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通用12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篇1
平面图形的认识"作为小学阶段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第二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怎样使学生既对这5种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认识,还能初步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一些数学思想的渗透,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这节课只有在认真领会课标中的新理念,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各教学环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提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本节课我创设了"玩七巧板"的情境,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七巧板"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最熟悉的一种玩具,几乎家家都有。"七巧板"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2、能从学生认知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对这5种图形的认识,我改变了教材原来的编排顺序。这样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体现了教师能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3、重视学生的体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1)能让学生在"玩"中体验。
(2)能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
(3)能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
总之,"平体图形的'认识"一课,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体验性方面,都能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篇2
核心提示:
学生在上个学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课的开始我先从孩子们认识的老朋友引入,同时从老朋友中得到新朋友:长方形、正...
学生在上个学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在课的开始我先从孩子们认识的老朋友引入,同时从老朋友中得到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想办法从老朋友身上找到新朋友并画出来,从而进一步体会到面从体来,然后让学生找生活中的.新朋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在通过有趣的练习,使学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篇3
《认识平面图形》这个教学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之后进行学习的,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这节课我的安排是这样的':
1、让学生准备好学具并看书预习。我先让学生在家找好长方体、正方体等物体,并看书预习,进行摸一摸、画一画平面图形,把自己的发现与父母分享,然后把准备好的学具带到学校。
2、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复习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引入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平面图形。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我又先让学生观察立体图形,并摸一摸、画一画这些立体图形的的面,让学生经历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体会到“面”在“体”上。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3、新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第三个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各个物体的面。在上面的环节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学生通过合作操作,在玩中学、学中玩,乐此不疲,把任务完成得比较理想。
4、动手设计美丽的图案,并且在小组里面说一说自己的设计。学生兴致很浓,个个都参与其中,乐此不疲。
整节课学生都在想学乐学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观察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但学生在说的时候没有能够很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说的能力不强。在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时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房子图,思维还是没有得到拓展开放。所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引导加强。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篇4
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
在导入新课的活动中,我没有从零开始,而是先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已经认识的图形。这样就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接着我创设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的学习活动,既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然后我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异同,深化了对两类图形特征的认识,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感知发展到抽象地认识图形,进一步体验到“面”由“体”得和“体”与“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特别是通过让学生充分参与操作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在学生初步学会了从“体”上找“面”的方法,弄清了“体”与“面”关系的基础上,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尝试找出怎样利用物体来描出平面图形的策略,既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层次性,又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
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最后我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篇5
认识图形这一课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起始单元,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将他们的已有的感 性经验进行整理抽象。针对对本课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的理解和处理,为了在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主要关注:
一、注重动手实践,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
在 本节课中一系列的知识点都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来获得。兴趣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同时根据学生好 奇、好动心理,课上就让学生把课前准备充足的活动材料,每个小组一堆实物(如:牙膏盒、乒乓球、易拉罐、魔方、小木块等)玩一玩,分一分,在这样的过程 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感知了这些实物的形状,并为后继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又如:在摸一摸环节中,让学生认真地看一看、摸一摸球、圆柱、长方体、正 方体有什么感觉,跟小组同学说一说。这样不仅每个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得到满足,而且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形体的特征。充分调动了学 生的全员参与和全身心投入,让学生在活动的课堂中逐步加深了对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认识,体会感悟出其特征,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二、创设游戏环境、让学生快乐学习
