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生物课后教学反思

生物课后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27 03:15:2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生物课后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课后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课后教学反思

生物课后教学反思1

  上这课之前我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分析,在实际的教学中,怎么要让学生去听你的可很重要,同时,对于不同的学生也要注意,所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去主动学习。

  这节课我是通过首先对前面的知识进行总的.回顾,让学生对本节知识愿意去探讨。并且大都采用让同学们比较,然后进行总结。这节课讲过之后,我觉得收获有:能让同学展示自己的总结结论,让雪生自己敢于去做,归纳,总结,最后变成自己的东西,不易忘记。

  本节课不足之处在于:我感觉到:这节课我讲太多,主动权没有放心教给学生,否则情况可能会更好,应划大力气来调整自己,另外我也应该不断充实自己其他方面知识,把自己的课上生动活泼。其次,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但给学生留下的思维空间较少。

  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讲起来学生不易理解,特别是种子植物的分类: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他们并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最好是让他们通过实物来作对比,从而概括出两种植物的不同。好在我们的学生大都是农村的学生,对一些种子有些熟悉,可那只是表面的认识,内部结构的名称不知道,我又想能否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清楚呢,比如用橙子来作例子,让他们说出它是被子植物还是裸子植物,但这里又牵涉到果肉,这么多的内容怕学生一时消化不来,所以讲得比较吃力,学生也比较难理解。所以,最后把这些内容作一个系统性的总结很重要,让学生理顺这节课的思路,也可以通过练习题来作为巩固

生物课后教学反思2

  (1)使学生有了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向别人提问,向别人解释自己的看法,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可以促进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增加他们重新整合思想的机会,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

  (2)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小组合作学习不同于强调竞争的班级授课。它使竞争环境转向合作环境,组内的每个同学都有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他们或作为集体的一员为完成任务而自豪,或代表小组为展现小组的成功而骄傲。它使参与学习的小组成员人人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使“失败者”重新得到自信。

  (3)学会了和别人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为组员奠定良好的友谊基础。在组织相互切磋的过程中,大家互相勉励、共闯难关,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可以通过组员的互勉互励,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在共同商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关心和帮助他人,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学会了与不同背景、不同性别、不同能力的人一起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时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时,以小组的共同进步为标准,一个人在小组中被同伴们认可的程度为标准,在优化教学效果的同时让同学们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

  (4)拓展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的学习空间

  曾经有人把课堂上学生座位的方式变化作为对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一个方面来研究,在较为宽松的学习空间学习,会增加交流机会,促进人际合作。譬如,把目前学生全部对着讲台坐的方式,改变成围成小组坐。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没有要求座位上的变化,但却起到了调剂学习空间的作用。它不仅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的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还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而且还将学生的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生物课后教学反思3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同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以技术应用广泛、知识创新快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我们每一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

  在本学期中,我逐步尝试将“目标导向教学”理论应用于我的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我认为,“目标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师生在课堂中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依据简单、可操作的一系列教学目标,最终绝大多数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为终点的教学管理过程。

  “目标教学”的大框架是“导标、导学、导练、导评、导结”五段式,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不分对象地、机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将其应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来说。比如说,导标这一过程也许在高中生能够很容易让学生跟着教学所呈现的目标去学习,在练习、讲评中检验三维目标是否达标,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学,我发现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太明显。初中生在学习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的的学习特点:(1)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都比较弱,而学习依赖性强,尤其是七年级学生表现更明显;(2)思维特点上起主导的还是形象思维,随着年级的上升抽象思维迅速发展(3)学习上容易对教师生动形象的事例介绍感兴趣,对严密的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厌烦。因此,有一部分学生看到分解的许多小目标后,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有时还会感到厌烦,就开始慢慢走神、不感兴趣,因此在学习动机不强的情况下,试想一下练习的效果会怎样,达标效果也不言而喻了。针对初中生这些特点,我觉得目标导向教学在初中生物中可采用这几个环节,即“引趣——尝试——反馈——总结”。

