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我的母亲教案

我的母亲教案

时间:2024-11-24 18:36:46 教案 我要投稿

我的母亲教案【经典】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的母亲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母亲教案【经典】

我的母亲教案1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品味老舍自然朴实的语言,体会从生动的细节中流露出的母爱;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题。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从语言上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母亲勤俭诚实,吃苦耐劳,待人宽容的优秀品格,体味自己得到的母爱。

  2、通过探讨母亲对作者的“生命教育”,反省自身,树立正确的亲情观。

  学习重点

  把握母亲的精神品质。

  学习难点

  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问题导学法

  学习过程

  (一)播放歌曲《母亲》

  (二)课文导入。

  师:是历史,赋予母爱亘古的深沉;是深情,赋予儿女对母亲深深的依恋。无数可歌可泣的母亲,有她们伟大而无私的爱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母亲”就是歌曲中所唱的那个“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的人。上节课我们已经介绍了作者,疏通了字词,并初读了课文,理清了脉络,这次课我们就细读课文,深入的挖掘一下文章的内涵。

  法国作家漠泊桑说过:“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母亲的时候。”请问:老舍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阅读课文。(提醒:同学们浏览的时候用笔在每一自然段前标出序号并适当的圈点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学生活动:四人一组互相合作:(1)找出表现母亲性格特征的语段或语句;

  (2)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理解的母亲形象。

  学生一:文章第三自然段写道“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学生二:第八段写道“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

  第十段“好客的习性”。

  第十一段“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

  师:这两位找得很准确,其他同学还有自己的理解吗?还有其他地方能体现母亲的性格吗?

  学生三:还有第十一段“她宁吃亏,不逗气”。

  师:(鼓励)很好,很细心,在文段的中间也能准确的找到。请大家继续补充!

  学生四:第十二段开头“母亲并不软弱”。

  师:同学们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找到了以上说的那些句子,这些句子从各个角度来阐释了母亲伟大的性格,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出示投影)

  勤俭诚实 做事认真 (第8自然段)

  热情好客 (第10自然段)

  乐于助人 不怕吃亏 (第11自然段)

  软而硬 善良坚强 (第12自然段)

  师:性格“软而硬”的母亲,在生活中善良的让人心痛。默默地注视着母亲,我们可能会从母亲身上挖掘出更加不一样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会让作者终身受益。

  (板书:母亲形象——伟大的性格)

  师:既然母亲具有这些伟大优秀的品质,那母亲这些性格特点跟伟大作家老舍有什么关系吗?让我们看一段视频(播放“妈妈洗脚”公益广告视频)

  学生看视频。

  师: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而作者也认为第7页12自然中“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付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作者对这位伟大的'母亲心存感激,那么,母亲给了“我”哪些方面的“生命的教育”?请四人一组互相合作。

  学生各自看书,合作,找要点。

  学生一:文章第九自然段写道“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师:很好,请坐,请大家继续!

  学生二:第十自然段“到如今如我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

  学生三:第十二段“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采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是当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了自己画好的界限。”

  师:(鼓励)找得相当准确,还有没有?

  学生继续在文中寻找,没能找出要点。

  师:其实在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一句总结性的话语“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我的”。这一句话是个综述性的话语,对前面已经涉及到的影响和未涉及到的做了一个总结。好,一起归纳一下:(出示投影)

  A、9自然段——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B、10自然段——好客的习惯

  C、12自然段——软而硬的性格

  D、12自然段——做人做事讲原则,做人的道理

  E、17自然段——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师:母亲不识字,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她给“我”的教育不是语言上的,而是行动上的。不是通过言传而是通过身教,她在生活中默默地影响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在习惯、性格、为人处世等方面给予“我”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板书:生命教育——母亲如师)

  师:母爱是伟大而又无私,这种爱不是说母亲给了我们多少的物质,多少的金钱,买车买房,而是体现日常生活的小事之中,作者的母亲如此伟大无私,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伟大无私的爱的呢?分角色配乐朗诵第13段,思考文中写哪三件事情来表现母爱的伟大无私。特别要注意一些细节描写,用笔画出来。合作完成。

  播放音乐,学生在音乐的背景下,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生归纳:(1)写母亲筹备“巨款”, 送“我”上学。

  (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

  (3)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师:很好,概括的很精练,很到位。本段在写这几件事情的时候,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说到细节描写,比较经典的应该是朱自清先生在《背影》里描写父亲给我买橘子的场景,大家还有印象吗?

  生:(齐答)有

  师:有谁能简单的给大家复述一下那几句话吗?

  学生:……身子左倾,腿往上缩……

  师:好,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出示《背影》片段)。大家一起读一下。

  学生齐声朗读该片段

  师:(总结)这个片段通过对父亲为我买橘子的描写,充分的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不舍与爱意。而这种浓浓的父爱的艺术效果主要是通过几个动词的连续使用来达到目的的,在本段文字中也有类似的写作手法,请大家找出来,并体会这种效果。

  生:在母亲送三姐出嫁的描写中提到“……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里也是连续运用动词,把母亲送女儿出嫁的不舍表现的淋漓尽致。

  师:找的很准,说的很好。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应该有意识的运用这种手法,以期获得最佳的艺术效果。

  (板书:细节刻画——母爱如海)

  师:老舍的母亲为她的儿女劳作了一生,给了儿女无私而伟大的爱,我们的母亲何尝不是这样。请大家结合生活,谈谈自己的父母给了自己怎样的关爱。

  学生一:初三时,因自身原因,很严重地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要约见家长。我妈妈是东凤一间工厂里的普通工人,上了一个夜班,刚刚回到家中得知了这个消息,顾不上自己身体的疲惫,转了几趟公交车来到了学校,当时我看到妈妈眼睛里都是血丝,脸色也很不好。自己感到无比的羞愧,从那以后,我变了很多,知道妈妈不容易,也更多的理解了妈妈的苦心。

  师:妈妈不辞劳苦,目的只有一个,为了自己的儿女。而你也能从中理解妈妈,妈妈应该是感到欣慰的。

  学生二:我的家在沙溪,来东升读高中,第一天来报到上学的时候,其他的同学都有爸妈送,而我爸妈都没有送我,他们说,现在长大了,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不能老是依赖他们,而且沙溪到东升有直达的公交车,没有必要送我来学校。我当时心里很生气,觉得他们不在乎我,现在我明白了,人总是要独立的,我很感谢我爸妈!

