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时分秒教案

时分秒教案

时间:2025-01-12 11:46:54 教案 我要投稿

时分秒教案精品(4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时分秒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时分秒教案精品(4篇)

时分秒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2、使学生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间,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这样一句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里的光阴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时间”)

  提示课题,板书:时 分 秒

  二、讲授新知:

  (一)认识钟面

  1、昨天老师请你们回家仔细观察钟面,现在请你们同桌交流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上来交流一下。

  2、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钟面,上面分成12大格,还有1-12这些数,和你们在家观察到的钟面一样吗?下面请小朋友看仔细,一大格之间有什么变化?

  (一大格里面有5小格)

  那么两大格呢?三大格呢?……到12大格就有60小格。

  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钟。

  分针走1大格就是5分钟。如果是5大格呢?9大格呢?分针走一圈呢?如果是两大格两小格呢?

  3、时针和分针之间有什么秘密?

  (学生同桌讨论、交流)

  (课件演示时针和分针的变化)

  得出结论:1时=60分

  那么2小时等于多少分呢?240分等于几小时?

  4、我们一节课是40分钟,再过多少分就是1时?你知道1小时里能做些什么呢?

  5、1分钟和1小时比要短得多,那1分钟究竟有多长呢?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用1分钟做的事呢?

  (集体做1分钟口算,让学生感知1分钟有多长)

  6、我们了解了时、分,它们都是时间单位,还有比分还要小的时间单位吗?

  分和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揭示1分=60秒

  1秒有多长呢?我们来做个游戏:5秒内拍手,算出大约每秒拍几下手。

  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要用秒来计算?

  (二)认识钟面上的时刻

  1、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8时零5分,说说你是怎样看的?8时05分还可以表示成8:05。

  6时20分,你又是怎么看的?还可以怎样表示?

  9时55分。

  现在有两种答案,究竟谁对谁错,请你找出对方错在哪里,只有找到原因,才能使对方心服口服。

  (学生讨论、交流)

  选择不同答案的。小朋友有反驳的意见吗?

  2、遇到类似的情况确实很容易犯错,那你有什么好办法?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要看清楚时针,时针没有过8,说明是7时多。

  老师这儿有一个钟面,它只有时针,你能只看时针,说出它是几时多吗?

  3、通过刚才大家讨论、交流,现在看钟面上的时刻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巩固练习:

  1、看钟面说出所表示的时刻:

  8:30 10:05(通常不满10分钟,我们用零几分来表示。)

  9:55 6:08

  2、我们不仅要会看,还要会正确书写,行吗?(两种表示方法都可以)

  6:20 5:40 10:10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

  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是怎样看时刻的吗?

  (介绍有关的`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明、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时钟,老师相信,只要你们认真学习,掌握各种本领,将来能创造出用途更为广泛的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

时分秒教案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方法,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意义的数学信息,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3.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教学难点:

  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开学了,熊大和熊二从熊堡出发去学校,熊大用了2小时,熊二用了120分钟,熊大说它用的时间少,熊二说它的用时少,它俩谁也不甘示弱。同学们,请你们当裁判,判断它们俩究竟谁用的时间少,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熊大熊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地非智力因素的有效参与课堂学习。

  二、探究新知

  (一)单位换算

  1.从熊堡到学校,熊大熊二谁用的时间少?为什么2时=120分?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也就是60+60=120分。

  3.同学间相互说一说。

  4.180秒=分,你是怎么想的。?

  5.练一练:3分=()秒600分=()时

  你是怎么想的?你又是怎么算的?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同学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不断地追问,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断地复述思维的过程,使学生思维过程具体化,形成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时间计算

  1.9月1日,小明背着书包上学去了!

  课件出示:

  2.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意义的数学信息?(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3.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你有什么方法?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4.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5.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1)直接数一数,7:30到7:45分针走了15分钟。

  (2)7:30到7:45分针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

  (3)都是7时多,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

  6.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对吗?你是怎么想的?(7:30过15分钟就是7:45,15分钟是对的。)

  7.写上答语。(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

  8.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9.整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谁来说说?师整理板书: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而唤醒学生对经过时间计算的生活经验,想出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方法的多样化到方法最优化,建立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三、巩固新知

  1.填一填。

  2.做一做,引导: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的信息有哪些?哪些信息是多余信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9:00怎么减8:40呢?9时相当于8时几分?8时60分减8时40分你会计算吗?结果正确吗?答语写完整了吗?

