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箫音乐教学反思

箫音乐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04 16:42:2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箫音乐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箫音乐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箫音乐教学反思

箫音乐教学反思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我是zz小学的xx。

  今天我反思性说课的内容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7课《跳动的音符》中的歌曲《箫》。下面我将结合我的课堂教学实践、课后反思后,将本课的再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歌曲《箫》是一首2/4拍,五声徵调式,抒情优美又不失愉快欢乐的汉族民歌。歌曲旋律悠扬,节奏较为宽松,以八分、四分音符节奏为主,偶尔在小节中出现附点四分音符。

  二、教学目标分析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处理,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演唱歌曲《箫》,感受歌曲所表达的优美抒情的情绪,体验歌曲所蕴含的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演唱、表演等形式学习歌曲、表现歌曲。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运用连贯的气息,用舒展、流畅和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箫》。在歌唱中唱好一字多音的乐句,能够按乐句进行呼吸。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通过演唱歌曲《箫》,让孩子们感受歌曲所表达的优美抒情的.情绪以及流畅舒展的旋律。能用连贯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来表现优美抒情的歌曲。

  教学难点:

  能运用连贯的气息和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箫》,唱好一字多音。四、过程分析:

  在教学本课时,我尽可能选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独立获取知识。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首先我采用音乐导入法导入新课,先让学生欣赏箫与钢琴合奏的乐曲《春江花月夜》,让学生做好思想和情绪的准备,在饶有兴趣的情境中投入学习。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对箫这个乐器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为接下来理解歌词做好铺垫。

  通过上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对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将歌曲《箫》的第一乐句作为发声练习曲,让学生在聆听、练唱中熟悉旋律。揭示课题后通过初听整体感知、复听哼鸣模唱、再听寻找相同乐句,三次的分层聆听熟悉全曲旋律。接着通过聆听老师范读歌词,让学生记住歌曲的结构,帮助他们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在突破重难点时以问题“歌曲中哪一句唱起来有困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解决歌曲的难点。歌曲中最后一句一字多音是本堂课的难点,让学生反复听唱,引导学生气息平稳的唱歌,以及如何换气,在哪个位置换气。

  在歌曲感情处理方面要求声音既要明亮、甜美,突出民歌的风格,又要连贯、抒情,体现旋律的特点。当学生初步会唱歌曲后,指导学生用抒情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箫》。教师用自己的示范表演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本节课的第三个环节拓展延伸。本单元的单元课题为“跳动的音符”,基于不脱离单元背景的思考,我设计了音乐创编环节。音乐是一门及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课标中提倡引导学生通过即兴创编等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合作游戏了解5个音的变幻能创造出很多美妙的旋律。

  在上这节课前,我曾精心设计了这节课的教学。在没有进行教学实践前总觉得这样的设计应该算是完美的。但是上完这节课后,感觉到有不足之处。出于对学生不熟悉,与学生配合交流不够好。如果我能在一开始就信任我的孩子们提供给他们更多的思考空间,充分发挥孩子们对音乐的独立见解,或许更能让音乐变成孩子们自己的音乐 。

  有反思,就有进步,相信我能够在一次次的反思中成长。以上是我的反思性说课。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箫音乐教学反思2

  《妈妈的心》是人音版五册第五课的一首充满童稚、朴实无华的赞美祖国母亲的歌曲。在进行这首歌曲的教学时,我首次尝试了用诗歌朗读的办法进行导入,选择了合适的背景音乐,让学生起来朗诵。刚开始很多学生特别害羞,但是音乐一响起,全体学生都安静了下来,在一定氛围的感受下,表现欲望亦然旺盛,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或乐于与他人合作沟通共同完成朗诵。因此良好的课堂氛围也悄然形成,为下面歌曲的学习做好的铺垫。

  在本节教学过程中,在导入部分,我用一段阅兵式的片段做引子,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这样的情绪培养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一直都不断的提出来。同时,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把有效地聆听、感知放在第一位,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加入律动。只有对歌曲有了整体认识,在后面的教学过程才能有效、积极地进行。

  整首歌曲的学习相对顺利,歌曲旋律优美,许多学生都非常乐意学唱,在歌曲最后一句的学习上,有点困难。最后一句是全曲的重难点,首先是空拍的处理,我教学生边拍手边唱,但是很多学生往往拍手和唱不能很好的合上,于是我又让他们把前面的八分音符用“空”读出来,这次虽然好一些,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不能领会这个八分休止符到底怎么运用,所以教学效果一直不甚理想。我想起了前几天在河南省小学音乐课教学评比活动上,老师在公开课上处理空拍的方法,在空拍处,让学生点头来学唱,即“点头不唱抬头唱”,于是我效仿这个方法进行指导练习,果然学生们领会的很快,也调动起了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八分休止符的难点迎刃而解。

  这不禁让我反思,在小学音乐的教育中,我还是应该继续俯下身子,让自己成为一个小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怎样才能把这些枯燥的乐理常识交给他们,让孩子在“玩中学”,我想这应该是我以后乃至整个教学生涯中都要不断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箫音乐教学反思3

