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12 09:40:4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师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5篇)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

  活动前,我们先进行了一会儿练声活动,让幼儿的嗓子处于放松的状态。当我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展现在幼儿面前时,马上吸引了他们的眼球,“哪来的”、“好漂亮”大家小声的嘀咕着。趁势追击,我马上引出了今天的活动主题,孩子们显得很高兴。第一遍欣赏歌曲,我就播放了音乐视频,好听的音乐加上生动的画面,马上让孩子进入了状态,一致要求我多放几遍,大家跟着音乐已经哼了起来。我又放了一遍,接着还是结合国旗的外形特征、跟琴声朗诵歌词,并注重休止符的使用。眼前有实物,幼儿记起歌词来特别快,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学习演唱歌曲,对重点部分加强了练习和指导。由于时间关系,再用恰当的动作指挥他人演唱上做的不是很到位,打算用课余时间把这个重难点补上。

  在这个活动中,我首先出示国旗让孩子们来认识。当我出示国旗的时候,孩子们很积极地说出这是中国的国旗,特别是景浩然小朋友,“老师,我知道这是中国的`国旗,我还知道它的名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这是我爷爷告诉我的!”;班上最聪明的蔡沐涵也积极地举起了手,“老师,在我爸爸的办公室就有国旗,比你这个要大!”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起来,有的还说要画国旗!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孩子们的表情更是让我感动,有的小朋友不但带上了表情,而且还根据歌词自己加上了动作,让整个歌曲更加的完整!本次活动中,我注重发挥孩子们的参与能力,让孩子们自己解决活动的困难,我想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的理解歌曲,真正的从活动中学到知识!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2

  今天的活动举办的还算是成功,但是我想,或许我在下次的活动中,可以做的更好。上午活动一开始,我用一个简单的乱糟糟的场景引入主题,用寻找懒惰虫的方式清唱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从而为后面的学习作了一定的.铺垫。因为该歌曲较短,旋律简单流畅,很容易熟悉。活动中我用了三次范唱后,幼儿早已会哼唱这个旋律了。于是接下来我让幼儿直接说一说歌词、听了歌曲后的感受,再随图谱学唱一遍。之后把重点放在创编有趣的动作上,选择幼儿创编的动作进行表演。在第二段的创编过程中我也是层层深入,先让幼儿模仿唱,然后表演唱,最后是幼儿独立创编。整个活动中教师的多次清唱、简单的图谱、有趣的动作、都充分帮助幼记忆歌词。最后在完整学唱时加入了音乐的伴奏和轻松的间奏,并让幼儿进行自由表演、两两合作表演等,使得幼儿情绪高涨,活动气氛活跃有效。

  但本次课堂,在第一段“懒惰虫”学习中我忽略了幼儿的创造思维的发展。如歌词中唱到“你的眼睛痛、你的鼻子痛”,教师在提问时,可以设计提问:在”懒惰虫“是不是真的很痛,那为什么说痛呢?”如果孩子理解了懒惰虫是假疼的,那么他们在演绎歌曲时可能会更轻松而且更幽默、诙谐。另外还可追加这样的提问:“懒惰虫除了眼睛、鼻子痛,他哪里还会痛呢”让幼儿进行简单的创编,让孩子唱出不同的“痛”,以此帮助幼儿,演绎歌曲,效果可能会更好。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3

  跨班区域游戏是指打破班级界限,实现跨班互动的区域活动。我园根据两个大班活动室互通的特点,结合大班幼儿喜欢探究与交往等发展特点,和孩子们一起创设了跨班区域游戏环境。两个班共同创设了益智区(2个)、图书区、科学区、积木区、拼摆区、水果加工区、美工区、表演区,按照一个班动、一个班静的特点,把区域巧妙地安置到了两个班中。这种设置能为幼儿提供更广阔的游戏空间,拓宽幼儿的交往面,增加幼儿与周围环境充分互动的机会,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每到区域游戏时间,小朋友们都非常兴奋,在两个班自由选择各种游戏。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两个班的幼儿经常在活动区中走来走去,看看这个,动动那个,急急忙忙的,却好像不知做什么才好。当老师问孩子们想玩什么、打算做什么时,幼儿也说不出自己的游戏目的,表现很盲目。

  怎么才能提高跨班游戏的有效性呢?针对孩子们的表现,我们尝试引导幼儿学会“做计划”,以增强跨班区域活动的实效性,发挥跨班区域活动的更大价值。

  1.入区前引导幼儿说一说“我要玩什么”

