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成长的教学反思

成长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06 06:11:4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成长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成长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成长的教学反思

成长的教学反思1

  部编新教材培训参加了许多次,认真聆听各位专家对于教材使用的建议,踌躇满志地想要在新学期的教学中大展身手。然而真正进入课堂时,才知道什么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新教材使用中我遇到了不少困难,也引发了很多思考,这里以《学习伴成长》教学片断的两次设计为例,谈谈自己的感悟。

  《学习伴成长》第一目是"打开学习之窗",旨在树立学生新的正确的学习观。我的第一次教学设计了系列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运用你的经验",活动设计让学生自由表达解释"学习"两个繁体字的字形结构,明确古人对于学习的认识,以此引入对新的学习观的探讨,导入新课。该活动设计能够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于这一点,我坚持采用了这一活动。

  活动二采用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该活动贴近学生自身生活。我以情景引入:同学们一定有这样的经历,当你正兴高采烈地与同学打球,老妈从天而降,要你回去学习,类似的情况你准备如何与她沟通。同时展示教材活动中设计的其他情境,让学生选择贴近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设计的意图在于运用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及参与的热情,并在讨论中使其明确学习知识是重要的,但并非只有学习知识才是学习,我们也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各种能力。然后调取学生经验,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经历过的学习,增强体验和感悟,帮助学生理解。

  活动三是讨论春游收获,教材中该活动对应后面结论: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的所看,所听,所尝,所触,所做,都可以是学习。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理解,还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感悟。我觉得要从这个活动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非常困难,所以在设问时对活动进行了拓展,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旅游收获,并对比这样的.学习方式与学校里的学习方式有什么不同。

  学习伴成长这一观点直接选用的是教材的图片。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是以两张图片对比,得出结论。终生学习主要补充了教师自己的学习经历。

  【教后反思】

  学生整体参与情况不错,有话说,也想说,教学过程比较流畅。但是在动态生成中我也发现了不少问题:第一, 教材活动与结论不能很好地对接,尤其对"这些活动也是学习吗?"这一活动进行总结时,学生得出的结论完全与预设不一致,无奈之下只能自己呈现对应知识,显得突兀。第二,当学生与我聊自身的经历时,十分热闹,但真正要总结时,学生的语言表达比较口语化,属于经验式的表达,不能上升到理论层面。第三,学生整体上参与热情较高,但"真问题"少。所有的问题设计几乎都停留在学生的经验层次,不能使其深入思考,缺乏梯度和思维的力度。第四,课堂信息过于碎片化,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关于学习的正确认识。

  教学设计表面化,缺乏整体性思考是最大的问题。过于追求一个热闹的课堂氛围,而没有很好地指向教学目标,没有认真思考学生在这一堂课的收获。缺乏整体性思考是因为拘泥于教材,不敢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对教材设计的活动虽有部分的改动和素材的添加,但还是一个活动或材料得出一个结论,而且结论也是对教材的生搬硬套。

  基于以上反思,我对本片断进行了第二次设计。

  导入部分不变,由古代的学习观引出新时代的学习观。然后以漫画形式呈现几种学习观:第一,学习就是指知识的接受和掌握。第二,我们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在学校学到的。第三,只要在学校我们就能收获很多。第四,大学毕业后,我的学习任务就算完成了。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分为八组,每个观点两组,赛出优胜组,颁发奖品。要求是运用书本P15-P17的知识,对观点进行评析(友情提醒:要肯定观点中的正确的部分才会更有说服力哦!)。PPT超级链接,当一组比赛完毕,对应观点补充相应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如关于终生学习的内容,展示学生采访父母毕业后学习经历的记录图片,老师学习的经历,增强学生的现实体验,激发学生终生学习的意愿。四组评比完毕,颁发奖品。最后PPT整体展示总结正确的学习观,并帮助学生解读,总结明确。

  【教后反思】

  比赛的形式使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阅读并运用书本知识、友情提醒为学生理性思考问题搭起了脚手架,学生思维活跃,表现非常突出。资料的补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兴趣浓郁。最后的总结,帮助学生在整体上建立正确的学习观。

  1.吃透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教学方向

  课堂教学是从吃透教材开始的。如前文课例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而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作为外在的形式和手段,是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搭建的平台。教师在备课前,在备课推敲教学设计时,甚至在反思中,都要通过反复研究课标、部编教材培训材料、教参等方式钻研新教材,从而吃透教材,最后达到高屋建瓴的效果。只有领悟教材编写的意图,才能够在教学设计时游刃有余,才敢在教学设计时大刀阔斧。因为你知道,你的方向是准确的。

  2.重构教材知识框架,便于学生理解

  教材中有部分内容的知识脉络比较模糊,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能够从课程标准入手,遵循教材设计者设计的核心理念,对教材的知识重新梳理、编排、整合,方便学生理解。如对于本目的知识点可以梳理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包括:(1)从内容上看,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2)从学习的表现来说不仅是接受和掌握,也可以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感悟。(3)从学习场所看,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4)从学习的态度看,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5)从学习的时间看,学习伴成长,要终生学习。

