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团体心理辅导教案

团体心理辅导教案

时间:2024-11-08 14:41:06 教案 我要投稿

团体心理辅导教案[经典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团体心理辅导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团体心理辅导教案[经典15篇]

团体心理辅导教案1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是通过校园学生间人际交互作用,促进学生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同学人际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1]。团体心理咨询是一门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专业助人知识、理论与技术。由于团体心理咨询的独特之处和肯定的效果,在国外及我国的港台地区已得到广泛的发展,应用于学校、企业、医院、社区、司法等各个领域[2]。它在高校广泛应用的优势在于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一种态度行为的观察、模仿的真实情境,有助于大学生接纳自己和帮助别人,提高心理辅导的效率。

  目前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具体方案的设计和干预效果的实证研究,而对方案的制定却忽略了应考虑的制定标准、依据、目标和原则,于是本文较全面提出,制定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要考虑到社会要求的标准,开展活动的依据,根据学校现有资源、学生需求和辅导原则制定辅导目标,确定具体形式和内容,最后进行效果预评价,从而保证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制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一、国家、社会要求高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标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xx〕16号)和《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xx〕1号)等文件明确规定了普通高等学校要加强学校心理层面的辅导工作。

  随后,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明确要求了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建设标准,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师资队伍、教学体系、活动体系和工作条件建设,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和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标准(征求意见稿)强调了组织与管理体系的标准、队伍建设、心理辅导效果评估等方面的标准。心理辅导活动体系建设标准有:采用多种宣传方式,积极开展心理辅导的宣传活动,注重网络资源的利用;调动和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开展心理社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辅导体系的建设要根据全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断创新团体辅导活动的新形式,保证学生接受心理辅导教育。

  以上相关文件的要求成为高等学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依据与标准。

  二、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

  学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及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任务,解决学生发展于成长性问题,及时预防、发现问题为个体咨询甄选,初步干预和转介做准备。

  从总目标着眼,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达到良好适应学校环境和社会生活的目的。

  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使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不断全面地认识自我,提高调节和控制自我的能力,学会学习和生活,增强承受挫折的心态,加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调节和疏导的能力。

  不管是从总目标出发还是从具体目标着手,目的都是为了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在遇到心理小困扰的时候能够运用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解决自身问题,同时也进一步使大学生能够辨别心理异常表现,为预防出现心理障碍提供保障,当然,对于在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其重要方面还是适应学校环境、学会学习、择业、升学、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三、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资源

  在高校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必须按照国家和社会对高校心理辅导的标准来严格执行。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的规章制度要不断完善,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职业道德、咨询制度、辅导原则、团体辅导要求、职责分工、协调机制、实施办法等,所有制度要张贴公示。宣传方面的材料要准备齐全,主要是活动的宣传册、宣传栏、海报广告、网络宣传、每周五晚上的心理电影赏析等,主要由心理健康协会负责,使大多数学生进一步了解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学校在心理辅导人员配备方面需要专职的有心理学背景的辅导人员,他们每年都要至少参加一次心理辅导的培训和督导,保证心理老师自身的成长和技能的提高。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前的宣传和招募工作很重要。其中,宣传人员以什么样的形式宣传,如何筛选参加团体辅导活动的人员,活动中领导人与助手的任务分工,多媒体设备配备,活动场地及经费,活动的规章制度等等。

  四、团体心理辅导原则

  (一)以需定辅,以辅导需

  每个人在不同的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人在同一个发展阶段也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需求是随着对象的转换和环境的转变而变化的。这就给心理辅导提出了一个要求:了解服务对象及其需求,即大学生的实际心理辅导需要。了解了需求的方向和内容,再有针对性地制定辅导内容,这样有的放矢才能达到辅导的目标,只有实事求是、切合实际才能出现解决实际需求问题的成效。

  (二)整体把握,层次分明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首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所以应以全体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以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确定整体学生心理发展的方案。其次,面对不同的年级,又体现出各个年级的不同需求。所以,制定具体方案既要考虑到整体发展的目标,同时也要考虑到各年级需求的侧重点,体现出辅导需求的整体性和层次性。总之,学校的总体方案要体现整体性,具体方案要体现层次性,并且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整体性目标要为层次性目标做引导,层次性目标也是为达到整体性目标服务的'。

  (三)活动为载体,引导教育为手法

  团体心理辅导往往是通过活动这个主要形式进行开展的,但是辅导中的活动不仅仅是单独的为了活动而活动,而是借助活动首先让学生们放松,达到融入集体的目的,充分利用活动形式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让其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和领悟彼此的内心。通过学生们在活动中的互动,来深入了解别人的状态,剖析自我的内心,促进活动主题的深入,达到接纳自我、改善自我,理解别人等等的目的,同时老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尊重、理解,禁止出现批评、指责和攻击等不良行为,应适当引导教育,提高其心理能力。

  (四)系统贯穿,动态分析

  大学中四个年级作为一个整体,贯穿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发展阶段而非独立的。那么,心理辅导方案的制定就要把整体作为出发点,制定连续性的系统辅导方案,高年级的辅导要以低年级的辅导为前提进行提升和拔高,以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水平,即使其中的个别辅导也是为了达到整体发展的目的。同时,各个年级的辅导需求又各不相同,所以必须把握好年级之间的联系性和差异性,两手抓两手硬。当然,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出现问题并需要及时调整方案,从而体现出方案不断调整的动态性;学生在同一年的不同时期也体现出不同的需求,这也体现了学生需求的动态性。

  (五)发展和预防相结合

  团体心理辅导的工作重在发展性辅导,以发展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和优良品质,培养生活和学习技能,开发其心理潜能,促进其成长成熟成才,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同时预防也不容忽视,早预防、预警,及时有效干预的“三预”辅导原则,团体辅导老师在活动中,要密切关注个别学生的状态,目的是早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心理障碍和危机的发生,将发生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保障学生良好的成长和发展。

  五、预评价

  心理辅导做完并不意味着结束,还要对辅导的效果进行评估,主要从群体状况和个体状况两方面看。首先,可以采用辅导前后问卷调查对比的方法,了解学生辅导前后有无心理素质的提高,成果是否显著;另外,心理辅导的效果体现也可能经过较长时间而不是立即表现出来的,如学生在适应能力,人际关系,择业和就业率等各个方面表现如何。其次,通过电话、网络访谈或面谈了解学生情况,如家长、辅导员看到学生态度是否更加积极乐观,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压力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否提高,心理冲突和障碍发生率是否减少;同辈们反映某个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如何,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觉悟是否有增强;最直接的就是学生自述自身的情况变化。总之,要通过查看各方面的工作记录,进一步确定心理辅导效果。

团体心理辅导教案2

  一、教案背景

  (一)面向学生:中学

  (二)学科: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课)

  (三)课时: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1.收集关于自我认识方面的故事,影片,准备若干白纸。

  2.思考目前存在的学生对自我认识的情况。

  3.收集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认识的心理活动。

  二、教学课题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身心状况以及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和体验。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进程,也是个性特征的形成过程。随着生理的不断发育和心理的不断发展,初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步入青春期,对自我的认识不断关注,学生已出现了较为独立的评价标准,但由于独立判断能力仍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所以自我评价的水平仍然较低,对自身的认识还有一定的模糊性和片面性。因而,指导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使其对自我的评价更客观,更合理,对其今后正确地对待生活、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为此,我准备了《我是谁——自我认识团体辅导》这样一节心理健康课,利用集体辅导的优势,借助熟悉的动植物暗喻自己,让学生全面关注、发现、认识自我,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地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己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充分开发潜能,争取成才。

  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自我认识心理学含义和真正内涵。

  2、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

  3、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活动,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三、教材分析

  《我是谁——自我认识团体辅导》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客观全面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并充分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教学难点是通过学习活动,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心理游戏法

  授课中主要通过讲故事、心理游戏、小组讨论分享、等方法,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促使学生主动敞开心扉直面自己存在的实质问题,接纳他人的观点,客观全面的认识自我。

  五、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激发兴趣(分组做游戏)

  学生起立,开始活动时,喊口令:“大风刮,大风刮,刮呀刮,刮具有特点的人。”具有这种特点的人听到后就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场地中间再重新找一把椅坐下,刮到了“戴眼镜的人”、“喜欢跳绳的人”“写作业快的人”“爱运动的人””刮到喜欢帮助别人的人……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活动中,大家一起思考,怎样尽快找到位置,需要注意听口令、动作快,更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自己的特点。

  活动进行到这里,教师问学生:“你了解自己吗?”大家有的摇头,有的点头,认为不完全了解自己,在自我认识上存在盲区。通过活动和提问,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思考“我是谁”这个有趣话题,激发大家的参与乐趣,从而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卸下心理戒备,达到师生心理互融。

  (二、)自己眼中的“我”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填充句子的游戏,看看你对自己的认识与别人对你的认识是不是一样的?

  1、师用五个句子给出自我评价

  例:我是谁?我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喜欢帮助别人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善良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有点不善表达的人。

  请一组学生现在表达。

  2、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白纸。请学生写说我是一个XX样的人。

  游戏:①将纸收齐后放放一小纸箱中,师抽取一张纸,并念出纸中句子。问:请你猜猜这张纸描写的是谁?为什么?

  3、讨论:

  讨论:①某某同学对自己的了解与大家对他的了解是一致的,这说明了什么?师小结:同学们对你的看法与你对自己的看法一致,说明了你了解了“我是谁”以及你的外在行为表现出了真正的你,因此,大家都能够猜出来是你。

  讨论:②某某同学对自己的了解与大家对他的了解不一致,这又说明了什么?师小结:同学们对你的看法与你对自己的看法不一致,说明了你还没有真正了解自己,或者是,你的行为没有表现出真正的你,以致大家都没有猜出来。

  (三)别人眼中的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自己的认识、了解总有不全面的地方。听听别人的意见,你对自己会有新的认识,会有新的发现。

  心理游戏“戴高帽”

  方法:请一位成员坐在团体中央,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姓名、爱好和特长,然后其他人轮流根据自己对他的了解及观察说出他的优点及欣赏之处(如性格、相貌、处世....),全组进行表扬,优点轰炸。然后被欣赏的成员说出哪些优点是自己以前所观察到的,哪些是不觉察的。每个成员到中央戴一次高帽。(实事求是评价)

  规则:

  1)必须说优点。

  2)夸别人优点时态度要真诚,不能毫无根据地吹捧,这样反而会伤害别人。

  3)参加者要体验被别人称赞时的感受如何;怎样用心去发现别人的长处;怎样做一个乐于欣赏别人的人。

  从游戏中聆听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比自己对自己的认识,然后完成10个“我是谁”句子。

  (四)认识自我的方法

  小品《照镜子》大致内容:两位同学按要求闭上眼睛,老师用染红的手指点一位学生的鼻子,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鼻子”。接着再点另一位同学的额头,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额头”。学生回答的同时,颜色已染到他们的鼻子或额头上了,他们却全然不知。然后让他们面向全班同学,同学们哄堂大笑,他们感到莫名其妙,最后老师把小镜子递到他们手里,他们这才发现真相。

  (1)、思考:刚才的`小品对你有什么启发?

