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集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教案 篇1
一、设计思路:
猪是我们农村中常见的动物,中班幼儿对猪既熟悉又陌生,他们在自家或邻居家看到过特征明显的猪。当参观了养猪场之后,他们更是对猪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及用途等方面有了探究的欲望。经过分析,我们提出了实施开展猪的探索活动的依据:
1、幼儿对探索猪的特征,表现猪的生活具有极大的兴趣,活动内容有助于幼儿对身边动物的关注和热爱。
2、幼儿可以直接从身边或周围生活中收集到有关猪的直接或间接资料,使探索和创造性表现具有信息来源和物质可能。
3、获取资料的成功,能使幼儿自信地参与活动,愿意表达与表现。
二、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猪的资料,认识猪的共同特性,扩大有关猪的各种经验。
2、通过活动,使幼儿形成认真负责,完成任务的良好态度。
3、激发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1、活动内容:
参观养猪场,使幼儿对猪更有一个直接的感性认识。
2、活动步骤:
⑴联系养猪场,与工作人员商量有关猪场的一些注意事项。
⑵鼓励幼儿把看到的有关猪的问题向饲养员了解一下。
⑶老师把幼儿发现的问题作记录,也参与询问饲养员,帮助幼儿一同解决。
3、活动引导:
⑴边参观边注意倾听幼儿随时提出的各种问题,使幼儿成为问题的提出者和探索者。
⑵教师在参观途中,可适当对看到的现象进行设疑,引起幼儿的好感,激发他们和你共同去关注有关猪的'秘密。
第二阶段:
1、活动内容:
收集资料,丰富幼儿形成与活动有关的经验。
2、活动步骤:
(1)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猪的资料,包括:VCD、故事磁带、猪的图片、卡片等。
(2)动员爸爸、妈妈带领幼儿到养猪场拍摄录象或照片,有目的地拍下猪在养猪场的活动现象,了解猪的外貌特征。
(3)“猪问题”的活动。引导幼儿对收集资料中发现的有关猪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求答案。
3、活动引导:
⑴教师也参与资料的收集活动,从录象带、VCD、故事磁带和资料摘录过程中,使幼儿对猪的外貌特征扩大为对猪的生活习性和与人息息相关等方面的内容。
⑵在这过程中,要注意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并随时作好记录。
第三阶段:
1、活动内容:
师生共同布置室内环境,共同收集有关猪的资料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2、活动步骤:
(1)幼儿按意愿确定自己收集有关猪的资料(包括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用途等)。
(2)把孩子收集来的有关图片、照片、卡片等,布置成养猪场,猪喜欢吃什么,我看到的猪等版块。
3、活动引导:
⑴帮助幼儿成立资料收集小组,使幼儿有目的地收集,完成任务。
⑵引导幼儿与好朋友一起商量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布置。
⑶教师对整个布局进行引导和合理安排。
第四阶段:
1、活动内容:
相互交流,了解有关猪的情况,迁移别人经验,进一步探究。
2、活动步骤:
⑴介绍在养猪场看到的一些有关情况。
⑵如何收集资料,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有关猪的趣事。
⑶看猪的录象,引发幼儿产生新的问题。
3、活动引导:
⑴关注幼儿在交流中产生的新的热点,及时予以回应。
⑵接过幼儿抛过来的球,组织大家一起讨论,并对有关资料进行补充。
第五阶段:
1、活动内容:活动展示。
2、活动进行:
⑴用废旧材料:做猪。
⑵蔬菜小制作:猪。
⑶故事:小猪盖房子。
⑷歌表演:小黑猪。
3、活动引导:
⑴鼓励幼儿大胆表现猪的可爱形象,引导幼儿自信、大胆。
⑵引导幼儿在展示过程中把自己的作品与同伴进行交流。
4、活动延伸:
根据幼儿的需要,可继续延伸到家庭、社区,根据幼儿的兴趣还可探索。(可以个别活动)。
中班教案 篇2
目标:
1、初步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第一课时)备注:第二课时感受乐曲ABA的曲式结构。
2、学习看图谱、看指挥进行演奏,体验合作演奏的乐趣。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活动准备:
图谱、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圆舞板)、图谱符号卡片(详见范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拍手进场(《行进的小乐队》剪接音乐,节奏型:××|×××|)
二、基本部分:
(一)节奏练习
1、难点前置:(重要节奏类型的练习)
× ×|×××| × × | ×××|
小朋 友!早上好 ×老 师,早上好!
