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个人教学反思

个人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06 10:44:1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个人教学反思(合集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个人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个人教学反思(合集15篇)

个人教学反思1

  磁铁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说是既熟悉又不熟悉。熟悉是因为它是同学们课余的一种玩具。不熟悉是学生平时只是利用它玩,当然,玩的同时也有了一些认识,如:它能吸铁钉、文具盒;如果把铁钉放在桌子上,磁铁放在桌子下,可以通过磁铁来控制铁钉。了解了这些后,我设计了本课时的教学。现在回头想想,这节课好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特别要注重培养学习兴趣。我首先通过一个游戏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再拿出他们平时玩的磁铁问他们想不想玩?如果你有一块磁铁你会怎样玩?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想探究的问题,即本课要体现的科学概念上,而且整节课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实验”二字,由“游戏”贯穿始终,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习。

  给学生充分的信任,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收集事实、整理事实,并用自己的话去描述事实。

  1、收集事实。首先让学生自己说用一块磁铁可以怎样玩游戏,并让学生观察提供的材料,尤其是几种金属,为后面的整理作铺垫。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或两种玩法放手去玩,同时将游戏结果记录下来。

  2、整理事实。同学们填写完记录单后,小组成员之间对收集到的`事实进行整理。如第一种玩法后,学生们将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开放,发现被磁铁吸引的都是铁质的,不能被磁铁吸引的都不是铁质的,得出磁铁能吸引铁质物体这一事实;而再第二种玩法结束后,学生通过将游戏后磁铁隔着物体吸引的物体进行整理,得出隔着一些薄的物体能吸铁质的物体,而隔着厚的物体不能吸铁的事实。

个人教学反思2

  转眼之间,一个学年的工作即将成为历史,回首反思,感慨良多。仅就教学工作而言,想首先谈一下,首届运用新教材教学之感受。

  新教材的编选,从内容上更具人文性。教材选文内容丰富,既切合学生年龄、经历特点,又兼顾文体特点。如,从一个人的成长阶段方面则修改为:习惯的培养,个人的成长,挫折教育,理想的确立等方面。从文体方面看,则有散文,传记作品,科学小品文,小说等等。

  同级教材不同,关于一些修辞知识、文体知识和汉语知识,对他们的处理没有硬性规定,讲小说,讲到什么程度,完全由任课教师自己决定。结果就容易出现考什么就讲什么,不考就不讲的随意性的问题。在我的教学工作中,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尤其是抱着对孩子长远利益负责的态度,凡是教材规定的东西,都要处理(有些是有主次之分的)。对基础知识的处理,有些是我加强的东西。如:字词,拼音等教学,不仅都要发小纸条听写,还要写在作业本上,预习的时候,要求先查字典正音,这样反复读、写、记,自然会加强他们的印象。

  对读的基本功训练,更是从始至终不敢放松。一是利用好早读时间,要求学生群读、齐读、小组读、个人读,在读中增强语感。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体悟情感。二是在课堂上,讲解之前,必先读书,这样,学生怕读不好,必然在下边准备一些。这样长期坚持必有好处。还是那句话:你读都读不顺,何谈理解呢?古人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就在于此。

  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今后仍要继续加强。阅读和写作训练也不可偏废。下面说说存在的问题,也是自己近年来深为苦恼的问题。就体特班(自己所任教的班)来看,语文课很难进行。不带书者大有人在,当堂订正练习册,做练习册,而不带练习册,或者扬言丢失者大有人在,对这种人到底应该如何做,道理也讲了,要求也提了,照样不带,学校到底有没有这方面对学生的管理规定。现在的做法是,一不准哄出教室,二是不能叫他回家拿,三是没有理由让家长不上班来送作业,书本。到头来,也只能是不带不带吧,老师该讲讲。在我印象中,我在小学时学校好像有关于学生不交作业方面的要求和处罚措施。

  再者,也是我多年班主任工作中最痛苦的事。那就是:对某些老师,包括学校的.某些安排而言,个人的什么事都重要,没有给孩子们上课不重要,耽误几节课没关系。尤其是一到期末,班主任可苦了,只要停课的课,班主任就要去看自习,(有的个别科目)有的科老师做得很好。班主任不看吧,怕学生出事,看吧,心里有气――这课的结构工资,课时费谁拿呢?一句话,学校有没有这方面的要求,有没有这方面的管理和检查,检查出来又怎么样呢?难怪听某些老师说:上什么上,自习叫班主任看去。请问:班主任难道就是给人看自习的吗?

