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小草》教学反思

《小草》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30 23:04:4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草》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草》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草》教学反思

  《小草》教学反思 篇1

  小学语文六上第9课《小草和大树》讲述了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坚持学习,尝试写作。当她满怀希望得到大诗人指点时,却遭到了巨大的打击。但她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从羞惭与痛苦中昂起头来,与两个妹妹一起发奋努力,改变方向,继续写作,最的成功的故事。这是一篇写人的课文,如何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去品析人物的形象,如何设计教学才能避免把这类文章上成真正的语文课,而不是品德课,为此,我决定从教会学生掌握阅读策略着手,设计以“提取关键词”这一阅读方法为教学重点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具体做法为:

  一、理解“小草”与“大树”的含义,初识“关键词”。

  首先,让学生说说课题中“小草”和“大树”分别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阅读知道了“小草”指默默无闻的人,“大树”指事业上取得成一番成就的人。接着,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你能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什么是小草,什么是大树吗?学生说夏洛蒂三姐妹没成功之前是小草,成功之后就成了大树。然后,我又追问:小草要想长成大树,需要的是什么呢?你能到文中找一个词语来告诉我吗?学生开始快速读课文,然后有的学生说:“罕见的精神毅力”、“孜孜不倦”、“钢铁般的意志”、“汗水和心血”等,我把这些词语写到黑板上,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告诉学生,文中有一些词语,我们只要理解了它,读一读它,就能理解课文的意思,这类词语我们就叫它“关键词”,“关键”就是很重要的'意思。我把“关键词”三个字写在这些词语的旁边,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这些关键词。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初试关键词刚才,我们认识了关键词。

  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后思考一下:这一节的哪个词可以作为“关键词”来使用?学生通过朗读找出了“逆境成才的典范”、“艰辛而又壮丽”,然后抓住“逆境成才”来学习体会本节比喻句的恰到好处。

  三、学习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自主找关键词。

  课文说夏洛蒂是逆境成才的典范,那么她经历了哪些逆境呢?快速默读课文,进行概括。(学生通过读课文,知道了夏洛蒂经历了三次逆境。)我让学生说说分别是哪几节写的,然后再让学生到每一部分里去自主寻找一个恰当的关键词来括。学生一开始找的不太准,慢慢地他们体会到了关键词的找法。围绕找关键词去教会学生阅读文本,让我感觉整节课下来学生学得扎实、学得有信心,因为提出的问题有思维含量,所以学生也读得投入。

  《小草》教学反思 篇2

  在把握小说情节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性语句把握文章结构,关键性语句一般表现为首尾句、中心句以及表示时间、地点转换的句子等,这篇小说其实就是四个情节、四个场景,按时间顺序联系在一起,逐层推进,波澜纷呈。

  教学目标是明确的,教学思路也是清晰的。但是预设和实践有时相疏,甚至相诡。这节课暴露出一些不足。

  最大的问题是课堂氛围较沉闷,举手回答问题的只有那么两三位同学,我觉得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又有意点了没有举手的一位同学,那位同学没进入状态,却“鬼机灵”的说“我的答案和前面的那位同学一样的”,我也不便点破。自由发言时,大部分学生也不是那么积极参与。有老师说“亏得你心态自然,有条不紊,不断地启发诱导”我对他说“你可知道我当时心里磨得多苦,差点求他们了!”。评课的时候,有老师安慰我“到了九年级,学生都那样,比不得小学和七年级学生”。其实,我知道这个因素微不足道,也不是这节课上我不会激发学生。而是在前面的教学中,认为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习惯,索性以灌输为主,在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方面做得不够。越是学生欠缺的好习惯、好方法,我们越应该有针对性的培养。缺乏长远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计划,最终是苦了教师自己,阻滞了学生发展。当全体学生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活动,进行深度思考,才会达到“教得轻松,学的轻松”的效果,客观的说,现在一部分学校、一部分教师无法摈弃“时间加汗水”以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加重学生负担为代价的这种模式。在这方面,我是一个徘徊者。

  其次,还未能将多媒体完全有效的使用。这主要表现在自己制作的课件达不到既定的效果。很多时候,都是下载别人的,或者下载后略作改动。但是,别人的不一定就适合自己的教学。有时候为了用上多媒体,让别人的课件“牵着鼻子走”,受到了局限和约束,反而削弱了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

