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桥教案模板合集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桥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桥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初步练习走平衡木。
3、培养和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协调性。
重点:培养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及身体协调性。
难点:教会幼儿正确走平衡木的方法。
活动准备
塑料矮平衡木、纸制作的“小路”(50cmx18cm),一封信,玩具马一个,小兔子头饰、“小花”和“大萝卜(用布缝制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自然站队做从头到脚的热身准备活动。
(二)基本部分
1、创设情境。老师扮兔妈妈。兔妈妈早上起来收到了一封信,信上说好朋友小马生病了。兔妈妈要带着孩子们去看望小马。可是,通过小马家只有一条小路。兔妈妈要求孩子们,走路的时候要小心,不能踩到两边的小花。
2、走“小路”。兔妈妈带着小兔子们去看小马,一个跟着一个走(走纸制作的小路),边走边说:“小小路,窄又长,花儿开在路两旁。小兔子,走小路,整整齐齐排成行。”到了小马家后,询问它的病情,并说一句祝福的话,然后再按照原来的路走回来。
3、过“小桥”。小兔子从小马家回来后,特别高兴。兔妈妈说:“家里的萝卜不多了,我们去拔萝卜吧。”拔萝卜要到河的对岸,需要过一座“小桥”,兔妈妈教小兔子们怎么过“小桥”。
教师演示怎样过“小桥”,并和幼儿一起说一说过小桥的儿歌:
小兔小兔要过桥,
张开双臂走上桥,
心不慌,身不摇,
一步一步走过桥。
请3到4个幼儿练习走小桥,教师指导并请幼儿认真观看。
出示塑料矮的平衡木,请幼儿自己走小桥。拔完萝卜之后,从原路(塑料矮的平衡木)走回来,把萝卜放到筐里,再接着去拔萝卜。(教师在平衡木边上保护幼儿,并提醒走平衡木的要领。)
4、萝卜都拔完后,小兔子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很高兴。兔妈妈表扬了兔宝宝,然后带它们到森林里玩耍,玩得很快乐。“春天到,天气好,小兔出来伸懒腰。我们要小心大灰狼,眼睛快快瞧一瞧。”这时候,一名老师扮演的大灰狼出现了。小兔子们跑回自己的家。反复玩几次(四散追逐跑)。
三、结束部分
1、为了战胜大灰狼,小兔子需要学本领,学习各种动物的样子,迷惑大灰狼,吓跑它。
兔妈妈带着小兔子模仿各种动物的样子,也可以让小朋友自由创作。
2、太阳落山了,听音乐《摇篮曲》,作整理动作,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我根据本班幼儿年龄小、爱动这一特点制定了本次走平衡木的体育活动。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准备材料,制作大萝卜、小路,还有路边的`小花,我还选用了幼儿能够接受的高矮适中的平衡木,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
因为是小班幼儿,所以这次体育课我采用了游戏化的情景导入方式,再现小兔子们快乐的一天:从早上做早操到晚上太阳落山。在活动中,通过看望小马、拔萝卜、躲避大灰狼、学习本领等动静交替的环节,鼓励幼儿入境,积极投入,发展其平衡能力。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
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在角色的选择上能够不用小兔子,而选用小花猫等走路很轻的小动物效果可能会更好的,因为小朋友听到小兔子的直接反映还是蹦蹦跳跳的,而小猫给人的感觉是灵活、轻巧,更适合走平衡木和后面的跑。还有,在活动的重点部分“过小桥,拔萝卜”等环节,我准备的“萝卜”是用压膜机压的容易撕坏,后来改用布缝制效果很好。
桥教案 篇2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进一步学习比喻句,体会比喻的好处。
2.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大桥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顺序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弄清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叙述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二)解决办法
1.充分利用录像、投影,并和语言文字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大桥的外观、结构和作用。
2.在理解一、二自然段时,通过谈、看、画、想、议等,先弄懂每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再引导学生理解叙述顺序,看清句与句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在教师引导下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
(二)学生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
(三)结合导读与课后思考题,找出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相互讨论交流。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五、教具准备
(一)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录像片及投影片。
(二)配有音乐的朗读课文的磁带。
(三)电视、录像机、录音机、投影仪。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你见过大桥吗?说说自己见过的大桥的样子。(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我国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板书课题后放录像)
(二)看图说话,了解大桥。
1.南京长江大桥怎么样?(十分雄伟壮丽)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大桥有什么不同?(铁路、公路两用桥,有正桥、引桥,桥非常大。)
2.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大桥结构特点。
(1)这幅图,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雄伟壮丽的南京大桥横跨在江面上)
(2)大桥有几个桥墩?(九个)桥墩怎么样?
