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石头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石头书》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石头书》教学反思1
当学生齐读课题后,我明知故问“什么书?”仿佛在怀疑自己的耳朵,以突出书之稀奇。当学生重复课题之后,我又故作惊讶:“有这样的书吗?太奇怪了!你见过吗?你对石头书感兴趣吗?”
学生异口同声:“感兴趣!”我抓住机会顺学而导:“好,咱们今天就研究一下石头书(板书:17石头书)。你想了解石头书的什么?请告诉大家,咱们共同研究。”唰!许多只小手举起来,像春雨之后的新笋!个个眼睛里闪烁着渴望。有的摇着小手,巴望老师让他先说。孩子们想探究的.问题可真多:石头书是什么样子?石头书上有字吗?石头书上有画吗?石头书是谁写的?石头书是哪里出版的?石头书有什么作用?石头书能买得到吗?我边听边扼要而郑重其事地板书着:样子?字?画?作者?出版?作用?买?……啊!多么可爱的孩子!课文题目《石头书》已把他们深深地吸引住了……。把“聪明”的机会让给学生,也反衬了老师智慧、可爱、亲和的一面。
《石头书》教学反思2
在教学《石头书》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刨根问底”这个词语,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在课的一开始,出示课题后,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纷纷举手,等他们提完了,我告诉学生,你们这种针对自己的疑惑不断提问的精神就是“刨根问底,”好多学生脸上露出了微笑,没想到自己的好问就可以用文章中的`一个词来形容。
今天第二课时教学时,我围绕预习作业,让他们数一数川川、磊磊和勘探队员共有几次问答,他们分别说了什么?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此时我加以引导:川川、磊磊的问题是一个接一个,打破沙锅问到底,不弄清楚不罢休,这种认真学习的态度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还没说完,班上一片小手林立,嘴里却情不自禁地喊出来:“刨根问底!”同时我还告诉他们,学习上要向川川、磊磊那样有“刨根问底”的精神。
有了这两次的亲密接触,学生对“刨根问底”都理解得比较深刻。因此,在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我让学生结合实际说说自己刨根问底的经历,很多学生都能举例一二。呵呵,终于明白了一个理: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方法对头,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石头书》教学反思3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学贵有疑,在教学时,从课题入手,设疑导入.学生对这个课题确实是疑惑多多,迫切地想要知道说的是什么.在质疑的时候,每一问都能够切入要点,非常妥切.不是为了质疑而质疑.
在读书的`时候,学生的评价更是让我收益不少.大多时候学生总是带着一双挑剔的眼睛去看别人.但是最近,学生总是能用发现别人,欣赏别人的眼光去看待任何一个问题了.在评价别人读书时,我就有体会.孩子们总是说:他这个~~地方读得很有感情,把川川那好奇的样子给表现出来了,但是,表现的还不够强烈.可以这样读.她自己就示范开来了.呵呵,这让我这个当老师的真是太开心了,孩子能用这样的方式去评价别人,无论在心理上还是语言上还是在态度上,都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再就是在品读课文内容时,学生对这两个孩子提出的三个问题,都能在文中把课文内容打乱以后,再去梳理出头绪,寻找到答案来.这就运用了课文中的刨根问底来展开教学.如:1,石头书上有字吗?有哪些字?你从这些字里读懂了什么?2,石头书上有画吗?有那些画?你从这些画里又读懂了什么?3,看懂了这些化石有什么用呢?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即让学生明白了刨根问底这个词语的真正含义,又让学生知道了刨根问底能得到什么.相信孩子们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也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以激发和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石头书》教学反思4
一、探究试阅读是一种问题质疑式学习,从学生的“问”开始,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当我出示课题后,我抓住机会顺学而导:“好,咱们今天就研究一下石头书(板书:17石头书)。你想了解石头书的什么?请告诉大家,咱们共同研究。”唰!许多只小手举起来,像春雨之后的新笋!个个眼睛里闪烁着渴望。有的摇着小手,巴望老师让他先说。孩子们想探究的问题可真多:石头书是什么样子?石头书上有字吗?石头书上有画吗?石头书是谁写的?石头书是哪里出版的?石头书有什么作用?石头书能买得到吗?我边听边扼要而郑重其事地板书着:样子?字?画?作者?出版?作用?买?……啊!多么可爱的孩子!课文题目《石头书》已把他们深深地吸引住了……。