为 了更好的联系生活,应用所学知识,教师设计了多种有趣的游戏。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根据对正方体、长方体等的认识,寻找生活中的实物,这样能把物体、 几何图形、图形名称联系起来感知。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在对图形的观察、触摸、感知后,直接用手进行触摸物体,使学生能通过触摸准确想象出物体的 形状,并同几何图形联系到一起,说出物体的图形的名称。找一找的游戏是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内容,学生通过触摸,找出物体。摆一摆的游戏,让学生 通过摆长方体或正方体等图形,感知拼摆后所形成的图形,并有效感知其数量,如用四个小正方体摆一个大正方体需要几个,并从不同侧面观察拼摆图形的形状。
在游戏中,让学生快乐运用所学知识,并进一步进行升华,提高对图形的认识,有效的分清物和图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纵 观学生在课上的表现,参与热情高、学习兴趣浓,从他们欢乐的笑脸上,从他们友好的话语中,从他们不愿离开的脚步里,从他们天真的眼神中,我又一次感受到做 教师的快乐,为师者还有何求呢!拥有这些足以!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篇6
本课主要是对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进行直观的认识,但是学生的图形感都比较弱,主要从实物体中抽象出简单的图形。课前我作了一定的准备工作,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作为教具使用,如长方体的牙膏盒、药品盒等,正方体的饼干盒、魔方、圆柱体的茶盒、乒乓球、皮球等。教学中,首先出示牙膏盒,让孩子了解它的大概形状特征,如数一数有几个面,哪些面的大小是一样的,这样引导孩子在有目的的思考中探究并认识,像牙膏盒这种有6个面组成的,对着的两个面的大小一样的物体就是长方体,然后我再出一个与牙膏盒的大小不一样的纸盒,让孩子观察说说特点,强化认识长方体,学会变通。接着在孩子们认识长方体实物的基础上在黑板上贴出抽象的长方体模型图片,将孩子对长方体的认识,从具象的感知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理性的'认识,并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孩子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让孩子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中找到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本节课教学通过提供的大量实物素材,例如:乒乓球、魔方、茶叶筒、积木块等实物,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就有数学知识,对要认识的这些图形有了最直观的感受,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小组合作、动手给物体分类、观察分类后每种物体的特点,抽象概括出了每种立体的名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每一种图形的认识都经历了引入—抽象—给出图形名称三步,帮助了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建立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表象。通过,列举生活中见到的物体,有利于学生把课本上的使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篇7
今天进行了认识图形(二)例一的教学,在这节课上,我提前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了茶叶罐、皮球、香皂盒、魔方等物品。
教学空间一:想一想。以四人为一小组,观察自己手中的立体图形,想一想如果把它放在纸上,能画出什么样的图形。这个教学空间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动笔之前先动脑,以思导行!
反思:学生以前对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平面图形是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的',所以通过"观察与猜想",学生基本都能对要画的平面图形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只是对球是否能画出圆形有不同的意见。
教学空间二:画一画。以四人为一小组,利用自己手中的立体图形,在白纸上画一画平面图形。
反思:动手的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通过画一画,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由于圆锥形的物品生活中不太常见,我给每组补充了一个圆锥的教具。通过实践,学生发现圆柱和圆锥能画出圆形,而球是画不出来圆形的。此外,利用长方形教具,我一抻拉,变成了平行四边形。
教学空间三:分一分。以四人为一小组,给小组内画出的几个平面图形分分类。通过分类,进一步认识各种图形的特点。
反思:为了让学生正确的给图形分类,这里我拓展了认识图形的知识,和学生一起来发现不同图形的不同特点。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篇8
在《认识图形》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各种操作活动。一是通过动手操作复习学过的图形,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回忆学过的知识,“从老朋友中来找新朋友”。二是画图形,让学生在钉子板和方格纸中给图形“找家”,让学生学会利用直尺、三角板等画图工具来完成。三是动中摆图形,这一过程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对几个图形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四是折图形,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对图形的认识,发挥其想象。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融入学习活动中,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探究的能力。
由于课前准备的不足和学生不是经常训练动手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而且课堂随意性较大,不能够完全按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流程进行课堂教学;语言不够准确精练,课堂组织教学及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强,没有很好的感染学生、引导有序活动;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学习方法缺乏指导;评价学生的方法不够灵活。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篇9
认识图形这节课堂教学是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识别这些图形,但不要求学生准确的表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基于学生在学习以前,对这些立体图形已经有了一些认识,所以在教学时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动手摸一摸使学生从中感觉每个图形的形状,通过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动手分类、小组合作、概括总结出四种立体图形的名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教学比较好的方面是:在上课时我在课前的谈话中,设计了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入部分,我通过让学生认识、观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动手操作等经常见到的物体根据不同的形状进行了分类。另外我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所分物体的.不同形状抽象概括出了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名称,从现实的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
通过教师提供的大量实物素材,例如:乒乓球、魔方、茶叶筒、积木块等实物,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就有数学知识,对要认识的这些图形有了最直观的感受,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小组合作、动手给物体分类、观察分类后每种物体的特点,抽象概括出了每种立体的名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每一种图形的认识都经历了引入抽象给出图形名称三步,帮助了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建立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表象。通过,列举生活中见到的物体,有利于学生把课本上的使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不足之处:
(1)上课时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
(2)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是一个难点,由于长方体的的形状种类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比困难,我设计的作业拓展性不够。