  我们首先增加了口头做计划的环节,让孩子说一说“我要玩什么”。每天早晨幼儿来园时就走到自己要选择的区域前,把名字填写到表格中,然后就到这个区域所在班级的老师跟前说一说,打算玩什么以及怎么玩,老师会结合幼儿的想法进行鼓励和完善,并且适当调整区域里的材料和设施。活动之前有了计划,活动时,孩子们的表现就越来越有序,不再是漫无目的地瞎逛了。慢慢地,孩子们的计划表述得越来越详细,由最初的一句话“我要搭积木”,逐渐扩充为“我要在左边用长积木搭一座游泳馆,右边用纸板、小棍搭一座游乐园……”

  2.引导幼儿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随着每个孩子表达自己计划和想法的话语增多,所用时间越来越长,出现了需要排队表达的现象,影响了晨间幼儿的活动。孩子们等得有些不耐烦了,每个孩子都大声地说:“老师我要……”这时老师适时引导幼儿说:“我们这样排队说很浪费时间,那怎样做大家就能够把自己的想法都表现出来呢?”婷婷说:“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孩子们都同意这个方法。于是,我们在活动区记录表旁边增添了记录游戏想法的纸和笔,鼓励幼儿记录自己的想法,形成入区“小计划”,并且在旁边放上一个盛小计划的`盒子。这样既节约了与老师交流的时间,还增强了入区的目的性。

  3.引导幼儿学习做计划

  幼儿初定计划的时候存在很多问题,集中表现为不了解邻班区域的内容及材料,计划中的内容也杂乱无章。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采取了“定期串门”的方法。“串门”的时候,两个班的幼儿互相以主人的身份,迎接对方来班内区域中参观,一起了解区域游戏的材料和主题内容,为制定计划奠定基础。

  针对第二个问题,我们两个班的孩子和老师一起讨论计划表的内容,以此保证计划的一致性。通过讨论,大家确定了计划中的内容,即要有“时间、内容、方法或使用的材料、姓名”,记录要有序。

  4.引导幼儿交流各自的计划

  幼儿做完各自的计划,教师会引导大家交流各自的计划,说一说“我想玩什么”。在幼儿的解说中,在幼儿与老师、与幼儿的互动解读中,孩子们进一步明确了参与游戏时的方法。

  5.引导幼儿按计划游戏

  大班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增强了,自我控制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为幼儿落实跨班计划奠定了基础。但是当孩子们走进活动区时,面对着自己同区的伙伴,面对着丰富多样的材料,如何来完成计划,是每一名幼儿所面临的挑战。

  落实计划的时候幼儿的表现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计划抛一边型。这种类型的幼儿制定计划就是一个形式,进到区域里早把计划抛到脑后了。针对这种类型的幼儿,老师采取计划提示法。老师会从计划盒子里拿出计划表问一问幼儿:“你的计划是什么?怎样来完成计划?”从而提示幼儿有目的地做事,落实计划,减少盲目性。

  第二种是计划圣旨型。这类幼儿能够按照计划一步一步落实,非常好,但是随之也会出现争抢玩具和场地,或者是不与幼儿合作交流的现象,缺少灵活性。人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针对这种类型的幼儿我们引导其计划要能够灵活变通。比如,欣欣制定计划是搭建一个超市,结果同区的幼儿计划搭建小学,他们产生了分歧,争执不休。这时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把两个计划都完成。他们商量后决定合作创作,搭建完小学后,在旁边搭建超市,为小学生购买学具提供方便。

  第三种是计划多变型。这类幼儿能够记住自己制定的计划,但是在完成过程中随时会调整与变化。比如,计划中说是用纸盒制作公园中的船,结果用毛笔绘画了一艘船。针对这种类型幼儿,老师会在收活动区前五分钟,播放一首轻音乐,提示幼儿把有变化的计划进行修改与完善,便于交流。

  针对幼儿落实计划中的表现,教师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始终是幼儿完成计划的观察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倡导“我的游戏我做主”,支持幼儿完成计划,增强幼儿参与跨班游戏的成就感。

  6.引导幼儿“画画说说”,学会做总结

  跨班区域活动后,幼儿会从计划小盒子中把自己的计划表拿出来,并用“√”或是“×”表示计划完成情况。大班幼儿对自己完成计划情况的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所以在评价的时候,除了让幼儿用画符号方式记录完成计划的情况,老师还为幼儿提供各种机会交流计划完成的情况。

  第一种是“集体说说”,让在同一个班级中游戏的两个班幼儿坐在一起,请部分幼儿在集体面前说一说:“你的计划完成了吗?你是怎样完成的?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教师和其他幼儿会对其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给予鼓励。