把“聪明”的机会让给学生,反衬了教师智慧可爱的一面、亲和的一面、感性的一面,放大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二、引导学生感受岩石这本大书的神奇趣味,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利用多种渠道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石头书》以对话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化石的作用,其中认识化石上的字和画是本文的难点。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读,找出字和画,并随机进行解释,用形象的画面和专业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效果较好。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积极情感的驱动下自主地、能动地阅读,实现语文再创造。但是最后在了解了化石的作用,让他们根据收集的资料介绍时,未处理好,效果欠佳。象这类知识性的课文中,如果让学生充当科学家来介绍自己学到的知识,引导学生投入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究,一定会处于最佳状态,探究的欲望很强。
课文读完后,我告诉学生:“化石就像是地球的日记,里面有很多奥秘还等待你们去探索,例如地球是如何形成的等等。”让学生带着一个更大的问题走出课堂,进一步查找资料,去调查、实验,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在综合实践中,学生要为解决新问题而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取舍、加工、重组等,可以充分释放学生的探究潜能。
三、现代科技手段辅助学习。
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朗读深入感悟课文,了解“岩石”这本大书中的自然科学知识,使学生有感“趣”、知“趣”到探“趣”,并拓展视野,自觉的探索大自然,开发初步的探究精神。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使整个过程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四、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分角色读、表演读、示范读、小组合作读等方式从正确流利达到有感情。在读中落实重点词句,在读中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初步的探究精神,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石头书》教学反思5
《石头书》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课文通过川川和磊磊这两个小朋友与勘探队员的对话,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科学知识,告诉我们石头就像一本书,里面蕴含着许多学问,并赞扬了这两个小朋友爱“刨根问底”的科学探索精神。
在新课导入环节,我提问学生: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书基本都是哪些材料制成的?学生有的说纸,有的说竹子,有的说绢布,这时我就对学生说:“今天要学的课文是石头书,你对这个课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有的问石头书是写在石头上吗?有的问石头书重不重?还有的问石头书的作者是谁?通过这些质疑,将他们引领到陌生的新的知识领域中去,接下来,我就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从文中将答案找出来,整体地把握课文。
课文中的一个词“刨根问底”是关键词,所以我就围绕着这个关键词展开我的教学。首先让学生知道刨根问底的意思,然后提问:川川和磊磊都问了哪些问题,刨到了哪些知识?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之后,找到问题和相应的答案。在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学生知道了为什么把石头叫作石头书:石头书一层一层的,上面有字有画,而且通过它我们能知道很多东西。课文中的一句反问句也是教学的重点,因为在之前的考试题目中涉及到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题型,所以课上又进行了重点讲解和训练,使学生知道反问句能加强说话的语气,这里叔叔想加强肯定的.语气,肯定石头就是一册厚厚的书。
由于这篇课文是科学小品文,所以适当的补充一些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所以我在课堂上给学生看了雨痕、波痕和矿物的图片以及一个科普小视频:化石是如何形成的。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学生觉得石头书非常奇妙,果然如川川和磊磊说的一样:石头书里的学问还真不少呢!当然,课堂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多,其次是板书设计得还不够简洁。
《石头书》教学反思6
