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2-05-23 10:19:34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大班教案锦集五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推荐】大班教案锦集五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会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各种各样不同的恐龙。

  2.培养幼儿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见过恐龙吗?在哪里看过的?你们喜欢恐龙吗?为什么喜欢恐龙呀?。

  教师出示事先画好的恐龙的.各种图片。“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很多不同的恐龙的图片,看看你最喜欢那种恐龙?”

  二、讨论恐龙的不同种类和样貌。

  师:先请你们和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喜欢这些图片里的哪只恐龙,他长什么样子的?你可以和小朋友一起来说一说。

  三、教师交代操作要求。

  首先我们先要想好自己准备画哪种恐龙的样子,他做的身体有些什么特征?旁边应该加一些什么东西来衬托它?然后再进行动笔画画。

  四、幼儿动手操作。

  师:小朋友们,你们明白了吗?那想不想自己也来画一只自己的大恐龙呀?

  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注重动手能力较差的幼儿,帮助他们把动物在表演时的形态表现出来。

  五、展示作品。

  请幼儿说说你喜欢谁画的恐龙?为什么你喜欢这张画呢?他画的恐龙有什么特征?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用雄壮有力的声音演唱进行曲。

  2、指导用不同的延长来表现不同的意境。

  3、在使用椅子表演时,注意不用力踩踏椅子、不碰倒椅子,力争能整齐一直地唱歌和做动作。

  活动准备:明确海军的特征与海军所承担的任务,对海军有热爱与崇拜的感情。

  活动过程:

  1、学唱新歌。

  教师范唱,幼儿随音乐有节奏地念歌词。

  2、有表情的演唱。

  (1)启发幼儿唱出进行曲的感觉。

  教师:"我们用什么样的声音能唱出小海军勇敢、神气的样子。

  (2)教师创设情境。提示语:小海军的.炮艇悄悄地穿过敌人的封锁线,这时我们怎么唱呢?(断顿,中弱音量)

  (3)教师创设一系列情境。启发幼儿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演唱。

  提示语:小海军勇敢地起航出发,悄悄的穿过封锁线,作后打了大胜战,启发小朋友想象是三副什么样的画面。你能用三种不同的歌声唱吗?用断顿,中弱的音量演唱,以表现小海军的勇敢。

  3、歌表演。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是“一曲多用”的形式在中班上期的初次尝试,因此我们选择幼儿们熟悉、喜欢的歌曲《小海军》作为活动的载体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罘。在活动中我们运用听听、看看、说说、身体节奏、体态表现等方法逐步引导幼儿感受、体验并表达原曲与变速曲之间的不同感觉。同时,通过教师的语言、动作、神态和环境创设,营造相应的氛围,不断推进幼儿的感受和体验。总的来说,这次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晰、教学策略得当。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下一步进行解决:(1)在幼儿听完第一遍变速曲后就请他们说出原曲与变速曲之间不同的原因还早了些,放在身体节奏之后幼儿可能会更容易理解。(2)幼儿在运用体态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的美感还不够,在下阶段的活动中应引导幼儿注意动作与音乐之间的联系。

大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黎族的音乐文化,幼儿能了解竹竿舞的知识及动作,尝试跳竹竿。

  2、通过欣赏舞蹈,让幼儿体验跳竹竿的乐趣。

  3、通过参与活动,让幼儿感受跳竹竿带来的欢乐,探索跳竹竿的基本玩法。

  4、在节奏伴奏下能与同伴合作,动作协调,体验分享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竹竿舞”音乐 录像vcd、竹竿12根。

  三、指导要点:

  1、体会黎族音乐的独特风格和合作跳好竹竿

  2、及时表扬大胆尝试学跳竹竿舞的幼儿。

  四、活动过程:

  一、欣赏vcd录像,感受黎族叔叔阿姨跳竹竿舞时的快乐场面,激发学跳竹竿舞的欲望。

  1、师:出示“竹竿”,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它有什么用?(幼儿自由讲述)

  师小结:今天老师带来的竹竿,它有一个本领会跳舞!