  第二种是“自由说说”,教师鼓励两个班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完成计划的情况。每个幼儿既是计划完成的解说者,又是倾听者,自由说说的环节减少了幼儿交流的压力,氛围比较宽松,有利于幼儿互相学习好的方法。

  在评价的过程中,引导的重点不是计划完成与否,而是引导幼儿说一说,完成计划时自己是怎么做的,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丰富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幼儿有按计划做事的成就感。同时鼓励未完成计划的幼儿说一说未完成的原因,并讨论方法,鼓励幼儿再次尝试完成,增强幼儿按计划做事的信心,同时再一次拓宽在跨班区域游戏中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4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活动来得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在发展。于是就要求老师在组织指导活动中要多花心思。

  小班的数学在认识图形方面主要学习和巩固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为了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对活动的兴趣。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学习特点,游戏化的情境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节认识图形的活动。我在数学活动的组织中,加强了数学活动的游戏化,通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以图形娃娃的可爱形象与小朋友玩游戏,同时还设计相应的故事情境作为活动导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在数学活动的组织中,我除了注意活动的游戏化,还积极为幼儿创造动手探索尝试的学习机会,提供适合幼儿操作学习的材料,引导幼儿探索学习,让幼儿在边操作、边观察、边发现的过程中自主地领悟知识。在“修路”这一环节中,我给幼儿充分的'实践与尝试机会。

  首先,活动一开始通过观察图片以及个别回答、集体回答的形式,为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例如:“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石头?”幼儿逐一说说自己的石头形状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巩固幼儿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认识,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其次,通过操作寻找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石头帮助小兔填坑修路,进一步巩固图形的认识。最后,老师给

  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将个别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进行两等分)的几何图形鼓励幼儿尝试拼合图形,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三角形说:“小朋友,看一看,两个三角形变变变,合在一起可以变成另外一个图形?”边说边把两个等腰三角形拼合变成了一个正方形,拼出了一个大的正方形,有的孩子拼出了一个长方形。整个活动教师通过指令,启发孩子们寻找、辨别图形并进行操作,孩子们在这种拼拼摆摆的活动形式进行尝试,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注重重点,为幼儿预留充分的自主空间。尤其在活动的最后,设计了“拼图形”环节,整个活动过程幼儿始终乐此不疲,幼儿的情绪很活跃,能把自己发现的主动地告诉老师和周边的小伙伴,使幼儿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更能激发了幼儿拼图形的兴趣。活动中幼儿的主动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孩子的创造性,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虽然,对小班的幼儿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幼儿要有良好的学习常规,特别是要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才能使活动顺利进行。

  此外,在“找生活中的图形”的环节中,充分调动幼儿感官,训练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幼儿对各种图形非常感兴趣,每天吃早点时,都有小朋友问我:“老师,我们吃的包子是不是圆的?”“今天我们吃的馒头是方的吗?”我发现班上的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有渴望了解图形宝宝的欲望。我们还可以在区域活动中提供一些操作的材料,

  这样,既可以方便老师的个别指导,也可以让一些能力水平较弱的幼儿有练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反复操作中获得提高与认识。

  在本次活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幼儿操作时间不足,没有创设幼儿合作交流的机会,语言还要精炼等,日常活动中有意规范教师的数学引导语言,为幼儿传递良好的语感,培养幼儿善于表达的能力。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5

  “爱磨牙的老虎”讲的是一节音乐活动,其实我给小朋友们上这节课的原因,主要就是为了让小朋友么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妙。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感受音乐为重,通过手、耳、眼、想象等多种感官的参与,用不同方式、尝试多种形式,达到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并拓展学生对民族打击乐的认识和运用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紧紧吸引在音乐作品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想象力,去感受作品呢?

  首先,我先让学生认识打击乐器,并了解其音色特点。在导入部分,我突出性的出示了鼓的图片,并通过聆听,将老虎的形象与鼓建立起关联。这样学生既认识了乐器,又了解了其音色,还知道了乐器可以描述某种事物的形象;接着,有明确介绍了钹、锣、木鱼、响板、鼓这五种打击乐,并示范了其打击方法、聆听了他们的音色,为后面的环节做好了铺垫。

  其次,在课堂上,第一次全曲欣赏,设计意图旨在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和能力,对乐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分段欣赏旨在细化知识点,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第二次的全曲欣赏,是一次直观的感受体验,让学生真正了解到音乐背后的音乐人,在打击乐操作水平上是一次提高的过程。