  (2)、师:脸上的脏东西,别人看得清,自己却看不见,用小镜子一照,就看得清清楚楚了,让同学当一当这把小镜子,你会很快找出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

  认识自我,第一个方法就是照镜子。

  提到认识自己的六种方法。

  i、照镜子

  ii、反省自己

  iii、参加课外活动

  iv、听取别人的评价

  v、敢于同他人竞争

  vi、从心理咨询和书本中认识自己

  (五)巩固提高自信心《掌声响起来》

  方法:学生试想,十五秒可以鼓掌几下。然后进行比赛。

  讨论:设定可能实现的目标才能成功;对自己正确的计划,就可以自信而勇敢的实现目标。正确评估自己,可以更自信,更成功。

  今天和大家一起探讨了如何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的问题,非常高兴与大家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多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正确认识自我和不断完善自我。最后,我把下面这首诗送给大家,愿同学们做一个自信又快乐的学生,充满活力的度过学习生活!

  如果你认为你将失败,你就确实失败了。

  因为我们发现,在世界上

  成功开始于一个人的美好愿望,

  取决于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如果你认为你是出色的,那么你就是出色的。

  你要相信自己能飞得很高;

  你要相信自己能做得最好。

  在生活的战场上,

  并不总是强壮或聪明的人取胜。

  但是最终取胜的人,

  一定是那些认为自己能胜的人。

  一个小故事

  当年,在纽约的街头,有一位卖气球的小贩,每当他生意不好的时候,总要向天空中放飞几只气球,由此引来周围很多正在玩耍的小朋友的围观,有的还兴高采烈地买他那色彩艳丽的气球。一天,当他在街头重复这个动作时,发现一群围观的白人小孩中有一位黑人小孩,他正用一种疑惑的眼光望着天空,小贩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看到一个黑色的气球也在飞,黑色,在黑人小孩心中,代表着肮脏、懦弱、自卑和下贱。精明的小贩很快就看出了这个小孩的心理。他走过去,用手轻轻地抚摸黑人小孩的头发,神情地说:“小朋友,气球能不能飞上天空,不在于它外表的颜色,而在于它心中有没有想飞的那口气。如果这口气够大够足,那它就可能飞上天空。”这个小孩就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基恩博士。

  教师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你能从这个故事中联想到其他有关的故事或事例吗?

  小品小明拿着刚发下来的考试卷子,背者书包垂头丧气地说:“又是不及格!”这时小强从后面追上来,冲他一笑:“听说要开运动会了,你这个体育健将可要多报几项啊!”小明却无精打采地说:“那有什么用,跑得再快也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思考引发动机,制造悬念,创设情境,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1)你认为小明说的对吗?为什么?

  (2)你想对小明说些什么?

  (3)通过这个小品你能明白什么?

  故事启思

  课件:身上带着细链子的大象(图)。

  这是一头马戏团里的大象,驯象人用一根细细的铁链绑在大象的腿上,然后拴在一个小木桩上。但我们都知道以大象的力量,可以轻易的用长鼻子卷起木桩,或挣脱铁链。为什么它会乖乖的站在那呢?原来,当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曾无数次尝试挣脱铁链,但每次努力的结果是,它的脚被铁链磨的疼痛、流血。于是渐渐地小象不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已经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它的想法依然是:我不行,我不会成功的。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做事都要有自信,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非常努力。

  生:我觉得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大象就是不相信自己,它觉得现在自己的力量还和小象一样。我们应该相信自己有能力,来完成这件事情。

  生:我们不应该畏惧失败,因为失败只是一时的,我们是有能力战胜失败的,而不能像大象那样,有能力却不去尝试。

  师:这都是由于大象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不相信自己的能力造成的。大家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因为对自己能力认识的不够,自信心不足,而失去成功机会的经历?学生互相交流

  活动三:事例感悟

  师:从刚才大家的交流中,许多同学谈到了自己曾遭遇到的这样或那样的失败,我完全能够理解大家当时的心情。因为我也曾因对自己缺乏自信,而感到苦恼,也有许多面对失败的痛苦。那我们应如何去面对失败呢?请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中主人公的经历。

团体心理辅导教案3

  主题:认识自己

  指导者:杨倩周淑媛

  辅导班级:娄底一中,初一247班

  题注: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对自己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和态度。实践活动,人们不仅能认识客观事物,也能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自我意识不是个别心理机能的显现,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完整的内在结构。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个性形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的兴趣、能力、性格、情感、意志和道德行为无不受到自我意识的制约和影响。

  教学对象:娄底一中初一247班全体学生

  分析:

  初一学生刚迈进了中学的大门,就先后进入了青春期,是从幼稚期向成熟期发展的过度时期,也是自我意识迅猛发展并走向成熟的时期。学习压力大,父母的过高期望值,使得中学生的精神压力增大,由此容易形成一些复杂的身体和心理性问题,逆反心理、敌对,人际关系紧张、适应性不良、考试焦虑与恐怖等。同时身体的迅猛发展使中学生很快出现了成人的体貌特征,生理

  上的突然的变化,使得生心的发展失去平衡,关于自我意识的困惑和冲突萦绕于心,我是谁?我的特征是什么?别人喜欢我还是讨厌我?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不稳定,使得他们的自我意识呈现出两重性:独立性与幼稚性相连;自尊心与自卑感同在;封闭性与开放性并存。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亦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进而达到自我教育目标的必由之路。

  教学目的`:本堂课将以团体心理游戏形式方式寓教学于其中,让学生更一步认识到内心的自我,了解自我,明了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人眼中的我是什么样子。

  教学流程:

  一、自我介绍

  指导者的自我介绍,助理的介绍,对本课程的介绍

  二、破冰游戏———可怜的小猫

  游戏目的:本游戏在于活跃气氛,解除紧张感,使活动成员身心放松。时间:大约10分钟

  活动程序:

  1、将成员分成四组,以击鼓传花方式选出四位小组长进行协助,再以同样方式选出四位成员,扮演小猫。

  2、小猫走到任何一人面前,蹲下学猫叫。面对者要用手抚摸小猫的头,并说「哦!可怜的小猫。」但是绝不能笑,一笑就算输,要换当小猫。

  3、抚摸者不笑,则小猫叫第二次,不笑,再叫第三次,再不笑,就得离开找别人。

  4、当小猫者可以装模做样,以逗对方笑。

  三、自我意识游戏———自我画像,心中的我,他人眼中的我游戏目的:

  1、通过画“自画像”,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展示一个“内心的我”。

  2、通过交流学生读懂你、我、他,促进彼此的了解

  游戏时间:大约30分钟

  活动程序:

  1、主持人发给每位参与者一张白纸,成员自备一支笔

  2、在8—10分钟内,每个人在白纸上画一幅自画像,主持人暗示大家,“自画像”可以是形象的肖像画,也可以是抽象的比喻画(例如动物,或者自己生活中的场景),但是需强调、声明这个自画像是能代表自己。要求成员们画自画像像期间不要看他人的画像,提醒成员本游戏不是绘画比赛,不用因为自己的画技不好而

  感到为难,只要求大家的画像从内容、形式上反应大家对自我的认识。

  3、自画像画好之后,请成员在白纸的另一面写下自己心中的“我”,即用一些形容词描述自己,例如外向、内心,开朗乐观,安静,随性等等之类能表现个人个性性格的一些形容词,描述中不能透露个人的姓名之类信息。然后请成员们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描述的后面。

  3、收取成员的画像作业,指导者选取几份有代表性的画像,与成员们一起讨论、交流。

  *猜猜这是谁?选取几份画像,先给全体学员们看画像,让他们猜测这画像可能是谁,让成员们进行交流和讨论,得出他们的答案,指导者不公布答案;然后指导者将画像者的自我描述一点一点读出,给以提示,这时再让成员们来猜测下这位自画像是代表了谁,最后公布答案,讨论。并请画像者谈谈自己画这幅画像的含义,为什么这么画,觉得这幅自画像在那些方面能代表自己、表现自己是个怎么样的人。指导者注意观察其在讨论时的神情并结合画像加以相应的分析。

  4、指导者对活动进行总结,启发成员进行思考。

  四、课程总结

  学生代表总结自己游戏后的感触,指导者进行总结。

团体心理辅导教案4

  一、心理训练目标:

  1.协助学生了解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将此种领悟运用于实际学习生活中去。

  2.更好地接纳自己及他人。

  3.使学生学习降低生活环境的干扰,使其能减少自寻烦恼的机会。

  4.让学生实现行为和认知上的改变,包括掌握处理不快情绪的技能,建立正面自我认同感。

  二、训练方法:

  运用挑战、提问、议论、鼓励,甚至命令等方法来促使学生面对和改变自己不合理的信念。

  三、活动过程

  我们的感受往往会受到外界事件、身体化学变化和过去经历的冲突和创伤的影响。然而,这些情绪理论都基于一个错误的假设,即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但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感受方式来主动调节情绪,而不是被动地成为情绪的牺牲品。因此,当我们说“我无能为力改变我的情感反应”时,我们不仅在自欺欺人,也让自己更加痛苦。事实上,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技巧来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战。

  假如你想获得更良好的感觉,那么你必须认识到,正是你的思想和态度--而不是外在事件--产生了你的感觉。你现在就可以学习改变你思想、感觉和行动的方式。

  1.为了证明思想和情绪之间的紧密联系,我们可以考虑一句赞扬的话可能会引起多种不同的反应。这就表明了人们的情绪状态和个人信念对于感知和反应的重要性。

  2.假定我告诉你:“我真喜欢你,你真是一个可爱的人”。请你说出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3.令你感觉不好的绝大多数消极思想实际上都是天真和不符合现实的。

  4.下面是导致消极情绪的十种天真的思想方式。请仔细阅读。把你家庭作业中写的、引起你消极情绪的、不合理的、失真的思想信念与之对比一下,看看属于哪一类:

  (1)你的看待问题的方式往往是非黑即白,缺乏灰色地带的考虑。例如遇到一件事情没有达到完美状态,你就会认为它是彻底的失败。需要增加扩展思维,不要陷入极端思维。

  (2)以偏概全:你把某个单独的消极事件,诸如考试不及格,或同学不理你,看作是一种无止境的失败,一提到这件事情,你就用上了“总是”或“从不”这样的字眼。

  (3)心理过滤是指我们只会关注于某个消极事件的细节,并将其夸大放大,让我们看到的整个世界都变得阴暗无光,就像一滴墨水弄脏了整池清水一样。

  通常坚持以为它们是“不算数的”你拒绝了积极的经验,如果你干了一件出色的工作。你仍以为它还不够好,或别人也同样能做好,贬抑积极事物。抹杀了生活的快乐及自己的长处。

  (5)仓促下结论:在你的结论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你对事态作出了消极的解释。

  “瞎猜疑”:在没有证实的情况下,你武断得出某人对你冷淡的结论。

  “瞎预言”:你预言事情将变得糟糕。在考试之前自言自语道:“我肯定是考不好的,要是我不及格的话,我该怎么办呢?”如果你郁郁寡欢的话,你会自忖道:“我的心情再也好不起来了。”

  (6)夸大其辞:你过份夸大了你的.问题和缺点的严重性,或者你过份轻视了你的可贵品质的重要性。

  (7)你断定自己的消极情绪,必然反映了事物的真实情况。我感到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是很恐惧的”我感到内疚“我首先是一个堕落的人,我感到愤怒;这证明我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我感到自卑”这意味着我是一个无能的人;或者“

