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反思

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05 07:48:3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反思

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反思1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爱莲说》一课时,我从讲解课题、作者入手,然后一句一句领读,一字一字翻译,直到文章中心、写作方法,所有该讲的,一句话也不漏掉,所有该做的课后练习,一道题也不放过。我那时所担心的,考试时千万别因为自己没讲到,而使学生不会做。至于对学生,我那时所关心的,是他们上课记不记笔记,下课复习不复习。有时候考完,自己也纳闷:这道题明明在课堂上已经讲过了,还反复强调,一定得注意。结果还是错得一塌糊涂,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当时更多的是责怪学生,并没有从自身去找原因。后来,我换了一个思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现。用这种方法上完课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教与学的真谛。

  上这一课我主要抓住了这两个环节:

  一、学习课文。

  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不认识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提出来。学生提出有两个字音读不准:“涤”,“鲜”。当堂有学生予以正读。一个句子难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老师稍加朗读,大家就明白了。然后是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不懂的先画下来,待会儿提问。这一步用的时间稍长,学生的`提问也较多。但绝大部分问题,学生能自己解决,极少数问题,老师点拨一下即可。翻译完后,我提了两个问题:作者写莲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要写这些特点?对于第二问,我原先以为学生回答不出来。结果,学生不仅正确地回答了出来,而且还联系到以前学过的《行道树》。这不禁使我有些自惭,以前太低估了学生。?

  二、评价课文。

  这里有两层含义:课文里值得学习的地方和对课文有疑问的地方。这是让学生发现问题的最关键之处。一开始,学生由于习惯了老师的满堂灌,没人发言。我就引导大家:你自己认为课文哪里写得最好?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爱莲说》的主旨、结构和写法,一点一点地全“拼”了出来。老师该讲的,学生都讲到了;老师没讲的,有些地方学生也讲到了。比如以前作为难点分析的,是作者以莲自况,追求高尚情操,讽刺污浊世风的观点。学生在分析的时候,不仅赞扬了作者的高尚情操,而且还结合社会实际,批判了一些高官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受贿的丑行,说他们连古代的周敦颐还不如,真该要他们好好读读这篇文章。?

  这堂课,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仅把老师该教的知识自己学习了,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去发现问题,去决定吸取或舍弃。这堂课也使我认识到,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

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反思2

  《画家和牧童》一课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故事。故事中两位主人公人物形象丰富,情节生动,其中所蕴涵的道理也很深刻。大画家画画本领大,而且虚心,知错就改,小牧童勇敢,善于观察。

  在教学时,我是这样来让学生深刻体会这两个人的优秀品质的我多次请小朋友朗读画家和小牧童说的'话,然后说说你觉得他怎么样,你从哪儿感受到的,你能虚心(和蔼、勇敢)地加上动作读一读吗?从读中感悟人物

  《画家和牧童》一课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故事。故事中两位主人公人物形象丰富,情节生动,其中所蕴涵的道理也很深刻。大画家画画本领大,而且虚心,知错就改,小牧童勇敢,善于观察。

  在教学时,我是这样来让学生深刻体会这两个人的优秀品质的我多次请小朋友朗读画家和小牧童说的话,然后说说你觉得他怎么样,你从哪儿感受到的,你能虚心(和蔼、勇敢)地加上动作读一读吗?从读中感悟人物

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反思3

  这堂是以随堂课的形式展开的,先天晚上看了下教案,直接做了课件,第二天的第四堂课上课,第一堂课偷空做了教具棋子,时间上可以说不是特别充分,让我感觉有很多遗憾,但是,也正因为有这样的遗憾才更真实,更能体现平常的教学。

  对于这堂课,除了时间上的不充分之外,还让我再一次的提醒自己,深挖教材,只有深挖教材才能理解教材有那些知识点是必须讲到的,例如,这堂课中对于棋子角色的介绍,我就忽略了,导致学生只想到王和王后。对于中国象棋里,将、帅、兵、马、炮、象的形象联想没有了,其实在中国,玩的最多,最常见的还是中国象棋,如果以平常见的最多的中国象棋为重点进行展开,然后再延伸拓展到国外象棋,我相信学生会更感兴趣,作品的.完成质量也会更高。