  师:天下的父母没有不爱自己的孩子的,爱子之心都一样,不同的只是方式。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办法让大家一一发表意见了,但是我相信,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这种血缘亲情是配得上任何字眼的。

  甘甜如水的母爱孕育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在生活中风雨无阻。沐浴在伟大母爱的海洋里,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更应该善待我们的母亲。学习了老舍的《我的母亲》,我们也应该反思自己对母亲的情感。

  (珍惜亲情,感恩母亲)

  师:(总结)本文语言朴实浅显,通俗易懂,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位勤俭诚实、做事认真、热情好客、乐于助人,忍让朴实,不怕吃亏,软而硬,坚强又善良的伟大母亲形象,体现了母亲对儿女伟大无私的爱,表达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我们要学习作者这种运用细节描写,以小见大,从亲身经历生活的小事,表现深刻的主题这种方法。

  课后作业

  体验母爱,体验亲恩。

  回家主动为母亲做一件事,比如帮忙洗洗碗,为她夹菜等,看看他们是什么反应。将这些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我的母亲教案2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胡适的《我的母亲》选编在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原文选自《胡适自传》,它的体裁是传记。这个单元的专题是:人生轨迹,选编的课文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历程,都是属于记叙类文章。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在八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继续了解叙事作品的特点,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增强社会人生的体悟与观察,感受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另外,文章语言极其自然、质朴,但又含意丰富,值得学生细细品味学习。同时本单元语文综合实践《献给母亲的歌》也是这篇课文向课外的延伸。

  2、教材特点:

  这篇文章是作者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作者写童年,写母亲,饱含深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文章又极其自然、质朴,很好地表现了母亲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品质,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

  3、教材处理:

  教学本文应该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意学生情感体悟和语文视野的开拓和人文素养的积淀。为此确定本文教学的.目标、重难点等。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 了解作者;

  能力目标

  1. 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

  2. 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3.学习本文自然、质朴而又含意丰富的语言。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亲情,引导学生关心家庭,关心父母,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2)教学重点:

  (1)概括事件和母亲形象特点

  (2)感悟作者对母亲感激之情

  (3)教学难点:

  品味自然、质朴,但又含意丰富的语言

  (4)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识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

  第二课时:课外的延伸,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丰富语文素养。

  二、说教法与学法:

  1、以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由课文向课外拓展来组织教与学的内容。以学生为主体,遵循“整体感知--局部揣摩--作品感悟--课外拓展”的学习规律,教师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了解内容,最终实现提高品味语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的目的。

  2、在教学中以竞赛活动、媒体演示引出课题,把学生朗读、默读、品味、积累、表达交流合为一体,在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要点,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充分感受文本的自然、质朴含义丰富的语言。

  3、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即定的目标展开,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模仿、游戏,进行快乐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产生自行学习的内在动机。

  三、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课前预习--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二、课堂学习--细读文本,整体把握

  三、课堂品析--品味语言,局部揣摩

  四、课后练笔--我有话说,作品感悟

  五、课外延伸--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四、教学互动过程具体如下:

  (一)课前预习--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课前布置)

  1、默读提示及要求:

  ①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文绉绉 绰号 庶祖母 吹笙 摹画 眼翳 舔去 侮辱

  ②了解作者及相情况

  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

  ②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抓住关键句、段。

  ③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二)课堂学习--细读文本,整体把握(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板书课题--我的母亲

  2、检查预习:

  (1)字词竞赛:

  文绉绉(zhou) 绰号(chuo) 庶祖母(shu)吹笙(sheng) 摹画(mo) 眼翳(yi)舔去(tian) 侮辱(wu)

  (2)速读抢答:母亲在文中充当了三种身份,哪三种?文中哪些句子有提到?

  慈母、严父、恩师

  文中句子:第(4)段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第(6)段“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3、听课文录音朗读,思考:

  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表现母亲的慈母事情

  (1)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2)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表现母亲的严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晚上,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

  C.我说了轻薄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表现母亲的恩师事情

  A.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

  --表现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

  B.如何与我的两个嫂子相处

  --表现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

  C.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表现母亲的“刚气”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

  2、文中哪句话点出母亲对作者的影响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激?

  即文章最后一段。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深刻的影响。我14岁(其实只有12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20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三、课堂品析--品味语言,局部揣摩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作者当时已是大学者、大名人,却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这合适吗?

  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体现了作者谦虚、不溢美、不自夸的美德。

  4、请学生再选择一些类似的语句并把相关词语标示出来。

  四、课后练笔--我有话说,作品感悟

  1、试对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作一点评论

  2、请学生发言。

  五、课外延伸--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为把课文向课外综合实践延伸,结合本单元语文综合实践《献给母亲的歌》,并结合农村学生和农村教学实际,教师布置学生分组,用一周的时间去准备以下内容:(综合性学习要充分考虑农村学生的特点)

  (1) 收集有关母爱的古代诗词;(古代诗词组)

  (2) 收集有关母爱的名人名言;(名人名言组)

  (3) 收集有关母爱的歌曲歌词;(歌曲歌词组)

  (4) 收集有关母爱的音像作品;(音像作品组)

  (5) 收集有关母爱的感人事迹;(母爱故事组)

  (6) 准备有关母爱的写作交流。(各生均需做)

我的母亲教案3

  (一)导入

  屏幕显示:

  以大海为背景,左上方写着《我的母亲》——老舍,右下方是老舍图像。左边字幕:母爱、生命的乐章。

  母爱,是人类最神圣的情感,具有永恒的人性魅力。歌颂母爱,怀念母亲便成为许多文学作品的主题,很多作家以自己的切身体会书写母子情深。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篇质朴感人的回忆散文。

  (二)审美阅读,情感体验

  1、母亲的形象美

  老舍的母亲并不识字,她是一位普通的妇女,但她毕竟又有其不一般的地方,那就是她为中华民族生养了一位伟大的作家,给他以“生命的教育”,使他在性格习惯、为人处世等各方面都得到了一种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优良传统的美德。那么,在老舍的眼中,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母亲对“我”进行了什么样的“生命的教育”呢?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跟着作者走进他贫寒的家,去认识那位伟大的母亲。

  学生阅读思考、概括,屏幕显示:

  母亲的形象美 勤俭诚实

  吃苦耐劳

  热情好客

  谦让随和

  善良坚强

  作者通过回忆展现了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真、善、美的灵魂。

  学生阅读思考:文中哪些饱含深情的议论抒发了老舍对母亲的崇敬和缅怀。

  明确:正如课文第12段中写到“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第17段也有这段话:“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这就是文中母亲的形象美。

  2、母亲的情感美

  母亲对儿女的关爱无须太多的言语,这正是母爱深沉伟大之处。老舍先生能从母亲无言的表情和举动中体悟到这份真情。

  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有关母亲流泪的细节描写。

  明确: ①哥哥外出学徒,做工,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 ②为了让“我”读师范,母亲四处筹来“巨款”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③“我”毕业,“我”说“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④当“我”违背了老人望我早日结婚的意愿时,尽管多有不满和失望,母亲依然尊重儿子的选择,“含泪点了头”。

  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以上片段。

  让学生在母亲的莹莹泪光中体验到:母亲那宽容的心和无私的爱。

  作者的笔深入到母亲的内心世界,不在于为人物寻找惊天动地的壮举,也不在于对事件进行细腻的描写,而是在叙写时抓住了最能体现人物内心思想情感的富于表现力的动作、神情和语言。作者在概括性的叙述中间,以简练传神的细节描写刻画母亲的形象,传达对儿女的关爱。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再找出本文中几处极富表现力的细节描写,体验母亲的真挚情感。

  例①:(三姐出嫁时)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

  例②: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需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母亲的内心情感:

  ①作者以简洁的神态、动作描写,在极短的篇幅内将母亲内心对儿女难舍难分,又怕儿女为自己担心而强抑悲痛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②“笑”、“愣”、“叹”、“递”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画出了母亲此时此刻心潮的起伏线:由高兴的巅峰跌入失望的谷底,再强忍失望之情“平静”让“我”离开,读者不得不叹服于母亲那颗宽容慈爱的心。