  你以为事态的发展迎合你的希望或期望。一位学习优异的同学在做了100道数学练习题后,她自言自语道:我不该错这么多题“这使她感到沮丧。以致她一连几天也不再去做习题了”必须,务必“不得不“都是相似的罪魁祸首”导致内疚和挫折。针对他人和世人的“虚拟陈述”则导致愤怒和灰心丧气,他不该那么固执己见和争强好胜”许多人试图用。和”不应该如此。的话语来激发自己“就好像他们是一些懈怠者”在希望他们好好学习及遵守课堂纪律之前“必须对他们作一些惩罚”我不应该上课讲话,虚假陈述使你往往难以克制。

  (9)贴标签:贴标签是非此即彼思想的一种极端形式。你不说“我犯了一个错误”而是给自己贴上一个消极的标签,你还可能给自己贴上”一个失败者”一个笨蛋”等标签“贴标签是完全非理性的”因为这个标签同你的所作所为是不相符合的。人类是存在的,傻瓜,没用的人”笨蛋”是不存在的“这些标签是毫无用处的抽象的事物”它们只会导致愤怒、焦虑、沮丧和缺乏自尊。你也会给别人贴标签,当某个同学冒犯了你的时候。你会自忖道。他是一个混蛋,于是你觉得问题出在那个人:性格“本质”上,而不在于他的思想或行为“你把他贬得一无是处”

  (10)人格化和责怪是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常常出现的两种心理表现。当我们面对某些我们无法完全掌控的事情时,容易产生人格化的想法,也就是把责任归咎于自己的个人能力或者性格。比如,一位中队长发现自己带领的中队在学校体育比赛表现不佳,她会自责:“这说明我不是一个好的中队长。”当学生被父亲打了,他们可能会感到内疚和不胜任,认为如果自己平时乖巧听话,不会惹父亲不高兴,就不会被打了。相反,有些人则倾向于责怪别人或环境,而忽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例如,一个学生没有被评选为三好学生,他会责怪老师不喜欢他,而忽视自己的努力程度和不足之处。然而,责怪往往起不到积极作用,因为别人不愿意做替罪羊,还会反过来攻击你。所以,面对问题时,我们应该客观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而不是轻易地责怪自己或别人。

  5.自我意识练习

  (1)老师提示:

  首先,是你的思想而不是外在事件产生了你的情绪;

  其次,是你特定的消极思想信念引起了特定消极情绪;

  再次,令你感到忧郁、焦虑、内疚、愤怒或沮丧的消极思想信念往往是失真的,不现实的,不合乎逻辑的。要认识到你的思想信念与你的情绪之间的这层重要关系是消除不良情绪的第一步。

  (2)练习自我意识可以帮助你发现并纠正各种失真的思维模式和信念,这些思维模式和信念通常会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

  愤怒:

  ①请你想想你在生气愤怒时的情景,把你生气愤怒时的那种情况简要记录下来:

  实际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是生自己气还是生别人的气?

  ②请记录下你当时的消极思想信念与情绪;

  你是否感觉受到了伤害?厌烦?沮丧?

  你头脑里闪过了什么念头?

  你是否曾经暗中责怪过他人是个无耻的家伙?或者指责他们是极度自私的人?又或者在心里诅咒他们对待你不公平、不讲道理?请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达以上内容。

  ③对照前面十种失真思想方式,看看引起你生气愤怒的思想的主要失真处:

  例如:

  虚拟陈述:“他不应该如此说”,或“她没有权利那样想。”

  贴标签:“他是一个混蛋。”

  心里过滤:“她竟然对我毫不尊重。”

  责怪:“这全是他的过错。”

  非此即彼:“在这件事上我是对的而他是错的。”

  以偏概全:“她从来都是只想到她自己”。

  请把你的消极思想中的失真处写在下面:

  A.

  B.

  C.

  焦虑和恐惧

  (1)请你试想一下感到焦虑和不安时的某个情景并作简要记录之:

  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是否对某次重要考试或你不得不作的讲话感到惶恐不安?

  (2)请找出消极思想信念:

  你当时自言自语些什么?

  你当时提了些什么?

  也许正在想着即将发生的某件糟糕事情,也许你正担心别人对你的看法。

  (3)对照前面的十种失真思想方式,看看引起你的那些焦虑和恐惧的思想的主要失真处。

  例如:

  瞎预言:“我是那样紧张不安,要是我昏厥过去或精神分裂那该如何是好呢?”

  瞎猜疑:“如果别人知道我这么紧张不安的话,他们会看不起我。”

  虚拟陈述:“我不应该感到惊慌失措,这是不正常的,我这是怎么的啦?”

  情绪化推理:“我感到害怕。所以参加这样的比赛是太可怕了。”

  夸大其辞:“真是太没脸见人了,我们班的球输惨了!”

  请把你消极思想中的失真处写在下面:

  A.

  B.

  C.

  紧张

  (1)试想一下当你紧张时的某个情景。

  (2)请找出你的消极思想信念。

  (3)对照前面的十种失真思想方式,看看引起你的那些紧张的思想的主要失真处。

  例如:

  瞎预言:“我将一事无成。”

  非此即彼:“我要把老师交给我的工作做得完满无缺。”

  虚假陈述:“我不该犯任何错误。”

  贬抑积极事物:“我今天什么事情都没做。”

  瞎猜疑:“老师在我爸妈面前告我的状,让我爸爸妈妈打我。”

  夸大其辞:“我在班级里做的事情数不胜数。”

  请把你消极思想中的失真处写在下面:

  A.

  B.

  C.

  D.请在下面表格里作“是”或“否”的回答:

  消极情感是否

  1.悲伤或忧郁

  2.恐惧、担心、焦虑、害怕

  3.厌恶、急躁、不满或生气

  4.挫折、沮丧

  5.压迫、强迫

  6.内疚或羞耻

  7.失望或泄气

  8.无能或自卑

  9.精疲力竭、劳累、厌倦、一蹶不振

  10.枯燥乏味、无动于衷、漠不关心

  11.孤独、让人爱怜、孤单

  12.其它情绪

  现在不期望你能够改变你的思想和情绪,只要求你专心致志地做好这些练习,只有这样,你才能对你思想观念和感觉方式之间的重要联系有更多的了解。

团体心理辅导教案5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通过活动能够学会如何与同学交往

  2、通过活动掌握一定的与朋友友好相处的小技巧

  3、在活动中培养团队意识,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活动准备:

  废报纸若干,竹竿4根。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特殊的问候:同学们最好――老师最好!我就是今天的辅导教师李文婷(简单的自我介绍)

  随着我们的一天天成长,我们渐渐的会脱离父母的怀抱,更多的需要朋友的帮助。但是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已”可见美好的友谊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即使在现在,我们也常常感到在与朋友相处中有很多难题,为什么有的同学就受大家的欢迎,而有的同学就在交朋友中处处碰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通过活动来学习如何与朋友相处。

  二、活动开始

  (一)活动一自我介绍――互相了解篇

  老师就是一个喜欢交朋友的人――教师先来自我介绍,介绍完之后由教师右手边学生依次开始。同时让同学们鼓掌,借此教会特殊的掌声――爱的鼓励(如果是一个班级参加此活动可以省略)

  由此完成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二)活动二小组竞赛――帮助合作篇

  1、学生围成一圈互相拍打后背进行放松,然后报数分出两组

  2、走圈。同时半蹲下来走圈,看哪一个小组走的最整齐,走的圈最小(需要每一名同学都要坐在后面同学的腿上才可以达到最小的圈)

  3、扔纸团。两组同学向对方的场地扔纸团,一分钟后那个场地纸团最少为获胜组。

  4、抬竹竿。两组同学相对而站,同时用中指抬起竹竿,看那个组坚持的时间最长。

  5、心有千千结。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在交往过程中一定要互相合作,相互信任和谦让,多为对方着想才能获得真挚的友谊。

  (三)活动三认识你真高兴――理解升华篇

  1、以最快的'速度在队伍中找到合作的伙伴,也可以是老师,一分钟的准备时间,两个人绕场一周,并且在最后做一个动作来结束。看组哪组同学做的最好。

  2、温暖拥抱。教师说数字,同等数字的学生抱在一起,没有被拥抱和超过数量的被淘汰。淘汰者和获胜说出自己的感言。

  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能够认识一个朋友,或者被别人当成朋友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要学会珍惜,要以真心相对。

  小结:同学们通过活动我们认识到了在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首先让别人了解自己,然后在相处的过程中相互合作,互相谦让,多为对方着想,还要珍惜友谊,珍惜别人对你的信任。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获得友谊,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团体心理辅导教案6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知道什么是“情绪”及它与我们工作学习的关系。

  2、认识到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能控制自己,不然就会自己给自己背上思想包袱,影响学习和工作。

  教学重点:

  认识到“良好的情绪”与我们工作、学习的关系。

  教学难点:

  要学生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过度高兴,也不过度悲伤。

  教学过程

  导入

  想一想自己过去在遇到成功和失败的时候,是怎样控制自己的。

  师:同学们?什么叫做“情绪”?

  生:简单的说,情绪就是心情。

  师:当你心情好或者说情绪好的时候,你的表现什么样? (生交流)

  师:是啊,不少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一个人情绪好的时候,干什么事都特别有劲。可见良好的情绪不仅对工作、学习有利,对人的健康也有利,不是吗?相反,当一个人情绪不好的.时候,整天无精打采,好象在生一场大病似的,对健康当然也十分不利了。你在情绪不好的时候是怎样的?

  (师生交流)

  师:我觉得你不该这样对自己,这不是明摆着要影响自己的健康吗?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论遇到高兴的或不高兴的事,都不要影响自己的情绪,这就是控制住自己。

  (教师讲范进中举的故事)

  总结

  课后小结。

团体心理辅导教案7

  活动设计:

  在幼儿园班集体中有少数或个别幼儿是不受同伴欢迎-的,他们缺乏与人正确交往、相处的方法,不会处理与他人之间的矛盾,使得情绪多变、冲动,难以控制,做出攻击性的的举动。长期这样,其身心健康会受到影响。因此,以心理辅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引导他们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与他人交往,体验愉快的情绪,让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小朋友。

  辅导目的:

  1、了解自己不恰当方式所带来的后果,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2、能重新认识自己,树立信心,并寻找正确与人交往的方法。

  3、提高自己对情绪的调控能力,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愉悦。

  辅导的形式:

  1、看情景表演或录像;

  2、自由讨论、小组讨论;

  3、区域游戏。

  重难点:

  1、重点:寻找并运用适宜的方式与同伴交往,学者调控自己的情绪。

  2、难点:引导幼儿了解、认识自己的不良情绪所带来的后果,讨论有效积极的方法,帮助幼儿获得成功。

  辅导前准备:

  1、摄下生活当中相关情景录像;

  2、脸谱两张(发怒、笑);玩具若干;

  3、音乐磁带:幸福拍手歌。

  辅导时间:

  1课时

  辅导过程:

  1、出示两张脸谱,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或小组讨论。

  ①猜猜他们发生了什么事?

  ②你喜欢什么表情,为什么?

  ③你不喜欢什么表情,为什么?