  还有一点我一定要反思自己,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掌握好引导的方法非常重要,而我在教学引导中,总是感觉自己力不从心,无法做到游刃有余。反思过程,究其根源有三点:第一是对于学生心理把握不到位,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他都有自己的年龄特征,有其独特的思考方式,如果不了解他们,不能准确的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你也就不能让他们明白你所讲的道理。第二是对问题的设置不到位,没能考虑到全部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单独的,有其自己的个性,并且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基础就会不同,所以提问题时,除了有目的性之外,还要有目标性。第三就是自己的表达能力,一定要尽量做到简单易懂,让学生一下就能明白,说话是有艺术的,掌握好说话的方法很重要。

  很感谢老朋友对我的建议,我会一直学习下去,因为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反思4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学是在数数、读数、写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在学生学过读数、写数这后,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了解每个数在数目表中的位置、与相邻数的关系,对100以内的数的大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通过对此表的观察,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排列,从中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不但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要求①知识与技能学生经历推理论证的.过程,能清楚地了解数的排列是有顺序的。学生经历观察、验证等活动,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②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探索、合作、交流、评价”等方法进行开放性有序实践活动。从不同角度观察百数表的排列,从中发现排列规律。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积极探索数学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形成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态度,初步培养数感。

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反思5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完成“百数表”,然后从“百数表”里寻找规律,通过整理,观察,对比之后,复习数数,写数,有使学生能更清楚地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在表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排列规律,这一整理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从认数中获得知识,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100以内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了更清楚的理解。

  课前我让学生预习38页,进行读、思、划,对课本进行补白,完成例题及“做一做”的练习。

  教学中,让学生给十位、个位是3的数涂上不同的颜色,不仅使学生清楚地知道100以内各数的排列顺序,而且深化了对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的.理解,还激发了学生探索规律的好奇心。

  接下来再完整地分析数目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小到大……让他们去看、去想、去讨论后,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来发现这些已知数的规律和排列顺序,调动起全体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并利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如在数目表中找数。提问:与90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多少?从7数到12数了多少个数等题。给学生开阔学习思路,教给学习方法。

  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能主动与小组成员一起思考讨论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进一步培养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识。

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反思6

  第一次磨课,给我如下启示:

  1、过渡要自然

  教学过程中从上一个环节到下一个环节时,教师要设置承上启下的语句,让学生有自然而然的感受,没有突兀、跳跃的波动,使学生听讲更专注。但我的整堂课节奏很快,缺少一些必要的过渡,给人硬碰硬的感觉,板块与板块之间很生硬。宋校长也帮我指明了道路:要预设学生的回答,抓住学生的回答自然过渡。

  用这个方法,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1)由珠穆朗玛峰图片引到对珠峰的介绍;(2)由课题中的.“地球之巅”指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也叫“埃非勒士峰”,英国“埃非勒士委员会的组织者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从而引出英国人的话;(3从英国人的话引出登山的困难。通过针对性的过渡,在评课时,有老师评价我的课教学过程很流畅,老师问题的铺设自然。

  2、语文味

  第一次上课时,我只抓住人物的精神分析,没有深入地品读语句,缺少语文味。第二次上课时,我注意了文本细读,抓住关键词和尝试朗读使学生仔细领会言语内在精细之处,细细品味文学作品语言的节奏与肌理。

  3、语言要简洁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这个道理我也知道,但在平时的课上,不知不觉中自己讲得很多。陈老师告诉我“自己的话要少,越少越好”,我也特意地注意了,针对学生的回答,我只是稍加归纳,绝不要重复,少一些哆嗦的话。但第二次课上下来,自己的话还不够简洁,以后要重视起来了。

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反思7

  这是我教的第三个一年级了,第一次接触拼音时觉得没什么好教的,孩子们在幼儿园都学过,小学学习只是复习巩固,教后发现孩子根本一知半解,有的孩子竟掌握了很多错误的知识,开始的不重视使得学生习得效果不佳。第二次教学时细而全的过了一边,浪费时间而且效果亦不佳。迎来了第三次拼音教学,针对上两届的经验,每节课前我都会预设将孩子们普遍掌握和不易接受的分开,确定重难点,努力创造高效课堂。