  再次,在编创活动中,立足本节课的内容,从模仿、尝试到创编,构思自己的打击乐作品,步步深入,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高。音乐表现力、创造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很多环节,通过儿童化的语言、游戏的形式,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鼓励学生去想象、去创造,并给学生提供了探索、尝试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去体验、表现,学生的反应比较积极,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比较全面,创造精神得到了肯定。

  总的来说呢,经过这节课的进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认识到了很多不足,之后经过不断地努力,也提高了不少,当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从我自身的角度上来说,对欣赏课的环节设计、难易程度的把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更加的脚踏实地,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6

  在《长大了》活动中,当活动进行到仿编儿歌资料时出现了让我觉得比较棘手的问题,幼儿在仿编儿歌时总是转可是弯来,总是围绕自我说,思维受到了限制,而联想不到自我的东西也会变长变短。我想了想可能是我的引导上出了偏差吧,因为刚开始我只是口头上简单地解释和引导了一下,似乎有点高估了幼儿的抽象思维潜力,之后我便用食物和动作进行引导,这时才有一部分孩子反应过来。

  从那里能够很清楚地明白:启发孩子的思维务必借助具体事物来进行,采用直观教具,帮忙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同时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幼儿透过视觉触觉等来认识事物,描述事物。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7

  几乎每个人都在感叹,为何时间过的这么快!在忙忙碌碌中,半个学期过去了。回首这段时间的工作、生活,真是酸、甜、苦、辣尽在其中。望着渐渐成长的孩子们,从他们身上让我找到一种自豪感。这半学期的幼儿园生活,使孩子们学会了许多,各方面进步也很大。我整理一下思绪,总结这段时间的工作,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听人说幼儿园教师要具备“三心”:爱心、童心和细心。我也在平时的工作中认真的做到这“三心”,用爱心去关心每一个孩子,用孩子般的童心去和他们游戏,用细心去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变化.而我认为具有一颗爱心是一切的基矗幼儿园是个儿童的世界,而我们正生活在这色彩斑斓的儿童世界里,我要用我的爱心去滋润一株株纤细的幼苗,培育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除了有爱,我们还必须有足够的教育教学能力,丰富的经验,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艺术。每次的教学活动我都认真对待,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更好、更快、更开心地接受教师所授的'内容,我总是不断的尝试、探索、创新。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长好、学好、玩好,每个人的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我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以“纲要”为准则和两位老师一起商议、讨论,制订了班级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等各类计划在一日活动中不仅以游戏贯穿各科教学,还积极使用肯定鼓励等方法,使班里每个幼儿都在温馨、欢乐的环境中身心愉快地学习、生活。

  在家园互动中,我认真做好每一位家长的工作。因为我知道幼儿教育不单单是幼儿园的教育,家长们的支持和帮助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常常利用家长园地、幼儿接送时间、等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适时地和家长讨论科学育儿的知识。同时,孩子们在幼儿园里遇到了什么问题,总是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家园一致共同教育。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8

  教师思考:什么样的美术活动能吸引托班的孩子,托班孩子喜欢"玩",仅有将活动和游戏结合,才能有有效的收获。

  幼儿发展:托班宝宝的小手肌肉发展还不完善,握笔等技能比较欠缺,往往没画几笔手就酸了,从而没有耐心完成绘画活动,针对这个现象,让幼儿用整只手来"玩画",幼儿肯定喜欢。

  理论借鉴:玩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们看到我将调制好的颜料端到桌上时,好奇的看着我:"教师这是什么"。"这个是颜料,有很多颜色呢,我们来玩颜料好吗""怎样玩啊"孩子们的好奇心立即被吊起来了。

  在课堂上当我示范印手印的时候,我告诉孩子们:"今日要来用小手变魔术,小手小手变、变、变,变成红手小兔等!"孩子们开心的欢呼起来,有的宝宝在喊:"教师,我也要印画!"当孩子们的`手上蘸上颜料印好手印,我们一齐欣赏的时候,他们不要教师引导,孩子们自我在欣赏中,说出了"大某小某"、"红某绿某"等,同时也体会到了玩颜料的乐趣。我还没收拾完毕,孩子们就问:"教师,什么时候再印手印啊"幼儿的兴趣还很弄我们设计活动主要是围绕孩子的。托班幼儿年龄小,如果我们单纯地用小班方式来做,收获甚小,但以魔术的形式来教,效果会更加明显。游戏是托班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资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欢乐成长吧!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9