《石头书》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凭借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在教学时,我以课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质疑,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首先,让学生结合平时读过哪些书。其次当学生齐读课题后,让学生开始质疑:石头书上有字吗?石头书和我们现在的书一样吗?石头书到底是什么样子?石头书上也有画吗?石头书的作者是谁?石头书重不重?石头书有什么作用……此时孩子们一个个非常激动,眼里是对新知的强烈渴求。这样的导入一下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将他们引领到陌生的新的知识领域中去。接着,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从文中将答案找出来,整体把握课文。
在本课的教学中, 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后再回到课文中去找找,给学生观察思考的空间,并联系生活中的书来回答“为什么石头像书?”让学生在比较中,慢慢体会为什么称为石头书的原因,由观到思到悟,让学生会学习。学生分别弄清楚了石头书的样子、石头书的上的字是什么、石头书上的画是什么、以及石头书的作用。还有在讲授第7自然段时,石头书上的字学生们很轻松地按照我的要求找到了,随即我抛出了一个问题,石头书上的字特别有趣,你能不能像勘探队员那样聚精会神地看看,找出它们之间有关联的词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他们也相继找出了如雨痕——波痕 、 脚印——足迹;
红的、黄的、白的,这些表示矿物颜色的词语也都是相互之间有联系的。把握了这些词,孩子们对石头书上的字了解得就更透彻了。 关键是朗读的处理,现在的.孩子已经是三年级了,朗读已经学了2年,但是对于这篇全是对话的课文,还是接触的很少,所以这篇文章的朗读指导非常关键。在课堂中,我注意了这个问题,要求孩子先找到提示语,看看提示语中有没有语气的指导,如果有,只要读出这种语气就可以了,如果没有,那就再看看标点符号,有没有特殊的符号,如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等,读出相应的语气就行了。我让孩子们试着按提示语的提示分组练习朗读课文,然后找了三组小朋友分别饰演川川磊磊和勘探队员的角色,扮演的要求是不读旁白,要演出相对应的神态、读出提示语提示的语气。同学们扮演的效果还不错。
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说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还不扎实,在处理教学语言时,以后还要格外注意,尽量避免多余的零碎语言。对于整篇课文读还是不够,这也提醒自己早今后的教学中,教案的设计更要精练化,对于学生的预设还要更详细全面。
《石头书》教学反思7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什么是石头书、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
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一块小石头。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谈话。(出示课文插图)
师: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知道两个小朋友川川、磊磊看见一位叔叔正聚精会神的看着一块大石头,川川、磊磊感到非常——(生:好奇)你们好不好奇呀?老师也很好奇,一块石头有什么好看的?那么让我们带着好奇心跟随川川和磊磊一起去看看吧!
二、新授
(一)过渡: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川川和磊磊于是向叔叔提出很多问题,请大家把书本打开,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看看川川和磊磊一共问了几个问题?
1、学生自渎课文,要求:找出川川和磊磊提了哪几个问题。
2、指名说,老师相机出示问题。
3、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
师:川川和磊磊提了这么多问题,一直要到把问题都弄明白为止,找一找,书上有个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显示:刨根问底)
“刨”是什么意思?查字典然后说说这个词的意思。(“刨”字的本义是用工具挖掘,“刨根问底”的意思是将事情的经过弄得清楚明白的意思)
(二)精读课文
那川川和磊磊从石头上刨到了哪些学问?
(石头是书、石头上有字、有画……)
1、解决“石头是书”
师:嘿,奇怪了,石头怎么会是书呢?
生回答,师相机出事句子: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这是个反问句,其实就是什么意思呢?)
指名说,相机出示句子:“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本书。”
师听后边说边板书:哦,原来,这篇课文讲的是石头像书,而不是用石头做成的书。(把课题改成“石头书”)
2、激趣:可是这石头怎么能像书呢?你们看我们平时用的语文书、数学书、英语书等等,它们都有什么特点?(生回答,师板书:一页一页、字、画、获得知识)
(师拿起一块石头)可是这石头光秃秃的,我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它哪儿像书呀!这个问题你们能帮助老师解答吗?
