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精选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
“平均分”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平均分?浅显地理解怎么去分?重点和难点就是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什么是平均分。在这节课中,我尝试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在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情境中的等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从中有效地理解什么是平均分课上完后,我深深地感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卡片,代替实物,给两只小猴分8个桃,,这样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我预设可以出现多种分法,一只得1个,另一只得7个;一只2个,另一只得6个;一只得3个,另一只得5个;两只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只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却很自然地进行了平均分“每只小猴分4个”,而此时的我,却没很好地利用这一课堂生成的资源,仍然生搬教学设计,顺着自己头脑中设想的走下去,追问学生“你还有其他的分法?”此时的学生用沉默代替了回答。课后,我陷入了思索中,课前的预设与生成的如此不一致,说明了什么,只说明我只是僵化地跟着设计在走,当新的生成出现时,我不知如何把握。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对学情的分析不透彻,没有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学习之前对如何分有了什么样的基础。
我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更精确,设问的水平更高些,教学机智更灵活些。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空间与图形”部分,教学时应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整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了解所学知识的价值,增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给学生的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充分挥自己的潜能,去体验、感受、经历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投入。课中有两个地方处理得不错:一是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平移和旋转动作时,教师当堂示范,加深了学生对“平移与旋转”的'理解,分散了教学的难点;二是当讨论“怎样画图,才能使平移后的图形既正确又美观”时,学生天真的笑脸上绽开了一朵朵智慧之花——他们积极探索出“平移”的本质特征!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
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一课对于学生学会除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节课我根据新课标精神,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创设情景与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低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上课初,我则创设情境图“动物王国的小动物来听课,他们一起来这里看一看我们上课,并且要考验我们的故事情境。并注重激活课堂气氛,让学生“活”起来。根据低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奇心强,易冲动,因此在学习新课前先进行开火车的口算练习,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激起学习的欲望。将学生自然的引入了新课的学习。
2、问题来自于学生,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通过引导学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再次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概括计算方法,不但有利于学生将新知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之中,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对于书上提出的三个除法问题,我这节课不是由教师直接提出、罗列出来,而是由学生自己根据故事情境的信息提出来的,问题来自于学生,这样就变接受式学习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式学习。
3、精心设计活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爱玩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练习中,我没有直接将课后练习题呆板、枯燥地罗列出来,而是将课后练习十一的四道题联系起来,设计成一个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有麻烦闯关游戏。创设情境:首先是猴子们想摘桃子吃,可是树太高,需要爬梯子才可以上去,梯子上有算式需要我们做对了才可以爬上去摘桃子。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先由他们小组里进行比赛谁最快做完。猴子们的困难我们解决了,但小兔子的麻烦又来了。他们想过对面摘磨菇,可是面前有条小河,要想过去,必须把对面的算式的得数和小兔身上的数子相同,把它搭成一条桥就可以过去了,你们能帮帮它吗?小兔终于过了河了,现在小鸟也有麻烦,它们去找东西吃时,迷路了,找不到家,它们身上都有一道算式,算式的得数和它们家的门牌号码是一样的。你们能帮它们找到家吗?小鸟也回家了,麻烦应该没有了吧。对麻烦没有了,可是小猪也来跟大家玩一个吹泡泡的游戏,看谁能把小猪吹出来的泡泡算式算出等于几。通过一个有连贯性的故事情节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敢于想苦难挑战的勇气,并且培养了学生乐于帮助别人的精神,让他们在快乐中完成了课后习题。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体验,都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样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遵循的原则。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4
《用乘法口诀求商》,是一堂计算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均分、认识了除法之后学习除法计算题的开始,是计算方法的教学。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经历用乘法口诀求商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根据具体算式正确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成功之处:
在教学例题时前,我设计了两个热身。
挑战一:补充口诀和算式。这个版块主要让学生补充乘法口诀和算式中缺少的部分,为今天的学习做好铺垫。
挑战二:看积想口诀。这部分设计是想求乘法算式的商。进而提出乘法口诀还有其他的本领呢!小朋友们想知道吗?用这样的语言激发起孩子们学习乘法口诀新本领的学习愿望。当孩子们充满着好奇的愿望想学习这种新本领时,让同学们看一段他们亲身经历的秋游活动,直接过渡到例题的教学。
例题我是这样设计的:教材上的例题是12个小孩做秋千,每2人一组,分成几组?整个例题用孩子们喜欢的视频呈现,将静态的图片变成了动态的动画,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问题出现后问孩子们,你会列式吗?这个问题难不倒孩子们,他们刚学过除法的意义,能正确的列出算式。这时我问孩子们:你为什么会列出这道除法算式呢?目的在于复习放学过的除法的意义。122=?先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探究,用12个圆片代替12个同学,每两个圆片一组,让孩子们动手探索,能分成几组?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动手很快会发现,都分成了6组。教师让孩子们看看是怎么分的,两只一组同样也是分成了6组。这时我提出:当我们没有圆片时,不能动手分一分了。还可以想出哪些办法也得出102的商呢?请孩子们集中大家的智慧,小组讨论讨论,看能想出多少种方法。孩子们讨论时,我也进行了适当的指导帮助,帮助孩子们组织自己的语言,鼓励孩子们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孩子们提出不同的想法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孩子们需要老师赞美!
