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4-07-08 19:21:06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大班教案集锦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大班教案集锦5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设计:

  轮滑是我园的体育特色活动之一。深受幼儿喜爱。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平衡能力、增强体质、培养其勇敢、自信的意志品质。本班幼儿已经掌握了平稳协调的直线滑行及曲线滑行。纵跳动作能近一步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并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符合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特设计该活动。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从活动中获得愉悦。

  2、培养幼儿勇敢、自信的良好意志品质及规则意识。

  3、初步学习“纵跳”的技术动作,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轮滑用具、障碍物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检查幼儿的着装。

  2、热身活动

  二、活动过程

  1、随着音乐幼儿自由的`滑行,教师随机指导观察。

  2、在地上设置同一条线,引导幼儿初步探索穿越障碍的方法。(教师观察,提醒幼儿在练习中不要碰撞、不要拥挤)

  3、请个别幼儿交流探索的感受。

  4、教师小结,讲解、示范纵跳的动作要领。

  要点:在纵跳中两脚平行滑行,上体下蹲后迅速跳起,落地时曲膝弯腰保持身体平衡。

  5、在地上设置同一条线,幼儿练习。

  6、游戏活动:“小白兔跳一跳”

  游戏规则:幼儿同教师一起玩,一边念“小白兔、小白兔跳一跳一边作跳跃动作(提示幼儿纵跳后保持平衡滑行,避免碰撞、摔跤)

  (教师随机观察指导,对幼儿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

  7、教师小结(对在游戏中幼儿出现的问题再进行讲解,示范)

  8、幼儿再练习,进一步掌握蹲滑动作。

  在场地上设置一根木棍,让幼儿进行练习

  9、难度提升“过障碍”

  方法:在场地上设置不同高度的障碍。第一次让幼儿自主选择不同难度进行尝试。第二次鼓励幼儿重新选择挑战自我。

  10、教师小结。

  三、放松部分

  放松活动:听音乐“吹气球、抖动的小脚”。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辽南满族的太平鼓(又称单鼓),是满族民间的一种乐器,在节日中人们用来配合表演舞蹈。本活动是在幼儿对乐曲的风格、结构有了一定了解,并能运用已掌握的舞蹈语汇进行自主创意的基础上进行的。课前,教师引导幼儿集体设计了《满童乐》的A段节奏鼓谱和舞蹈,并通过练习基本达到能熟练表演A段鼓舞。另外教师还分组指导幼儿合作设计了B段节奏鼓谱。

  活动目标

  1 在原有的基础上将新创编的舞蹈表演得更加熟练。

  2 应用原有的动作、队形知识和教师新提供的动作语汇,分小组进一步完善自己创编的B段舞蹈。

  3 在小组活动中体验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舞谱比较熟练地表演A段舞蹈。

  2 三个小组各自创编了不同的B段舞蹈和舞谱,并能够比较熟练地表演各自的舞蹈。

  活动过程

  1 幼儿表演已经学会的舞蹈。

  2 欣赏和模仿教师示范的新动作。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欢快的太平鼓舞,请你们欣赏。看一看,老师都做了哪些优美的动作?

  幼儿饶有兴致地观赏老师表演的太平鼓舞。教师表演之后,组织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你喜欢老师表演的什么动作?为什么喜欢?

  幼儿1:我发现袁老师做了一个在后背打鼓的动作。

  教师:噢,后背打鼓的动作像什么?

  幼儿2:像人们在搓澡,很有意思。

  幼儿3:我看到老师打鼓时,头先往后绕一下,再转到前面来打鼓,像照镜子一样!

  教师:请你来学一学这个照镜子的动作好吗?(幼儿3模仿表演这一动作)

  幼儿4:我喜欢腿下打鼓的动作,像满族人骑马的样子,很勇敢、很神气!

  教师:咱们一起来表演腿下打鼓的动作,看看像不像骑马?(全体幼儿跟随着老师表演这一动作)

  幼儿5:我喜欢两边打鼓的动作,这个动作特别有气势。(幼儿4边说边表演)

  幼儿6:袁老师“向上跳打”的动作,好像要摸白云!