  第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且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教师可通过生动有趣的生物演示实验或是设计简单的学生实验,讲述生动的生物学史,列举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学现象等,多种方式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解释生物现象、探索新问题的求知欲。当学生产生了疑问,有了解问题的需要后,再让他们自学教材,他们才能专心研读,使自学获得好的效果。例如,笔者在讲“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一节时,先课前让学生分组捉鼠妇,分发一系列的讨论题给他们,如“一般在什么地方容易捉到”“什么会影响他们的生活”“你怎么跟别人验证你的结论是对呢?”等问题,通过这样的一个探究实验设置了疑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导入了下一环节。

  第二,让学生学习自主学习

  教师分发自学提纲,即分解后的学习目标,由学生按自学提纲,个体独自阅读教材,或四个人一组小组讨论的形式,有时用老师将学习目标用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掌握。教师作巡回点拨,对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诱发启导,但不能包办代替,主要在于了解自学情况。比如在介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影响》这一节时,可简单地将目标呈现给学生:(1)举例说出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2)举例说出一些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3)生物适应并影响环境,认同保护生物的观点。接着采用学生依据要求:4人一组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举出许多例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纠错与讲解,注意引导学生紧扣讨论题目来进行讨论。对个别学生提出一些超出教材要求的问题,教师应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深度,指导他们在课外去阅读有关书籍,以防讨论漫无边际,影响教学进度。当然,也要注意保证讨论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估计学生讨论没有余力时,再予以指导、启发和补充,切忌匆忙讨论,仓促结束。接着,教师组织全班学生,针对普遍性的问题,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因为通常重点、难点是不能完全依靠自学解决的)以及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第三,通过反馈了解学生

  目标教学是通过教学信息的反馈来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检测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定预定的教学目标。检测的形式一般采用提问形式或书面练习检测,当然尽量可多用一些书面检测,这样涉及的学生比较多,效果更为有效。在每一个知识点讲解完毕,可适当选择一些“小、精、活”的练习加以检验,以确定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根据检测中暴露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小组或个别辅导,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教学中反馈的信息,实现了对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控制,这样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四,通过总结保证教学质量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目标教学中必须保证实施小结这一环节。这样有利学生把各个小目标达到整合,最终实现总目标,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并且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知识的再现与提取。

生物课后教学反思4

  摘要反思性教学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的主要途径。该文主要从教学设计,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情感形成,教师写课后日记几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关键词反思生物课反思性教学

  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inghowtoteach)’与‘学会学习(learinghowtolearn)’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1]面对新课程理念的挑战,这需要教师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反思从教学进程来看,可以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三个阶段。

  1、课前反思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一是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2]这就必须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对象分析。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选修本的“光合作用”与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结合等。③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④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3]

  2、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主要反思以下几方面:

  2.1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生物知识的学习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如在复习有关呼吸作用内容时,笔者和学生围绕有氧 呼吸的场所在哪里?过程如何进行?哪些类型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当有同学提出“细菌属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为什么有的细菌是好氧细菌”?问题时,互动的内容就更进一层。

  2.2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等能力。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学生发现用毛细吸管不容易把滤液细线划细划匀,甚至有时还会把纸划破,此时笔者提问:“你能找到替换毛细吸管的更合适的划线工具或划线方法吗?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

  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3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老师要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生物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笔者先轻松愉快地说:“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萧一带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因受老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心情沉重地说:“由于人们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学们,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讲到这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近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

  3、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个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下面谈谈对课后日记的反思:

  3.1记“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例如讲授“种群”这个概念时,看起来学生都掌握了,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组成一个种群”。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同种生物”既包括幼体还包括成体的所有集合。

  3.2记课堂的成功之举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如在复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情况,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笔者在教学中,把复杂、繁琐的知识用简明的字组成口诀:“有丝同源不配对,减Ⅱ无源难成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Ι”。这就有助于学生记忆,深受学生欢迎。这些做法显然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得意”之作。记录它们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生物课后教学反思5

  这节课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分清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形成这么一种有层次的结构感觉。因此,在器官的教学中,让学生举尽量多的器官例子,然后进行总结和分类,从而自然引出系统的概念,同时也清晰的将结构层次显示出来。

  讲述生物体的结构与层次时,最好结合学过的'概念,这样学生理解的会更深。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不断进行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可以形成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即组织。不同组织间的细胞形态和功能有明显的区别。不同的组织又可以依据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定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功能,即器官。不同的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能够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即系统。不同的系统相互联系,协同工作,使生物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适应环境。