通过多种方法的介绍,我进行小节,实际上这么多的方法都是可以想我们学过的乘法算式2()=10,进而想到必须用乘法口诀来计算,也就引入了我们今天的教学内容:用乘法口诀求商。这时在看黑板上102=5的这道除法算式想的过程,和孩子们进行回顾。最终我们是用了一句乘法口诀算出了它的商。这时在出现试一试的两道除法算式,让孩子们自己解决。当孩子们顺利计算出这两道除法算式商的时候,要强调你用了哪一句口诀?多问几个孩子,加强孩子们的.印象。
例题和试一试仅仅让孩子们初步接触了用乘法口诀求商这种方法,还需要大量的练习来巩固。这时就需要保持孩子们的注意力。低年级的孩子不能仅仅用做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这样的练习方式。孩子们的注意力一直都被这种情景所吸引,所以上课时效果很好。由一道乘法算式一道除法算式用同一句口诀,说算式和乘法口诀。这部分的练习都贯穿着用乘法口诀求商这个重要的内容。整个练习孩子们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
不足之处:
整节课学生都是在经历探索的过程中寻求新知,我讲得还是不少,给学生探讨、思索、经历的时间和空间还是不足,使得他们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积极性高,这几方面还有待提高。我觉得这就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体现。同时这节课都在充满童趣的情景中让孩子们学习到了新的本领------用乘法口诀求商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的地方:新与旧——运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通过自己的额独立思考就能获取的知识,教师完全可以放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现知识的迁移。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这些人是包括:要用递等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含有小括号的两部计算的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我们只需要为学生创设新的情境,让我们利用“迁移”以前学过的知识方法就可以正确计算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我先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在数之间添+、×符号,而后再添-、÷符号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让我们巩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和“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这一过程让学生初步体会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在学生初偿知识迁移的滋味时,我再让我们完成“做一做”习题,从习题当中,让学生利用知识的正迁移,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掌握了新知,同时体会到学习只要自己勇于探索,真知就离我们不远,成功就在我们手中。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基础上来教学的,因此,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
1、创设真体情景,学生提出问题。
上课开始,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的情境资源,通过一幅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中情景,引出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用乘法口诀求商是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创设富有童趣的生活情景,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单调的'练习使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降低学习效率。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形式多样化,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将练习的背景放在小猴爬梯摘桃、小猪吹泡泡等童话背景中,使学生将计算和游戏活动联系在一起,将枯燥的计算变得活泼有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人练习。
3、解决实际问题,应用于生活。
本节课以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计算问题,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如:练习十一第7、9、11题,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这几个题认识到求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7
在真实、朴实、扎实的课堂里,如何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让学生打心眼里喜欢数学?听特级教师吴汝萍老师上“千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我获得了很多启示。在这节课上,吴老师读懂学生,尊重学生,为学生精心设计了“好吃而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堂。
一、读懂学生的学习基础
【片段一】:
师:4个同学的小棒放在一起是多少根?
生:400根。
师:5个同学的小棒放在一起呢?
生:500根。
师:在家数100根小棒花了不少的时间,数400根、500根怎么这么快呢?
