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小学教学教学反思

小学教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18 00:00:0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教学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教学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教学教学反思15篇

小学教学教学反思1

  众所周知,自20xx年实施新课程改革。新课改包含了八大领域,信息技术作为新课改之后的技术领域的一员,和通用技术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但信息技术学科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应用性、自学性、创造性。面对这些特征,如果仍然坚持常规教学方法,将违背信息技术学科特有的规律,教师和学生都会感到单调、乏味。那么该如何开展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呢?结合新课程的理念,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为什么学生感兴趣于自行操作?为什么学生玩游戏如痴如醉?究其原因,推广至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有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兴趣。于是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和以前的教学方法相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载体,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和老师的点拨解决问题。通过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感受到“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法相比,具有以下一些方面的优势。

  一.更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

  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之后练习,学生一定不爱学或被动地学。让学生单纯去记忆操作指令,他们一定会感到单调乏味。在这种情况下展开教学,课堂氛围、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但从学科的特点入手,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来组织教学,效果会大大改善。那就是将教学内容融入到一个个的任务之中,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掌握通过完成一定的任务来实现。上课伊始,先让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布置的任务,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尽管这样会浪费很多时间,但学生毕竟经历了探索新知的一个过程,毕竟他们在思考着一些问题:哪些知识会,哪些知识不会。探究出一个较好的操作序列,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这个操作序列可以由教师传授给学生,也可以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软件的各个单一功能可以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但是应用能力却需要自己通过实践进行自己建构。面对这样的学科特点及已经具有不同层次信息技能的学生,我们不能再抱着“传道,受业,解惑”的旧角色观来开展教学。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虚拟”环境,在虚拟环境下学生可以大胆试验,从中总结经验,学习技能,许多计算机迷就是这样闯荡出来的。所以把计算机当作学习环境比当作教学环境更恰当。所以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尽快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化,而“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适于实现这一学科特点,更有助于实现这一转化。

  二.更符合现代教育思想中的“做中学”理论

  据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是记住的、被动接受的、老师告诉的,而是在具体的任务完成过程中激活其学习动机,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获得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理解为什么要学,学了这些知识之后有什么用。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迫切要求通过“做”来学,而不是通过“教”来学。其中的“做”就是操作、实践、活动,那么学生去“做”什么内容呢?那就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任务”。在讲新知识或新技能之前,先让学生去完成一项包含这些内容的特定任务。在完成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其求知欲。这时老师应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集中讲解新知识,重点解决新问题,为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铺平道路。这样学生的“学”具有了目的性、主动性、高效性。在学习过程中,以任务推动学习,以任务贯穿学习,以任务评价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新知识,学会了新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未知,了解自己的需求,了解自己的水平。从而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鉴定的能力。

小学教学教学反思2

  分腿腾越 (山羊)设计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在40分钟短暂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2、运动技能目标:初步了解分腿腾越 (山羊)的动作方法,主动学会分腿腾越 (山羊)的技巧。了解安全的运动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发展学生柔韧、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和表现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及自控能力。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目的。

  4、心理健康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消除自卑感。

  5、社会适应目标: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尊重和关爱,特别是能关爱能力弱的同伴。通过学习中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使学生体验到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教学过程

  准备部分:

  1、准备活动要有全面性。不要固定做几节操。要多做几节徒手操。

  2、准备活动要有针对性。设置一些与本课重点教学内容相关的准备活动,或者用本课主要教学器材做准备活动,都是常用的方法。对重点教学内容有很好的引导和辅助作用。

  案例探讨:为分腿腾越 (山羊)设计两项准备活动

  基本部分:

  1、场地、器材。

  合理:布置合理、器材的摆放利于活动的开展。

  经济:利用好现有的场地,尽可能的把场地用好用足用活。

  节约:在小场地里上出精彩的`课也是一种水平。外出比赛往往是在体育馆里上课,也就是一个篮球场的大小。尽量节约场地、器材。

  创新:一物多用、传统体育器材、民间乡土器材、利用好自然资源

  2、组织。

  分不分组、怎么分组、怎么轮换、队伍怎么调动、出现突发事件怎么处理

  3、内容的实施。

  ①宜精不宜多:设置练习的内容不要多,要精选。

  ②宜实不宜虚:注重练习完成的质量,不要只注重探究、合作。

  ③宜专不宜散:安排练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要把注意集中在和本课相关的练习内容上。

  4、重点

  重点要突出:

  ①重点内容的练习要有一定的练习时间,确保对运动技术的理解、掌握。

  ②重点内容的练习要有一定的练习次数,确保运动技术的巩固。

  ③重点内容的练习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技术性越强针对性越强。

  ④重点内容的练习要有一定的辅助练习,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各项运动技术。

  所以一节常态体育课,教学重点内容的设置不要多,一堂课教好一、两项技术就足够了。

  5、难点

  难点要关注:

  教师难点教学的水平决定了学生整体掌握教学内容的水平。

  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的设置要重视,不能因为时间短就应付一下。本次展示课就缺乏亮点,形式、内容还是比较单一,设置也不尽合理,放松练习的针对性不强,放松效果也不好。让学生掌握放松的技能也是很重要的。

  案例探讨:放松练习做快节奏的模仿游泳划臂模动作,能不能起到放松作用?