  3.课本第7页第8题。

  4.课本第8页第9题。

  “晚点”是什么意思?这题怎么解决?你是怎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梯度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单位换算和时间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建立简单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同时获得新发现: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终点时间。

  四、课堂总结

  1.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我们今天是怎样学习新知识的?

时分秒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同时,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良好的情感因素。】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简单的一问,既拉近师生的距离,又初步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从而真正意义做到以学定教,以生为本,以人为本。】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观察钟面,引导学生从观察中发现分和秒之间的关系,理解1分=60秒。】

  (4)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

  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设计意图:了解秒表、电子表以及计时方法,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体验数学学习的生活价值。】

  (5)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设计意图:给足学生观察、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和1分钟的时间概念,同时渗透惜时的思品教育。】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第6页第2题。

  2.课本第6页第1题。

  3.课本第6页第3题。

  4.课本第7页第7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

时分秒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课件(或挂图)、各种钟表,钟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大家在电视上看过火箭发射卫星吗?发射前要怎样?

  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1。

  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学生可能会举例:火箭发射、跑步比赛等。

  二、自主探索,学习1分=60秒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发表意见。可能会有以下的发现:

  (1)电子表(或钟)。

  (2)有秒针的钟表。

  2.学习1分=60秒。

  教师演示钟表模型,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学生演示学具,教师巡视。

  在反馈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三、体验1分钟有多长。

  1.建立1分钟的观念。

  师: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仔细地看一看。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数六十下,即六十秒,也就是一分钟。

  师: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同学们自己数自己的脉搏。

  教师出口算题30个题,看学生能做多少。

  2.联系实际,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师:你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请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成绩记录下来。比一比,谁跑得最快?

  3.初步了解钟表历史。

  师:如果没有这些钟表,我们又有什么办法知道时间在1分、1秒地过去呢?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播放课件,出示一些古代计时的工具。

  师:有兴趣的同学再去找一些资料,下次开一个新闻发布会。

  四、课堂小结

  小结后,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时分秒教案精品(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时分秒教案】相关文章:

时分秒教案02-02

小学数学时分秒教案08-22

时分秒教学反思08-16

《时分秒》教学反思05-26

《时分秒》教学反思10-12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08-18

《时分秒》教学反思(精选15篇)10-09

《时分秒》教学反思15篇06-10

《时分秒》教学反思(15篇)09-08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4篇06-03

时分秒教案精品(4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时分秒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时分秒教案精品(4篇)

时分秒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2、使学生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间,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这样一句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里的光阴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时间”)

  提示课题,板书:时 分 秒

  二、讲授新知:

  (一)认识钟面

  1、昨天老师请你们回家仔细观察钟面,现在请你们同桌交流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上来交流一下。

  2、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钟面,上面分成12大格,还有1-12这些数,和你们在家观察到的钟面一样吗?下面请小朋友看仔细,一大格之间有什么变化?

  (一大格里面有5小格)

  那么两大格呢?三大格呢?……到12大格就有60小格。

  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钟。

  分针走1大格就是5分钟。如果是5大格呢?9大格呢?分针走一圈呢?如果是两大格两小格呢?

  3、时针和分针之间有什么秘密?

  (学生同桌讨论、交流)

  (课件演示时针和分针的变化)

  得出结论:1时=60分

  那么2小时等于多少分呢?240分等于几小时?

  4、我们一节课是40分钟,再过多少分就是1时?你知道1小时里能做些什么呢?

  5、1分钟和1小时比要短得多,那1分钟究竟有多长呢?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用1分钟做的事呢?

  (集体做1分钟口算,让学生感知1分钟有多长)

  6、我们了解了时、分,它们都是时间单位,还有比分还要小的时间单位吗?

  分和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揭示1分=60秒

  1秒有多长呢?我们来做个游戏:5秒内拍手,算出大约每秒拍几下手。

  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要用秒来计算?

  (二)认识钟面上的时刻

  1、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8时零5分,说说你是怎样看的?8时05分还可以表示成8:05。

  6时20分,你又是怎么看的?还可以怎样表示?

  9时55分。

  现在有两种答案,究竟谁对谁错,请你找出对方错在哪里,只有找到原因,才能使对方心服口服。

  (学生讨论、交流)

  选择不同答案的。小朋友有反驳的意见吗?