  故为之文,以俟夫观学风者得焉。

个人教学反思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一些初步了解基础上,进行更深一层次的学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初步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的名称,为下一节学习周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带着这些思考,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在操作中探索新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再是数学学习的传授者,而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真正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升华。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在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并提出自己的猜想后,启发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工具,用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方法验证猜想,让每一个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操作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角特点,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里、班级里进行交流、讨论,真正地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二、在练习中巩固新知,体现知识的学以致用。

  实践证明,学生通过练习,能将所获知识逐步内化,形成技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日积月累就能逐步稳定、转化,形成智能。在练习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等性格。所以,安排好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本堂课上我设计了“围一围”、“拼一拼”、“折一折”、“量一量”、“估一估”“画一画”的分层练习,从围长方形、正方形到拼长方形、正方形,再到用长方形纸折出正方形,最后自己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一步步深入,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个人教学反思4

  《展开与折叠》这部分内容对学生空间观念要求比较高,部分学生会感到很困难,但同时有一部分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知识基础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和挑战意识,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为了二者兼顾,我特设计了以上教学环节,而且效果非常理想,为我以后上数学课提供了新的方向。

  一、师生共同做好课前准备

  在学习《展开与折叠》内容一周前,我就提前了解本单元的内容,备好课。把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让学生在作业本上画下来,回去利用卡纸剪好(展开图正方形的边长为5厘米)。当我在上本节课前一天进行检查的时候,发现每个同学都做了,而且做的非常好,令老师十分满意。有的还做好了正方体,这样为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以免在上课的时候措手不及。

  二、充分相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让学生自己把手中的'正方体沿着一条棱剪开得到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然后到前面老师准备的教具中找到和自己一样的展开图把它贴在黑板上这个环节时,当时真有点提心吊胆,害怕学生做不好。但为了真正让学生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能亲身经历这个过程,经历即经验,我毅然放手让学生去剪。“奇迹”出现了,同学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剪出了我想要的11种正方体展开图。这对我的触动很大,教学中要充分相信学生,不时摒弃自己的思维枷锁,松开孩子们的手脚,让他们在课堂中不断地释放自己。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

  面对黑板上杂乱摆着的11种正方体展开图,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还真不简单,可如果不找到其中的规律,学生以后就会很迷惘。于是,我决定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试着给它们归类。刚开始,只有一个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分类也不成熟。随后,我继续组织同学们观察,比较,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同学们把正方体展开图的规律找的淋漓尽致。与其千万遍地描述花儿的美丽,还不如让它一瓣一瓣地开放,让我们的学生也每天在课堂上尽情地绽放吧。

  四、渗透迁移的思想

  本节课还要学生掌握长方体的展开图,但我没有讲,而是让学生自己借助已学的方法、知识,自己判断,自己操作,说出什么样的展开图能折成一个长方体,因为我充分相信学生会做的很好。

个人教学反思5

  根据新课标准的要求,《山岳的形成》这一节是作为分析认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的一个案例,目的是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明白到内力作用是如何改变地表形态的,及其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这一节学生要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不多,但 “山岳的形成”涉及到地壳运动,对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该节课可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是:将传统和现代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多种教学用具(动画、图片和模型等)协调地运用到教学中,而不显得重复。例如:在讲授褶皱和断层的形成时,既有动画演示,也有利用粉笔、竹片来作演示的.原始方法;还有就是利用图片和模型来讲授褶皱和断层的形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开展小组学习,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恰当、及时的评价鼓励。基本完成了教学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还有很多细节的地方需要改进:课堂上有较多学生小组活动时,要很好地控制好讨论时间;设计问题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并且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引导,否则学生的头绪会比较混乱,思维过于发散。