生:因为是一百一百地数的。
课件演示:一百一百地数,4个一百是400。
师:想象一下,10个同学的小棒放在一起,是多少个一百呢?
学生随着课件演示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教师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师:数数可以一个一个地数,可以一十一十地数,可以一百一百地数,一千一千地数,个、十、百、千都是记数单位。今天我们学习千以内的数(师板书课题,千以内数的认识)。
课件出示只有“个位、十位、百位”的记数器,学生随着记数器的演示理解,个位10个一,换成十位上的一个珠子;10个十,换成百位上的一个珠子;10个百,在记数器上怎样表示呢?
生:增加一位,千位。
师:怎么想到千位的呢?
生:前面是个位、十位、百位,后面就是千位。
生:因为10个百就是一千。
课件出示有千位的记数器。
师:记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100,10个百是1000。
生:1000里面有10个百,100里面有10个十,10里面有10个一。
师:也就是满十进一,它们之间是十进关系。
师:一千怎么写呢?同学之间试试看。
生:一个1,3个0,因为10有1个0,100有2个0,1000就有3个0。
生:千位上有一,就写1,其他位上写0。
【感悟】:在知识上,学生已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以及计数单位个、十、百;在经验上,学生已在生活中接触到了千以内的数;在方法上,学生已初步学会类推。在读懂学生知识、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吴老师在教学时充分激活和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解决新问题:“数10个一,换成一个十;数10个十换成一个百;数十个百,在计数器上该怎么办”、“一千怎么写呢”?这样的教学活动,恰好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尝到学习的快乐,点燃探究的激情。没有对学习基础的正确把握,就不会有恰如其分的认知冲突,也不会有学生投入的探究活动。
二、读懂学生的学习兴趣
【片段二】:
课件出示千字文。
师:猜一猜里面有多少个字?
师:猜的对不对呢?数一数。一句有4个字,一排5句,一排有20个字。一排一排地数,你们和电脑比一比,谁数的快?
生随电脑二十二十的数,数到一千。
师:这篇文章就是以字数命名的,猜猜它叫什么?
生:千字文。
师:世界各地的文学家、书法家、历史学家一直在研究千字文。千字文上有两个字老师最喜欢,第一个在第231个,你能找出来吗?
生:是“善”,先找到220,再往下数一排,然后接着数到231。
师:第二个在第224个。
生:是“思”。
师:连起来是“善思”,老师为什么会喜欢这两个字呢?
生:因为您是善于思考的人。
师:我希望自己是善于思考的人,同时更希望大家也是善于思考的人。
【感悟】:在每个儿童的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他们喜欢比赛、喜欢挑战、喜欢游戏。吴老师充分读懂学生的心理,在教学中设计了儿童感兴趣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猜一猜文章的字数、和电脑比赛二十二十地数字数、帮老师找指定位置的汉字等,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挑战自己对数量多少的感觉、挑战自己数数的能力、挑战自己运用数的策略,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数量的多少、形成数的表象、认识数的顺序。这一设计可谓独具匠心,吴老师成功地抓住了学生不愿服输、勇于挑战的情绪,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主动的体验,既发展了数感,又获得了人文的滋养。
三、读懂学生的学习困难
【片段三】:
师:一个一个地数,9的后面是几?109的后面是几,为什么?
生回答后,教师课件演示记数器,在个位上拨9个珠子,再添一个,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师:你还能想到几百零九的后面是多少?
生:909的后面是910。
师:一百几十九的后面是多少?看你一下子能说几个?
生1:一百三十九的后面是一百四十,一百五十九的后面是一百六十。
生2:一百八十九的后面是一百九十,一百九十九的后面是一千。
生3:一百九十九的后面应是二百。
师:到底谁说的对呢?(许多同学同意生3的观点)
生2:我改正,是二百。
师:是自己知道还是看同学改的?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思考几百九十九的后面是多少……九百九十九后面是多少?课件演示九百九十九再加一个是多少。
师:二百零九的后面一个数是多少?八百九十九的后面一个数是多少?九百九十九的后面一个数是多少?