小 猫 怎样叫?小 猫 喵喵叫!
小 狗 怎样叫?小 狗 汪汪叫!
小 羊 怎样叫?小 羊 咩咩叫!
小朋友!请坐好!我 们 做好了!
2、出示三种符号图片,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种神奇的符号,(教师分别出示符号图片)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第一个神奇的小符号他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发出的声音是短短的,轻轻地,叮 叮叮的声音;第二个神奇的小符号发出的声音是像小河流水一样哗啦哗啦的声音;第三个神奇的小符号发出的声音是短短的、清脆的梆梆梆的声音。
3、符号乐器找朋友。(教师拿出乐器碰铃、铃鼓、圆舞板,分别演奏乐器发出声音)请小朋友们猜一猜他们和哪些乐器是好朋友?
备注:孩子说一种乐器后教师匹配一种乐器(放在三把小椅子上),并演奏这种乐器进行验证。
4、合在一起念出主要节奏声势?难点前置。
(二)感受与练习
1、第一遍欣赏音乐,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乐曲。在欣赏音乐之前提问:在听的时候你们要思考一个问题了,请你们听一听这首乐曲是活泼欢快的,还是抒情优美的?
2、出示图谱,解决图谱中的难点。师:老师还带来了一张神奇的图谱,悄悄告诉你们这张图谱中就藏着这首活泼欢快的音乐!第二遍欣赏音乐:老师随音乐指点图谱边欣赏音乐边模仿乐器发出的声音为乐曲伴奏;
3、解决图谱中的难点,跟着图谱集体徒手边看图谱边模仿乐器发出的声音练习节奏1遍(注:不跟音乐、);
师:小朋友你们看图谱的这个地方有什么不一样?;本文(大小)大的小符号发出的声音是长长的(叮~`叮~)声音;小的符号发出的声音是短短的、轻轻地(叮叮)的声音。
师:老师还发现这里有许多这样的小符号,我们一起数一数有几个吧!我们用声音模仿一下吧。
4、跟音乐集体徒手边看图谱边模仿乐器发出的声音练习1遍,重点:念出节奏;(注:跟音乐)
5、用动作来模仿小乐器为乐曲打节奏。
师:现在我们用动作来模仿乐器。用什么动作片来表示碰铃?什么动作表示铃鼓?什动作
7、学会看指挥,分组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分组的游戏,谁来模仿小碰铃……现在老师是指挥家,你们是演奏家,演奏家一定要听指挥家的.,当我的手抬起准备的时候,你们就要把乐器拿起准备好,当我的手放下了你们就要把乐器放在腿上,一定要注意看好指挥家的指挥。最后让幼儿用嘴巴模仿小乐器发出的声音,用手模仿小乐器跟音乐看指挥为乐曲伴奏。(这一环节老师要注意撤去图谱要求孩子一定要看指挥演奏。)
(三)用打击乐器演奏乐曲。
(1)、从椅子下面取出乐器分组看指挥不跟音乐演奏1遍,重点:看指挥演奏
(2)、分组看指挥持乐器跟音乐演奏2遍
三、结束活动。
游戏《换换坐》
交换乐器:将手中的乐器轻轻放在小椅子下面,大家一起说儿歌,要求幼儿在两边儿歌中交换位置后再取出椅子下面的乐器,然后看指挥跟音乐演奏1遍。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的需要为主导,以一定的情境贯穿整个活动,以教师和幼儿的互动为整个活动的支撑。快乐地、完整地开展了本次活动。在活动的设计和构思上,依据纲要中艺术领域所提出的总目标,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创造的这一理念,以及丰富幼儿对音乐的认知审美感,来开展了本次活动。上完此活动,感悟如下:
(1)活动中我应该尊重幼儿的个性,尊重、理解并接纳幼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而不是对幼儿的问题避及不谈,让幼儿有自己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整个活动,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打击乐器,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和想象,自主选择乐器并尝试。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以及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都使幼儿在与同伴之间,与教师之间都建立了一种团结合作的情感,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以及对节奏的掌握的能力方面都得到了自主、全面的发展。