教学改进的措施:
(1)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的。把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慢慢学会发散地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用数学的乐趣。
(2)精心设计练习,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以达到加深各类物体特征的认识的目的。
(3)让学生拿出四种物体放在桌面上滚一滚,从而发现圆柱和球,很容易滚动,长方体和正方体不易滚动只能推动。
(4)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向学生设疑:圆柱和球都能滚动,那滚动时有什么不同吗?可让学生拿实物在桌面滚 一滚,看发现什么?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发表意见得出结论。
(5)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用感观来体验不同立体图形有不同的特点,加深对各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操做,用脑想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创新。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篇10
认识图形这节课是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分类、初步感知、小组合作、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识别这些图形,但不要求学生准确的表述这些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在课的导入时,运用演示创设情趣,引领学生帮助喜羊羊解救他的小伙伴,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巧妙地引导学生认识立体图形,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使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系统化。在新授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动手摸一摸使学生从中感觉每个图形的形状,通过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课堂中通过不同的环节为学生提供大量观察、操作、探索、合作、交流、展示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通过活动获得知识、获得情感经验,同时把操作与思考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在思考、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再创造。
本节课教学比较好的方面是:
1、 在上课时我在课前的'谈话中,设计了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情境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比较恰当。因此,全班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态度积极,主动参与,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新授部分,我通过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形状进行了分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所分物体的不同形状抽象概括出了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名称,从现实的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通过教师和学生提供的大量实物素材,例如:乒乓球、魔方、茶叶筒、积木块等实物,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就有数学知识,对要认识的这些图形有了最直观的感受,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于生活”。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数一数带领学生认识每种图形的特点,由扶到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每一种图形的认识都经历了引入—抽象—给出图形名称三步,帮助了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建立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表象。通过,列举生活中见到的物体,有利于学生把课本上的使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不足之处:
(1)上课时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
(2)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是一个难点,由于长方体的的形状种类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3)生生间的交流不够充分,没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充分描述四种物体的形状特征。没有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去联系生活找一找生活中四种物体。
(4)教学活动中可适当增加一些游戏环节,让学生学习的热情始终那么高涨,在游戏中消化所学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篇11
《认识图形》本课的目标是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初步感知图形的特征,并能辨认这些图形。重点是会区别这几种立体图形。
本节课我是在复习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课前我让同学们回家准备了一些立体图形,如:各种盒子和玻璃珠。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学生参与性很高,特别在做小游戏,蒙眼摸一摸,说出你摸的是什么?学生兴趣高涨,刚开始是个别学生上台展示,看到孩子们这么感兴趣,我就让小组合作互动玩这个游戏。
课后我反思这节课,这堂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分一分、摸一摸能够让学生直观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并区别这些立体图形。但个别学生对于圆柱的名称还不太清晰,长方体、正方体会说成长方形、正方形。我收获最大的是低段孩子学习要建立在兴趣浓厚的基础上学,那会学得轻松,学得开心。在玩中学,学中玩,知识才能更容易掌握。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篇12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已经见过这些立体图形,因此本节课就是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挖掘了生活资源,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突出了实物感知,动手操作等活动,通过适时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好奇、质疑、讨论、整理的学习情景中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让学生从实物中抽象表象,认识特点,形成概念,再从表象的概念支持下寻找实物,运用实践,让孩子在分一分、说一说、做一做、摆一摆这样的实践中学数学,让孩子们既感到兴趣盎然,在生活中学数学,又让孩子们经历了数学的思维过程,这是比较好的一种数学教学方法。其次,良好的课堂常规、倾听习惯是良好的教学效率的保障,孩子都能在课堂中静下心来学习,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学生发言时其他孩子能认真倾听,这一点很有进步。这堂课下来觉得自己思路清晰,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效果较好。
但是教学语言不够简洁,因此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模糊了孩子们的认知进程。原因主要是备课还不够充分,所以以后课前一定要充分备课,先看教材、教参和作业本,再弄好教案和课件等教具,然后再将教案定稿,再看课件默想教学预设,这样上课定会思路更清晰,语言更简洁,应变更灵活,当然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一年级《认识图形》数学教学反思06-07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05-23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09-04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反思08-03
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反思09-02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反思10-02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反思08-15
认识图形二教学反思08-11
《认识图形二》教学反思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