  《小螺号》是一首曲调欢快、甜美的儿童歌曲,抒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歌曲为2/4拍,二段体结构。第一段由紧凑的节奏和明快跳跃的旋律,形象地表达了螺号声声以及海边儿童期盼阿爸快快回时的急切心情;第二段将节奏拓展,尾音拉长,给人以舒展优美之感。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用欢快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小螺号》,抒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教学重难点是感受和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趣。

  对于这首歌曲,其实我自己也非常喜欢,听着欢快而悠扬的歌声我仿佛感觉到自己又回到了年幼的孩提时代,仿佛也面对着大海感受它的博大。所以在情感态度上我已经有了很大的投入,也很想让如此动听的音乐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深处。

  但是农村的孩子很大部分没有亲眼见过大海,所以课堂上,我用图片和声音导入,让他们先去感受大海的宽阔与美丽,再引导孩子进入本课内容,为了使课堂更加的生动,从设问引入到情景设置,带领孩子来到海边,感受大自然的变幻与神奇,培养学生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另外,我用恰当的比喻把课堂中的装饰音引入到了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模仿上滑音与波音的声音,并运用肢体语言形象的表现出来。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中学习、快乐中理解、玩中掌握、形象中模拟、模拟中感知、认知,并达到了我预期制定的目标。

  而对于在第二部分曲调中长音的时值是三拍半这个学生不是很能唱到位的难题时,我想到了用指挥划拍这个办法,这样既控制了三拍半的时值又具有乐感。学生在节奏感得到锻炼的同时也将歌曲表现得更为生动。本课的学习也在这个环节达到了高潮。孩子们甜美的歌声,唱出小海螺回到温暖的家,从而使他们富有爱的童心得到升华。

  但在此课教学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我在通过引导学生聆听时,没有做到让学生静下来,专心的来欣赏音乐表现力,学生很自然的随着音乐哼唱出来。我则盲目的认为这么多学生都会唱,那在我的教学中不是很容易了吗?但事情往往是因为平时教学要求的`不够严禁,而导致学生不会欣赏就无法正确学习歌曲中暴露出来的难点问题。这是我多年教学中的一盏红灯,我要把这盏红灯尽快的消失在我曾失误的教学中,让学生从会欣赏简单的歌曲开始,慢慢的去欣赏著名的音乐作品等等。在歌曲教学中没能及时抓住难点:咬字、吐字及对学生备的不深、不透。总之,不足之处一箩筐。我要以此为借鉴,在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探究。

  纵观整堂课我觉得还是比较具有亲和力的,也适合学生的年龄段,我为学生创设了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同时,我也注重了学生的发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我想,只要老师对课堂投入了情感注入了心血,那我们的学生肯定会热爱堂课并喜欢音乐!

箫音乐教学反思4

  《在遥远的森林里》以鲜明的音乐形象和活泼悦耳的旋律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我力求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以建构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为教学宗旨,引导学生通过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在这堂课中以“学生主体发展”为目标的进程中,达到了显著的教学成效。

  这节课我注重情景的创设,首先让学生在《在遥远的森林里》的乐曲声中模仿小动物进教室,既把学生带入到歌曲背景中,又让学生熟悉了歌曲旋律。之后的练声曲和节奏练习也都以森林为主线展开。教学中我利用图片、多媒体课件等设置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起充分的想象力。在歌曲教学部分,我边范唱边用课件向同学们展示了森林的美丽风光,同学们个个听得入迷、看得聚精会神,为之后的演唱歌曲打下了基础。

  在优化和谐的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挥“情感效应”的作用,这是开启学生智力和美好心灵的钥匙,是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动力,更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在学唱歌词部分,我改变了读歌词的方法,采用了师生问答法,把歌词的内容变成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样既使学生很好地理解歌词,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牢记歌词。

  小学生年龄虽小,想象力却很丰富。我认为这个阶段用音乐来启发学生,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只有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创造的能力。在创设自己心目中的森林这一教学环节中,在学生理解歌曲的意境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教室变成森林,把自己想成森林的一部分,共同表演歌曲,只见有的学生表演花、草、树;有的学生扮演的猫头鹰和布谷鸟让我看了都忍俊不禁,在音乐的衬托下,学生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很好地表现了他脑中遥远的森林,师生间共享着创造所带来的美妙。

  同样创编歌词部分,我让学生分成小组,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互相配合,一起创作,在我适当的指点下和鼓励下,学生的创作欲望也被激发出来,一首首趣味盎然的歌词应运而生,学生在展示自己作品的时候,听到来自伙伴的掌声时,都充满自豪的神情。每个孩子都需要赞美、肯定和鼓励,这样他们对音乐的热情以及创造力会不断高涨。。

  总之,课上还有许多不足和缺点,如:教学思路还应更为清晰;重点要突出;抓手要明确等,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研究与摸索的。

箫音乐教学反思5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是开启人类智能的一把钥匙。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这是因为音乐充满着想象,学生在艺术欣赏、演唱、演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力创造心目中的音乐画面形象及内心感受。