(2)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现有水平与经验把握得不是很好。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在活动中,教育思想直接影响制约着活动的设计及方法。教师应该把更多的东西拿给幼儿自己创造和发挥。而不是教师把自己的想法强加或者代替幼儿的想法。对于大班孩子的年龄发展特点,这个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加上需要运用手、眼、嘴几种感官共同协调来完成,所以孩子们能够完成是非常不错的。所以,教师应对幼儿的水平与能力做一个很好的评估。教师以参加运动会会为整个活动支撑的情境,以整个情境为线索,引导幼儿自然地参与到整个活动中,促进了幼儿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培养了幼儿良好的音乐素养能力。最大限度的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3)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完成的较好。与预设的一样,幼儿能跟着教师的引导,兴趣盎然的投入到活动中。以及当教师在向幼儿抛出难题的时候,幼儿能与教师共同探讨,并商量解决。师幼互动做的较好。在活动的第四环节,教师与幼儿共同使用乐器来演奏节奏时,个别幼儿提出用其他的乐器来演奏时,我欣慰得接受并采纳了他的建议,把事先预想的乐器做了临时的调整,采用了幼儿提出来使用的乐器,与孩子们一起敲、一起玩,效果非常的好。所以,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并且根据幼儿的需求调整教学,让活动灵活起来,随时应对幼儿的各种需求与建议,对幼儿提出的合理的需要与想法给予鼓励并接受、采纳。
(4)整个活动开展的效果较好。目标与整个活动中使用的方法还应该更明确一些。目标制定的有一些单一和片面。方法与策略的运用不是很好。但整个活动中幼儿对于节奏的掌握以及兴趣都非常的高,幼儿在玩中学,所以对于幼儿掌握节奏的目标得以很好的实现。但在活动中,幼儿的主导地位没有充分得以很好的体现,教师的目的性太强,只注重自己的如何教,没有重视幼儿如何学的问题。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将把活动充分的交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在活动中去探索,教师只做小小的引导,以及要随时关注到每一位幼儿,充分肯定他们的创造,积极地对他们做出回应。以及教师要一直保持很高的激情,将整个活动气氛带动起来,从而激发幼儿的情感。
(5)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将不采用乐器来演奏节奏,而是用身势来演奏,通过幼儿与教师共同讨论的一些身势,如踏脚,拍腿,弹舌,拍手等方法来演奏节奏,在活动一开始的时候,就放出音乐,让幼儿听着音乐自由的表现,跳舞、律动等等。先让幼儿自己去感受节奏,然后教师与幼儿共同将感受到的节奏画下来,并合着音乐检查是否是这样的节奏,再尝试将身势来演奏乐曲。我觉得,在幼儿使用乐器的时候,幼儿容易兴奋,这时教师对课堂不是那么好把握。如果换成是身势的话,幼儿的注意力更易集中,且有新鲜感。这样更好一些。听课的老师给我的建议是,在引导幼儿熟悉节奏的开始部分应该更清楚一些,感觉幼儿一开始好像并没有明白教师的用意。多让幼儿熟悉几遍,另外,在活动中要关注到每一位幼儿,不要只是教师一个人说或者做,应该让幼儿做活动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地位,以及在幼儿刚使用乐器的时候,课堂秩序把握不好等。所以,给我的建议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将积极接受并努力的完善自己的缺点,将自身的能力与音乐素养提升的更高。我明白,只有教师与孩子们心与心的碰撞,只有在研究性的工作中,你才能感受到那份快乐,才能做一名更优秀的幼儿教师。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准备1.Ppt课件-图形
2.趣味练习:各种各样的形状
3.大的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各一个,小箱子一个(里面放图形若干,纸做的小鸟一只),
3.每人一套几何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半圆形,圆形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起兴趣今天我带来了几位图形宝宝,这些图形宝宝可真有趣,它们会变魔术,变成另外一个图形宝宝呢。
二、复习巩固几何图形
1.课件
请小朋友看看有哪些图形,并说说。
2.教师从小箱子摸出圆形,请幼儿猜猜圆形会变成什么?有几个?
3.请两位幼儿上来从小箱子里分别摸出正方形、三角形,并猜猜分别会变成什么?
4.教师出示小鸟,请幼儿说说这只小鸟是用哪些图形拼成的?
三、游戏“图形变变变”
1.请你们来试试用两个三角形宝宝能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观察幼儿拼的结果,并在黑板上演示给大家看)
2.我们来比赛,用四个三角形宝宝拼一个正方形,看谁拼得最快。
四、幼儿操作活动
请你们用小筐里的几何图形,给小鸟造一间漂亮的.小房子,小房子旁边要有树,
比比谁设计的小房子最漂亮。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马的外形特征。
2、了解马的作用。
活动准备:课件、磁带。
活动过程:
一、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客人,听!谁来了?(课件一马跑声)
二、(课件二)观察马的身体、头、四肢、尾巴。
1、我们先来看马的脸长得怎样?(幼儿讨论、总结——长长的马脸)
2、马的头上有什么?(耳朵)什么样的`耳朵?(两只竖起来的耳朵)老师现在告诉小朋友一个秘密,马的耳朵很灵,能听到很远的声音,它的耳朵还会转动。
3、马有几只眼睛?