(3)桥身给你什么感觉?
(4)桥面怎样?(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5)桥的两侧都有些什么?(引导学生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
3.教师介绍。
南京长江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桥。铁路桥全长6772米,公路桥全长4589米,正桥长1577米。大桥建成后,火车、汽车南来北往。南京长江大桥是世界建桥史上的奇迹。
(三)课文是怎样把这雄伟壮丽的南京长江大桥描写下来的呢?
教师读课文,学生注意生字词。
(四)按提纲,自学课文,教师有重点地检查指导。
(五)交流自学情况。
塑像:本课指雕成的人物群像。
顶端:最上面。
扶着:(动作演示)
滔滔江水:“滔滔”,形容大水滚滚向前的样子。江水滚滚向前流去,就可以说江水滔滔。“滔”,右上是“”,下边是“臼”。
浩浩荡荡:水面广大的样子。
天堑变通途:堑,壕沟。长江就像“天堑”,阻隔了两岸交通。通途,大道。架起了长江大桥,大桥就成为通畅的道路,可以人来车往。
(六)布置作业。
1.读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自学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字词,这节课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指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作者是分几段来写南京长江大桥的?(桥墩、桥身、火车道、公路等方面)
2.每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呢?(板书:远看、近看、想)
(三)讲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学生自学。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你觉得作者笔下的大桥怎么样?请画出课文中的一句话。(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
(3)作者是怎样具体地描写大桥壮丽的呢?把第1自然段的有关句子找出来。
2.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1)理解第4句。
①波浪滚滚是什么意思?
②在波浪滚滚的江水中桥墩怎样?
③作者说桥墩是什么样的?
④这句话是写波浪还是写桥墩?为什么?
⑤教师总结:这一句是用桥墩的巨大和稳固来显示长江大桥的壮丽的.。
⑥指导朗读第4句。
(2)理解第5句。
①第5句是写什么?作者用什么比喻大桥的桥身?
②边看投影边思考,作者为什么说“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
(因为大桥是用钢铁建成的,而且又宽又长,正桥连接着引桥的形状,像一条龙,所以作者才这样比)
③教师小结:这句把大桥比作钢铁巨龙,就具体地写出了大桥又宽又长,十分壮丽的特点。
④指导朗读这句话。
(3)理解6、7两句。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最后两句,看一看大桥的桥面分几层?
②结合看图想想,大桥的上下两层各怎么样?
(从画面上看,桥面铺着双轨,两列火车能同时对开,可以体会到桥面很宽阔,公路桥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知道桥上特别宽阔)
③联系“穿梭”这个词语谈得更具体些。(“穿梭”指织布的梭子穿来穿去,来回活动,“穿梭似的”是形容来来往往的人、车辆特别多,说明桥面特别宽阔)
④小结:这两句作者通过写桥面的宽阔来讲南京长江大桥的壮丽。
⑤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4)下面我们连起来看,写大桥十分壮丽的句子,句与句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作者先总的说大桥十分壮丽,然后从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桥身仿佛像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桥面特别宽阔这几方面来具体说明大桥是如何壮丽的)
(5)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
桥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一、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二、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三、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说明事物的顺序。
四、学习运用准确语言的特点。
教学设想
一、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以代表性事例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和准确运用语言的特点。
二、本文的说明顺序是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时间上则从先到后。要学生理解这一点并不容易,要在理清全文结构层次的基础上层层深入地加以说明。
三、本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必须结合课文有机地进行。
四、为增强感性认识,最好准备好赵州桥、卢沟桥的详细挂图,以便在课堂上边看图边分析。
五、布置预习,运用工具书弄懂生字词,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划分段落层次。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检查预习,学习用代表性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一课(板书课题)。作者茅以升(板书)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他几十年致力于桥梁的设计、研究和教学工作。30年代,他主持设计和修建了钱塘江大桥;50年代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他写过大量的`介绍桥梁知识的书籍和文章,本文就是介绍我国石拱桥的说明文章。
二、检查预习
1.正音正字(出示小黑板):洨(Xiǎo)匀称(yúnchèn) 鷟(zhuó)佥(qiān)河堤(dí)
2.补充解词: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惟妙惟肖:形容描绘或模仿得生动逼真。惟,特别;肖,相似。
绝伦:独一无二,无可比拟。 推崇:很尊重。
三、划分段落
1.范读课文。
2.指名让学生分段,归纳段意,教师小结。
