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13 04:53:0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关于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关于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1

以前教学圆锥的体积时,由于教具的制作非常麻烦,多是先由教师演示等底等高情况下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正好是圆锥的体积,再让学生验证,最后教师通过对比实验说明不等底等高的差异,但收到的效果不佳,计算圆锥的体积时容易忘掉乘。学生对等底等高这一重要条件掌握并不牢固,理解很模糊。在本次课中,新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观察,根据学习体积的经验,先判断四个圆锥的体积大小,引导学生猜测圆锥的体积和它的什么有关,学生联系到了圆柱的体积,都能说出圆锥的体积跟它的底面积和高有关系,在猜想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学习目标。

  为了让学生理解等底等高是判断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前提条件,同时为了节约教学时间,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片断:让学生思考,圆锥与学过哪个立体图形的关系最近?为什么?学生很容易找到圆柱,接着我又拿出几个不同的圆柱,问:考考你们的眼力,选择哪个来研究这个圆锥的体积比较好?将学生选的圆柱进行验证,发现与圆锥是等底等高,告诉学生在选择实验材料时要尽量选择有些相同条件的,这样实验时可以少走弯路,实验的结果准确些,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对等底等高这个条件的理解。这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做,实验探究,经历一番观察、发现、合作、创新的过程,得出圆锥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让学生置身于有目的的实践中,增加对实验条件的选择及信息的归纳。既圆满地推导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又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批判意识的发展。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完全是优化实验过程所产生的效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为了增强实效性,避免走形式,在课前,我引导学生制作等底等高的一组圆柱和圆锥,使每个学生都能真切的参与实验、参与到探究中去,让他们以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怀着喜悦的心情进行学习,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意识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以学生认识发展规律为依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实际应用使学生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中理解运用知识。在教学环节中以学生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总结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感受到数学的应用性,解决问题的乐趣,逐步提高学生探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中比较遗憾的时,在制作课件时考虑不周全,几个圆锥的相关数据不准确,比例不合适,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影响了学生的判断结果,这些看似细节的环节,却反映了在备课时的粗心大意,对学生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今后要注意,时刻记住:细节决定成功!

关于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2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猜想圆锥的体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再来猜想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立体图形的体积有关系,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操作,探究出圆锥和圆柱在等底等高情况下的倍数关系,再通过学生的讨论,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最后应用探索出的结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 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结论的实践探索的`全过程。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数学史上许多重大的发现都离不开猜想。著名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所以,在课初,猜想圆锥的体积与他的什么有关系,再来猜想圆锥的体积和什么图形的体积有关系,然后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并应用新知解决了问题。这样,即向学生渗透“猜想---验证‘ 的数学思想,有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学会了怎样学习。

  二、给学生一个“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空间。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耐模仿和与记忆,动手实践、资助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书学者们课程,不但需要观察,还需要试验。有些知识单凭解说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的,只有通过试验,才能深刻领悟其中的内在奥秘。

  在探究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把动手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地获取知识改变了一教师讲解、师范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不再是实验演示的被动的观看者,而是参与操作的主动探索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数学知识,而且更多的是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探究学习的喜悦。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逐步变的有思想、会思考、会逐渐发现自身的价值。

  三、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商获得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生活知识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我们所学得只是最重要应用于生活实际。为了体现“学有用的数学”这一理念,教学中,我设计了买冰淇淋、奥运火炬、“神五”等与圆锥体积有关的问题,使得数学问题生活化、趣味化。课后,又设置了在边长4分米的正方体木料里笑一个最大圆锥的问题,教室里放置一个最大圆锥的问题,使得课堂知识回归生活,引发学生思考。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使得数学学习不再枯燥,,而变得更精彩。

关于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3

  圆锥的体积这一部分内容是圆柱体积的迁移。在这节的设计上我主要是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得出结论的模式进行教学的。在操作的过程中,我充分的利用学具,先让学生观察手中的圆柱与圆锥有什么关系,学生观察到他们是等底等高的,我的目的就是为了深化学生对这一个条件的认识。紧接着学生开始尝试用学具研究圆柱与圆锥体积的.关系。当他们一切进行的都很顺利的时候,有一个小组突然提出用“圆柱向圆锥里倒水也是可以的。”话音刚落,另一个小组的学生马上说道:“那样很麻烦的,还得测量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出来。”显然圆柱与圆锥之间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已经牢牢的印在脑海中,这就已经达到了我所需要的效果了。

  记得有位老师曾经说过:老师说了,学生记住了,没有多久就忘了,只有动手操作了,学生记住了,形象的记忆就会产生了。让我们多创造一些动手的机会给他们吧!

关于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4

  圆锥的体积是在学生掌握了圆柱的特征及圆柱的体积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成功之处:

  1.让学生经历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弄清来龙去脉。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给学生提供两组不同的学具:一组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另一组是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让学生通过倒水,发现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中,用圆锥容器装水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中,刚好倒三次,即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而在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中,则不存在这样的关系,圆锥的.体积就不是与它等底不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由此通过公式可以得出:V圆锥=1/3圆柱

  =1/3Sh(知道底面积和高)

  =1/3πr2h(知道半径和高)

  =1/3π(d*2)2h(知道直径和高)

  =1/3π(c*2*π)2h(知道周长和高)

  2.加强学生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提供的是两组不同的学具,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亲自动手,亲身体会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这样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同学之间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此项活动中,不仅收获了知识的来龙去脉,还体会到了与同学合作,共享成果的幸福喜悦。

  不足之处:

  由于课前把制作的U盘带回家,未带回来,所以导致课上无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把动手操作的完整过程给学生进行展示。

  再教设计:

  上课前的一点一丝疏漏都要力求避免,课前准备真的是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缺少哪一环都会在课堂上留下遗憾。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05-16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02-10

(经典)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05-16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06-17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优]05-16

数学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12-02

(必备)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05-16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15篇)12-01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15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