4、马的鼻孔怎么样?马的鼻子也有一个很大的本领,它会根据气味认识路。
5、连接马头和身子的这段,叫脖子,马的脖子很长,脖子后面有长长的毛叫鬃毛,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念。
6、马的身体很强壮,马有几条腿?腿底下还有什么?(马蹄)人们给马蹄上还钉了铁掌,就象我们小朋友脚上穿的鞋,这样,马就能跑很长的路,而不会磨破脚蹄。因为马有四条粗壮的腿,马蹄上有铁掌,所以马跑的很快。
7、马的身体后面有什么?(尾巴)小朋友可别小看这条马尾巴,它的作用可大了,马跑的时候,马尾巴能帮助它保持身体平衡,这样,马跑的很快,就不容易摔倒。
三、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看课件复习,主要让幼儿说出马的耳朵、鼻孔、尾巴的作用。
四、引导幼儿讲述马与人的关系。
马的力气很大,可以帮助人们做些什么?(马能拉车、能驮东西,马可以骑,马肉可以吃、马奶可以喝,马粪可以做肥料。)
五、小结。马是我们人的伙伴和朋友,我们喜欢它,还要爱护它,我们不但要爱护它,还要保护马生活的草原,因为草多了,马就有了吃的东西,它才能好好生活,这样,马帮助人们做得事也就更多了。
六、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学一学小马跑。(听音乐练习)最后一起学小马跑到室外。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发准”藤、停、铜、铃”等音,学习快速、准确地念绕口令。
2、学习与同伴合作游戏。
3、培养幼儿敢于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难点:
学习快速、准确地念绕口令。
发准”藤、停、铜、铃”等音。
活动准备:
平时让幼儿练习一些简短的绕口令,培养学习绕口令的.兴趣以及发音的敏感性。
活动过程:
1、把绕口令编成一个简单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绕口令中的内容。
2、教师放慢速度念一遍绕口令。
3、让幼儿在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下由慢到快地练习绕口令,重点练习发好后鼻音:”eng、ing、ong”。
4、创设游戏情景。
–游戏由2~4人进行,幼儿以轮流方式一人念一句绕口令,一边念,一边将右手伸出去,用拇指和食指往前一小朋友的手背,依次爬上去,若右手不够,可用左手接上去。
–轮流念绕口令做动作,注意倾听同伴的语言,自己也要快速接念,不使游戏中断。
–由教师扮”风爷爷”,发出”风吹了”和”风停了”的指令,让幼儿做铜铃摇摆等动作,并念该句的绕口令,反复练习几次,让幼儿感到绕口令的乐趣。
活动延伸:
请幼儿的家长组织家庭”绕口令晚会”,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语音的敏感性。利用晨间或午间活动时间做绕口令游戏活动。
附儿歌:
高高山上一条藤,藤条上头挂铜铃。
风吹藤动铜铃动,风停藤停铜铃停。
中班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复习7的形成,并知道7比6多1,6比7少1。
2、继续培养幼儿手口一致点数7,知道7的实际意义。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教学准备:
1、贴绒教具,吹泡泡的熊猫1个,大泡泡7个(红5个,绿2个),小泡泡6个(红2个,绿4个)不同动作的小熊猫7个。
2、每人一份玩具小熊猫、小皮球(将画好的`熊猫头和皮球贴在青霉素瓶盖上)各7只,每人一袋拼图材料(圆形、七巧板、小棍、积木)。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全体小朋友围在黑板前,出示贴绒教具组成的熊猫吹泡泡图。
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请小朋友看是谁?在干什么?(小熊猫在吹泡泡)
教师:它吹的泡泡有大的,还有小的,都什么颜色啊?(红的、绿的)它吹的泡泡真好看。现在,请小朋友坐下来听小熊猫要请你们做什么?
二、基本部分
1、点数小熊猫吹出的大小泡泡。(复习7的形成,并知道7比6多1,6比7少1)
教师:小熊猫请你们数数它吹了几个大泡泡,几个小泡泡?
