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橘子》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分橘子》教学反思7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橘子》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分橘子》教学反思1
《分橘子》的活动是在前一节课分苹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引入了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所以在准备上这节课之前我就布置学生在上新课时带了些火柴棒,在讲授新课时我先让学生弄清题目的意思,通过操作活动发现:每盘放4个橘子,可以放3盘,还剩2个,这2个不能继续往下分了,不然每个盘里就放得不一样多了,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海有剩余的情况,认识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在教学中,我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的:每盘放4个橘子,14个可以放几盘?有的学生用学具进行操作,有的学生用连减的`方法得到结果,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们充分交流,在计算时,因为前一节课学生们已经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方式了,所以我放手让他们试着写出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并结合操作过程,了解每一步的含义,并且给他们讲解分剩下的数就是余数,学生们掌握很好。
《分橘子》教学反思2
《分橘子》一课是新北师大版第六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算理,经过反复揣摩,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进而理解算理。
课堂伊始,我采用大屏幕呈现了本课的情境图,在学生进行了寻找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之后,我抛出了今天我们要探究的问题,48?=。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通过巡视,我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方法在大屏幕上做了展示。
(1)画小棒
由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不同,在分小棒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分法,通过比较,学生确立了较为合理的操作方法:先分整捆的,再把剩下的整捆的拆分开后和单根的合起来再进行分配。在这里,我也要向教材编委组提出一点我的想法,教材中在分小棒的过程中直接出示了单根的十八根小棒,没有体现出分完整捆小棒后剩下那一捆小棒的拆分过程,我觉得这样不利于孩子的理解,是否能将拆分剩下那一捆小棒的过程画的再完整一些呢?
(2)画表格
学生已有了学习乘法的经验,所以很自然的将画乘法表格的'思想转移到除法算式中来,但在拆分被除数48时又产生了分歧,按照以往的经验,我们应该把48拆分成40和8,然后分别去除以3,但在这里,3却不能够被40整除。通过和拆分小棒的过程联系以后,学生理解到要从40中拿出来10,把48分成30和18,这样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3)列竖式
有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除尽)的学习作为基础,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独立完成48?的竖式计算。所以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说清楚每一个数字的含义,每一步的算理上,边操作边讲解,使得抽象的算理变得直观易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感受到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了解学生不同的思维过程,并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逐步让学生在比较明晰合理的方法上理解算理,从而提高计算技能。
《分橘子》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橘子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f与生活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会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少。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孩子们动手操作、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分橘子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复习除法竖式。
2.星星幼儿园又到分水果的时间了,猜一猜这回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看来大家想吃的水果特别多。不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橘子。谁来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橘子?
你们来帮幼儿园的老师算一算,如果每4个放一盘,14个可以放几盘?出示1。
二、新课探索
(一)分橘子
1.想一想、算一算。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独立思考解决。
每盘放4个橘子,14个可以放几盘,你会算吗?
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感受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2.算一算、议一议。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14÷4=?可以列竖式计算,试着算一算。
给同桌讲一讲竖式中每一步所表达的含义。
先写“÷ ”,表示除号,把要分的14个苹果,也就是被除数写在“÷ ”的左面。把每盘的苹果数4,也就是除数写在“ ÷”的右边。
通过动手实际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
一商:14除以4,商是几,写在哪?根据乘法口诀求商,商是3,相同数位对齐,即商与被除数14的个位对齐。
二乘:商与除数相乘的积是分走的橘子个数,3×4=12,把12写在被除数14的下面,相同数位对齐。
三减:每盘放4个,放3盘正好分走12个,从总数14里减去分走的12,14—12=2,看竖式说一说每部分表示什么?
写完竖式再填横式,在等号后面写商,为把商和余数区分开,在商的后面写6个点,再写余数,在竖式下面写答。
(1)交待写法,指名余数及单位名称的写法。
20÷6=3(盘)……2(个)
(2)你能试着算一算,你的计算结果对吗?
