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11-03 09:29:27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7篇(热)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7篇(热)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积累语言。

  2、感受五花山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仿照课文的表现形式,续写五花山的冬天。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感受五花山美丽,激发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续写五花山的冬天。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要请你们欣赏美景。你们期待吗?(配乐图片展示)美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同样是风景优美的地方,让我们一起走进五花山。揭题(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

  (二)引入五花山

  学生自由读文,了解内容,理清脉落。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把

  你喜欢的.句子多读两遍,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同学们,刚才大家读了课文,谁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叫五花山?课文写了五花山哪几个季节?(师相机板书:春、夏、秋)

  (三)走进“五颜六色”的五花山,畅谈美

  1、了解春、夏两季五花山的颜色 。 出示描写五花山春天的句子,指名读,并用一个词语概括五花山的春天。(绿中透黄) 出示描写五花山夏天的句子,指名读,并用一个词语概括五花山的夏天。(绿意浓浓) 女生读春天、男生读夏天。

  2、感受五花山秋季的五彩缤纷。 过渡:同学们,春天的五花山是绿中透黄,夏天的五花山是绿意浓浓,那么秋天的五花山还是绿色的吗? 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你看到了哪些不同的颜色?用“——”划出表示色彩的词。指名回答(金黄色 火红色 紫红紫红 翠绿)找出这些颜色所含的句子,美美的读一读。

  3、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 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 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

  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 只有松柏不怕 联想的写作方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也使文章更加优美。 那么多的颜色,你还会用哪个词来形容它的颜色呢?(五彩缤纷)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五花山让我们领略到什么是五彩缤纷,什么是多姿多彩,此时此刻你想发出这样的感慨呢?(美不胜收)请全体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吧。在熟读的基础上,课件欣赏秋天的五花山。

  (四)合理想象,写下美文

  过渡:秋去冬来,转眼间,五花山的冬天来临了,(出示一张冬天的图片)请你展开想象说说五花山的冬天。 先指名学生说 ,然后让学生写下来,开头是:冬天,一场雪过后,五花山 (写一句、二句均可) 然后交流 ,并用一个词语概括五花山的冬天,并板书(冰天雪地) 。 同学们,我们在不经意间完成了一首小诗,齐读板书。

  (五)拓展延伸,热爱家乡

  欣赏家乡美景(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六)布置作业

  写一段文字来赞美家乡。

  板书设计:

  五花山

  春来 绿中透黄

  夏至 绿意浓浓

  秋到 五彩缤纷

  冬临 冰天雪地

  课后反思:

  我设计整节课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来完成。基本按自己的预想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但还有点遗憾是:没能让学生充分地运用联想、比喻等修辞手法来说话练习,学生对这些方法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应该尽量地多一些时间来让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的练习。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意思。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检查复习

  同学们,春天来了,百花齐放,今天老师把各种各样的花请进了我们的教师,大家一起来欢迎吧。学生欣赏图片,并谈感受,顺势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课前已经读熟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课件出示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词语。生读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为什么说景色是“奇丽”的?民族是“奇特”的呢?围绕这个问题来研读课文。

  二、感悟朗读,点拨提升

  (一)感受景色的奇丽

  1.同学们,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请你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从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景色的奇丽? 感受“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家家户户”、“任何”等词语。学生练读。

  2.师:我们沐浴在花的`海洋里,看着花开,闻着花香,听着鸟语,真是一种美的享受。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这奇丽的景色?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走进这花的海洋。师配乐读,生欣赏图片。

  师:此时你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你的心情会怎样?

  如果“我是一位疲惫的游客,看到这怒放的鲜花,我

  ?? 我是一位遭遇挫折、心情烦闷的行人,闻到这醉人的花香,我

  ?? 我是一位德国小学生,来到这花海般的街道,我?? ?

