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理想的风筝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理想的风筝教案1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他热爱学生、
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
3.学习通过几件事写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刘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对生活乐观积极的态度。
2.学习通过几件事写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写有自学思考题的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题。
残疾人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正常人的帮助;但残疾人也是上个坚变的解体,
他们用正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生存、生活着。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个人。(板书课
题。)
二、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事?
三、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试着自己提出问题。
2.根据学生所提问题,教师大体归纳出以下问题:(出示小黑板。)
(1)课文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二者有什么关系?
(3)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3.学生再读课文,并思考上面的问题。
4.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1)课文主要讲了刘老师的两件事:一是刘老师上课,讲他上谋生动而富有激情,
体现他对祖国深深的爱;讲他循循善诱,热爱学生。二是刘老师课下放风筝,讲他在放
风筝时表现出像孩子一样的欢快和稚气,体现了他对生活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并通
过风筝向上,在蓝天飞翔的特点,含蓄地说明了刘老师对生活、对理想的美好追求。
(2)课上讲课,课下放风筝都体现了刘老师虽然是个残疾人,但是对生活充满了爱,
对理想有不懈的追求。
(3)春天是美好的.,是充满蓬勃生机的,是战胜严寒后到来的。刘老师恰似春天,不
因自己残疾而灰心丧志,时时与年老残疾做着顽强的斗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唱出了一支生命之歌。
四、学生读写“我”的感受的句子,读后谈感受。
可通过以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谈咸。
1. 课题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2. 你从刘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
五、课堂小练习。
用一两件事来描述一个人,在写事的过程中可以写人物的外貌。
理想的风筝教案2
教学过程: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示背诵第2、5、6、9自然段的方法,指导、检查背诵。
2、小结本文的写作特点,鉴赏文中的好词佳句,领略作者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方法的巧妙,体会作者议论、抒情点睛之笔的精妙。体会四件事情之间的内在联系。
3、交流小练笔的内容,指导修改,强调表达的规范性,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4、处理《学习探究诊断》中的本课练习题。
《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美文,无论谁读之都会为之感动,教完这一课,主人公刘老师对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身残志坚的高尚品德,对生活的不懈追求,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感动。
一、课堂一咏三叹,升华情感。
教学时,我紧紧抓住作者的情感线索走进文本,走进刘老师的内心世界。“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也是作者的情感线索。我每学完一板块都回到重点句的激情朗读,使整堂课一咏三叹,曲折回环,别有趣味。如此处理,精略得当,使文章的'教学张弛有度,保证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了学习的过程,学生的思维火花得以绽放,激情得以飞扬。
二、品细节,悟情感。
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学习,我抓住了刘老师的三件事:“笑谈腿疾、转写板书、放、追风筝”来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品味文字,体会情感。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长课短教,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这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教学素养。
在教学“谈腿疾”这一部分时,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的笑的神情和讲的故事感悟刘的乐观幽默的特点。并且抓住了学生听故事后的情感变化“笑——酸涩——尊敬”,进行情感补白,更能深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情怀。在教学“写板书”这一部分时,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写板书的动作:“撑地——离地——急速地一转——转向——转向”来品味,通过老师动情地朗读,让学生想象情景后谈感受就能入情入境,情动辞发。学生的感受也很深刻:不容易、感动、担心摔了一跤,如果没有想象怎能有这些真切的感受。第三部分抓住了刘老师放风筝的动作和语言,感受他的坚强、自信、热爱生活的品质。
三、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润物细无声。
好的文章需要品读,更需要动情地朗读。而在教学中,方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时,我抓住文中描写刘老师的细腻感人的句子朗读,启发学生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
四、注重写法的指导。
这是一篇很好的写人的文章的范例。我注重读写结合,在注重内容理解的同时,不忘写法的指导,不忘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如在教学时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抓住了刘老师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抓住了“笑谈腿疾、转写板书、放、追风筝”这些典型事例更能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相信一直进行这些写法的指导,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
当然,课后深深反思,也发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自己只感动于文章的优美,恋恋不舍地要与学生品悟许多细节,以致于课堂时间不够,前松后紧。教师还是讲得太多,放手让学生自我交流的时间缺少了。看来上课还是靠老师主观情感控制太多,理性教育缺乏了。
听课记录的评语
本节课以自学为主,通过采用学生质疑解疑,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突破课文的重难点,学生积极主动,兴趣高涨,基本达到预定的目的。
本节课的优点是:
1、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通过自学能自己解决,而且各抒己见,使答案丰富具体。如:为什么一个残疾的老师会喜欢放风筝?这正是体现了老师坚强、乐观、有崇高理想,有执著追求的精神品质。学生通过自学,朗诵感悟深刻,突破重点。
2、自学效果良好,对课文的理解到位。
3、本课力求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使学生通过自学、时空对话、有感情的朗诵等方法与文本进行对话,获得情感的触动与体验,在不自觉中受到情感的教育。
本节课的不足是:
1、重点句的朗读不够到位,对重点句应再深究。
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结尾仓促。
3、应再给学生多一点时间学生质疑解疑。
理想的风筝教案3
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三>认知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课文通过哪些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是本课教学之重点,而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则是教学之难点。
教学准备:学生自学课文并准备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相机出示小黑板)
截去撑地手持撒脱
支撑急速擎着拄着
甩掉转向拉动蹦跳
泛起跳跃仰望追赶
酸涩旋转漾出抓住
1、指名读读这些词语,看看这些词语中哪一组让你想到刘老师的哪一件事情?
2、师生交流板书
笑谈丢腿旋转板书放飞风筝追赶风筝
二、精读文本,感悟特点
1、这节课我们随着作者的回忆,一起走近这位特殊的老师。
指名读第一件事情写刘老师的,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让你读到了怎样的刘老师。
(1)师生交流
这是一个幽默的刘老师。幽默在哪儿?
(2)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刘老师怎样向我们讲述这个故事的?从“笑”这个词语中你们感受到刘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是一个非常开朗的刘老师;这是一个笑对人生、乐观向上的刘老师。)
(3)谁再来读读这个刘老师“笑谈丢腿'的故事,读出他的幽默与乐观。
2、刘老师的故事自然也感染了同学们,每个人的笑后对泛出了一种酸涩的感情,对老师丢腿感到非常惋惜,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3、下面请同学继续读刘老师旋转板书的事情,边读边想,你又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
(1)学生自读课文
(2)师生交流
同学们,我写板书可能是比较轻松的,但是对于身有残疾的刘老师呢?
(刘老师写板书很艰难)
(3)如此艰难,刘老师每转一次都会引起同学一次心跳。相机提问:
这“心跳”源于什么?(对刘老师的担心);这“心跳”出于什么?(对刘老师的尊敬)
(4)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敬业负责、身残志坚、有执着追求的刘老师)
4、然而最难忘的是刘老师放飞风筝的事情,让学生听读课文录音,跟随刘老师一起放风筝,边听边思考,说说你听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
(1)师生交流
(从亲手扎的各式各样的风筝可以看出刘老师是个认真细致、心灵手巧的老师);
(2)教师出示:“他总是手持线拐……在风中翱翔盘旋。”
读这一段话,然后思考:此时的刘老师没有说一句话,但是他的心里在想什么呢?
(他希望他的学生在未来的日子里和燕子一样高飞;)
(3)同学们,老师脸上甜蜜的笑,作者在写的时候,用了一个什么样的词语?
