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优秀(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进一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2、丰富语言的积累。
3、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语言的乐趣。
4、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5、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希望学生能用打比方的句子来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2、丰富语言的积累。
3、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语言的乐趣。
4、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5、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希望学生能用打比方的句子来进行表达。
教学难点:
1、进一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2、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语言的乐趣。
3、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希望学生能用打比方的句子来进行表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a)进一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b)丰富语言的积累。
c)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语言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a)进一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b)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说一说。
15、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反复读一读韵文。
16、生说一说“闷、闻、问”这几个字分别是由哪两个汉字组成的,合在一起后表示什么意思。
17、师出示写有构成会意字的那些独体字的卡片,将它慢慢放入“门”中,让学生将两个字合起来说说“闷”字的意思。然后,在此基础上出示“闯、闹、闪、闲”这四个会意字,让学生根据字的构字特点,想办法记住这些字。
二、读一读
1、诵读词语。
i.左边色块中的词语,都是用来描写天空中的景色的。
ii.右边色块中的词语,都是用来描写林间的美景的`。
2、学生通过这些词语联想到一幅一幅美丽的画面。使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的优美,积累语言,并学习运用语言。
三、大家一起来编有趣的句子
1、由例句入手,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感受句子的有趣:人们明明听到的是小鸟的鸣叫,可想到的却是“小鸟在枝头歌唱”。这是因为人们听到小鸟的叫声时,心中十分愉快,所以才会这么想,这么写。
2、教学中,教师不必向学生提及相关的术语。只要从表达的趣味上加以指导,让学生展开想象,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i.丰富语言的积累。
ii. 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语言的乐趣。
iii.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教学重、难点:
5、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语言的乐趣。
6、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教学过程:
一、探究与发现
7、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
8、说一说画中的白云像什么?
9、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二、写字练习
6、让学生观察一下,上边三个字的“折”在哪一笔,注意横折、竖折、撇折的不同写法。
7、观察下边三个字的“钩”在哪一笔,注意右向钩、斜钩、卧钩的不同写法。
8、学生从字型的整体进行观察,互相说一说,怎样写“折”和“钩”才好看。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和一些句子的浅层意思。
2、感知内容,理顺思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想象当时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谁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周总理的课文?
启发回答:《温暖》、《飞机遇险的时候》、《难忘的泼水节》
我们都知道周总理一直以他崇高的品格,博得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逝世。1月11日,首都人民自发地聚到长安街送总理,场面十分感人。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读本课的生字词:柱着、洋槐、耐心、装饰、腮边、陪着、矫健、检阅、五洲四海、不约而同、挽幛。
3、学生互相提示书写易错的字
槐:易丢撇折点
饰:左面不是“布”,也不是“市”。
4、区分同音、形近字,口头组词:
柱( ) 州( ) 陪( ) 检( ) 矫( )
拄( ) 洲( ) 培( ) 捡( ) 骄( )
5、解释词语的意思:
矫健:强壮而有力。
肃穆:严肃而恭敬。
五洲四海:指世界各地。
三、默读课文
1、看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
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板书:
第一段(1)等灵车,心沉痛。
第二段(2~3)望灵车,忆总理。
第三段(4)送总理,心相随。
2、划出不理解的词和句子,在小组里讨论学习后,把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3、指名按段落读课文,要求熟练通顺。
四、作业
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2、把你认为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8 十里长街送总理
第一段(1)等灵车,心沉痛。
第二段(2~3)望灵车,忆总理。
第三段(4)送总理,心相随。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
2、体会人民群观众对总理崇敬爱戴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1、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1月11日,当首都人民听到总理遗体火化的消息时,上百万群众冒着严寒,聚集在长安街至八宝山的路旁,默默地等待着,等待着最后送别自己的总理。只见长安街两旁,万民肃穆哀泣。让我们再一次回到当时的长安街上,与首都人民一起送一送总理。
二、回忆
上节初读课文时,各段各写了什么?(板书)
三、新授
人们在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时心情怎样?