  教师:“向上跳打”这个动作特别有气势,表现出满族人豪放的性格,请小朋友一起来表演这个动作。(全体幼儿跟随着幼儿6表演这一动作)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是,由身体时不同部位敲打鼓面的动作。还有哪位小朋友有不同的发现?

  幼儿7:我喜欢老师敲鼓沿的动作,感觉像跑步一样。(幼儿7边说边表演)

  幼儿8:我觉得老师扭腰铃的动作特别好看,铃声也好听。

  教师:你们知道扭腰铃的动作,为什么又好看又好听吗?

  幼儿9:老师前后扭腰铃,扭得很用力。

  教师:小朋友说对了,因为满族的腰铃特别长,所以要前后扭动,才能使腰铃发出清脆、好听的声音。咱们一起来扭一扭吧!(全体幼儿跟随着老师表演扭腰铃的动作)

  (本环节。教师舞蹈中出现的一些新的舞蹈语汇,激起了幼儿发现学习的欲望。教师适时将新的舞蹈动作学习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引导幼儿去发现新动作,联想丰富的动作,并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动作,以加深幼儿对新步法和舞法的理解、学习和掌握。)

  3 分段创编。表演展示。

  (1)根据A段乐曲的节奏鼓谱,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创编。

  教师:上节课中,老师和小朋友一起为《满童乐》这首乐曲设计了节奏鼓谱。请小朋友看A段乐曲的节奏鼓谱。(出示A段乐曲的节奏鼓谱)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鼓谱中四分音符的节奏是用“大鼓的图形”标志出来,为什么这样设计?

  幼儿1:用四分音符打鼓,能发出又响、又有力的声音。

  幼儿2:能表现出满族人民的勇敢。

  教师:请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作适合打大鼓?

  幼儿1:一只手把鼓高举在头上,用另一只手来打鼓。

  幼儿2:两边打鼓。

  幼儿3:上跳打鼓。

  幼儿4:在腿下打鼓。

  幼儿5:下腰打鼓。

  教师:八分音符的节奏,我们用“小鼓的图形”标志出来,打起鼓来比较俏皮、有趣。请小朋友想一想,哪些动作适合敲小鼓?

  幼儿1:跪着敲小鼓,要用快的动作敲。

  幼儿2:敲鼓沿。

  幼儿3:转圈打小鼓。

  教师:四分休止符的节奏,我们用“腰铃的图形”标志出来。扭腰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原地站着扭腰铃,还可以有什么变化?

  幼儿1:蹲下扭腰铃。

  幼儿2:半蹲扭腰铃。

  幼儿3:跪下扭腰铃。

  (教师出示直观形象的节奏图谱,引导幼儿通过分辨“大鼓、小鼓和腰铃”的图形标记,复习和巩固了幼儿原有的知识技能,并通过有序的提问,引导幼儿将其拥有的丰富经验应用到新舞蹈的创编中去。)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把你自己喜欢的动作编到A段乐曲的鼓谱中去,要注意给大鼓、小鼓和腰铃选择合适的动作,过一会儿,老师邀请小朋友来表演。

  (幼儿根据图谱中的节奏型展井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幼儿自主创编、有的幼儿与同伴合作创编。教师鼓励幼儿把已掌握的舞汇、发现的新动作和自己创意独特的动作,融入到A段乐曲的创编中。)

  教师:刚才,老师发现许多小朋友编出了非常好看的动作。下面,老师请小朋友来表演。

  全体幼儿安静地坐在地上,观看个别幼儿的表演。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你喜欢他们表演的什么动作?

  幼儿1:我喜欢两边打鼓的动作,因为两边打鼓很漂亮。

  教师:这个动作我也喜欢,因为两边打鼓,像满族的小女孩在行礼,真好看!

  幼儿2:我喜欢上跳打的动作,胳膊伸得很直、很好看!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表演的太平鼓舞很精彩!在表演的时候,能够把自己创编的动作和鼓谱节奏配合在一起,非常好!(教师指着活动室的场地对幼儿说)现在,这里就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请小朋友用你们优美的舞姿,随着音乐尽情地跳起来吧!