(3)完成试一试(2)。
比较两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余数都比除数小。
被除数相同,除数不同,商不同。
三、巩固练习
1.通过练习,你发现什么?(余数都比除数小)
2.思考
余数怎么都比除数小?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是有余数除法,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余数除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还余下2个,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认识有余数除法,体验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除法竖式的含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分橘子》教学反思4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分橘子等实际操作经历,用数小棒、拆分、除法竖式表示的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知识,所以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取以下两个方法:
1.让学生自己动手分,48个橘子分给三只猴子,我找小棒来代替橘子,让学生自己动手分,而且将40个小棒,十个十个绑在一起,目的是让学生来自己发现是要先分40个还是先分8个,从而最终总结出除法的计算时,要从最高位除起,当高位有余数时和下一位一起除。
2.在做题过程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不断发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这个“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试探过程,其实也是培养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同时,本节课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把能够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的内容都在一课时内,教学稍显紧张,有一部分学生接受起来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分成两课时更为妥当。
2.在作业反馈中部分,学生犯了相同的错误,就是把除法竖式的余数填成了算式中的商。可见孩子们把除法竖式跟加减乘法的是竖式格式混淆了,还分的不够清楚,需要在作业讲评中进行加强指导。
3.个别学生对于竖式的书写还是不够规范,需要更加严格要求规范。
《分橘子》教学反思5
本节着重探究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物品经过平均分后还会有剩余的现象,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每步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余数的含义。下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总结:
(一)在操作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
在第一次“每盘放4个”的分苹果活动的基础上,我组织了第二次活动“每盘放5个”,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加深体会有余数除法,发现可以放2盘,还余下4个,而这4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让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认识有余数除法。
(二)在探究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不断发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对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这个“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探索过程,其实也是培养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练习中,教材还安排了分数目比较大的物品,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
同时,在本节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①把能够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的内容都在一课时内教学稍显紧张,有一部分学生接受起来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分成两课时更为妥当。
②在作业的反馈中,部分学生犯了相同的错误,就是把除法竖式的余数填成了算式中的商。可见孩子们把除法竖式跟加减乘法的竖式格式混淆了,还分得不够清楚。需要老师在作业讲评课进行加强指导。
③个别学生对于竖式的书写还是不够规范,需要老师更加严格要求,规范
“分草莓----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这部分教学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二年级学习的表内除法主要是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这部分学习内容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以下是我一节课后的教学反思:
第一、能打破原有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在学生解决问题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二、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提出问题,抛砖引玉,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点拨,协助学生归纳总结。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第一、在列除法竖式环节,由自己板演,缺少探索,应让学生尝试板演,共同探讨。对于竖式的认识,过分注重名称的认识,忽略了重难点的突破,特别是商和余数的写法,在学生的作业反映中出错较多。
第二、没有及时反馈学生的错误。对于练习过分重视讲解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常见错误,应把学生练习错误处置于投影,请全体学生一起纠正,避免学生在以后犯同样错误,实现书写与答案的准确性。
总之,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还存在许多不足:数学语言要精炼,学生的自主性探究还不充分。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好好专研教材,找准每节课的目标与重难点,理清思路,在教学中加以达成与突破。
《分橘子》教学反思6
《分橘子》这节课着重探究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物品经过平均分后还会有剩余的现象,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每步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余数的含义。下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总结:
(一)在操作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
在第一次每盘放4个的分苹果活动的基础上,我组织了第二次活动每盘放5个,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加深体会有余数除法,发现可以放2盘,还余下4个,而这4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让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认识有余数除法。
(二)在探究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不断发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不是我告诉学生这规律,而也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圈。在圈一圈,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在练习中,教材还安排了分数目比较大的物品,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
同时,在本节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①把能够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的内容都在一课时内教学稍显紧张,有一部分学生接受起来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分成两课时更为妥当。
②在作业的反馈中,部分学生犯了相同的错误,就是把除法竖式的余数填成了算式中的商。可见孩子们把除法竖式跟加减乘法的竖式格式混淆了,还分得不够清楚。需要老师进行加强指导。
③个别学生对于竖式的书写还是不够规范,需要老师更加严格要求
《分橘子》教学反思7
《分橘子》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4册的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经历分橘子的实际操作过程,初步了解余数的含义,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得密切联系。
2、结合实际操作,经历用竖式表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针对这样的目标我在教学前设计了这一课的教案。从授课情况来看,本节课教学效果有忧有喜,现将教学中值得思考的地方记录如下:
一、成功之处: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所以,一上课我根据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抓住儿童心理创设了一个童话故事《小猴分橘子》,童话故事对年龄较小的学生是很具吸引力的',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要在童话故事里得到满足,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一开课就能牢牢抓住整个课堂上的学生。
随后我又创设了:你能用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橘子分一分吗?让孩子感觉融入到童话故事中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意去从事分橘子的活动。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以小猴一家一天的生活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样的情境创设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猴分完橘子,猴爸爸又请小猴来分6个小木块;分完小木块小猴又去看望好朋友小猫和小狗,帮助小猫小狗解决了所遇到的难题等等。在兴趣的带领下学生充分感知分的过程。整节课中老师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随着故事的展开教学目标也在得以一个一个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爱心也得到发挥,他们是在帮助小猴、小猫、小狗这些儿童非常喜欢的动物解决问题中度过。学生在课堂上有分有和,兴趣盎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不足之处:
再好的教学总有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找出不足,探究不足产生的原因,促进今后的教学。通过失败之后的反思,使我们达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教学目的。
回顾本课的教学,发现有以下几点有待改进:
1、在学生帮助小猫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时,教师还是包办的太多,不放心学生是否做到了平均分,指导学生直接把3条鱼圈一圈。使学生缺少必要的自主性,没有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分12条鱼的具体过程。
2、学生帮助小猴把9个气球分给4个客人,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引导不够及时,在学生研究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有一个气球没有分出去。许多学生不能顺利的研究下去,致使有一个班的学生说课本出错了,为什么要剩下一个气球。
三、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这节课的教学在学生今后学习除法知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听课老师的意见和自身的反思,针对教学中失败之处作如下改进:
1、该放手时就放手。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研究的整个过程,不要怕学生出错,教学本身就是在纠错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让学生体验把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的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让学生把分鱼的不同过程呈现出来,让学生充分的汇报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引导及时到位。在学生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指导解决,积极参与到某个小组研究活动中,在参与中与学生平等交流,做学生的合作者。
【《分橘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分橘子》教学反思(6篇)08-01
分橘子教案09-29
《分一分》教学反思09-10
分一分教学反思10-03
《分与合》的教学反思05-25
分草莓教学反思06-04
分与合教学反思05-30
分饼教学反思07-07
《分与合》的教学反思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