  教师整理归纳,屏幕显示:

  母亲的情感美宽容

  无私

  坚忍

  (三)情感表达

  听老舍先生追忆逝去的岁月和永恒的母爱,让读者与他一起体味人间这弥足珍贵的真情。此刻,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许多想说的话,这时,要求同学们搜索记忆的点滴,展现生动的细节,抒发真情。

  教师补充:

  “儿女各奔东西后,对母亲是一种温柔的煎熬,也许母亲老了,走不动了,但你还是把儿女的照片和音讯当成了自己日思夜想的信物……”

  “娘的脚冬天也是裂很大的血口子的,娘用塑料布扎上,一瘸一拐的去挑水,一想到这,我的眼泪怎么也止不住……”

  “我小时候闹蛀牙,疼得哇哇大哭……睡着了牙就不疼了。有一夜是这样的,我枕着母亲的胳膊哭着闹着就睡着了,就那样的一个姿势母亲竟坚持了一夜,母亲说不敢动,怕我醒了牙疼……”

  “母亲的话却有些颤抖:‘孩子!妈与你天各一方,看不见摸不着,突然间电话不通了,我能不担心吗?’母亲一再嘱咐我别在手机快没电时给家里挂电话。”

  ……

  (四)拓展

  推而广之,在我们的记忆中,从古到今,有哪些颂扬母亲的故事和诗?

  补充资料:

  孟母为了选择孩子成长的最佳环境,三迁其居,培养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亚圣”;欧阳修四岁丧父,母亲用苇秆在沙地上画字教他认读,成就了一代文豪;岳母在岳飞的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字教导出一代名将,千古英雄……

  教师整理归纳,屏幕显示:

  永恒之光孟母三迁

  欧母教读

  岳母刺字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造就我的,便是我的母亲。”

  ……

  (五)总结

  母亲的伟大还在于:母亲千辛万苦养育孩子,一旦国家和民族需要时,母亲又毫不犹豫地献出她们的至亲至爱,放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的故事片断,然后屏幕显示:

  是母亲养育了孩子,成就了孩子,而当祖国需要时,母亲又义无反顾地献出她们的孩子,母亲是崇高的、伟大的、无私的。母亲的人性美、人格美闪烁着永恒的光辉,照彻天地和宇宙,贯穿远古和未来。

我的母亲教案4

  设计意图。

  植物妈妈有办法

  1、会认12个生字、2个多音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4、收集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能仿照课文说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重点

  知道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以及诗歌语言的精妙。

  难点

  1、了解课文里的“降落伞”“铠甲”分别指的是什么。

  2、收集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能仿照课文说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1、识写生字

  本课包含构字方式较复杂的字(如“旅、离、察”等),宜放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随文识记。先逐段出示课文,让学生根据拼音将课文读熟练;再隐去拼音,让学生读正确、读连贯;然后隐去熟字,留下带生字的词语或者短语认读,如第1节中的“如果、四海为家、植物、旅行、靠什么”;最后留下单个生字认读。其中识记仍有困难的生字,可以重点教学,例如结合音、形、义,先反复认读,再组词。

  教师需要边示范边提示书写要领:“法、识、娃、她”4个字左窄右宽,左右齐平,需要注意的是“女”字作为偏旁的时候,第3笔横变为提,要“避让”右边部分。“如、知”2个字左宽右窄,右部“口”包紧。“脚”字是左中右结构,教师提示书写要领:结构紧,错落有致。“它”字是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毛、更”是独体字,书写时要找主要笔画,字的重心就体现在这一笔上。“毛”的关键笔画是竖弯钩,行笔过程中,竖画向左挫进,弯处要圆转而无棱角。“更”的关键笔画是撇和捺,重心要平稳。

  2、朗读课文

  把握句内停顿,注意句末押韵,读出诗歌应有的韵律美是本文朗读的重点。可以运用“阶梯式朗读”与“问读”的方法,帮助学生把握句内停顿。阶梯式朗读:从短语到短句、从短句到长句、从一句到一段,由简到难,层层递进,逐步增加句子的长度,训练学生将句子读连贯,同时通过范读、辨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诗歌特有的韵律美,在正确辨析、反复模仿练习中,读好诗歌。

  3、背诵积累

  这是一首科普诗歌。学生对于文中出现的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比较陌生。因此,第2~4小节应重点指导背诵。教学时可以先帮助学生厘清关键点:植物的名称,植物种子藏在哪里,种子靠什么的帮助进行传播;再指导学生借助关键词的提示进行背诵。

  学生的背诵方法不局限于上述方法,也可以指导学生借助插图背诵等。

  4、迁移运用

  《植物妈妈有办法》以诗歌的形式讲述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文中将植物的种子进行了比喻,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诗歌第2~4节句式一致,教学时可出示相关植物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它的种子在哪里?种子像什么?帮助它传播种子的是谁?厘清以后,再照着第2小节的形式练习说话,迁移到认识其他的植物。这样的说话练习,既丰富了学生的语句积累,又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1、预习提纲

  (1)借助拼音读课文,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

  (2)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境,随文识字,认识“植、如”等14个生字,会写“法、知、识”等10个生字。

  2、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句内停顿、句末押韵”的方法,初步掌握诗歌朗读的基本方法,感受诗歌的音律美。

  一、谈话揭题,质疑问难。

  1、出示花、草、树的图片,同学们知道这些总称叫什么吗?

  课件出示:

  出示词语板书“植物”,指名读。指导“植”字的读音:“植(zhí)”字是翘舌音,这个字是形声字,左边的“木”字表义,右边的“直”字表音。学生齐读。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植物的诗歌。板书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

  3、指名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①植物妈妈在什么方面有办法?

  ②植物妈妈有哪些办法?

  ③哪些植物妈妈有办法?

  设计意图:

  上课伊始,让学生通过图片很快地了解了植物,让学生借助图片了解常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生字“植”,读好这个字的读音,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去记忆这个字的字形,这样的导入扎实有效。“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题目是文章的灵魂,经常利用题目让学生去发现问题,便于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带着质疑的问题,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

  课件出示:

  旅行 降落伞 娃娃 纷纷 准备

  观察 炸开 蹦着跳着 底下 带刺

  如果 知识 粗心

  2、交流反馈, 读准字音。

  (1)自由读,同桌互相认读。

  (2)指名读、正音。重点指导:“旅”是边音“l”;读准几个翘舌音的字“如、炸、察、识”。

  (3)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再读课文。

  (1)现在,课文的拼音都已经消失了,你们还会读吗?

  (2)交流识记方法。重点指导“刺、察、旅、离”,谁能给这几个生字组词?

  提示:教学“刺”字,可借用仙人掌图片引导学生组词;教学“察”字,可借用人物观察事物的图片,引导学生组词,让学生了解“察”的意思是仔细地看;“旅”和“离”可联系学生生活组词,例如“旅游、旅行、分离、离开”等。

  课件出示:

  带刺 刺猬 观察 察看 视察

  刺骨 刺绣 考察 警察

  设计意图:

  二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还是识字、写字,本课包含与学生日常生活距离较远、构字方式较复杂(如“离、察”等)的字,所以放在语境中随文识字。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再隐去拼音,让学生读正确、读连贯。这样一来,识记仍有困难的生字,可以结合音、形、义,反复认读再组词教学。

  三、再读课文,读好节奏。

  1、读好长句子的停顿。

  课件出示: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1)谁能读读这句话?