  《小草》教学反思 篇3

  《小草和大树》这篇课文,从课题表面来看,写的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两种事物。初读课文后,便了解到课文写的是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的成材故事!小草和大树在文中有着深刻的含义,学生只有对文中的小草和大树的含义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才能轻松的理解文章的深刻主题。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词义以及学习课文呢?本次教学设计,我围绕着学生在预习时提出的问题:“‘小草’指的是谁?‘大树’指的是谁”?进行了教学。因为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树”出现了3次,一次是在课题,一次在骚塞的回信中,一次是在文末。所以,我先出示了“骚塞的回信”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骚塞回信的冷酷其实就是社会对于女性的偏见:文学是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即使从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那么,“小草和大树”分别指的是谁呢?学生说:“小草”是夏洛蒂,“大树”指的是“骚塞”。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领悟出回信中的.“小草”指的妇女能从事的事业,“大树”指的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小草不能变成大树,小草就是小草,大树就是大树,言下之意,文学是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即使从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言语中充斥着对妇女的蔑视。我出示句子“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这句话怎么理解?学生:“夏洛蒂姐妹打破了妇女不可能从事文学事业的传统观念和陈腐偏见,取得了巨大成功”。

  成功前的夏洛蒂是“小草”,成功后的夏洛蒂是“大树”。我又出示问题:

  "纵观全文,题目除了以上两个意思,还有什么意思?"还将成功前的夏洛蒂比喻成小草,在接踵而至的艰辛和磨难中,以顽强的生命力,茁壮成长,将成功后的夏洛蒂比喻成大树,突出她的成就非凡。在自然界中,小草虽然不能变成大树,但在文学界里,夏洛蒂姐妹却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小草》教学反思 篇4

  由于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所以除了在班会课上展开习惯养成教育,其实在平时任何时间都需要不断重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对于这一次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与学习习惯为主题的班会。班会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到习惯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告别不良的行为习惯。班会的形式主要形式是:讨论。我们班学生大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道理从他们自己或者小伙伴的口中讲出比从老师说教更为容易接受,事实证明,讨论式班会效果也更好。

  从内容环节上看,整堂班会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班上最近存在的.不良习惯,习惯的重要性。

  二、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如何告别不良习惯。

  其中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这三个部分展开,主线索比较明朗,但在三个内容的衔接过渡方面还需要改进和锤炼,使之更加自然流畅。内容选材也比较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有些事例能够引起中学生的兴趣,增加了趣味性,也使学生从故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由于这三个方面范围较宽,每个部分拿出来都可以讲一节班会课,所以内容略显臃肿,时间有些紧张,没有做到知识点的深入挖掘。还需要精简内容,进一步深入展开,让学生体会的更加深刻。

  从形式上看,这次班会采用了多种形式。例如,运用事例感悟让学生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通过故事续写让学生体会到不良行为习惯带来的危害。运用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找出身边的不良行为习惯并拿出解决的对策。但是讨论时间比较难控制,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可以适当减少讨论次数,增添知识抢答之类的环节。

  班会存在的不足:

  1、班会准备不充分,没有让学生搜集相关方面的材料。

  2、问题设问不具体,没有更加密切的联系学生实际。

  如果提前搜集关于同学们现状关于习惯方面的照片作为讨论,效果可能会更好,尤其是学生讨论时候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从学生主体地位上来看,基本上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体会,让学生去找,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但学生举手发言不是很踊跃,提问范围也太窄,没有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去。在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探讨方面做得不够好。

  总之,这堂班会课让我感到了自己的很多缺点和不足,需要通过更加努力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从而争取更快的成长和进步!

  在班会课以外,时时刻刻都要落实关于习惯养成的培养,只要一出现问题,及时以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反复教育,最终才能使得良好习惯真正落实,总之,良好习惯养成教学是持久战,班主任必须和学生共同努力,一旦松懈的话,坏的习惯可能又浮出水面,不利于班级管理。