  《jq__》一课计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定为学习jq__的读法写法及学会拼读jq__的音节。有了前车之鉴,所以教学中将jq__与ü相拼的规律作为教学重难点。分析孩子易错点:一是学生容易忘记省写ü上的两点;二是不知为什么要省写ü上的两点;三是学会了省写规则后,又将其它声母与ü相拼时也去掉ü上两点,造成拼读错误,为了攻破这些难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性地使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获取知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我设计了三大教学环节:一发音认形,二拼读,三探究与ü相拼的规律。在完成了第一和第二环节之后,重点探究j、q、__与ü相拼的规律,我为引起学生注意力在黑板前突然问道:“我是谁?”无聊的问题引起孩子们的注意,看看我要出什么花招,看后,不以为然的回答:“你是许老师呗。”“再看。”齐声答:“许老师。”“我要变身了,看看我是谁?”这是伸出两个拳头放在头顶上方,高兴地喊道:“小v。”于是我开始了小v的“大家好,我是小v,他们总说我是爱哭鬼(带着哭腔说),其实只要和jq__y在一起游戏,我就会变得坚强,他们是我最好的朋友。”我绘声绘色地讲完故事后,从学生们脸上的表情能够看出他们已经明白了问题的答案。趁热打铁把ü变到了黑板上j- ü-

  jü,刚写完,孩子们立刻发表意见了“老师给ü见q不哭了要去点”。我急忙改错j- u -j u,改写完后,“这次对了吧?”话音刚落,引起了孩子们的争论,有的说对了,有的说错了,“我已经给ü差点眼泪了啊?”有个孩子立即反驳“他和j在一起时擦掉眼泪,前一个不是还没和j在一起呢吗?”我装作恍然大悟“哦,是啊!”其他学生也被一语惊醒。之后顺利的完成了q__的板书。板书后在一声响亮的“没错!”声中,jq__与ü相拼时省写ü上两点的.规则便深深地印入了学生的脑海之中。于是我让学生认真拼读。结束了本次教学。

  不足之处:

  通过本次教学我虽抓住了大多数同学的心,让他们对jq__与ü相拼时省写ü上两点的规则有了较深的记忆,但不可否认有个别学生因种.种原因可能并不是很清楚,而且在以往教学中发现知道了这一规则,一遇到题就会出错。所以课上及时练习是至关重要,本堂课的练只是反复的读,如果加上写出些习题让孩子们当堂练练,相信效果更好。

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反思8

  这学期我上校内教研课,拿起课本看了看,一下子被《爱之链》这篇课文吸引了,我打算就上这一课吧。

  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我自信地走进课堂,教学环节一个接一个地展开……

  下课了,与费洁老师的探讨中感到我这堂“顺顺当当”的课竟有那么多不足,我认认真真地回忆,认认真真地反思,

  下面是我教学中几个不足之处的情景回放。

  ①课前,我仔细地计算每个教学环节甚至每句话所用的时间,把40分钟细细地分配好,记在右侧。

  ②课上,我似声情并茂地说着“过渡语”(课前精心设计,练习了许多遍),学生专注地看着我,眉眼间却没有我期待的感动与共鸣。

  反思自己的不足,我感受到要赶上新课程改革的快车,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重新认识“教”与“学”的本质及其关系。

  一、教学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

  情景①在传统教学中司空见惯,面对新课改精神,这样的“认真”行为显得那么可笑,那么机械。

  布卢姆曾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的确,教学过程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过程,并非生产过程,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的时间,怎么可能精确到用多少分钟来划分呢。传统教学中,我们总试图使自己的预测和课堂上出现的状况完全吻合,这太缺乏创造性了。

  二、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提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的“教学”是假教学。

  情景②中,教师的“激情”与学生的“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学是“双边活动”,它是师生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感召,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再动情的演说,也只能是教师授业技巧的表演。学习了新课程的理念我体会到,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在教学中,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作为“共同体”的组成部分,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师生间的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的对话。在交往互动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

  反思本节课,让学生关注文本语言,关注课文的细节描写,关注文本中情节的独特构思,学生自然立足文本,文思如泉涌。借助文本语言,发展孩子们的语言,给他们提供一个表达感受,运用语言的.平台。这样的课,“语文味儿”就厚重了一些。