板书:悲痛
的确,首都人民为自己失去这样好的总理而痛心。
1、提问:从送总理情景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用笔画出来,再读一读。
2、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划出表达对总理热爱的词句,并说说这些词句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先通过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然后师生共同品析关键性的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体会以下几句:(投影出示句子)
⑴ 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这两句话是写来送总理的人多。“挤满了”形容人行道上的人密密麻麻,非常多;“男女老少”说明来的人年龄不同性格不同;“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说明站在长安街两旁送别总理的队伍很长。这么多人自发地到长安街来送别总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与敬爱之情。
⑵ 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将三个“都”字抽出来,让学生比较两种说法的表达效果。
⑶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说明老奶奶年老体衰,但她仍要来向总理告别。“焦急而又耐心”写出了老奶奶盼望早点看到灵车,哪怕等的时间再长。这句话以老奶奶为代表进行具体描写,反映了人民群众等待总理灵车的心情。
⑷ 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让学生抓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体会思想感情。
⑸ 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这句话写的是灵车过去了,人们的心跟灵车紧紧相连,不忍总理离去。“希望时间能停下来”为的是多看一眼总理的灵车。表达了人们迫切希望能看一看总理的强烈愿望。
注意:在品味句子的含义和情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3、在学生交流体会的同时,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⑴ 指导朗读,注意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语速要慢,语调要低沉。
⑵ 教师范读,个人读,集体读,师生对读,配乐读。
四、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在熟读的基础上自己试着背诵,然后分段指名背诵。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3个生字,认识7个字。认识“单人旁”。能用“五颜六色”进行词语搭配,训练说句子。
2、过程与方法:在语境中学习生字,认识新偏旁,训练说句子。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通顺、正确、有语气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美丽校园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3生字和7个认读字,能够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你们”这两个字对合体字及偏旁有初步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件:小彩笔图片
1、导入语
课件:图片(小彩笔)
师:这是什么,(小彩笔)。你用它画过什么?有个小朋友也喜欢小彩笔,还在书中写了一首小诗赞美它呢!一起来学习好吗?
2、出示课题:
课件:小彩笔
板书:小彩笔(加拼音)
3、齐读课题:4、小彩笔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师:现在请你打开书62页,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它读准。
课件:出示要求(我会做,借助拼音正字音)
2、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在文中圈出来。
课件:我你们
师述:你能边读课文边把生字圈出来吗?比比谁做得又快又好!
3.看课件认读生字:我你们(带拼音)
(1)指名读生字;我wǒ 你nǐ 们men
(2)师述:们men是轻声,我们,你们表示人很多。(用手势体态讲解)
(3)学生认读我你们:伙伴拼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指名领读(3人)、个别读(2人)。
(4)组词:谁能用新生字来组个词?(你的知识真丰富)
4、课件学习认读字:用、画、色、美丽、绿色、五颜六色
师述:还有几个生字朋友呢,我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1)自己小声的读一读
(2)指名带读: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呀?
(3)个别检查:谁能再给大家读读。(及时奖励)
5、考考你:去掉拼音朋友,还能读准字音吗?
课件:我们你们有用颜色画画五颜六色……
(1)指名读
(2)齐读
6、小声读课文巩固生字:
课件:把生字朋友放回文中读一读,伙伴互查,语句要读通顺。
师述:同学们读得都很好,我也想读一读,想听吗?
三、再读课文,在情境中识字
1.老师范读,学生认真听想一想小彩笔画的是哪儿?用什么画了什么?
(1)板书:学校
(2)提问:用什么画了什么?
课件演示:我用蓝色画天空,
我用红色画国旗,
我用黄色画高楼,
我用绿色画草地。
2.指导朗读:先自读,再同伴互练。
师述:这么多颜色,你喜欢哪个颜色?你能读给你的小伙伴听吗,让他感觉你喜欢它。先自读,再同桌互练。
3.课件:我用蓝色画天空,
我用红色画国旗,
我用黄色画高楼,
我用绿色画草地。
4.指名读:让别人听出来你用什么画得什么。
5.扩展:这个小朋友画得真好这么美的校园,我们看美术老师用它的彩笔给我们校园也画了很多漂亮的`画。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课件:校园文化墙的画
提问:
你还想用什么颜色画些什么?自己想,然后,和伙伴说说,指名说。
课件:我用()画()
6.这么多的颜色都用上了,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颜色吗?
生活中还看到什么是五颜六色的?
7.指导用“五颜六色”说话。小组内说,指名说。
师述:你能用“五颜六色”说句话吗?五颜六色的彩笔把校园画得真美,你能读出美的感觉吗?
课件指名读:五颜六色都用上,
我们的校园多美丽!
8.指导朗读:五颜六色都用上,我们的校园多美丽!
师述:重点字指导:都多
小彩笔帮我们画了这么漂亮的校园,你喜欢小彩笔吗?想对它说什么?
课件:齐读:小彩笔,我爱你。
9.做到通顺、正确、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师述:带着你的喜爱之情朗读课文吧。你能背下来吗?