  3.创新教学活动设计,关注学生成长

  教学活动的设计,鼓励教师大胆创新。然而创新教学活动设计可能存在这样一些误区:如为创新而创新,如活动设计仅指向知识结论的获得,如一味追求外在形式的热闹等等。那么,创新我们的教学活动设计应遵哪些原则?我觉得,关注学生成长是最根本的!活动设计时,我们一定要思考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有哪些?学生的盲区又在哪里?盲区在哪,生长点就在哪!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指向教学目标,更再进一步的指向学生的生长点。能不能让学生获得新知?能不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能不能更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并树立正确的新观念?能不能让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发展?能不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这些才是我们在教学设计时真正应该关注和思考的,即要做到眼中有学生。可以说如果一堂课学生没有成长,那么,这个课堂就是失败的。

成长的教学反思2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中间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反思”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起点,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高级思维能力,处于教师发展中心位置。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所以,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

  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平时的实践,谈谈对教学反思的认识和理解,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要有积极向上的态度,要把反思变成一种日常教学习惯。

  反思按时间来分有学年的反思、学期的反思、单元的反思和一节课的反思。

  对于一节课,我一般进行三阶段的反思。首先是教学前的反思。在自己备好课后(一般提前4—5天备课),考虑备课的内容有没有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境的引入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整个教学流程是否顺畅,思维的过程有没有做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例题的选取有无典型性(最好能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例题对作业能否起到指导作用等。其次是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考虑是否把着眼点放在了学生的发展上,教学环节是否扎实有效等。最后是教学后的反思,即课上得如何(通过自身的感受和学生的课堂反应等),是否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通过课堂的练习、询问和回家作业的情况),还有哪些困惑与问题需要研究解决等。经过反思后,将反思的结果以及改进的措施及时的记录在案,对于有些不能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及时请教别人,加以改进,不断提高。

  目前,我的反思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1、课堂情境的引入是否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合适的情境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的兴趣。例如,初三教学中的大气压引入,第一种,我们从复习引入结合大气有质量有重力所以有压力有压强,比较理论化,学生兴趣也不高,课堂气氛较沉闷;第二种,通过实验引入,请同学们猜测一下我在装满水的塑料瓶瓶壁扎洞,结果会怎样?为什么?没有水流出来。在这基础上再演示覆杯实验,从而引入大气压。

  2、提问的技巧性和艺术性

  同样的问题,使用不同的问法取得的效果差异很大。例,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这一知识点提问,第一种,光在真空中是不是沿直线传播的?第二种,光在真空中沿什么传播?对于第一个问题,有些不知道的同学就可以蒙了没有暴露出问题,也使教师对学生的学情产生错误的估计。

  3、教学有效性

  任何课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若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及时查找原因。从作业和练习的反馈上,及时发现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对上课时该知识点的教学反思,改进方式和方法。浮力的计算一直是学生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它涉及的公式较多,又结合了密度、压力压强、平衡力等知识。如何实现教学的有效性,突破难点。我设计2堂习题课,第一堂课将浮力4种基本题目类型及其题目特点展现给学生,学生代相应的计算公式解决;第二堂课主要将浮力与其它知识点结合起来,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读题、画受力图、解题,注重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解题思维的训练。对于班中学困生还是以第一堂课的练习,实现分层教学。

  4、对学困生的反思

  学困生的成绩直接影响班级成绩,时时关注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一般将上节课知识点的回顾,请他们来回答并给与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好物理的兴趣。对于教学的进度、难度和广度上,尽可能考虑到他们,使他们在新课中也能有所收获。

  接下来谈谈自己如何撰写教学反思的

  一、写成功之处

  将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教材的创造性使用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例如:“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的一大难点,备课时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变一课时为二课时。课后的反思写着:本节课用了2课时,第一课时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第二课时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学生通过自已制作的溢水杯,通过猜想、验证,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培养。“F浮=G排”这个难点得以循序渐进的突破。比起以往的教师演示,一节课完成任务,学生的收获更多。课堂上应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地学习,而不能急以求成,特别是难点,学生的感性认识比教师讲解更重要,切记!这样把教学反思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还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提高理论水平。

  二、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可为成为今后教学上的教训,少走弯路。例如:在“光的.反射”备课时,由于器材的限制,本节课采用演示实

  验。但课后写着:本节课由于器材的局限性,无法进行学生实验,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不透,是一堂失败的课。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为今后的教学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三、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一些奇思妙想,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例如在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学生提出了浮力的影响因素有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液体的密度、物体的密度、容器中液体的多少、物体的重力等,远远超出我的预计。我将这些来自课堂的第一手材料及时记录和整理,今后再在教学前进行反思,丰富自己的教学预想,有效地提高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

  四、写教学灵感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在初二物理的“平面镜成像”中,“虚像”是难点,课本中这样定义:物理学中把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称为实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只能用眼睛直接看到的像称为虚像。课堂上发现许多学生还是不能理解,这时我想到了教室现成的能成实像的投影仪。把物体投到屏幕(即光屏)上,能清楚地看到有光线到达光屏,如果把光线挡住,则看不到像了。这样与学生做的平面镜成像中的像作对比,学生豁然开朗。诸如此类的教学灵感日积月累,便成为教师的智慧,也能更好地形成教师的教学风格。

  五、写教学中困惑的问题

  无论教师如何地努力,难免存在缺陷与不尽人意的地方。有些问题不是立即能解决的。可以把这些问题先记录下来。如“惯性”的反思

  :学生从生活经验认为:一个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这个问题该如何解释?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要不要提?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把这些问题用心地记录下来,今后备课组集体备课时可以和其他教师讨论,也可从教学参考中有重点地注意教学同行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策略,不失为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