  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如果教师将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这样的音乐课堂会因创造而精彩。在我的实践、失败和成功中我深刻体会到创造想象的开拓是音乐教育的宗旨和灵魂,下面我把自己的点滴认识谈之一二。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创新思维。

  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与气氛,才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音乐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欣赏一年级《小宝宝睡着了》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我采用多媒体演示与实物演示相结合。用多媒体演示一幅夜空的画面,我抱着一个洋娃娃,在《摇篮曲》伴奏音乐下描述:“在一个布满星星的夜晚,周围寂静极啦!一位慈爱的母亲轻轻得摇着摇篮,哼着歌儿哄小宝宝入睡。”学生一下进入了一个恬美的意境。接着我问学生这时妈妈的歌声应怎样?学生会说是柔和的、优美的、轻声缓慢地等等。然后我让个别学生也来扮演一下妈妈,扮演的那个学生在伴奏音乐下自发性地边表演边用“m”哼唱了起来。可见,妥帖的环境不但能促进儿童对音乐的感知理解、鉴赏、更能有效地引发创造的可能性。

  二、启发想象,唤起学生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啊,想象力是人的知识、智慧、愿望、追求的延伸与拓展,有了想象力便有了创建新形象的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及所谓标准答案的限制,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牢牢束缚着老师和学生的思维,甚至有许多教师认为:把学生教得没了任何问题是教学效果好。而美国教师则认为:把学生教得有许多问题才是教学成功的表现。事实证明: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更具个性、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古人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学不问,难有学问,思维从疑问开始。在艺术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共产儿童团歌》这首歌曲时,我就尝试着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我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歌词歌谱,找出最不能理解的地方发问。果然,一双双小手陆陆续续举了起来:“苏维埃是什么意思?”“中板是什么意思?”“在歌词下面为什么有横线?”……小小的几个问题,就像一块块神奇的魔石,激起孩子“心动”的涟漪。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首先便有了一种很强的求知欲,迫切想解开这些疑问,在接下来进行集体研究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听得也特别认真。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能够有一点看法,有一点问题,有一点收获,哪怕只是那么一点点,也是学生所得。在上课时,如果我们能多问问学生的意见,多采纳他们提出的建议,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懒”一点,在旁稍作点拨、引导;学生忙一点,忙着提出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法,这样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而教学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三、主动参与,激励学生创新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切身体会与感受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并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实践的创新。

  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是,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重新塑造音乐中的形象,创造音乐情节,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想象中,鼓励他们尝试独特、大胆的想象让学生拥有创造的灵感。低段孩子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自己讲故事。如在欣赏二胡齐奏曲《小青蛙》时,让学生随着音乐的发展创编故事。这样一来,同学们想象的闸门打开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在高段年级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结束后,让同学讲出自己的所想所感,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对每位同学的创造性思维作出充分的肯定,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四、捕捉时机,诱导学生创新动机。

  在歌曲教学中,有好多知识点

  适合学生进行发散性的`创编,如果教师不能做个有心人,不能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学生就会丧失一次创新的实践。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诱导学生去创新。

  如在欣赏《鸭子拌嘴》时,听着音乐孩子们高兴地当了一回“小鸭子”。为了激活思维,挖掘潜力,给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我由衷地说了这么一番话:“小朋友真能干,既是遵守纪律的小学生,又能编动听的故事,还是了不起的舞蹈家。一定还有其他的本领吧?”学生马上就七嘴八舌起来,有个小朋友说他能把这音乐曲敲出来,“可是没有乐器怎么办?”其中有一个大叫起来:“我能自己制作乐器!”“好,那咱们就回家做做,练练。”第二节音乐课的课堂上出现了很多瓶瓶罐罐,我和孩子们玩成了一团……从中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打击乐器的特殊功能,也提高了创作能力。

  五、留有余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一方自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引导他们参与各种艺术实践,最终形成自己的个性。让学生尽情地表现形成个性化的表演,恰恰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天地。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懂得“天生我材必有用”,要提供尽量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帮助学生能够运用自身的优点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如在引导学生聆听《野蜂飞舞》时,我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有的学生就用画画的方式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有的学生以野蜂为主题,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物品或身边的物体模仿野蜂飞舞时的声响;也的有学生用体态语言来表现。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探究、亲身体验的机会,因此学生个个神采飞扬,不亦乐乎。

  综上所述,只有创造性的教学才能激发孩子无穷的想象力。孩子的潜力是无可估量的,教师的任务已不只是教他们技巧,方法;而是要引导他们通过思考,探索掌握方法。在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中,创造力才能得以激发。另外,课堂始终是孩子们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侧重理念,且浅显易懂。提出问题以后不应多加约束,让学生自由思考,畅所欲言。讨论时,教师只是指路灯,结论应该让学生自己获得。

【箫音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音乐教学反思01-12

音乐教学反思07-01

音乐的教学反思01-29

音乐教学反思【热】06-09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01-14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07-04

《牧童》音乐教学反思07-11

音乐风教学反思01-06

大班音乐教学反思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