3、解决“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
(1)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该怎么找答案呢?老师教你们一种读书方法,拿出笔来,一边轻声读课文,一边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石头像书,找到了就在这个自然段前作一个“☆”的记号。然后完成表格。
(2)学生自读课文,作上记号
(3)交流。(应该是第五、七、九、十一、十三自然段)
(学生说到哪个自然段就学习哪个自然段)
a、理解第五自然段。
①请交流的同学读读这一段,并让他说说石头哪儿像书。(师板书:一层一层)
②句子训练。
出示句子: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请学生把这句问号的句子改成句号的句子,然后进行比较,说说哪句好,为什么,最后指导朗读。
③说话训练。
请学生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石头像书。
b、理解第七自然段。
①请学生说说选择这一段的理由。
②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找找这石头书上有哪些字,并把它们圈出来。
③再交流。学生回答,老师板书:雨痕、波痕、矿物……。
理解“雨痕、波痕、矿物”,并想象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最后欣赏矿物(演示课件)。
④说话训练。还是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石头像书。
⑤师生对读第六、七自然段。
c、理解第九自然段。
①请找到第九自然段的同学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
②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师板书:树叶、贝壳、小鱼……)
③理解“化石”。(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物等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演示课件,欣赏化石。
④练习说话。用上“因为……所以……”再说说石头为什么像书。
⑤分男女生朗读第八、九自然段。
d、理解第十一、十三自然段。
①学生自由朗读这两段,并想想石头书能告诉我们什么,用直线划出来。
②交流,板书:告诉我们……
③出示填空,指名口答。
化石告诉我们:这里曾是__________,后来变成了__________,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__________,这里又变成了__________。石头书会告诉我们__________……
④探究。
再读第十一、十三自然段,并联系上文,想想勘探队员是根据什么来推断这里曾经是密林和大海的。
⑤师生对读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4)小结。
再次出示句子:“石头书里的学问还真不少呢。”
川川和磊磊经过刨根问底,明白了石头书里的学问,那么同学们,川川和磊磊这样刨根问底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或让你想到了什么?
(我们要用心的读书,这里的'“读”是指我们平时的读书吗?)
(“读”是指探索、研究)
三、总结谈话
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了石头的奥秘,知道石头里原来有这么多的学问呢!
教学反思:《石头书》一课是科普小品文,教学重点是以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读好人物对话,感悟课文内容。难点是感受岩石这本大书的神奇趣味,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利用多种渠道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要上好这堂课并不容易,我在经过多次研究教材后,课文中“刨根问底”这个词语引起了我的关注。从词语上来看,它是一个本文要重点理解的词语,“刨”还是本课的生字;从文章内容来看,它是对文章多次对话内容的一个巧妙总结;从写作手法上看,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教学设计的总体考虑来看,它可以作为一个突破点,解决《石头书》当中的问题。所以我由中心词“刨根问底”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多种朗读形式深入感悟课文,了解“岩石”这本大书中的自然科学知识,使学生有感“趣”、知“趣”到探“趣”,并拓展视野,自觉的探索大自然,开发初步的探究精神。
《石头书》教学反思8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学贵有疑,在教学时,从课题入手,设疑导入。学生对这个课题确实是疑惑多多,迫切地想要知道说的是什么。在质疑的`时候,每一问都能够切入要点,非常妥切。不是为了质疑而质疑。
在读书的时候,学生的评价更是让我收益不少。大多时候学生总是带着一双挑剔的眼睛去看别人。但是最近,学生总是能用发现别人,欣赏别人的眼光去看待任何一个问题了。在评价别人读书时,我就有体会。孩子们总是说:他这个~~地方读得很有感情,把川川那好奇的样子给表现出来了,但是,表现的还不够强烈。可以这样读。她自己就示范开来了。呵呵,这让我这个当老师的真是太开心了,孩子能用这样的方式去评价别人,无论在心理上还是语言上还是在态度上,都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再就是在品读课文内容时,学生对这两个孩子提出的三个问题,都能在文中把课文内容打乱以后,再去梳理出头绪,寻找到答案来。这就运用了课文中的刨根问底来展开教学。如:
1,石头书上有字吗?有哪些字?你从这些字里读懂了什么?