  那请大家一起来看看……(欣赏录像)

  2、讨论:录像里他们是用竹竿干什么的?(幼儿:跳舞)

  师:小结:这是一个少数民族最喜欢跳的舞,知道是哪个民族吗?(幼儿猜)黎族

  对了,黎族的人最喜欢在节庆的时候用竹竿来跳舞,庆祝节日。就和我们汉族过新年一样。

  3、再仔细地欣赏一下,他们是怎样用竹竿来跳舞的?

  二、实践跳竹竿

  1、师:谁来说说,他们是怎么跳的?(幼儿表达)

  2、师:那小朋友想不想也来做个黎族小朋友跳竹竿……谁能来试一试?(一幼儿尝试)

  问:你刚才跳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幼:发现跳的时候竹竿会敲到脚的)

  那老师请你们都来试一试,自由组合,三人一组也来跳一跳竹竿。

  遇到什么难题了?(幼儿表达)为什么会这样?

  3、师:原来遇到了这些问题,那老师来试试(师表演跳竹竿)

  问:你有没有发现老师跳成功的.秘密?(幼儿表达)

  师:因为老师是有节奏的跳的

  4、那好,我们一起用小手把节奏拍出来 x x x x xx x

  小脚也来合一合。

  (那请几个小朋友用竹竿来试试)配上语言:开 合 开 合 开开 合

  5、好,我们再来跳着试一试!

  刚才老师发现还有小朋友的脚会被碰到哦!为什么我们的竹竿有节奏的开合,还有小朋友会夹到脚呢?(幼儿表达)

  怎样做才不会碰到呢?

  6、集体商量脚步(配图谱)看图谱练习

  师小结:手拿竹竿和脚跳竹竿的动作是相反的。

  7、师:是不是相反了,就真的不会互相影响了,我们再来试一试。(分小组结合竹竿道具,再次尝试跳竹竿舞。

  ——先用节拍口令放慢速度让幼儿学跳竹竿舞)

  三、音乐整合跳竹竿

  1、师:我们跳的竹竿在加上音乐会不会变得更棒呢?(幼儿)

  2、师:好,我们听音乐试一试吧!(幼儿边听音乐边尝试)

  四、结束

  师:今天你们很棒,好朋友互相合作跳出了竹竿舞,那拿起竹竿开着火车去表演给其他班级的小朋友看。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结合读本和幼儿自身经验,帮助幼儿丰富、深化有关影子的认识,特别是人物的活动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

  2、理解“也”字如何运用,学习运用句型“谁在做什么,谁也在做什么 ”

  活动准备:ppt《影子和我》

  活动过程:

  1、 教师以猜谜的形式引出活动的主题: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体乌黑头,灯前月下陪着你,却是哑巴不开口。(影子)。教师提问:你在什么地方看到影子?引导幼儿发散思维。 教师提出本次阅读的主题―影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本很有趣的书。

  2、 教师出示大书:小朋友猜猜这本书在说一个什么故事?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见解。

  3、 教师翻开大书的第一页,提问:1)、你看到了图上有什么?2)、为什么要有蜡烛?

  4、教师:请小朋友猜一猜书上的人会和影子做什么游戏?请幼儿看书的第二页。教师提问:你看到了小朋友和影子在做游戏,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5、出示书的第三页,将人物遮住,教师提问:我看到了图上的影子了,但是我不知道书上的小朋友做了什么样的动作?你们知道吗?我们一起来做做吧。请幼儿站起来模仿影子的动作。教师掀开遮住的纸张,并请几个模仿得比较象的幼儿站到前面做动作,和大书中的人物比较一下。教师提问:为什么

  6、 出示遮住人物的第四页,教师提问:请小朋友说说这个影子象什么?发散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教师提问:你知道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吗?让幼儿比比动作,教师掀开纸张:原来是用手做出了影子的牙齿。

  7、教师出示遮住影子的第五页,请幼儿说说:墙上的影子会和小朋友做什么样的动作?教师引用原句进行小结。

  8、出示第六页,教师提问:图上的影子在做什么?小朋友也在做什么?