10.背课文。
四、指导识字
师述:背得真好,相信你们写得也会很好。
1.书写“你”,认识单人旁
(1)板书单人旁,齐读、书空。你指的是人,跟人有关,所以用单人旁。
(2)分析字形、占格:课件,你有几笔,书空写一写。
师述:占格要注意什么呢?左右两部分有什么特点?(左窄右宽),注意左部分的撇低右部分的撇高。
(3)教师范写,学生巩固占格。
(4)学生描红1个,写一个。
(5)展示讲评生字:你
2.学习生字们
(1)课件“们门”比较字形、字音、字义。
(2)分析字形、占格:打开书63页,们有几笔,书空写一写。
(3)教师范写,学生巩固占格。
(4)学生描红1个,写一个。
(5)展示讲评生字:们
3.生描第一个红字,注意笔顺。
4.独立写一个字,不仅要注意笔顺,还要注意位置。
5.互评后修改。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表现都很出色,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呀?
五、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用你的小彩笔完成这幅画!
2、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六、板书设计
4、小彩笔
dān rén páng 你们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妈妈的爱》是一首儿童诗。这首诗选择了五个生活片段,,前三节分别从妈妈在暑天为孩子扇扇子,在雨天为孩子送伞,抱孩子去医院几个生活细节上给孩子无私的爱,后两节,妈妈的爱体现在对我思想成长的关怀和帮助上,同时也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爱。全诗充满亲情爱意,朴实无华、文质兼美,以通俗易懂的诗歌语言,密切地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致力于引导学生理解母亲,体验母爱,感受亲情。
教材安排了认字10个:扇、裳、遮、烫、哭、瓶、谎、批、责。写字9个:扇、校、伞、瓶、批、评、责、亲。
课后思考题:你觉得妈妈的爱还像什么?意在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继续回味母爱感受亲情。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引导孩子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母爱。
2、培养孩子平中见奇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素材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4、会认生字9个,会写生字10个。
5、尝试用《妈妈的爱》的格式写一段。
教学建议:
1、这首诗选取了五个生活片段,表现了妈妈对孩子的无私的爱,也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爱。妈妈在酷暑为还字扇扇子,在雨天为孩子送伞,抱孩子去医院这些生活细节,几乎发生在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经历过,正因为司空见惯,所以孩子容易忽略。因此阅读时要引导孩子想想,妈妈做这些小事容易吗?
2、后两节,妈妈的爱体现在对我思想成长的关怀和帮助上,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妈妈教导你时,你有什么想法?是怎样做的?最好怎么做?不要唱高调,避免这种爱变得枯燥乏味。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爸爸妈妈的教育方法有时不够适当的做法。关于这一点可以组织一次学生和妈妈谈心的活动,或者把孩子的讨论录音、写下来的话交给家长,组织家长讨论。
4、对于个别失去妈妈缺少母爱的同学,老要特别给以关注,与他们单独交谈,谈阅读的体会,让孩子体会老师的爱和文中妈妈的爱是一样的。
拓展练习:
一、比一比,再组词。
清()校()伞()切()
睛()较()平()地()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夜晚一()扇子一()衣服
一()雨伞一()往事一()批评
三、学着课文的样子,再编一小节。相信你能行。
精品教案:(一)
教学准备:
字词卡、录音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再现母爱
1、播放录音《妈妈的骄傲》
同学们,你们熟悉妈妈的声音吗?这儿有几位妈妈正在夸自己的孩子呢!注意听,猜一猜是谁的妈妈在夸他?
2、你能夸夸自己的妈妈吗?
说到自己的妈妈,老师看得出你们都很自豪,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赞颂妈妈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让我们来一起听一听。
二、初读课文,感受母爱。
1、正如歌中所唱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向像块宝,我们从小到大,妈妈付出了很多的心血,。这就是妈妈的爱,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爱的故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页,板书课题:妈妈的.爱
2、师配乐读课文。
3、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4、指名读课文,随机评价。
三、自主合作,愉快识字。
1、生字娃娃想知道你们用什么办法认识它们的?
学生说说自己识字的方法,师适当点播,补充。
2、游戏识字。
(1)老师说一个字,学生找到字卡就举起来。
(2)分组练习找生字娃娃。
四、感情朗读,体味母爱。
1、同学们自己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5名同学开火车读课文。
2、自由读文与小组内读文相结合。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诗歌来读,通过这一小节,你明白了什么?