2,石头书上有画吗?有那些画?你从这些画里又读懂了什么?
3,看懂了这些化石有什么用呢?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即让学生明白了刨根问底这个词语的真正含义,又让学生知道了刨根问底能得到什么。相信孩子们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也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以激发和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石头书》教学反思9
《石头书》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课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这种课文在以往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容易上好,找不到一种好的方法,而正是在那次学习过后,准备好好上一次《石头书》。课件仔细地研究文本,充分的利用文本,挖掘文本,让学生立足文本,学习文本。从中我领悟到了这种课文也有他自身的特点,就《石头书》这篇课文我抓住二条线进行教学:
一、通过人物间的6次对话,写出了石头像书的原因。
首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问句,然后列出来。指导学生读好这些问句?自然引出这一个一个的问题要弄明白,探个究竟,就是“刨根问底”于是,在教学时我就是通过这6个问题去引导学生理解“刨根问底”这个词,这样抓住文中的主线,一层一层地进行理解、朗读、再感悟。
1、外形: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书一页一页的。
2、石头上的雨痕、波痕、矿物就像书上的字。
3、石头上的树叶、贝壳、小鱼等化石就像书上的画。
4、人们通过石头上的化石能知道许多知识,就像书本能告诉人们知识一样。而再归根到底到一个词,那就是,弄明白石头书上的每个字和每幅画,都有它特殊的含义。
二、抓住“刨根问底”和“好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围绕问题质疑,通过朗读深入感悟课文,了解“岩石”这本大书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让学生拓展视野,自觉的'探索大自然,初步开发的探究精神。由于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所以,课堂上,我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他们读出文字背后的动作、神态、情感,并给予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将“刨根问底”的习惯真正内化,成为伴随他们一生的良好习惯。
《石头书》教学反思10
《石头书》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这是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文章。其实以我自己的个人爱好,我喜欢情感类的文章,但我想挑战自我,于是在本次的课堂教学大赛中便选取了这篇课文。通过研读教材,我觉得这篇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应该是凭借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挖掘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将本文从石头书的样子、字、画、作用划分为四部分讲解。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以小组合作学习为途径,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以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易懂、乐学;同时关注学生读书、表达等语文素养的培养。总的说来,这节课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对文章有了透彻的理解。整个课堂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课件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还有一些地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中改进,例如:课堂语言要更加精炼、板书要更加规范、写作方面的'的指导还有更仔细……。
我想:准备一节课的过程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和对以往教学方式的反思过程。每一次准备就是一次提高,虽然有压力却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其中。认真对待,就会从中得到很多!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给了我太多的惊喜,他们积极踊跃,畅所欲言,理解到位。没想到选了一篇与自己以往风格截然不同的文本,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想只要做生活和工作的有心人,敢于挑战,自己会更加成熟和老练。
《石头书》教学反思11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包河区青年教师课堂评比,我是既兴奋又害怕,兴奋的是自己将会和区里经过层层选拔挑出的精英们同台竞技,这可是一次难得学习机会,但同时又觉得压力很大,深怕技不如人,在评委专家和众多的同仁面前有失脸面。
在这次活动中,我借三(4)班上了《石头书》这一课,本没教过三年级,又是借班上课,对教材对学生这两大元素,更多了一分陌生感。为此,利用一天短暂的时间,我细读教材并请教同事,制定自己上课的教案课件。
