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案模板8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桂林山水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桂林山水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1、2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和漓江水的特点。
3、对照课文观察图,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桂林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那里的山青,水秀,洞奇,石异,园美。“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她独特的美和人们对她的由衷赞叹。
1、出示书中插图(或投影)。
2、播放《桂林山水》录像。
3、教师范读课文。
4、学生谈谈感受。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思考:
文中哪些词语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呢?这一段在全文起了一个什么作用?
2、重点体会“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提示: 这里的“都”字,道出了桂林山水在人们心中的位置。那么,桂林山水是不是人人赞美呢?还要我们在亲身感受后才能得出结论。“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本段作者抓住了桂林山水总的特点,在文中起了总起的作用。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漓江水的特点,想一想课文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3、交流讨论: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感觉)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视觉)
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想象)
4、体会词语和句子:
投影:“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是什么句?说说“无瑕、翡翠”的意思。
(这是比喻句,从色彩和质地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美。无瑕:没有一点斑点,非常纯净;翡翠:一种绿色的硬玉,有光泽)
5、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美来,读出对漓江水喜爱赞美之情。
6、检查朗读,注意指导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中啊的正确读法。
四、作业
1、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了解桂林山的特点。
2、背诵全文。
3、检查生字、新词。
4、总结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文,看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哪些不同?把桂林山的特点画下来。
特点:
奇(拔地而起,形态万千)
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2、结合课文解释:
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拔地而起:指桂林的水不像一般的山逐渐高上去,而是仿佛从地面上突然高出来的似的。拔:高出、超出。
各不相连:指桂林的山不像一般的山连绵起伏,接连不断。而是各自都平地崛起,互不相连。
奇峰罗列:罗列,排列。奇形怪状的山峰沿江排列。
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有的像,有的像……
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指桂林的山像屏障似的遮挡着这一带。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挺挺地耸立着。危:高,兀:高高突起。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3、练习朗读(可小组中互相读)读出桂林山的特点和喜爱之情。
4、小结:作者在观察桂林山时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时又用了什么方法?
观察:抓特点。观察时注意了山的形与色并进行了丰富的想象。
描写: 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了桂林山的特点,比喻句、排比句式的使用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形美、色美,使人读起朗朗上口,富有诗韵。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朗读第四自然段:
想象一下:“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说一说。
三、检查生字预习
四、指导背诵
1、朗读练习。
2、熟读后再练习背诵。背诵时先求熟练,后求有感情。
五、指导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
六、作业
1、抄写字、词。
2、背诵全文。
桂林山水教案 篇2
一、导入
课文,学习首节。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后,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
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演示:“配乐欣赏”。
欣赏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
这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
象山的夜景多美丽啊!
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伟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
绿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
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
二、加深对山水特点的理解。
一)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先来了解美丽的漓江。
1、介绍漓江: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般一路流经桂林、阳朔,一直到桂林东南部的平乐县,全长有170多千米。
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吗?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
学生齐读描写三个特点的句子。
2、静。
1)请同学们来看插图: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简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
演示:“桂林的水”。(点击略缩图可放大)让同学们体会漓江不的静。(漓江的水多静啊,像不像一面镜子?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投在水中。)
2)朗读指导: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朗读指导。(注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
3)在多次指名读后齐背。
3、清。
1)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书上只有概括的文字介绍,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够形象!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吗?
2)先请同学们来看一幅图片,演示“水中倒影”(在课件中把鼠标放在两幅图片的中间,会出现详细的说明文字。通过这幅图片的欣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漓江水的'清。)
3)看了图片,同学们对漓江水的“清”有了很直观的感受,让我们再来看一组具体的数字吧?
演示“对比图”: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漓江的水整整比黄河的水清了1000倍,漓江真可谓是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景色如画。
4)朗读指导:漓江的水清不清?那么我们该怎样朗读来表现呢?
5)齐背。
4、绿。
1)“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
2)演示:“半边渡”(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中,还有其它的图片,教师可根据需要展示,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桂林水的三个特点。)
桂林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像无瑕的翡翠?
5、连读描写三特点句子。
这是几个句子?一个还是三个?