  (2)提示:有标点的地方,大家都知道停顿。可是,没有标点的句子内也有停顿,我们应该怎么停顿呢?

  指导学生“停”后能“连”,这样既能读出停顿,又能连续地读好长句子。

  (3)课文中还有这样的长句子,你会读好停顿吗?

  课件出示:

  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

  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①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读一读?

  ②送回诗歌里,还能读好吗?一起来试试。(齐读)

  2、读好押韵。

  (1)师读课文第1小节。

  比较一下每行诗歌的最后一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旅行又用什么办法?

  (2)要点:出现在每行句子的最后一个字“大、家、法”的韵母相同,都是“ɑ”。诗歌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叫作押韵。告诉大家一个朗读小秘密,押韵的字语速放慢,声音延长,就能读得更好听。

  (3)找找诗歌中其他小节的`押韵的字,圈出来,试着读读。

  小组内试读,组内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

  通过模仿、辨析、反复练习,把握句内停顿,了解押韵,读出诗歌的韵律美,为读好诗歌打好基础。 第一节教学生找押韵的方法,再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找找其他小节的押韵。

  四、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注意关键,规范书写。

  (1)指导书写“女字旁”的字。

  ①课件出示:如、她、娃。

  课件出示:

  ②指导学生写好“女字旁”的字,注意左小右大。“女字旁”撇点收在竖中线,折处不顿,点画要长,第三笔横变为提,要“避让”右边部分。

  ③出示田字格中的“它、她”,注意结构,老师范写。“它、她” 都是第三人称,“它”一般指动植物,女生用“她”,男生用“他”。在课文中找找这两个字,注意它们的不同用法。

  (2)指导书写“更、它、毛、脚”。

  ①课件出示“更、它、毛、脚”。

  课件出示:

  ②老师引导学生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提示:“更”,撇和捺舒展,重心平稳。

  “毛”,独体字,最后一笔竖弯钩,竖画向左挫进,弯处要圆转而无棱角。

  “它”,上下结构,上宽下窄,“宝盖头”先写点,再写左点,然后写横钩。

  “脚”,左中右结构,结构紧凑,错落有致。

  (3)指导书写“法、知、识”。

  课件出示:

  提示:“法、知、识”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齐平。2.老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3、学生练写。

  提醒规范姿势:请端正坐姿,做到“头正、肩平、身直、脚放平”;注意“眼离纸张一尺,胸离桌沿一拳,指离笔尖一寸”,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

  4、写完一个字后对照范字观察、点评。

  设计意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写字姿势是否正确,学生写字的基本技能是否掌握。从细节之处明确要求,严格要求,才能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3、收集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能仿照课文说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读完了这首诗,你发现了什么?

  2、课文讲了哪几位植物妈妈?在书上把她们画出来。(板书:蒲公英、苍耳、豌豆)

  3、植物妈妈在什么方面有办法?学生回答,可以说传播种子,也可以说是怎样让自己的孩子去旅行。(板书:传播种子)

  二、指导朗读,理解词句。

  引读第1小节。

  1、理解词语“四海为家”。

  (1)“四海为家”是一个成语,猜测这个成语字面的意思,请一个同学来说说。

  (2)教师点拨:“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之后“四海”就泛指全国各地。这个词的意思是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不留恋家乡或个人小天地。

  (3)教师小结:我们根据字面的意思可猜测词语的意思,这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2、指导多音字“得”。

  课件出示:

  dé děi de

  1、马儿跑得( )可真快!

  2、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 )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3、我的作业得( )到了老师的表扬。

  3、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最后一句话,要读出疑问的语气。点读、评价读、同桌读。

  4、自由读第2~4节,看看植物妈妈们有什么好办法,把她们的办法画出来。

  5、这些办法好在哪儿呢?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说说为什么喜欢。

  设计意图: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朗读中,采取各种方法去理解词语。如“四海为家”根据字面意思去猜测词义,“纷纷出发”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理解。这样的教学策略多样化,符合课文的特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2小节。

  1、指名读。

  2、填一填。

  蒲公英是靠_____来传播种子的。

  3、出示课件:瞧,这就是蒲公英妈妈和她的娃娃。理解“降落伞”。

  (课件出示蒲公英传播种子的画面或视频,最后特写一株蒲公英从而理解降落伞。)

  4、理解“轻轻”“纷纷”。

  (1)做动作理解“轻轻”。

  (2)理解“纷纷”。

  ①师描述:风婆婆过来了,她轻轻地吹着,一个蒲公英娃娃出发了,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在风婆婆的帮助下,蒲公英像降落伞一样飘飘悠悠地离开了妈妈。这就是“纷纷出发”。

  ②你能用“纷纷”说一句话吗?

  课件出示:

  _________纷纷___________。

  _________纷纷___________。

  预设:下雪了,雪花纷纷地飘落。

  秋天,树叶黄了,纷纷地飘落。

  下课了,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

  ③教师朗读“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④说说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⑤学生发言后全班齐读。

  5、创设情境,训练表达。

  你们看,这就是蒲公英,风儿轻轻一吹,蒲公英的娃娃就纷纷出发,他们飞向天空,落到了森林里,落到了校园里,落到了田野里——他们飞啊飞啊,想一想,他们会飞到哪儿生根发芽?自由回答。

  课件出示:

  蒲公英飞啊飞啊,飞到( ),( )就是他的家。

  蒲公英飞啊飞啊,飞到( ),( )就是他的家。

  蒲公英飞啊飞啊,飞到( ),( )就是他的家。

  6、朗读体会。

  说得真好,蒲公英多么可爱、多么勇敢。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是多么高兴呀!现在让我们再读读这节诗,你能加上动作读这节诗吗?会背的同学可以不看书,看谁读得最投入。

  (二)学习第3小节。

  1、收集资料,认识苍耳。

  (1)指名读第3小节。

  (2)你们见过苍耳吗?谁来介绍介绍?

  (3)老师带来了几个苍耳,小组同学摸一摸,感觉感觉,谁来说说?

  预设:①苍耳有小刺,摸着扎我的手。

  ②苍耳的外皮硬硬的。

  ③苍耳能挂在毛茸茸的衣服上。

  2、学生质疑,理解“铠甲”。

  (1)你有什么不懂的吗?

  (2)查字典理解“铠甲”。

  (3)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大家真会学习!“铠甲”是指古代士兵打仗时穿的铁做的衣服。那在文中这里指的是什么?

  课件出示:

  铠甲 苍耳

  3、角色体验,拓展想象。

  (1)苍耳妈妈就是这样保护自己的孩子的,你们猜猜:苍耳妈妈会请谁来帮忙带走自己的宝宝呢?(小猫、小狗、小羊……)

  (2)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小组的同学演一演苍耳宝宝离开苍耳妈妈的情景好吗?

  (3)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把苍耳带到哪里安家?