从“漾”这个字,大家又感受到一个什么样的刘老师?
师生交流,教师板书。(这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刘老师)
三、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思考交流
1、刘老师放飞的仅仅是风筝吗?
2、他放飞的是什么?(理想)
3、那他的理想是什么?(理想就在刘老师放飞与追逐的风筝里,对生活的满怀希望;理想就在刘老师旋转的拐杖里,对工作的执着追求;理想就在刘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对学生的无私关爱;)(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热爱生活的标志。刘老师尽管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寄托自己要在广阔的天地之间放飞自己心中的理想)。相机画风筝。
4、刘老师放飞的'风筝给予我们什么?(刘老师的身传言教,给学生以深刻地影响,使作者在幼小的心灵里也播下了理想的种子,升起了理想的风筝。当作者苏步阳在民革时遭到残酷打击的时候,晚年躺在病榻上病痛难忍的时候,总是会想到刘老师,要像刘老师那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与挫折都要乐观向上、有执着的追求。)
四、作业:
以“一个xxx的人”为题写一篇短文,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
板书22理想的风筝
乐观向上身残志坚热爱生活挑战自我
笑谈丢腿旋转板书放飞风筝追赶风筝
教学反思: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找到了一个教学目标、教材和学生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利用文中这样几组重点词语,使学生一下子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课文讲了刘老师哪几件典型事例,由于抓住了教与学的结合点,学生就能深入浅出地阅读文本内容,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刘老师的内心世界,在情感上得到了共鸣。
在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时我用了四个问题。不难发现这是一组分解难点又逐步靠近并解决难点的问题。给了学生台阶,又顺应着整堂课的理解,显得水到渠成,通俗易懂地让学生理解了“理想的风筝”是什么!小学六年级的长课文是与初中相衔接,是为学生升入初中学习作准备的。如何长文短教、精处细读?我想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如何让学生学会取舍;如何让学生学会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去理清文本的线索,去统领全文,这一教学理念的设计在这节课中我作了一些渗透。相信学生能从这节课的学习中能学到一些阅读长文的方法。
理想的风筝教案4
设计意图: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透过语言文字,品味文字蕴涵的情意,是语文教学的真意。《理想的风筝》一文,作者把浓浓的师生情意融入平淡的文字之中,让学生品出情、读出情、升华情,以及反刍作者如何表达情是这一课教学的关键所在。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春天,作者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位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赞扬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和蔼可亲,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对老师尊敬、爱戴之情。全文以第一人称叙述,采用倒叙的写法,触景生情,回忆了自己的亲眼所见。文章语言生动,饱含深情。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刘老师之间的关系。把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讨论解决。
3.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师生情,受到刘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
4.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从作者含蓄的叙述中,体会文章表达的中心:热爱生活,顽强地面对生活。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手拿风筝,问,这是什么?(板书课题),说说你在放风筝时的心理感受。
2.师导入:然而作者对风筝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心中风筝就是理想的象征。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设计意图:用课文中抒情的段落,配乐朗读,导入新课,让浓浓的师生情扑面而来,快速地让学生进入这种情感氛围。随之,让学生围绕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教师出示提纲,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1.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找出文中具体描写春天景色的句子,认真品读,联系全文,想想这些句子有何象征意义。
3.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围绕刘老师讲了哪些事。
4.标出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说说自己为什么感动?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在读准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课文通过几件事表达了浓浓的师生情,对刘老师产生了怎样的印象,这样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课文的脉络,浓浓的师生情也随之走进学生的心田。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逐题反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检查生字
(二)检查读通课文情况。
(三)结合问题反馈,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思想。
1.品读描绘春天景色的语段。
2.读文,了解刘老师,受他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
3.谈谈你了解到关于刘老师的事后的心里感受。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设计意图:抓细节描写感悟师生情,结合实际谈感悟体会,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圈划批注,静心默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围绕细节描写深入阅读,教师适时穿插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节,起到了很好的激情升华作用。
四、总结全文,感情朗读课文。
1.谈谈你学文后有何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谈。课文内容思想;文章的表达方法。)
2.教师系统地小结。
3.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跳出文本,反思表达效果,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一环。在学生感悟浓浓的师生情之后,找出文中直接表达的句子,结合细节描写,明白这是夹叙夹议的写法。让学生诵读课文1——2节,明白虽未写人,但很重要,这是借景烘托的写法。出示2个过渡句,让学生明白文章结构的严谨,从而向学生传递了写作的方法。最后,拓展阅读作者《谢谢老师》的句段,使学生的情感升华推向高潮。课虽尽,而意深远。
板书设计:
上课 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和蔼可亲
22.理想的风筝
放风筝 热爱生活自强不息
教学反思:
《理想的风筝》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因这篇课文较长,课前我让学生充分的预习,把课文读熟并解决文中的生字词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读自悟。尽量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但还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目的。
理想的风筝教案5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刘老师之间的关系。把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讨论解决。
3.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师生情,受到刘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
4.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从作者含蓄的叙述中,体会文章表达的中心:热爱生活,顽强地面对生活。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手拿风筝,问,这是什么?(板书课题),说说你在放风筝时的心理感受。
2.师导入:然而作者对风筝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心中风筝就是理想的象征。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教师出示提纲,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1.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找出文中具体描写春天景色的.句子,认真品读,联系全文,想想这些句子有何象征意义。
3.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围绕刘老师讲了哪些事。
4.标出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说说自己为什么感动?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逐题反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检查生字
(二)检查读通课文情况。
(三)结合问题反馈,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思想。
1.品读描绘春天景色的语段。
2.读文,了解刘老师,受他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
3.谈谈你了解到关于刘老师的事后的心里感受。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总结全文,感情朗读课文。
1.谈谈你学文后有何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谈。课文内容思想;文章的表达方法。)
2.教师系统地小结。
3.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上课
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和蔼可亲
14.理想的风筝
放风筝
热爱生活自强不息
积累·运用四
第一课时
1、
读一读,背一背
1)、读对。佞ning
2)、读懂。
A、读名句,谈理解。
B、你在哪篇课文或课外读物中,在哪部影视剧或其他途径中见到、听到过这些名句,是怎样运用的?
2、赏句。
你喜欢这些句子吗?为什么?
3、过程。
A、个人读、理解。
B、小组互读互评,交流理解。
C、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4、背句。
A、同桌互背互评。
B、全班齐背。
二、阅读——风筝
1、读文思考:
说说你对“风筝是理想的翅膀”这句话的理解,说说你昨发读懂的。
你读这篇短文,学到了哪些表达方法?
2、过程:
个人阅读思考。
小组交流理解。
指名答、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介绍一种家用电器或农机、家具。
1、阅读理解:怎样选择介绍物?怎样介绍?
2、指名回答:
选了解得比较多,感兴趣的哪一种介绍;介绍它的外形、功能、使用方法等;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评议谁说得清楚、具体。
3、组内交流、评议,推荐优秀。
4、各组优秀说,全班评议。
四、巩固练习
把名句抄在“名言佳句本”上。
第三、四课时
习作——我成功了
一、阅读理解“习作”
1、读文思考
A、写什么,怎么写?
B、成功后的感受指什么?
C、怎样写清楚写具体?
D、在这次习作中,哪些文章的表达方式可以应用?