  教师只是用语言告诉学生 “不要紧张、放松”,这样的放松效果是不好的,要用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引导、带领学生去积极做练习,让学生达到真正身心松弛下来的目的。

小学教学教学反思3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重点:

  1.运用媒体素材、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入情入境地朗读去体会。

  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字词目标: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将媒体素材和课文有机结合,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培养想象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语: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桂林山水甲天下”,谁知道它是什么意思?请有实地感受的同学具体谈一谈。

  2.选择部分精彩图片和一段视频素材播放给学生观看,再让学生说说感受。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体会作家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桂林山水,他主要赞美了桂林山水的哪些特点。

  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再想想人们为什么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初读课文

  1.出示桂林山水图、指导学生按照先局部后整体,先山水后其他的顺序观察画面、谈感受(水平静、清澈、山姿态万千、远处云雾迷蒙、近处小船、竹筏浮在江面)

  2.配乐范读全文、学生图文对照找出课文中与画面相对应的语句。

  3.按要求自读课文。

  (1)字音读准,解决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2)质疑问难。

  4.检查自读效果。

  (l)重点纠正下列字音:

  (2)引导学生体会本课新词。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漓江水”。

  思考:漓江的水到底与别处有什么不同呢?

  多媒体演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同桌互谈感受。

  2.自读这一段,概括一下漓江的水的特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静、清、绿)

  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描绘出来的.?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①带着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自读揣摩。

  ②指名读,并评点。

  ③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文,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桂林山”。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概括桂林的山的特点)。

  3.小组交流,反馈。

  4.全班交流自学成果,并解疑。

  ①体会“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②多媒体展示桂林的山,再对比泰山和香山。

  ③学生自己总结桂林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5.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注意”啊”的读法不同

  真奇“啊”读ya

  真秀“啊”读wa

  真险“啊”读na

  六、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在欣赏了桂林的山水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走进课文,了解作者的感受。

  3.读课文最后一段,你从这段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体会“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4.此时,我们已被桂林山水的美丽、神奇所陶醉,带着对它的神往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小学教学教学反思4

  教学目标:

  1、认识“郁、澈”等9个宇,学会“林、郁”等13个字。正确读写“山谷、森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乱砍伐树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是联系生适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1、小黑板(字词)。

  2、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一、投影插图,导入新课

  1、师: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请同学们看一看,它给你留下怎样丁怎岸的印象?

  2、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体会小村庄的环境之美。

  3、今云,我们就读一读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出示课题)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许多年前开始。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咆哮、 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

  3、边读边思考:小村庄结果怎么样了?

  三、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小结: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最后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真令人痛心,这到底是谁造成的呢?我们下节课探究这个问题。

  四、熟读课文,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1、自己练习讲述。

  2、指名讲述。评价读音的准确,故事的完整。

小学教学教学反思5

  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认为: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对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表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小学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意境,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自始至终。没有教师主动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就没有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用教材来挖掘意境

  教师应当认真分析教材内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乐表现记号、情感标记等,以充分发掘教材的音乐意境因素,并运用它来为意境教学服务。

  二、用色彩来营造意境

  教师应当运用自然界的五彩缤纷来引导学生想象和表现音乐色彩。如:教者在教学《春天来了》一课时,精心制作下载绘制了春天田野里绿的图画,学生被一片绿的色彩所吸引和感染,犹如置身在绿盈盈的春天意境中,用明亮的音色,明快的节奏,演唱了《春天来了》,脸上也露出了像春天那么美的笑容。这说明,美的色彩,能造成美的意境,学生在美的意境中,能唱出美的音色,取得美的效果。

  三、用多媒体来展示意境

  现代电化多媒体在展示音乐意境中,具有快捷、方便、超越时空的特点。学生在电化多媒体有声、有色、有形、有象的展示下,很快就能进入紧扣教材的特定的音乐意境中去。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精心剪辑了一组电影电视镜头,学生在屏幕看到的是:人民音乐家聂耳在简陋的斗室里,在昏暗的灯光下,创作《义勇军进行曲》,随着聂耳搞音乐创作的脸部特写镜头渐渐拉近,叠印出抗日将士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冲锋陷阵的场景,同时

小学教学教学反思6

  小学生,一般是六——十二岁,属童年期,正处于心理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儿童的心理变化和大脑思维最活跃。根据儿童时期的特点,我认为小学英语教学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