  ? 3.入情入境朗读。

  师:多么奇丽的景色啊!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请你们用朗读把老师带到这美丽的异国风光。老师把它们稍稍做了下改变,变成了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美美的读一读。

  (二)感受民族的奇特

  1.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你从哪体会到了这个民族的奇特?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把花都栽种在外面,不像我们中国人把花养在屋子里。简介女房东并且提问,在德国,谁会养花?生答医生护士军人工人等。

  2.谁能结合上下文,谈谈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

  师:你先说说对“耐人寻味”的意思是什么?

  生:值得人深思。

  师: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让人“耐人寻味”呢?

  生:他们把花给别人看,这种为别人着想的精神境界耐人寻味。

  生:他们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高尚的、无私的精神境界让我们耐人寻味。

  ? 师:我们理解了这个问题,明白了每个人要先为别人奉献,在为别人奉献的同时,也能得到很多,这确实耐人寻味呀!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你能说一说吗?生答值日,互相帮助等例子。

  (三)朗读升华

  在德国,能看到漂亮的花海,能闻到鲜花绽放的清香,能感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这奇丽的花,这奇特的民族,深深地打动了季老先生,所以他发出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师引读:正是这种“我为人人”的境界,让我们见识到了这样奇特的民族,他们“家家户户都在养花……”正是这样奇特的民族,也才有了这样奇丽的景色:走过任何一条街……

  (四)理解“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

  四五十年后,当季先生再次踏上这块土地时,他看到的是怎样的风景?四五十年前,季老先生看到的是这样的景象,四五十年后,季老先生看到的还是这样的景象,这时他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1.联系上下文说说“什么东西变了,什么还是没有改变”?

  2.联系上下文思考“美丽并没有改变”是指什么?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季老先生故地重游,他做了一个梦。请你猜猜季羡林大师都会梦见些什么?并且交流总结。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这是泰戈尔诗集《新月集》的两首散文诗。作者用平和的笔触,娓娓道来,像在诉说又似自语,描绘了小朋友美好、善良的内心世界。《对岸》中诗人通过“我”想象中的“对岸”,描绘了一片恬美神奇的乐土。《职业》是一篇叙事散文,它用儿童的眼光写出了“我”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几种职业的向往。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同学自读自悟,用心去感受,使同学自身发生共鸣,受到启发教育。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体会内心独白手法所发生的效果。

  3、引导同学默读考虑,小组交流等方式,并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大胆发言,发挥想象力来谈学完此文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同学默读考虑,小组交流等方式,并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大胆发言,发挥想象力来谈学完此文的感受。

  教学思路:

  一、学习《对岸》。

  (一)初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

  1、自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内容画下来。

  2、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

  (二)再读课文,把文章读明白。

  1、同学采用多种方式读书,考虑:

  (1)散文可分为几局部?每局部主要写了什么?

  (2)小朋友为什么渴望到对岸去?设想一下,对岸情形如何呢?对岸在小朋友心目中是怎样的两幅画?

  (3)诗人如何描绘“我”想象中的对岸的美丽景色的呢?

  (4)读了诗歌,你有什么感受?

  2、同学讨论、交流。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试着朗读,说说你认为怎样才干读好这篇散文?

  二、学习《职业》。

  (一)初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

  1、自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内容画下来。

  2、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

  (二)再读课文,把文章读明白。

  1、同学自由读书,考虑:

  (1)“我”当时只是一名同学,为何有从事这几种职业的念头,并且“我”为什么只想从事这三种职业?

  (2)读了散文,你有什么感受?

  (3)你长大了想从事什么职业?