  《小草》教学反思 篇5

  教学一开始在学生初读课题的基础上让他们说说你眼中的“小草”、“大树”。然质疑:那么这篇课文是不是讲述了大自然中的“小草和大树”呢?这样的设计学生的话匣子被打开了,纷纷告诉我这篇课文讲述的内容。那么课文中的“小草”和“大树”分别又指什么呢?由于课文中的小草和大树有着深刻的含义,初读文章学生是很难把握的。只有逐步向文本行进,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所以第一课时我并没有过早地进行点拨指导。在第二课时一开始我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在对比阅读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树”出现了3次,一次是在课题,一次在骚塞的回信中,一次是在文末。所以,我先出示了“骚塞的回信”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骚塞回信的冷酷其实就是社会对于女性的偏见:文学是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即使从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那么,“小草和大树”分别指的是谁呢?学生说:“小草”是夏洛蒂,“大树”指的是“骚塞”。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领悟出回信中的“小草”也指的妇女能从事的事业,“大树”也指的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小草不能变成大树,小草就是小草,大树就是大树,板书:不可能。随即我再出示句子“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这句话怎么理解?学生:“夏洛蒂姐妹打破了妇女不可能从事文学事业的'传统观念和陈腐偏见,取得了巨大成功,她们用自己的努力使‘小草’变成了‘大树’”。 板书:可能。那这里的“小草”和“大树”有指什么呢?学生有些为难。我笑着说:“孩子们,等我们学完课文,你定会豁然开朗的!”接着我便引导学生向文本的纵深行进。体会夏洛蒂姐妹面对不幸时具有的钢铁般的意志。在这学习的基础上,再来解决文末那句话里的“小草”和“大树”有指什么呢?可谓是水到渠成了。

  《小草》教学反思 篇6

  1、全文共节,前三小节转折、条件关系的句子表明小草虽渺小却为天地间献一点绿色,作一丝奉献,而且向大自然的索取很少。朗读这三小节时,前半句的声调要抑,读出小草自责的心情;后半句的声调要扬,表达出小草的奉献精神。第四到第六小节描绘了小草在防洪、固沙及美化环境方面的`贡献。第七小节描绘了小草蓬勃的生命力,要用坚定的语气来读,表现出小草的自豪和生机勃勃。

  2、在讲授四、五小节时,学生对小草“防风、固沙”的贡献认识不足,感受不深。教师应该结合实例,对小草的这些作用适当介绍一番。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自主学习,讨论、汇报时,基础差些的同学,进入讨论角色有一定难度,更不懂什么是自主学习,回答问题不全面等等。这方面,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加培养。应将后进生合理分配到各组,实现优秀生带后进生的自学模式。生让学生从不懂向懂一些去转变,然后懂得更多,一步步走向发展。

  4、课堂纪律的把握,有待以后进一步实践、总结、加强、改进。

  《小草》教学反思 篇7

  《落日的幻觉》是我首次接触的、八年级上册的新教材。

  在备课的时候,我曾考虑到三点:一要努力引导学生区别记叙文与说明文写作目的之不同,即课文所描写的文字只是为了呈现“落日幻觉”这一现象,而不是为了表达个人欣赏美感,解说其原因才是说明重点。二要引导学生借助填写课后习题一的表格,来理解课文的说明重点在哪里、说明顺序是什么。第三,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引导学生缩写课文,将描写现象的部分略去,只保留事理部分,尊重说明文体,尊重课文愿意。

  今天上午,在教学本文的过程中,我发现初二(3)班的同学对课文理解的速度和深度还不如初二(4)班。原因是(4)班同学见识广于(3)班同学。也就是说,要学好说明文,必须先具备该文涉及领域的基础知识,否则,语文老师就多了一层的.麻烦,即在讲解过程中,应该适当补充相关的知识作为背景支撑,协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落日的幻觉》涉及物理的光学知知,倘若学生物理没学好,将影响到该文学习,夸张地说,可能“不知其所云”,当然更谈不上理清课文的说明条理,也谈不上全面深入读懂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了。这一点,就像《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涉及生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物理、化学,初二学生物理刚入门,化学还没学,难怪让学生如若误闯迷宫的感觉。

  对我来说,因自然科学关注不多,理科知识显得十分欠缺,所以不能百分百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要,不能不说是一份遗憾。不过,说明文教学的关键不在于教会其中的知识,而是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说明文这种文体的各种知识点:像说明对象、说明顺序,以及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的具体运用。于是,我只能对孩子们坦言:你若希望完全弄懂的话,请上“百度”去查吧。

  《小草》教学反思 篇8

  《小草和大树》这篇课文,从课题表面来看,写的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两种事物。初读课文后,便了解到课文写的是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的成材故事!小草和大树在文中有着深刻的含义,学生只有对文中的小草和大树的含义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才能轻松的理解文章的深刻主题。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词义以及学习课文呢?本次教学设计,我在教学时作了如下尝试:

  一﹑整体感知课文

  本课以自然界中常见的两种事物作为课题,比较接近学生生活,所以,我先让学生就课题畅谈自然界中这两种事物的特征。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从形象方面不难概括:小草很不起眼,而大树则很高大。随后,我质疑:如果小草和大树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地位、身份的人,那么你们认为,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样的人?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很容易就概括出:小草象征着低微不起眼的人,大树则象征着高贵显赫的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是相通的,这样设计,便于学生产生兴趣,并且为下文学习铺垫。

  二、聚焦“文学”,思索小草和大树的含义

  在学生对小草和大树在身份上有了整体认识后,我引导学生再次认真读课文,并概括全文内容,随后聚焦“文学”一词,随后我总结质疑:从课题上我们知道,“小草”可以代指身份低微不起眼的人而大树则可以代指身份高贵显赫的人。如果从“文学”这个角度上来看,“小草”和“大树”分别可以代指什么样的人呢?这样的设计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文中的小草和大树有了一个整体的理解,这样的教学避免了在课堂上对小草和大树的内在含义的枯燥讲解。并且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结论,也易于调动学生的的.思考。就内容而言,也为下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质疑:是小草还是大树?

  理解含义后,再提出“她们是小草还是大树”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做能养成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并且由这个问题,让学生对本文内容也有更深印象的理解,为下文学习奠定基础!

  四、“小草”到“大树”所受挫折

  以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近人物内心。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只有真正理解夏洛蒂的内心的期待,他们才能真正理解诗人罗伯特骚塞的回信对她的打击的程度是非常深的。

  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分布有了了解之后,师质疑引导:一个人的成功,背后总要经历很多挫折与磨难,三姐妹从文学界的“小草”变成“大树”,她们经历了那些挫折与磨难?边读课文边化出相应的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对于骚塞的回信这部分内容,首先我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骚塞这封信的真正含义。理解信中骚塞所说话时的那种傲慢与训诫。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指导学生读出信中的那种傲慢而又冷冰冰的口吻。

  最后,在学生能够有感情的读出这段文字之后,我再创设情境:夏洛蒂满怀信心的将信寄了出去,没有想到却收到这样一封回信。此时,夏洛蒂的内心会想些什么呢?她会怎样对待这封信呢?让学生就此问题畅谈,在此基础上学习下文,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夏洛蒂姐妹做法的词语、句子,体会她们三姐妹的坚定的决心。

  《小草》教学反思 篇9

  美术活动《春天的小草》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有规律的从下往上的画短线,活动前,我们带小朋友到户外去观察过小草。

  在整个示范讲解过程中,我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个别差异性,采用了分层教学,示范画单根的小草和一簇小草,幼儿自主选择,整节课幼儿兴趣很高。

  在幼儿练习过程中,大部分幼儿能大胆、独立地进行绘画,有的.幼儿一边画一边还念念有词,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也画得象模象样。

  讲评时,我直接让幼儿拿着自己的作品到前面听,间接的引导幼儿在大家面前大胆讲述的机会。虽然有些幼儿的作品在我们成人看来,画得并不算美,但他们觉得很成功,很快乐,这就够了。

  幼儿创作的过程和每一幅作品,都是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的一种自我表达,因此我们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作品,除了技能上的评估以外,更重要的是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关注“画什么”、“怎么样画”等问题,更多地转向关注幼儿的行为过程、体验、态度、情感等问题,倾听幼儿的谈论、判断幼儿的需要和发展水平等方面,引导幼儿不断发展进步。

  《小草》教学反思 篇10

  前言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阅读的继续和深化,读写结合是学用一致在语文教学中的表现;如果让“写”的活动进入课堂,将读、学、写贯穿到阅读教学中去,促进知识的迁移,那么,将会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今天我结合《小草和大树》的学习,想尝试一下写作方法的指导。全文按照夏洛蒂˙勃朗特的成长经历来写:贫苦中奋争——写作中受挫——思考中转型——努力中成功。也就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由“小草”成长为“大树”的'艰辛历程的,线索清晰,主次分明。这就是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的好契机,如何进行呢?“欣赏——运用”就是最直接的方法。

  实践

  在有感情展示课文片段,再次理清课文脉络后导入本次的写作指导。

  欣赏片段《捉鱼》,点评文中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把“捉鱼”的经过写具体的,方法的直观认识