  总之,面对变化不定的课堂,面对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事件,当我们以经验无法化解的时候,就需要通过反思来提升我们的教育智慧。同时,反思教学会使我们从“日常教学”中觉醒过来。反思贵在自觉,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成长的教学反思3

  在丹阳市推行活力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我执教的是八年级的一篇游记散文《蓝蓝的威尼斯》,下面是我在课堂教学完成之后的一些思考。

  反思之一: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一开始时,我读了课文,确立了三个目标,即①感受威尼斯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艺术;②学习移步换景的手法,注意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当再读课文时,我发现如果一节课要完成这三个目标,就只能蜻蜓点水,为达成目标在赶任务,学生的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因为目标要达到要从对内部和外部条件的研究来决定。老师和学生是农夫和庄稼的关系。种子发芽、生长,要靠自身生长规律,而农夫的作用就是施肥、浇水、防虫。考虑到学生的因素,我重新制定了目标,改为两个目标,即①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②品味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这节课我是本着“学生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的教学理念来完成的,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目标的达成是顺利的、也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基本能掌握并运用。

  反思之二:从教学过程来看,我认为我的教学是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原则的,几个环节的处理我还是较满意的。首先是导语,能紧扣题目的色彩“蓝蓝的”作为突破口,激起学生的兴趣。其次,注重朗读,反复读,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加深对威尼斯的印象。在读中,也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威尼斯的感情。这样使得学生感到与作者一样,能体会到威尼斯的美了,学生就有种成就感。第三、在讲“移步换景”的方法时,我认为引导较到位。先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划出表示作者行踪的句子,并划出相应的景,作者的观察点和立足点不同,写的景也就自然不同了。水到渠成,学生就认为这种写作方法就是移步换景。我再因势利导讲一下这种方法的好处,学生自然就掌握了。至此目标一就达成了。第四、前面由于加强了朗读,完成“体验感悟”这一块就很顺手,再加上我配以例子,教给了他们赏析散文语言的方法。至此目标二也达成了。两个学习目标都达成了,最后就是让学生学以致用。我巡视了一下,学生都能写写,有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得很精彩。交流了一下,学生的达标率较高。整节课上,学生的精神都是很饱满的,师生始终处于围绕问题的互动中,学生快乐地、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思考,不断感受到挑战,最终解决认知冲突使知识内化、活化,并在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发展了能力。是的,真实,是课堂的生命。结束语,又紧扣“蓝蓝”和“美”,课堂结构完整。

  反思之三:从整个教学过程看,学生与老师配合还是比较默契的,学生思维也始终处在比较活跃的状态。但从全局看,学生自发主动举手的面还不够宽,还比较拘谨。另外,由于我事先不知道多媒体的清晰度不好,造成了有些时间的不必要的浪费,也给学生的视角上、听课效率上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特别注意的,一切尽可能的准备充分,考虑问题要周全。

  总之,我认为课要上得真实、质朴,不刻意雕琢,让课在自然的状态下逐步生成,让学生能通过这节课学到知识,增强能力。虽然我做得还不够好,但我会努力始终朝这个方向发展的。

  以上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我的反馈和思考,不妥之处,万望谅解。我只是希望自己在打造“活力课堂”的春风下,迅速成长起来。

成长的教学反思4

  一、什么叫教学反思

  1、科学的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作为认识对象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摩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反思是取得实际效果,并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是分析教学技能的一种技术,是对教学活动的深入思考。

  2、我对教学反思的理解

  就我个人肤浅的认识而言,教学反思应该包括教的反思与学的反思两个方面的内容。而人们常说的教学反思常指教的反思,学的反思很少提及。教与学的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相互联系,相互统一,而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两个方面的同一个问题。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反思就是教师把自己的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行为结果作出审视、分析、研究、总结、最后进行自我认识并且作出自我评价的一个认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教学反思形象的比喻做一根纽带,他把理论与实践、课外与课堂、经验与实际、教与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他不是简单的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回顾与反省,而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反映情况作出的研究,以及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问题作出肯定与批判。他不仅能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能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提高。

  二、教学反思的简单分类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学反思是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现代新的教学理念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我个人的见解而言;教学反思在教育过程就教师方面来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课前的反思(即备课)

  首先、课前反思主要包括对新课的研究、分析、对里面所涉及知识的掌握与熟练运用。

  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所要接触一篇新的课文,首先应做的工作是阅读课文,寻找课文的重点与难点。分析重、难点问题、把课文中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对课文中的各个知识点做到牢固掌握且灵活运用。

  其次、课前反思还包括对新课所涉及的相关教学资料的收集。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需的教学资料也各有不同,即使同一个内容课由不同的教师去上,他们所选择的相关资料也会存在不同的现象。对于教学资料选择的恰当与否在教学过程中以及对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效果。从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应该去收集某些方面的相关教学资料这一过程而言,他可以直接反映一个教师预见能力和分析能力。最后、对课本知识和教学资源的整合。

  教学过程寻找资料的目的就是让教学资料能更好为教学效果及教学目的服务,就当今的多媒体教学来看也是让教学过程中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如何能把所拥有的教学资料与课本知识最佳地结合在一起,它不仅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反映了一个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的高低。

  因此需要设计一节什么样的课,需要收集什么资料,需要对有效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以及在课堂上怎样组织、操练。预见这一节课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些都是有待我们去研究的问题。由此可知课前反思具有前瞻性的特点。