(2)小组内读文,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
3、汇报学习情况。
谁愿意读读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诗歌?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
(1)当学生汇报到第一小节时,引导学生抓住妈妈正给我扇扇子,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体会妈妈不顾劳累,忍着酷暑为我扇扇子的爱,明白为什么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然后指导学生带着妈妈的爱去读读这节诗歌。
(2)当学生汇报到第二小节时,引导学生从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雨水却打在妈妈身上。体会妈妈无私的爱,即使雨水打在身上也全然不顾。
(3)当学生汇报到第三小节时,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妈妈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时那着急的心情,从而理解为什么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再次体会妈妈伟大的爱。
(4)当学生汇报到第四小节时,引导学生结合实际,体会妈妈责备的目光也是爱。
(5)学生汇报到第五小节时,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谈谈、理解为什么妈妈的爱是亲切的教诲?然后感情朗读。
4、配乐通读全文。
五、联系生活,赞美母爱。
同学们,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责备的目光,亲切的教诲。妈妈的爱还是什么?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为妈妈每天都细心地照顾我们,所以我们都生活得很幸福。谁能像书上那样举个例子说说妈妈对你的关心与爱护?
1、学生从生活中举例说说妈妈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
2、引导学生把夸妈妈的话,整理成小诗的样子说出来。
3、小组内互相讨论、帮助,老师及时指导,然后指名叫几位同学说说。
4、把自己说的小诗写下来,然后小组内评评。
5、把小诗读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请他们指导。
六、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1、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
2、同桌交流识记方法。
3、师重点指导扇暖瓶。
4、学生自主书写,师巡视指导。
5、小组评价,反馈。
七、拓展作业,表达母爱。
三.八妇女节就要到了,请自己制作一张贺卡,把自己编写的小诗------《妈妈的爱》认认真真地抄写在贺卡上,作为礼物送给妈妈,好吗?
附板书设计:
清凉的风
遮雨的伞
妈妈的爱滴落的泪爱妈妈
责备的目光
亲切的教诲
妈妈的爱(二)
教具准备:
1、字、词卡片。
2、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录音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可边听边跟唱。
2、是啊同学们,世上只有妈妈好,想想我们的妈妈,她有哪些值得你夸奖的呢?你能说句最贴心的话送给妈妈吗?
(让学生尽情表达,体会妈妈的爱。)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歌颂母爱的诗歌,看看小作者是怎样表达妈妈对自己的爱的?
板书课题:妈妈的爱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2、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教师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4、指名分节朗读诗歌。
要求学生:(1)听准字音。(2)听后评价。
三、细读课文,领悟表达。
1、选择你喜欢的一小节,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你读懂了什么)?
2、分节朗读诗歌,交流体验,指导朗读。
(如:第一小节,引导学生抓住三、四行,体会妈妈不顾劳累,忍着暑热为我扇扇子的爱。第二小节,引导学生从一把伞遮在我的头顶,雨水却打在妈妈身上这句话来体会妈妈那无私的爱。第三小节,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妈妈当时着急的心情。第四小节,引导学生从我打破暖瓶这件事中体会妈妈责备的目光也是妈妈的爱。第四五小节,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说一说,妈妈教导你时,你有什么想法,你是怎么做的,最好怎么做。)
3、小组内读读你喜欢的小节,互相评价。
4、指名配乐朗读诗歌。
5、全班配乐朗读诗歌。
四、熟读诗歌,练习背诵。
五、拓展练习。
1、联系生活实际,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妈妈爱我的故事。
2、学编儿歌,抒发妈妈的爱。
3、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全体同学共同欣赏,再一次感妈妈的爱。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巧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掌握其音、形、义。
(2)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内容,感受本文语言的清新美与含蕴美。
(2)在比较中,体味两幅雪景的不同,探究在不同雪景的描绘中寄寓作者的精神追求。