  上课时,我就跟孩子们说今日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的小手最能干,这时我一边敲小铃铛一边说谁的小手最能干,大家都说我的小手最能干,这样一说效果还真不错都拍起了小手,注意力也集中了,充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发挥其进取性、主动性。有的说我的小手能穿衣服,有的说我会做飞机,有的说我还会跳舞等等,都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我加重了语气,你们明白吗教师的手也很能干,“看,我变了什么”这个问题对孩子来说,是他们生活中经常会回答的问题,所以孩子的热情很好,都很进取的回应教师。如何把孩子的思路拉回来到教师那里时,教师就加重语气,使得孩子要关注接下来教师要问的问题中了。教师告诉孩子,她的手会变魔术的时候,孩子的兴趣给吸引了。学念儿歌这一环节,并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小朋友资料,而是教师做动作,请小朋友自我根据理解把儿歌的资料编出来了。学会儿歌以后,孩子对手影游戏还是很感兴趣,教师立刻满足孩子这一愿望,请小朋友自我学做魔术师,边玩边说。教师就在旁边适当的引导,把孩子说的话整理一下,仿编成完整的儿歌。

  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有话愿意说。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的需求比如让小孩子围成一个圈子,能够根据故事情节给幼儿供给一个简便和谐的环境,让他们自由畅想、表演,教师改变以往的身份以魔术师出此刻孩子面前。时而用神秘的声音,时而用重重的声音吸引着孩子。给孩子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没有顾虑的边做边说,不怕说错,只要把自我喜欢的说出来就能够了。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0

  《一颗纽扣》原本是一个绘本故事,但是在这个绘本故事中却蕴藏着数学的知识,所以在设计教案时我把教学内容定为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把绘本和数学结合起来。把教学目标定为:1.观察画面,能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根据纽扣的特征(色、形、大小、洞的数量)寻找其主人。2.愿意帮助别人,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在教学的过程安排上,根据《一颗纽扣》这个绘本故事的发展情节开展:一只小老鼠出去散步,捡到了一颗白色的、圆圆的、有四个纽洞的纽扣,于是它决定去寻找纽扣的主人,在这个过程中,小老鼠找到了好朋友小狗、小兔、小刺猬、大象和蟋蟀,它们都掉了纽扣,但是它们掉的纽扣和小老鼠捡到的纽扣都不一样,有的颜色不同,有的形状不同,有的大小不同,有的纽洞的数量不同,所以没找到纽扣的主人。在这个过程中,我给孩子们准备了视频课件,在生动有趣的画面的引领下,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都能找到两个纽扣的不同之处,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故事的最后小老鼠回到家看到妈妈的衣服上也掉了一颗纽扣,小老鼠就想:这是不是妈妈的纽扣呢?于是我让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妈妈衣服上的纽扣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有几个纽洞?和小老鼠捡到的纽扣是不是一模一样的?观察完后,点击鼠标让小老鼠手里的纽扣飞到妈妈的衣服上,和衣服上的纽扣排在一起进行比较,结果是一模一样的,小老鼠终于找到了纽扣的.主人,原来是妈妈掉的纽扣。《一颗纽扣》是一本非常适合小班幼儿阅读的绘本,小老鼠在一路探寻的过程中,逐步认识了颜色,比较了大小,区分了形状。该绘本内容简单有趣,画风可爱,情节与对话基本上都是重复的,特别符合小班“到底是谁的纽扣”这个悬念一直牢牢地吸引着小班幼儿的注意,让他们能始终沉浸在故事情节中,满足了他们好奇的天性。

  经过这样一个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孩子们对怎样找到两个相同的纽扣有了丰富的经验,然后我再出示为每个孩子准备好的掉了一个纽扣的衣服和一些各种形状、不同颜色、不同大小和不同数量纽洞的纽扣,告诉小朋友们,老师这里还有好几件衣服上都掉了纽扣,请小朋友帮忙寻找纽扣,并且帮忙把它缝在衣服上,这样让小朋友们自己寻找操作,孩子们都能找到和衣服上的纽扣一模一样的纽扣,让每个幼儿都在操作中练习,也满足了他们想要像小老鼠那样帮助别人的愿望,巩固了所学知识,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1

  星期五下午,西西小朋友从口袋里拿出几包海苔,要我帮她收好。我随手放在了钢琴上,想等接人时让她带回家。离园时间快到了,我开始给小朋友整理衣服。就在我紧张忙碌时,有个小朋友大叫起来:“蕾蕾手里有零食!”我循声看去,蕾蕾手里正拿着我放在钢琴上的海苔,已经吃得就剩下一包了,我气急败坏地走过去,大声说:“你怎么偷了西西的海苔,老师不是说过不能自己偷偷地去拿放在教室里的别人的东西吗?”蕾蕾呆呆地看着我不说话。刚好下午评红花,我问小朋友:“蕾蕾偷吃了海苔,能得大红花吗?”小朋友异口同声地说:“不能!.”不一会儿,蕾蕾妈妈来接蕾蕾了,我对蕾蕾妈妈说:“蕾蕾今天偷了别人的海苔,不能得大红花了。”蕾蕾妈妈看了我一眼,没有说一句话就拉着蕾蕾走了。