  2、课中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个具有很不稳定因素的过程,课中反思就发生在这一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将按照所设计的教案进行教学同时又要兼顾课堂反映,因而需要及时有效的进行反思,必要时将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一些突发性的不确定的因素进行监控并及时作出有效的调整,能迅速的应变、控制课堂上发生的'各种情况,使课堂能达到最佳效果。因而课中反思具有监控性的特点。

  3、课后反思

  所谓的课后反思就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生之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所进行的具有审视、分析和批判的一种教学总结。经过课前的精心设计和课堂的具体操作,教师要用课后反思这一教学行为来分析、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而课后反思具有批判性的特点。教师通过课后反思来给自己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定性,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学效果的优、良、中、差等,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有它的优、缺点。具备良好专业素质的老师和专业素质还不够成熟的老师所表现出来的区别也许就是教学效果中成功与失败比例指数的差别。但只要我们长期的坚持反思活动,就能把有效的教学经验转化为专业理论,不断提高我们的专业教学技能。

成长的教学反思5

  在教学设计上,小丁老师根据课文特点紧扣本单元“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这一单元要求,牢牢把握住“中心句”来确定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等方法让学生体会课文“围绕中心,从不同方面描写”的写法。本堂课是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整体感知课文并学习课文的一、二两段。

  导入方式是谈话导入,以秋天的硕果累累很快带入夏天快速的成长,趣味性不够强,但是对于家常课来说能让学生较快进入课文学习。

  导入进入课题后,小丁老师便让学生自由通读课文,找出文章中心句,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围绕中心意思写的。这个问题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为之后的学习做铺垫。但是在这一块中的生字词部分,她列在课件上的字词较为随意和散乱,没有什么规律性。所以这里如果能选择有必要和有特点的生字,并把它们分分类(比如轻声字、多音字等),学生的学习和记忆效果可能会更好。

  之后便开始学习第一个内容“动植物的生长”。小丁老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找出段落的中心句和具体的事物,并找找关键词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出它们生长的快速的,并以表格为抓手,让思路变得更清晰。最后在交流的过程中将这些描写性的关键词分分类,并用句式的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动植物的“生长之快、变化之大”,进一步体会课文“围绕中心,从不同方面描写”的写法。

  第二自然段每一句话都是使用了不同的句式,因此小丁老师抓住了这一点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观察这四句话的特点并说说好处。不过这对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如果能在课件上做上句式比较会更加直观,让学生更快发现这些句式的优点。最后她留出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练笔仿写的形式及时地学以致用,这是我觉得这个教学设计上比较出彩的一点,让学生有动笔的机会来写一写,真正地将所学实践起来。

  总体来说,教学设计上的问题不是很大,整体思路也比较清晰。

  不过在真正的课堂上,面对预设之外的'学生,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1、课堂上无意识地讲话过多,较为啰嗦,比如一些口头禅(如“对不对”)。

  2、课堂的评价语较为单一,偶尔会复述学生的回答,不能很好给以强调和反馈。

  3、很多时候都在力求完成教学任务,走完教学程序,死守着心里的那个答案,没有耐心和用心去充分倾听孩子们的回答,因此也不能很好地从他们的回答中加以引导,让他们获得更好的进步。

  4、提出的问题有时比较泛,不够准确和具体,学生偶尔会云里雾里,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导致课堂停滞。

  5、指生找到中心句之后,可以让学生们齐读,把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这句话上面来。而指导朗读时要指出哪个字词要重读,哪些地方要读的快一些。这样比较直观清楚,进步也会比较明显。

  6、第二段中动植物生长得出的特点是“生长之快、变化之大”,而“变化之大”我并没有强调,而是最后提了一下,学生可能并没有分理解,如果能随着文本反复强调会更好。

  7、第二段中最后的句式练习“……的生长是飞快的/跳跃的/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因为……”只让几个学生站起来说了,但是不一定所有同学都会说。所以应该给出半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全体学生自己来说一说,这样能够照顾到每个同学的发展。

  总体来说,这堂课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真正进入课堂,有所收获。而小丁老师也得到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找出了问题所在,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相信未来的课堂里,她一定能取长补短,做一名更专业的语文老师。

成长的教学反思6

  作为一名中文系毕业的学生,一直以来都会被传统的观念认为能说会写,识字量还特别大。每每至此,我都会尴尬一笑。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离标准还差着一段距离,自己的文字表达或许不能成为写作,更像是练笔,想起来似乎有那么一点羞愧。但既然发现了自己在写作上较弱,甚至有的时候会抵触,索性就用写作来逼着自己成长。已经坚持有一段时间了,现在回头看看,还是有所收获的。

  首先,要想有所写,必须要有阅读。脚步所能到达的远方有限,但眼界不会受限。这一份遨游广袤天地与不同时空,不受限制的游历就是阅读。在阅读中我们可以看到生活在他处的一草一木,可以用新的视角去了解那素未谋面的一张张面孔,可以进入肉眼看不见的世界......一直以来,我在阅读中比较杂,新奇好玩的都会拿来翻翻看看。或许我还说不出来阅读真的`带给我了什么,但开始发现当自己想要表达的时候,一些东西就自然而然流淌而出,谁也说不出是哪本书教会我的,但绝对是阅读带来的恩惠。