数出每个数后面的5个数。
一百零六、()、()、()、()、()
指名数,全班齐数。
一百九十八、()、()、()、()、()
学生数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九十九后面是多少?一百九十九后面是多少?
【感悟】: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学生明白这些道理,但在具体数数时,则总会出差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针对学习困难,吴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计数器演示,分别数出几百零九后面的一个数,数出几百几十九后面的数,让学生从数出一个数到数出一类数,从慢慢地数数到快速的数数,因为有困难,教师有计数器演示的针对性解决策略;因为要求有变化,学生学起来并不枯燥;因为有提升,学生感受到进步的快乐。
读懂学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想法,倾听学生的声音,认同学生的情绪”,吴老师的课堂洋溢着学习的快乐!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8
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减法教学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并且会用竖式计算,所以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数学例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并列式计算。在列竖式的时候强调笔算减法的注意事项,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开始算起,部分学生就像做加法一样,从十位开始做,象刘义军和伊俊帆,发现他们做错得时候,我马上拿出来作为错例进行评讲,强调算法的重要性,以后就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了方法,拿到类似的题目就可以迎刃而解。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此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等,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从而树立起学生的学习信心,以便以后更加认真,自觉的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9
在呈现《花园》一课的情景图时,我不是一下子将图全部展示出来,而是用简笔画依次呈现3种动物及其数量信息,这样学生的情绪极其高涨。在提问解答之后,呈现草地上的花朵时,我故意只画了2朵白花,然后告诉学生提示信息:红花数是白花的4倍。请孩子们来画出红花,他们很兴奋,因为可以和老师一起来画情景图,另外这样的设计还和下面试一试中的第二题做了很好的'衔接。
在处理第3题的时候,我按照教参的建议引导学生将图中所呈现的许多信息整理为一个小小的统计表,当时也没有想太多这样做的好处。后来过了一段时间,我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有的孩子在面对此类问题时竟然自觉制作了类似的统计表,这让我很欣慰,与其说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倒不如说是这种高度抽象概括的数学思维意识已经在孩子的头脑中播下了种子。
我一直很喜欢日本的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说过的一段话:学生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后如果没有什么机会去用,几年后很快就会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刻铭记在心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式、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这段话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深思。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是“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课。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能运用所学过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图形运动的知识,欣赏并创造图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逐步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经过课堂教学实践,本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培养学生从给定图案中选取和确定基本图形的能力。
从复杂的图案中确定基本图形是本节课深入学习的基础,在复习环节除了复习三种图形的运动外还通过追问“可以看作由哪个图形经过平移形成了这个图案呢?”初步感知图案中的基本图形。在此基础上,在欣赏、分析老师出示的四个图案的过程中,认识基本图形并通过在学具中找出基本图形和在图形运动前先让基本图形重合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基本图形的`概念。
2、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从运动的角度观察图形,不但加深了对图形特征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安排了三个层次,第一,通过观察图案寻找基本图形后想象这个图案是由基本图形经过哪种图形的运动形成的;第二,在学生利用基本图形经过图形运动形成四个图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想象用不同的方法创造相同的图案,在学生熟悉了这四个图案的形成过程后,通过创设“利用基本图形和图形的运动自己设计图案”这一活动,既可以进一步使得学生熟悉图形的特征和运动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相同的基本图形经过不同的运动可以形成丰富多彩的图案;第三,创设利用组成的图案作基本图形,并用这些基本图形经过图形的运动组成更大的图案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注重学科内不同知识的综合
“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课可以既可以联系不同学科知识也可以联系本学科的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把图形的运动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综合起来,体现了综合实践课的综合性,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自觉联系不同章节知识的学习习惯。
4、注重让学生欣赏和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