  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一般来说,小学生刚从学龄前的游戏活动进入系统的学习阶段,他们对学习的动机比较模糊,学习英语的主要动力就是兴趣,而兴趣又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性因素。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就要把握好小学生的初步兴趣,这种初步兴趣就是学生在开始学习英语时有一种很强的好奇心,而这种初步兴趣是极不稳定的。作为教师要使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升华为热情和爱好,就要在教学活动中下功夫,要懂得童年期的心理特征,

  要懂得小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主要不是来源于英语语言本身,更多的则是来自于英语教学活动的形式。如果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形式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那么,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初步兴趣就会丧失殆尽,更谈不上对英语的热情和爱好了。

  二、在教学活动中,要有和谐的语言教学氛围

  我认为,教师不但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学生面前是一名教师,而且更要注意与学生做知心朋友,要使学生觉得你亲切可敬。在教学中,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而英语教学主要是以语言实践活动为主。教师是语言活动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也是关键作用。教师的思想、教学态度、性格、志趣和情感等对学生的影响都很大。在课堂上,教师的态度和蔼,平易近人,语言里要流露出安慰和鼓励,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任何训斥、讥笑和讽刺都不利于双边活动的开展,还将削弱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该积极地关心、帮助学生,积极引导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对有困难的学生更要耐心帮助,同时鼓励他们要互相关心和帮助。使其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三、要重视学生基本技能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培养技能方面,教师应该注意到,小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还很弱,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灌输大量的语言知识,要充分利用图片、挂图、实物、幻灯、录音、录像等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游戏、英语竞赛、表演、英语歌曲、儿歌等活动,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才能使学生的听力、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要重视英语的基础训练,从而使学生获得一些运用英语的基本技能。

  在培养习惯方面,教师在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的同时,要多为学生创造一些运用英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多听、多说、敢于大胆开口,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另外,书写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目的之一,从小学起教师就应当狠抓学生的书写教学,并常抓不懈。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师要起到示范和身教的作用,教师自己的书写首先要做到工整和规范,这样才能做到言传身教。

  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有和谐的语言教学氛围,是学好英语的前提;而重视学生基本技能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学好英语的保证。

小学教学教学反思7

  在实施新课改、使用人教版课标教材的实验中,我们区广大教师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投入,踊跃探索、努力实践,从理念上的更新到教学方式的改变,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如今再走进我们的课堂,你会感觉到: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一起享受着学习的快乐,教学内容从原来的陈旧、落后变得生动、有趣了;教学方式从原来的灌输式变为引导探究、合作交流。我们使用人教版课标教材的实验是成功的、取得的成绩是令人振奋的。

  但是,在我们为教师们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取得优异成绩而喝彩时,也要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因为,在教学中的确有一些现象,令我们感到教师们对新课改理念上的理解有些偏颇,领会新教材编写意图上还有些误区,导致教学中出现了许多尴尬和遗憾。

  一、学生自主和教师主导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自主探究才能真正领悟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和方法。所以教师也很重视这一理念,经常创设一些活动、提供一些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但是有一些教师认为,既然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就应该越放越好,不需要指导和点拨,更不需要接受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有的教师怕被扣上“满堂灌”的罪名而越来越少讲、越来越不敢讲,把学生自主学习理解为自己学习。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年、月、日》这一课时,一开始就让学生根据家里带来的年历自己观察,自己提出问题,再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学生叽叽喳喳地开始讨论。几分钟后,学生开始汇报,一会儿提到一年有几个月,一会儿又提到节气,甚至还有的问什么是“皇道吉日”……教师任由学生“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一堂课很快过去了,可是许多知识点根本没有提到,最后教师说:“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还很多,请同学们下课后再去看书。”从表面上看,这堂课充分体现了开放教学、动态生成的教学理念,实际上在学生没头没脑的无目的的探究中,在教师随意的无序的解释下,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已支离破碎,知识没有形成,探究方法也得不到提升。