简要说明本自然节首尾两句,齐读全段。
6、本节小结,演示:连续欣赏。(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点击画面中间的动画。)
二)了解桂林的山。
1、过渡: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望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桂林山的特点是什么呢?
[板书:(奇、秀、险)]
2、奇。
1)齐读“奇”一句。
演示“桂林的山”:“象山”、“骆驼山”、“苹果山”、“雪狮岭”。(欣赏这些图片时,把鼠标放在图片的中间部分,会有说明文字出现,如不想让学生看到,请不要把鼠标放在中间)
语言补充:朝板山、九马画山、八仙过海、月亮山、孙悟空吃仙桃等等。(需要有关这些山的文字说明,请到我的专辑中下载)
其实又岂止是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此时此刻在我们的心中只有七个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啊!”
2)指导朗读。
2、结合七幅图片,让学生理解山之“秀、险”。
3、连读三个特点的句子。
三、理解“连绵的画卷”,总体了解桂林山水。
1、教师接读:(这样的山......连绵的画卷)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哪样的山、水?(围绕、倒映)再加上......,真是美上加美,秀中添秀,像走进这哪儿?
2、理解“连绵的画卷”。
[板书:连绵的画卷]
什么是“画卷”,“连绵不断”是什么意思?
演示:地图。
由桂林到阳朔83千米的漓江,像一条青绸,如一条绿带,盘绕在两岸万点峰峦之间。一路上风光奇丽,奇峰夹岸,青山浮水,碧水萦回,真犹如一幅百里的画卷。说它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一点也不过份。
3、齐读全段。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再次演示:“配乐欣赏”:看看你有没有在“画中游”的感觉。
四、《桂林山水歌》
桂林的山水如诗如画,下面老师要为你们介绍一首诗《桂林山水歌》,这是诗是著名诗人贺敬之写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眼中的桂林山水是怎么样的。
演示:“桂林山水歌”,结合学生特点运用灵活的手段,让学生通过读感受诗中桂林山水的美。
五、总结升华。
1、本文写了什么?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2、你游过桂林吗?你游过什么地方?(让学生畅所欲言,赞美祖国美丽的山河)
桂林美景83千米,一幅多么宏伟的连绵的画卷啊,可这83千米,在我们伟大的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它又是那么微不足道,我的祖国美丽的山河又岂止在于桂林山水,像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我们美丽山河的组成部分,我们的祖国是多美丽,我们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国家而感到自豪。
3、欣赏“带”字:最后老师请你们来欣赏桂林最精彩,最奇特的一道风景线。
演示:“鉴山楼石刻”
让学生根据课件提出的问题充分讨论,找学生代表来回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学生回答,总结结束全课。
桂林山水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
【教学过程】
一、写生字和词语
二、指名读课文
下面,我们接着上节课来学习第四自然段。
三、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⑴ 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⑵ 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四、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
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五、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六、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
1、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
2、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
3、想想分号的用法
(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七、全班背诵课文
八、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语文训练第一课。
【板书设计】
山 奇、秀、险
桂林 甲天下
水 静、清、绿
桂林山水教案 篇4
一、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是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的精读课文。课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总体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别对桂林水和山的特点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最后又用“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和“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两句总结,使读者对桂林山水产生了一个完整的美好的认识,既照应了课文开头,又丰富了“甲天下”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2)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
(4)能仿照句式写景物。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举一反三法、朗读体会法
五、教具准备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玩。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云雾迷蒙,那里的绿树红花,一定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桂林山水》。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I .出示《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课文语言的优美。
2.出示小黑板,提出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3)课文可分几段? 依据是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
4.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根据疑难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
(三) 举一反三学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
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①用“。。。”圈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并用“~~~”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
(2)学生汇报:漓江水的特点是:水:静清绿
(3)具体描写这个特点的句子是: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①这时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比较这两个句子,体会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②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组句子,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③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漓江的水写得这般奇丽?