个人教学反思6

  在《歌声与微笑》活动中,我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音乐声中互送微笑,大部分孩子找到了自我的好朋友相互赠送着微笑。有小朋友说:“我把微笑送给你让你欢乐!”还有个异常善于交往的孩子找到了听课教师,微笑着说:“教师我喜欢你,祝你欢乐!”一个小女孩走到一位教师的身边,微笑着说:“教师,你教我唱歌比赛得了三等奖,所以我要把微笑送给你。”……

  从此次活动中能够发现:情感交流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音乐又能给人欢乐和一种美的享受。让孩子们在优美、富有节奏的《歌声与微笑》的音乐声中互送微笑,体现了“情感与音乐”的交融,使活动在简便、愉快、温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让孩子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微笑的完美和所蕴涵的力量。

  每一天户外活动前的排队成了我最头疼的一个环节。我发出“到教室外面排队了。”就像是混乱的导火线。有的孩子连椅子也顾不上放好,就拥到我身边来。你挤我,我挤你,经常会听到“教师,他挤我!”异常是星宇小朋友,每次的排队总会挤在前面,总是对我说“我想排第一个。”我忍不住问:“站在第一个和站在后面有什么不一样吗”他发表自我的'意见:“能拉着教师的手,能先玩到玩具。”我说:“那总不能每次都是你排第一个,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他不高兴的说:“不好。”于是,我换了个口吻说:“那请你当班长,帮教师管理后面的小朋友,别让他们掉队了,好吗”他立刻很乐意的理解了。

  #幼儿园老师个人教学反思范文五:《没有大人的世界》#

  本课的活动目标是在让小朋友理解故事资料的基础上会讲故事,明白大人对我们很重要。在活动过程中,我首先为小朋友们介绍一个生气的小朋友——阿贵,他为什么不高心呢?由此引起小朋友的注意,使幼儿能有较高的兴趣,跟教师一齐听听这个故事,在导课部分充分调动了小朋友的进取性,使幼儿注意倾听。

  听完故事后,引导小朋友说出,阿贵为什么会期望这个世界上没有大人呢?他的愿望是在哪里实现的?在梦境中阿贵在没有大人的世界里遇到了什么困难?在此部分经过提问的方式使幼儿充分理解故事。能够大胆来表述故事,进行自由的交流,锻炼了小朋友的理解本事、表达本事、交流本事。在练习巩固的环节,让小朋友们对阿贵所遇到的困难按顺序进一步进行表述,在那里进行这样的处理是为了让小朋友更好的理解故事,训练小朋友们表达事物的条理性,让小朋友们进一步理解大人在对自我的重要性。

  在授课过程中,没能更好地、全面地使训练幼儿的表达本事,如果在此活动中将此部分进一步深化、扩大,幼儿的本事将得到更好的培养。

  平时我们总是耐心教育幼儿互相关心、互相帮忙、互相照顾,而现实当中却是另一番景象。于是,我帮咪咪换好衣服后,递给她一杯水,关心地问她:“咪咪,刚才大家都笑你,你心里好受吗”咪咪难过地摇摇头。之后,我向小朋友提出一个问题:“看到别人生病了,你会怎样办”有的小朋友说:“不应当笑话她。”“应当拿衣服给她换,倒杯水给她喝,不应当------”大家发言十分进取,最终经过讨论:小朋友明白我们大三班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会有困难,都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帮忙,我们应当像一家人一样热心帮忙朋友。

个人教学反思7

  经过一周对万以上数的认识(读写法)的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有了较深的了解,这就为将数的知识扩充到万级、亿级做好了铺垫。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在前面所学的100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等知识和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在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万以内的各种形式的数,用“读一读”、和“关于万以内的数,你还知道什么知识?”这两个步骤,唤醒学生对万以内数的已有认知和学习经验,为下一步“迁移”工作做好铺垫。在教学的第二阶段,又用一个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对“迁移”这一方法进行了及时点拨,使学生在学会新知的的同时,学习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个人教学反思8