生物课后教学反思6

  这次教学公开周是我们生物科教学质量的一次考验,这次教学活动后,我们深刻地反思了七八年级的生物课堂教学不足之处。

  首先,教师在课堂中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思索的现实问题。

  其次,教师在课堂中注意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

  再次,教师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学习要做引导者的角色,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要及时进行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另外,我们还注意到要上好初中生物课还应努力做到这两点:

  1、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善于引导学生从身边生产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主体性。只有如此,才能引导学生喜欢生物学,愿意学习生物学

  2、切实实施课程标准,努力引导学生动手设计、进行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通过相互探讨和评价,归纳概括,得出正确结论,使学生受到实验探究方法的训练和能力提升以及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科学态度的养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生物学,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教师要用积极的语言,轻松的教学方式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心里不以学习生物为负担,将生物这一科当做兴趣来学习,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生物的关键所在。

  学科分析整改材料

  一、课堂上要注意营建轻松的教学气氛,多用一些教学视频,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生物课堂变得丰富起来,让学生喜爱生物。

  二、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降低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作用。

  三、坚持开展小组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教师在问题发现的时候将其明确化,问题解决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合理积极地评价学习成果。

  四、适当减少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注意结合生活,多运用多媒体材料展示当下现代生物科技成果来丰富学生的视野,特升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认识,让学生能把学习生物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学有所得。

生物课后教学反思7

  学生、老师和家长习惯把初中的各学科分为主科和副科,这无疑是从升学的角度来分的而初中的生物学,自然被列为副科当中。既是副科,被重视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让学生愿意学生物、学好生物,就成为我常常思考的问题。在实践中我感受到,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组织学生探究性学习等都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还发现,把生物课教学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们从生活中学习生物,更会取得意外的收获。

  为此,我在教学活动中,特别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把生物教学与学生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努力开创教与学的新局面。

  一、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体验生物学的'乐趣

  二、把生活知识带进课堂

  三、动手动脑,在生活中探究、运用生物学知识

  四、组织开展“生物与生活”小型知识竞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总之,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把生物教学与学生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实现了从生物到生活,从生活到社会的跨越。学生们会把在生物课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也会用生物学知识参与社会活动,为创建文明、和谐的社会施展出他们的聪明和智慧,做出他们的贡献。这既是我所期待的,也是我正在努力的。

生物课后教学反思8

  培训的时候,听老教师说在博客中写教学反思,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大部队。觉得这个反思总应该和人交流交流,相互探讨,也许大家商量着就会有新的方法。

  作为新教师,在一个新建的学校,不可避免的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学校新建第三年,我是第一正式的生物教师,之前的生物课都是其他学科老师代上的,如今学校有了正式生物老师后,初一初二都给我了。实在压力山上,新教师,自己编制导学案,遇上学校课改,之前老师的学案也不知道怎么参考了,之前的老师和我们理科备课组长也比较尊重我,对我编制的内容也没有提出很多的异议。这对我更是个巨大的挑战,什么都是自己来,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好,什么样的不好。一切全靠自己来。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教师来说,我有点手足无措。

  在备课上,刚刚说的导学案就是一个问题,例如,我在编制八年级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时,特地展示了一些植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属于哪种植物类群,这对学生来说,就无异于瞎猜,所以导学案也就瞎写甚至不会写。我设计这题的初衷是让学生说出植物的主要类群,上了两个班,第一班实在一片混乱,学生在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对于后面的问题都顾不上了。第二个班,稍微调整了下,时间上没有占用很多时间,可是和我的想法差的十万八千里。第三个班我实在觉得不行,就当堂修改了题目,问植物的主要类群有哪些?效果稍稍好些,可是还是有学生空着,我问他为什么空着,他说要没看到图片不知道怎么写。总之,还是因为我这个设计的问题。此外导学案还有情况,我的设想是想让学生联系生活,设计了很多开放性的问题,学生貌似不知道怎么写,空着的很多。