《石头书》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课文通过川川和磊磊这两个小朋友与勘探队员的对话,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科学知识,告诉我们石头就像一本书,里面蕴含着许多学问,并赞扬了这两个小朋友爱“刨根究底”的科学探索精神。本文课题比较有趣,所以我从课题入手,先板书“书”字,提出问题:谁见过书的?学生大笑:书谁没见过?紧接着提出疑问:“谁见过这种书?”同时板书“石头”二字,学生们纷纷迷惑摇头,我问:“你看到这题目,有什么想知道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顿时被吸引上来了,有了仔细读课文的欲望,这时候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书,效果很好。初读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读,我仔细地听,学生读到错误的地方,立刻停下,正音,让其再读,还读不好,请其他同学帮忙纠正后再让他读,正确了,大大表扬他一下,之后引导全班学生齐读。这样做,比在学生读之前先把要注意的地方拎出来练习效果更好,每个学生都明确地知道了哪里难读,应该怎么读,与上下文怎么衔接更好。另一方面,读得不太好的学生在老师不厌其烦的反复指导下终于成功,获得了一种胜利的`体验,有了成就感,对学习充满了信心。
我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
1、这节课课堂纪律不够好,应当在课前采取措施整顿好纪律。
2、教学时,课件要讲究配合,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在学生观看图片时,欠缺合理性。在讲授“石头书上的字”时,我没有处理好,忽略了学生的理解程度,例如,对于矿物的教学,只是出示了图片,矿物里面的小不点儿,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这时应该让学生通过看图再说一说这些红的、黄的、闪光的、透明的像我们生活中见过的哪些东西,如钻石、红宝石、煤炭-----把课堂与生活衔接起来。
通过这次课堂,我想如果我每堂课都以这个态度去备课去反思,也许我的教学效果很快就会提高,今后在平时的教学中更要下工夫去研究课堂、学生以及教材!
《石头书》教学反思12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课文通过川川和磊磊这两个小朋友与勘探队员的对话,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科学知识,告诉我们石头就像一本书,里面蕴含着许多学问,并赞扬了这两个小朋友爱“刨根究底”的科学探索精神。
在教学时,我以课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质疑,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当学生齐读课题后,我故作惊讶地问:“石头书?还有石头书?你见过吗?老师真是有太多的问题想问了,你能把老师此时心中的问题都问出来吗?”让学生开始质疑:石头书上有字吗?石头书和我们现在的书一样吗?石头书上也有画吗?石头书的'作者是谁?石头书重不重?石头书有什么作用……此时孩子们一个个非常激动,眼里是对新知的强烈渴求。这样的导入一下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将他们引领到陌生的新的知识领域中去。接着,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从文中将答案找出来,整体把握课文。
其实同学们刚才提了那么多的问题,就是想弄明白“石头书”到底是怎么样的一本书。这就是课文中的一个词:刨根问底。那么这两个孩子都问了哪些问题呢?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之后,找到问题。这样抓住文中的主线,一层一层地进行理解、朗读、再感悟。弄明白石头书上的每个字和每幅画,都有它特殊的含义。
为理解“石头书里的学问还真不少呢?”这句,先进行一下拓展,让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课文中的“用处可大了。”到底有多大!我布置学生回家寻找相关资料进行拓展延伸,使教科书成为课外学习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和依据,这样就把这两个孩子的“高兴”,变成班上所有的孩子的“高兴”。
《石头书》教学反思13
《石头书》是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节讲的是第一课时。
在课堂上,我先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后,让学生看多媒体课件中的自读提示,然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为了检测自读效果,我设置了生字卡片认读,小组开火车读词语环节,然后让齐读并让做笔记,给一分钟时间记忆!
在预习案中,我做的不足的地方:
1、生字没有给学生强调记忆方法,辩字组词。
2、没有让学生用字典等工具书查生词生字。字词做的不扎实。
在字词处理以后,让学生观看视频《石头书》,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石头里的学问真不少,学生跟着视频中老师默读,并注意其断句,语气等。在探究案中,我设置了两个题目,一是不理解的词语集体解决,二是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词语解释这一块,我没有把时间把握好,而且只处理了三个小组的问题,由于时间直接进入分角色朗读课文。只让其中一个小组展示,其余小组可以质疑、点评。小组参与太少,应该让至少二个小组来展示。
展示完成后,紧接着进行检测案,检测案当中设置了两个题目,一个是看拼音写词语,另一个是选择正确的读音。同学都能正确迅速的`完成。其中一小组展示另一小组点评。
在课堂结束时,我评出了优胜小组二组,并给与奖励!