  其次,要想写出自己的东西,必须有思考。其实阅读文字与影视剧相较而言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留给读者无穷的空间。透过文字,我们可以去揣摩人物的内心,去刻画人物的形象,甚至是推演故事的发展。在有些文字背后,我们还会思考其表达的真实意义所在。当思考发生的时候,应是我们在阅读中成长的时候,也是阅读最美的样子。

  最后,练笔与写作一定要坚持。现在,每个月我会拿出两天时间来整理自己平时的阅读所读,或者所思所想,或者旅行中的见闻。写作就是用文字描述我们的内心,我们自己的故事。现在回头翻看自己记录的教育故事,或是出去游玩的见闻所得,或是生活状态,很是幸福,感谢自己当时用文字记录下了所有美好。当然,有的时候坐在电脑前20分钟,我也会一个字都码不出来,但越是急躁越是难以找到合适的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一定要让自己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最想表达什么,静下来,慢慢就能找到表达的开端。所以,与其说我在练笔、写作中逐渐成长,不如说在用文字表达自我的过程中,我学会了调整内心的节奏和情绪,我学会了坚持,而坚持这件事本身的意义就是深刻的。

  迈克尔·柯蒂斯导演的电影《卡萨布兰卡》中有台词说“如今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我想,应该再加上一句“还有你记录下的点滴文字”。

成长的教学反思7

  我在教学《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一课之前,读完课文后,我发现虽然它只是一首简短的儿童诗,但诗句中涉及到了许多名人、名著。比如诗中谈到的“草船借箭”、“查抄贾府”、“大闹天宫”、“武松打虎”,寥寥数字却蕴涵了四大名著的精髓。于是在课前我这样写道:“看似儿童诗,却现古今韵。想讲好这节课必须阅读相关书籍,否则只能是囫囵吞枣。”

  经过阅读四大名著和《伊索寓言》、《格林童话》等书籍,我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正像我所预料的那样,同学们对课文中涉及的.名著和历史人物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正当我即将结束整篇课文时,突然有一个“探究”型人才出现了,他问了一个“教参”上没有答案的问题。他问:课文中说“司马迁受尽酷刑著史记”,他为什么受酷刑?他犯了什么罪?”当时我就迟疑了。可能有的老师猜到了:对,备课时我没有预设到这个问题。所以当时我只好告诉他,等老师查看了资料后,再告诉他答案。

  课后,我查阅了网络,从中了解到: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当时,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捕下狱。他按照汉朝法令的规定出钱赎罪,受了“宫刑”。另外司马迁还在《报任安书》中,详细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发愤修史的抱负。我也找到了相关的内容进行了阅读。

  在课后反思中,我只写了一句话:“要想“学高为师”,必先“育人之前先育己”。

成长的教学反思8

  《学习伴我成长》教学反思这学期,我开始接触《道德与法治》,第一次教这门学科。拿到课本,我充满好奇。翻开仔细阅读了教材。但是,由于改版,这本书的教辅用书还没有。就上网搜索一些教学资源,结合课本,认真备了第一节课。课堂中,我将教学内容活动化,环环相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开发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经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提升,随堂练习,是一段师生心灵的对话,全面深入地认识了从出生到现在的学习,理解了学习对个人的价值与意义,增强了热爱学习的.情感。分享活动中,学生航说,“我学会了滑冰,学滑冰的时候,摔跤了,但是,我不怕,继续学。最后学会了滑冰。最大的体会是学习什么事情都不容易,我们要克服困难,才能学会一种本领。”我为这个孩子点赞,其他同学也为航鼓掌。不足之处在于,环节之间过渡还不够自然,需要改进。你好,孩子。我们一起相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一起成长,体验快乐,收获幸福。

成长的教学反思9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被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在“以学论教”的今天,结合一些具体案例,从学生的变化看课改,别有洞天。交流让学生分享快乐和共享资源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节课中,不同的学生依据不同的生活背景进行活动,自己抽象出图形,制作出纸质的立体图形。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立体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

  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代数式”这节课中,由上节课的一个习题引入,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得出一个规律5n+2,由此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在举例时,刘老师指出,“其实,代数式不仅在数学中有用,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师说几个事实,谁能用代数式表示出来。这些式子除了老师刚才说的事实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一位男孩举起了手,“一本书p元,6p可以表示6本书价值多少钱”,受到启发,每个学生都在生活中找实例,大家从这节课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正如刘老师所说的,“代数式在生活中”。

  学科的融合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科技的魅力和综合式的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人们议论CT技术、磁共振成像,但很少有人能将其中的道理讲清楚。然而,学习了七年级上册“几何体的切截”以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现代医学的CT技术竟然和切萝卜类似。

  创新设计让学生体现积极向上

  在学生上网查询,精心设计、指导下,成功地进行了“我是小小设计师”的课堂活动:这节课是以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07页25题的作业为课题内容设计的一节课,以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设计一幅图,并说明你想表现什么。事先由老师将课题内容布置给学生。由两位学生作为这节课的主持人,其他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并说明自己的创意。最后,老师作为特约指导,对学生的几何图形图案设计及创意、发言等进行总结,学生再自己进行小结、反思。整节课学生体验了图形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现代数学观,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动探究、交流、学会学习的有效学习方式,同时这也是跨学科综合学习的一种尝试。