  2、教师小结:笑很可爱,大家都喜欢;发怒很可怕,会给别人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是大家不喜欢的。

团体心理辅导教案8

  [活动目的]

  1、认知目标:认识消极情绪对学习、生活所带来的危害,懂得消极情绪是能够克服的,了解调节情绪的几种方法。

  2、情感目标:激发和强化调节自己消极情绪的动机,做个快乐的少女。

  3、行为目标:寻找并初步掌握适合自己情绪的调节方法。

  [活动形式]

  讨论交流,教师总结、作业思考

  [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理性——情绪”自我调节方法,即“ABC”理论。

  2、难点:引导学生改变不合理的认知。

  [活动准备]

  1、半杯凉开水

  2、一组投影片

  3、小品:公交车上

  4、录音机、歌曲磁带“幸福拍手歌”

  5、学生座位呈马蹄型排放

  [活动过程]

  1、课题引入

  同学们,心理学告诉我们,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状态。它一经产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使人的全部生活都染上某种情感色彩。每个人都期望自己的心灵空间永久洒满阳光,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每个人都有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引起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消极的心境使人厌烦、消沉。请大家回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2、小组讨论

  (1)同学们分为5—8人一组进行讨论

  (2)讨论要求:

  每人列举一次曾使自己情绪极为消极的事件,着重谈谈该事件留给自己怎样深刻的心理体验以及对自己的身体、生活等的影响。每人讲述一下自己走出低谷的过程、时间等。如果此刻仍未摆脱困扰,能够提出来,请求小组同学帮忙。

  3、教师引导

  (1)创设情境:讲桌上放着半杯凉开水

  假设在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你刚从户外活动回来,正感到干渴难忍。一进门,你突然发现桌上有半杯凉开水,这时,你情绪如何?你是怎样想的?

  (A、高兴。想:“太好了!正好解我的燃眉之急。”

  B、郁闷。想:“怎样只有半杯水?这怎样能够我解渴呢?那半杯水谁给喝了?”)

  (2)小品:公交车上(车上很多人,一老人、一少妇在对话)

  (A、老人气愤,与其理论

  B、老人笑眯眯地说:“谢谢!”少妇好生惊讶:“你······怎样还谢我呢?”“你说我老而不死,岂不是祝我长生不老?”少妇羞愧难当)

  (3)发引导,掌握“ABC”理论

  透过以上两例,你能领悟到什么?(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同样是半杯水,有人会因它能解渴而高兴,有人会因它的不足以解渴而懊恼。看来对于同样的事物,不同的想法和看法会引发不同的情绪。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也是这么认为的。他把这一结果上升到理论,创立了著名的“理性——情绪”自我调节法。“理性——情绪”自我调节法即ABC理论,是用改变认识、看法来调节情绪的方法。

  A、突发性事件

  B、信念、看法、认识

  C、行为结果及情绪

  诱发性事件A(如半杯水)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C(高兴或郁闷)的间接原因,人们对诱发性时间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解渴或不足以解渴)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原因。ABC理论的核心在于:给人带来不适应的是人对事情的看法,困境是自己制造出来的。人的大部分情绪困扰都来自于不合理逻辑或不合理性的思考,即不合理信念。人们通常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往往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绝对化的要求。它常与“务必”、“就应”这类词连在一齐,如“我务必成功”、“你就应对我好”等等。

  (2)过分概括化。以一、两件事情来评价整个人。如一遇挫折便概括为自己“没用”,是“失败者”。

  (3)糟糕透顶。这种信念会导致个体陷入严重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焦虑、悲观、抑郁之中而难以自拔。艾里斯认为人生来就具有以合理信念对抗不合理信念的潜能,但又常常为不合理信念所干扰。我们要想削弱不合理情绪就得先改变不合理信念。

  4、学生讨论、交流、自由发言

  要求:针对刚才引起消极心境的事件改变其不合理信念,看哪一组同学改变的途径最多、效果最好。

  例如: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

  不合理信念:学习成绩太差了,丢人。我真没用!(“过分概括化”)

  合理信念:

  (1)学习成绩落后是暂时的',别人未必看不起,何况还有许多其他长处。

  (2)太好了!我最后看到自己的不足了,能够奋起直追,再无后顾之忧了!

  (3)太好了!胜败乃兵家常事,在哪儿跌倒就在哪儿爬起来

  下次我必须会有大的进步。

  又例如:钱丢了

  不合理信念:世界上就我最倒霉,怎样单单就我的钱丢呢?(“糟糕透顶”)

  合理信念:

  (1)就当是次教训,下次留意点。

  (2)破财消灾保平安。

  (3)全当是捐款做善事了。

  每位同学都要发言,教师要对精彩的言论给予及时赞扬和祝贺。

  (教师抓住时机讲解“酸葡萄效应”、耐挫力等心理学知识)

  教师小结:生活中,谁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良情绪,用心的方法是及时消除它,克服它,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不良情绪的消极影响。当消极情绪出现时,除了ABC理论告诉我们的改变不合理信念外,还有一些宣泄途径。(请同学们个抒己见后教师进一步小结)比如找朋友倾诉、写日记、痛哭一场、参加体育运动、听音乐、逛街、阅读、放声歌唱等。只要我们有决心,并且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最终必须能够战胜消极情绪。同时,当别人遇到挫折、灰心失望之时,别忘了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只要你愿意:快乐和忧伤全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我们是情绪的主人!

  当然,合理的宣泄要做到针对不良情绪宣泄有理,发泄有度,既不损害他人,也不损害自己,让我们记住知心姐姐卢琴的“快乐人生三句话”吧:

  “太好了!”

  “我能行!”

  “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忙你!”

  5、放录音,师生齐唱《幸福拍手歌》

  情绪不妙觅良方

  (限时完成,个人保存)

  有一件事曾使我的情绪个性低落,这件事情是:

  当时,我感到(写出你的心理感受):

  在这样一段悲哀的日子里,我什么都干不了,除了悲哀还是悲哀,这给我的学习,生活带来了破坏性的影响。这些影响表此刻:

  让我回想一下,我做了什么才走出那一段低谷?

  (如果自己至今还没有走出消极情绪的低谷,提出来,请同学们予以帮忙)

团体心理辅导教案9

  一、心理训练目标:

  1.协助学生了解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将此种领悟运用于实际学习生活中去。

  2.更好地接纳自己及他人。

  3.使学生学习降低生活环境的干扰,使其能减少自寻烦恼的机会。

  4.使学生学习达成行为改变和基本的认知改变,包括学习如何处理不愉快的情绪,学习接纳自己成为"孰能无过"的正常人。

  二、训练方法:

  运用挑战、提问、议论、鼓励,甚至命令等方法来促使学生面对和改变自己不合理的信念。

  三、活动过程:

  我们的感觉无疑受到了外在事件影响,受到身体化学变化的影响,受到了过去的冲突和创伤的影响。不过,这些理论是以这样一个观念为基础的,即我们的情感超越了我们的控制范围。当你说"我就是对自己的感觉方式无能为力"的时候,你不仅使自己成为痛苦的牺牲品,而且是在自我愚弄,因为你能够改变自己的感觉方式。

  假如你想获得更良好的感觉,那么你必须认识到,正是你的思想和态度——而不是外在事件——产生了你的感觉。你现在就可以学习改变你思想、感觉和行动的方式。

  1.为了证明思想和情绪之间的重要关系,只要考察一下你对一句赞扬的话可能以许多方式作出的反应就行了。

  2.假定我告诉你:"我真喜欢你,你真是一个可爱的人"。请你说出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3.令你感觉不好的绝大多数消极思想实际上都是天真和不符合现实的。

  4.下面是导致消极情绪的十种天真的思想方式。请仔细阅读。把你家庭作业中写的、引起你消极情绪的、不合理的、失真的思想信念与之对比一下,看看属于哪一类:

  (1)非此即彼:你以非此即彼的方式看待事物。例如某种情况未臻完美,你就把它看作是一个彻底的失败。

  (2)以偏概全:你把某个单独的消极事件,诸如考试不及格,或同学不理你,看作是一种无止境的失败,一提到这件事情,你就用上了"总是"或"从不"这样的字眼。

  (3)心理过滤:你挑出某个消极事件的细节,并把它不着边际地夸大,于是在你眼里整个现实变成了黑暗,就像一滴墨水弄脏了一池清水一样。

  (4)贬抑积极事物:通常坚持以为它们是"不算数的",你拒绝了积极的经验。如果你干了一件出色的工作,你仍以为它还不够好,或别人也同样能做好。贬抑积极事物,抹杀了生活的快乐及自己的长处,使你感到无能为力及得不偿失。

  (5)仓促下结论:在你的结论没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你对事态作出了消极的解释。

  "瞎猜疑":在没有证实的情况下,你武断得出某人对你冷淡的结论。

  "瞎预言":你预言事情将变得糟糕。在考试之前自言自语道:"我肯定是考不好的,要是我不及格的"话,我该怎么办呢?"如果你郁郁寡欢的话,你会自忖道:"我的心情再也好不起来了。"

  (6)夸大其辞:你过份夸大了你的问题和缺点的严重性,或者你过份轻视了你的可贵品质的重要性。

  (7)你断定自己的消极情绪,必然反映了事物的真实情况。如"我感到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是很恐惧的";或者"我感到内疚,我首先是一个堕落的人";或者"我感到愤怒,这证明我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或者"我感到自卑,这意味着我是一个无能的人";或者"我感到失望,我肯定是没有希望的"。

  (8)虚拟陈述:你以为事态的发展迎合你的希望或期望。一位学习优异的同学在做了100道数学练习题后,她自言自语道:"我不该错这么多题。"这使她感到沮丧,以致她一连几天也不再去做习题了。"必须"、"务必"、"不得不"都是相似的罪魁祸首。针对自身的"虚拟陈述"导致内疚和挫折,针对他人和世人的"虚拟陈述"则导致愤怒和灰心丧气。如"他不该那么固执己见和争强好胜"。许多人试图用"应该怎样"和"不应该如此"的话语来激发自己,就好像他们是一些懈怠者,在希望他们好好学习及遵守课堂纪律之前,必须对他们作一些惩罚。"我不应该上课讲话",虚假陈述使你往往难以克制,并且你会有去做某件恰好相反的事情的冲动,因此虚拟陈述往往是起不了作用的。

  (9)贴标签:贴标签是非此即彼思想的一种极端形式。你不说"我犯了一个错误",而是给自己贴上一个消极的标签。如"我是一个没用的人",你还可能给自己贴上"一个傻瓜"、"一个失败者"、"一个笨蛋"等标签。贴标签是完全非理性的,因为这个标签同你的所作所为是不相符合的。人类是存在的,但是"傻瓜"、"没用的人"、"笨蛋"是不存在的。这些标签是毫无用处的抽象的事物,它们只会导致愤怒、焦虑、沮丧和缺乏自尊。你也会给别人贴标签。当某个同学冒犯了你的时候,你会自忖道:"他是一个!",于是你觉得问题出在那个人"性格"或"本质"上,而不在于他的思想或行为。你把他贬得一无是处。这使你对改善事态怀有敌意和不抱希望,没有给事情变好留有余地。

  (10)人格化和责怪:当你对并非由你完全控制得了的某件事情负责的时候,就产生了人格化。当一位班里的中队长得知此次中队在全校体育比赛成绩不佳时,她并没有仔细地寻找失败的原因,而是自责道:"这证明我是一个不称职的中队长。"当一个同学遭到爸爸毒打时,他自忖道:"要是我平时听他的话,不惹他生气,他就不会打我了"。人格化导致内疚、羞耻和不胜任感。有些人的.行为正好相反。他们因自身的问题而责怪别人或责怪当时的条件。他们忽视了有助于解决那些问题的各种途径。"我之所以没被评上三好学生,是因为老师看不上我"。责怪往往起不到很好的作用,因为别人将拒绝做替罪羊,而且他会以牙还牙地对你进行大肆攻击。

  5.自我意识练习

  (1)老师提示:

  首先,是你的思想而不是外在事件产生了你的情绪;

  其次,是你特定的消极思想信念引起了特定消极情绪;

  再次,令你感到忧郁、焦虑、内疚、愤怒或沮丧的消极思想信念往往是失真的,不现实的,不合乎逻辑的。要认识到你的思想信念与你的情绪之间的这层重要关系是消除不良情绪的第一步。

  (2)自我意识练习将使你注意各种失真的思想信念,这些失真思想信念往往同各种消极情绪有联系。

  愤怒:

  ①请你想想你在生气愤怒时的情景,把你生气愤怒时的那种情况简要记录下来:

  实际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是生自己气还是生别人的气?