  一、自主探索,自主研究

  《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同时也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本课在“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且充分肯定了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及能力。

  其次,学生获得了一次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机会。本课中,我没有轻易地浇灭学生探索的火苗,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了学生。学生为了比较数的大小,经历了观察、实践操作、合作研究等活动,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学生在探索中感悟,在感悟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良好的效果表明,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表达权,是提升学生各项素质、有效获取知识信息的前提。

  二、轻松课堂,充满情趣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必要条件,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的理性认识,并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相互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并通过有效的评价方式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

  本节课在练习时设计了猜数游戏,让学生自然地加入到游戏中,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探索空间,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活动动机。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生动地、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上了一个台阶,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三、深刻反思,得到提高

  通过总结与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并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也是本课注重的一面。学生经过反思,更好地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总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数学教学已不再是教师简单地展示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亲身经历、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和创造等活动的过程。教学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种学生能够探索的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实实在在的探究空间,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断主动探索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为了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提高数学成绩和数学思维能力,数学网特地为大家整理人教版《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到大家,同时祝大家学业进步!

个人教学反思9

  结合校本教研制度,今年教导处在检查老师教案时,重点对“教学反思”进行了细致的查看,现小结如下:

  有95%以上的老师能做到课课有反思小结,这说明老师认识到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大部分老师能针对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效果是否高等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反思,并及时提出了有创新意识的下一步设想和改进意见,既显示出了老师对课堂教学的认真态度,又体现了他们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实践活动。还有一部分青年老师在教学反思中,有一系列的教改思想体现,他们针对教师角色的转换,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等新观念,进行了及时有效的反思总结,让我们看到了新课改的勃勃生机。

  这次的术科教案检查,大部分老师在教学目标、课时、教学过程等方面写得很详细,板书设计也比较恰当,但是有少数教师在教学反思这一部分,写得不够充足,有的教师注意积累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能在教学反思中有所体现,但是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如何去解决,或者说采用何种手段去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这一方面教师注重得不够,希望老师们以后能教学反思中多注意实践积累,尤其是积累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

  美术老师的教案有图片进行配合,梁华英老师的教案写的很认真,体育组老师教案用图表的形式。术科有的老师写的`小结偏少,但都能及时小结,反映问题。从部分教师的教案中能看出老师们都能动用新课改的理念进行备课,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来启发学生的积极性。每科教案按自己特色进行备课。

  数学组的教师们都能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具准备、小结和板书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各有特色,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每节课都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情境,注重让学生在协作和交流中自主学习。特别是青年教师,她们的教案书写工整,设计详尽,每节课后都作了认真的课后反思,有小结教学设计的闪光点,有教师的授课体会,有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有学生们创新思维的火花。

  不足之处是:个别教师教学设计思路还比较陈旧,有的新授课未进行课后反思。

个人教学反思10

  看着儿子做作业时愁眉苦脸的样子,我忍不住想,我们教师都抱定"熟能生巧"的古训,给不堪重负的小学生留下没完没了的作业。我们认为只有没完没了的作业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致使小学阶段要掌握的那2500个汉字就足够让学生手忙脚乱了。一个汉字一定要写上几十遍吗?这是一项极为枯燥的作业,小学生因此就足以对语文课产生抵触情绪了,再加上那些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条文,段落等,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说严重点,这甚至对孩子们是一种催残。

  对作业问题认真反思,我认为应该考虑以下几点:首先,汉字有汉字的特点,也一定有其记忆特点和记忆规律。比如,通过对比形近字认识新字体,像学了“浸”再学“侵”,学了“魄”再学“愧”,可以让学生自己对比记忆;通过猜字谜学习,像“巫”,出谜语“两个工人背对背”,嗅——“口臭”;联系生活常识学习,比如,旱——让学生想,太阳当空照,地面会怎样?这种现象就是干旱……教学生掌握了这些习字方法,完成写字作业就容易多了。