  其实我们所倡导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但并不与教师的主导相对立。教学是双边活动,离不开学生的学,更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它们相互依存,缺少任何一方就没有对话、互动和交流。学生作为不成熟、非稳定的一方,正处于认知、情感、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是不全面的,有时是偏颇的。因此,教学中不但需要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探究,也需要教师的体验去感染、唤醒和引导学生的体验。所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情的需要,进行适时、适度的点拨、诱导。也就是说,教师的指导、点拨要适时、适度,恰到好处、点到为止。适时,就像教师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学生尽力跳了还是够不着时,教师只需给他一个台阶,让他继续够,决不是直接把桃子放到学生手里,也不是坐视不管、视而不见,“该出手时就出手”。就像种树的故事,有三个人各种了一棵树,甲种完后,再也没有来管过;乙恰恰相反,每天都来浇水、施肥;丙是刚种时来得勤一些,以后隔几天来看看,缺水了就浇浇水,有虫了就打打药。一天夜里刮起了大风,第二天,甲、乙种的树都被刮倒了,只有丙种的树还依然完好。甲种的树自不必说,那么乙对种的树可是关爱有加,为什么也会被刮倒?原来树的根系如果很容易得到水和养料,会产生依赖性。如果像丙那样对待树,树的根系就不得不自己向下寻找、吸收水源,根系会越来越发达,树就会长得壮。这个事例说明,教师的主导要适度,教学中应着眼于理解的疑难处、知识的关键处、情感的共鸣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教师要有两个把握:(1)把握时机,进行启动、引发,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更深的境地;(2)把握好自身的角色定位,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引导,当学生发生争议时——参与,当学生发表意见时——倾听,当学生出现错误时——纠正,当学生获得成功时——赞赏。所以不要轻视教师的指导。学生和知识之间就像隔着一层窗户纸,教师轻轻一导会使学生霍然开朗,老师轻轻一导会给学生呈现出一个充满想象、充满灵性的瞬间。导是有学问的。

  二、多样化与最优化

  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实践中的一个难点。

  人教版教材为我们呈现了许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思维多样化、鼓励学生个性化解决问题的内容。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也经常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为不同的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但在具体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以下这样的行为。

  一种是把多样化理解为越多越好,只注重量的堆积,忽视质的提升。例如,教12-9,老师问:“12-9得多少?该怎样算?”学生想出了多种方法,但老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追问:“还有别的算法吗?”结果学生在老师的穷追猛打下,连最低层的12-1-1……都说出来了,老师才如释重负。这种过于追求算法的数量,一定要把能想到的所有算法都展示出来的做法,既浪费宝贵的时间,又影响了其他教学目标的落实,这是没有必要的“走回头路”。因为学生已超越了低层次算法,为了体现多样化,再回过头来寻求低层次的计算,纯属耽误功夫。其实多样化是一种态度、一种过程,不是最终目标,不能片面追求形式化。

  另外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为了体现不一样的方法,对其他一些思维层次较低、思维过程烦琐的算法也不敢说“不”,对其中一些思维方式灵活、过程简单、层次较高的算法也不敢推广,而采用了“用你最喜欢的方法算一算”的方式。表面上看,教师尊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但实际上小学生的分析、鉴别、优化能力还尚欠缺,都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倘若每个学生仅仅掌握自己的方法,思维能力就很难继续提高。倡导多样化,不仅仅要让学生得到自己喜欢的方法,还应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和提高。当然,解决问题最优化不是由教师来推荐的,而应是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运用,得到比较好的方法。下面这位教师的引导语言很值得我们借鉴:“你们听懂这位同学说的方法了吗?”“除了你的方法外你还喜欢谁的方法?为什么?”“请你也来试一试,如有困难可以找这位同学帮忙,也可以找老师帮助你。”这样的语言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也体现了对学生自主选择的尊重,让学生通过“模仿—尝试—掌握”。另外,最优化也要看具体的教学内容,如果是同一层次的方法,就不必优化。

小学教学教学反思8

  目前,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课程的理念上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价值观。长期以来,音乐教学是浮于表面的唱唱跳跳、敲敲打打,或是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它既忽视了音乐教育在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方面所具有的诸多功能,更忽视了学生个体生命多方面的价值。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励学生进行音乐的创造,更好地挖掘美、感知美、表现美。

  歌唱是声音的艺术、情感的组合,其本身就是创作。歌曲教学不能是让学生机械的模仿教师范唱或录音范唱,应让学生学会分析歌曲、领悟歌曲结构、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歌曲风格,并运用自身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知经验对歌曲演唱的总体构思与设计进行艺术的再创作。而对于自己"二度创作"出来的作品学生会极投入地演唱。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善于创新的能力和表现的能力。

  一、掌握歌曲情绪激励学生自主参与

  每首歌都有一个基本情绪,有的庄严,有的激昂,有的深情,有的活泼欢快,有的雄壮,有的跳跃,有的诙谐……抓住歌曲的情绪,对于歌曲旋律的处理以及对于歌词的理解都会大有好处。在歌曲教学中,教师通过抓歌曲的情绪来帮助学生理解旋律、理解歌词,学生就以歌曲的基本情绪来进行艺术再创造时的依据,围绕着歌曲情绪进行演唱上的总体构思与设计。如:《共产儿童团歌》是一首革命歌曲,反映了当时少年儿童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共产儿童团,随着父兄们向地主、军阀、帝国主义者进行斗争的精神面貌。教学歌曲时,教师先利用幻灯映示抗日时期儿童团员与敌人巧妙周旋的情景,使学生对歌曲的艺术背景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后再播放歌曲的录音,强化学生的音乐情绪体验能力。在这种音乐氛围中学生能够准确的感受歌曲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此时让学生自主分析歌曲节奏,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2个乐句,节奏完全相同,而且歌曲较多的出现附点八分音符。歌词中的“底底达底达”给人一种勇敢前进的感觉,歌唱时就要精神饱满、坚定有力。学会歌曲之后,学生自由创编舞蹈动作,边歌边舞,兴趣盎然。这样,孩子的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得到激发。