  教师示意幼儿安静地听前奏音乐,然后,全体幼儿自主、激情地表演创编的A段太平鼓舞。

  (本环节的创编活动,突出了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意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够把创编的动作与A段乐曲的节奏建立联系,体现了动作与节奏的和谐统一,表现了舞蹈的创意美,为B段进行合作创编、合作表演奠定了基础。)

  (2)根据B段乐曲的`节奏图谱,引导幼儿进行合作创编。

  教师:太平鼓舞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有适合个人表演的,也有许多人在一起合作表演的。现在,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录像。看看人们是怎样合作打太平鼓的。

  幼儿1:在外面围个圆圈打鼓,里面有一个人在中间跳舞。

  幼儿2:大家一起跑个大圆圈打太平鼓。

  幼儿3:两个人对脸打鼓。

  幼儿4:有串排的动作,两排人换位置打鼓。

  (本环节的教学目的,是让幼儿通过观看录像片,自主地发现太平鼓舞队形的变化和伙伴间配合表演的形式,为小组合作创编太平鼓舞做好铺垫。)

  教师:(出示带有“红、黄、蓝”标记的B段乐曲的节奏图谱)现在,老师把小朋友们分成三组:第一组是红队,第二组是黄队。第三组是蓝队,请各组小朋友按照你们预先设计好的节奏图谱创编太平鼓舞。

  教师提示:各组在编舞的时候,能根据鼓谱中的节奏变化,注意小伙伴之间的合作与配合,要体现出舞蹈队形的变化,可以把满族人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情编进舞蹈中。

  (3)幼儿按照“红、黄、蓝”的标记开始分组,并进行自由讨论,商量动作的编排。

  (4)各组按照编排的动作,进行变换队形的练习。

  (B段乐曲的节奏鼓谱,是各组小朋友在上节课中预先设计好的。教师将幼儿分成三组讨论,目的是让幼儿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和接纳别人的意见和想法,感受相互配合的默契,体会共同创编的快乐。)

  (5)大组交流。

  教师:下面,请各组的代表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创编的?

  第一组幼儿:我们小组编的是,草原上小朋友们在玩翘翘板。一个小朋友站起来打鼓,另一个小朋友蹲下打鼓。

  教师:让我们来欣赏红队小朋友的表演吧!看看他们合作表演了哪些好看的动作?(第一组红队的幼儿进行表演展示。)

  幼儿1:有的小朋友先站着向上跳打。有的先蹲下来扭腰铃,然后再交换动作,很好看!

  幼儿2:打大鼓时,他们做了好几个不一样的动作,有上跳打,有腿下打,有后背打。

  幼儿3:晃腰铃时,有站着摇,有跪着摇。

  教师总结:第一组小朋友表演的动作很新颖,特别是两个小朋友蹲、起的动作配合得非常好!咱们来看看第二组黄队的小朋友是怎么编的?

  第二组幼儿:我们编的是,草原上赛马比赛。前后串排的动作像赛马一样,比赛结束了大家很高兴,一起跳了起来,做后背打鼓的动作。

  教师:原来你们是草原上的小骑手在赛马呢,表演给我们看看吧!(第二组黄队的幼儿进行表演展示。)

  教师总结:黄队的小朋友表演出了太平鼓舞的队形变化,在表演“前后串排”的动作时,小朋友眼睛相互看着,就更好了!最后,我们来看看第三组小朋友是怎样编的?

  第三组蓝队的幼儿:我们编的动作是,一个小朋友当大树,另一个小朋友当小动物,围着我转,就像在森林里捉迷藏一样。

  教师:噢,你们的创意真好!请小朋友欣赏他们的表演吧?(第三组蓝队的幼儿进行表演展示。)

  教师总结:第三组小朋友创编的“围着一个小朋友转圈跑,然后把鼓放在头上扭腰铃”的动作很有趣,很好看!