  三天后的早晨,蕾蕾妈妈和蕾蕾奶奶带着蕾蕾来园了。我看见蕾蕾一脸不高兴的样子,就问:“蕾蕾,你怎么了?”这时,蕾蕾奶奶走过来说:“刘老师,有件事情我想弄清楚,上个星期五你说蕾蕾偷了什么?”我“哦”了一声,说:“就是海苔零食。”蕾蕾奶奶又说:“这海苔是幼儿园里的还是小朋友的?”我说:“是小朋友的。”看到我疑惑不解的样子,蕾蕾奶奶摇着头说:“我认为你的说法有错误,如果是小朋友说蕾蕾偷了东西,我不会生气,但是老师就不能这样说了。”我马上意识到了自己教育行为中的'不当,给家长带来了伤害。蕾蕾奶奶又接着说:“孩子现在还小,还不懂得“偷”的概念,这个字用在孩子身上太重了吧!你说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我都可以赔给她,但是这个“偷”字让我们一家人心里都很难过。”这时蕾蕾妈妈插话说:“那天我听到你说的话,我气得掉头就走。这几天我心里一直都很伤心,孩子还小,怎么能说“偷”,这也会给孩子心理造成阴影。”我连声说:“对不起,我确实是不该说“偷”,而应该说“拿”,你们说的对,我也太大意了,今后在工作中我一定要注意。”看到家长由阴转晴的脸,我心里才松了一口气。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一言一行都不能有丝毫的马虎,任何一句不当的话语,都可能在孩子和家长的心里留下阴影,特别是孩子幼小的心灵,更不容许我们有太多的失误。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2

  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想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寻找合适的歌曲教材是至关重要的。歌曲《迷路的小花鸭》旋律优美、内容生动,在简短的的几句歌词中包含了一个极富童趣、寓意深刻的小故事。两段歌词描绘了几种不同的情绪,第一段描述的是小花鸭迷路后伤心的情绪,第二段则描述了小朋友送小花鸭回家、小花鸭回到妈妈怀抱的过程,情绪转为活泼欢快。内容的浅显生动和音乐不同情绪的表达,让他们从小故事中理解歌词,这样,孩子在强烈兴趣的支配下,认真地参与了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为幼儿在歌唱时进行自由表演作好了有利的铺垫。

  这首歌曲的音乐节奏及音乐感觉第一段是缓慢、悲伤的`,第二段则比较欢快了。为了让孩子能体会到二段音乐的不同节奏。我在示范唱前特意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幼儿听听有几段,这几段有什么不一样,范唱时用鲜明的节奏让幼儿感知。

  其次我在教学中孩子的主体地位的到了充分的发挥。我设计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怎么唱才能把小花鸭伤心难过的心情唱出来呢?小花鸭迷路了怎么办呢?等等……把问题抛给孩子,给孩子足够的思考时间,我只是充当孩子的引导者。

  为了加深孩子对歌曲的理解和把握,我设计了“演一演”这个环节。当问道孩子是否想演一演时?就让孩子马上来演,一些能力稍弱的孩子并不能把这两种情绪表现出来。如果这个环节改成让孩子先说,自己打算怎样演?这样给了孩子一个思考的环节,让孩子能更好的把握住自己所要演的角色,这个环节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还能了解孩子对这首歌是否把握,又能锻炼孩子表现能力。

  这首歌曲讲述了一只小花鸭迷路,找不到妈妈很着急。后来一个小朋友把他抱起来送回家的故事。在孩子学会歌曲后,可以利用这个故事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或者一起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不会迷路?如果你像小花鸭一样迷路了,该怎么办?这样经过讨论后,幼儿会懂得上下学或外出时,要紧跟在爸爸妈妈的身边,就不随便乱跑了。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3

  本次的美术活动是根据“夏天”这个主题开展的。作为夏日人们最常用也是最方便的防暑降温工具之一,孩子已是十分得熟悉,也都有过使用的经验。千姿百态的日用工艺扇、造型优美,构造精制,经能工巧匠精心镂、雕、烫、钻或名人挥毫题诗作画,使扇子艺术身价百倍。本活动就是想通过幼儿亲手设计制作扇子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向幼儿传输中国扇文化,介绍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并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扇文化的魅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在活动开始前,我通过扇子的实物图片展示,让幼儿从扇子的材料、形状、扇面、扇柄的图案等去观察它们,并通过进一步的对比观察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通过初步的观察之后我提出让幼儿自己创作的要求,并让幼儿初步表达自己创作的想法后在去画一画。