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3—9段):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10段),中国石拱桥的发展。
四、学习本文选材的方法
1.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指名让学生分别回答,互相纠正、补充,教师板书小结。
石拱桥:桥洞为弧形,桥梁史上出现得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状像弓,用料省,艺术价值高。
卢沟桥:石拱相联,结构精巧,坚固耐用,形式优美,艺术价值高,历史价值突出。
2.讨论: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
小结:赵州桥和卢沟桥历史悠久,气魄宏伟、驰名中外,有中国石拱桥的典型特点,很有代表性。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的特征方法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读者对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认识得更具体、更明确、更深刻。
3.讨论:既然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作者为什么不选一个而要选两个呢?
小结:赵州桥和卢沟桥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前者是“独拱”石桥,后者是“联拱”石桥,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者选择两例可以起到互相对照、互相补充的作用,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彩多姿的特点。
桥教案 篇4
一、导课
1、a、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事业越来越发达,如高楼大厦,桥梁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现代化的桥梁。
(看现代化的桥梁建筑)
b、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呢?
(雄伟、美丽建设者非常的聪明、能干)
2、早在1300多年前就有这样一个聪明能干的人,他就是李春,不但设计还亲自参加建造了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出示赵州桥的图片,同时出示李春的头像)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板书,赵州桥)(齐读课题)它为什么会闻名世界呢?学了课文,我们就会知道了。
二、新授
1、自学。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音,认清生字的形。
(2)从课文中找出写赵州桥特点的句子,用划出。
2、检查。
(1)a词语. 赵县 隋朝 石匠 砌成 桥墩 创举 坚固 智慧 横跨 创举
b近意词.
c反义词.
(2)课文。抽生逐节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着,有没有读错的。
(3)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呢?(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板书坚固、美观)课文哪部分在写坚固,哪部分在写美观?(第二自然段在写坚固,第三自然段在写美观)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第二自然段,哪句话写出了赵州桥的设计的优点呢?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2)这种设计指的是怎样的设计呢?(出示赵州桥的图片)
(a、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b、洞顶上左右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板书)
(3)那为什么说这样的'设计是一个创举呢?创举是什么意思?
a、帮助理解:
这种设计指。它的好处,一是,因为;二是,因为。
b、(这座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既可以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这种设计以前是没有的,所以说是个创举。)
c、既又是什么关系呢?(并列)
换成既可以减轻桥身的重量,又可以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意思不变。
d、造句。
(4)朗读。
隋匠天工落奇桥,饮尽世代洪水恶,石骨长虹映燕赵,风雨梳妆岁岁立。带着崇敬之情来朗读这一自然段。
(5)刚才,我们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是先抓住重点词创举,然后再来理解整段话的意思。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单元提示,一段话中,有些词语或句子跟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关系特别密切。阅读时,找出这些词句,想一想跟其他词句的关系,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我们下节课学习的时候就可以用上这种方法。
4、做个讲解员向在坐的同学和老师介绍一下世界文明的赵州桥。
桥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2.学习打比方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合理的、科学的想像力,认识科学幻想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学生能够合理、科学地想像。
2.形成广泛而形象的认识,进行合理、科学的想像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导语: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34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说明文《桥梁远景图》。
2.解题造境:请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什么叫远景图?
利用课文来学习一下 茅以升先生在1979年时对桥梁的未来情况的设想。
二、朗读感知
1.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检查阅读效果:
(1)读词述文:承载 颠簸 袖珍 小巧玲珑 水涨船高 胜似 闲庭信步
(2)文章主要写了有关桥梁的哪些内容?