  二、对比歌曲因素引导学生巧妙处理

  音乐形象往往是跟据文学形象所要表达的内容而进行塑造的。在旋律进行中可运用节奏上的“松”和“紧”,速度上的“快”和“慢”,音量上的“强”和“弱”的对比,或调式转换、音色变化等手法。演唱时如果能很好地把歌曲中的这些内在的因素表现出来,歌曲的艺术形象也就更鲜明突出、栩栩如生。

  1、节奏上的对比

  如:《小燕子》(胡鹏南词曲设疑激趣导入歌曲教学后,教师运用直观感性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边看“燕子飞翔、捉虫”的动感画面,边聆听歌曲,感受旋律,熟悉音乐。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乐段?”在初听结束时,许多学生已经有了答案——三个乐段,方法是根据节奏的不同来划分。视唱时,学生发现一、三乐段节奏舒展,给人优美抒情的感觉,演唱时要连贯、圆滑,用较轻的力度;第二乐段以XXO紧缩的节奏仿佛让人看到小燕子敏捷轻快的身影,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要唱的活泼、跳跃、轻快,音量可稍强。对于学生的观察教师给予高度的评价,孩子们兴趣大增,对歌词演唱跃跃欲试。此时无须教师多语,孩子们随琴自由演唱,他们已能把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表现得淋淋尽至了。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在歌曲演唱后,让学生自由创编“小燕子”的动作,通过各种动作来深入感知和掌握歌曲的节奏。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不同节奏要用不同的演唱方式,而且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能力得到提高,创造能力得以锻炼。

  2、速度上的对比

  速度在整个小学音乐学习中贯穿始终,对学生学习音乐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歌曲演唱时用不同的速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速度对音乐的表现作用,从而促进创作能力的提高。演唱时速度“快”和“慢”的变化是相对的,既歌曲的某一段或几个小节处理的稍快、突慢、渐快、稍慢等。演唱的过程就是激发情感、鼓励表现的过程。如:演唱歌曲《闪烁的小星》时,要求学生演唱两次,一次启发学生想象美丽的星空、无边的宇宙,用慢速演唱歌曲;另一次用天真活泼稍快地演唱。紧接着,教师通过电脑课件演示星星的动画:小星星们聚会、跳圆舞曲、飞翔、进入梦乡……要求学生用歌声表现画面。精彩的动画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变化,从而获得了创作的灵感。他们用快速演唱星星的“聚会”;用中速稍快演唱星星跳圆舞曲;用中速稍慢演唱星星飞翔;用慢速演唱星星睡了……在生动有趣的演唱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能力及表现能力得到提高。

  3、音色上的.对比

  对于一些情绪不同、风格不同的歌曲,在演唱时可启发学生考虑采用不同的音色的变化去进行艺术的再创造。演唱活泼、富有朝气的歌曲或民歌风味的歌曲,可用明亮、圆润、清新的音色;演唱抒情、优美的歌曲,可用柔和、轻盈、甜润的音色;演唱忧伤、速度缓慢的歌曲,可用坚实、刚健的音色……总之,运用不同音色演唱不同情绪的歌曲,可以取得各种不同的效果,给歌曲的音乐形象增添艺术色彩。在一首歌中,随着情绪或节奏等的变化也可采用不同音色演唱,以增加情绪节奏的对比。又如:《小燕子》的第一乐段节奏舒展,可用柔和、甜润的音色,第二乐段节奏紧密,可用明亮、清新的音色,第三乐段音乐是第一乐段的再现,演唱的音色可更柔美,抒情。演唱形式的安排是在演唱过程中根据音乐情绪的发展而安排的领唱、齐唱、轮唱、小组唱等,这也是歌曲艺术处理的一种方法。

  总之,歌曲的艺术处理方法不一,教师应努力引导启发学生,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激励学生敢求异、会创新,善表现,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教学教学反思9

  今天上午考试,为了感进度,虽然知道下午的课效果不是很好,还是想去上新课了。而且,学校给我派来了一位小徒弟,我这个小师傅不能每天让人家听复习课啊,于是我就准备准备,小徒弟坐在教室后面,虽然没有像教研员在听课时的紧张,却也有一分想以身作则的责任,感觉到了一丝辛苦。现在体会到,要做好师傅真难。想到了师傅王老师,每次为我听课、评课一定费了不少心思啊!