  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了几个问题。

  第一,我是通过让幼儿在A4纸上创作的,并让幼儿将扇子的整体(包括扇柄)表现出来。在绘画过程中幼儿通过绘画扇子的外形在进行装饰。我认为这个环节是比较开放的,能让幼儿有充分表现自己想法的机会,但是我的材料选择明显不适合于幼儿,所以导致幼儿完成的作品只是软趴趴的作品,不够生动形象。如果选用硬板纸这类材料效果将会更好。

  第二,由于这是纸质作品,所以对于扇子扇柄能否支撑扇面并扇出风是一个考验。部分幼儿由于扇面画得特别大,扇柄很小,根本无法拿起来。我在绘画前没有考虑过这个因素,缺乏对活动的完整预设,并且关于绘画的基本要求我也没有强调。我原本以为,这样基本的绘画要求早是幼儿掌握的,但在绘画过程中,我发现好几个幼儿将扇面画得很小,画面布局不均匀。其实在提这类绘画的常规性要求完全可以让幼儿来说,让孩子提醒孩子,不仅效果更好也让活动更能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

  第三,我觉得本次活动可以分两次来开展。第一次设计扇面和扇柄,幼儿可通过多种材料(如硬板纸、布等),根据自己的喜欢和创意设计扇面和扇柄。然后在第二次时,装饰扇面和扇柄,这样更能让幼儿进一步感知了解扇子工艺的一个过程,更能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创作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四,本次活动让幼儿十分得喜爱,如果能实际感知扇子的制作工艺那自然是极好的,但是受条件的.限制,我们仍可以通过视频展示扇子制作过程。

  对于本次活动的反思,我主要从幼儿活动结束后的作品中看到我活动上开展的一些不足。我认为我对活动中幼儿的预设行为还不够了解,我认为我仍缺少对幼儿语言的一种解读能力,这需要我不断观察探索和研究。在活动开展中,美术活动中的纪律常规还需加强,艺术的创作需要安静创激发灵感,幼儿活动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那我认为在活动中一定要充分给他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这样才能更进一步刺激他的创作。美术活动的开展我还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希望自己能通过反思检查自己前行的脚步,并不断提高。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4

  情境一:今天的科学活动课上的是《一篮蔬菜》。为了增加孩子的兴趣,我真的搜集了好多的蔬菜放在了篮子里,供幼儿认识。可是还没有上课,我的篮子就被孩子们发现了。几个孩子围着我的篮子在争论着:“这个辣椒很辣的,吃了会出汗的。”张旭扬指着几只红颜色的辣椒吐吐舌头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听了这话,张荣轩马上反驳道:“这种辣椒我吃过,不辣的,尖尖的辣椒才辣的。”他们的争论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好奇心,纷纷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有的赞同张旭扬的观点觉得辣椒是很辣的,也有的则站在了张荣轩的一边支持他。争执不下,孩子们想到了请我来作证明。为了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答案,我什么也没有表示,只是提醒他们:可以用你的鼻子、舌头去帮忙找出答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能帮助你;还有书本、电脑博士也会告诉你。

  情境二:过了两天,有好多孩子跑来告诉我有关辣椒的知识。“绿颜色的辣椒不辣的,吃起来有点甜。”“我妈妈说红红的尖尖的辣椒才辣的,吃了嘴巴都会辣的疼。”“长得胖胖的辣椒不辣,长的小小的上面尖的辣椒辣的。”“我在超市里还看到了一种黄色的辣椒,叫水果辣椒,一点也不辣。”听了他们的话后我说:“辣椒有很多种,有的辣有的不辣,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别人知道辣椒的味道到底是辣的还是不辣的呢?”高艺泽说:“在辣椒旁边写几个字别人就知道了。”话音刚落张景泽小朋友马上说:“可是我们不会写字呀?”“那可以让老师帮忙写的呀!”“老师很忙的。”……见孩子们为了这样一个问题而争执起来,我及时的进行了引导:“老师是可以帮你们的忙,可是我们已经长大了,能不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和好朋友商量一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孩子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讨论起来,我则在旁边倾听着他们的谈话。“画一个辣椒,旁边再画一张嘴巴,然后画个×别人就知道是辣的了。”“让别人闻一闻,会打喷嚏的是辣的。"吕晨铭说。“别人来了就讲给他们听哪个是辣的……”最后大家一致决定用画画的形式解决问题。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些不同品种的辣椒,并提了一些要求:今天就请辣椒宝宝来帮助你们,把你喜欢的辣椒画下来,好吗?”孩子们便认真地画了起来,画的还真不错。