2、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A、写什么——学会了一项本领,解出了一道难题,做成了一件小制作,取得了一次竞赛的胜利等。
B、怎样写——结构完整,记叙有顺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心情、神态、心理活动等。
二、完成习作
1、组内说文交流。
2、书面完成习作
理想的风筝教案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三个事例的描写,感悟体会刘老师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对工作敬业执着和自强不息的品质。
3,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课文选取典型事例,夹叙夹议,借景炫染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与作家苏叔阳,跟随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
2,他在回忆自己的刘老师时有这样一段心灵独白:
出示: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3,师引入:这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呢刘老师仅仅放飞的是风筝吗他放飞的是什么让我们深入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教学理念】:高年级的课文长,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也越来越多,而课时却没有增加,将"长文教短",是唯一的选择。教学中,我采用了直扑中心,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并辐射全文,使长文变短。不仅突出了重点(课文第10,11自然段),突破了难点(课文为什么以"理想的风筝"为题),而且巧妙的实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二,学习第八,九小节:
(一),在放风筝中感受刘老师
1,让我们随着刘老师一起去放飞风筝,感受那份快乐。板书:放风筝
自由读课文第8节,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了刘老师放风筝的快乐圈出这些词语。并说出理由。
2,交流:重点语句
(1)做风筝的快乐:每年春天,刘老师都会亲手制作起各式各样的风筝。朗读句子
(2)放风筝的快乐:
①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放上蓝天的快乐。("决不肯"是什么意思从而看出他很自信,他不肯放弃,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把风筝送上蓝天。)
是啊,亲手制作风筝,亲自送上蓝天,那份快乐上别人所体会不到的读出这份快乐,朗读
②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
③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
④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和我一样的少年。
(3)享受生活的快乐;
刘老师快乐地仰望着白云,久久地注视着风筝,心
(出示③)他仰望白云,注视着,心里漾起了涟漪,此时他再想些什么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
我虽然腿疾,但还是要亲手放飞风筝,这就是生活,享受着放风筝的快乐,这就是对生活的热爱。板书:热爱生活
(4)是啊,是的,放风筝是快乐的,享受生活是快乐的这笑怎能不甜蜜呢这笑容怎能不久久地漾在老师的脸上呢
朗读句子:他的脸上(引读)"漾"能换成露,溢吗(从心底里流露出的)
放飞着风筝,刘老师就像是个无忧无虑的孩童。朗读句子。
(出示)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和我一样的少年。
(二)导入: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看到一个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的老师,而追风筝更能震憾我们的心灵。
1,默读第9节,刘老师追风筝时哪些言行震憾你的心灵找出语句谈一谈。
2,学生自读体会。
3,交流;
(1)自信,勇于挑战自我挑战困难
①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
("故意","任"看出勇于挑战自我,向困难发出挑战。)
(2)顽强,强大的力量
②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笑着:你从他的笑中看到了什么即乐观向上,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
叫着:你从他的叫声中听出了什么即表示心中的快乐,像孩子一样天真。
笑出了他的乐观,叫出了他心中的快乐,天真,叫出了挑战困难和克服的决心。
喊着:喊出了他的心声。你能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哪个词最使你震憾("蹦跳着")为什么(一般人蹦跳着,我们会毫不在意,而他拄着拐杖,我们都担心他。
线拐一蹦一跳仿佛在说:我们担心着,恨不得刘老师蹦跳着,而他却全然不顾自己,他要展示自己什么
尽管拄着拐杖,但和正常人一样强壮,他在展示他的力量。顽强,活力)
你能读好吗试读,齐读。
(3)这样,蹦跳着的结果是(出示③)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
他脸上流淌的是得意和满足,得意的是(我终于战胜了困难,证明了自己的力量)
他心里要诉说什么(我要像健康人那样强壮,有力量。)
(4)难怪我想(出示齐读)
③我想,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这就是惊人的毅力,坚毅勇敢,超越自我。
朗读句子
4,他不但亲手放飞,享受欢乐,而且还在不断克服困难,享受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他用强大的生命的力量,超越了自我。板书:自信自强
5,他的自信自强,他的强壮和力量更是影响着我们——
生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教学理念】: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现在教学中抓住中心段(句),研读全文上。"你从哪些语句和细节描写中,感受和体会到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个问题辐射全文。教学中,我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默读,思考,标画和批注,然后,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汇报交流的过程,就是师生共同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咬文嚼字,品词析句的过程,孩子们准确的抓住课文中的细节,词句,感受和体会到其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这正是课标要求我们培养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也是学生"良好语感"正在形成的体现;而学生咬文嚼字,品词析句的同时,自然会切实真切的感受和体会到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学习课文第四,五小节
1,这样的老师让我们感动,让我们难忘,作者难以忘怀的.还有哪两件事
板书:笑谈腿疾旋转板书
2,课堂上的刘老师一定也能打动我们的心。默读第四,五小节。那件事打动了你,就读哪件事,边读边问问自己是什么打动了你的心。
3,讨论交流:
(一),第4自然段;刘老师的哪个神态给你印像深刻板书:笑
(1)他笑自己的什么一般人都遮掩不及,可他却笑谈,他是怎样的老师正视现实,坦然。感受到的是刘老师的乐观—笑对人生。板书:乐观幽默
(2)老师的笑带给了同学们什么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腾"起的是开心,"泛"起的是同情酸楚心痛,刘老师笑对人生,坚强乐观,怎不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3)从"腾,泛"的速度比较下,能读好吗(指名读)
4,刘老师以他的坚强乐观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所以作者会永远都会记得刘老师那灿烂的笑容——
生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二),第5自然段:
1,对于一个身有残疾的老师来讲,上课是多么的不容易呀!刘老师上课时的哪些动作拨动了你的心弦
2,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动作。
(出示)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转"得轻松吗老师觉得累吗
("转"等词语感受老师的板书的不容易,尤其是"急速"中不是轻松,而是竭尽全力的感觉。)刘老师很累,很吃力,他深爱着自己的工作,深爱着学生。即便是痛苦的,在他也是快乐的
3,指导读好这段话。
多么令人难忘的旋转呀!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生读)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一年(生读)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一辈子(生读)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
4,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撞击着学生的心,引起学生们一阵阵激动的心跳,你能听懂这一次次的心跳是为什么吗是他顽强的毅力,是他对挚爱的事业执著追求。板书:敬业执着
5,他转动的是身躯,不转的是顽强的毅力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所以作者永远无法忘记这独特的板书——
生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教学理念】:放手让学生学习,在学生自我咬文嚼字过程中的默读思考,读书批注,体会朗读,悟文明情,对人物的行象的认识更为丰满,更好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语文特点。
四,品味心声,深化风筝
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已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
(引读"倘若他还健在……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遨翔。)
2,这"理想的风筝"究竟指什么呢在作者的眼里,刘老师放飞的仅仅就是一只风筝吗
刘老师自己最想做的事是什么(自由,快乐,和常人一样地生活,做好自己工作,培养学生,让自己的生命充实……)放飞自己的理想。风筝寄托了自己对事业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
2,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更是影响了我一生。(出示)苏叔阳是一位伟大的剧作家,有人这样评价他——师读。他自己这样说——指名读。