  但事情往往是这样的:当一种倾向出现的时候,往往会掩盖另一种倾向。枉过正。这样的语文训练与这样的人文感悟似乎成了两大“帮派”,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平分天下”,平分了我们的语文课堂。这样的语文训练似乎也少了一些东西,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的机会,一味地让他们去表达,学生没能从文本语言中汲取营养,来丰富自己的表达。一句话,吸收内化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运用文本?如何让语文的“工具性”落实得更实一些?如何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得更加自然、和谐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个语文老师深思的。

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反思9

  在多媒体普遍应用于音乐课堂教学的今天,唱歌教学近年来被有所忽视。如何在一堂课中唱好一首新歌?成为音乐教师新的研究课题。本节课旨在通过细致的唱歌教学设计,使学生唱好歌曲。

  1、针对学生原有基础,制定合适的难度标准。我以视唱练耳环节导入新课,意在解决歌曲教学中的难点,但因为对学生原有水平估计不足,造成在这个环节耗时过多。可以适当降低难度,比如唱谱采用模唱法,听音可将第一个升记号标出,给学生以提示。

  2、歌曲处理部分,学生在演唱回声时,有点乱,可以出示曲谱给学生以直观的提示,也可以将这一环节放到下节课中作专门的歌曲处理,还可以加入合适的.打击乐器。

  3、感受一首歌曲的不同演绎方式。在欣赏《相思河畔》之后,可以让学生讨论两个版本的异同,你认为哪样的速度更加适合于表现思乡的歌曲?用稍慢的速度演唱《故乡恋情》,仔细体会速度对情绪的影响。

  学唱一首歌曲,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关键是看哪种方法最适合我们的学生,最恰当的才是最好的。对比初始教案,我将重点放在了歌曲教学上,一节课尚不能将歌曲唱得非常完美,所以,更多拓展的音乐文化内容应该安排另一课时。

  最后,教学基本功是个需要不断练习、不断巩固的功课,教师准确的弹奏、范唱对学生影响至关重要。

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反思10

  该内容的选择来自于绘本《棒棒天使》,书中集中体现了很多组。而教材中虽然有该内容的涉及,但没有一个故事能集中体现那么多的内容。所以这本教材的选择,对素材内容的拓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对于即将深入小学的幼儿来说,认字成了家长关注的内容。而幼儿也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识字量也在不断提高。在幼儿园的《纲要》中,虽没有认字的要求,但却是幼儿、家长的需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字是一种大胆地尝试。

  在一次活动中,要让幼儿充分的表述、要将枯燥的反义词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在活动的设计上,我运用了好朋友配对,和教师说相反等的游戏环节。这些环节的设计让幼儿在不知觉中感受反义词,理解反义词,并学会用反义词来表述画面意思。

  挑战二:对于我(教师)自身的挑战 在第一次观察图片时,播放PPT的速度并不慢,对于幼儿观察图片的'敏感性具有一定的挑战。要幼儿之后能根据图意表述清楚,甚至和教师一起互动讲故事,教师对每一幅图提问和追问的设计要求是很高的。

  这本绘本原来在每一页上都有文字,但为了更充分的让幼儿观察图片,并突显可表达页面意思的反义词,在PPT的制作过程中,我将每一页的文字都删除了。看似一个小小的地方,但从学着怎么做,到精美制作,花费了我不少的时间。

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反思11

  《买鲜花》是通过解决买花的问题来理解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针对教材的编排以及学生的实际,本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1、利用三八妇女节创设情境:“哪些孩子三八节时送了妈妈鲜花?”“你送了什么花?它们的价钱清楚吗?你总共花了多少钱?”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不仅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对于已学过的乘加算式问题进行了复习。

  2、教材中先解决除减,再解决除加。我觉得学生的认知应该是除加比较简单一些,突出除加的问题也比较简单。因此我进行了小小的调整,先让学生突出除加的问题,解决后再进行除减的学习。