  学习汉字如此,那么,学习其它语文知识也一样有规律可寻。心理学界对记忆规律已有大量研究,且已证实记忆是需要重复,但重复的数量是有规律的。超过这个量的规律就成为过度记忆,对记忆是有负面影响的。因此,我们在留作业前应当先搞清楚想通过本次课外作业使学生掌握哪些本领。如果这种做法得以进行和推广,那么再剔除掉那些无谓的作业负担,减负就会按照教育规律真正落到实处。反过来,这一问题不解决,那么桌面上的负担减了,但这些负担会转入地下,由那些不放心的家长再给补上这一"课"。第二,要研究作业与学生对语文课兴趣的关系,要使作业既能激发学生思维,保持学习兴趣,又不加重学生负担。这不但有作业量的因素,也有作业方式的'因素。比如,教学《趵突泉》、《长城》、《倔强的小红军》……等课文时,就可以让学生提前搜集有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西湖的绿》、记金华的双龙洞》、《山雨》等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多积累,为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教学《太阳》、《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等课文时,让学生动手制作作品,宣传环境保护知识。

  总之,作业布置要正视学生差异,关注学生主体、兴趣、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作业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生长点。

个人教学反思11

  三年级第一学期第六课《库尔班大叔喜洋洋》是一首具有浓郁新疆风格特点的少儿歌曲,我反复思考如何在教材实施中体现课程标准?又如何让课程标准指导于教材的实施呢?我找到了契机,这节课不仅要让孩子富有感情地学会、唱会歌曲,更要以学唱歌曲为载体,了解新疆音乐的基本要素(如学拍新疆音乐的基本节奏,学跳新疆舞蹈的基本动作),体验感受新疆音乐的文化内涵(如热情的人民、丰富的物产等),从而使学生萌发对新疆的喜爱之情。

  1、上课准备充分。

  欣赏新疆舞蹈、聆听新疆音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音乐思维,开门见山地感受新疆音乐的风格和极其鲜明的节奏特点,以跳动的音符激荡起学生内心跳动的情感。

  2、课堂纪律活而不乱。

  节奏舞蹈律动,调动学生的“动”,体验音乐情感。音乐课强调以动觉为切入点,所以我带着学生做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人人参与的自主实际过程将无声的人体节奏和有声的音乐和谐地表现出来,这是进一步理解音乐和体验情感的过程,孩子通过自我展示形体之美、神韵之美诠释音乐运动的内在变化。

  3、师生关系融洽、和谐。

  我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开始“新疆之旅”,交流风土人情,调动学生的“听”感受音乐旋律。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参加表现,并引导学生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夸一夸,礼貌地提出建议,这不仅有助于融洽的课堂氛围的`形成,而且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其终身的良性发展有益。

  4、教学民主、开放。

  学唱新疆民歌,调动学生的“唱”,展示音乐风格。通过聆听——学唱——张口默唱——小声跟唱——放声歌唱——表演唱,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会歌曲。让学生思考:怎样唱好歌曲?他们自己领悟歌曲的重点难点,并加以解决;他们自己评价演唱的质量,并加以改善,体现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对知识的渗透,提高了学生的歌唱技能。

  5、教学实效良好。

  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的“创”,表现音乐文化。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在葡萄架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择表演方式,可以唱,可以跳,可以奏。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的空间,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潜能,最大程度地宣泄和释放内心的情感,升华了“新疆好”的主题。本节课让孩子富有兴趣、富有情感地学习了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了解音乐文化,从他们愉快的笑容和动情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他们的收获。

个人教学反思12

  每次总是很害怕教学这样的新诗,因为我总是不由自主地陷入讲解诗句、词语意思的怪圈,把整首诗支解得支离破碎,把整首诗读得味同嚼蜡。总想改革自己的教学,于是在集体备课时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回忆恩师,读好课题。

  吴老师陪伴了你整整三年,现在面对严肃的我,你一定记起了吴老师温柔的笑颜;面对陌生的我,你一定记起了吴老师熟悉的话语;吴老师关注的眼神,关爱的抚摩都触动了你的心弦。现在你能说说吴老师对你的好吗?