总的来说,这节课环节倒是齐全,但是做的不扎实,总担心时间不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注重提高自己的教法,交给学生更好的适合学生的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轻松的学习,真正实现高效,让王桥教育事业再创辉煌!
《石头书》教学反思14
《石头书》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凭借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第一课时重点掌握生字词,了解第一至五自然段的内容,理解川川和磊磊由好奇到奇怪的原因,了解石头之所以是书的原因之一是因为石头是一层层的如同一册册厚厚的书。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将我文章根据石头书的字、画、知识、作用划分为四部分讲解。由学生划分出各有哪些自然段分别描写了石头书的字、画、知识和作用。
在讲解石头书的字这一部分时,重点让学生根据课件展示的图片对雨痕、波痕以及矿石有直观的了解。同时通过矿石色彩繁多的特点,让学生说出描写颜色的'四字词语,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最后通过朗读进一步加深理解。在“画”的部分,主要是通过短片辅助理解课文。课前让同学们都查找了资料,学生对于化石这个概念已经不陌生了,看过短片后自己说一说化石的概念。最后由老师总结概念并进行相应的讲解辅助理解。
石头书的知识和作用是相互关联的。在这两部分的教学中,主要通过读后填空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而过度到对石头书作用的理解。最后通过反问学生“川川和磊磊是怎么懂得这么多知识的?”来理解“刨根问底”这个词语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也要具备这种学习的精神。
最后和学生一起打开一本“石头书”。这一环节的设计在于巩固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探索和思考。通过一张张图片让学生理解这些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等情况。最后以课文中的图片作为结束,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于图片的看法,最后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出一篇小练笔。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主要有三部分: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老师制作课件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课堂上的朗读和讲解。总的说来,这节课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对文章有了透彻的理解。整个课堂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课件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还有一些地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中改进,例如:课堂语言要更加精炼、板书要更加规范……。
我想:准备一节课的过程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和对以往教学方式的反思过程。每一次准备就是一次提高,虽然很有压力却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其中。认真对待,就会从中得到很多!
《石头书》教学反思15
《石头书》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这两个小朋友与勘探队员的对话,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科学知识,告诉我们石头就像一本书,里面蕴含着许多学问,并赞扬了这两个小朋友爱“刨根究底”的科学探索精神。这篇课文,以两个孩子提问、勘探队员解答的方式,给学生呈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且自己自学从课文中找答案。
一、针对课题,激发提问。
本文课题比较有趣,我从课题入手,问学生:“在还未读书之前,看到这题目,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学生的学习兴趣顿时被吸引上来了,有的说:“石头怎么能做书呢?”有的说:“石头书的作者是谁?”还有的说:“石头书上有些啥东西?为啥叫石头书?”……提了不少问题。我对学生说:“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能提那么多问题,真不错。如果把自己提的问题自己解决了,就更了不起了。现在就试着从课文中找答案吧。”学生们有了学习的'兴趣,后面的学习效率也不会低。
二、根据问题,自主探究。
课文中川川和磊磊提了不少问题,答案也由勘探队员一一作了回答,我让学生根据问题,自主探究,寻找答案,而且要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通过小组合作,通过指名交流讨论,最好的答案呈现了出来。
在此处的学习中,我重点做了两件事:
1、分角色朗读小朋友和勘探队员的对话。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自然了解石头书的特点。
2、抓住“刨根问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志趣。两个小朋友都问了哪些问题?叔叔又是怎么回答的?这就是打破沙锅问到底,刨根问底。在生活中,你们有这样的经历吗?刨根问底才能得到我们想知道的答案。
【《石头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06-16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5篇)01-04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5篇10-04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合集15篇05-15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通用15篇07-13
石头书教案05-31
大班教案《大石头》反思12-26
《岩石书》教学反思08-16
寄书教学反思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