  就这样,苍耳跟着这些小动物们来到田野、山洼、树林、花园……小动物们把他们带到哪儿,哪儿就是他们的家,他们四海为家。

  4、朗读诗歌,体悟情感。

  (三)学习第4小节。

  1、指名读。

  2、喜欢豌豆的同学来说说太阳是怎样帮助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

  课件出示:

  播放豆荚炸开的视频,并出示词语:炸开。

  3、比较理解,积累运用。

  1、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2、豆荚炸开,孩子们离开妈妈。

  (1)比较: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预设:“啪的一声”写出了豆荚炸开时的声音,“蹦着跳着”写出了孩子们离开妈妈时的动作及心情。

  (2)指导朗读。

  这一下可不得了啦,豌豆娃娃们迫不及待地蹦了出来,这时候他们的心情怎么样?该怎么读?

  (3)想象说话。

  小豌豆离开妈妈,他们可能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预设:①妈妈,您放心,我长大了,我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②妈妈,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您要照顾好自己,我会想您的。

  (4)点读,评价,男女生读。指导读出小豌豆的活泼可爱。

  4.齐读这节诗歌,练习背诵。

  过渡:植物妈妈的办法非常多,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什么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

  设计意图:

  大量的句式训练不但有助于理解课文,更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在第2小节教学时,让学生说“蒲公英娃娃飞啊飞啊,飞到( ),( )就是他的家”来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每一小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有的是通过语言训练来加深理解;有的是通过角色表演来加深理解;有的是通过朗读来加深理解。学生自主交流自己喜欢的段落,指导学习文本,以读为本,熟读成诵,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精妙,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四、拓展阅读,迁移运用。

  学习第5小节。

  1、引读课文,理解词语。

  (1)看来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学生读后面的诗句)

  (2)理解“观察”。

  ①填空练习:观察______(观察小动物、观察大自然、观察云朵、观察生活……)

  ②那你理解了什么是“观察”吗?

  (3)理解“粗心”。试着给“粗心”找一个反义词。

  2、自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生自由练读第5小节,指名背、齐背。

  3、迁移运用,练习仿写。

  (1)孩子们,其实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除了这三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外,还有什么办法呢?(柳树靠风传播种子;睡莲靠水传播种子;凤仙花靠太阳晒传播种子)

  (2)学生交流后,教师适时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3)帮助柳树传播种子的朋友是谁?

  预设:风。和帮助蒲公英妈妈的朋友是一样的。

  (4)你能照着课文的形式说说柳树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吗?

  课件出示:

  ( )妈妈有个好办法,她( )。

  只要( ),孩子们就( )。

  (5)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现在大家交流交流。

  课件出示:

  凤仙花、大豆、芝麻是靠太阳晒传播种子的。

  莲花是靠水传播种子的。

  野葡萄、樱桃、山参是靠动物传播种子的。

  杨树、柳树是靠风传播种子的。

  4、我是小作家。模仿第2、3、4小节编写一首诗。

  同桌交流仿写自编诗歌,然后上台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

  此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收集到的关于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来进行交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仔细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另外让学生用一定的格式来仿写小诗,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拓展课文,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把科学知识用韵文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语言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

  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为体现这些新的理念,教学时,我遵循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揭示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后,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为下一步的探究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重难点,我让学生自读自悟这几位植物妈妈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并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再自由说说喜欢哪位植物妈妈的办法。在学习课文时,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借助图片感悟,再通过评读、赛读、想象阅读、师生对接读等形式反复朗读体会。这样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3、培养学生创编诗歌的能力。

  在教学时,首先通过柳树传播种子的方法,引导学生仿照课文说一说,类文链接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再同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拓宽知识面,迁移运用,练习说话,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我的母亲教案5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内容,课文追述难忘经历,展现生活画面,揭示母爱的伟大,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本着这个目标,我将本节课进行大胆延伸,用资料和声音让学生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思考感人肺腑的人物形象,并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逆反心理很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而且学生与父母之间有代沟,有很多学生不理解母亲对他们的关爱。所以,教师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关心家庭,关心父母。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围绕我的母亲的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身边事例的介绍,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能长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替他人着想;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能有家庭责任感和关心他人意识;形成换位思考变换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别人的感受,并通过理解感悟学会换位思考;通过学会评价他人和回忆自己的做法的过程,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关心家庭,关心父母。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复习围绕我的母亲的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培养他们家庭责任感。

  教学难点: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替他人着想。

我的母亲教案6

  学习目标:

  1、正确、规范、美观书写“阁、衍、屠、樱、剃、亏、筹、籍、婚、倡、域、拆、嘱”13个生字,正确认读“衍、屠、樱、剃、亏、筹、倡、域、拆、寝”十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用段意合并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重点)

  教学流程:

  一、精彩一分钟

  值日组长组织,今日话题:母爱

  分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母爱的名言。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母爱就像一场春雨,润物无声;母爱,就像一首情歌,绵长悠远。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儿女还没来得及报答,母亲却永远的离去了,怎能不让人伤心?不让人怀念呢?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下了《我的母亲》来回忆自己的母亲,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老舍的《我的母亲》,去领略平凡的母亲,伟大的母爱。

  2.指明读本课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课前·预习)

  1.组内听写词语。(重点强调易错、难写的生字词的书写。)

  2.交流自己弄懂的词语。例:出阁、敷衍、绞脸、刮痧等。

  四、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出示学习任务:

  默读课文,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思考:文章围绕“我的母亲”写了哪些事情?运用段意合并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方式:自学+小组合作

  (注:课文篇幅较长,因此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组长分工,每人负责若干段落的阅读,最后汇总)

  五、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1、围绕尝试探究问题一,找1-2组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交流,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交流预设:文章主要讲述了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人家洗衣服挣钱养家,总是给亲友邻居帮忙,在兵变的年代,母亲从不慌不哭,为我上师范筹巨款,除夕夜母亲送我回校,过七十大寿时,因思念儿子而寝食不安。

  2、尝试探究二: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这些事情的?请你用跳读的方式,从文中找到体现写作顺序的相关词语?

  3、点拨总结:通过刚才大家的学习,我们发现,《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写了许多关于母亲的事情,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就可以首先抓住每件事例,概括出各段意思,然后再连贯起来,采用段意合并的方法进行,这样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使文章条理更清晰。

  (意图:通过概括每段的主要事情,再到合并段意概括主要内容,让学生体验段意合并法的学习方法,通过点拨,让学生清楚什么时候使用段意合并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六、实践感悟,巩固提升

  跳读《我了解的老舍先生》一文,在原文勾画出关于老舍的具体事例,再用关键词句概括每段的意思,运用段意合并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自学:默读课文,勾画事例,批注段意。

  2、小组交流。

  3、全班展示交流:

  七、盘点收获,迁移运用

  盘点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主要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与步骤)

  迁移运用:(根据课堂时间自由调控,可课下完成)

  默读《养花》,用段意合并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意图:《我的母亲》作为例中学,训练段意合并法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我了解的老舍先生》作为实践悟,进一步体验段意合并法的用法,最后以《养花》作为迁移用,巩固用段意合并法概括内容。)

  八、拓展阅读:

  阅读与母爱有关的诗文《游子吟》、《诗经》(节选)、《圣洁的母爱》

我的母亲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复习围绕我的母亲的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身边事例的介绍,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能长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替他人着想;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联系社会背景,来领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的.方法。