能否领悟和欣赏数学美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基本成分,能够领悟和欣赏数学美也是进行数学研究和数学学习的重要动力和方法。通过欣赏和动手创作图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并不难,教学中通过教师追问“以前我们只知道它们很漂亮,现在你能用数学的眼睛去分析分析他们为什么这么美丽吗?”让学生不仅感受到数学的美而且用理性的思维分析数学美的内涵,使学生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虽然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下次执教过程中需要调整。
学生的知识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决定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我认为学生在利用“旋转”这一图形的运动时会遇到困难,但课上学生明显在运用“轴对称”这一知识上出现了困惑,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认为引导学生经历翻转的活动或者通过课件直观演示都会降低认知难度,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和应用“轴对称”这一图形的运动。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1
今天这节数学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用竖式来计算除法。由于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竖式的除号,所以我在上课的时候没有急于完成本节课的任务,而是一步一步慢慢讲,在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一是商的位置不对,我们现在学的除法商都是一位数,有孩子把商写到了十位上,有孩子把商写到了十位和个位之间。二、上商时不够熟练,对于没有余数的除法,直接依据乘法口诀,而对于有余数的除法,就有点困难了,我重点要求孩子是看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由于有的孩子口诀有遗忘,上商有困难。三、部分孩子竖式可以写出来,横式上不会写有余数的情况,可能是我上课强调不够。针对以上问题,在明天的学习中,我将增加一些如“21里面最多有()个5”这样的练习,还要强调横式的书写格式,从现在开始,解决问题要写答句了。可以先让学生和我模仿写。另外,关于除法的竖式的`书写顺序,虽然有多种写法,我还是比较赞同先写被除数,再写除号,最后写除数的这样的顺序,这样低年级也许问题不大,但高年级后有的孩子就不容易错了。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2
——《千以内数的认识》
我上了《千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从课堂氛围上来看,这节数学课比以往所有的课都活泼。这节课用的教具是计数器,当学生看到计数器时,高兴的那劲儿没法说。在分给学生计数器之前,我首先强调了上课纪律,说谁要是拿了计数器不用来学习的话,下一次老师就不发给他了。这一招很有效,课堂纪律出奇的好。
我带领学生一个一个地数,得出10个一就是十,接着十个十个的`数,得出10个十就是百,让学生感受了满十进一。这些都是对一年级的知识进行复习,学生兴趣很浓。接着我让学生一百一百的数,数到900的时候,有的同学说出了1000,我感觉对以前知识的复习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学生已经接受了满十进一。接下来我又让学生拨了235这个数,让他们看一看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字分别是几,讲了235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的练习。最后拨了605和320,让学生通过拨珠,认识这两个数在数位上的不同。最后让学生做了课本第77页“做一做”的第1、2题,并让同桌互相看看拨的珠子是否正确,再说说各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孩子们都学得很愉快,收获也不小。
二年级的孩子,在上课纪律上比一年级强了很多,他们能够有层有次的和老师完成一项数学活动,并且在活动中个个表现得很积极,以后在数学课中我应该多多穿插这样的小活动。当然,在这节课中。学生对千以内数的读法写法还没有落实好,应该再通过自主练习巩固。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3
《加减法的估算》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在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的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
笔算、口算、心算和估算是小学生计算的几种主要方式,从计算结果的角度来看,笔算、口算、心算可归入精确计算,而估算则可看作是一种近似计算方法。估算是对事物的数量或计算的结果做出粗略的推断或预测的过程,也是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笔算、口算能力的培养,对估算的要求较低。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又离不开估算,比如:从家到学校估计有2千米,步行上学估计要用15分钟;带了10元钱去买菜,估计只能买一斤猪肉和2斤西红柿,18+23经估算知结果应是40左右……所以《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我思考这个内容时,是反复考虑要不要讲“四舍五入”法;要不要讲“约等号”;估算如何用算式来表示。因为人教版二上第31页首次出现估算专项学习内容“加减法的估算”,但近似数的概念、约等号还没出现,只要求用语言叙述估算的过程。《标准》提出了加强估算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一年级上、下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中,已经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在这一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的'教学内容,但还没有出现约等号。这块知识讲到什么程度,很难把握。后来我反复学习了教参,又请教了一些老师,老师们说在考试中会涉及估 算 并且要写过程,所以我教给学生书写格式和“约等于号 ”的写法,“四舍五入”法 没有讲,因为只要学生会把题中的数转化成与之接近的整十数就可以啦,出现个别问题再个别解决。
在进行练习时又碰到了一个难题。P32练习六第一题“先估算一下,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这里有两个指令,先估算,再比较。我先让学生写出估算的过程,来巩固估算的方法,但是解决第二个问题,又不能只看估算的结果,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只能让学生把精确计算的过程也写出来,来帮助解决第二个问题。我是这样处理的。
我想如果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我会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1)创设一个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要用到估算的情景,知道生活中有时只需要知道一个大概,不需要了解准确数时,我们就需要估算。在平时计算时判断结果是否正确也可以用估算来判断,如43+18=51 对吗?