  上课,第一天上课的时候,规规矩矩的,一直在看表,控制时间,也按着要求,学生讨论,老师只能讲十分钟。整个给我的感觉就是课堂很散,貌似学生一直在照着书本念,当时是可以回答出我的问题,可是我担心不等到考试,一下课我这堂课说了什么,学生一点没记住。说好的记忆基础,变成了一句空话。在课堂展示环节,有个常见问题,总是那一两个同学在发言,甚至我在初一课堂遇到一个问题,小组长指定他去展示,那个小男孩赖在座位上就是不去,任我怎么鼓励他,什么话也不说埋着头。可能是我缺乏技巧处理这种事情,在这个班的另外一节课,集体发言的时候,这个孩子说了好几个正确的答案,我出于鼓励的角度,及时的给他加了分,希望能慢慢的鼓励他发言。还有初一初二都有的一个问题,有同学上课走神,貌似不想听一样,一直很游离,初一的同学更多些。明明强调了,明明复述了很多遍,导学案依旧空白,也有特地提醒他,总是敷衍的说知道了,懂了。细问他什么都不知道,在哪一页都不知道。有时候,发现学生在走神,或者很吵闹没有认真听我点拨或者别的同学发言,我就会注视着他,让发言的同学等等,或者慢慢地重复我刚刚说的那句话,大多数学生能够反应过来,有时我还要点出他的名字,才知道。课堂上还有一个问题,在教案上是这么设计的,上课的时候,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就偏离了教案上的顺序,虽然至少知识点都讲到了,但是课堂效果一般,比如在讲藻类的时候,想拓展下水华和赤潮。在一个班我是讲完藻类就拓展水华和赤潮,在另一个班我是在最后归纳总结的那张PPT上展示,才把水华和赤潮讲了。第二种我感觉明显效果没第一个好,而且那时候已经接近下课,讲的也比较匆忙。在上初二的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时,我特地找了青苔、海带、凤尾蕨让学生看一看,各类植物都有哪些特征。实验室还有些标本,是甲醛泡着的,课前我还特地培训学生,千万注意安全,别摔破了,观察青苔的时候,让学生用解剖针看看,注意安全(我没有找到镊子)但是课堂真心有点乱,有的学生要争着要材料。在展示的时候,有个组展示的很好,不仅介绍了各种特征,还把材料展示给大家看,展示的很好。可是又有担忧,学生别只是留下了一场热闹,本节课的知识啥都没学到。在初一的第一节课,刚介绍生物、生物学的时候,我选择的'比较简单粗暴,单刀直入,什么是生物,生物学又是研究什么的?这个学期我们一起来探索下。学生并没有对这门课有很好的印象。感谢白校,他跟我说,我们生物要体现生命性和生活性。他举了很多简单的生物学的例子,这让我联想到我听的郑老师物理的一节课,她就是举了很多物理的例子,最后引出什么是物理。我觉得这样很好,很适用。我在另一个初一的班用了,举了块根、块茎,花发育成果实、种子、茎的结构等例子,试图把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跟学生介绍出来,把我们要学习的生物学结合具体例子说清楚,可是最后在导学案上,还是有学生空着。是不是我语速太快?始终没有和学生在一个频率上。

  在反馈上,我坚持一份导学案看两遍,上完课立马收上来,看看大家课堂上的即时反馈,批改之后让大家再完善,在下节课的时候再收上来,虽然有点批起来有点多,比如在周五的时候,我批了一天的导学案,桌子上从早上一直乱到晚上,还有没有批完的。尽管我想的很好,可是学生貌似不领情啊,我怎么批的,还是那样,没有任何变化,甚至空着的还是空着的。从导学案上的出来,貌似有的是抄的,那组错的一模一样。而后面的几道简单选择题,也感觉有抄袭的痕迹,学生都没认真看题。生物不给留课后作业,所以我对导学案上的题目,也没做要求,在课上好几次都没来得及讲,有的学生也就空着,但是我好像又违规了,一旦要学生完善导学案势必要占用课余时间。

  不仅领导跟我说,很多场合都听到,要对学生做好培训,对学科班长培训,对小组长进行培训,也不知道这个培训,怎么培训法子,要跟学生交代什么。另外要把握学情,如何把握学情我也感觉无从下手?