  今天我上了《古诗两首》中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说实话,古诗我是不会上的。但我还是感情饱满地走进了教室。我开门见山地说,我们今天学习新课《古诗两首》,通过预习,谁已经记得了我们要学哪两首诗,学生回答后,我板书,因为“瀑布”估计有很多人要念错,于是我想让学生念好题目。之后,又问学生:那你知道这两首诗分别是谁写的吗?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李白和杜甫。李乐天还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了李白和杜甫,李豪磊也告诉大家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成为诗圣。我很高兴大家知道这么多。

  一、读得正确

  师:一位是诗仙,一位是诗圣,他们都是作诗的高手,他们在游览祖国山山水水时,写下了这两首优美的诗,愿意去领略一下其中的美吗?

  生:愿意。

  师:那先让我们把诗读正确。自己借助拼音把两首诗读正确。

  (学生大声读诗)

  师:谁能把第一首诗念正确了?

  (请了三位学生来读诗,要求学生评价时只看正确与否)

  二、读得有节奏

  师:下面我来读读这首诗,仔细听老师在哪里有停顿,请用小斜杠划出来。

  (我拿了鲍中天的语文书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他是完全正确的)

  师:说明鲍中天听得非常仔细。现在大家能把这首读得有节奏吗?

  (学生又一次大声练读起来)

  (我又请了三四位学生来读,基本能读出节奏感了,又请全班同学来读)

  三、读懂题目

  师:读得正确了,读得有节奏感,那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得美,读得有味道,是吗?那让我们先读懂这首诗吧。

  师:让我们从标题入手。读读题目,你读懂了什么?

  生1:望庐山瀑布,就是看庐山瀑布。

  师:那李白为什么不用《看庐山瀑布》呢?

  生2:那样不好听。我觉得望是远远地看,题目是远远地望庐山上的瀑布的意思。

  师:说得很有道理。一起来读题目。

  四、读懂诗句

  师:那“日照香炉生紫烟”是什么意思?对照图,看看字面意思,说说看?

  生1:太阳照着,烟雾像香炉一样地冒出来了。

  师:沈贯说对了“日照”的意思,就是太阳照的意思。那其他部分谁还有话说?

  生2:太阳照着香炉冒出了紫色的烟雾。

  师:你说对了“紫烟”就是紫色的烟雾。那什么时候,云雾会有紫色的?

  生3:早上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

  生4:还有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师:有人天黑了去山里看瀑布吗?很少吧。所以是初升的太阳更好些。现在为止只有“香炉”没有人说对,它不是真的香炉,而是……

  生5:香炉峰。

  师:对了,因为那座山峰样子像香炉被人们取名香炉峰,它是一座山峰。那谁能连起来说说了。

  (我请了三位学生才讲好,听的习惯很差。)

  生:早上的太阳照着香炉峰,升起了紫色的云雾。

  师:读好这行诗。

  师:“遥看瀑布挂前川”又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生1:遥是遥远,遥远地看瀑布挂在……

  师:谁来补充?

  生2:远远的2望过去,瀑布挂在山前。

  师:看来大家都对这个“川”字意思不理解,查吧。

  (这一招是立老师刚教我的,用用看灵光不)

  (学生很快查到是河流的意思)

  师:那是远远的看,瀑布挂在河流?不对啊!

  (大家都不吭声,我来讲)

  师:远远地看,瀑布像一条大河挂在山上。

  生:啊?不过挺像的。

  师:读好它。

  师:从“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1:瀑布很长,有三千尺呢!

  师:人们没有去量过是不是三千尺,但是为了说明瀑布很长很长,说得好。

  生2:我读懂了瀑布流下来速度很快,而且笔直地往下流。

  师:一下发现了两点。正因为笔直地流下来,所以速度非常快。

  师:谁能读出瀑布这样壮观的气势来?

  师:“疑是银河落九天”与“飞流直下三千尺”连起来是千古名句啊。谁知道这句是什么意思?

  生:好象是银河从天上落到地上来了。

  师:说得很好。我来补充,古时候人们认为天有九重高,所以用”九重天”来指天,或形容天很高。所以可以说好象银河从九重天落了下来。说瀑布就像银河一样。谁能读出这种夸张的语气来。

  五、读得有味道

  (最后知道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下课)

小学教学教学反思10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

  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

  3、指旬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不公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小学教学教学反思11

  这一学期我担任了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我对教学工作从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虚心向同事们求教,因为我知道课程是一种实践,只要用心钻研、探索、反思、总结经验,就可以把语文融入到孩子们当中,变成孩子们的笑脸,变成学生愉快的学习,变成学生更真实的发展。新课程要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变成一种真实的、动态的、发展的现实。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获取了点滴的教学经验:

  一、学生在"玩" 中学语文,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在识字方面,我注重将学生引领到生活当中去识字,激起学生识字的极大热情。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整体识记生字,提倡个性化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寻找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识字方法,通过不断的求异,激活学生思维,"玩" 出价值。如"闯"字的识字,有的学生说:"这是一只马跑进门了。""不是,这是马儿被关住了失去了自由,想冲出门到外面呼吸新鲜的空气。"有的学生说:"这是"门"跟门有关系,就是冲进门或冲出门的`意思"……一个字有多种识记方法:看字形认字、跟据部首猜字义等等,学生在发散思维的"玩" 中学得快乐。再如用画画的方法记一记会意字;将所学的字、词贴在家中的实物上"复现";将课外识记的字剪一剪、贴一贴,制成"小报";在班级中评选出"识字大王"等方法、活动都为学生识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玩" 法。

  二、在写字方面,我把写字当作美的鉴赏对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一直强调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规范、漂亮。

  《课标》中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一个人的字写得好与否,不仅仅是个人的"门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及性格特点。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读字、范写、评议、试写" 的程序:"读字" 时,让学生讨论"写这个字时哪一笔最关键""写这个字哪一笔最容易写错"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问题,整体把握写字的规律;在范写之时,让学生评议老师的范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握写字的要领;让学生对老师评头论足,运用形体动作学写笔画、作业展览、评选书写闪耀明星等方法,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写字的技巧。

  三、在阅读教学中,我反对无目的多读,强调有层次的读书。

  初读,将课文读正确,整体感知全文;再读,将课文读流利,理解课文中词句;研读,将课文读出感情,谈独特的理解与感受;练读,将课文读入心,积累语言文字。在不同层次的读中,教师同样鼓励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挑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画出来,说一说自己这样画的理由,放胆做画学语文;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师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评议,演演评评学语文等等。这些颇有趣味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乐学、爱学语文。

  在学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我注意让儿童在规范中学语文,打下学好语文的基础。这并不与在"玩" 中学习语文相矛盾,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个性" 必须在一定的规范中张扬才不会使学生走上发展的歧途。所以,教学决不能从统得过死转向放任自流,一定要严把"度" 这一关。在听、说、读、写几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如:个别同学站起回答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有意见可以举手提出;朗读或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语文学习的点点滴滴都需要有规范,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四、在学生学习能力形成方面,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语文活动,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

  我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们的乐趣所在,将"玩" 引入课堂,使学生对这种活动的动机和兴趣逐渐迁移到语文学习上,从中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探求语文教学进程中,我力求将"讲堂" 转变为"学堂",将机械重复的练习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为他们语文学习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尽管是"玩" 中学语文,但我们决不是追求形式主义。这里倡导的"玩" 是一种形式、一种途径,"玩"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语文,培植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我会在工作中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探索,寻求出更好的教学方法。

小学教学教学反思12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成为硬性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关键。如何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对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从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语文教师依然采取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往往以自己为教学的中心,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受到充分重视,只能被动接受知识,阅读能力难以得到显著提高。此外,语文教师在讲解阅读文章时过于注重文章的主旨大意和修辞而缺乏延伸性的内容,不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1.2学生阅读兴趣不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然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大部分语文教师往往只重视对阅读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因此,不少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常常会感到枯燥和乏味,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学习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2.1利用现代科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基于生理和心理的条件,小学生一般具有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小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从视觉和听觉上带给学生触动,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想象和联想。例如,在教授《看海》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结合网络资源为学生展示有关大海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大海的深邃与波澜壮阔。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学生的脑海中会浮现出生动的画面,阅读不再枯燥与乏味,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得到调动。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所教授文章的朗诵音频,朗诵者阴阳顿挫,富有情感的朗读可以带给学生奇妙的美感,使阅读更具魅力。在现代科技的辅助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可以得到延伸,学生的视野得到进一步的开拓,思维得到进一步的锻炼,能进一步体味到阅读带来的丰富的知识,对阅读的兴趣也会油然而生。

  2.2采用恰当的阅读方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文章的类型多样,内容丰富,而长短不一。阅读不同的文章应当采用相对应的阅读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式阅读。根据文章特色和需求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对于朗朗上口,具有音律美的文章,可以采用朗读的方式;对于生动细腻,用词优美的文章,可以采用默读的方式;对于蕴含知识,信息丰富的文章,可以采用精读的方式;而对于长篇牍句的文章,可以采用泛读的方式。阅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工具,阅读能力强的人的更容易通过阅读获得知识,领悟道理。为了发挥小学语文教育的功能,带给学生更多美的感受,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阅读方式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3设计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教学情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情境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即创造与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安排。例如,在讲授《鹬蚌相争》这篇文章时,语文教师可以设计教学情境,将文章中的不同角色和旁白分配给一些学生,让学生们分角色朗读。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在有感情的朗读的过程中,能够渐渐进入情境,对于文章的内容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可以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3总结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深远影响。面对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学生阅读兴趣不足等问题,教师要积极应对,利用现代科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恰当的阅读方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此外,为了更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应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阅读的平台,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读好书,多读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林文兰.试论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10).