  带着这样的怀念、赞美、感激、崇敬,一起对吴老师深情说一声——《老师,您好!》

  二、初读,检查预习。

  课前,你已经读了很多遍了,现在请你再读一遍,注意用边读边做记号。

  交流你已经理解的词语,说出你的困惑,老师来考考你。通过这三个环节扫清字词障碍。

  本文一共几小节。(借助《秋天》,明确新诗以自然空行为分节。)

  三、精读感悟。

  请你自己读一读第一小节,想一想,本小节的重点词语是什么?(崇高)是什么意思,你觉得哪些人是崇高的?

  对对子练习,认识对偶。

  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读句子吗?直接赞美教师的事业崇高——诉说教师的.事业为什么崇高——抒发赞美之情。

  投影,练习说话:吴老师,你 !…………虽然我们已经分开,但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想对你说:老师,您好!

  自读第二小节,思考是围绕哪个重点词写的,分为三层。

  想一想“春晖”“朝霞”“甘露”“春蚕”“新苗”“鲜花”各指什么?

  读好全文,体会感情。

  四、组织诵读

  1、聆听范读。

  2、同桌自由赛读。

  3、鼓励能感情诵读的同学站起来起声诵读。

  就是这样一份平实的设计,在我的激情下有了真实的课堂,尽管不完美,但我知足,因为平平淡淡总是真。

  课堂的重点很明确,理解词语和诗的感情,迁移总——分——总的写法,初步认识对偶。

  在说说自己困惑时,记下了一个学生很精彩的问题:课文前面写教师的“心血”与“辛劳”,为什么后面不用“老师,您辛苦”了,而用“老师,您好!”疑问产生时,就是获得理解、知识时,我喜欢这样深邃的思考,有个性的质疑。让我更加佩服培养他们三年的语文老师,也感到肩膀上责任的重大——如何使这样一群有灵气得孩子更上一层楼。

  上课时,听着学生断断续续、吞吞吐吐的发言,有些着急。听着他们大声而乐滋滋的朗读,有些欣慰——他们是喜欢语文的,也有些担忧——高声叫,并不是朗读好啊!

  现在我终于明白:老师,您好!是一份真挚的赞美与感谢,是一份来自心底浓浓的情感,要让初入四年级的孩子用语言来倾诉,总是有困难的。不如,把精力放在有效的感情朗读指导上。

个人教学反思13

  “小数点移动”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论依据,又是名数改写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地位显著。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教学中,我首先做到扶放有度,巧妙平衡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验证猜想的初步方案由学生提出,名数改写练习放手学生尝试解决……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而验证猜想由教师适度“导引”,填表口算环节精细处理小数点位移方法,既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又帮助学生迅速形成口算技能,体现了教师的有效引导。其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新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的难度更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我首先引导学生去理解小数点移动;然后指导学生总结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与原数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单位名称之间的转换明确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数的10倍,而这个过程也是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接着引导学生根据这一规律,总结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三位……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最后指导学生根据“扩大”的规律,去总结“缩小”的`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迁移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了一环扣一环的探究过程。

  以往,学生即便掌握了规律,在做具体的这类题目时错误仍然很多, 如何能让学生掌握这一规律呢?教学中我采取了这样两个方法:1、从网上找了2个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规律:小数点,真奇妙,向左移动就缩小,向右移动就扩大,左小右大莫混淆.小数点,跳跳跳,几个圈圈跳几跳。2、强化练习,并要求学生把小数点的移动过程写出来。

  教学中,我有时忽略学生的想法,没能及时捕捉到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学在动态中延续不够,这些都是今后我在教学中要改进的。

个人教学反思14

  从今年九月份开始,自己走上讲台的时间已有三个多月,在没有真正成为一名老师之前,我觉得教学无非就是一项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非常简单的工作,可这三个多月的经历,使我发现课堂教学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也绝不是把知识讲出来就完成任务,这里面有太多需要思考和反思的环节。