生物课后教学反思9

  【摘要】教学反思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反思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认知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地、有意识地分析与再认识的过程。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

  【关键词】教学反思反思教学理念反思教学进程

  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inghowtoteach)与学会学习(learinghowtolearn)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

  一、对教学理念的反思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生物新课标不仅对生物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学生必备的生物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物观。

  二、对教学进程的反思

  教学反思从教学进程来看,可以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三个阶段。

  1、课前反思。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一是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课中反思。课中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主要反思以下几方面:1.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2.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3.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

  3、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个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

  3.1记录教学灵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如讲解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时,可以引入“无中生有是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这样的口诀,这就有助于学生记忆,深受学生欢迎。这些做法显然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得意”之作。记录它们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教师在教学后及时地记录下来,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并把它们进行归类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带有规律性的内容,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这样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起到促进作用。

  3.2记录创新火花,吸取教训积累经验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如讲授“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语症”时,学生经常混淆“S区和H区”,课堂上有一位学生说“Speak”的意思是“运动”,可与“运动性失语症”联系,即S区受损伤,造成的疾病为“运动性失语症”。另外还说了书写中枢W区,视性语言中枢V区。这样使学生记得深刻,不易混淆,对于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加以反思,有助于开阔我们的教学视野,督促我们更加认真地备课,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3.3记录教学疏漏,使教学趋向成熟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例如讲授“种群”这个概念时,看起来学生都掌握了,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的鱼组成一个种群”。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同一地域,同

  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的意思。对这些疏漏失误之处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借鉴的教训,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生物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生物教学反思对生物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生物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生物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生物课后教学反思10

  昨晚对这节课件估了充分准备,但今天上课从学生互动和反馈上,在开头上引入和分类上这点值得肯定,能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师生互动效果明显,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踊跃。并且能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引入到这节课重点上,但在重点由于没有充分估计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认为学生能回答出老师所举例十种动物分类,以导致学生回答不十分明确,根本不懂如何分类,所以回答内容千奇百怪,不着边际。所以我只能先归纳脊椎动物分为五类,然后描述其特征,然后根据其特征,再叫学生分类。这样学生就能回答出,但是还有些学生不知如何下手。纵然马上调整教学情况,但是时间上不允许,以导致这节课时间不够用。

  想改进这节课冷场,充分调动学生回答问题,在设计问题上指向要明确,不能笼统 ,范围不能太大。如把十种动物通过幻灯片形式播放以让学生进行分类,本身目的'是让学生能两两分类,两栖动物,鱼类,爬行动手,哺乳动物鸟类、这个问题受了前面影响,所学生回答不着边际,这就是老师提问指向不明确,如果改进设计方法,以表格形式来描述两栖动物,鱼类,爬行动手,哺乳动物鸟类特征,然后再要求学生对号入座,这样就大大降低难度,然后再叫学生总结出动物特征。这样有足够时间完成教学进度。

  虽然这节课不十分理想,但也给了有益教训,首先在课前设计中有充分预见在课堂上出现问题和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使互动可能出现的问题能按原有目标和方向发展。第二对于不可控制的新问题在课堂中出现,就必须依靠教师积极引导、保护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并能够及时灵活除理教材设计方案,这需要老师有扎实功底。第三在提问要切中要害,指向性明确、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自我的问题意思和探索精神第四常犯猎误就是互动性单一,只有老师和学生之间互动,少了整体互动。第四忘记了对学生自我评价,老师评价。

生物课后教学反思11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展示成果,师生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等方式复习本章内容,最后做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题目,通过反馈练习来看,绝大多数同学对本章的知识掌握较为牢固。

  本节课让我感到满足的是:

  1、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都讲到了,从表面上看学生掌握的还比较不错,(可以从练习中看出)。

  2、师生配合非常默契。如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努力思考,积极举手回答。

  3、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了较多的教学手段。如学生课前自学,完成学案,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抢答相关的问答、多媒体的应用等等。

  感到欠缺的地方:

  1、知识的呈现方式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如引课创设的.情景应该更生动,更贴切学生的生活。

  2、幻灯片应该:“活”起来,让学生感受无性生殖的嫁接原理。

  3、分小组合作学习的交流时间过少,没有顾及到差生,教师巡堂指导的时间也欠缺,今后我一定加强学生自学互动这一环节。

生物课后教学反思12

  近两天上《生物的进化》感觉很棘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 对进化部分内容生疏。该部分内容在整个生物教材中,比较独立,平时接触的资料较少,高校时只学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了解很少,所以,讲起来比较费劲。

  二、 学生学起来也比较吃力。原因主要来自于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和一些非选择题的填空,有的学生虽然书本掌握得感觉很好了,但做题时却心里有数,一填就错。