  2、通过私反复朗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关心家庭,关心父母。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复习围绕我的母亲的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培养他们家庭责任感。

  教学难点 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替他人着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本、教学挂图等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 学 流 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u1) 绰号(chuo4) 庶祖母(shu4)

  吹笙(sheng3) 摹画(mo2) 眼翳(yi4)

  舔去(tian3) 侮辱(wu3)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1、学生注音。

  2、学生查词典注释。

  导入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学生通过了解作者,初步感知课文。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明确:

  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我的母亲教案8

  一导入: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大屏幕上的这首诗:

  母亲是一艘大船,载着我们驶向大海去追寻生命的奥秘,去探索世界的神奇;母亲是一座高山,蕴藏着万物哺育我们成长,强壮我们的身心;母亲是一曲动人的歌,带着我们云游四方,用她那优美的曲调颂吟着祖国的历史;母亲是一缕春风,吹生着世界万物,盈盈的步履间带来勃勃的生机。

  师:这是一首关于母亲的赞歌。母亲是人世间最圣洁、最崇高、最无私的爱,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份母爱,共同走进胡适的《我的母亲》。

  板书:我的母亲

  胡适

  请同学读一下学案上的字词:

  文绉绉(zhòu)麇先生(jūn)庶(shù)祖母...

  眼翳(yì)绰(chuò)号佃(diàn)户...

  恭(gōng)敬筹(chóu)备摹(mó)画...

  一学生读,其他学生纠正。

  二、作者介绍:

  胡适,现代学者、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一生取得35个博士学位(包括名誉博士)。1917年任北大教授,1946年任北大校长,中国白话文运动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

  师:这是一个学贯中西的伟大学者,但也有人这样批判他:

  1954年,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批判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的运动,后砭秃鋈蛔向批判俞平伯的老师胡适。

  胡适由学界泰斗一下变成声名狼藉之人。扣在他头上的帽子有:“实用主义的鼓吹者”、“洋奴买办文人”、“马克思主义的敌人”。

  师:面对批判,胡适是怎么反应的呢?一起来看大屏幕:

  对这种批判,胡适“不以为耻,反以这荣”,他一再和友人说:

  “这些谩骂的文字,也同r使我感到愉快和兴奋,因为……我个人四十年淼囊坏闩力,也不是完全白M的?”。

  师:胡适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成就和性格?文中有没有给出答案?

  明确: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板书:

  母亲的教训

  母亲的影响

  三、再读课文,文本探究:

  师:母亲的教育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1、督促“我”学习

  2、训练“我”做人

  师:母亲是如何督促我学习的?

  明确:到天大亮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

  师:“我”又没有去上早学?

  明确: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

  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师:可见母亲非常重视“我”的学业,这儿又一例证一起来看一下:

  ?资料:

  ?我们家乡的蒙馆学金太轻,每个学生每年只送两块银元。先生对于这一类

  学生,自然不肯耐心教书,每天只教他们念死书,背死书,从来不肯为他

  们“讲书”……

  ?我一个人不属于这“两元”的阶级,我母亲渴望我读书,故学金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了六块钱,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十二元。这样的学金,在家乡要算“打破纪录”的了。――《胡适自传?四十自述》,第24页

  师:母亲可以说在不惜“重金”栽培胡适。母亲的这颗望子成龙的心,古今

  都是一样的。但当时的胡适并不能理解母亲的这一举动,这儿有一例证:

  ?资料:

  ?有一天,一件小事使我突然明白我母亲增加学金的大恩惠。一个同学的母

  亲来请禹臣先生写家信给她的丈夫;信写成了,先生交她的儿子晚上带

  回家去。一会儿,先生出门去了,这位同学把家信抽出来偷看。他突然过

  来问我道:“`,这信上第一句?父亲大人膝下?是什么意思?”他比我只小

  一岁,也念过《四书》,却不懂“父亲大人膝下”是什么!这时候,我才明

  白我是一个受到特别待遇的人,因为别人每年出两块钱,我去年却送十块

  钱。

  ? ――《胡适自传?四十自述》,第24―25页

  师:由这件事胡适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课文标题是“我的母亲”,而开头

  3段只有一句话提到母亲,其它内容好像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明确: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

  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突出了母亲在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作用。

  师:母亲是如何训练“我”做人的?

  明确:1、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

  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

  2、。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3、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

  一顿。

  师:母亲对我的教育是极其严格的,但不仅仅严格,还有什么?

  明确:慈爱。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

  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师:眼翳“可以用舌头去舔”这只是听说而已,并没有科学的依据,但母亲

  为医我的眼翳病,已经到了什么都愿意尝试的地步了,这其中包含了多少的母爱啊。

  师:母亲在胡适的成长过程中,承担的角色有哪些?

  明确:慈母、严师、严父、恩师

  总结:母亲对我的教育是慈母的教诲。

  板书:慈母的教诲

  师:我们再一起来谈一谈母亲对我的影响体现那些地方?

  明确:和家人的相处。

  师:有哪些家人?又是怎样的家人?

  明确:(一):“家中经济本不宽裕”,大哥还“吸鸦片烟、赌博”“到处欠下烟债赌债”。每年除夕时,母亲不仅要“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而且最为烦难的是还要打发大哥招致的一大群债主。

  (二):大嫂和二嫂“常常闹意见”,也对母亲“闹气”,这时她们“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

  (三):无正业的浪人五叔,“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我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大概总有什么好处给他。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

  师:母亲在家中是何身份?

  资料补充:

  ?(母亲)十七岁嫁到胡家,是父亲的第三个妻子。父亲前妻有六个儿女,那时我的大哥大姐都已长大,大姐比母亲大七岁,大哥也比母亲大两岁。父母结婚后第二年,生下我。我才三岁零八个月时,不幸父亲就病逝了。母亲二十三岁开始守寡,独自撑持家道中落、经济困窘的门户,忍辱负重,倍费辛劳,终年四十六岁,一直守了二十三年的寡。

  师:在这个家母亲的身份?

  明确:寡妇、后母、穷家的当家人

  师:这个家不好当,尤其又有这样的一群人,母亲是如何对待他们的?一线了母亲怎样的优秀品质?

  明确:(一)、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宽容、善良

  (二)、我母亲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我母亲只装做没有听到。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后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儿,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就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

  容忍温和

  (三)、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刚气

  总结:母亲的优秀品质:宽容、善良、容忍温和、刚气。母亲对我的影响是一个榜样,当家的榜样。

  板书:当家的榜样

  四、深读课文,合作探究

  师: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找出包含作者对母亲感激之情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明确:“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以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

  “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天夜里她把我叫醒,她真的用舌头舔我的眼病。”

  爱子情深,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

  “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万分之一二。”

  如实道来,真诚倾吐,流露出对母亲的疼爱之情。

  师:作者极少用直接抒情的语句,却能够字里行间感人至深,他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质朴真切的语言,自然流畅的结构,真挚的情感。

  童年的视角回忆童年的往事,没有成人的姿态和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敬爱母亲之情溢于言表。

  师:作者说“受到了母亲极大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齐读最后一段。明确: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谦虚的种种美德。

  五、练笔:

  本文运用了通过具体事例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请运用这一方法写一写母亲对你的影响。

  板书:

  我的母亲胡适

  母亲的教育慈母的教诲

  母亲的影响当家的榜样

我的母亲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母亲形象。

  (2)学习作者通过截取母亲生活中最典型经历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语言细腻、真挚、深沉。

  2.过程与方法:学生合作探究,老师启发诱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为我们塑造的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同样是至爱亲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爱,而本文是写血浓于水的母爱。让我们来欣赏作者是如何饱蘸深情,写一位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吧!

