放在这里。十位应该改为多少?十位几乘几

  生21:2乘4等于8,8加1等于9。

  (把第二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

  师:还有一题,最后一题,错在那里呢?你发现了没有?第三个男生,请你来。

  生22:3应该写在个位上。

  师:对了没有?(对了)有进位的笔算乘法要注意的问题,清楚了没有?(把第一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

  生:清楚了。

  师:第四组别骄傲,等下错了要掉下来啦。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练习本。

  2、笔算

  师:打开书本77页,第一题,有6个小题。男同学做第一排,女同学做第二排。

  (生独立做题目)

  师:做完的举手,我找一些同学到黑板做。把机会给一、二、三组。(请6名学生到黑板板演)

  师:第一题对了吗?第二题呢?……

  生:对了。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了笔算乘法,是有进位的。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相同数位要对齐,要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

  五、作业

  师:作业就在77页2、3、4题,做在书本上。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棒。(把第1、第2和第3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

  等下班长到我这里,我给同学们都送一份礼物。下课啦。

  生:谢谢老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17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08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02-19

(实用)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18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8-14

二年级下册《实践活动二》数学教案11-19

下册总复习数学教案04-10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数学教案01-17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实用7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