  2、遇到类似的情况确实很容易犯错,那你有什么好办法?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要看清楚时针,时针没有过8,说明是7时多。

  老师这儿有一个钟面,它只有时针,你能只看时针,说出它是几时多吗?

  3、通过刚才大家讨论、交流,现在看钟面上的时刻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巩固练习:

  1、看钟面说出所表示的时刻:

  8:30 10:05(通常不满10分钟,我们用零几分来表示。)

  9:55 6:08

  2、我们不仅要会看,还要会正确书写,行吗?(两种表示方法都可以)

  6:20 5:40 10:10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

  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是怎样看时刻的吗?

  (介绍有关的`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明、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时钟,老师相信,只要你们认真学习,掌握各种本领,将来能创造出用途更为广泛的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

时分秒教案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方法,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意义的数学信息,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3.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教学难点:

  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开学了,熊大和熊二从熊堡出发去学校,熊大用了2小时,熊二用了120分钟,熊大说它用的时间少,熊二说它的用时少,它俩谁也不甘示弱。同学们,请你们当裁判,判断它们俩究竟谁用的时间少,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熊大熊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地非智力因素的有效参与课堂学习。

  二、探究新知

  (一)单位换算

  1.从熊堡到学校,熊大熊二谁用的时间少?为什么2时=120分?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也就是60+60=120分。

  3.同学间相互说一说。

  4.180秒=分,你是怎么想的。?

  5.练一练:3分=()秒600分=()时

  你是怎么想的?你又是怎么算的?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同学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不断地追问,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断地复述思维的过程,使学生思维过程具体化,形成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时间计算

  1.9月1日,小明背着书包上学去了!

  课件出示:

  2.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意义的数学信息?(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3.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你有什么方法?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4.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5.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1)直接数一数,7:30到7:45分针走了15分钟。

  (2)7:30到7:45分针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

  (3)都是7时多,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

  6.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对吗?你是怎么想的?(7:30过15分钟就是7:45,15分钟是对的。)

  7.写上答语。(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

  8.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9.整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谁来说说?师整理板书: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而唤醒学生对经过时间计算的生活经验,想出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方法的多样化到方法最优化,建立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三、巩固新知

  1.填一填。

  2.做一做,引导: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的信息有哪些?哪些信息是多余信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9:00怎么减8:40呢?9时相当于8时几分?8时60分减8时40分你会计算吗?结果正确吗?答语写完整了吗?

  3.课本第7页第8题。

  4.课本第8页第9题。

  “晚点”是什么意思?这题怎么解决?你是怎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梯度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单位换算和时间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建立简单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同时获得新发现: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终点时间。

  四、课堂总结

  1.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我们今天是怎样学习新知识的?

时分秒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同时,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良好的情感因素。】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简单的一问,既拉近师生的距离,又初步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从而真正意义做到以学定教,以生为本,以人为本。】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观察钟面,引导学生从观察中发现分和秒之间的关系,理解1分=60秒。】

  (4)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

  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设计意图:了解秒表、电子表以及计时方法,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体验数学学习的生活价值。】

  (5)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设计意图:给足学生观察、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和1分钟的时间概念,同时渗透惜时的思品教育。】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第6页第2题。

  2.课本第6页第1题。

  3.课本第6页第3题。

  4.课本第7页第7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

时分秒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课件(或挂图)、各种钟表,钟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大家在电视上看过火箭发射卫星吗?发射前要怎样?

  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1。

  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学生可能会举例:火箭发射、跑步比赛等。

  二、自主探索,学习1分=60秒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发表意见。可能会有以下的发现:

  (1)电子表(或钟)。

  (2)有秒针的钟表。

  2.学习1分=60秒。

  教师演示钟表模型,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学生演示学具,教师巡视。

  在反馈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三、体验1分钟有多长。

  1.建立1分钟的观念。

  师: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仔细地看一看。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数六十下,即六十秒,也就是一分钟。

  师: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同学们自己数自己的脉搏。

  教师出口算题30个题,看学生能做多少。

  2.联系实际,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师:你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请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成绩记录下来。比一比,谁跑得最快?

  3.初步了解钟表历史。

  师:如果没有这些钟表,我们又有什么办法知道时间在1分、1秒地过去呢?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播放课件,出示一些古代计时的工具。

  师:有兴趣的同学再去找一些资料,下次开一个新闻发布会。

  四、课堂小结

  小结后,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