(3)理解本文几个含蕴深刻的语句,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玩强斗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诵读全文,比较两幅雪景的不同特点来体味蕴含其中的情感。
难点:理解本文精练、优美、内蕴丰厚的语言。
教学时数:二课时
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
2.搜集回顾鲁迅先生生平。
3.结合课文,借助工具书完成下列词语。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①磬口( )②塑罗汉( )③脂粉奁( )④灼灼( )⑤朔方( )⑥凛冽( )
2.解释下列词语:
①博识 ②美艳 ③灼灼 ④蓬勃
⑤凛冽 ⑥天宇 ⑦精魂 ⑧升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提示学生背诵有关“雪”的古诗词名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孤舟蓑苙翁,独钓寒江雪”),教师简评入课:“雪”,洁白的自然之物,是纯洁与刚毅的象征,因而,它也成了古今中外名人竞相吟咏的对象。今天我们来欣赏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
二、正课
(一)文学常识了解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简介鲁迅及其作品。教师适当补充。
(二)文体知识简介散文诗(借助多媒体字幕)
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但它又毕竟是诗(只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较为短小,具有诗的文笔等。
(三)初读感知
1.听读。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能让人陶醉。请同学们闭上眼用心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展现画面,同时感受散文诗这种文体独具特点(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读一遍)。
2.展示听读收获。
①听读中感受到的画面(生自由谈)。
明确:滋润美艳生机盎然的江南雪,如粉如沙,蓬勃奋飞的朔方雪……
②听读中感受到的语言特点。
明确:语言清丽流畅,扑实真切,洒脱灵活,又不失严谨……
3.感读。
感读是一种文字与心灵初撞的过程,需视之以目,感之以心,动之以情,发之于口,请同学们在刚才听读感悟的'基础上,直面课文,通过直观的文字去查找学生初读感知的画面,同时注意预习时了解的字词在文中的运用。
(四)层次疏理内容概括
1.根据听读和感读到的画面,给文章分层,并简括层意。
明确:全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写江南的雪,第二部分(4~6)段,写朔方的雪。
2.合作探究:同桌交流概括两幅图的特点。
明确:江南雪,滋润美艳,生机盎然。朔方雪,如粉如沙,蓬勃奋飞。
(五)美读品味
精力专注,走入散文诗的意境,体悟诗中良好的情韵,恰当运用朗读技巧,用声音加以传达。这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
提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进入情境,读出特点。
学生自由地大声动情朗诵。
(六)展读评价
找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全文或某一段落)师生评价。
评价参照:
①发音准确,节奏合理。
②读出诗意,感情充沛。
③“江南雪”语调要温润,赞美的,充满向往的。
“朔方雪”要用孤独不屈充满战斗性的语调。
三、小结
在这篇优美的散文诗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两幅各具特点的图景,江南雪的滋润美艳,朔方雪的蓬勃奋飞,让我们领略雪这一纯洁自然之物的独特风采,另外散文诗灵活的形式,优美的语言,也让我们陶醉。所以同学们课下加强朗诵,将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下来,并有感情地背诵。
第二课时
一、文本探究
(一)内容、语言
1.作者怎样描写江南雪的?
学生交流讨论反馈。
明确:
(1)文章开头首先提到暖国的雨,然后对比着引出江南的雪。
(2)接写雪的质地、颜色。
(3)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雪野图,衬托江南雪独具的风格。
(4)写孩子们塑雪罗汉,将雪与孩子们的快乐联系起来。
语言:提示学生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谈谈怎样体现快乐的。
明确:呵、拍手、点头、喜笑等。
2.用自己的语言再一次概括江南雪的特点。
明确:江南雪,透露出盎然的生机,孕育着生命。
3.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朔方雪的?感觉朔方的雪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学生交流讨论反馈。)
明确:作者用一个“但是”巧妙转折,先交待朔方雪与江南雪的截然不同,然后用“永远如粉、如砂,决不粘连”写出塑方雪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它在日之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
在“凛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俨然一个斗士,它“蓬勃地奋飞,弥漫于太空中”,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像是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二)情感和主旨
1.作者对江南的雪,朔方的雪感情态度是什么样的?