(出示)热爱生活,挑战自我,挑战人生;笑对坎坷,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对生活要有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要做有理想的人,要有凌云壮志,要志向高远……
3,一只只自由翱翔的风筝成为作者心中最美的风景。虽然作者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遇到过很多的挫折,关进了牛棚,甚至身患癌症,可他的世界里永远有那些数不清的风筝,伴他走过了30年,也将伴他走过一生。所以我深深地
(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朗读
4,刘老师那(板书)将带给我们什么呢让这一只只理想的风筝,飞入你我的心中,飞向我们更广阔的蓝天。
【教学理念】:再次回旋,紧扣主旨,让学生深刻明确刘老师的行象,理解课题,放飞属于我们自己的理想的风筝。
四,理解写法的精当:
1,文中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课后大家读读课文,议一议本文的写作方法。
2,文中写三件事时抓住刘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细腻的描写,还写了我和同学们的感受,这就是夹叙夹议。板书:动作,神态,语言夹叙夹议
3,文中有描写景色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
(多么富有生机呀!它们在展示生命,在歌唱生命。以写景炫染,衬托人物品质。)板书:借景炫染
【教学理念】:工具性还体现在,引导学生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感知和体会某些段落的写作方法:本文除了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塑造和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还有借景泫染,衬托的写法。
板书设计:
笑谈腿疾乐观生活
理想的风筝旋转板书敬业执着语言动作神态
放飞风筝自信自强……
【教后反思】:
《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刻画了他乐观助人,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这样的文章,让人读多少遍就会感动多少次。刘老师那种热爱生活,坚强面对生活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敬仰并好好学习的在教学中,我有取舍的进行了教学,体现了以下几点:
1,长文短教:
怎样长文短教呢首先,我们要吃透文本,准确把握住教材的主旨,即教学重点;然后,根据文本特点设计出富有个性的教学。就《理想的风筝》一课的教学来说,多次研读文本后,我觉得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以叙事和直接抒情两种方式,表现刘老师可贵的精神,抒发对老师的感激和思念。
由此,我想到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准确抓住文本的主旨,确定文本的重点,是实现"长文短教"的关键。至于,选择什么样教学策略,则是因文而异的
2,做文本的知音:
让孩子们在反复的阅读中去感受,说一说刘老师是一名怎样的人,并能够用相关的文字进行说明。孩子们在阅读中也都感动了,都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刘老师的敬仰之情,在朗读中都能够运用丰富的情感来感受刘老师的平凡中的伟大,感受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生命意志的坚强。知其脾性,解其性情,赏其学识,悦其容颜。学生逐步走入文本,走进刘老师的内心世界。
3,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
在整个教学中,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教师作点拨,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
我想新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语文教学,不仅仅只停留在文本的教学中,应该有一种大语文观念,应该有一种人文关怀,更应该为孩子们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奠定思想基础。
我想,这应该就是教育的真谛吧!
理想的风筝教案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
4、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通过哪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选取了两方面的事例来写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提问导入。
1、(板书:风筝)风筝,同学们见过的,有的也放过的。(在“风筝”前用彩色粉笔加上“理想的”三字)
(1)“理想”和“风筝”是截然不同甚至是不相干的,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并说是“理想的风筝”呢?
(2)请说一说你认为的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的。
2、学生漫谈。
3、小结:大家刚才说的都是理想的风筝的模样、怎样放飞,而本文的作者对风筝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他的笔下,理想的风筝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学习了课文后,就会明白了。
二、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可以分成几段?怎么分?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正音、正形;说说文中生词的意思。
2、讨论思考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可以分成几段?怎么分?
(课文主要写“我”回忆刘老师辛勤从教、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表达了对老师的深深的怀念之情)
课文可以分成三段:
一(1—-3)每逢春天到来,“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放上天空的风筝。
二(4—-9)回忆刘老师的为人和他放风筝的情景。
三(10-11)写“我”对分别近30年的刘老师的怀念之情。
3、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和文章脉络。
4、质疑。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疑问?
5、交流学习心得。
四、作业。
1、钢笔描红。
2、反复朗读课文,直至做到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词。
2、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反复品读,互动探究。
1、课文中有许多地方写得细腻传神,试着找几处读一读,揣摩这些地方为什么要写得这样细腻。
2、小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三、重点探究。
1、第一段重点探究。
(1)欣赏描写春天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地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人仰望天穹)
(2)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情不自禁地想到刘老师?
(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我”对刘老师的回忆:“想起……想起……)
2、第二段重点探究。
(1)这一段写了刘老师的哪两个方面的情况?(在课上讲课和在课后放风筝)
(2)有感情地读刘老师在课上讲课的情景。
(理解: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板书:身残志坚)
(理解:“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酸涩”指内心的辛酸苦涩。刘老师遭遇不幸,截去了左腿,还用女娲造人的故事,引起学生的笑声。笑过之后,会想到老师的悲苦和快乐,激发哀悯和同情之心。“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同学们一阵激动的心跳”,表现了同学们尊敬、难受和激动的心情。
(3)读刘老师在课余放风筝的有关内容。
(理解:刘老师课余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4)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课余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联系?
(体会刘老师课上和课余放风筝的情景,都展示了他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板书:热爱生活)
(5)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加深感悟。理解:他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一句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女娲氏造人的传说的一些内容。
3、第三段重点探究。
(1)离开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估计有两种可能。(倘若……倘若……)
(2)他“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
(3)两处省略号的理解。
4、默读课文,质疑,解疑。
四、总结。
1、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热爱生活的标志。刘老师尽管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中的“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不懈追求。)
2、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读出恰当的感情。
3、你对刘老师的印象如何?说说你最喜欢的地方。
4、作者是怎样写出刘老师的生活乐观、工作认真地?
(讨论后,教师小结: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品质)
五、作业。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有感情地朗读、欣赏。
板书设计:
22理想的风筝
身残志坚
热爱生活
理想的风筝教案8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2、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老师配乐朗诵课文第一段。每逢这时候,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刘老师的身影,我印象中的刘老师什么样呢?
