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言文教案4篇
上学的时候,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文言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伯牙鼓琴》。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文化艺术之美。
教学重难点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诗句大意,感受艺术之美。
教学过程
一、纵情吟诵识知音
1、读题解题
(1)读好课题,强调“鼓”的读音。
(2)齐读课题。
(3)理解“鼓琴”“伯牙鼓琴”的意思,引导质疑。
2、初读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课文读正确。
(2)聚焦难读的句子,扎扎实实读好课文。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读好语气词“哉”“乎”,初步体会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理解“复”“足”的意思,以词句的理解提升朗读质量。
(3)齐读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三、高山流水遇知音
1、感受语言。
课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写出了“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呢?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1)理解句子意思,掌握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并用自己的语言补充的古文阅读方法。
(2)聚焦“鼓”的意思,感受“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
(3)运用词语、诗句联想的方式丰富语言,丰满形象,指导朗读。在此过程中渗透“太山”“流水”的文化意味,感知这两个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象。
①读着这个“巍巍乎”,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太山?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②流水在古文里边特指江河。我们会想到长江与黄河,你的脑中又跳出了哪些词或者诗句?
2、体验“知音”。
(1)理解“善”和“志”,体味古今异义的语言现象。
(2)聚焦“善哉”,循序渐进地感受、体会“知音”的内涵。
①理解锺子期与俞伯牙不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灵上的沟通和志向、情怀上的悦纳。
②补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内心的寂寞与孤独。
③练笔感受伯牙得遇子期,会有怎样的感慨。
④拓展阅读《列子·汤问》中伯牙的原话,理解后借助成语体会“知音”的境界。(3)师生配合朗读、同桌互读,感受伯牙得遇知音的欣喜与快乐。在相互配合朗读的过程中直观感知文本前四句语言“对仗工整、琅琅上口、情感扶摇直上”的特点,为熟读成诵打下基础。
三、破琴绝弦祭知音
1、痛失知音。
从“子期死”这一文本留白处入手,体验文本语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2、想象补充。
出示:“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想象补充,感受人物形象:这时候,你又仿佛看见了一个怎样的伯牙?
3、纵情朗读。
指导读出情感,读出形象。
四、朗朗诵歌怀知音
1、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却又痛失知音,使得这个故事更加的荡气回肠。从此,人们不断地在传说和吟诵它!
2、熟读成诵。
借助资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传,并诵读全文。
五、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巍巍乎若太山
汤汤乎若流水
第二课时
一、欣赏名画,激趣导入。
1、多媒体出示几幅名画:《清明上河图》《蒙娜丽莎》。
2、学生欣赏,谈感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名画有关的一则文言文《书戴嵩画牛》。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梳理学法,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伯牙鼓琴》的。
一是要多读课文;二要结合注释理解句意;三要把句意串起来读懂全文;四要明白一个道理或意境。
3、学生自学课文。
三、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好: 所宝: 曝: 拊掌: 云: 奴: 婢:
2、交流共议。
①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从这段话中你看出了什么?蜀中:四川。戴嵩牛:戴嵩画的牛。
预设:四川有个姓杜的有德才的人收藏了几百种书画。
这位杜处士收藏了戴嵩的名画《牛》,他特别喜欢,他用锦缎缝制了画套,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从课文哪两个地方能看出杜处士特别喜欢戴嵩的《牛》?