2.要求学生重点研读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批注理解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3.指导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1)请概括你研读的那个自然段的大意。
(2)文中哪段是过渡段,具体作用是什么?
(3)把各自然段归纳,划分文章层次。
三、解读体会
1.顺势提出:将来的桥会有哪些变化?将来造桥会有哪些变化?
2.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3.补充介绍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现在我们学习的是说明文,那么这种比喻的修辞手法已经是一种说明方法了,这就要给它改个名称,应该叫它打比喻或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说说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4.文中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具体说明。(指导学生读文,寻找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作用)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仔细阅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也了解了作者对未来桥梁的展望,分析了文章的说明结构和说明方法。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分析文章的语言和句式。
第二课时
一、诱思导学
1.分析文章生动准确的说明语言。
(1)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很生动,文中还有许多句子写得也很生动,请学生找出。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观察下列句子,说一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A.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
B.架桥时,全用电脑控制的各种机具,差不多不需要人的劳动力。
2.分析文章中运用的特殊句式
3.要求学生仿造句。
指导学生仿造句式,进一步认识双重否定句与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二、科学幻想
1.提出问题:作者的想像不乱想?请说出理由。
2.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同时参照课文前的彩图,理解科学的幻想与现实的密切关系。
3.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在1979年时作者的设想已变为现实的资料介绍给同学们。
三、辐射阅读
1.要求学生阅读辐射文《大脑移植的幻想与现实》
2.提出问题:本文在语言上与课文有什么相似之处?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例句。
3.提出问题:结合两文说一下你对科学的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
4.同学们的年龄正是幻想的好时候,再上加这两篇文章的学习,你难道不想让自己的幻想将来成为现实吗?行动起来,查阅有关资料以“……远景图”为题写一篇短文,展望一项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板书
22、桥梁远景图
茅以升
“板凳” 将来 / 什么样 怎样造
打比方 科学幻想---现实
反思:
希望同学们学完这两篇文章以后,能够喜欢这种科学幻想的文章,能积极探索科学奥秘,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大胆而合理的想像,不断创新,不断研究,等待你的想像成为现实,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一、以“研究性学习”贯穿始终
将“研究性学习”引入了语文课,班级中以四个同学为一个研究小组,新授之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桥梁的资料,充分调动起学生对学习此篇课文的兴趣;新授后让学生再去搜集各类科学家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科学故事。然而对这些资料的搜集工作就由学生自己去做,并分门别类地加以分析、研究、归纳、整理,最后在课内交流,达到知识共享。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仅能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以德育、智育、美育于一体进行教学
由于本课内容比较抽象,为此我们在两堂课上力求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多样化。第一堂课上,教师出示茅以升未来桥梁设想的图画,在听录音的同时对八种桥有个感性的认识。设计“小蜜蜂勤采蜜”的环节,让学生在质疑、释疑、交流、总结中体会科普作品的.特点。第二堂课,学生在介绍自己设计的未来桥梁时,配上了相应的图画,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采用“歌唱”的形式结尾,从美妙的音乐中进行情感的教学,再次领悟文章中心,升华主题。
三、注重口语训练 培养创新思维