  板书:母爱无言润物无声

  ——《我的母亲》邹韬奋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做批注。

  (1)扫除字词障碍,

  (2)抓关键词句,

  (3)通过联想与想象作批注。

  2.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2),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

  第二部分(3—6),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1)元宵夜的“巡阅”

  (2)涌流的泪珠

  (3)丰富的内心世界

  (4)劳碌的身影

  第三部分(7—8)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还年轻,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

  三、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有感情地读出来,并说出你动情的理由。

  四、写法总结,点拨升华

  1.感情真挚

  2.截取法

  3.细节描写

  4.叙议结合

  5.语言特色

  五、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喊,就是“妈”。这是一个简单而又意味深长的字眼,充满了希望、爱、抚慰和人的心灵中所有亲昵、甜蜜和美好的感情。在人生中,母亲乃是一切。在悲伤时,她是慰籍;在沮丧时,她是希望;在软弱时,她是力量;她是同情、怜悯、慈爱、宽宥的源泉。谁要是失去了母亲,就失去了他的头所依托的胸膛,失去了为他祝福的手,失去了保护他的眼睛……自然界的一切,都象征并表露着母性。太阳,是大地的母亲,她以热量孕育了大地,用光明拥抱大地。大地,是树木花草的`母亲,她生育并培养它们,直到它们长大。树木花草又是香甜可口的果实和充满活力的种子的慈母。而宇宙万物的母亲,则是充满美和爱的无始无终的永恒不灭的绝对精神。母亲这个字眼,蕴藏在我们的心底,就像果核埋在土地深处。在我们悲伤、欢乐的时刻,这个字眼会从我们嘴里迸出,如同万里晴空和细雨蒙蒙时,从玫瑰花蕊溢出的芳香。课下,请同学们下列题目之一做一做

  1.截取自己母亲给你印象最深的片断写一篇文章。

  2.与朱自清的《背影》比较阅读,看有哪些异同。

  3.如果你觉得过去母亲给你留的印象不深刻,回家给母亲洗一次脚,认真观察活动的细节,细心体会,写一篇文章。

我的母亲教案10

  【诵读积累】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赏析:这两句诗直抒胸臆,对母爱尽情的讴歌。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的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的万分之一呢?绝妙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意,概括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神会感情。

  2、从母亲的言行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从具体事件中提炼母亲的性格特点。

  2、体会母亲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怀念与感激之情。

  3、用心感悟生活,用笔抒写母爱。

  【教学难点】

  从母亲的言行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孟郊有首《游子吟》我想大家都记得,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学者胡适的一篇文章《我的母亲》。(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胡适(1891~1962),近代思想家,现代诗人、学者,提倡白话文。原名嗣穈,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19xx年完成博士论文(19xx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曾任教于国立青岛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胡适一生取得35个博士(包括名誉博士)学位。

  三、预习平台

  1、熟读课文。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文绉绉()糜先生()眼翳()佃()户....

  锁匙()轻薄()管束()侮辱()....

  3、标明段落序号,理清文章的结构。

  四、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认识母亲形象。

  1、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1)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2)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3)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4)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5)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

  1)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

  2)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

  3)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4)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

  3、再度课文,进一步认识母亲形象。

  读课文,思考:如果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我们的感受,我们会说这是一个xx的母亲。分别是通过什么事情体现出来的?

  (1)严厉

  对我的管教(教之严):

  每天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学

  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

  我说了轻薄的话,受到重重责罚——责罚严厉,教我做人

  (2)温和

  作为后母当家之难(爱之慈):

  除夕夜如何对待大哥的债主,不骂一句,面无怒色——善良宽容

  如何与两个嫂子相处,化解矛盾——忍让温和

  3、刚强

  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上的侮辱(气之刚):

  让发牢骚的五叔道歉,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正直刚烈

  五、深入探究

  1、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作者对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你是如何体会到的?

  (怀念、感激、敬爱。)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以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 “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天夜里她把我叫醒,她真的用舌头舔我的眼病。”爱子情深,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

  "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万分之一二。"如实道来,真诚倾吐,流露出对母亲的疼爱之情。)

  六、拓展延伸

  母亲是平凡的,她每天所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就是这微不足道的点滴中渗透了无私的爱,现在,想一想自己的母亲,她有什么事最让你难忘呢?我们对母亲表达过我们的爱吗,我们如何表达我们的感激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体验反思,品味质朴的语言,了解“母亲”为人处事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问题探究

  1、作者极少用直接抒情的语句,却能够字里行间感人至深,他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

  质朴真切的语言,自然流畅的结构,真挚的情感。

  童年的视角回忆童年的往事,没有成人的姿态和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敬爱母亲之情溢于言表。

  2、作者说“受到了母亲极大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齐读最后一段。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谦虚的种种美德。

  3、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似与主题无关,为什么?

  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的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为后文写母亲对自己的影响作了铺垫,与结尾呼应。

  4、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他与家人相处的情景?

  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母亲的言传身教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

  二、语言探究

  完成课后第二题,体会胡适用词的分寸感。

  三、拓展延伸

  1、请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作者母亲在为人方面:主要是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和睦仁慈;在教子方面:较为严格,有时过于严厉。

  2、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说说自己在哪些方面受到母亲的影响。

  四、读后感悟

  感悟1:有情的日子才是好日子,有爱的生活才是好生活。胡适用情、用爱表露了自己对母亲的真情、真爱,也让我们感悟到家庭教育的真谛——爱有度,严有格。

  感悟2: 感悟3:

  五、课堂总结

  虽然古语有“至亲不谢”的说法,但今天我要对您说??母爱无私,母爱深沉,母爱广阔。同学们,我们现在每天都沐浴在母爱的温情中。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你亲爱的母亲说写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敲响警钟:

  年轻的心总是装载着太多的事情,事业、爱情、理想,而父母永远只是静静的藏在一个角落里。一个声音总是再说:现在还早,等我成功了,再去对父母尽孝也不迟。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有太多的抱负要去施展,岁月沧桑,不知不觉间曾经是我们避风港的父母却已经老了。所以让我们用行动来“报得三春晖”吧!

  1、给妈妈一个拥抱

  2、和妈妈换位,用妈妈的心态,对你自己唠叨几句。

  知道吗?

  仔细想想,原来母亲一词是可以这样解释的:

  妈妈给了我很多很多

  妈妈为我操心,白发已爬上了您的头

  您为我流过不少泪

  您有一颗慈祥温暖的心

  您注视我的目光总是充满着爱.

  您从不欺骗我们,教导我们去做正确的事情.