大泡泡和小泡泡哪个多?哪个少?(大泡泡比小泡泡多1,小泡泡比大泡泡少1)
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让大泡泡和小泡泡一样多?(引导幼儿说出添上或去掉1个)
2、请幼儿用视觉、听觉、触觉来感知物体的数量。再次学习7的形成,并知道7比6多1,6比7少1。
教师:老师给小朋友也准备了许多小熊猫图片,请小朋友猜猜比6多1只是几只?请把小盒里的小熊猫图片取出来,数一数是不是7只。
小熊猫很喜欢玩皮球,老师敲几下,请小朋友从自己的口袋里摸出几个皮球。
教师:小熊猫多还是小皮球多?用什么办法使每只小熊猫都能玩到一个皮球?(藏一只熊猫或再拿出一只皮球)
请小朋友把小熊猫和小皮球全部放在盒里。
3、出示不同动作的7只贴绒小熊猫。让幼儿理解7里面有7个1。
教师:这里还有许多活泼可爱的小熊猫,请小朋友数数看是几只(7只),出示数字“7”。
教师:有几只小熊猫拿着飞机玩?(1只)请它排在下面,老师同时出示数字“1”。有几只小熊猫拿着手绢?(1只)依次类推。
1只小熊猫在爬杆,1只小熊猫在写大字,1只小熊猫在跳舞,1只小熊猫在提小篮,一只小熊猫在举红旗(将它们依次排列整齐并同时出示相应的数字1。让幼儿数数,7里面有几个1)
4、用数字游戏发展幼儿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幼儿可能集体或分组回答。
教师:比6多1的数是几?比7少1的数是几?6添上1是几?7去掉1是几?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打开自己的小袋取出拼图材料数一数,说出总数。要求幼儿用7个材料,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并讲给老师听。
中班教案 篇7
一、设计思路:
《门上的画》是一篇比较优美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猴子在门上画画让小狐狸找到自己的家的过程,契合幼儿的情感、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为了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发表自己的想法,进行想象、讨论,把对作品的理解与欣赏安排在了课前,即在孩子已接触过作品的基础上来进行本次活动。
在简单的导入、提问后直接进入了重点环节——师生共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小朋友在提问中了解小猴子在门上画了不同的画后来了哪些小动物,想象它们与小猴子之间的对话,对运用的优美词句的小朋友进行表扬、鼓励与集体的学讲,以激发幼儿使用、学讲优美语言的愿望与兴趣,同时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讲述小动物们来小猴子家的原因。最后用问题“小猴子为什么把花、草、树擦掉”让孩子的思路重新带回主题线索——等好朋友小狐狸来做客。
在讨论想象环节中,让小朋友想象让小猴子、小狐狸找到自己家的办法,幼儿对此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如留地址、打电话、写信、开车去接小动物等,有充分的.想象余地与空间,对幼儿思维的发散与活跃大有益助。
二、活动目标:
1、能较仔细地阅读画面,理解故事中小猴子在门上画画,让小狐狸找到自己家的过程,并尝试结合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想法。
2、乐意学讲故事中优美的语言。
3、继续学习按顺序阅读单页多幅的图书。
三、活动准备:
1、小图书人手一本、书签,事先听赏过故事;
2、字卡:门上的画、花、草、树、猴子图片、字卡各一张;
3、录音机、磁带。
四、重点、难点:
能较仔细地阅读画面,理解故事中小猴子在门上画画,让小狐狸找到自己家的过程,并尝试结合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想法。
五、活动流程:
引起兴趣→师生共读→讨论想象→完整欣赏
六、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前些天,我们听了一个故事叫——《门上的画》(出示字卡),谁请朋友到家里来玩?(边讲边出示小猴子)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花、草、树图片)
(二)师生共读
过度句: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边看边插问:
⒈画花(草、树)以后谁来了?为什么蜜蜂(小羊、小鸟)会来?蜜蜂(小羊、小鸟)会对小猴子说什么呢?
(肯定幼儿所用的优美词句,鼓励全体幼儿学讲这些词句,并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
⒉小猴为什么把花、草、树都擦掉了?
(三)讨论想象:你们想不想和小狐狸、小猴子做好朋友?你请小猴子、小狐狸到你家去玩,有什么办法让它们很快找到你家?
(四)完整欣赏要求:边听录音,边用手指着图号看书。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的教案01-08
(精选)中班教案08-12
中班教案【精选】07-21
(经典)中班教案07-23
[经典]中班教案07-28
中班教案(精选)08-04
中班教案[经典]08-17
中班教案(精选)09-03
中班教案(经典)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