  2、同学讨论、交流。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作业:

  1、熟读散文。

  和板书设计:对岸

  眷恋故土、热爱母亲

  职业

  你长大了想从事什么职业?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文章通过对洞庭湖两种不同景色、不同心情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全文立志高远,气势磅礴,语言优美,不失为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文章描写的雄伟壮阔、气象万千的洞庭景象,曾使古今多少读者为之倾倒;作者昂扬的激情,豁达的胸怀,又曾让古今多少读者振奋砺志!教学中教师要调动所有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观其湖、感其情而通其志,进而弘扬传统文化的瑰宝。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积累了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但一部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仍有畏难情绪,不愿意学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2.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从而疏通文意,并从写作特点上把握文章的思路。

  3.把握文章的主题。

  过程与方法:1.在教学过程中中使用多媒体教学。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疏通文章大意;

  3.通过问题的交流讨论,体会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领会警句在文中的作用 。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向范仲淹学习,以天下为己任。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点: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从而疏通文意,并从写作特点上把握文章的思路。

  难点: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 ,领会警句在文中的作用。

  二、教学工具:课件 和 多媒体电教平台(电脑、录像机、电视机 )

  三、教法:点拨 归纳

  学法:朗读领会法 合作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首先用江南三大名楼的图片和相关诗句,引发学生的神往之情,激发其了解岳阳楼的愿望。(出示课件,展示江南三大名楼的图片及相关诗句)

  (二)检查预习 。

  1.抽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明确)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刻苦好学,1015年中进士。1041年,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巩固边防。1043年,任参知政事,后被贬官。1052年病逝于赴颍州途中。作者一生的诗文收集在《范文正公集》里。

  本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邗沟堰,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1043),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凡官员遇庆典,文职在京四品以上,武职二品以上,送一子进国子监读书三年,期满录用。)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等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1045)贬放邓州(即今河南南阳市辖内之邓州市),就在此时,滕子京重修岳阳楼,想请范仲淹写一篇记,但范仲淹在邓州为官,不能亲赴岳州,于是滕托人捎了一幅岳阳楼的画给范仲淹,范便依此画在远隔千里之外的邓州写下了这篇流传千古的雄文。

  2.给加点字词注音(出示课件请学生口答)

  谪守 zhé 朝晖zhāo 骚人 sāo 霪雨yín 霏霏fēi 薄暮bó 樯倾楫摧qiáng jí 冥冥míng 岸芷汀兰zhǐ tīng 潜形qián 宠辱偕忘 xié

  (三)你了解“记”吗?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我们学过《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等。

  (四)感知课文

  1.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停顿.语气.感情.让学生初步感知本文的魅力。

  2.播放朗读录音,请大家仔细倾听,然后说出通过听录音,你听出了课文中都写出了什么?

  3.大屏幕展示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对联和诗赋,师生共同赏析,全面了解岳阳楼的文化背景。

  4.播放岳阳楼风光片,进入课文情境。

  5.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的骈句,强调骈句的读法,举例划分朗读节奏. (出示课件举例)

  例:

  三字句:衔/远山,吞/长江

  四字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其它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先天下/之忧/而忧

  6.全体试着朗读课文,教师对个别朗读错误给予纠正.

  全班学生齐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五)疏通课文

  1、回顾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2、结合注释,抓重点字词,领会第一段大意。同位为一组,一人翻译,另一名同学倾听、补充或纠正。

  3、抽学生说出第一段应该注意的重点字词句,并翻译全段,教师给予补充.

  谪守 越 政通人和 具 乃 属

  4、学生试着背诵第一段。

  5、疏通2-4文意。(以下疏通文意的方法采用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一)结合书下注释,默译。

  (二)小组民主讨论,互译。

  (三)个别疑难句子,共译。

  6、教师提示以下词语,帮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实词:(名词)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谪、属、把

  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

  词组: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气象万千、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虎啸猿啼、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一碧万顷、郁郁青青、皓月千里、心旷神怡

  (五)、课堂小结: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尤其对于美文,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对文章整体的感知帮助很大。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几个普通人给自己留下人生感悟的事,描述了它们对自己的触动,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认识。

  教学中运用录音、录像、图片等素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读读、画画、自学、分组讨论、教师点拨等方法,抓住重点词句,从看似平常的小事中体会有些人那默默无闻的崇高品质。在理解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几处关键的细节和重点的词句细细体会,引导学生注意内容上的相互联系,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深入体会一些普通人的伟大,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新词:妨碍、谦逊、挖掘、衣衫褴褛。