  合作探究给学生带来成功的愉悦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和教学中,要求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调查、了解生活中各行各业、各学科中应用的各种统计图,调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的有关数据,必须通过实际调查收集数据,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学生或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或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调查采访或查阅资料,经历

  搜集数据的过程,搜集的统计图丰富多彩,内容涉及各行各业。学生从中能体会统计图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培养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体自我探索

  在教学《七巧板》中,教师事先让学生上网查询课件,得到了可EXE文件,和电脑教师合作,放入学生的电脑网络,安排一节,让学生去拼七巧板,改变了过去单纯由教师讲,学生死记的教学方式。两个班学生兴奋投入了学生。

  在这样的新型作业和试题的完成过程中,学生有充分选择的权力,体现了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成长的教学反思10

  一个人要成长需要不断返思自己所经历的过程,一个教师要想在专业方面所建树也必须进行专业反思特别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指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后果为内容,通过自我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从而实现教学行为改善、水平提升,进而行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的目的。美国学者波斯纳说过:经验加上反思等于成长。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进行专业反思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

  1、上课前反思即对自己已经设计好的教学设计进行再次审视。预估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是否符合自己所教学生的真实水平,问题的设置是否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顺利解决。如果难度太大一定设计好辅助性小问题,达到降低难度,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2、上课中也要及时反思即课堂调控。课堂是瞬息万变的,预设是有限的,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控。上一个环节结束了应该立刻进行反思,并据此来安排下一环节的教学行为,如果一味安排教学设计走流程,这样的课堂可能丧失千载难逢的生成机会,使课堂变得平淡无奇。

  3、课后反思是我们经常说到的,也是大家用得最多的。课后再来进行通盘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之间的联系,找到由于教师教学行为问题导致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难以发挥的原因,并且要加以文字记录,最好是在教学设计中立即进行改正,为以后再教学相关内容准备好相应的素材。

  总之,教师教学反思非一蹴而就之事,必须长期坚持。多做小反思,小改进。达到日益提高专业素养的目的。

成长的教学反思11

  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早期教育对人一生发展的巨大作用。让每个儿童都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为他们一生发展奠定基础,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于是,父母与孩子一起游戏、学习,家长既是老师、又是玩伴的教育方式――“亲子教育”正在被社会所认可。我园于03年11月被XX市教委认定为“XX市早期教育基地”,在一年多的亲子教育中,亲子教师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序渐进过程,积累了一些经验、方法,使教育技能和专业素质明显提高。同时,我们也在亲子教学实践中,体验到反思的重要性,使自身专业成长的过程成为不断实践反思的过程。

  亲子教育反思一 ――亲子教育中的教育对象应该是谁?

  许多人认为,幼儿园教师带亲子班很容易,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孩子,亲子教育中也是孩子,只不过年龄小了一些,有家长跟随罢了,不就是变相组织了一次“家长开放活动”吗?于是在亲子活动中,许多教师多面对孩子,忽视家长,导致每次活动后,教师精疲力尽,家长盲目配合教师,幼儿活动被动。

  亲子教育中的教育对象到底应该是谁呢?让我们听听美国亲子早教倡导者thomas gordon的话:现代父母并没有获得足够的机会和条件来接受如何教养子女的训练,只有预先实施父母教育,提供一系列合理、有效并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协助父母教养他们的子女,这样才能预防和减少儿童适应问题的发生。从亲子教育的内容和目的也不难看出,亲子教育对象是家长。即:让家长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认识儿童不同于成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掌握孩子特有的言行、思维、情感方式,获得与孩子相处的特殊技能、技巧,让孩子喜欢亲近,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有效影响。在亲子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教师改变了教育对象,更多的指导家长,让家长了解科学指导孩子活动的方法,以家长为主体,发挥家长的自主性,教师成为亲子活动中家长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

  亲子教育反思二 ――亲子活动的设计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和家长的需求

  亲子活动的组织者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确定符合儿童发展需求的活动目标。所以在亲子活动设计内容前,教师要熟悉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在可爱宝宝班(1.5――2岁)进行活动时,教师总在抱怨孩子小,什么都不会说,到处乱跑,很苦恼。我和她一起对活动目标、内容、实施过程等进行反思,通过分析反思发现:教师所定活动目标不符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在1.5――2岁幼儿的言语发展中,只会说两字、三字的词语,不能达到整句话的完整表述,而且幼儿的有意注意时间很短,并以跑来代替成人的走。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请幼儿坐在家长前,有意注意的'时间长,目标过高,使活动脱离了幼儿。在指导教师进行反思的同时,帮助教师对亲子活动进行改进,使适宜的目标既高于孩子现实发展,又要经过努力能够达到水平;既考虑儿童群体水平,又兼顾他们之间的差异,同时改变幼儿静坐的状态,在亲子肢体互动中,让幼儿快乐的发展。

  亲子活动还要考虑到家长的需求。在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向家长示范宣传科学的育儿方法,还要在活动前了解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问题和经验,将家长中既好又实用的做法引入到亲子活动中,鼓励家长把其深入到家庭应用中。同时,亲子活动也可以从各个方面去考虑家长的需求。例如:一些妈妈由于生完孩子后,体型难以收复,很是苦恼。我们从女性塑身美体角度向更多的妈妈们宣传一些塑身美食、塑身锻炼的好方法,深受妈妈们喜欢。有个妈妈向我们说:“没想到和孩子一起上亲子班,自己不但比以前更会教育孩子了,而且还比以前更漂亮了呢!”