  教师:现在,我请三组的小朋友共同合作,随着B段乐曲的节奏,表演你们创编的太平鼓舞!(播放B段乐曲,三个组的幼儿进行合作表演。)

  (从本环节我们不难看出:没有先前积累的丰富的太平鼓舞知识技能和先前逐渐培养起来的想象、联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水平的创编、合作和交流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完整表演

  教师:《满童乐》是一首欢快的乐曲,小朋友在表演时,要用好看的表情把我们喜悦的心情表现出来。现在,请小朋友随着这首欢快的乐曲完整地表演吧!

  教师语言提示:A段乐曲,小朋友们用自己创编的动作表演:B段乐曲,用小组合作创编动作的表演:c段乐曲和A段乐曲一样,还用小朋友自己创编的动作表演;当音乐停止时。每个小朋友要非常高兴地做出一个喊起来的动作,看谁的动作造型最优美、最独特。

  (本环节,是完整的乐曲与完整的表演融合再现的过程,是把幼儿个人创编的舞蹈与小组合作创编的舞蹈进行完整展示的过程。表演中,幼儿根据乐段的变化调整着自己的情绪,表达着对太平鼓舞艺术的独特理解与喜爱,此时孩子们的激情表演把教学活动推向了高潮。达到了“艺术整合”的教学效果。)

  综合点评

  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在发现学习、舞蹈创编、合作能力培养等几方面,并在教学活动中着重体现了以下四方面的教学策略:

  1 运用了启发联想,激发情感的教学策略。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说出“你创编的动作像什么”“你能学一学这个像照镜子的动作吗”“咱们一起来表演这个动作,看看像不像骑马的姿势”等,帮助幼儿感知、理解和记忆新动作,并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和丰富的词汇去描述他们的动作,使幼儿在此过程中既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动作学习的要领,又有效地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2 运用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策略。教师经常通过适时的提问,如“你喜欢老师的哪个动作”“你觉得哪个动作更适合大鼓?适合小鼓”等,支持鼓励幼儿自由地表达和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同时也使幼儿通过语言的表达加深了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

  3 运用了发现学习的教学策略。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教师先后播放了两次录像片、一次由教师个人示范表演了舞蹈。通过观看纪录片,使幼儿了解了满族文化与民俗风情特点,发现了太平鼓舞各种队列的变化和多人合作表演的方式,为幼儿进行创编活动提供可供参考的“高级榜样”。通过欣赏教师的表演,让幼儿从中发现了许多新动作,这也为幼儿自主创意性表演提供了更丰富的可用舞蹈语汇。

  4 运用了节奏图谱的教学策略。《满童乐》是一首在曲调上富于变化的乐曲,为了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结构特点,教师引导幼儿集体设计了鼓谱,把鼓谱中的4分音符、8分音符、4分休止符分别用大鼓、小鼓、腰铃等图形标志出来,按照乐曲的结构组织排列。在小组合作创编活动中,还分别用“红、黄、蓝”帮助各组区分各自原先创编好的鼓谱。直观形象的鼓谱较有效地降低了幼儿理解和记忆的负担,为幼儿的创编、语言交流和合作表演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总之,我们在活动中所看到的,是幼儿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活动,在音乐、舞蹈、语言、创造、合作等方面获得的综合发展。这样的高质量的发展,是教师精心培养的结果。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在这次活动中该班级的幼儿才能够有这样精彩的表现。

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双簧表演是我国传统曲艺的瑰宝,也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一种表演形式。如何让他们感受双簧的魅力,了解双簧的`特点,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我将简单的儿歌用传统的曲艺双簧来演绎,让幼儿直观的感受双簧表演的特点,体验双簧表演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对曲艺表演产生兴趣,能参与表演。

  2、欣赏双簧表演,了解双簧表演的特点。

  3、能尝试进行简单的双簧表演。

  活动准备:

  双簧录象一段、屏风、醒木、冲天辫、大褂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2、谈话导入。

  二、基本部分

  (一)欣赏双簧表演,初步了解双簧表演的特点。

  1、幼儿欣赏教师第一次表演,感受双簧的表演特点。

  2、幼儿欣赏教师教师第二次表演,认识前脸、后脸。

  (二)幼儿初步尝试双簧表演。

  1、复习儿歌。

  2、幼儿创编前脸的动作

  3、幼儿尝试表演。

  4、幼儿欣赏传统双簧表演,进一步感受双簧的艺术性和特点。

  5、个别幼儿化妆表演,提升幼儿对双簧表演的兴趣。

  三、结束部分

  1、延伸:投放道具,鼓励幼儿到区角表演。

  2、听音乐出教室。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西游记是幼儿熟悉和喜欢的,因此选择这一主题开展活动。西游记中的故事片段有很多,考虑到大班幼儿的能力水平和需要,我节选了该片段。接下来考虑组织方法的问题,我打破了传统的语言活动的组织方式,运用了辩论的形式进行故事创编,并在活动中渗透了美术等领域。但是这节活动需要有熟悉故事的经验准备,因此,我将活动设计成系列层次活动,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名称:

  大班故事《猪八戒吃西瓜》

  活动目标:

  1、感知故事中猪八戒的形象,大胆用语言表述八戒吃西瓜时的心理。

  2、通过猜测、讨论、表演,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3、在活动《猪八戒吃西瓜》中尝试与别人分享食物,体验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课件、《猪八戒吃西瓜》的背景音乐、水果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已看过动画片《西游记》。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T:你们看过西游记这部动画片吗?这部动画片里都有谁?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猜猜他是西游记里的哪位?“一个胖大汉,头插两把扇,走一走,扇一扇。”

  二、教师边讲述故事,边引导幼儿猜测故事情节。

  1、教师讲述故事开头,幼儿猜测故事情节。

  T: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里讲的就是猪八戒。

  T:唐僧派猪八戒去找点吃的。八戒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

  突然,他发现那边地里有一个圆圆的东西……你们猜是什么?

  T:哈——是个大西瓜!八戒馋得口水直流!他把西瓜分成了四块……会是给谁吃的呢?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2、教师继续讲述故事情节,引导幼儿用动作、表情参与。

  T:八戒吃饱了是怎么打嗝的?学一学。

  你们觉得他踩到西瓜皮后会怎么样摔下来?表情怎么样?学一学。

  三、播放背景音乐,教师连贯讲述故事,鼓励幼儿参与到讲述中去。

  四、播放背景音乐,幼儿扮演猪八戒,师幼共同表演故事。

  五、给故事起名字,结束活动。

  T:这个故事好玩吗?先想一想它讲的是关于什么的故事,再请你来给故事起一个合适的名字。

  第二课时:

  活动名称:

  大班亲子活动续编故事《猪八戒吃西瓜》

  活动目标:

  1、尝试续编故事《猪八戒吃西瓜》,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通过集体讨论、小组交流等方式,丰富讲述经验。

  3、体验和家长一起用各种方式记录续编结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熟悉故事《猪八戒吃西瓜》的主要情节。

  2、材料准备:纸、笔、录音机、摄像头;故事课件。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猪八戒吃西瓜》。

  T:猪八戒看见了什么?它都说了什么话?谁能试一试看着图片讲一讲这个故事。

  二、引导幼儿续编故事。

  1、教师提出话题,引导幼儿讨论。

  T:猪八戒是不是真的改掉那些缺点了呢?

  2、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正反两方。

  ●正方认为猪八戒确实改掉了缺点;反方认为猪八戒本性难改、依然如故。

  3、同组的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尝试续编故事,教师巡回指导。

  4、每组请一个幼儿代表讲述续编的故事。

  三、引导幼儿记录续编的`故事。

  1、引导幼儿讨论记录方法。

  T:怎样才能把自己续编的故事记录下来?

  2、鼓励幼儿和家长合作,大胆将续编的故事记录下来。

  四、幼儿交流、分享续编的故事。

  ●引导幼儿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客观的评价他人作品。

  ●鼓励幼儿完整地展示自己记录的结果。

  附故事:

  唐僧派猪八戒去找点吃的。

  八戒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

  突然,他发现那边地里有一个圆圆的东西……

  哈——是个大西瓜!