  首先是备课,刚开始,自己把备课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对课本知识的准备,把课本看了一遍又一遍,题目做了一遍又一遍,可是真正到课堂上依然没有办法吸引多数学生的注意力;知识可能基本都讲出来了,但是不够精彩,不够耐人寻味。我开始慢慢觉得,备课时除了要备所讲的内容外,还要花大量的.心思去备学生的“口味”,简单点说,就是思考学生想听什么,如何设计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的脑子真正动起来,以及如何使学科知识与学生的已有经验产生联系。就物理而言,生活中那些需用到物理知识去解释的现象和问题就是很好的素材,尤其是一些与我们生活常识相悖的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其次是上课,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很多新的概念都比较抽象,因此,如果老师只是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则肯定收效甚微。所以,应该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和体验,当条件有限无法让全体同学亲自动手实验时,教师也应尽量给学生演示,或是通过课件、视频形象的演示出来,让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从而改变了以语言传递为主的单一知识传递模式,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的记忆,,因此,课件和直观性教具的制作就显得异常重要。与此同时,课上还必须利用好小组合作与师友互助,发挥小组教学的优势,并设计好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串,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再次,就是关于作业的布置,回想平时的自己,对作业的设计缺乏重视,没有考虑作业量的多少以及作业的难易程度,导致作业太多或太难,学生完不成、完不好,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也经常越看越气,着实有些“互相伤害”的感觉。因此,作业布置应讲求少而精,要以点概面,最佳效果是让学生“研究一道,弄懂一片”,同时还应注意作业的分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作业中体会到尽可能多的成就感。

  作为青年教师,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多思考,多反思,并注意汲取老教师的优秀经验,从这个角度讲,青蓝互助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我个人为,在向师父学习的过程中,不一定自始至终都要采取听一节上一节的模式,也可以在听师父的课之前,先把将要听的课提前讲一遍,这样在听课的时带着问题去听,看一下自己和师父之间的差距在哪些方面,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个人教学反思15

  《桃花心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作者通过记叙种树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没有规律的事情,将种树与育人巧妙地联系起来,说明了人在艰苦环境中要自立自强,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的道理。

  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地领悟文章所蕴涵的这些道理,我主要是采取抓住文中的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谈理解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重点的。

  我在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时,首先留给学生充分读课文的时间,建议学生朗读、默读、轻声读等等,要求学生不论采用什么形式的读,每读一次都要有收获,要勾画出对自己有启发的句段,并及时把自己的随感与随想进行批注。这样,使学生在脑海中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与此同时,我在巡视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有个性的批注,为下一步进行交流做好准备。

  之后,我组织全班进行交流,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不仅能够将重点句段准确地找出来,而且能够说出自己的见解。比如:

  1、 “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了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主要写出了种树人的奇怪做法,一是浇水的时间不定;二是浇水的量不定,有多有少;

  2、“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的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有的学生抓住“总会”一词体会到种树人不厌其烦地补种,证明他是一个勤快的细心人,与上文形成对比,更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3、“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是作者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之后的感想,是本文的重点句子,当学生提出这句话后,我引导学生联系上文谈见解,有的学生说,对于树木来说,“不确定”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对于人来说,“不确定”是指生活中所出现的一些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

  有的学生说出了面对生活中的出现的意想不到的困难与挫折的态度与策略,告诉大家要正确认识,勇敢面对;有的学生联系实际进行了事实说明:我每天中午放学回家后都能看到妈妈已经把饭做好了,可是,今天中午回到家后,只是看到了妈妈留下的一张纸条:儿子:妈妈去姥姥家有急事,自己动手做饭。后来,我就亲自动手,尝到了第一次做饭的酸甜苦辣,为今后的生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听着学生畅所欲言,我看到了成功。

【个人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个人教学反思10-28

个人教学反思06-21

个人教学反思【精】05-27

【精】个人教学反思05-07

【热门】个人教学反思08-09

个人教学反思【荐】07-26

语文个人教学反思09-16

【热】个人教学反思08-14

个人教学反思【热门】05-22

英语个人教学反思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