  亲子教育反思三 ――亲子活动的形式是否有利于互动

  亲子活动中的互动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注意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要注意家长和组织者之间的互动。父母对幼儿丰富又积极的情感交流,对于子女未来一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情感。亲子活动中家幼互动要亲切自然、方便易行。例如:亲子游戏――大鸟小鸟中,家长的大手扮大鸟,孩子的小手扮小鸟,大鸟小鸟一起飞,引导幼儿感知方位上下、前后。使父母在亲子游戏的互动中,成为孩子游戏的伙伴、学习的指导者和行动的榜样。

  家长和组织者之间的互动在亲子活动中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师要充分调动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合理有效的运用家长宝贵的教育资源,使亲子活动有效的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教师的专业成长也要感谢家长的各种问题,在家长和教师的互动中,幼儿得到发展,家长和教师的育儿水平共同得到提高。

  亲子教育反思四 ――亲子活动中教师的语言

  在亲子教育中,教师经常反映幼儿听不懂话,家长过于重视活动的结果。我们针对教师的实际问题,反思了教师在活动中的语言。在亲子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要儿童化、游戏化,语调要亲切、具有亲和力。针对较小的幼儿,还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幼儿熟悉的口头语。例如:在引导小幼儿认知

  自己身体部位时,我们采用小手爬的游戏形式,适当加入一些口头语。“毛毛虫呀,爬呀爬,爬到肚肚上,拍一拍,拍一拍;爬到屁屁上,拍一拍,拍一拍。”小幼儿在亲切、轻松、自然的游戏环境中,认识了自己的身体部位。

  在指导家长中,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指导性。不要因为教师的指导语言不当而造成家长的包办代替。例如:在亲子活动移豆子时,教师为了鼓励孩子用勺子移豆,说:“谁的豆子移的快,小碗最先空,咱们比比赛!”于是,家长通过教师的话就把孩子移豆的动作快慢和最后的结果当成重点,导致手把手的包办代替现象出现了。其次,教师的语言要具有示范性,帮助家长和孩子更好的沟通,并为家长树立榜样。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找到表扬孩子的位置和原因,不盲目表扬。此外,亲子教师在和家长沟通时,不要给人一种凌驾于人的感觉。在发现家长出现一些不适宜的教育行为时,要用家长乐于接受的语言提出建议。

  亲子教师是亲子教育中的主体,同时又是幼儿、家长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新世纪的教师,就要成为反思型的教师,只有在亲子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断反思,才能使专业素质得以提高,促进自身成长,体验成功的喜悦。

成长的教学反思12

  节课的重点是掌握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如何转化为近似的基本图形。在进行新课之前,自己心理感觉很没底,因为前一课时《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一些学生还掌握得不是很牢固。因此课前先给学生们预热了一下,强化学生“分割”和“添补”图形的能力,为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做铺垫。

  在探索新知时,先出示“小华刚出生时的的脚印”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算出“脚印”的面积,再让他们小组交流讨论,最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估算过程和思路。这时,很多学生还是用数方格的方法,于是我引导了一下:“除了用数格子的方法估算“脚印”面积外,还有其它的`方法吗?”就简单的一句引导,激起了好多火花,如黄道政同学:我把小华的脚印大约成一个长方形,先数数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有几个格子,再算出它的面积。还有几个同学也看出了这种方法,但都表达得还不是很严密。这时我把他们的发言加以总结:刚才的同学就是通过“分割”、“添补”的方法,把不规则图形近似的看成已学过的基本图形的面积,进行了计算。加上用课件演示这个过程,并在方格纸的“脚印”中画出近似基本图,给学生一种视觉上的刺激,让学生很直观地观察估算的过程,学会把不规则图形近似的看成基本图再计算的方法。再让学生用这种方法估算小华2岁时的脚印面积,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让学生说出他们是如何近似的看成基本图,最后也用课件演示整个估算过程,画出近似基本图。巩固学生把不规则图形近似看成基本图再估算的能力。整个环节下来,感觉还不错,大部分学生在估算小华2岁时的脚印面积都独立完成得挺好。

  然后,通过课件展示更漂亮的不规则的图形(如:树叶、鱼、木偶、小鸡等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再进行估算,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讨论,最后再用课件演示画出近似图。这个过程,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估算思路,加强巩固了估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

  我觉得这节课,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所以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基本上都能掌握此种估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

  

成长的教学反思13

  本节课属于综合应用课,是“尝试与猜测”的第一课时,其目的是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借助“鸡兔同笼”这个载体,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主动与他人交流,从中体会出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抓好“两个联系”,一是抓住知识上的联系;二是抓住思维发展层次的联系。从课前的`猜数游戏即让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逐步逼近,为后面列表时逼近“腿的数量54”打好伏笔,学生在积极思考、猜测的过程中,渗透了区间套的思想。另外,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在师生互动交往中,情感体验充分,通过比较、判断及时调整,以此发展学生思维质量,我认为在本节课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是看得见的。 为了提高学生思维品质,课前进行充分预设,在学生汇报没有表2这种情况下,出示淘气的列表尝试方法,让学生对淘气的方法进行评价,通过学生间讨论、交流,进一步体会判断调整的过程,以此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也是本课的一大亮点。当然,本节课学生的生成资源也十分丰富