  3、本课中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图上的信息很丰富,如果让学生随意提出数学问题,那问题是相当多的,很不容易找到我们需要的数学问题,为解决除加的运算顺序服务的问题。因此,我先将淘气的方案直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来解决这个问题。在乘减算式的引入上,我不在重复买鲜花的.方式,而是让学生比一比什么花最贵,什么花最便宜。学生在比较中有部分学生根据直观感觉判断发生了错误,在通过仔细计算得到正确答案,在这个问题之后我再提出:“一朵最贵的鲜花比一朵最便宜的鲜花便宜多少钱?”,这样学生解决起来,对于中间问题的提出就变的自然了。

  4、北师大版教材没有特别指出对混合运算算式的读法,但是我觉得读法很重要,一道算式能进行正确的读,那么就能已经知道了运算顺序了,对于学生掌握运算顺序很有帮助,同时也不与后面学习的有小括号的运算混淆。

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反思12

  《图形中的规律》,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方程》这单元的后续学习内容的第一课时,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增的 内容,也是教材改革的新变化之一。它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本节课我预设了五个数学活动方 案:1、课前活动。2创设问题情境、直奔主题。3、探究规律,体验方法。4、应用规律。5、课堂小结。有效的数学活动意味着教师需要唤醒、引导、促进和激 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断引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这是数学活动有效进行的“发动机”。首先,教师所应做的是在摸清学生的知识底蕴的同时,给予学生学 习的`推动力,激发学习的内在需要。因此,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能用9根小棒摆出个数最多的三角形吗?”摆小数目的三角形学生可能用肉眼观 察的方法一下子就能说出答案,而到大数目可能一下子说不出来,这个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起了学生的认知上的冲突,初步让学生体验探索发现规律的必要性。以 “猜想—验证”的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猜摆20个三角形要几根小棒?2、培养自主思考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确实能做到 主动,独立地学习,十分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即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学习方法的结构。在教学中教师要用结构的观点去分析和研究教材,指导学习方 法,给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并使之形成后续学习的动力。课堂上,我先让学生4个人为一组来想办法,说说你想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再通过“友情提示”对学 生的方法及时进行梳理和指导。3、及时提供充分的探究时空,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探寻规律。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适时进行数学化。学 生探究后,我及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发现,表达所摆图形的个数与所需要的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从具体形象表示——用 数学语言描述——用数学模型表示”这一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化”水平。

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反思13

  在学校组织的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听课活动中,我讲了一年级的《100以内数的顺序》这节课。这段时间学校里的事情太多了,运动会看着学生训练方队,啦啦操,各种比赛项目,整体忙地焦头烂额,在学校里根本没时间备课,做课件,我这几天都是晚上在家里备备课,制作课件。上完这节课,我也有许多想法,现总结如下:

  一、上课前老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学情

  这节课的.教学流程是创设情境后学生先自己填写百数表里空着的数,我知道一年级的学生写字慢,但是也没想到他们会这么慢,写这些剩余的数字,他们竟然用了将近10分钟,而且还有个别学生写不完。我们数学组老师座谈时大家都提到了这个问题,认为可以这样解决:第一,可以布置学生提前在家里写完百数表里空着的数,上课直接研究规律;第二,也可以老师用课件出示和课本一样的百数表,学生说出空着的数,学生边说老师边用课件出示这些数。然后学生小组讨论时,每个组再发一张填写好的百数表,让学生研究排列规律。我感觉这两个办法都可以,这样可以省去学生写数字的时间,至少能省5、6分钟。

  我设计的练习题,我认为是由易到难的。第一题是学生看着百数表找数字,第几排第几个数字是多少;第二题是课本上的做一做,学生看着百数表填数,这个第二题我看着很简单呀,学生就是看着百数表填数字,但是没想到很多学生都不会填,我想主要原因是因为百数表里数字较多,学生年龄小,看着眼花缭乱,不知道怎么看了。

  二、教学语言要更加规范

  本周二去田家炳小学参加曲阜市小学数学研讨会,听毕老师总结时提到一点,就是数学语言的规范化,其中他讲到“数”和“数字”这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数字只是指从0到9这9个数,而从0开始,其他的都是数。细细想来,我以前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而我这节课就是讲100里就有很多地方需要需要说到数这个词,我回到学校后第一时间查看我的教案,还真是有的地方说成了“数字”于是立马全部修改,但是因为前几天备课时说了“数字”这个词,所以课上还是有时把“数”说成了“数字”。