1、同学说一说,然后找同学把文中描写刘老师的语句读一读。
2、刘老师的腿如何残疾的我不知道,只是清楚地记得他曾笑着说过(读书中的语句)
(1)笑声和酸涩矛盾吗?(笑是因为觉得新鲜没有一个残疾人这样说,酸涩因为刘老师太不幸了,同情刘老师)
(2)尊敬刘老师什么?(尊敬刘老师乐观的生活态度)(板书:生活)
二、就是这位靠圆木拐杖支撑身体的刘老师,在晴朗的日子,课余时,在操场上带我们放风筝,那情景使我至今难忘。
1、找同学读这件事。
2、默读并批注,刘老师的言行等,从中你体会到刘老师是怎样一个人?(课件)
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咻咻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同学发言,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说一说自己体会到内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他不但亲手放飞,享受劳动的欢乐,而且还在不断克服困难,享受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板书:生命)
3、看课件(这部分内容写的是什么?)作者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深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同学说一说后,课件变色字出现并(板书:强烈的爱追求)同学有感情朗读,齐读。
老师总结学法:抓人物言行品味,抓作者的.感受品味,这是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自学剩下的两件事。
三、刘老师还爱什么?从另外两件事,运用上面的学法,说说刘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爱祖国,爱学生。(板书:爱事业)
分角色朗读第三件事。
四、刘老师的言传身教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课件:课文每一件事的最后一句话)我考入了历史学系,我知道了应如何面对困难,学会爱别人,关心别人是多么令人难忘和感动,我也不得不思考一个正常人应如何面对生活。
苏叔阳个人资料。
五、所以在作者的心中,他非常爱刘老师,并且每想起就会想起那操场上放飞风筝的情景,读最后两节,提出不懂得问题。
出示第十一自然段,理解“行走,微笑”;“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六、出示: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完成填空练习:思念你
(放音乐)思念你
思念你
……
学生在书上写一写,然后在班内读一读。
七、让我们来听一首歌,送给许许多多像刘老师一样的人。(在歌声中,请你想象,如果苏叔阳三十年后又见到了刘老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板书:
22理想的风筝
刘老师强烈的爱追求
(生活生命事业)
理想的风筝教案9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3.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板书:14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深入思考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思考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的疑问。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
3.班上汇报。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4)题目有什么含义。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
1.听范读录音。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积累·运用四》中的《风筝》一文。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课重难点:1.题目的含义。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疑点是对结尾句的理解。通过阅读、质疑、解疑来解决重、难点;教师点拨疑点。引导学生课前进行预习。课上自读、提问、讨论、交流。课下阅读相关篇目。
理想的风筝教案10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学习刘老师身残志坚,对生活的爱与追求的精神。
知识技能:
1、学习写人的一些表达方法。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讨论法 情景法 朗读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刘老师身残志坚,对生活的爱与追求的精神。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思路:
一、导语激趣
二、学生质疑
三、自学放风筝部分解疑
四、学习讲课情景时空对话五、拓展思维,升华主题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身残志坚的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
1、春天是放风筝的好时节,望着满天飞舞的风筝,我常常会想起一个人。学生描述人物外貌。
2、检查预习,学生质疑。
二、学习放风筝部分
1、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
自学课文9——13自然段,划出最感动的地方,交流体会。
当我看到“-------------------”时,我很感动,我觉得----------
2、交流体会,解疑
3、指导朗读重点句,理解含义。
一个五十岁的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
4、总结刘老师的性格特征,学生板书。
三、学习讲课情景。
1、划出最感动的地方。
2、时空对话:
假如我是一位普通的'学生、考入历史系的学生、得五分的学生、胆小的学生,我会对您说————
3、总结刘老师的性格特征,学生板书。
4、学生解疑。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指导朗读重点句:
我相信我的刘老师不会这样,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2、交流资料
板书:
14 理想的风筝
讲课 放风筝
身残志坚
收集感想:
本节课以自学为主,通过采用学生质疑解疑,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突破课文的重难点,学生积极主动,兴趣高涨,基本达到预定的目的。
本节课的优点是1、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通过自学能自己解决,而且各抒己见,使答案丰富具体。如:为什么一个残疾的老师会喜欢放风筝?这正是体现了老师坚强、乐观、有崇高理想,有执著追求的精神品质。学生通过自学,朗诵感悟深刻,突破重点。2、自学效果良好,对课文的理解到位。3、本课力求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使学生通过自学、时空对话、有感情的朗诵等方法与文本进行对话,获得情感的触动与体验,在不自觉中受到情感的教育。
本节课的不足是1、重点句的朗读不够到位,对重点句应再深究。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结尾仓促。3、应再给学生多一点时间学生质疑解疑。
理想的风筝教案11
教材简析:
《理想的风筝》是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当代作家苏叔阳写的一篇回忆老师的散文。课文以一个学生的语气,刻画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章通过笑谈腿疾、上课板书、放飞风筝三个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形象,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相映生辉,互为例证,作者被刘老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执著顽强的精神所感动,表达出对刘老师深深的思念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细节描写、抓住重点语句、关键词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以及过渡结尾、遣词造句等表达方法。
4.学习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他热爱学生、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会抓住细节描写、抓住重点语句、关键词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感知课文
1.当代作家苏叔阳写了一篇回忆老师的文章,叫“理想的风筝”(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一定有许多的猜想和疑问,说说看!
2.是啊!这篇课文到底写了哪些内容呢?这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是不是很想读课文了?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根据学案“自主预习”要求自学课文。(具体内容见学案“自主预习”部分)
3.学生自学预习课文,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4.小组交流展示学生自学成果。
5.全班交流展示学生自学成果。
(1)交流课文的表达顺序以及印象深刻的场景,教师相机板书:笑谈腿疾、上课板书、放飞风筝。
(2)请同学分别读课文。(指读与推荐读相结合,教师相机纠正字音与停顿,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方法是把段意连起来说,注意衔接与连贯)
春天到了,每当看到蓝天上的风筝时,我便想起了刘老师,回想起他笑谈腿疾、上课板书、放飞风筝三个难忘的场景,我深深地思念着刘老师。
(4)在你的心目中,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互动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探究:作家回忆刘老师这三个典型的事例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让我们深入品读这三个感人的场景,走进刘老师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的人格魅力。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9自然段,找出让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友情提示:课文中有许多地方写得生动细腻,我们可以抓住重点句子、关键词语进行体会;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去体会,还可以设身处地去感受,把自己当作刘老师的学生,也可以把自己当作刘老师,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感受。
2.学生研读课文。
3.小组进行交流,老师走进小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三、交流展示,品读感悟
1.走进传说,感受刘老师的乐观向上。
(1)同学们读了刘老师“笑谈腿疾”的内容,说说哪儿感动了你,谈谈自己的体会。(指导学生学会表达、相互补充)
相机点拨:“笑着对我们说”说明什么?读读刘老师的话。笑话谁都会说,可刘老师笑谈的是自己的断腿,打趣的是自己的伤疤啊,他怎么就能笑得那么轻松、那么幽默、那么洒脱呢?(体会刘老师的乐观向上、豁达开朗、幽默风趣、笑对人生,板书:乐观向上)
(2)抓住人物的语言去感受人物的内心,扣住关键词“笑”去体会,这是很好的阅读方法。听了刘老师的笑话,学生们的内心发生了了怎样的变化?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相机点拨:同学们为什么笑?为什么酸涩?为什么尊敬?(笑是被刘老师的幽默所感染,笑刘老师的风趣;酸涩,伤心,不好受。体会“泛”字,慢慢地透出、漾起。是为刘老师失去左腿而伤心,老天爷真是不公平,为什么让老师失去左腿?但是看到刘老师这样坦然,这样坚强,这样乐观,这样风趣,心里不禁肃然起敬)
(3)指导朗读:这段话非常感人,不仅有对当时老师笑谈腿疾的描写,还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让人读起来不仅有画面,还有真切的情感。这么复杂的情感,有信心读好吗?(先自由练读,再指读)
2.走进拐杖,升华刘老师的顽强执着。
(1)听了同学们的读书声,我也感受到了你们对刘老师既酸涩又尊敬的情感,刘老师啊刘老师,你的笑谈腿疾已经触动了我们的心,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刘老师的课堂,感受“上课板书”的场景,说说让你感动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2)相机点拨:一个残疾的人,一个年过半百的人,一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要跳跃旋转多少次的人,正常人站上几个小时都会苦不堪言,何况刘老师只有一条腿。(体会刘老师的顽强执着、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板书:顽强执着)
(3)想象表达:你从“心跳”这个词语中还读出了什么?如果此时你就坐在教室里,亲眼目睹刘老师的千回百转,你想对刘老师说什么?