学生讨论交流反馈。
明确:
作者对滋润美艳的南方雪,对充满生机的南方雪景充满怀念和喜爱之情,对如粉如砂,旋转升腾的朔方雪,寄寓了深切的同情和热情讴歌。
2.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情感,其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1)提供本文的背景材料(多媒体)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态度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2)生结合背景材料计论,回答问题归纳主旨。
明确:滋润美艳的南方雪,寄托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藏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
二、关键词语的品味
(研讨课后练习二)学生结组交流,畅所欲言。
明确:
1.“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江南的雪孕育着的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3.雨是雪的初始防段,雪是雨的升华,作者用肯定的语气赞扬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对它不幸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作者赞颂朔方的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说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泼的精神。
三、迁移拓展
1.江南的雪那平和恬静的美让作者欣喜,寄托他美好的理想和追求,而作者更由衷地赞美北方雪的孤独与刚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的精神。好,让我们闭上眼来倾听殷秀梅演唱的《我爱你塞北的雪》走进雪的世界,去领略它那独特美韵。(放录音)
2.学了这篇文章,听了这优美的歌曲,你对“雪”是否又有了更深层的认识,请拿出笔来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字数不限可描写,可议论,可抒情。(学生写作,完成后交流评价)
四、小结
同学们,雪是雨的精魂,雪是春天的使者,雪象征着纯洁,雪象征着刚毅,雪是奉献者的化身,雪是挑战冷酷的斗士。心灵的冬季有雪相伴,你的心田,定会纯洁滋润,你的心音定会铿锵悦耳,你的心房定会宽阔坦荡。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13个新词和6个生字。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适当的小练笔。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引入:同学们,作者小时侯听奶奶讲,西方有座昆仑山,山上有个瑶池,那是天上的神仙住的地方,池里的水好看极了,有五种颜色,红的,黄的,蓝的,绿的,紫的。奶奶当时是哄着作者玩的,可作者却当成了真的,他一直想有一天能够遇上神仙,跟着神仙腾云驾雾,飞到五彩池边去看看。没想到他长大了来到四川省松潘旅游,看到神奇的五彩池时,他感到自己的梦想变成了——(生齐答:现实。)现在就让我们到五彩池去游览一番。
(2)揭题:我们一起来读课题。这个题目给了大家什么想象呢?
(这么一个简单的题目就给了大家十分美丽的想象,相信同学们能在课文里感受到五彩池的更多美丽。)
二、初读课文。
(1)根据要求,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想想五彩池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用喜欢的方式来认读生字。
3、谁来谈谈游览之后的感受?
(2)交流:
A:这篇课文的词语很美,我们先来积累词语。读给同桌听,同桌觉得他读得挺好的,请推荐他来读给大家听。(叫3个学生)相信同学们都已经会读了是吗?那就用朗读来告诉老师。读的时候想想哪个字型难记,可你却有绝招记住他。
B:学生自由谈论。(抓住“耀”、“镰”、“笋”)相信这些新词现在都已经装入同学们的脑袋了。
C:同学们,你们来说说,五彩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的感受是什么?
师小结:五彩池的确神奇,(板书:神奇)作者更是妙笔生花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文字,把五彩池的神奇美丽再现了出来。让我们来学习课文。
三、进入情境,自读自悟
1、你觉得要想了解五彩池的神奇要先学习哪些段落?(1、2)
2、自学1、2自然段,喜欢哪一段就多读一读,并画出自己觉得能体会出五彩池神奇的句子。(教师去下面了解学生朗读情况)
学生自主学习。
3、交流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特别喜欢这一段的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能否听出他为什么喜欢。
学生评价。
(2)读读说你喜欢的句子,说说原因。
生读读,说说。
池子的边沿是金黄色的,像一圈圈金色的带子,把池子围成各种好看的形状: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脸盆,有的恰似盛开的莲花。
A、这些水池不但多,而且样子很好看: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一般的池子不是圆的就是方的,没有这么美。
动作联想:师:你能联系平时的生活实际来体会五彩池的美,很好。我们大家把这些表示形状的词语圈出来,我们一起用手比划比划这些动作,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些形状的池子,告诉老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神奇)你来读一读。
找:同学们我们再到课文的插图里找一找这些形状。你感受到什么?(美丽、神奇)你来读读,
比较:池子的边沿是金黄色的,像一圈圈金色的带子,把池子围成各种好看的形状: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脸盆,有的恰似盛开的莲花。
池子的边沿是金黄色的,把池子围成各种形状: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脸盆,有的像莲花。
B、而且这些池子的池边像是谁用金黄色的彩带围成的,也和一般的池子不同,真是太神奇了。你把金色的带子的神奇美丽也读出来吗?
说话练习:师:为了把这些奇特的形状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来,作者用了许多比喻。大家想象一下,五彩池还会有怎样的形状呢?你能仿照课文来说一说吗?
池子的边沿是金黄色的,像一圈圈金色的带子,把池子围成各种好看的形状: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恰似()的()。
大家都感受到了五彩池那奇特的形状。(板书:形状奇异)
师:大家想的多么有趣呀。这些形状的池子说不定在藏龙山上都能欣赏到。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五彩池形状的特点?
配乐读、记忆:师:你觉得怎么读可以表现出这种神奇的特点就怎么读。(生练读)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
(3)(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练习朗读,师或点拨,或示范。)
师:这么美的词句,如果能记在脑子里,今后写作文就不愁没有词汇了。请试着背一背。
(生练习背诵,然后同座互背,最后背给大家听。)
(4)在第一节中除了体会到五彩池的形状的神奇,你还从哪里体会到他的神奇呢?