补充讲解戴嵩和《斗牛图》,学生明确其地位和价值。
②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有什么反应?(拊掌大笑)一般人见了戴嵩画的牛会是什么表现?(惊叹,夸赞戴嵩画得好)
牧童在笑什么?(他笑戴嵩画错了)
牧童为什么认为戴嵩画错了?(牛斗的时候,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
牧童怎么知道斗牛的样子?(因为牧童经常观察斗牛,熟悉斗牛的样子)
你相信牧童的话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议论,引导学生深度分析牧童的话)
听了牧童的话,杜处士有什么反应?先想象一下,再回答。(杜处士没有生气,他笑了,认为牧童的话有道理)
指导:我们要学习杜处士,遇到问题不要急躁,冷静思考,认真分析。
③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这句话中的“奴”“婢”分别指什么样的人?(结合注释理解)
句子的大意是“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并且说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
故事已经结束了,作者为什么要写上这句话?(这是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他想把他的启示告诉我们,也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四、再读课文,体会道理。
1、朗诵课文,看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2、通过这篇古文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不要迷信权威;要勤于观察;要正确对待不同意见;遇到问题要冷静分析)
五、作业超市。(自选三项完成)
1、练习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你还知道与课文类似的事情吗?写给大家看。
3、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看哪组理解得好。
4、推荐几篇文言文自学,《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
文言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需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安排同学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学弈》
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
(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同学,激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同学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同学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同学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同学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
引导同学正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
(结合同学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⑴ 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身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⑵ 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⑶ 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同学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同学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⑷ “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
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五、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同学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
学习《两小儿辩日》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同学讲述,老师结合同学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
1、自由读课文,凭自身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考查同学对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三、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同学对照注释,自身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效果。
四、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其、为、也、如、此、乎、始出、小儿。
2、两小儿在争辩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根据同学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五、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
(重点引导同学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同学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根据同学回答引导同学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同学肯定两小儿敢于讪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5、以扮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稍做扮演准备)
6、向同学优秀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同学阅读古文的兴趣。
文言文教案 篇3
一、导人课文,简介作者,解释文题
二、学生阅读课文,疏通字句,理清结构
1、根据注释默读课文:
⑴ 掌握下列字的读音:
隶 扳 谒 称 泯 耶
⑵ 掌握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父异焉 书诗 立就 邑人奇之 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 利其然 环谒 泯然 受于天 固众人 伤仲永
说明:强调词性活用的情况。
⑶ 完成练习题三。
2、齐读课文:
⑴ 完成练习题一:
说明:教师先读文中需要注意停顿的句子。
⑵ 理清课文的写作层次和表达方式:
第1、2段写方仲永才能发展的三个阶段,即为什么伤,采用记叙的形式。第3段写作者阐明的观点看法,即伤什么,采用议论的方式。
三、分析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主旨
1、思考: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
三个阶段:
⑴ 童年时期:
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⑵ 少年时期:
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⑶ 青年时期:
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2、思考: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
原因是其父利共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3、讨论:你同意作者的这种看法吗?
说明:应让学生畅所欲言,并允许有不同的见解。
四、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
1、在选材组材上,见闻交织,详略有序:
理解:课文采用闻、见、闻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真实可信,有说服力。详写第一个片断,突出方仲永幼年聪慧,是可塑之才,有发展潜力,为后面的写他的退化作下铺垫,突出伤的前提,写其父贪利之举,点明伤的'原因;略写后两个片断,引人深思,点明伤的内容。这样处理,内容集中而意旨明。
2、在语言表达上,用词洗炼、生动:
可从两方面体会:
⑴ 用词的精当传神:
如第一段中写方仲永啼求之,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了索求书具的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环谒一词把方仲永父贪利自得、可悲可怜的愚昧无知之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⑵ 从全篇来看,行文也是笔墨极省,既高度概叙,以至难以再删一字,同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腻,与文体特点相映生辉。
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六、课堂练习
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来。(不与作者的观点雷同)
七、布置作业
扩写课文第一段。要求:不改变情节和基本内容,进行丰富的联想,400字左右。
文言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得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学弈》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文言文教案】相关文章:
文言文教案11-14
文言文教案05-29
《文言文》教案09-15
文言文教案(经典)06-20
【精】文言文教案06-02
关于文言文教案09-06
文言文教案15篇08-27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11-09
文言文教案14篇09-30
文言文《曹刿论战》教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