  针对以上情况,怎么办?我主要抓两方面。

  一方面是狠抓基础。抓基本概念的比较和联系。如物种与种群、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等;抓生物进化的叙述的准确性,如对桦尺蠖的进化的叙述等。

  另一方面狠抓练习。该部分的练习变数不大,大同小异。练习分为三类:一类是关于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一类关于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多见于选择题);第三类是非选择题。对于学生来说,最难的是第三类,所以要通过学生的练习,要学生掌握一些空格的填写要求。当然这些必需建立在对课本熟练掌握的基础上。

  附:物种与种群的`区别:从生态学观点来说,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一个种可以包括多个种群,不同种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地理隔离,长期的分隔可以造成生殖隔离,形成不同的亚种。

  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长期的地理隔离可以形成生殖隔离,一旦生殖隔离形成,原来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生物就成了不同的物种。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不同,如果有两个物种只是在地理上隔开了,把它们放在一起依然可以彼此交配,因此它们仍属同一个 物种。但如果由于地理隔离,两个物种它们的性状分歧发展到隔离后相遇已不能交配,即已无基因的交流时,便产生了生殖隔离,形成了不同的物种了。

生物课后教学反思13

  一、设计意图:

  班上的孩子对身边的事物特别感兴趣,特别是我们们中班年级外围的环境创设,深深吸引孩子们的目光,美丽海底生物引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因此我抓住幼儿的需要和关注点,让幼儿延伸到课本以外一些海底生物自我保护的知识,进一步激发探究兴趣,让幼儿自己交流、丰富幼儿的课外知识,即培养语言能力,又发展了思维能力。

  二、教学亮点:

  1、根据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借助色彩鲜艳、新颖独特及生动活泼的“蓝猫被鲨鱼追赶”的情节一下吸引幼儿,以观察性、开放性的提问为中介,以透发积极思维、大胆自主表达为核心,让幼儿在探索中汲取新的知识。

  2、在进行角色游戏环节中,不仅解决了目标点,还巧妙从动画片中获得自我保护经验,转化到实际中,让幼儿体验遇险时如何自救,更能激发幼儿园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敏锐地捕捉到表面信息背后据点所蕴藏的教育价值。

  三、教学不足:

  遗憾的'是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时间上有些急躁,我想在今后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幼儿己有的经验,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的功能,成为幼儿自主学习的发展途径。

生物课后教学反思14

  备好课,上好课,是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那么什么是好课呢,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科应该有所差异,在高一生物课的现行课标的要求下,我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应定位在“ 不是看教师有无出色的表演,而是看学生有无出色的表现” ,应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能体现出来,有张有弛的节奏,一切以学生思维的互动、能力的训练、情感的培养为主。

  高一《蛋白质》是教学难度相对较大的一节内容,又是非常重要的考点。在这节教学中我采取了让学生自己制作图片,演示蛋白质的形成过程来体会事物的变化过程,发现知识内在的规律的教学策略。在课前做好卡片每四人一套( 为节省时间教师自己做好给学生) ,在卡片上写有-NH2 ,-COOH ,-CH3 ,-R …等基团, 在课堂上让学生四人一组找到相关基团组成书上给出的几种氨基酸并比较这些氨基酸异同点, 得出氨基酸的定义。 再将拼出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开成二肽、三肽与四肽让学生找出水分子是怎么产生,有关原子来自哪个基团,肽键指的是哪部分是由哪些基团组成, 在脱水缩合中与哪些基团没有太大的联系等问题的答案,并数出有关肽链数与肽键数与水分子数,为后面找找规律作好准备。再由几个组的同学合作拼出形成更长的肽链,并计算有关肽链数与肽键数与水分子数的关系,以及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最后全班同学把所有的肽链一起形成三条长的肽链(形成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再一起计算情况的分析基团变化、分子变化及相关计算得到相关规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这些问题的答案让学生自己讲出来,这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又可以解释其他同学可能存在的疑问,当然也会暴露出学生思维的欠缺,问题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与弥补。这样一来就基本上可以由学生自己解决这一节中的重点与难点,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切实体会物质的变化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记得以前有一位英国科学家的一个研究结论:我听(记住20% ),我忘记;我看(记住40% ),我记得;我做(记住80% ),我学到;我教(记住96% ),我掌握。放手让学生自己体验那不就OK 了!