学生可能会抓住这些句子来谈。
大的面积不足1亩,水深不到3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
·谈体会,朗读出奇异的感觉。
师:从这里体会到的是什么的神奇呢?
生:大小的不同,显得非常有趣。深浅不同,显得神奇。
理解数字:一亩是多大,三米有多高?比划比划菜碟子多大,伸出手指看看多深。(拿出菜碟子)
找:咱们到图中找找,这真是有趣神奇啊!
分角色读:咱们一起来读读吧!同桌配合读。师生读,老师读红字,黑色的你们读!
(5)现在大家一定非常清楚这段话是紧紧围绕哪句话来讲的了吧。我们一起读。分角色朗读。
(师)这些池子大大小小,玲珑多姿。
大的面积不足1亩,水深不到3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女)池子的边沿是金黄色的,像一圈圈金色的带子,把池子围成各种好看的形状: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脸盆,有的恰似盛开的莲花。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同学们池子的形状的美丽神奇我们已经领略了。那么池水的神奇又表现在哪里呢?听录音第二自然段,看你能感受到吗?大家边听边把你认为能表示池子神奇美丽的句子划一划。
(生边看书边听)(学生汇报,池水的神奇表现在两方面:a。水池的颜色各不相同。b。同一水池的颜色也不相同,教师利用课件辅助使学生加深感受。)
A“站在山上,向下望去,漫山遍野的水池,在阳光下闪耀着红、黄、绿、白、紫、蓝等各种光彩,象一幅巨大的彩画铺展在眼前。”
体会:可见水池不是一两个,也不是三四个,而是整个山头都布满了,这水池真多呀。(引导:从“漫山遍野“你体会到了什么?)
谁能读读这些句子,读出水池的多?(生练读,略)
(2)我们来看看本段描写颜色的词语:(板书:咖啡色、柠檬黄、橄榄绿、湖蓝色)像咖啡一样的灰,像柠檬一样的黄,像橄榄一样的绿,像湖泊一样的蓝色。这样词语都是一种事物加一种颜色,让人听起来十分生动、鲜活。描写颜色既准确又生动,你还能通过这些色彩的词语联想到其他词语来说一说吗?(苹果绿、葡萄灰、桔黄、茄子紫)
(生自由说出)
(3)多么美的色彩啊!五彩池还会有怎样斑斓的色彩呢?请展开想象,仿照这一段说一说。(生自由练说)
有的上边的池水是(),流入下边的池就成了();有的走边的池水是(),注进右边的池却变成了()。
师:大家想得可真美!有机会到五彩池去看看,说不定这些美丽的色彩在五彩池里都能看到呢!
5、学习第四自然段
面对这一派起义的自然风光,我们一定会不禁深深赞叹:“美啊,藏龙山上的五彩池!”
四、选取情景,拓展思维
播放五彩池的录象,学生欣赏,可以边看边说,可以指指点点。
多美啊,把他介绍给更多的人们吧,咱们一起来编写广告词。
参考:(1)瑶池瑶池来到_____,
池形______________,
池水_______________。
简直是______________!