在这两堂课上,我们紧紧围绕二期课改的精神,注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如介绍茅以升的生平;“说古道今”对桥的知识交流;通过“小小辩论赛”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等等。
因为《桥梁远景图》本身就是一篇对未来桥的想象,所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自然成了教学的重点。我们同样的,让学生以研究小组开展学习,在第一堂课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述说桥的模拟图;在第二堂课上,请学生设计除书上以外的未来桥梁,来一个“金点子”发布会;围绕“将来的桥梁”这个话题进行想象说话。我们力求在共同合作的过程中,既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也能使小组合作的能力得到提高。
桥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对不同体裁音乐的欣赏,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以和乐曲中所具有的中国民族特点,了解民族音乐元素对作曲家音乐创作活动所发生的影响。
2在学唱歌曲时能够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发明性地表示歌曲;通过朝气蓬勃的演唱和跳热情友好的集体舞,抒发自身热爱世界和平,渴望与异国人民建立友谊的美好情感。
3通过“采集与分享”活动,增强收集信息,查找资料的能力,并能在信息交流中了解到一些有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知识。
4学习用竖笛吹奏江苏民歌《茉莉花》,并能与同学一起合奏。
教学重点:通过对不同体裁音乐的欣赏,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以和乐曲中所具有的中国民族特点,了解民族音乐元素对作曲家音乐创作活动所发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在学唱歌曲时能够运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发明性地表示歌曲;通过朝气蓬勃的演唱和跳热情友好的集体舞,抒发自身热爱世界和平,渴望与异国人民建立友谊的.美好情感。
1、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以和乐曲中所具有的中国民族特点,了解民族音乐元素对作曲家音乐创作活动所发生的影响。
2、通过朝气蓬勃的演唱和跳热情友好的集体舞,抒发自身热爱世界和平,渴望与异国人民建立友谊的美好情感。
1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节音乐课,教师播放《迎宾曲》,请同学们在热情欢快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师。
2请同学说说对《迎宾曲》的初步感受。
3教师介绍歌曲表示的主题和时代背景。
(1) 教师出示《迎宾曲》曲谱,请同学再次欣赏歌曲,并从歌词中分析判断歌曲表示的内容是何时,何地,何事。
(1) 观看影片《客从何来》片段,教师简介一年一度的“广交会?
4视唱教材中《迎宾曲》的旋律片段。
5 请同学聆听广东音乐《步步高》,感受《迎宾曲》中与之相似的旋律,并用铅笔在书上的乐谱中做记号。
6请同学说一说作曲家为什么这样创作?目的何在?
7教师小结:歌曲吸收了广东音乐的音调,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动有力的表示了中外朋友在广交会上欢聚的场景和喜悦的心情。同时,广东音乐素材的使用起到了传达民族文化,宣扬家乡等的作用。
二、以歌传情
1请同学再欣赏一首歌曲《唱着跳着走进你》。分析歌曲表示的主题,说说情绪,内容等。
2学唱歌曲
(1) 节奏练习:教师出示节奏卡片请同学读读,拍拍,注意连线的读法。
︵
2/4 XXX|X-|| 2/4 X。X|XX XX||
2/4 XXX|X-|| 2/4 XX O|OX XX||
(2) 合唱练习:先请高低两声部的同学分别找出自身声部中有连线和休止符的乐句唱一唱,合一合,最后再连贯完整地唱出合唱局部。
歌曲接龙演唱:教师
(1) 唱第一乐段,同学唱合唱局部。
(2) 歌曲处置:
a请同学根据歌曲情绪,试着将已学过的断音记号,连音线标注在歌曲中合适的地方,唱一唱,说说感觉如何。
b有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以歌会友
以歌曲《唱着跳着走进你》为蓝本进行歌词的改编,歌唱,赞美自身的家乡并以歌声热情地欢迎八方宾客的到来。
四、下课
第 2 课时
通过对不同体裁音乐的欣赏,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以和乐曲中所具有的中国民族特点,了解民族音乐元素对作曲家音乐创作活动所发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同学活动
一复习
1合唱《唱着跳着走进你》练习。
2歌曲接龙演唱:请一位同学唱第一乐段,其余同学唱合唱局部。
3同学在曲谱中颜色局部加入伴奏。
二动一动
1听着《唱着跳着走进你》跳集体舞
教师提示:可分4小组进行,内圈外圈。第一乐段节奏规整有动感,可以进行内圈跳动找到自身的外圈朋友,第二乐段舒展,内外圈手拉手原地跳动。
三欣赏
1欣赏《丝绸之路》
A同学交流“丝绸之路”的资料,播放《中国花鼓》《丝绸之路》《迎宾曲》,为这段资料选配背景音乐,说说选配的理由。
B欣赏配乐纪录片《丝绸之路》片段,介绍乐曲和作者。
C同学哼鸣主旋律,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2欣赏《中国花鼓》
A带领同学视唱《中国花鼓》的主旋律,并感受中国音乐的特点
B“听一听,连一连”练习,理解乐曲内容所表示的内容
C说出乐曲的演奏形式,主奏乐器,伴奏乐器等。