  反思:《纲要》指出,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成人看来很小的事物也会引起幼儿的好奇和兴趣。一片落叶、一只辣椒、一张废纸……都可能使孩子迷恋不已。他们会用自己的理解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在这其中往往蕴涵着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当孩子对辣椒的味道发生争论时,这其实都是幼儿探索的萌芽。此时,我便成为孩子的支持者,鼓励他们运用多种途径、方法去探索。教师除了为幼儿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外,还应进行必不可少的指导和鼓励。当幼儿对辣椒的味道产生兴趣和疑问时,我没有马上告诉他们答案,而是适当的提示孩子可以获得这些答案的几种途径,使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到了有关辣椒味道的答案。我很庆幸自己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为孩子创设了宽松的问题环境,给孩子思维留白,进行了有效的互动,让孩子在自己的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5

  《好男儿要自强》这节课选自大班主题活动“我就是我”中的音乐活动。那么为什么要选择这节课?我认为,选课要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又要是幼儿感兴趣的。我平时偏爱艺术领域中的音乐游戏与舞蹈。于是,我就找了几节艺术领域的课一一挑选,这也是一个抉择的过程。因为自己本身对武术操的编排有一些经验,而武术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而后又听取了同事的建议,最终就选择了这节课——好男儿要自强。

  歌曲《男儿当自强》节奏控强有力,歌曲气势高昂,鼓舞人心,以武术的动作进行表现是最合适的。在设计过程中,因为考虑到孩子的接受能力有限,动作不能太繁琐。所以,我保留了原教材中的马步、弓箭步,又丰富了出拳、格挡等力度较强的'动作。这样,在孩子可以接受的难度上添加一两个有难度的动作,调动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在学习方法上有“个别学习”、“分组学习”和“集体学习”。

  在设计过程中,我考虑了好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怎样导入活动?为了凸显入场的整齐、有气势,我想到了军歌,想到了《咱当兵的人》。怎样引出“武术”这个概念呢?我想到了大家都很熟悉的武打明星“成龙”,以课件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

  第二个问题:要怎样让幼儿学习武术动作呢?用什么形式进行教学会更好一些呢?怎样才能让孩子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我想,既然音乐欣赏课可以借助“图谱”的方式进行教学,那么学习武术动作为什么不能用图示呢?于是,我决定用图示呈现每一个动作。因为考虑到孩子数量,所以我准备了两套图示,将孩子分成两组,进行分组学习。

  第三个问题:怎样才能发挥孩子的主题能动性,给孩子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注重幼儿的主体性,在各个环节中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表现音乐呢?这里,我们往往会犯一个误区就是:往往教师示范的太多,教授的太多,妨碍了幼儿的想象与表现的空间。于是,我在前面让孩子自由发挥、自己想象,又让孩子当小师傅,让孩子教孩子,带动孩子,自主学习。而我的角色是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我对动作的技巧加以指导,进行互动式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有观察法、比较法、演示法、示范法、讲解法、练习法、渗透式教学法等。

  当然,在设计、试课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困惑。比如:

  1.怎样让孩子记住在马步出拳的时候出三下拳?后来,我对课件做了修改,在马步的图示上加了三个圆点。

  2.怎样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大胆回答问题,大胆参与?我觉得,要想让孩子勇敢、坚强、自信,首先,老师应该表现出勇敢、坚强、自信。于是,无论从语气上还是动作与精神面貌上,我都要表现出来,再对幼儿进行有效的鼓励,这样带动活动气氛。

  3.怎样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有学习兴趣又有活动的层次性、递进性呢?我是这样做的:一遍比一遍有难度。在自学环节,第一遍:按图片学动作;第二遍:配乐表演(先拍手打节奏练习,再表演);第三遍:站成方阵队形,加口号表演。这个环节,我运用了国庆阅兵和春晚两个视频,更好地让孩子感受方阵舞的整齐与壮观。这样,一遍比一遍有难度,一遍比一遍有气势。最后一遍,我参与进来,师幼互动,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在活动中,孩子们感受了音乐的强悍有力,探究学习了武术动作,展示了方阵舞的整齐与壮观,感受了成功与自信,达到了活动目标。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06-19

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反思11-18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荐】07-08

小班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0-01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精选15篇)07-16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14篇10-28

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15篇07-04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经典[15篇]05-15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集合15篇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