(2)五彩池
昆仑山上五彩池,五彩缤纷的世界。
赤橙黄绿青蓝紫,这里都可看得见。
大大小小的水池,闪耀各种不同色。
姿态各异的石笋,活像这个活像那。
(3)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发挥。
语文教案 篇7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匆匆》,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1.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从学习的内容展开联想。
阅读的时候,先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还要想开去,想到与课文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并把自己想到的与同学、老师广泛交流。借以活跃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教学目标
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5—6年级的阶段目标,结合本组的训练重点以及本课的写作特点,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伶伶俐俐、徘徊、裸”等词语。
(2)技能目标:能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欣赏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现实,从而明白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
3、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4、课前准备:
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二、教法和学法
“教师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每篇文章都应该选择最适合的教法。《匆匆》是朱自清先生散文中的代表作,也是散文中的经典作品,文章语言清新流畅、生动优美,表达了作者对如烟往事的回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对灿烂未来的向往。文中蕴涵的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谈的,因此,课堂上老师的任何分析讲解都会显得贫乏、无力,所以,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用心灵去体会、去朗读,达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才能理解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到文章的语言美。本文的教学采取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悟贯穿全课的方法。
《语文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通过朗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通过口语练习的尝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安排得是否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导入:
背诵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古诗句导入。
(二)认识作者
请学生简单介绍课前对朱自清及其作品还有对散文的了解,然后教师多媒体展示朱自清画像及简介做以补充。(这样就为进一步阅读、理解文章奠定了基础)
(三)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教师先在钢琴曲《秋日私语》的伴奏下,范读《匆匆》一文,激发学生想读的欲望。然后老师给同学们放上音乐,同学们试读这篇文章。最后再展示,让学生毛遂自荐。(通过这一环节的朗读,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但还不够深,还需进一步深入到字里行间去品味词句,轻轻地读,静静地体会。)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德育目标
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3.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多媒体显示:挟卷(xieacute;)芳馨(xīn)怡悦(yiacute;)云翳(yigrave;)
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4.学生放声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
三、思读课文,把握文意
1.理清行文思路
提问:本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清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精读课文,把握文意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多媒体显示: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2)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发展开,请联系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1)“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2)“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3)最后一层绾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的基本旋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四、美点寻踪,发掘课文的审美价值
1.请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生1:作者把生命还原成具体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绘出一幅幅生命的图画。
生2:本文语言优美,比喻、排比处处皆是。
生3:本文意境优美,情景交融。
生4:本文富含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
教师总结:大家谈得都很好。本文情、景、理交融,是一篇难得的美文。下面我们将从意境、哲理、语言三方面欣赏本文的美。
2.赏析课文的意境美(美在形象,美在情感)。
“美在形象”赏析:
(1)话说“一江春水”
多媒体播放一江春水东流入海的动感画面。雪山、峭壁、嶝岩、平原、斜阳草树、夹岸桃花、激电迅雷、新月晚霞、大海等画面依次迭出,春水一路走来,奔流激荡。
学生齐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也不敢信来生”,结合画面,想象春水一路高歌的情形。
①清大家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闲自己的话描述—下这个过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这个过程的欢乐和痛苦。
②品味相关词句。体味一江春水的特征,感受这个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四个“有时候”。体现流程的丰富多彩。
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腾、回旋等词体现了高昂激越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快乐勇敢、享受、愤激、心平气和、快乐又羞怯、心魂惊骇、憩息睡眠等词刻画了“春水”的性格、情怀。
(2)话说“一棵小树”
多媒体播放动漫flash,显示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泥土中欠伸、破土而出、长出嫩叶、开出繁花、蜂蝶飘翔、小鸟欢唱、浓阴如盖、硕果累累、黄叶翻飞、叶落归根。
学生齐读“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
①请按照原文思路。用自己的话描述上小树的生命历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时序(早春、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体现特有的平静和温柔。
②品味相关词句,感受一棵小树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小树生命历程中的几个连续的阶段代表了人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终结。
聚集、欠伸、破壳、伸出、吟唱、跳舞、挣脱、挺立、抬头等词体现了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
勇敢快乐、宁静怡悦体现了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从容的情怀。
“美在情感”阐释:
教师提示:
在形象的描摹过程中,流露出作者动人的情思。
在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描写一棵小树则不同,一开始充满喜悦、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但总的说来感情基凋是积极乐观的。
学生大声读课文,悉心体味作者的情感。
3.教师总结:作者将抽象的生命形象化、人格化,将生命的流程物象化,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生动的图画,倾注了自己的满腔深情。让我们在充分感受意境美的同时,领悟、认识生命的本质。
五、布置作业
1.描绘“一江春水”时,“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一切”指什么?请根据文意回答。
2.仿照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修辞,另写两句话,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并熟记词语。
3、通过朗读,感悟,对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障碍进行诊断与矫治,使学生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老师。
2、重点词语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基础性诊断
1、揭题,理解题意。
2、看了题目,你有什么要问?
二、初读课文,自主性学习诊断。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同桌互相检测,进行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3、检查:
(1)认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进行群体诊断与矫治。及时指导读好长句子。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细细品读,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有不理解的词语做好标记。
(2)
交流,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a理解关键词语“浸透”、“蕴含”。
b改换句式:“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那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朗读体会语气的不同。
c用自己搜集到的事例进一步体会教师的崇高。
(3)
指导朗读
2、用学第一段的方法,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学习。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3、朗读指导,读出感情,读出诗歌的韵味。
四、总结全文。
1、练习背诵课文,自主性诊断。
2、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感想?
五、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小练笔:老师,我想对您说……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23
语文的教案11-29
语文教案12-13
语文教案12-13
语文教案12-18
语文教案12-18
语文教案02-07
语文教案02-07
语文教案02-08
语文教案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