  ②请记录下你当时的消极思想信念与情绪;

  你是否感觉受到了伤害?厌烦?沮丧?

  你头脑里闪过了什么念头?

  你是否暗中诅咒对方是个无耻的家伙?或诅咒他是自私的家伙?亦或诅咒他们对你太不公平,不讲道理?

  ③对照前面十种失真思想方式,看看引起你生气愤怒的思想的主要失真处:

  例如:

  虚拟陈述:"他不应该如此说",或"她没有权利那样想。"

  贴标签:"他是一个。"

  心里过滤:"她竟然对我毫不尊重。"

  责怪:"这全是他的过错。"

  非此即彼:"在这件事上我是对的而他是错的。"

  以偏概全:"她从来都是只想到她自己"。

团体心理辅导教案10

  活动目标

  1.认识到生气原来是一个普遍现象,很正常。

  2.知道生气是一种不良的情绪,体验摆脱生气后的快乐。

  3.分享几种简单、文明帮助他人和自己消气的好方法。

  活动准备

  教学PPT,气球和打气筒各一,背景音乐,纸、笔,折纸飞机的方形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绘本阅读中引出“生气”的主题

  1.师:你们一个个看上去都很开心,我真喜欢,但我发现小波今天有点怪,他怎么了?你从哪里看出来?

  2.结合PPT图片,讲述绘本故事第一部分——令小波越来越生气的三件事情。

  师:在演出现场,小波正在尽情地表演,却突然被一只奶牛狠狠地踩了一脚,差点让他跌倒。这让小波感到非常生气和尴尬,但他很快冷静下来,告诉自己不要生气,因为这只是一次意外。他安慰自己说,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更加坚强。

  师:小波就是这样安慰了自己,终于让自己不生气了。但是上课的时候,小波回答不出老师提出来的问题,老师批评小波的时候,他的同桌居然笑话他,这件事情,让他无法原谅,不能忍受,他非常生气!放学的时候,妈妈让一个阿姨来接小波,一路上,这个阿姨不知道怎么回事,把车开得冲来撞去,非常危险,还差点撞到了路上的小动物,这让本来就已经生气的小波更加忍受不了了,他更加生气!

  二、经验交流中发现生气的现象

  师:你们有没有像小波一样,遇到过一些忍无可忍的、让自己非常生气的事情呢?都是一些什么事?

  教师结合PPT进行归类小结: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会让我们忍无可忍要生气,有的来自生活上,有的来自学习上,还有的来自和其他人的交往上。每个人都会遇到生气的事,不光你们会遇到。

  三、实验观摩中认识生气的危害和消气的必要

  1.师:一个人一直生气,总是生气,好吗?为什么不好?幼儿结合经验讲述。

  教师小结:原来,生气有那么多的坏处。

  2.借助气球实验来感性理解充气与释放的过程。

  师:我们的身体就像这气球,本来好好的,但是遇到不高兴的事就生气,遇到不顺心的事就生气,遇到不满意的事还生气,身体里的怒气越来越多,再生气下去的话,我们的身体会怎么样?

  师:这可怎么办好?快来救救我们的身体!我们必须得赶紧想办法让自己消消气,把身体里的怒气一点点赶走,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身体恢复原来的健康。

  四、讨论、寻找消气的办法

  1.就小波踩花的发泄方式进行讨论。

  师:小波可不想让自己的身体被气炸了,他听了你们的建议以后,决定赶紧去想办法消消气。他打开家门,看到门口的一排花,就走过去,又用力踩一朵,就这样踩了一朵又一朵。

  教师小结:这样的消气办法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破坏环境、影响别人、伤害自己,一点都不好。

  2.小组讨论各种摆脱生气找回快乐的好办法。

  师:你们能不能来帮帮小波,帮他想一些既方便又文明的消气好办法呢?

  师:两个好朋友坐在一起,认真讨论着如何解决问题。他们的脑海中充满了各种想法和方案,他们不停地交流、探讨,一点点将思路拼凑在一起。很快,他们就找到了最佳的解决办法,并迅速将它用画笔勾勒出来。在老师的巡回指导下,他们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最终把它呈现给全班同学。大家都被这份创意和创造力所感染,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合作、创新和分享,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五、分享各种消气的办法,体验成功消气的快乐

  1.集中后请各组代表上来介绍好办法,然后选择3~4种有代表性的好办法表演。

  教师结合PPT小结:原来帮助别人赶走怒气、找回快乐的`办法可以是带他吃点好吃的、看点好看的、听点好听的、玩点好玩的。

  2.把这些好办法拓展到自我消气的运用。

  师:小朋友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瞧,现在的小波在大家的帮助下怎么样了?(出示PPT中小波开心的笑脸)

  师:这些方法真的很好,它们不仅可以帮助小波,还可以帮助其他人吗?这些方法能否帮助你们自己缓解愤怒呢?有没有人曾经在生气的时候采取过“吃点好吃的”的方法来帮助自己?

  3.再次分享消气的好办法。

  师:你们跟我分享了那么多好办法,我也想出了一个既方便又文明而且还很特别的好办法,就是用一张纸来帮助自己消消气。我把心里最最生气的事情画在了这张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折成了一架飞机,让这架飞机来把我的怒气带走。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这个办法?(幼儿桌面操作)

  活动延伸

  幼儿带上纸飞机到操场上去,把“生气”丢得远远的。

团体心理辅导教案11

  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团体辅导的形式灵活多样,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拥有独特的功能。将团体辅导形式融入到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趋势。我结合自身在实际教学中的摸索和体验,对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一、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概念

  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是在我们常说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团体动力学理论、社会互动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将团体辅导形式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框架和过程设计中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二、理论基础

  1.团体动力学理论

  团体动力理论是目前在西方国家较有影响的课堂教学管理理论。这一理论不但对个体在团体中的行为表现、个体的行为对团体的影响,以及团体对其中每个成员的影响等提出了自己明确、系统的观点,而且提出了一整套活跃课堂民主和谐气氛、提高团体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学生优质高效学习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2.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互动理论,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影响和社会联系。如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等。其教学方法有合作学习、群体讨论、角色扮演、社会科学调查,等等,特别适用于培养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通过别人的帮助,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其教学方法有情境法、探索发现法、基于问题式学习、小组研究、合作学习,等等。

  三、教学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而团体辅导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有助于充分实现这一目标,有针对性地协助学生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四、实施策略和手段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因为大学生“心理有病”,而是让大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少些困惑、曲折,促进大学生自我的实现。因此,要坚持以积极心理学思想为指导,逐步确立“以学生为本,以教育与发展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素质教育途径和方法,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团体辅导活动。

  构建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要强调团体辅导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因此,不能单纯、盲目地使用团体辅导,而忽视其他教育教学手段的应用。必须优化组合各种教学条件,有效地将讲授与团体辅导技术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操作程序

  1.认真做好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学习需求。有效利用新生入校后的心理健康普查资料,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心理档案。在首次上课时,发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调查问卷,收集学生所关注的成长话题和期待在课堂中学习到的东西。通过心理档案的建立和调查问卷的收集,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和为教学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2)做好教学设计。第一,要摸清学生的心理特征,明确每一堂课的心理教育内容和团体辅导的目标。教学既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共性,又要抓住心理个性,以此作为团体辅导的依据,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二,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话题,设计团体辅导方案,巧妙地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团体活动中。第三,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及交流讨论等,巧妙地使学生感受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得到心灵的感化,这比空洞的说教和照本宣科来得自然、生动,是团体辅导的重要方法。第四,设计好团体辅导的导入和实施过程,包括团体活动如何与讲授的内容链接、团体活动何时导入、如何分组、场地要求、相关材料的准备等。

  2.重点把握教学环节

  首先,根据心理档案和调查问卷的结果,针对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和成长困惑,采用课堂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结合问题情境设置、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可理解性和接受性。其次,进行分组讨论和互动交流。主要是通过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互助”,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例如,人际交往训练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角色扮演。活动中一组员选择其他组员扮演生活中的人,真实地再现人际交往障碍时的场景。接着双方进行角色互换,同时其他组员也给出自己的见解,以便“问题组员”重新审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尝试新的行为方式。再次,双方再换回原来的角色,“问题组员”根据新建构的认知,以一种妥善的方式处理面临的'问题。再比如,让同学们把自己目前最困扰、最想得到帮助的问题写在纸条上,然后采用头脑风暴或热座的方式,协助组员解决个人面临的困惑。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活动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组内辅导。最后,组织各个讨论组报告其组员在活动中的体验,结合各小组出现的实际问题予以解释、指导和总结。并针对典型问题,采取重点关注的态度,引导学生深入进行讨论,集思广益,最终掌握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3.全面进行教学评价和跟踪辅导

  (1)全面进行教学评价。第一,鉴于心理成长的过程性,必须把课堂表现和作业成绩纳入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第二,考察学生心理档案数据的变化,通过分析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为教学评价提供客观、数量化的实证依据。第三,教学督导人员对本课程,尤其是对本教学模式的操作的评价。第四,学生主体的评教,在每个期末通过学校的网上评教系统进行,其中包括对课程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意见。

  (2)跟踪辅导。除了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外,还可通过专题讲座、网上咨询、个别辅导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跟踪辅导,从而巩固课堂学习效果和弥补对课堂教学中忽略的一些个性化问题的解决。

  六、操作要点

  1.恰当分组

  根据教学的实际,一般可以考虑前后排6-8名学生分为一组。有时可以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空间场地的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组织。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有时可以采用固定的分组,有时又要避免组员之间太熟悉而采用编号分组。无论如何,都要注意在分组和学生调换座位时,维持好课堂秩序。

  2.展示良好的教师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自身良好的心理品质,如热情开朗、友善宽容、愉悦乐观、自尊自信等优良品质,为学生树立榜样,营造轻松愉悦富有安全感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信任和亲近教师,并以愉快的心境接受新知识和积极地参与团体活动。