(4)感情升华:有这样的老师给我们上课,我们怎么能不认真听讲?怎么能不为之动容?怎么能不为之心跳呢?同学们,在我们的心目中,这是一支普通的拐杖吗?(这是一种精神,是一种顽强的生命,一种执着的追求)
(5)指导朗读:是啊,这根圆木拐杖就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支撑了他的身体,更支撑了他的自信、乐观、顽强。让我们用声音表达出来吧!(齐读课文)
3.走进风筝,感受刘老师的人格魅力。
(1)过渡:“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的确,最能感动作者,最能打动我们的还是“放飞风筝”这个场景,请同学们快速浏览6~9自然段,说说让你感动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2)感受刘老师的“热爱生活”。
品读第8自然段,从刘老师制作各式各样的风筝;从不肯失去放风筝的快乐,都可以看出他渴望像燕子一样自由飞翔,享受生活的快乐。(板书:热爱生活)
品读“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同我一样的少年。”这一段字里行间都让我们感受到刘老师的'快乐,有一个字写得特别传神,说说你的理解。
“漾”满满的,都溢出来了,这种快乐是发自内心的,心里都装不下了。虽然刘老师失去了左腿,但丝毫不影响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快乐的享受。能把刘老师这甜蜜的笑读得漾起来吗?(体会读)
(2)感受刘老师的“生命伟力”。
品读第9自然段:“故意撒脱手”、“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从这些语句中你读懂了什么?(坚强自信、挑战自我)
角色体验:刘老师只有一条腿,还故意撒脱手,去追赶风筝?谁知道刘老师的心声?刘老师,万一你摔倒了怎么办?刘老师,你腿脚不方便,还故意撒脱手,这是何苦呢?刘老师要挑战自我,挑战命运,他抓住了线端,他成功了,他——(师领读,板书:生命伟力)
四、拓展延伸,体悟升华
1.同学们,刘老师给“我”一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配乐齐读10、11节)
2.说说对“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永远在蓝天上翱翔”这句话的理解。(刘老师以实际行动告诉作者,要乐观地面对生活,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要热爱生活,不要悲观,去挑战生命的极限)
3.同学们,在我们的心目中,这是一只普通的风筝吗?(不,它就是一种自信,一种乐观,一种挑战命运,一种坚忍不拔,这是一只满载理想的风筝,这是一只充满梦想的风筝,这是一只寄托希望的风筝……)
4.它就是乐观向上、顽强执着、热爱生活、生命伟力,这只理想的风筝飞向了辽远的天穹,也飞进了作者苏叔阳的心里,让我们走进苏叔阳。
一个为中国文学奉献了7部话剧剧本,6部电影剧本,25篇小说,300余首诗歌,200余篇散文的当代作家苏叔阳,历经沧桑,几经挫折。然而,人生对他的考验并未停止。1994年,苏叔阳做了肾癌手术,切除了左肾。20xx年又做了肺癌手术,切除了一叶左肺。他两次闯过“鬼门关”,他还怕什么呢?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他的文学创作。他在《苏叔阳文选》的序中说:“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载着这只理想的风筝,苏叔阳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病魔,闯过了一道又一道鬼门关,难怪在他的内心深处对刘老师发出了这样的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这个省略号里包含了什么?让我们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出来吧!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
忘不了——
您那慈祥的眼睛
花白的头发
还有您那幽默的话语
传递着一种乐观与自信
……
5.总结:一支拐杖,一个完整的生命;一只风筝,一个追求的理想。刘老师带给我们的又岂止是心灵的震撼!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们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学案
春天又到了,每当看到天空上放飞的风筝,我便想起了刘老师……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课文为什么用“理想的风筝”为题呢?带着这样的期待走进课文,看看课文是通过哪些典型的事例来写刘老师的?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自主预习
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按要求完成下面练习。
1.把下面加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再多读几遍。
膝盖(ī)染上(ǎn)嫩绿(èn)风筝(zh)
连翘花(q)天穹(q)酸涩(s)擎着(q)
2.请用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下面的词语。
天穹:
酸涩:
气喘吁吁:
二、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按照“看到蓝天上的风筝便想起了刘老师”→“回忆刘老师的往事”→“我深深地思念刘老师”表达顺序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用“‖”标出。
2.读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说说哪些场景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读读课文,在你的心目中,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合作探究
作家回忆刘老师这三个典型的事例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让我们深入品读这三个感人的场景,走进刘老师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的人格魅力。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9自然段,找出让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法指导:课文中有许多地方写得生动细腻,我们可以抓住重点句子、关键词语进行体会;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去体会,还可以设身处地去感受,把自己当作刘老师的学生,也可以把自己当作刘老师,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感受。
同步练习
一、读一读,体会带点词的表达效果。
1.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
2.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
3.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二、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说说文章为什么用“理想的风筝”做题?
巩固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再按要求做题
xìshuǎxīɡàiwúɡōnɡsuānsèzhīchēnɡ
()()()()()
找出上面词语中描写心情的一个写在括号里,再写出几个同类的词语。
()
透过一些语言动作或神态的表现,我们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心情,请你围绕一种心情,发挥想象写出一个人的表现。
二、读句子,体会省略号的用法并写在括号里。
1.只是有一次,他在讲女娲造人的传说时,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
2.倘若不幸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不,他不会的。()
3.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1.“酸涩”的意思是。
2.学生“笑”是因为,由“笑”而“酸涩”是因为,而“尊敬”是由于。
3.朗读这句话时,语调由变得。
理想的风筝教案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三个特写镜头的描写,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课文夹叙夹议,借景烘托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确定目标。
1,读下面每组词,联系课文想一想每组词使你想起文中刘老师的哪件事。
女娲造人 捏泥人 甩泥巴 丢了腿
旋转跳跃 撑 离 急速一转
手持线拐 翩翩起舞 扶摇直上 翱翔盘旋
撒脱 蹦跳 气喘吁吁 得意满足
(说丢腿 写板书 放风筝 追风筝)
2,初读课文后,你觉得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3,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作者的追忆走进这位特殊的刘老师。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一),在"说丢腿"中初感刘老师。
1,还记得刘老师谈腿疾时讲的那个故事吗 哪位同学读一读。
2,以故事的方式谈自己的腿疾,而且是笑谈(板书"笑")这"笑"字的背后你们体会到的是什么
刘老师虽然肢体残疾了,可是他的心理并不残疾,是那样的乐观开朗,风趣幽默。(板书:乐观)
你能学者刘老师的样子,笑着谈谈自己的残疾吗 (指读)
3,看看同学们听完故事的反应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
(学生是笑刘老师的风趣,酸涩充满着理解与同情,尊敬反衬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孩子亲密无间,令孩子们敬佩。)
(2)体会"泛"的准确性,通过与"冒出涌出"等对比感悟,感受"慢慢产生"的复杂情感。
(3)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描写,能读好吗 (指名读,并及时评价)
4,身体残疾,却那样的乐观幽默,刘老师以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所以作者会永远都会记得刘老师那灿烂的笑容——
生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二),在"写板书"中了解刘老师