④补充句子,选喜欢的说一说。
1、街道上的人真多啊, 2、校园真安静啊, 3、早晨的空气真清新啊,4、花朵真香啊, (4)课文第一句还写了大海、西湖,它们美在哪儿? 这一段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
学生交流汇报后,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5)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习的? 讨论后板书:读——找——品——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自悟学法,使学法得到真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1、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
2、借助图片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有什么样的特点。(山:奇、秀、险)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4.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桂林山水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呀。
5.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有利于朗读训练。再次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 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复习阅读提示,明确训练重点。
2.出示段意。
3.学生归纳、讲评。
(五) 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1.按照板书,小结全文。
2.运用课后思考题3提供的提纲,指导背诵课文。
学生练习背诵。通过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组背等多种形式,达到背诵的目的。
(六)、作业布置:仿照本文的写作特点,描写一处景物。
(七)、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画卷)
桂林山水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着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诵课文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3、预习第三课《开国大典》
桂林山水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字。体会“波澜壮阔、水光潋滟、无瑕、翡翠、峰峦雄伟、山脉逶迤、奇峰罗列、重峦叠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光怪陆离”等词语的意思,自主积累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感悟“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一些词语和引用的诗句较难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描写桂林风光的文章和图片资料。
2、桂林山水的课件、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搜集有关描写桂林风光的文章和图片资料,现在,把你的资料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分享吧。
学生交流资料,教师简介桂林山水: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1985年,桂林山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据考证,大约在3.6亿到3.4亿年前,桂林一带是汪洋大海。今天遍布这一带的石灰岩,就是那时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约3.2亿年前,这里上升为陆地。坚硬的石灰岩经过几百万年的风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无数突兀奇峰,流经石灰岩地区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别清澈,再加上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生长,使得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
2、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甲”是指“第一”,“甲天下”是天下第一的意思。)
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在不懂的词语下做个标记,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指导读准加点字的字音,并思考怎样记住这些字。
阳朔shu 漓lí 江无瑕xiá 扩ku 散攀pān 登峰峦luán 雄伟山脉mài 比拟nǐ 重峦叠dié嶂 危峰兀wù立
(2)提出不懂的词语,大家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如:
翡翠:通常为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也有红、紫等色的。
瑕:玉石上的斑点;无瑕,是说玉很纯净,没有斑点。
水光潋滟:形容在阳光照耀下水波流动的样子。
山脉逶迤:形容山脉弯弯曲曲向前延伸的样子。
奇峰罗列:各种各样奇特的山峰排列着。
重峦叠嶂:山连绵不断,山峰像屏障一样重重叠叠。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光怪陆离:形容事物奇异而多样,色彩繁杂。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在课文的语言和写法上你想说些什么?
讨论:课文的语言很美,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课文按“总——分——总”的方式写。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漓江的水美。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然后同桌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感悟课文的语言。
(1)拿出自己搜集到的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观察图画或读一读这些资料。课件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光潋滟的西湖和漓江。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2)指名朗读,讨论:
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得纯净可爱。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指导朗读:“真”字可读重些,表达作者惊喜赞叹的语气。
试背这一段。
五、学习迁移,自学第三自然段。