四总结
跟着《唱着跳着走近你》的音乐进教室
歌曲接龙游戏
在有颜色的地方加入伴奏(拍手)
跟着老师一起学跳集体舞
师生一起想动作并排练
同学初听《丝绸之路》说说情绪和感受
同学哼鸣住旋律,并跟这琴唱一唱
同学听《中国花鼓》说说情绪和感受
说出主奏乐器和伴奏乐器分别是什么
做书上练习题
桥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潺、婀、粼、涸、缀、螃、蟹”八个生字。正确认读“词语盘点”中有关本课的词语。
2.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3.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情,以及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写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爱乡思乡之情的。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师:同学们,请看老师笔下出现了哪些景物?出示课题,齐读。
2、读了这个题目,你的脑海里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说)
小桥流水人家确实是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请看!(出示:江南水乡美景图)
生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大家按照这个要求(出示自学要求)。
2、生自由读文
3、生轮读课文
4、师:谁能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表达出作者怎样情感? 一生汇报
师小结:有些文章是以内容来命题的,如本文的课题“小桥流水人家”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句段、感受“美”、“趣”
1、那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爱乡之情的呢?请同学们再细细读课文,划出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边读边在旁边记下自己的思考体会。2、全班交流:
(随学生回答的顺序出示)
生汇报:第一段(出示词语:“潺潺、婀娜、粼粼”)
理解词语,带着理解再读词
(出示词组:潺潺的小溪婀娜的舞姿粼粼的波纹)
生再齐读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为什么这段话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带着感受读出美!(自由读)
师:这段话描写了哪几样景物?
①生练读、师指导读描写小溪的句子
②一生读描写垂柳的句子: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师指导读后该生再读
师配乐朗读
生自由练读 (强调:带着自己的感情读)
生配乐朗读
③生汇报描写水鸟的句子
师强调“和”字的读音,一唱一——生:和
生齐读描写该句
④生带着自己的感受练读第一段
生齐背第一段
师总结写法:这是通过描写——美景(板书:景美),来表达了思乡之情。
3、师:作者除了通过描写美景来表达思乡之情,还通过叙事(板书:事)来表达思乡情感,你对文中描写的哪件事最感兴趣,找出来读出童年的乐趣吧
生汇报描写童年趣事的2、3、4、5段,师相机评价
师:家乡的景色美丽如画,家乡的事多彩多趣,所以我直抒胸臆——我爱我的老家,生接读——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
师:这样的地方,我为什么还爱他? 生:因为那是我出生的地方。
师:爱它的理由还有——
生:那儿融入了我深深的情。
师:是呀,就像《桂花雨》那课,母亲所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作者的老家也融入了作者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师总结写法:这是通过——趣事(板书:趣),来表达思乡之情。
4、学习第6段
出示词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 生理解词语意思,师补充“守望相助”的原意。
生联系本文理解“守望相助”
师总结写法:这是通过写——(板书:人美),来表达思乡之情。
5、师总结全文:这一切,就是作者眼中最美的小桥流水人家。那美丽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四、总结写法、书写美好
1、生汇报作者是如何表达爱乡思乡之情的?
(师相机板书:爱乡思乡)
2、相信作者的童年记忆中也一定还有其他的美景、趣事,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下来吧!
(出示小练笔:这真是一个______地方,这里有________风景 趣事 人)配音乐
3、师:这些都是作者心中最美的回忆,所以,在课文的结尾处作者才会这样写道——
(出示“那段日子,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生齐读
师:因为她深深铭记的是这里的(指课题小桥、流水、人家),所以几十年以后,她依然会说——生齐读
五、情感升华,拓展阅读
阅读链接:出示《故乡》散文集中的句子生齐读
推荐阅读
板书设计: 8* 小桥流水人家
景 美
人 美
事 趣
爱乡 思乡
【桥教案】相关文章:
关于桥的教案04-04
奇怪的桥教案01-11
桥的优秀教案02-17
生命桥教案09-16
中班桥的教案11-15
桥教案范文01-26
象鼻桥教案03-29
关于的桥教案03-24
巴黎的桥教案03-09
有关桥教案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