  9、 教师:我们看看小朋友怎么啦?影子怎么样了?引导幼儿想象故事的情节。

  10、出示第八页,教师提问:小朋友发现这页和前面颜色有什么不一样?你发现什么不见了?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影子不见了。原来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

  11、 教师:刚才我们一起看了有趣的故事,现在我们完整的看一遍吧,教师指读大书上的文字,将故事完整的讲述一遍。教师:原来我们身体的各部分都可以和影子做各种好玩的.游戏,比如:手、脚、嘴等。是不是这个小姑娘做什么?影子也会同样跟着做什么? 小姑娘和她的影子有什么区别?(问题回答方向:影子永远是黑色的,只有轮廓,没有细节)。

  12、 教师: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13、教师:现在我们也要和影子做游戏了。

  1)到操场上去找影子,并能告诉老师你在什么地方找到影子?

  2)同伴互相玩踩影子的游戏

  3)幼儿组合影子游各种造型,请一个幼儿用粉笔将地上的影子画下来。

  活动反思:

  本课学后,课文基本上能掌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通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后,汇报自己喜欢的句子,明白了“人”和“影子”“形影不离”这一重要特点。

  二、通过图文结合,并抓住关键的词语,使学生明白“前-后”、“左-右”是两对反义词,而且还明白了它们也是表示方向的词,并还能自己再找出表示方向的词语。例如:“东西南北,上中下”等,并感受到了“人和影子”是一对好朋友,而影子就像一只小黑狗一样,总是跟着我。

  这节课学习后,大部分学生能以自己为中心,说出自己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左面、右面是谁,有极个别学生说不完整。

  另外,还有少部分学生不明白,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前?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后?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左?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右?这就需要同学们在课下实践中去理解、去观察,并带领他们做做“踩影子”的游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大班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小老鼠的漫长一夜》讲述了一个大老鼠为了让小老鼠独自睡觉克服恐惧的故事。孩子们也有因为害怕黑夜不敢独自战胜恐惧的弱点,这本接近幼儿实际生活的题材的绘本,能让幼儿产生共鸣,更加自主的读绘本,感受绘本的魅力。

  故事中的小老鼠,由于弱小而无知,他不敢在黑夜里独自睡觉。于是,那一夜对于小老鼠来说,就变得格外的漫长,刮风的声音、树枝敲打窗户的声音、猫头鹰的叫声、没关紧的水龙头的滴水声……这所有生活中很正常的声音,都被他的恐惧心幻化为各种古怪吓人的声音。可是,大老鼠在弄清了“怪声”的来源后,却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小老鼠的求助。这是为什么呢?他是想帮助小老鼠战胜由恐惧感带来的依赖性,逐步变得勇敢起来、独立起来。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中我选取前半部分内容,采用集体电子绘本阅读的方式展开,通过观察、想象、讨论,学习角色对话等理解绘本内容,并以启发性、针对性的引导,让幼儿主动理解画面,感悟作品的情感,体验阅读的乐趣。在不同声音的解读上我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从最初听到风声的有针对性地导读到后面滴答声的自主阅读,逐步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通过每次声音释疑后鼓励小老鼠勇敢面对,让幼儿明白其实夜晚并不可怕,我们都能勇敢面对,进而理解大老鼠为培养小老鼠勇敢意志品质的用心。活动最后,给孩子留下悬念和猜测想象的空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愿望。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想象、讨论,理解绘本内容,学习角色对话。

  2、能用完整连贯的语句表述自己的观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体验小老鼠在漫长一夜中的不安心情,理解大老鼠为培养小老鼠勇敢意志品质的良苦用心。

  活动准备:

  图书一本,课件

  活动重难点:

  通过观察、想象、讨论,理解绘本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活动过程

  一、创设意境,融入绘本

  1、音乐渲染,描述引入:夜深了,大老鼠躺在他的大床上睡着了,小老鼠呢?