成长的教学反思14

  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意识到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自我成长和完善职业道德的杠杆。在教育教学(此文来自)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中,我跨出无反思的习以为常的圈子,就自己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片断、闪光点、失误、困惑积极反思,试图总结出教育教学(此文来自)行为中的规律和艺术,力求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撰写的班主任工作管理反思,化学教学反思,学期工作反思,有些在年级组学校里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有些反思的观点与成果在全校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和强烈共鸣同事经常请教我,青年教师经常向我学习,教育教学(此文来自)管理技能经常让人赞赏。

  在反思与感悟中成长。我认为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覆行职业道德根本体现和有效途径。

  ①教学前的反思,内容包括该教学活动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是否反映课改的精神?教学活动的准备做得如何?是否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教学的重难点处理是否得当?等等。

  ②教学中的反思。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行为,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学生的.主体性在活动中如何体现”?“学生的需要是否给予满足”?通过边活动边反思,可以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有效调控。

  ③教学后的反思。反思教学中的失误,反思成功的教学经验。

  ④自我反思。反思一些教学观点,是否拥有积极阳光心态,是否对学生的成长有积极影响。

成长的教学反思15

  赏识,让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成长的脚印》例谈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洛舍中心学校张芬

  一、案例——一堂《成长的脚印》课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欣赏的渴望。”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著名赏识教育家周弘,凭着感天动地的父爱和独特的赏识教育方法,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全国十佳少年、中国第一聋人大学生、留美博士。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树立自信心。在实际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学生自身充分发展的最好方法,是促使孩子性格开朗、树立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其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

  前段时间,我上了一堂《品德与生活》课——《成长的脚印》,其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有谁愿意把自己近两年来的变化讲给大家听听?

  生:我跑步更快了。

  师:是比上学期跑得更快了吧?可真是个进步生呀!

  生:我变聪明了,老师提出的问题我都能答出来了。

  师:老师也注意到你这个变化了。

  生:我以前的字写得不好,现在写得好多了。

  师:能把你写的字展示给大家看吗?

  生:行!(孩子出示了以前和现在不同的作业本,现在的作业本上整洁、端正的字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

  (孩子们在回答和展示中,在教师充满赏识的目光和言语中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而又自信的微笑)

  (这时,一个女孩子站起来了)

  生:(满脸自信)老师,我会拉二胡,还得了奖呢!

  师:(竖起了大拇指)呀,你可真了不起。你能不能现场演奏一回给同学听听?

  生:好!(生拿起二胡拉起来,二胡声断断续续,有音阶变化但并不成调)

  (下面的孩子笑了起来,孩子们议论纷纷:“拉得一点也不好。”“你拉的什么曲子呀?太难听了。”听了这些话,那个女孩子停止了演奏,低下了头,不知如何是好)

  师:(看着那些哄笑的孩子,亲切地说)你们笑什么?

  生:(争先恐后)拉得不好,难听。

  师:哦,那你们中间有没有会拉的?

  师:不会拉也不要紧,上来试试吧!

  (在教师的“盛情”邀请下,几个孩子上齤台了。他们拿着二胡,要么不知如何下手,一脸茫然;要么拉不出声音,干着急;有的拉出怪声音,弄得全班孩子哈哈大笑)

  师: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现在才知道拉二胡可真难呀!

  生:(看着最初演奏的`同学)我先前以为拉二胡是件很容易的事,现在看来,你比我们棒!

  (听了他的话,那个小女孩的眼睛亮了)

  生:坚持下去,你的二胡一定会拉得很棒的。

  (听了他的鼓励,那个小女孩笑了)

  师:(面对最初演奏的小女孩)大家说得对,你今天拉得不错,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你一定会拉得更好的。(面对全班同学)让我们为她的进步鼓掌!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那个小女孩在同学和教师的赞许声中,头抬得更高了)

  我在课堂上始终贯穿赏识教育,关注、赏识、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从跑步快了、字写得好了等细微处入手,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尤其是当孩子自信地拉二胡时遭遇尴尬,积极地创设了“试拉二胡”的情境,用我的赏识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提升了孩子的自信心,小女孩的表情由“低下了头”到“眼睛亮了”,到“笑了”,到最后的“头抬得更高了”。同时,也使许多孩子在实践中获得感悟,使他们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欣赏别人。课堂教学非常成功。

  二、反思——有感于赏识教育

  这堂品德与生活课,我最大的收获应该是,一堂成功的课背后蕴含着的教师赏识教育的思维,它引导着学生认识着自我,发现着自我,培养了乐观、自信、积极的人生态度,引领着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我觉得执教者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对赏识教育进行有效的实践:

  1.源于对学生深深的师爱

  教育是一种高尚的职业,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知识,有文化,而且还要有无限的耐心和爱心,还要有发展的眼光,有诲人不倦的情怀和能识千里马的慧眼等。而这一切都源自教师对学生深深的爱。本堂课上,无论是我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点滴进步,还是欣赏地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还是到最后课堂上孩子满脸自信的微笑,无一不是师爱作用的结果。它在孩子心中种植下希望、依赖、感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成长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成长教学反思01-13

《成长的烦恼》教学反思06-30

成长的足迹教学反思10-26

成长教学反思15篇01-16

学习伴成长教学反思09-10

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06-28

夏天里的成长教学反思07-22

《夏天里的成长》教学反思07-03

小班安全教案:玩得健康好成长教案及教学反思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