  2.理解重点句。

  (1)不需要任何字据,也不需要什么样信誓旦旦的语言,这一切就足以表明她的自律,让“我”肃然起敬。

  (2)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该及时伸出热情的`手,无论他是富人还是乞丐。

  (3)教师以大地为纸张,以利石为彩笔,用这种最朴素却又极大震撼力的方式,泰然地给我上了最后一节代数课。从这个“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身上,让我实实在在地领悟到了“君子谋道”的精神。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习作者在叙事过程中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

  (三)德育渗透点

  正是这些普通人不经意的行为,触发了“我”心灵最深处的思索。全文以我情感上的感动、感悟为线索,连接四件小事,使得本文十分生动、感人。

  关键处处理:

  (1)感受人性美的魅力。

  (2)品味几件小事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3)学习本文人物描写方法的多样性。

  (4)学习本文以情感为线索连事成文的方法以及作者用看似平淡的语言,表达细腻、敏锐的心灵感悟,揭示善良与美的主题。

  教学准备:

  课件下载。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读通课文、理清脉络、练习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1.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导入语。我们身边有许多很普通的人,他们却给我们带来许多的帮助,如清洁工人给我们带来了洁净的环境,无数的微尘给我们身边许许多多人带来了温暖,课文就有几位很普通的人,但是却教给我许多的东西。

  (2)通过预习,说一说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都写了哪些普通人?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

  (3)小组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4)学生质疑问难。

  文章分两大部分。

  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出某些人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地位。总领下文对“有些人”的回忆。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对自己影响深刻的人比喻成“晴空”,把人生某一段时光喻为“雨季”,用人们在雨季里对晴空的期盼与怀念,表明自己对“有些人”的深刻情感。

  (三)第二部分都写了几件事?对此你想到了什么?

  第二部分记叙四件事,第一层(从“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至“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写一位谦逊的女教师偶然的称赞对我自信心的影响。第二层(从“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至“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讲了一位米店女老板对承诺的信守。第三层(从“有一个夏天”至“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写了因错过一次助人的机会,而产生的自责。第四层(从“对于代数中行列式”至文章结束),讲了代数老师在特殊情况下给“我”进行列式的事情。正是这些普通人不经意的行为,触发了“我”心灵最深处的思索。全文以我情感上的感动、感悟为线索,连接四件小事,使得本文十分生动、感人。

  (5)对这四件事,你们都有什么想法吗?你们又想起来什么事来?

  结合自己周围的事例来谈出自己的感受。分组来讨论。

  (6)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来进一步学习从而体会到自己的理解:

  1.女教师一句“我要谢谢这位同学”令我兴奋不已;

  2.女老板的“不敢”让我敬畏行业道德的尊严;

  3.中年人“黎黑”“扭曲”的脸使我同情之心顿生;

  4.数学老师“蹲在泥地上,拣了一块碎石子”的讲解让我领悟到人生最美的风景。

  文中语言、或外貌、或动作,从不同角度去描写,恰如其分地展现每个人对我的影响和给我心灵上的触动,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反思。所以我们应该在重点句子上下功夫。

  (7)前后桌交流后,指名学生回答。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过这篇课文,回家做一个简报,介绍一下自己身边的普通的人,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语文教案 篇6

  你是你的船长

  -一寄语十五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意,挖掘课文的思想内涵。

  2.把握作者独具一格的演讲思路。

  过程与方法

  教师先解题,让学生对本文的中心内容有所了解,然后模拟演讲;弓懈学生体会文意,最后与学生共同探讨本文的演讲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教育学生珍惜宝贵的时光,把握机遇,创造人生的辉煌。同时培养孩子们公平、公正、正义的精神和同情心。

  2.教育学生尊重父母,感谢他们赋予每个孩子宝贵的生命。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分析欣赏本文的演讲思路。

  难点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教学突破 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可创设情景,对课文进行适当修改后模拟演讲,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对本文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改,用于课堂模拟演讲上。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字词。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一、解题.导入课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师: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来历。本文的作者是一位学生的母亲,20xx年,她女儿所在的北京101中学初三(4)班举行了一个主题班会,为全班孩子集体过15岁的生日。作者当时作为学生家长代表在会上发言,本文就是她的发言稿。请大家看课题--你是你的船长,谁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课题。

  2.师:不错,大家说得非常好。另外, 本文还有一个副标题--寄语十五岁,这个词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师:谁能给我们具体分析一下?