  2、它怎么就睡不着呢?

  二、欣赏画面,理解图意,讲述故事

  (一)风声

  1、(播放风声)这是什么声音?

  听到这个声音小老鼠都怎么样了?

  2、大老鼠听到小老鼠的叫声,会怎么说呢?

  3、大老鼠会同意吗?为什么?

  4、大老鼠为什么不让小老鼠跟自己睡在一起呢?我们来鼓励一下小老鼠吧!

  (二)啪啪声

  过渡句:小老鼠躺在床上听着外面的风声:呼啦呼啦……他还听到——

  1、这又是什么声音?

  2、小老鼠听到这个声音是怎么做的?

  3、小老鼠会怎么向大老鼠请求?

  4、你是大老鼠又会找什么理由?

  (三)呜呜声

  1、(播放呜呜声,二幅连阅)听到这个声音小老鼠在干什么?

  2、他会和大老鼠之间怎么说呢?

  3、师幼共读。

  小老鼠只好又回到自己的床上,它多么希望天可以早点亮起来呀!你想对小老鼠说些什么?

  (四)滴答声

  1、出示图片,小老鼠在干嘛?他可能听到什么声音?

  2、(播放滴答声)听到水滴声小老鼠又想跟大老鼠睡一起,他们之间又会怎么说呢?

  3、合作扮演角色。

  三、领会内涵,克服胆怯

  1、这个晚上,小老鼠听到了几次声音?

  2、大老鼠没让小老鼠睡到自己的床上是为什么?

  四、设置悬念,激发后续阅读

  1、介绍书名。

  2、小老鼠这一夜会睡着吗?在小老鼠的家里还会发生什么事呢?等下次我们再到这本书里找找吧。

  设计意图

  创设意境,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有针对性地导读,为后面的连续阅读打好基础。

  启发性、针对性的引导,让幼儿主动理解画面,大胆表达对画面的认识和理解,感悟作品的.情感,体验阅读的乐趣。

  连续阅读,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

  梳理阅读到的故事内容,体验小老鼠的心理。

  留下悬念,激发后续阅读。

  语言活动反思——怕痒的红布头

  “痒”虽然是一种生理反应,但结合在生动形象的文学情景之中,别具诙谐、滑稽的意味。幼儿在欢快的氛围中,宣泄了郁闷,松弛了心绪,体验到从生理到心理的舒畅、愉悦。活动《怕痒的红布头》一开始我就和岚岚合作表演故事的第一部分,通过这样的情景表演方式,让孩子们直观、形象的认识了“痒”与“笑”的联系,接着我让幼儿两人一组合作表演这一部分,幼儿体验着故事的情节的有趣和痒痒唤起的“笑” ,以及疏泄郁闷的心理感受。活动第二部分是理解故事的第二部分,由于有了第一部分的铺垫,孩子们很快就理解了。当我问:“红棉袄碰到脖子、碰到身上,小猪痒的怎样?”幼儿回答:“小猪痒的舒服、痒的痛快。”当我问:“小猪的朋友们穿上红棉袄后怎样?”幼儿回答说:“痒的舒服,痒的痛快。”当我又问:“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这种痒痒的味道?”孩子们都说:“因为痒的舒服,痒的痛快,痒的开心。”辉辉还说:“我们听了这个故事也很开心,很舒服。”最后一个环节“谁穿了红棉袄”更是把活动推入了高潮,它以游戏的形式带幼儿进入了氛围,有了更为真切的体验,在“嘻嘻嘻,哈哈哈”笑声中我们结束了。

  本节课不足之处就是在第一环节两人合作表演时,有个别幼儿没有参与,如果都参与表演的话,那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就更透彻,也就更能体验“痒”这一生理反应令人发笑、舒畅的感受了。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06-08

大班的教案11-28

火大班教案12-06

袋鼠大班教案12-07

落叶大班教案11-10

江南大班教案11-13

《梦想》大班教案11-13

走失大班教案11-14

街道大班教案11-24

《沉浮》大班教案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