  3.善于领导团体

  教师是团体活动的领导者,扮演着多种角色,如领导、专家、组员、朋友、老师、调解员等。教师要注意调动组员的积极参与性,并能够进行适度的引导,提供恰当的解释,营造融洽的氛围,还应该避免事无巨细、包办代替、以权威自居、说教过多等问题的出现。

  4.定性和定量的评教相结合

  鉴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特殊性,要对心理教育现象做到全部量化是不可能的,也无此必要。因此,本教学模式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多种教学评价的方法。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定性―定量―定性”规程,将定性和定量的数据科学、合理地结合在一起考察,真正做到评价结果可靠、有效。

  七、举例

  例如“情绪管理”部分的教学实践:

  1.教学目的

  学习和掌握调节情绪的ABC理论;学习如何管理愤怒;学习和体验呼吸放松、音乐和想象放松。

  2.教学环节

  第一,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导出艾理斯的ABC理论;接下来,用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说明其中包含的不合理的信念,并解释不合理信念的三大特征,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然后进入实践应用的环节,把艾理斯的ABC理论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同学们谈谈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景,遇到这类问题该怎么办?第二,创设某个日常生活中可能引起愤怒的情境,请几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不同的学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反应,有的是愤怒,有的是无所谓,有的是伤心……通过情景体验,帮助同学们了解自己的愤怒反应。第三,教学生进行“1:4:2”的呼吸放松训练,平和自己的愤怒情绪。第四,由学生提供不同的生活情境并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在情景模拟中掌握管理愤怒情绪的关键――即如何“说”出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做”出自己的情绪,从而学会对愤怒的管理。第五,教师介绍音乐和想象对情绪的调节作用,并选取一段3分钟长度的想象放松音乐,对学生进行放松训练。第六,推荐一些可以调节不同情绪的音乐,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利用。

  经过我和同事近年来的教学体验和实践总结,团体辅导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还处于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阶段,因此存在很多不足,期待与其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和提高。

团体心理辅导教案12

  主题一:新生适应团体辅导活动

  活动目的:团体初期的相识、合作、信任

  1、滚雪球

  2人,拳头尖刀布,选择谁先自我介绍,聊天;

  转为4人,把小组成员介绍给其他人;

  转为8人,从某个位置开始,“我来自﹍﹍性格﹍﹍”,“旁边的是﹍﹍”;被8个人记住有什么感受;

  8个人背对围成一圈。另8个人与之对坐,成为外圈。彼此自我介绍,1分钟后向右走。谈感受。教师点评。

  2、突围与闯关

  11人围成一个城堡,1人在中间,要冲出牢笼。(要求:不要伤害他人的身体,接触是允许的。)

  突围者的感受;小组成员的感受;旁观者的感受。

  3、同舟共济

  汪洋大海中的一条船(一张报纸),全组8人要齐心协力站在报纸上。

  面积减半,再站;

  再减半,再站;

  再减半,再站﹍﹍;

  学生谈感受。教师点评。

  4、刮大风

  学员围坐一圈,把多余的凳子拿掉。谈这样坐的感觉怎样?

  听老师口令:戴眼镜的站起来,找新的位置。穿裙子的站起来,找新位置。大学老师站起来,找位置。男士站起来,找位置。

  在新的位置上,什么感受?

  5、推气球

  原来的8人不变,每人拿一气球,吹起。听口令:抛一个,不让它落地。加一个,??再加一个。哪个小组可以不落地的,哪个小组落地次数最多的。谈感受。-——为什么顶不起来?

  6、我的一天(作业)

  每个人写下自己有代表性的一天的流水帐:日程安排。然后,划掉与他人在一起的时间,剩下多少时间是自己单独的。谈感受。

  7、盲行

  1212数数,数到1的站出来,蒙上眼睛,原地转三圈,2号在外圈顺时针走,停。找一个对象,牵起他的手,做他的向导。

  “盲人”谈感受;对拐棍是否满意;什么地方让你满意,什么地方让你不满意。

  8、夹乒乓球

  3个盒子,每个盒子装着15个乒乓球。在对面的桌子上放着三个空盒子。组员排队,用筷子传递乒乓球,把球夹着传递到对面的空盒子里。全部传完后,又把对面的乒乓球夹着传递回来。第一个全部传完胜出。要求:不能用手托。

  谈感受。

  主题二、自我认识、自信心和团体凝聚力

  1、“猜猜我是谁”

  目的:从他人的反馈中认识自己,并体会被人理解的感受。

  操作:每人一张白纸,请写下3——5句描述自己的句子。如“我是——”不写名字。写完后将纸折叠好,放在团体中央。然后每人抽取一张,打开纸上的内容,猜猜这一张是谁写的。猜中的人要说出理由。指导者引导团体成员发表自己猜中别人或被他人猜中时的感受。

  2、“20个我是谁”

  目的:认识并接纳自我,认识并接纳独特的他人

  时间:约50分钟

  准备:1张白纸,1支笔

  操作:指导者可以先找出一个成员示范,连续让他回答“我是谁?”当他说出一些众所周知的特征时,如“我是男人”,指导者告诉大家,这种回答不反映个人特征,应尽量选择一些能反映个人风格的语句。然后指导者让大家开始边思考边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至少写出20个。当指导者看到最后一位放下笔时,请团体成员在小组内(5——6人)交流。任何人都抱着理解他人的心情,去认识团体内一个个独特的人。最后指导者请每个小组代表发言,交流活动的感受。

  3、“棒打薄情郎”

  目的:尽快相识,增进团体凝聚力。

  时间:20分钟

  准备:用挂历纸或旧报纸卷成一根纸棒

  操作:全体成员围圈而站,默默回忆或低声交流其他同学的名字。选一个执棒者站在圈中央,由他面对的人开始大声叫出一个成员的名字,执棒者马上跑到那个被叫的人面前。被叫的人马上再叫出另一成员的姓名。如果叫不出来,就会受当头一棒,然后由他执棒。依此类推,直到大家熟悉互相的姓名为止。如果一个人三次被打,就必须出来表演,作为惩罚。

  4、 “红色轰炸”

  目的:增加个体自信心。

  操作:六七人一组围圈坐。请一位成员坐或站在小组中央,简单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姓名、专业、个性方面的长处与短处,然后其他人轮流根据自己对他的了解及观察,说出他的优点和对他的欣赏之处(如性格、相貌、处事等),然后被欣赏的成员说出哪些优点是自己以前察觉的,哪些是不察觉的。每位成员轮流到中央戴一次高帽。

  规则:(1)必须说优点;

  (2)夸别人的优点时态度要真诚,不能毫无根据地吹捧,这样反而会伤害别人;

  (3)参加者要注意体验被人称赞时的感受如何。

  5、“心有千千结”

  目的:通过大家的努力,使同学们认识到生活中产生的人际矛盾是可以化解的,没有解不开的结。

  操作:每一小组的成员,手拉手组成一个圈,记住自己左边和右边拉手的人是谁。然后把手放下,成员在组成的圆圈内自由走动(不许静止不动,也不要走到圈外)。当主持人喊停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不要动,然后和刚才拉手的人再次拉起来,记住不要拉错人。从而编织成一张网,手臂交错。成员们必须在手不能松开,但可以跨、可以钻的原则下,将这张网解开,恢复到原来围成的圆圈。

  谈体会。

  6、“无家可归”

  目的:使成员意识到归属感的重要,并在与人交往中懂得要主动。

  操作:全体成员手拉手组成一个大圈并走动起来。当主持人第一次喊:“停,八个人”的时候,成员立即解散并组成八个人一组的小组。被排斥在外的同学请他(她)谈感受,使成员们在体验游戏快乐的同时感到融入集体内的喜悦感和被排斥在外的孤独感。

  7、“热座”

  目的:通过相互提供意见,协助成员解决个人面临困惑。

  时间:约60分钟

  材料:每人一个信封,若干纸条(比人数少一张)。人数多,可分为6—10人为一小组

  操作:每个成员发给几张白纸条,1个信封。在信封上写上自己的姓名。然后将自己目前最困扰、最想得到帮助的问题写在纸上,每张纸条写同样的问题,并留有足够的回答问题的空间,每张纸条上写上自己的姓名。例如“怎样减轻生活压力?”“怎样愉快渡过大学生活?”“紧张焦虑的消解方法”“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睡不着怎么办?”等,然后把写好的纸条发给每一位小组成员,请他们回答。

  每位成员拿到他人的纸条时,认真思考,根据自己的经验与体会,怀着真诚助人的心情,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回答。没有什么对与不对之分,把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真实看法写出来,回答者不用署名。信封放在小组中央,回答完成后,把每个人的.问题放回信封内。每个成员取回自己的信封,一一阅读。最后,全组集中,每个人谈自己阅读完后的感想。

  由于得到了多个人的帮助,丰富了个人有限的经验,常使受益者感动不已。

  8、“情绪红绿灯”

  目的: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材料:事先准备好的情绪卡片,录音机,磁带。

  操作:选出六名同学为扮演者,分别表演:惊奇、愤怒、高兴、害怕、悲伤、厌恶六种面部表情。将写有这些情绪的卡片分别呈现给六位同学,但不能让其他同学看到。然后这六名同学分别进行表演,同时播放音乐。每一次表演完,让同学猜测是什么情绪,给予适当的评价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9、“个性发现”

  目的:引导学生认识他人,坦诚反馈,了解自我。

  时间:大约50分钟

  准备:每人一张“个性特征表”,一张白纸、笔

  操作:指导者给每一人发1张“个性特征表”,请大家详细阅读。然后研究一下团体内其他成员每个人的个性,把你的认识记下来,对每个人可选择一种类型或选择多种(3—5)特征。每人都写完后,指导者按顺序找出其中一人,请其他人说出对他的分析。最后由他本人发表对别人评价的感受及自我的分析。也许一致,也许差别很大。为什么会有差别,深入探讨一下会有许多收获。

  个性发现表

  主题三:生命的价值思考

  1、“生命线”

  目的:对自己的一生做评估和展望,体会生命的宝贵,爱惜自己的生命。

  时间:大约需要60分钟

  准备:一张纸、一支笔

  操作:

  (1)老师说明活动内容,见下图,然后让成员自行填写。

  (2)10分钟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3)小组交流中,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生命线给其他人看,边展示边说明,注意自己与他人内心的反应。

  2、“墓志铭”

  目的:思考生命,认识生命的意义

  时间:大约需要40分钟

  准备:一张纸、一支笔

  操作:

  (1)你得病即将离世了,现在要替自己写墓志铭,反应自己的一生。墓志铭将会刻在墓碑

  上,供人凭吊。

  (2)墓志铭除了生年、死年外,最低也要包括以下几点:

  A、一生的最大目标;

  B、在不同年纪的成就;

  C、对家庭、社会或其他人的贡献;

  D、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举例:张海迪的墓志铭:这里躺着一个不屈的海迪,一个美丽的海迪。

  3、“假如生命只剩一天”

  活动目的:希望通过生与死的体验,让学生把心中的困惑、苦恼和真挚的感情吐露出来,让学生接受一次死亡的洗礼,并获得新生,从而从更高的角度来体验友谊和生命。

  所需设备:麦克风、音响、温柔的轻音乐

  活动时间:100分钟(最好安排在晚上)

  活动过程:

  由于某种原因,你们今天将离开人世。死神已经伸出了他可怕的大手,随时会把你们吞噬,你们只剩一点点时间了。(声音缓和、低沉,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死亡的沉重感—能否让学生们进人面临死亡的状态是整个游戏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在离开人世之前,你们要写一份遗嘱,我们假设你们已经写好了其他方面的内容,现在老师要求你们写遗嘱的最后一部分,有关你们在班级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应该包括下面四方面的内容:一年来我在这个班级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我对这个班级和同学们的感受;我对的渴望;我最后的遗愿(也必须是与同学们有关的)。

  主题四:爱心训练

  1、爱是什么

  目的:进行爱的思索,考虑爱的内涵。

  操作:(1)小组讨论:用定义、比喻、描述等形式对爱(爱情)发表自己的看法。

  (2)小组代表发言。

  2、信赖感训练

  依赖感是一个人发出爱心的基础,当一个人对他人缺乏信赖时,他就会变得过于自我保护,防范他人,甚至产生敌意,当然就很难用爱心去待人。因此,要想变得有爱心,就应当先增强对他人的依赖,进行依赖感的训练。

  3、蒙眼摇晃

  你可以寻找六七个同学一起玩下面的游戏。其中一人用布带蒙着双眼,双手抱肩,双脚并立,站在中间,其他人紧挨着,围绕着他(她),然后,围着的人依次推动中间的人,中间的人像一根木棍子一样,毫无顾忌地随着他人的推动,倒来倒去,转来转去,完全依赖周围的同伴。几分钟后,其他人依次站在中间,进行同样的训练。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你变得越来越感到心灵平稳,变得越来越依赖他人。

团体心理辅导教案13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调节情绪的必要性,认识到情绪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学生也能初步掌握各种基本情绪类型及其作用,并逐步学会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以便在日常生活中克服负面情绪,维持积极、乐观、开朗的情绪状态,更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具体要求:

  1.知识方面:

  (1)情绪的基本类型;

  (2)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

  2.情感目标:

  (1)自觉掌握调节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持续乐观开朗的情绪;

  (2)使学生透过调节和控制情绪,提高生活品质的潜力。

  3.潜力方面:

  (1)了解自己的情绪;

  (2)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会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

  【教学难点】

  (1)情绪的含义;(2)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消极情绪的危害性;(2)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

  【辅导方法】

  (1)使用自我测试、例证、探究式教学法;

  (2)采用讲述、讨论、情景体验的教学方法;

  【辅导手段】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辅导时间】1课时。

  【辅导过程】

  历史上有个著名的医生叫做李医生,他为了研究动物的生存环境,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一项实验。他选了两只小白鼠,同样的喂养条件,但是其中一只被放在了离猫笼子很近的地方。这只小白鼠因为经常害怕,逐渐消瘦,身体越来越虚弱,最终无法承受恐惧而死去。而另一只小白鼠因为被放在比较安静的位置,没有被猫的威胁,所以它健康地生存下来了。通过这个实验,李医生证明了环境对于动物的重要性。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同学回答)

  教师总结:这个实验说明情绪影响到身体的健康,现代科学已证明,人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主要受情绪所制约。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绪是人的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的心理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这节课的课题就是“了解并学会调节你的情绪”。

  一、情绪

  1、情绪。

  我们平时讲的“触景生情”这个词,情“景”就是引起情绪变化的刺激因素,比如说“你无意中听到有位同学正在说你的坏话”就会产生气愤的情绪。如果是这位同学正在夸你,则会产生高兴、愉快的情绪,人的情绪有很多种;

  2、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

  同学们想一想,下面哪些是积极情绪?哪些是消极情绪?(图片展示)

  ①快乐②恐惧③愤怒④痛苦⑤喜欢⑥忧虑⑦难过⑧厌恶

  请同学们各自体会一下,当自己处在愤怒、恐惧、痛苦等消极情绪状态下,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对你的生活和学习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小结:当我们情绪不佳时,消极的情绪会让我们感到疲惫不堪、精神萎靡,不想参与活动,思维变得迟缓,决策力也会下降。此外,消极的情绪还会削弱我们的自控力,容易冲动,做出错误的决定,给自己带来后悔和损失。因此,消极情绪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

  二、消极情绪的危害性。

  1、设情景:(用PowerPoint演示)

  a、有人弄坏了你的自行车;?

  b、有个同学告诉你,放学后他要找几个人一起来揍你一顿;?

  c、当你正在看你喜欢的电视节目时,有人把它调到了别的节目。?

  d、你把妈妈省吃俭用给你买书的100元钱弄丢了;?

  e、你看到班上的小张又在欺负小李了;?

  f、你在公共汽车上被人踩了一脚;?

  g、同学们喊你的绰号;?

  h、在某次竞赛或考试中你获得了第一。?

  2、讨论:在碰到以上各情景时,你会有何种情绪产生你如果有不适当的情绪反应,会有什么结果(每组讨论一个情绪)?

  3、能就自己日常生活中因不适当的情绪反应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形举个例吗

  4、美国生理学家爱尔玛的实验研究:将人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呼出气体收集在玻璃试管中,冷却后转成水发现:(用PowerPoint演示)

  在心平气各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后,水是澄清透明的。

  在悲伤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成水后,水中有白色沉淀。

  在悔恨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成水后,水中有乳白色沉淀。

  在愤怒、在愤怒的情况下呼出的气体会形成水,水中的沉淀物呈紫色。将其注射到大鼠体内后几分钟,大鼠就会死亡。

  教师总结:由此可见,人在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十分剧烈,同时会分泌出许多有毒性的物质。消极情绪长期存在,生理变化不能复原时,情绪压力就会损伤健康。因此为了身体健康,请尽量不要生气,实在生气,也要学会克制、幽默、宽容等消气艺术来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

  当然,每个人在面对同一件事情时,都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这些情绪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但它们都是正常的自然反应。因此,拥有负面情绪并不代表一个人“有病”,实际上,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情绪体验,只是程度不同罢了。我们需要认识、理解并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了解自己的情绪。

  积极的情绪有益于身体健康,消极的情绪有损于身体健康。你了解自己情绪体验的变化吗?(测试,用PowerPoint演示)

  1、请在选取贴合自己的状况。

  ①我感到很愉快:A经常B有时C较少D根本没有

  ②我对一切都是乐观向前看:A几乎是B较少是C很少是D几乎没有

  ③我对原先感兴趣的事此刻仍感兴趣:A肯定B不像从前C有一点D几乎没有

  ④我能看到事物好的一面:A经常B此刻不这样C此刻很少D根本没有

  ⑤我对自己穿着打扮完全没兴趣:A不是B不太是这样C几乎是这样D是这样

  ⑥我感到情绪在渐渐变好:A几乎是B有时C很少是D是这样

  ⑦我能很投入地看一本书或一部电视剧:A总是B经常C很少D几乎没有

  题做完了,怎样才能明白自己的情绪状态呢?

  选A得0分选B得1分选C得2分D选得3分

  结论:“良好情绪<9分<不良情绪”。如果不良情绪持续下去将会影响身心的健康,要想持续良好的情绪,那么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2、你最近有不顺心的事或不良情绪吗?是怎样引起的请简明扼要地写下来:(要求学生写在一张纸上)

  四、调节情绪的方法。

  在情绪不佳的时候,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以下是我了解的一些方法:1. 深呼吸:慢慢地深呼吸几次可以让身体放松,缓解紧张的情绪。2. 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释放身体里的负面情绪,例如跑步、健身等。3. 冥想:通过冥想来聚焦自己的内心世界,平静自己的情绪。4. 找人倾诉:与朋友或家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可以获得支持和理解,减轻压力。5. 改变环境: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例如听音乐、看电影等,能够让人感到舒适和愉快。以上这些方法都是比较常见的情绪调节方法,但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不同,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1、转移注意力。

  ①适当转移注意力可以帮助我们改变注意的方向,达到缓解负面情绪的效果。当我们遇到情绪低落或压抑时,可以尝试去做一些自己平时感兴趣的事情,比如玩游戏、打球、下棋、听音乐、看电影、读报纸等正向的活动,这样可以让我们逐渐从消极情绪中走出来。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缓解负面情绪,还可以增加生活的乐趣和满足感。

  ②转移注意力还能够透过改变环境来到达目的。当自己情绪不理想时,到室外走一走,到风景优美的环境中玩一玩,会使人精神振奋,忘却烦恼。若把自己困在屋里,不仅仅不利于消除不良情绪,而且可能加重不良情绪对你的危害。

  2、合理发泄情绪。

  你是否注意到,在电视和电影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某人因为情绪不佳,会跑到荒野、海边或山上大喊、狂奔,或者拼命砸打树木。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一种合理的情绪宣泄方式。

  合理发泄情绪可用以下几种方式:

  (1)在情绪低落或者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我们可以适当地寻找宣泄的方式来舒缓自己的情绪。例如可以哭一场、大喊一声或者写日记来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宣泄情感的同时,不能使用语言或行为攻击别人。教师也会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强调这一点。

  (2)做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好情绪更离不开运动);

  (3)多参加娱乐活动,看搞笑片,多放声大笑(讲述我国“大笑运动”创始人张立新在广州、深圳举办欢笑俱乐部“笑遍天下”的事例;并举法拉第的故事:“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

  (4)善于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算算你所得到的恩惠——不要去清点你的烦恼”)

  (5)制定快乐清单(如做一些自己擅长的事,让自己有成功的体验);

  (6)向亲朋好友倾诉。(记住培根的名言:“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将得到两个快乐;把忧愁向一个朋友述说,则只留下半个忧愁。”)

  3、学会控制情绪。

  自我调节是情绪管理的最佳方式,它有助于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控制情绪的关键在于保持稳定和适度。

  喜怒有常“就是要贴合常情”合乎常理,当怒则怒,情绪能在适当的时间、场合表现出来。这才是人之常情,情绪表达时,也不能任其发展,在我国历史上、小说中有不少典故。像《三国演义》中周瑜怒不可遏,吐血而亡,《范进中举》中的范进是高兴而笑疯的;《红楼梦》中林黛玉是哭死的;这些都是情绪过度的表现;所以情绪的表达要控制在必须的程度和范围内。喜不能得意忘形。怒不可暴跳如雷;

  自我控制情绪的方法很多,那里只给大家介绍四种。(用PowerPoint演示)

  ①自我暗示法。一个人在消极的情绪中,透过名人名言、警句或英雄人物来进行自我激励,能够有效地调控情绪。

  ②深呼吸法。透过慢而深的呼吸方式,来消除紧张、降低兴奋性水平,使人的波动情绪逐渐稳定下来的方法。

  步骤:a.站直或坐直,微闭双眼,排除杂念,尽力用鼻子吸气b.轻轻屏住呼吸,慢数一、二、三c.缓慢的用口呼气,同时数一、二、三,把气吐尽为止d.再重复三次以上。

  ③、心理换位法,就是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试图体验别人的感受和想法。通过心理换位,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绪和行为,并以此来消除和预防负面情绪。例如,在受到家长或老师的批评时,我们可能会生气或不满。但如果我们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想象自己是家长或老师,面对类似的情况会怎么做,那么我们很有可能会理解对方的行为和态度,进而平静下来。心理换位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沟通和协调关系,增强情感共鸣和互信。当我们学会了心理换位,也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具备了一种高度的情商和智慧。

  ④、升华转化法是一种应对消极情绪的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挖掘内心深处的情感力量,克制和克服负面情绪。通过将痛苦、烦恼和忧虑等不良情绪升华为有益行动,我们可以使自己更加积极向上,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小结:每个人在生命中都会遇到各种负面情绪的挑战,如何有效地消除和克服这些情绪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和宣泄两种方式来应对,但某些人可能会在发怒时采取严厉的自我惩罚或将别人当成出气筒,甚至会毁坏别人的物品、打骂他人,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因此,在宣泄情绪时要理智和有分寸,既不能伤害他人,也不能伤害自己。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能够掌握快乐的秘诀。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并热心地帮助身边的同学和朋友。

  【巩固新课】

  五、学以致用。

  1、如果有个同学少了东西,他怀疑你,你很气愤,并想揍他一顿。这时你该怎样控制自己的怒气?