1、启发自学方法:刚才我们学习了写漓江水的这一段,大家回想一下是如何学习的?(看图画、读课文、想象、体会)按上面的方法自学第四自然段。学生读课文、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展示峰峦雄伟的千山、山脉逶迤的燕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在看画面时可以形象地体会“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翠屏”“重峦叠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意思。
(2)讨论桂林的山的特点:奇、秀、险。
(3)自由练习朗读,教师指导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
(4)试背这一自然段。
六、指导写字。
1、自学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扩、态”较容易写。“峦、碧、绵”可以用部件组合的方法来记。“阔”由“门”和“活”组成,写“活”时左右要靠紧些。“碧”注意上面的“王、白”和下面的“石”,写得一样宽。“绵”在“连绵”中是“绵延、连续不断”的意思,所以是“纟”旁,不要与木字旁的“棉”混淆。
2、每个字写两遍。
七、作业。
继续搜集有关桂林风光的图片资料,特别是关于桂林山洞的图片资料,自学课文余下部分。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说说自己学了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和课文语言的美。
二、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回忆学法。(看图画、读课文、想象情境、体会语句。)
2、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自学第四自然段。
3、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展示桂林的溶洞。教师简介:桂林是石灰岩地形,所以山上有许多天然形成的溶洞。石灰岩溶洞中,含有碳酸盐类的地下水,顺着岩石裂隙流出,水分蒸发,碳酸盐类沉淀结晶,逐渐堆积成的碳酸钙岩,叫“石钟乳”“石笋”等。看课件体会石钟乳“千奇百怪的形状”,在灯光的照耀下在洞内“光华闪烁、色彩变幻”的样子。
学生说说自己看课件和读课文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这一段。
2、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对这一段的理解,着重讨论两处引用的诗句的意思。
交流讨论:你怎么体会“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
引导看课件、读全文体会诗句描绘的情境,感悟诗句含义:
(1)“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说江水像青绿的丝绸飘带,山如碧玉做的'发簪。
(2)“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意思是说:奇、秀、险的桂林山围绕着静、清、绿的漓江水;而静、清、绿的漓江水里又倒映着奇、秀、险的桂林山。教师简介:观赏桂林山水,一般是从桂林市区到阳朔,这一段的航程约80公里,沿途所见,都是这样。看课件感受“空中云雾迷蒙,岸边花红树绿,江面上白鹭低飞,竹筏徐行”。
正是因为这样,作者才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总结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感受。
四、总结全文,迁移训练。
1、说说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感悟。
启发:同学们,现在,你一定对“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吧,把你心里的话都说出来吧!
2、练写、练说:
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也就是批注;喜欢说的同学可以选择我们看到的图上的景点,如象鼻山,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活动后评议。
五、作业。
谈话:桂林山水这样美,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我们家乡也有许多值得欣赏的地方啊,也有独特的风景啊!学习了《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大家想不想把我们的家乡美景写下来,吸引中外朋友呢?
有时间可以当场练笔。
桂林山水教案 篇7
一、概述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第一课。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桂林山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第八课。这篇课文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水:静、清、绿:山:奇、秀、险),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能准确读出生字卡片上和含有生字的文字片断生字字音并且认清字形;
(2)会写“骆、驼、峰、嶙、峋、翡、翠”七个生字,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
(3)认识偏旁“羽”字头,能够说出学过的或认识的带“羽”字头的字;
(4)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能用“骆驼”、“翡翠”、“嶙峋” 在10分钟内口头组词造句或创编谜语。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提出不认识的生字和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进一步掌握和体验识字的方法;
(2)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3)能够通过仿、续或创编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4)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生字识记方法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9-10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已有一定的拼读能力,能借助汉语拼音阅读拓展材料;
4学生已经认识“马”、“山”、二个偏旁。
5学生对于识字兴趣很高,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生字,并且能自己创设情境来巩固、应用生字。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质疑、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利用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作为学生解决的工具,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采用抒发感受、编儿歌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环境:电教室。
2、资源准备:教学PPT课件、桂林山水的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桂林山水是我国秀丽山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那桂林山水的`美到底美在哪儿,作者是怎样用他神奇的笔把这个“美”描绘出来的呢?今天,老师跟同学们一起,随作者去看一看桂林的山水。
二感知课文
课件播放桂林风光,听2、3自然段录音。
观赏了桂林的山、桂林的水,你能告诉老师你更喜欢哪一个?