  读读下面的例段《钉扣子》,按要求完成练习,研读这段话是按怎样的顺序写“钉扣子”的?方法的深入理解

  《野炊》美文片段欣赏,交流自己又学会的一点小方法,积累一些表示事情发展顺序的词语。积累中迸发写作灵感

  回忆生活体验,仿照练习,写片段。迁移运用,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遗憾的是学生的写作片段没有来得及全班分享,在交流中提升

  感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发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为什么在阅读课上能言善道的学生,一到了习作课就没内容可写了呢?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一是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数量有限,内容单一。匮乏的课外阅读量直接导致了学生肚子里没有“墨水”。第二是新课改后的习作课,有些内容远离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无法亲身实践,自然写不出好来。其实新教材的许多课文都文质兼美,既有着非常优美的文学语言、精巧的作品构思,也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体验,凝聚着编写老师的一片心血。何不让写作训练以课文为依托,从“读”悟“写”,以“写”促“读”,进行“读写结合”呢?这样,学生有感而发,有内容可写,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学生的写作有两大源泉,一个是直接生活,一个是间接生活。直接生活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间接生活是学生通过阅读得来的生活。在农村这一特定的环境下,信息相对闭塞,学生的见闻有限,阅读质和量又都不高,进行读写结合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一种教学策略。读写结合是是指在语文教学情境中阅读和写作的相互作用和紧密联系。我们的任务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吃透教材,认真地利用我们的教材,扎扎实实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这一思想。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素材有了,写作兴趣也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让农村学生的作文真正有感而发,有话可写,有情可抒,而不再是生搬硬造,空洞无物的。

  《小草》教学反思 篇11

  最近,我上了一节六年级教研课,内容是《小草和大树》,这篇文章是写夏洛蒂三姐妹在遭受重重打击后,改写小说,最终成功的故事。

  这节课上,我注意了课堂的合理争鸣。在讲解夏洛蒂三姐妹改写小说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小说之路好走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绝大多数认为小说之路不好走,但有几个同学认为这条路好走,才写了一篇文章,就发表了,并轰动文坛,这不是好走吗?真的是这样吗?我让学生们再读读,再想想:是不是每个人一写作品就可发表?夏洛蒂三姐妹写小说真的没有遇到任何挫折吗?经过反复读书,学生们不仅明白了小说也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还明白了成功是需要大量的积累。这种有效的课堂争鸣,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发展了学生敢于质疑的个性。

  我还注意在教学时,以一词带动全段。在讲述夏洛蒂三姐妹创作小说时,我抓住一个词语“争分夺秒”来进行全段教学。她们为何要“争分夺秒”?她们在“争分夺秒”什么?她们是怎样“争分夺秒”的.?让学生研读本段,结合“争分夺秒、孜孜不倦”进行理解,设置情境让其想象三姐妹是怎样“抢时间、抢精力”的。一个个场景在孩子的话语中再现,一幕幕画面在人们的头脑中渐渐清晰起来,在回答中,大家自然而然地明白了三姐妹那孜孜不倦创作的精神。

  不过,我觉得本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本课教学内容偏多,来不及讲;

  二是段落之间的衔接不够自然,过渡语句不够精彩实用;

  三是对个别重点段落的讲解不够到位,学生的了解有失偏颇;

  四是课堂学习气氛还不是太浓厚的。

  “吃一堑长一智”,通过这课的教学,能及时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这是非常好的事。我相信:今后,我会不断完善自己,使课堂发挥更大的效用。

  《小草》教学反思 篇12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在第一课时扫除字词障碍之后,这样设计的第二课时:第一个板块是回顾作者是哪几方面赞美小草的?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对上一课时的内容进行快速的回顾,为下一板块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二个板块是抓住赞美指导学生深入读文,进行个性化阅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学生的每一次读,教师都要结合文章的首尾进行内容上的点拨,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作者对小草的热爱,并通过不同方式的读感受到小草的顽强的生命力和高尚的品格,从而产生对小草的.赞美之情。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第二个板块时间处理的不好,个性化朗读占的时间过多,总想让每个孩子都说出自己的感受,并读出来。所以到第三个板块时就是教师讲的多,学生 自己发现的少,并没能真正掌握总分段式的构段方式。如果能够再用一节课专门讲总分段式,并进行实际练习,学生会掌握的更好。