生物课后教学反思15

  设计理念:

  旧教材这一部分重在知识的传授,在教学中讲授的知识点较多;而新教材重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如何让学生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情感成为本节课的重点。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由此我把本节课设计主线定位成:

  个人

  小家

  大家

  围绕设计主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本节课课堂教学。

  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

  在本节课中对生态系统概念的认识及对各个生态系统的认识是完全通过学生课下调查和收集资料,课上通过活动交流来独立完成的,这时教师及时给予补充和纠正。而在探究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的分析讨论来共同完成。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完全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可以尽情的展示自己,尽情的与同学交流,教师给予指点,赞许和鼓励。

  教学过程:

  一.开篇是播放一首歌《我想有个家》,画面是一幅幸福美满的家庭导入新课,让学生认识到家的重要,自然和谐地导入本节课题,学生同时也把自己认可成生物系统的一个成员。

  二.认祖归根,走进新课教学。古人常说落叶归根,现在你们只带着一点的线索来寻找自己的根,现在就请你们打开手中的票,那里面就藏着线索,试着找一下自己的家门.由于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已经布置课下自学,每个学生手里的票实际上就是不同生态系统的一个特征,把它归属特定的生态系统,教师再利用课件图片文字描述和视频解说两种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每个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对学生的自身掌握的知识补充和纠正。

  三、活动+结论评论+书本资料展示:探讨个人、小家和大家。

  活动一:请你来参与。我作为家中的一员倍感自豪,你们请听我说…

  活动二:找亲戚。骨肉相连、血肉亲情、三千年前是一家,本是同根生,今天就来攀亲戚。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我们都是一家人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书本:河流生态系统与哪些生态系统有关联?

  活动三:想想议议。

  1、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对生物圈的影响最大?

  2、谈一谈在自己的身边有哪些人为的活动对生物圈产生了严重的破坏?

  资料展示:国民的好坏做法及国家的重视

  活动四:畅所欲言。“环保大家行”,保护我们的生物圈,我们可以做哪些力所能行的事?

  请你来评论:你怎样评论生物圈Ⅱ号?它的成败说明了什么道理?

  通过此种设计学生很自然总结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增强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信心和决心,又可以让学生对保护环境达到共识,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四、学以致用,服务生活。垃圾再利用。

  五、结束语:一个基因可能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美好未来,一个物种可以浓缩一部完整的生命发展史,一个生态系统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社会文明。

  作为一个一直呼唤人与自然走向和谐的国度中的一员,我们应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尽自己应尽的努力。

  【自我点评】

  一、课的选择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本节课重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注重的是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只强调知识技能(双基)的培养。

  二、师生关系具有很大的平等性

  本次课程改革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权威者,而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整节课老师都非常和蔼,融入学生中间,课堂气氛轻松、和谐、融洽,师生间犹如朋友,充分体现了师生关系是“平等中的首席”。

  三、设计思路具有很好的逻辑性

  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是一环扣一环,逻辑性很强,且每个环节采取了不同的手段、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但无论哪种手段、哪种形式、哪种方法都充分体现了本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1、课下自学探究调查

  2、多媒体影像资料放宽了学生的视野

  3、活动实现了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4、分组合作培养了自信心和集体主义感

  5、支离破碎的环境唤起学生的疼惜与良知

  6、学生畅所欲言为环保献计献策

  四、教学败笔应以重视

  1、适当时机应该阐明本节的课标和教材要求,由于此环节教学没有体现,导致认识不清、概念模糊,甚至引起误解。以后切记!

  2、教师要充分体现自身的指导作用不够。

  3、明知学生答题会耽误时间不能有效调控。

  4、教师本身的应变能力需要加强提高,电脑处于半瘫痪,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时应该灵活机动随机处理,而不是出于尴尬境地。

  5、多种原因导致时间没有把握好,课只充分完成前半节任务,后半节匆忙点到,没有完成设计要求。

【生物课后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课后反思11-17

课后的教学反思05-15

教学课后反思05-22

课后的教学反思03-11

教学反思和课后反思12-08

音乐的课后教学反思03-22

观潮课后教学反思02-17

秋天课后教学反思01-28

寒号鸟课后教学反思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