(2)让学生学会估数,因为在估算中,估数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3)一定要明确在二年级上册的教学中,应选用整十数相加减的方法来估算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及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口算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的新知识就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式题.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一重点.
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主动获取新知识.教学一开始,安排两道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以及连加和连减的口算题,就为学生探索连加法怎样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打下了基础.两道例题都是放手先让学生试算,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样安排,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本节课的练习除了边讲边练外,最后安排了有层次的.集中练习,并进行及时反馈,表扬用简便写法及结合口算算得正确的同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
邹显微老师曾对我说过,你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一代二”是我需要才产生的,统计意识一定要强烈,另外还要备学生,当课上发生一些突发状况的时候,正是考验一个老师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的好时机,老师需要再瞬间做出最合理的安排,还有二年级的学生是需要适当的夸奖和鼓励,老师要抓住这个特点,进行适当的教育机制设计。对此,教案我是修改了又修改。
之前是自己对统计也没有深刻的认识,经过第一次的试教,我认真研读了教参,教案,看了教学实录,懂得了教授《统计》,必须要使学生建立“统计观念”,产生对统计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所以我着重在这几方面做了修改,
如:
1、在引导“一代二”的方法上,学生提出了多种方法,我都在课件上,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每种方法生成的过程,直观又形象,通过对比,学生意识到用“一代二”的方法是最合适,最好的,最后再延伸到到底“一代几”最合适,是得要看数据的大小的。
2、第一次试教,因为自己都没有真正去渗透《统计》,所以虽然很多问题都有设想到,却只是过过场,使得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统计的意义,所以第二次,第三次的修改,我都告诉自己,每一个问题抛出,学生的回应,都必须是真正理解的,要充分让学生,想透,讲透,所以“一代一”和“一代二”表示的意思,我通过反复变着问:要涂几个?为什么?如果我要涂两个,表示多少?还有先是动画0——10,再到后来动画0——20,另外“一代一” 和“一代二”统计图的直观比较,等等这些设计都是为了让学生渗透“一代二”产生的意义。
2、平时我上惯了高段的数学,接触的都是高段的数学,所以在最初备这堂课时,我对二年级的学生的特征并没有深入的去了解,而是想当然的以为,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好动,但是稍加管理,肯定还是会自觉,守纪律的,总之把她们想的特别“大人化”,所以在第一次试教的时候,学生的表现,就给我当头一棒,我自认为绘制统计图对二年级的学生虽然有点难度,但是只要我适当引导一下,就一定会,可是并不是这样的,学生知道什么是统计图,但是着手画,却这里出问题,那里出问题,忘记数标,图的乱七八糟,数字不看清,涂错位置,速度极慢,好多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如何下手。。。所以在第二次修改后,我设计了“一个和学生一起经历,重现画统计图”的环节——学生充分理解“一代二”后,她们说,我在电脑上动手画,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模范学习,回忆,这样在学生们绘制统计图的时候,很多问题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我讲的也没那么吃力,很多会出现的问题还是学生自己提出并解决的,这样省时我又省力,大部分学生也是真正掌握。
但是即使再三修改,上课的时候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的,对学生的备课还是不够,对教材的研究还是不够。。。不过不管怎样,出现的问题都是我值得去反思的,这堂课我上了三次,总结就是一次比一次上得有进步,却不会说上的好,因为每一次的授课,出现的问题,对我来说,都是一种经验,一种学习,这堂课,我还会再修改,再教,再反思。
最后,我要感谢我们这组的成员,能把此次锻炼、学习的机会给我,虽然备课感觉有点辛苦,甚至备不出来的时候,有种崩溃的感觉,但是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谢谢!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反思03-27
教学数学教学反思02-12
数学的教学反思12-27
数学教学的反思01-01
数学教学反思11-13
《数学》教学反思11-06
数学教学反思05-08
数学的教学反思02-26
《数学广角》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05-22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