三学习课文2、3段
四学习第四段课文,小结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学习的评价融入到各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1)课堂参与情况较好,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参与面较广
(2)识字:认读生字,用生字正确组词、造句
(3)形声字:认识形声字,初步了解形声字构字规律
(4)课文内容理解:有感情地将课文读给小伙伴听
(5)扩展阅读:扩展阅读桂林山水相关文章
八、帮助和总结
《桂林山水》这一方案,符合学生学情,与课本内容紧密相连,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兴趣很高,凸显了学习的主动性。同学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协助下,阅读了描写桂林山水的文章;收集了桂林山水的图片、视频等。让孩子们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查找资料能力、利用网络能力、筛选整理资料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了提高。
因为学生们上网学习偏少,对桂林山水的了解比较少。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有个别学生合作性较差,探究能力不强,今后需要多参加这样的活动,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桂林山水教案 篇8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读、理解欣赏文句的语言美。
2.通过电脑多媒体提供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3.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创设的情景美,并运用观景移情法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4.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赞叹——描述”来抒发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设计:
(一)首先从观察入手,整体观察感知“看图学文”中生动画面。并用一个短语描述多媒体提供优美的画面。做到“文情——图景”相结合。
(二)抓住重点文句品味语言美,体会语言的节奏美,读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
(三)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优美情景,体会桂林的美景。
三、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一个。
第一教时
一、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学习生字词。结合上下文内容说出“无瑕”等词意。
2、了解课文大意,围绕课题划分段落。
3、初步观察图意,整体感知画面展示的优美景色。
4、在文中划出表示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特点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放桂林山水的图片投影或录像片。看图,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望。
1.启发谈话:(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画面)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美丽景色吗?你从录像中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
2.你看了这些录像能否赞一赞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老师用“赞叹——描述”的方法作示范: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啊?让你好象走入仙境一般。)
3.老师分别出示多幅描绘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彩色图片,依照老师的方法赞一赞桂林山水。
(二)板题,读题。想想,你从课题知道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的?(先写水,再写山,山水相融。)
(三)初学课文。出示自习提纲:
1.自由读全文,边读边在不理解的词上作“?”记号,在重要的词上标作“△”。
2.看看课文怎样围绕题目来写,再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四)汇报自习情况。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写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五)师生讨论后小结:
1.初读完全文,你感到题目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来写)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呢?先总写什么?再分别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全文的记叙顺序是“先——(先总起)再——(再分述)后——(后总结)”
(六)质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别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请在文中作上“——”和“?”记号。)
第二教时
一、教学内容:
1.能用一二句话,赞叹优美的画面。
2.通过读,能体会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通过读和动手绘图,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险”的三个。
3.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体会作者描绘漓江水特点的句式。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漓江水的“甜、凉”的特点,再进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学生能掌握“赞赏——描述”的句式。
二、教学过程:
(一)、理解第一段,随文入景。
1.激发谈话:你们想去桂林游玩吗?为什么?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课文的第一小段告诉了我们。请找出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都这么说,桂林的山水风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来观赏观赏。)
3.读第一段。进一步启发谈话(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出现一幅桂林山水画卷,再出现文字和声音::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吧!)
(二)、理解第二段,依图学文,读文披情。
1.桂林的山水天下闻名,看了下面的几幅图景,你觉得这里的景色如何?
(边讲边品读,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分别三幅桂林山水画面,出现文字和声音:(1)漓江的水真静啊!(2)漓江的水真清啊!(3)漓江的水真绿啊!)
2.桂林的山水这么美,就让我们划着船桨去观赏这里的美景吧!
3.我们和作者一同乘坐在木船上,首先,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地方景色?(是眼前的“水”把作者吸引住了。)
4.先看图,再读第二段,看看漓江的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画出桂林“水”特点的词语)
5.学生汇报: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6.老师出示带点的几个词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词让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赞不绝口,禁不住脱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静啊!
(2)漓江的水好静啊!
(3)漓江的水很静啊!
以上几句中的“真”“好”“很”哪个好?“真”程度更深。“真”字还可以怎样说——非常非常,多么。
7.读好“真”,应读重点,声调要稍提高。反复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作者看到这么清静的水,赞不绝口,接着,描写出漓江的水静得如何。我们把作者用的这种方法叫做“赞赏——描述”。
(三)进一步体会重点词句,朗读指导,读出你在游玩时所见美景的喜悦心情。
(用以上的多媒体软件范读录音作朗读指导: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1.读,体会重点词句:真静啊,是说的水怎么样——还可以怎样说出这层意思,这层感受?(漓江的水很静很静,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静啊……)
2.让学生仿照词语重叠的方法说出对赞美漓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绿啊……
【桂林山水教案】相关文章:
《桂林山水》的教案02-18
《桂林山水》教案08-11
桂林山水教案11-05
桂林山水的教案03-25
关于桂林山水教案06-22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09-05
《桂林山水》优质教案03-08
精选桂林山水 教案4篇01-28
《桂林山水》教案精选15篇01-04
《桂林山水》教案15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