  三、教学时间没有掌控好

  从开始到学生写完百数表,用了10分钟时间,学生小组讨论又用了8分钟时间,汇报又用了10分钟时间,哎,小孩子就是小孩子,干啥都慢,等我再一点一点总结完排列规律后,已经10点半多了,学生完成做一做时有耽误了一些时间,所以这节课根本没能完成设定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内容过于偏难

  我们在一起讨论时,老师们也提到,这个表里有些规律真的很难,学生找不出来时,我引导着学生找出来后,总结的一些结论太难了,学生理解不了。

  五、教师该引导学生的时候还是要适当引导

  学生小组讨论,找排列规律时教师是否引导、提醒学生,分别横着、竖着、斜着,一起来找呢?

  总之,这节课上完后我也有很多的反思,以后再上这种类型的课,相信绝对比这一次会顺手。

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反思14

  本次教学设计,我围绕着学生在预习时提出的问题:“‘小草’指的是谁?‘大树’指的是谁”?进行了教学。因为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树”出现了3次,一次是在课题,一次在骚塞的回信中,一次是在文末。所以,我先出示了“骚塞的回信”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骚塞回信的冷酷其实就是社会对于女性的偏见:文学是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即使从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那么,“小草和大树”分别指的是谁呢?学生说:“小草”是夏洛蒂,“大树”指的是“骚塞”。我出示句子“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这句话怎么理解?学生:“夏洛蒂姐妹打破了妇女不可能从事文学事业的传统观念和陈腐偏见,取得了巨大成功”。 成功前的夏洛蒂是“小草”,成功后的夏洛蒂是“大树”。于是,我满意地结束了课程。但后来,我又到凤凰语文网查了一下,结果发现 ,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树”出现的3次,含义各不相同。回信中的“小草”指的妇女能从事的事业,“大树”指的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小草不能变成大树,小草就是小草,大树就是大树,言下之意,文学是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即使从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言语中充斥着对妇女的蔑视。

  文末的.“小草”指的传统观念中妇女不能从事文学事业,“大树”则是指的夏洛蒂姐妹在文学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和影响,小草浇灌成大树,即指,夏洛蒂姐妹打破了妇女不可能从事文学事业的传统观念和陈腐偏见,取得了巨大成功。

  纵观全文,题目除了以上两个意思,还将成功前的夏洛蒂比喻成小草,在接踵而至的艰辛和磨难中,以顽强的生命力,茁壮成长,将成功后的夏洛蒂比喻成大树,突出她的成就非凡。在自然界中,小草虽然不能变成大树,但在文学界里,夏洛蒂姐妹却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教学结束后的今天,反思自己的教学,深深地感到:“备课应该用良心来备,可不能误了孩子。”

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反思15

  虽然《故都的秋》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学生在领悟上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以写景的角度去理解,难度就变小的多了。

  因此,我以文眼“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为突破口,结合背景资料,师生互动,以品读,联想等方式进入散文的鉴赏。在教学设计上,我始终贯穿着“自主、合作、感悟的教学理念,采用由“感受到“领悟这种渐进发展层次,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品味散文的语言,并通过语言感知作品中呈现的物象,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接着设置五个总纲性问题:①故都的秋最本质的特点是什么?②找出带有色彩和声音的词语说说作者描绘的秋声秋色有何特点。③假如你是一个孤独的漂泊者,面对如此冷清的秋色,倾听如此微漠的声响,你的内心会有什么样的感受?④北京有最富有暖色调的香山红叶,有游人如织的颐和园,作者写没有写,为什么?

  ⑤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有什么特点? 从教学流程看,我觉得设计的是较有特色的.,目的是较明确的,但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后和其他老师及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才意识到,一则课前学生预习的并不充分,对课文内容并不熟悉,感伤、悲凉的情感没有较好的领出来;再则课堂品读的时间不够,学生没能很好的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打乱了学生的接受心理,所以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热烈。

【100以内数的顺序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00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反思05-06

《数的顺序》教学反思11-24

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14篇)02-25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03-13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02-19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01-29

数的顺序教学反思12篇02-22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04-12

数100以内的数教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