1,对于一个身有残疾的老师来讲,上课是多么的不容易呀!用心读第五节,刘老师上课时的哪些动作拨动了你的心弦 将它们圈画出来,并用心读一读好吗
2,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动作。
("撑地离地急速转"等词语感受老师的板书的不容易,尤其是"急速"中不是轻松,而是竭尽全力的感觉。)
这段话中连续两次用到了同一个字,是——"转"字,转对我们来说是——(很容易做到的一件事),可是对刘老师来说却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每一次板书刘老师都要这样转过来,转过去,可他却从不嫌麻烦,从这儿你有体会到了什么
3,指导读好这段话。
多么令人难忘的旋转呀!这一次次的旋转就是动人心弦的细节描写!谁来读一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谁再来读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年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还有谁读
一个年过半百一辈子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那一次次的旋转已经成为孩子心目中最美的舞蹈,让我们共同来记住这美丽的舞蹈吧!学生齐读
4,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撞击着孩子的心,引起孩子们一阵阵激动的心跳,你能听懂这一次次的心跳是为什么吗
(三)在放风筝中感受刘老师
1,师:(出示)其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许就是一个令人难忘的表情,也许就是一串扣人心弦的动作,也许就是一处感人肺腑的话语……用心读第八,九自然段,找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细节,并在旁边写出令你感动的理由。
2,刘老师哪些放风筝的细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交流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批注并及时通过朗读表现。)
他不但亲手放飞,享受劳动的欢乐,而且还在不断克服困难,享受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
3,整合:让我们把记忆的镜头拉得更近些!再次来读读这几个感人的细节。(引读)
每年春天,刘老师都会亲手制作起各式各样的风筝,那时候,他一定会觉得幸福而充实;(做风筝)
他决不肯亲手失去把风筝放上蓝天的快乐,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漾出甜蜜的笑,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放风筝)
他故意撒脱手,任风筝自由飞走,当他拄着拐杖,气喘吁吁地追到风筝的时候,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追风筝)
4,如果你是看刘老师放风筝的孩子,你觉得刘老师的哪些方面感染了你
(乐观,坚强,自信,对生活的热爱……)
5,出示"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
刘老师望着风筝会想些什么呢
三,品味心声,深化风筝
1,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已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
(配乐读"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四,提升感悟,放飞风筝
1,30年,能让一个少年从懵懂走向成熟,30年同样可以让一个曾经充满活力的中年人失去年轮的光华,漫长的30年呀,可刘老师又在哪里呢
(出示)刘老师您在哪里 我深深的,深深的思念您……"
2,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呀!深深地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 是刘老师永远灿烂的微笑,是他功德无量的圆木棍 还是……拿出你的笔,继续写下去好吗
刘老师呀,思念您
3,学生读并及时评价。
4,我读了课文跟大家一样,也激动不已,写了一首诗歌——《理想的风筝》,与大家共享。(配乐朗诵)
理想的风筝
凭一根圆木棍,你行走于孩子的世界里,笑谈中,你把腿疾的痛苦忘却
留给世界的永远是一个
潇洒的笑容!
课堂上
一次次竭力的旋转,你演绎了人生最美的舞蹈!
那自由飞翔的风筝,是否放飞着你的理想
你追逐的身影,是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
板书设计:
理想的风筝
说丢腿 乐观
写板书 敬业
放风筝 热爱生活
追风筝 生命的强壮
理想的风筝教案13
一、学情展示:
1、揭题正音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14课,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这个字在这里读轻声(手指“筝”)再读一遍课题
生:再齐读课题,“筝”读轻声
2、回顾预习,加深印象。
师:课文主要写谁?
生:刘老师
师:预习得真好,我把他写在黑板上。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文章的主人翁是刘老师。(板书:刘老师)
师:昨天老师让大家从文中画出最受感动的地方,读一读,旁注并写出自己的感受或体会,并写出自己读完课文后的疑问,大家完成了吗?
生:完成了。
师:很好!老师再给大家一点时间,把自己找到的地方反复读三遍,开始。
生:放开朗读受感动的地方。
3、自由交流,谈感受。
生1: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从这里我体会到刘老师的爱国主义精神。
师:谈得好,读得流利,怎样读出刘老师对祖国的热爱,哪个词应该读重音?
生:慷慨陈词
师:一起读这个词
生:齐读
师:什么是“慷慨陈词”?
生:形容情绪激昂
师:对,形容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个词我们读作:慷慨陈词。放到句子里读。
生:读整个句子。(“慷慨陈词”读重音)
师:哪个句子应读低缓而又沉重?往下读。
生:齐读
(语气沉重、低缓)
师:刘老师虽然身体残疾,但仍然坚持给我们上课,而且上得非常好。(板书:课上、讲课)
师:在刘老师影响下,我从小就播了理想的种子,以后真的考入了历史学系。
师:谁再来交流?
生2: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嘴里还不停地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从这里我看出了刘老师对一件东西的追求很强烈。
师:对什么东西追求这么强烈?
生:风筝
师:真好,能看出你是有经过思考的。(板书:追风筝)
刘老师仅仅在追风筝吗?
生:这还表示他对生命与生活的爱与追求。
师:真聪明,你也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有感情读
师:读得真好,像他这样读。
生: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嘴里还不停地喊着:(师引:怎么喊?)“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师:是呀!生命不止,追求不息,生命之火不灭,追求的脚步永不停息!
师:谈得很好,谁再来?
生3:“我相信我的刘老师不会这样,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从这句话我体会到刘老师虽说残疾,可对生活的爱不变,仍然充满激情。
师:你一下子就抓住文中的题眼,真棒!请看大屏幕,一起读吧。
生:齐读
(师板书:“旋转”正音)
师:文中哪个地方也体现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呢?(板书:生命顽强,热爱生活)
生4:“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从这里我感受到刘老师虽然是失去左腿的残疾人,但他不像其它残疾人年复一年地躺在病床上,而要亲自把风筝送入蓝天,可见他非常的顽强。
师:抓住关键句谈感受也是我们理解课文的好方法。就这句话应怎么读,谁来读?
生:有感情读
师:全班读(板书:放风筝)
生5:“我相信我的刘老师不会这样,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这句话写出刘老师顽强地和困难作斗争,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这使我深受感动。
生6:“晴朗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从这里我也感受到刘老师对生活的爱永不停止。
生7:“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这句话也写出了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
师:这是一句什么句?
生:反问句
师:能改成感叹句吗?
生:一个活泼的少年也应该这样!
生:齐读感叹句
师:应该怎样?
生:应该像刘老那样对生活充满激情。
师:对,这也是作者对刘老师发自内心的赞叹。
师:再读这句话。
生:有感情齐读。(读出赞美的语气)
生8:“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我的体会是虽然刘老师的左腿从膝盖以下全部截去,但是生命的精彩给予了刘老师的自信,他对生命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因为他相信自我,相信生命的精彩会让他快乐。(生鼓掌)
生9:“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燕子在风中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起飞上了蓝天。”
从这句话我体会到刘老师渴望自由,想像风筝一样去追求、去飞翔。
师:刘老师在课下喜欢放风筝,课也讲得好,上课时不喜欢笔试,而喜欢当众提问题(板书:提问、板书)板书的时候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逢到要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师板书:“转向”、“一转”,与“旋转”比较、正音)
师:放到短句里读
生;身体急速地一转(齐读)
师:哪个词应读稍快些?
生:急速地
师:再读
生:身体急速地一转(“急速地”用较快速度朗读)
师:读整个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读重音。
生:有感情齐读。
师:看到这一幕作者深受感动,怎么感动?往下读
生:齐读
师:为什么每次旋转都引起学生一次激动的心跳?
生:因为同学们担心老师一不小心摔倒。
师:是呀,师生情谊深啊!