  4.师:很好。这位母亲对十五岁孩子们的这番话语重心长,情真意切。现在就让我们来静静聆听……

  1.踊跃发言。

  生:“你是你的船长“,意思是我们要把握自己的人生航线,掌握自己的命运。

  生: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之舟的船长,这艘船将驶向何方,命运如何,完全看我们怎样驾驶它。

  2.齐声回答:借代。

  3.举手回答。

  生:寄语十五岁,意为捎给十五岁的话,实际上是对十五岁的人谭的话。

  4.带着好奇和渴望进入新课学习。

  二、营造氛围,讲读课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营造氛围,朗读课文,注意此时想像这篇文章是自己对在座学生的寄语,是贴心地交谈。让学生合上课本,配合你的朗读。

  1.合上课本,听教师充满感情的话语, 渐渐融人教师用心创造的情景。当教师读到“掐一掐你们的胳膊或自己的脸,看疼不疼?”后停下来时,

  师:……我能感受到你们热切韵视线交织在一起,你们年轻的生命在互相交换着能量,……现在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手来,掐一掐你们的胳膊或自己的脸,看疼不疼? 读到此处停下来,凝视学生,看他们的反应。

  2.师微笑着继续朗读:好极了!祝贺你们!知道自己的疼痛,……但是别人是否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现在我来问一位同学,素萍(一位女同学的名字),如果晓风(小丽的好朋友)的手被刀划破了,正流着血,你感觉怎样?

  3.师:听见了没有,孩子们?不仅晓风会觉得疼,他的好朋友素萍也会感到他的疼痛。那么……后面的课文照此模式进行下去。 学生开始均木解地望着教师,随后恍 然大悟,纷纷伸手去掐胳膊或脸,此起彼伏地叫道:“疼。”

  2.纷纷想像如果此事发生自己会有怎样的感受。 小丽:我会觉得很心疼,因为我能感到他的疼痛。

  3.完全沉浸在情景中,主动跟着教师的`节奏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感知。对“母亲”的教诲有所感悟。

  三、分析作者演讲思路(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好了,谢谢大家。刚才我并没有要求你们做什么,你们却能主动配合我来完成这篇文章的朗读,这是为什么呢?

  2.师: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这篇文章打动了你们,它所流露出的真情深深地感染了你们,让你们不自觉地去思索,去领悟。你们说是吗?

  1.思考原因。

  生:您根本不像在朗读一篇课文,倒像在和我们谈心,我们完全融入了您的话语中。

  2.沉思片刻。

  生:是啊,确实是这样。

  3-师:作者在这篇演讲中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浏览全文,把它找出来。

  4.组织学生讨论:作者是怎么一步步启发学生思考的呢? 与学生一起明确答案,将梗概板书。

  3.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提问。

  生:我们当然知道自己的疼痛,但别人是不是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

  4.讨论交流作者的演讲思路,在教师引导下明确答案。

  四、完成课堂练习(,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不确定处给予指导。

  2.导人课后思考与练习二,让学生独立思考,说说自己的体会,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

  3.组织学生作即兴发言,培养他们感恩的心、同情心、正义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1.自主完成随堂练习。

  2.阅读重点语句,体会其含义。

  3.积极发言,说说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体会。

  五、本课小结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扮演了作者的角色,而学生仿佛就是那次主题班会上的听众。师生通过合作,按照解题,情景再现,疏理结构,发表感想的顺序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六、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你是你的船长

  --寄语十五岁

  提问:我们当然知道:自己的疼痛,但别人是不是也知道我们的疼痛呢?