  八戒馋得口水直流!

  他把西瓜分成了四块……

  我先吃自己这一块。嗯,好吃!好吃!

  猴哥不吃没关系,干脆把他这块也吃了。

  沙僧好像不爱吃瓜,我就代他吃了吧。

  只留下一块给师父也不好。算了,全吃掉!

  “嗝——”八戒吃饱了,“啪嗒啪嗒”往回走……

  他踩到了一块西瓜皮。嗤溜——“哎哟!”

  他爬起来,“哼哼唧唧”往回走,可是……

  又踩到一块西瓜皮。“啊!”

  刚走了几步,不料……“真倒霉!”

  他又踩到了一块西瓜皮。

  “嘭!”八戒摔得好惨啊!(最后一次正好摔在了师父面前,画面中唐僧伸手拉他,后面的孙悟空和沙僧正在笑八戒呢。)

大班教案 篇5

  一、研讨问题

  ⒈如何突出“秋天”明显的季节特征。

  ⒉如何在儿歌中体现秋天的“彩”,让幼儿感受到秋天色彩的丰富。

  ⒊用什么样的策略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自主的语言学习环境,幼儿能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发现秋天的色彩美,从而学会儿歌。

  ⒋用什么样的形式,能激发幼儿一次次重复念儿歌的兴趣。

  二、设计意图:

  本主题两周的活动是以点到面的形式来开展的,第一周式从秋天的菊花入手,在欣赏菊花表现菊花多姿多彩中,知道秋天来了,秋天菊花色彩的丰富,从而激发幼儿发现秋天其他的特征,发现秋天其他丰富的色彩,感受秋天色彩的美。

  如何在第二周为幼儿创设一个发现秋天明显特征概括性,发现秋天其他丰富色彩美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呢?我们从秋天四个有明显秋天特征的四个场景入手,将原来的儿歌中“有xx”改为了“颜色+事物名称”,在学儿歌中,了解秋天每个地方都有变化,每个地方都多了一些色彩,从而感受秋天的'色彩的丰富。

  为了更好的让幼儿更好的表达,激发幼儿愿意念儿歌的兴趣,我们创设了游玩的四个场景,以小导游的形式等等,尽可能让幼儿多表达,多念诵。

  三、课例研讨

  一研后调整与反思:

  活动后,发现三个场景让幼儿分组去创编,每块场景的人数过多,又加上只又一次教学了儿歌句式,所以幼儿创编时光顾着看场景,忽视了说。

  调整:1.学习句式时,集体介绍说说句式两次。了解创编的方法。

  2.将白棉花等改为白白的棉花,便于幼儿的讲述。

  二研后调整与反思:

  ⒈目标的调整。

  (1)能用比较完整、清晰的语言描述秋天各种事物的色彩,感受秋天色彩的丰富。

  (2)能积极大胆的念诵儿歌,体验不同方式念儿歌的乐趣

  ⒉将白棉花,红苹果的句式改为红色的苹果,白色的棉花,这样可能更适合幼儿的表达。

  四、活动反思:

  活动中布置的场景能很好的帮助幼儿感受秋天明显的季节特征以及秋天丰富的色彩。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很好的情境,帮助幼儿学说儿歌。

  儿歌的内容的调整(将颜色放到儿歌中),能很好的让幼儿发现秋天的色彩的丰富,符合主题的的重点。而且将那个色彩的描述改后更适合幼儿表达水平。

  活动中利用“小导游”的形式,幼儿在介绍每个地方时,能引导幼儿大声的念儿歌,调动起幼儿念儿歌的积极性。

  活动中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利用各种情境的效果也不错,幼儿能积极念诵儿歌。

  活动后,我发现我可能在活动中对幼儿回答的回应不够有效。同时我觉得在讲述秋天事物各种颜色的时候,并不需要过于强求什么句式,表达清楚颜色就可以了。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幼儿大班教案02-23

大班教案02-27

大班教案02-27

大班教案02-28

大班教案02-28

大班教案02-28

大班教案02-28

大班教案02-28

大班教案02-29

大班教案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