  2、小明是高一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在班中名列前茅。但是,每当参加重大考试时,他总感到压力很大,担心自己考不好,原先复习好的知识在考试中常想不起来,思维迟钝,因此几次竞赛都考不好。他该怎样办??

  3、 班主任 王老师告诉大家,过几天就要去郊游了,期间还要搞一些娱乐活动比赛。听到这个消息后,你会有什么反应和情绪?(A、积极参加群众活动,并做好准备。B、无所谓,搞不搞这次活动都行,去郊游肯定会遇到许多麻烦,没准还会出点事呢。C、手舞足蹈,兴奋不已,恨不得立刻就去郊游)

团体心理辅导教案14

  一、活动目的

  (一)了解情绪的各种表现及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二)认识每个人都有情绪。

  (三)学习对情绪的自我调节。

  二、活动准备

  在纸盘上画四个脸谱,分别代表快乐、忧伤、愤怒和焦虑四种不同的情绪;利用大型图画纸做一个情绪转盘:将一张圆形图画纸平均分成八格,在每一格内都写上表示情绪的形容词并在图画纸的圆心画一根能够旋转的指针。

  三、活动过程

  (一)了解情绪的各种表现

  1、出示代表快乐、忧伤等不同情绪的四张脸谱;

  问:看了这四张脸,你觉得有什么不一样?

  2、游戏:情绪转盘(引导学生辨认各种情绪的不同表现)。

  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转动一个情绪转盘,他们轮流来到转盘前,转动指针一次。当指针指向某种情绪时,孩子们需要表演这种情绪,并解释是什么情况下会有这种情绪。如果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这种情绪,他们也可以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

  3、比较喜欢哪一种情绪?哪些是你不喜欢的?为什么?

  (二)教师出示以下各种情景,请学生说出他们会产生何种情绪及产生该情绪的原因(能够让学生主角扮演可能会产生的情绪)

  1、你把同学的笔弄坏了。

  2、得到自己喜欢的礼物。

  3、老师错怪了你。

  4、爸爸周末要带全家去动物园玩。

  5、妈妈把自己正看得着迷的电视节目关了。

  6、考试得了优秀。

  7、因为上课不专心,被老师批评了饿。

  8、同许饿不留意弄脏了你的衣服。

  (三)小结过渡

  教师:每个人遇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那是很自然的现象。但是愤怒、悲伤、痛苦等不良的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而愉快、满意、平静等良好的情绪是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

  (四)听故事,了解情绪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1、诸葛亮气死周瑜的故事。

  南朝吴国年轻有为的将领周瑜才智出众,年仅24岁就带领军队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然而他却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总是想要比别人高人一等。他对拥有超凡才华的诸葛亮始终心存嫉妒,多次设计陷害,但结果总是事与愿违,甚至反而自食恶果,损失惨重。最终,在诸葛亮的三气之下,周瑜三次金疮破裂,最终含恨而死。

  2、古代医学家张子和用“笑”治病的故事。

  有一次官吏的妻子,患了一种“怒病”,她每一天不吃不喝,只是呼叫怒骂,而且愤怒的.想要杀人。许多医生都治不好她的病。之后请张子和诊治。他仔细检查后,便决定用“笑”来治疗。于是,他叫起来两位老妇人,在病人面前涂脂抹粉,故意做出演戏的样貌,这个病人看了大笑起来。几天以后,病人的怒气平息了,病完全治好了。

  (五)小组讨论

  1、不愉快的情绪往往是由一些不良情境引起的。这些情境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比如压力大、失落感、挫败感等等。当我们遇到这些情境时,我们可能会体验到一些不良情绪反应,比如焦虑、抑郁、愤怒、沮丧等等。这些不良情绪反应通常与我们对待事情的看法和态度有关。如果我们过分关注自己的缺点和失败,我们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相反,如果我们积极乐观地看待事情,我们就会更加轻松地面对挑战。比如说,故事中的小狗迷路了,它可能会感到焦虑和害怕。这种情绪反应可能是由于它感受到自己处于一个危险的环境中。同样地,当我们面对压力大或者挫败感的时候,我们也会感到类似的情绪反应。但是,如果我们能够采取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因此,了解我们的情绪反应和其原因,以及我们对待事情的看法和态度,对于我们管理和调节我们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积极的心态和行为来面对困难,我们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情绪,并取得成功。

  2、想想看,有什么办法能够改变8种情景中的一些不良情绪,使稳步发展能有更多的好情绪,好情绪?

  (六)同学或教师总结

  不同的情绪对人会有不同的影响,我们就应正确了解自己的情绪,并且学习以开朗、宽容的态度去对待不如意的事情,使稳步发展持续良好的情绪状态,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团体心理辅导教案15

  辅导前言:

  从心理学而言,自卑心理也就是指一种对自己的潜力及品质的评价偏低,而产生的不如别人的自我意识。心理学家们认为,自卑心理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卑心理的引起是由多种原因的,例如:性格的差异、身材、相貌、家庭环境、智力水平、单亲家庭,成功与失败的体会等。其中,对自己缺乏自信是主要原因。一个人如果长期被过重的自卑心理所笼罩、支配,就会失去自信,影响自身潜在才能和智慧的自我发挥,难以享受成功的欢乐,经常处于郁郁寡欢之中,遇到竞争就甘拜下风,不战而退,失去应有的勇气,使许多成功的机会失之交臂,可见危害甚大,有必要早日去掉。这样,才能有一颗健康的心理,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力,去迎接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需要。辅导目的:

  本次辅导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卑心理的概念,产生原因和具体表现,以及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并且介绍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培养自信心,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重点内容包括:1. 自卑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情感状态,通常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信心和自我贬低。2. 自卑心理的产生原因有很多,例如受到环境或他人的负面评价、经历失败和挫折、家庭教育方式等。具体表现包括不敢与他人交流、不愿意承担责任、过分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等。3. 自卑心理会对人们的身心造成负面影响,例如降低自尊心、影响人际关系、影响学业和职业发展等。4. 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包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接受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增强自信心等。希望通过本次辅导,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迎接未来的挑战。

  了解什么叫自卑心理及其具体表现,初步(掌握)学会克服自卑心理的几种方法。

  辅导难点:

  运用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提高自信心。辅导方式:

  1、讲述与讨论。2、主角扮演。3、游戏。辅导前准备:

  多种几何图形、小镜子、一封信。课时:1课时。辅导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有位同学曾对我说:老师,我长得很丑,同学们都离我远远的,我感到很孤独。我怎样才能交上好朋友呢?2、学生发表意见。

  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这位同学给你留下什么印象?3、比较、自查。

  你也有过这种不如别人的想法吗?具体表现怎样?结果又怎样?

  4、小结:一个人如果长期被过重的自卑心理所笼罩、支配,就会失去自信,影响自身潜在才能和智慧的自我发挥,难以享受成功的欢乐,经常处于郁郁寡欢之中,并丢掉许多成功的机会。这天,我们来学习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出示课题:克服自卑心理二、理性认识:

  1、什么叫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也就是指一种对自己的潜力及品质的评价过低而产生的消极心理活动。

  2、在校园里最常见的自卑心理是如何产生的?(是因为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陷和不足而感到自卑)3、自卑心理有哪些具体表现?

  (把学生在上面谈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进行归纳)·学习成绩不佳·长相、成绩不好·智力水平低、潜力差·家庭环境不好、经济困难·单亲家庭

  ·父母、老师的消极评价

  4、有了自卑心理会是怎样的呢?你喜欢这种人吗?为什么?(孤僻、忧郁、悲观,与同学们格格不入,即不和群)三、克服自卑心理的行为训练:

  首先要全面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优势。

  若以自己之短比人之长,越比越泄气。若以自己之长比人之短,越比越有信心。

  表现法:积极交往,表现自我。情景一:

  补偿法:扬己长,补己所短。一技之长表演。

  (讲——故事、笑话、新闻演——唱、跳、小品写——画画、书法)

  说说:小结:当我们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而引发自卑情绪时,我们可以通过追求其他有价值的事物和不断进步来减轻这种负面情绪。这样可以淡化自卑心理,让我们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尝试法:别人能行,我比他更行1、用肯定式的表现法。

  教师给学生讲水果商谈生意上的.趣事:

  在一个农夫市场上,有两个摊位都卖西瓜。一位顾客走到了甲摊位前问:“你的西瓜好吃吗?”甲老板犹豫了一下,回答道:“应该还不错吧。”听到这个含糊其辞的答复,顾客觉得不满意,转身离开了。另一位顾客来到乙摊位前同样问道:“你的西瓜好吃吗?”乙老板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的西瓜非常好吃。如果你想吃甜美可口的西瓜,那就来我这里吧!”听到这番话,顾客信心倍增,很快就买下了一颗西瓜。

  讨论(1):同样的西瓜为什么取得不同的两种效果呢?

  (因为乙老板运积极理学上的原理使顾客相信这些西瓜是甜的,以增加对方的信心,因而到达畅销的目的)

  (2)用肯定的表现法说说粉笔刷。

  小结:使用肯定语气可以增强自信心,特别是在表达“必须”、“绝对不”、“如果哪里”等肯定性观点时,更容易取得成功的第一步。此外,采用积极的肯定语气也能够提高人们的自信心。

  照镜子,小品(对自己肤色进行正反的评论)

  向别人介绍镜子里的“我”,(能够从长相、身材、性格、特长、学习、劳动、生活、交往等介绍)

  小结:同样的事实,只要用肯定的语气,就能够将同一个事实完全改观,消除自卑感,而令人享受愉快的生活。

  3、去掉“反正”、“毕竟”等丧失斗志的忌语。换句式说话:

  例:(1)他学习比我好,我毕竟比不上他。

  (2)每分钟要我完成30个仰卧起坐,毕竟是不行的。

  (3)老师说:当天的作业“要当天完成,我是完成不了的”小结,反正。毕竟“是丧失斗志的忌语”今后“纵使这两句忌语再浮此刻你的脑海里”你也要避免实际去应用它。

  成功的大厦建筑在自信的基础上,而自信则源于不断地去克服自卑心理,不断地去尝试成功。

【团体心理辅导教案】相关文章:

团体心理辅导教案07-12

[荐]团体心理辅导教案2篇10-09

心理行为团体训练教案05-07

心理辅导教案07-14

心理辅导教案12-31

学生心理辅导教案11-30

心理辅导教案优秀10-10

情绪调节心理辅导教案12-13

心理辅导活动主题教案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