  《小草》教学反思 篇13

  9月20日第二节课我出了组内教研《小草》这一课,课后我认真地进行了反思,这节课讲得不成功,存在很多的问题。

  1.没能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时间安排不得当,每自然段内容学习方法没设计好,有些乱,有的学生弄不清学习内容。在自学3到5自然段的时候,学生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学得有些乱。分小组学习有序的就好了,所以说老师没引导好学生。

  2.教师驾驭课堂能力要加强。本来教案设计的挺好的,备课时整个课堂程序在心中一遍又一遍的过目,可是实际操作起来差别却很大,是很不如意的。成功的一节课与孩子们的密切配合是分不开的,学生是好学生,只是我没有把他们培养好。以至于课堂气氛不活跃,举手回答问的的学生少。

  3.遗憾的是课上的闪光处没能展现出来。本来是可以展现的,由于时间关系省略了,这是课堂延伸、感情升华之处。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请同学们说出小草的其他优秀品质;在我们这个社会哪些人像小草;你敬佩小草的什么?作为小学生的你该怎样做?第二节语文课的时候我又进行了补充。我提出了这几个问题,同学们的答案各不相同,回答的非常好。所以说每环节的安排,时间的处理,教师的语言精炼,问题的设计都非常关键。

  4.我的`语速稍快了,提出的问题重复了,应该是慢速清晰的说一次就行了,不要重复。小草生命了顽强这一特点,可以教育学生要真爱生命;在学习小草积极乐观这特点时,可以联系到学生自身学习,不怕困难,勤学好问,学好每一学科,积极上进快乐的学习。

  5.分小组学习三至五自然段,小黑板出示学习内容,这样的学习方法很好。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尝试学习。

  授课后查找自己的不足之处,赶快改正,才能有所提高。其实我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出课的,目的是要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我虚心向别人请教,多向别人学习,多与优秀教师探讨教学。我相信通过我的不懈努力,我会提高的,会进步的!

  《小草》教学反思 篇14

  11月3日,我在金城镇中心小学六(1)班执教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小草和大树》。课后,工作室全体成员,集中评课。执教此课,主要目的是想提供一个课例,组织工作室成员评议,使大家在评议中展现各自的语文教学思想、课堂艺术观点,以便使这一崭新的团队,在相互的碰撞中,激起智慧的火花,增加相互了解,增进对“书香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的理解。

  课后,自我反思如下:六(1)班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文,已养成习惯。自主学习效果较好,课文朗读、字词学习,基本达成教学目标。课堂上,经过思辨和论,学生对本文“小草”、“大树”的内涵理解准确,对“小草”和“大树”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有了深化。在此基础上,读写结合的渗透,有所实现。然而,该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尚存形式化的刻板倾向,尤其表现于开卷之后,抓主要内容、抓要点的意识不清晰,方法不娴熟,以致于降低了对文本内涵理解的深度,淡漠了对作者谋篇布局之匠心的体悟。因此,教案设计虽然试图抓住课文的核心问题披文入境,解读文本,体悟内涵,展开语言训练,但是,由于“预设”离开了学生的.实际,还是没能产生“灵动”的实效。此课,对“书香课程”思想指导下的文本解读、简约处理教材等方面有独到之处,但至少相对于六(1)班学生目前的实际水平,要求之高还是过于理想化了。

  评课时,大家从教材处理、教学环节设计、语言文字训练、教者课堂表现等多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展开了讨论。虽然大家初次“碰撞”,出言满含“礼貌”的谨慎,但大家交流的坦诚,对教学的较真仍然表露无遗。由此可见,工作室成员个个后劲十足,大有发展的希望。但是,有一点值得重视和深思:大家的评议,基本建立在学生当前阅读量有限的阅读水平状态,对学生大量阅读之后,语言文字水平可能呈现的灵动状态缺乏足够的认识。为此,将来的研讨,有两个重点工作急待上马:开展“书香课程”的理论研修;尽快在各自班级开展实质性的大量阅读。

【《小草》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草》教学反思14篇08-10

《小草》教学反思15篇07-19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15篇12-11

《小草和大树》教学反思14篇08-15

《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06-06

前后教学反思《前后》教学反思11-13

《孔乙己》教学反思 孔乙己 教学反思02-09

小班科学《青青的小草》优秀教案附反思04-05

教学反思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