  七、考点解说:

  【走进中考】(20xx年重庆市)阅读《春光美》,回答问题。见《全解》

  八、作业:《配套练习》《同步》

我的母亲教案11

  教学目标

  1.对这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通过归类二次发散,教给学生深入思考的方法,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以《感恩》为话题写作,整理思维成果,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

  重难点

  归纳思维方法,整理思维内容深入发散。

  乐学善思

  办法诗、歌、名言对抗赛。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展示、搜集到的有关母亲节的相关资料及有关赞美母爱的诗歌、名言。

  2.导出课题。

  二、自主思考,发散思维

  1.由母亲节你想到了什么?(生说)

  2.围绕母亲节让你想到的,尽可能的展开想象,把想到的写在本上。(至少5条,写出5条为优秀,5条以上为最佳)

  3.小组内整理思维成果,组内交流。

  4.小组汇报交流成果(相同的.思维点,别人说过的,不再重复)

  5.全班汇报师生评价。

  6.诗、歌、名言对抗赛。(以大组为单位,诵读赞美母亲的诗篇、名言或演唱有关母亲的歌曲)

  三、教给方法,深入思考

  1.师生共同把思维成果归类。

  2.围绕母爱的无私,深入探讨母爱有多伟大,又该如何学会感恩。

  3.生汇报,师点拨。

  四、运用思维,轻松写作。

  1.主题

  2.生练写

  3.读作品,师生评议

  五、总结

我的母亲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 理清故乡、母亲和我三者之间的关系。

  2. 准确概括母亲的个性特征。

  3.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理清故乡、母亲和我三者之间的关系。

  2. 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关注情感,探讨情感问题,从而学会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语设计

  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散文的鉴赏方法。结合散文的文体特点,一般从形与神,情与境的角度去鉴赏。今天,我们介绍一种散文的鉴赏方法,那就是以文题为切入口去鉴赏散文。(板书:鉴赏散文的方法:形与神 情与境 以文题为切入口)

  (二)整体感知

  1.通读文本,理解文题的含义。

  (1)请大家看文章的题目,看到题目,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思考,什么时候故乡代替了母亲,为什么故乡可以代替母亲,故乡代替母亲能干什么,文题中“终于”又说明了什么。

  (2)学生通读文本,从文本中找出相应的语段作答。

  (3)明确文题的含义:

  ①爱母亲,所以爱故乡

  ②爱故乡,因为怀念母亲

  ③故乡代替母亲给人以力量和慰藉。(板书)

  2.把握文章的主旨。

  由此可以明确本文是一篇写母亲的回忆散文。

  (三)鉴赏品味

  1.感知母亲的形象美

  (1)要求学生再读文本,在文本中尽情搜寻,勾画出能够揭示母亲品质的语段,并且进行概括,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交流。

  (2)两人一组,一生读勾画出的语段,一生用“母亲是……的人”的句式组织语言,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

  (3)小结:母亲是一个爱子如命、有远见卓识、勤劳简朴、坚忍不屈、宽厚仁慈、眷恋故乡的人。

  2.体味作者的情感美

  文中写母亲对儿子的舐犊之情处处可见,那么作家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情感呢,请从文中找出来,并加以概括。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小结:爱母亲;敬母亲;感激母亲;报答母亲;对母亲的付出充满愧疚;忽略了母亲对故乡的依赖,感到懊悔;母亲去世,充满悲伤;怀念母亲。

  (四)比较阅读

  将朱自清的《背影》与本文比较阅读,让学生探讨两文的异同,并且互相交流。

  明确:两篇文章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散文。《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而本文却是截取几个片段来表现人物。

  (五)活动体验

  1.说一说

  如果让你讲一句你对母亲最要说的话,你说什么。

  如果让你为母亲做一件事,你会做什么,说一说。

  2.写一写

  悠悠母爱,丝丝缕缕牵扯不断,让我们拾取其中一段,为爱下一个注解,描绘我们的母亲。

  (六)课堂小结

  有一种爱无与伦比,那就是母爱;有一个人无法忘记,那就是母亲。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孩子,当他索要完母亲的一切之后,母亲问:孩子,你还要什么?孩子说:我要你的心。于是,母亲把心挖出来给了这个孩子,于是孩子就高高兴兴的跑出了门,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母亲的心啪的一声就掉在地上,然而母亲的心说出的话却是:孩子,你摔疼了吗?这就是母爱,一个愿意永远付出而不求回报的一种爱!母爱是温馨的,母亲的形象在我们的心目中举足轻重、独一无二,歌颂母亲的语言可以是华丽的,可以是平实的,可以是深沉的,也可以是稚嫩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语言都是发自我们内心的,其中都蕴含着我们对母亲浓浓的深情,让我们理解母亲并学会爱自己的母亲吧!(播放阎维文的《母亲》,在歌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我的母亲教案1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我的母亲》教案。

  2、理解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重点难点]

  1、重点:截取人物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2、难点:语言细腻、真挚、深沉。

  [教学时数]

  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6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党政府逮捕。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本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著作编有《韬奋全集》《韬奋文集》等。

  邹韬奋也是一位散文家。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

  2、导语

  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同样是至爱亲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爱,而课文是写母爱。让我们来欣赏作者如何写一位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吧。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我的母亲》教案》。

  第一部分(1—2),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

  第二部分(3—6),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第三部分(7—8),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还年轻,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

  四、探究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你还记得自己的母亲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吗?

  学生概括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教师评价。

  四个片段:

  1、元宵夜的“巡阅”

  2、涌流的泪珠

  3、丰富的内心世界

  4、劳碌的身影

  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是:“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

  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

  五、小结

  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

  六、布置作业

  课外练习四。

  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课

  检查背诵一段文字

  二、继续学习课文

  品味语言:本文语言细腻、真挚、深沉。可以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加以评说。

  1、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2、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

  3、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都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句子中加点的词不能去掉。第1、2句中的“就”和“才”,表现了对母亲不幸早逝的无限的痛惜之情。第3句中的“敢”如果删去,就成了“不对母亲说出一句”,和原来的意思大相径庭。“不敢”是心里想说,但又怕说出来后母亲不允许“我”再陪下去,越是“不敢说出”,就越是显得真诚、执著。如果改成“不说出来”,就无法把这种矛盾的真实的“心理状态”表达出来了。

  三、比较阅读

  朱自清《背影》与邹韬奋《我的母亲》,让学生讨论两文的异同点,互相交流。

  《背影》《我的母亲》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散文。《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而《我的母亲》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

  四、探究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读了课文后,你认为邹韬奋成长的家庭环境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可取的?

  学生讨论、明确:

  邹韬奋成长的家庭仍是一个封建家庭,妇女在家庭里没有地位,母亲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母亲早逝也说明当时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极差。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家庭。邹韬奋成长的这个家庭环境重教育,重文化,对子女要求严格,这是好的;有母爱的温暖,有母亲努力劳作的榜样,有文学熏陶,这些也是好的,但是体罚是不可取的。

  五、小结

  本文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六、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二

【我的母亲教案】相关文章:

我的母亲教案12-16

《我的母亲》教案09-14

回忆我的母亲教案05-14

胡适我的母亲教案10-12

[推荐]我的母亲教案02-02

我的母亲胡适教案06-23

我的母亲教案优秀07-04

我的母亲教案胡适06-19

胡适我的母亲教案优秀09-20

我的母亲教案(精选3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