  [2]朱静萍.素质教育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5).

  [3]王丽梅,张立云,赵玲玲,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3(3):183.

  作者:王霁 单位:重庆市南川区沿塘小学校

小学教学教学反思13

  教学预设目标:

  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认识"所1、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背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课件、音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预设目标:

  1、学习古诗《所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一、激趣导入

  1、沈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很多同学学过很多的古诗,也会背很多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诗背 给

  大家听。

  2、揭题,释题。

  齐读课题。"所见"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说)

  小结:所见--所看见的事物(东西)

  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

  《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让我们也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出示小黑板:预习"三读"法:

  一读:读准读通课文。(大声朗读)

  二读:划出生字,记住字形(不出声音默读)

  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轻声读)

  2、请同学们用我们学古诗的"预习三读法"来预习一下课文。

  把不懂的字、词、句子用横线加上"?"划下来。如:?

  3、学习生字。

  (1)、预习好了,你能把古诗中的'生字读出来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老师相信你们不用看拼音也能读出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对读,检查。

  三、精读课文

  1、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两名)

  2、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学生闭上眼睛听,初次感悟、体会诗句的意思。

  3、学生练读全诗。(4人组内合作朗读)指名1号做朗读汇报。

  4、在4人组内交流: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5、全班交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教师相机解决问题)

  预设问题:什么叫"振林樾"?(传遍了树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6、理解诗意。

  (1)出示课文插图。

  A、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牧童骑黄牛)

  B、放录音(牧童歌唱的声音)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C、齐读诗句。

  (2)演示"牧童捕蝉"的动作及"蝉叫声"。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出示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齐读诗句。

  (3)你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小组合作完成)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心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4)挑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读一读。(指名读)

  (5)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配上音乐)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四、读诗想画面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3、从"林樾"、"蝉鸣"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指名说说)

  2、说说你认为最好记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林:左边的木的捺改成点。

  黄、童: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

  范写"黄"、"童"

  六、编故事

  学完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捕到蝉了吗?小小组里讨论一下,试着编一个故事。

  七、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小学教学教学反思14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小学语文反思性教学,它是一种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回顾,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最终实现教师学会教学反思、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教学。其实施的基本路径以发现问题为基点,以提出解说为起点,以制订计划为中介,成反思性日记或论文为目的。走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笔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

  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问银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教学《乌鸦喝水》时,我们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引领孩子去读书。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反思二语文的功能到底是什么。

  语文是综合性最强的一门人文学科。通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更要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但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偏重于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对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辞方式的运用等等,而忽视了语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传达的思想,精神、人生观、心理状态等,以及对于学生应该从中借鉴什么,学习什么、批判什么……新课程则提出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强调“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在成长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小学教学教学反思15

  一、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相机引导相结合。

  三年级的语文学习,我比较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训练和培养。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随着学习进一步深入,有些问题是可以自己解决的。如:遇到不理解的生字“赐”,学生可以自己查字典,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或找近义词理解。但还有些问题是不能解决的,一般来说不外乎:主人公达尔文的概况,“报春花”的.资料,课文中含意深刻难以理解的语句,关于“虹吸现象”的科学常识、原理,还有就是因课文而生成的新的兴趣点,引发的新问题:爸爸说“花长成什么颜色,那是大自然赐给的,不能按照人的意愿生长。”可小达尔文却真的做到了。那爸爸的话是对还是错?等。其中有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前收集资料、课后延伸拓展去解决,而有些问题则是课文学习的抓手、重要突破口,学生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思考,层层深入,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了语文学习,同时又一次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二、阅读教学中,穿插多种语言能力的训练。

  这堂课的阅读教学,我注重了对学生多种语言能力的训练。

  1、了解课文大意时,用一句话说说。这也是一次语言组织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2、听记文中的一句句子,这是一次巩固字词、训练听记相结合的练习。

  3、请学生用第三人称说说小达尔文改变报春花颜色的过程。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找到有关内容。学生有了读的要求,读得专心,又积极思考,给于一定的句式,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把文本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而且能培养学语言转述的能力。

  4、通过读文,想象说话:爸爸看着这束红色的报春花,欣喜地想:这孩子从小就,将来一定会。加深了对“我的花园里又多了一种新的报春花,英国又多了一种红色的报春花”含义的理解。

【小学教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教学教学反思01-18

小学数学教学教学反思10-20

小学教学反思05-15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 高中体育教学反思10-07

小学音乐的教学反思04-04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03-24

教学小学语文的反思04-18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精选】07-08

小学体育教学反思(精选)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