4、学法小结,概括归纳。
师:同学们预习得很好,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明同学们预习有了一定的收获。刚才大家又把自己的见解、感受上来说一说,互相启发,学习的收获就更大了,这样读书好吗?
生:好!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你能根据黑板的提示,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板书:大括号)
生:课文主要通过写刘老师课上板书的样子,讲课充满激情,喜欢提问学生,课下放风筝、追风筝的具体事例,赞美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问题探究
1、质疑
师:宋代有位著名大学者陆九渊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意思是说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学习才会有长进。学完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有的问题刚才的读书中已经解决了,但又产生了新的问题,有的问题可能还没解决,谁先来问?
生:我的问题是题目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师:问得好,你抓住了课题来问。
生;风筝为什么是理想的?
生;“屁帘儿”是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谁能回答?
生:是一种风筝的名称。
生:理想的风筝有什么意义?
生:为什么课文主要写到老师,而题目却叫理想的风筝?
师:看来同学们都想知道“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意思?题目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这个问题,现在就请同学与周围同学交流交流,开始
2、释疑
生;“理想的风筝”指刘老师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生:刘老师把放风筝当作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把自己的理想装在风筝里面,然后放飞蓝天,让他的理想飞上蓝天。
师:我明白了,原来风筝是理想的象征,是刘老师理想的寄托,是刘老师热爱祖国、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热爱学生的精神寄托,刘老师放飞风筝,就是放飞理想,追风筝就是追求理想,他希望自己也能像风筝一样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在天与地之间有所作为,所以题目叫理想的风筝,再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三、读写结合
师:同学们问这么多问题,该我问你们了,这篇文章在写作文方面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生:对,学语文同时也是积累语言的过程。
生:从这篇课文我学到的写作方法是:可以用一个件物体来写人,同时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比如,“每次旋转都引起学生一次激动的心跳”,这是作者和同学们当时的心理活动。
生:从这篇课文中我学到了作者以物联想人又将风筝与人物性格联系起来,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师:的确,这篇文章作者是采用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从而表现自己对刘老师敬佩之情。
生:作者在文章开头描写充满生机的春天,从而联想到刘老师,借物来赞美刘老师,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学习。
生:写人的作文可以先写人物的外貌特征。
师:文章怎么写刘老师的外貌,一起读吧。
生:齐读
师:从他的外貌我们看出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生:从他的外貌我们看出刘老师是个忠厚、老实的人。
(板书:忠厚)
生:题目不一定很直接,它这个题目蕴含着很深刻意思,就是话中有话,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学习。
生:这篇文章以春天的景物引出我对刘老师的回忆。
师:写得美吗?
生:美
师: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吧!
生:美读
师:文中不仅采用借景抒情,而且通过板书、讲课、提问同学、放风筝、追风筝等具体事例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这种写法叫以事写人(板书:以事写人)
师:这种方法可学不可学
生:可学
四、拓展延伸
师:学到这里,你想对刘老师说句什么话/
生;刘老师,您的顽强让我佩服。
生:刘老师,您对生活有着这么纯朴,强烈爱与追求,真让我感动。
生:刘老师,您上的课真好,与我们江老师差不多。(生笑)
师;我不敢跟刘老师比,但谢谢你对我评价这么高。
(师谦虚)
生;刘老师,您是我一生中最敬佩的人。(发自肺腑的)
师:残疾人是一个弱势群体,需要我们正常人的帮助,但是他们也是一个坚强的群体,他们以正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生存着、生活着,并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这是中国燕赵残疾人王建华在表演口写书法,再往下看(出示课件:千手观音)了解这个节目吗?
生:了解
生:表演节目的都是些聋哑人。
生:这是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一个节目。
师:一起欣赏吧!
生:津津有味地欣赏“千手观音”片断
师:精彩吗?
生:精彩!
师:这个节目荣获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的特别大奖和一等奖。同学们,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我们应把困难当宝藏,把挫折当存折,相信彩虹总在风雨后。请欣赏《真心英雄》(播放课件:《真心英雄》)会唱的同学跟着唱。
生:小声跟唱。
师;不知不觉下课铃响了,回去请同学们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三遍,并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理想的风筝教案14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学情分析因课文较长,又是略读课文,教学时不宜过细。教学前应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通过预习,解决文中生字词。课上根据“阅读提示”自学,小组交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的印象。
教学目标
一、情意目标: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三、认知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2、认识本课5个生字。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通过哪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
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质疑。
1、导言:“风筝”同学们并不陌生,放风筝是许多同学的爱好。今天我们学习“理想的风筝”一课(板书),你有什么疑问吗?
2、质疑:如,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二、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学生带着疑问听读思考。
三、学生谈听读后的感想,就读前疑问谈谈各自理解。
教师相机介绍作家苏叔阳的一些情况,使学生知道,作者曾遭受过不公正待遇和绝症的折磨,因而对刘老师了解更深,对刘老师的尊敬、怀念更浓、更重。
四、指导自学,合作探究。
1、自学生字新词。
2、读“阅读提示”,自学探究。
(1)本课“阅读提示”中例举了哪些给自己提出的问题?这些“自问”有什么特点?
(2)鼓励学生学习“阅读提示”的方法,通过给自己提问题,思考解答学习课文。
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掌握文章内容重点。
课文的重点部分写的什么内容?(刘老师讲课和课下放风筝这两件事。)
五、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学习课文主体部分。
1、自渎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从不同方面自问。
如:(1)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写了什么事,每件事写了几层意思?
(2)作者写人物用了哪些表达方法?为什么这样写?作者热爱、尊敬、怀念刘老师什么?
(3)作者为什么不写刘老师左腿残疾的原因?(4)怎样理解课题?
2、按照“自问”自学探究,讨论交流。
(1)指导方法:先找出有关句段;再读那些句段(反复地读,边读边品味);思考并说说对“自问”的理解。(2)点拨、指导,通过群体评议,归纳总结。
作者写人物的表达方法:选材是最能表现人物的典型事例;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我”在其中,作者写自己的心情、想法。
这样写人,一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感染力;二更重要的是使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对工作和生活强烈热爱、有理想、有追求的思想品质更鲜明突出。三“我”在其中地写,通过衬托更强化了刘老师的美德和形象。
a写“我”的心理活动“后来我考入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进一步说明了刘老师的课讲得好,对学生的发展、成长影响至深。这也是在暗点文题——在“我”的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升起了理想的风筝。
b刘老师的身教,给学生深刻地影响,使作者在心灵里升起了理想的风筝,要像刘老师那样身残志坚、乐观向上、有理想、有追求。
六、有感情地朗读、品读。
七、作业: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本课后的一些收获。
板书设计: 22、理想的风筝
上课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和蔼可亲
刘老师
放风筝热爱生活自强不息
理想的风筝教案1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引导、点拨。
(二)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讨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疑点
结尾句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
通过阅读、质疑、解疑来解决重、难点;教师点拨疑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自读及讨论,在学生交流中点拨、评价、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课文。
2.课上自读、提问、讨论、交流。
3.课下阅读相关篇目。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板书:14 理想的风筝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再读探究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班上汇报。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
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扩展
1.通读全文,或听范读录音。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3.写法上的启示。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一篇读后感。
【理想的风筝教案】相关文章:
理想的风筝教案07-12
《理想的风筝》教案605-06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03-21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07-06
理想的风筝教案范文锦集十篇04-26
语文《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01-30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15篇04-14
风筝教案06-10
《风筝》教案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