  自己会感觉到疼痛--->家长可以感觉到孩子的疼痛--->孩子可以感觉到家长的疼痛--->人们都会对他人的处境有所感受-->人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应对任何人抱漠视态度->应该培养同情心和正义感,培养公平、公正的观念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如何理解文中的“一身化作千万身”?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个性练习设计

  仔细朗读北京101中学举行的这次主题班会中一个学生代表的发言(风补充资料),谈谈你的体会。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文内容较容易理解,不必花功夫来逐句讲解。作者循序渐进,一步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这种演讲思路很值得探讨。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这篇演讲稿稍加修改,在班上来个模拟演讲,这不失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一个好办法,且更能让学生理解文意。

语文教案 篇7

  《珍珠鸟》听过不少次,印象较深的有两节课,一节是4号在夫子庙小学陆华山老师上的,之所以印象深,是因为更像常态课,就是我们需要的那一种。另一节是窦桂梅老师的,在东南大学礼堂,第一课时后,我们以为结束了,想不到又用了一节课,就挖“信赖”!有些想不到,语文课需要“挖”吗?开学第一课《难忘师恩》结束后,我对“挖”有了进一步认识。

  片段一

  师:“娓娓动听”是什么意思?

  生:是很有趣,很动听。

  师:你能把这个故事说一遍吗,可以看着书,也可以不看书。

  生:(看书朗读)大家听得不太认真。

  生:(没有看书)但也说不上有趣。

  师:(把故事说一遍,学生听得很入神)

  田教师说的故事,像我们三个人中的谁?

  生:(齐声)老师。

  师:你怎么知道?

  生:因为课文中有“娓娓动听”这个词。

  对于词语的理解有查阅资料或联系课文内容,我倾向于后者,但是更重要的应该是运用,因此,理解的层次的不仅仅是知道其意思,还应该知道什么情况下怎么运用,“娓娓动听”本来学生说出意思也就可以,但结合故事加深理解、感受,既让学生加深了对故事内容的了解,对“娓娓动听”的理解层次也更加深刻。

  判断二:

  课后思考题“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这样问题比较模糊,对于小学生有较大难度,记得两年前上这节课时,只是就问题答问题,效果也不好,于是我将这个问题化解。

  师:为什么说在作者的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生1:因为作者是一位作家。

  生2:因为田老师的文笔很好。

  生3:因为田老师每一则故事都十分吸引人。

  师:“文学的种子”是什么?(沉默片刻)

  生1:可能是成百上千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生2:可能是老师说过的令作者记忆深刻的一句话。

  生3:可能是田老师写过的文章。

  生4:可能是田老师帮作者修改过的一篇作文……

  这么一挖,对于这个难题进行分解突破,对田老师人物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片段3:

  还是这句话:“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师:四十年后作者再次遇到田老师,此时作者已不是那个不满6周岁的'孩童,而是一位著名的作家,然而他却恭恭敬敬的向他行礼,并和田老师谈往事,想像一下,他们会谈些什么?

  生1:也许会谈田老师曾经讲过的一个故事,对他的影响很大。

  生2也许会谈到老师的某一堂课令他记忆深刻。

  生3:也许田师会说作者很有出息,而作者会告诉田老师,他之所以会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教师那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生4:也许作者会让老师再讲一个故事给他听一听。

  ……

  这个问题是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目地是启发学生想象,通过想象作者对恩师之间的对话,加深对“师恩”与“难忘”的感受。

  语文课不是让学生将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语言出来,那样只能是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信心,语文课要帮助学生学习那些有困难、不会的且又必须要掌握的东西,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语文的能力。所以在语文课上教师还得依据教学目标,有意识地挖一挖,带领学生钻一钻,论一论,这样的语文学习才会更加有效。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精选)08-11

【经典】语文教案07-24

(精选)语文教案07-22

[精选]语文教案07-22

语文教案【精选】07-27

语文教案【精选】09-11

(经典)语文教案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