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纸》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科学《纸》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纸》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纸》教学反思1
一、收获
(一)首先,我发现了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不到位。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对这个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体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恰当的、饱含真情的语言,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并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感染,引起心理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感知教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到促进思维、巩固记忆的教学效果。今后,我会在上课之前,加强对教材的理解,使自己更深地去感受教材,增强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2、教学中,教学语言不够精练、准确。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简洁、精练、并具有科学性的,因为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用语言传授知识,同时也在用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总是埋怨学生回答问题没有条理,罗嗦,其实这些缺点有可能就是我在教学中的语言潜移默化地传达给了学生的,或者是学生发言时,出现这些问题时,我没有及时指导学生。对于一节课当中的教学语言,有些是课前备课时设计好的,有些是上课过程中临时出现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很短的时间里设计好语言,并准确、精练地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教师熟悉教材,了解大量的相关资料,今后我会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加强自身的语言的训练。
3、教学中,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状况,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中的情况,指导和帮助学生分析一些问题,我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注重倾听学生的发言,从学生的发言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进行深入的研究,没有对学生的发言作出恰当的评价,而是只顾着完成教学内容。在这方面,我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在备课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对教学目标的把握要准确
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和导向,要保证课堂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必须首先明确和掌握教学目标。它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我在平时备课时每课书的教学目标都是照抄教参上的,总觉得教学环节的设计才是最重要的,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教学目标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方向,方向定错了,或者有偏差,都对一节课有决定性的作用,对于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我在准备《红军长征》这课的确时候已有所感悟,教学设计中,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且都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课堂上的任何活动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2、探究性学习,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研究性的问题。
我们老师进行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为学生解决一些问题,近几年,新课程为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地解决一些问题,而且是解决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学生提出的,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所以我觉得我们设计一节有深度的课,就应该设计一些有深度的问题,有深度的问题不是那些已经有现成答案的问题,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分析资料,再通过自主地思考,才能得出答案的问题,设计这样的问题时,要注意几点:问题不要太大,要让学生能明白问题问的是什么,要适合学生的特点,例如:我在《红军长征》一课中就想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长征的意义是什么?”因为这个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焦点问题,但如果这样问,学生肯定不知道说什么,因为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讲,这个问题太大,也太深,把这个问题处理成“说说长征途中给你留下最深刻的一件事”,使问题具体化了,学生就容易回答了。除了设计一些有深度的问题之外,教学中教师还会提一些小的问题,不管是大的问题,还是小的问题,每个问题都应该有它的价值,都应该对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帮助,我在试讲《红军长征》一课的时候,就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红军失败了,革命根据地的面积大大减小了,为了保存有生力量,红军只能怎么样呀?学生回答:“红军只能逃跑。”学生出现这样的认识,这节课就失败了,之所以学生会出现这样的回答,就是因为我前面提出的问题,不但没有价值,还出现了相反的作用。通过学习,我觉得教师在备课时,设计的每个问题都应该是慎重的,有价值的。
3、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要重视教师的讲授。
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很多,但是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来学习知识还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现代教学理念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学到知识,但是这并不等于摈弃了教师的讲授,几千年的传统教学,使我们认识到,教师的讲授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理解的内容必须由教师来讲,教师的讲授是在教授知识,同时更是给学生作的示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方法,所以教师讲授的语言应该更加精炼、准确、到位。我反思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我总是感觉学生的发言不准确、罗嗦,其实这与我上课的表述语言有很大的关系,我今后应该这方面加强备课,使教师的讲授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
4、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活动要有实效性。
新课程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觉得我们使用最多的还是小组讨论,这个活动设计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学生讨论的实效性就在于学生能否通过讨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觉得要使学生讨论有实效,就应该让学生讨论时有内容,有依据,然后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得出自己的答案,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课前为学生准备大量的资料,学生根据资料提出问题,也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再根据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在《红军长征》这一课中设计的学生活动是让学生观看展板和电脑中的网站,学生根据通过看大量的资料去发现问题、在观看的同时,学生自由讨论分析问题,从而解决了一些问题,达到了活动的目的`。
5、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有实效性,充分发挥其作用。
在最开始,我在教学中使用课件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忽略了课件的更重要的作用,通过近几年的学习,我对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历史题材的教学内容,更适合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利用这些课件,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图文声像并茂,生动感人,形象逼真地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创造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实效性是最重要的,课件中的每个内容都应该有它的作用,而且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让学生能通过课件中的内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课件的重要作用,但是我觉得一节课中,也不能过分依赖课件,不能把课件当作课堂教学的全部,我觉得一节课中应该使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课件只是其中的一个。
对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还有几点我觉得也是很重要的,首先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课件当中的内容应该是正确的,其次,如果课件当中的内容效果不是特别好,就不要用。
6、还有一些小的问题:
(1)教学中使用的资料要有实效性,不能把没经过处理的原始资料给学生,因为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是有限的。
(2)在设计教案时,尽量避免出现很难解决的问题。
(3)在设计教案时,不要面面俱到,应该有取舍,有侧重点。
(4)学生在活动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
(5)教学中,要注重教师对学生发言的评价,对于学生有价值的发言,教师的评价应该使学生有自豪感。
二、在今后教学工作中的改进办法
1、加强备课,反复推敲教学语言,力求精练、准确、科学。
2、加强对学生的发言的评价,并制作了评价课堂发言的电子表格,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几方面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对每一单元的重点学习内容精心备课,并把大量的资料制作成网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而且,在网页中设置了课后反思,和反思后修改的教案,还有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力求完善教案。重点教学内容可以用两节课甚至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社会课的意识,而不是做一个社会课的听众,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科学《纸》教学反思2
《纸的观察》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纸》中的第一项活动,它是从“观察一张白纸”开始,让学生详细观察描述一张白纸有哪些特点,然后比较两张不同纸的主要区别,能用数学的测量方法科学的比较纸的厚薄,进而寻求各种纸的共同特征:纸是由纤维组成的。
本课的教学设计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探生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整个教学设计主要由三个观察活动组成,以纸的观察为主线,把重点放在比较各种纸的不同及观察纸的纤维上,把难点放在寻求纸的共同特征上。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能做到依据新课标要求,运用发现法,引导学生进行创设情境——观察思考——预测论证——总结深思的四步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开展学生活动,为学生搭建探究活动的平台,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
如果,能在小组活动中,完成观察报告,并在小组内进行自评与互评,由学生自己为自己的报告评分。培养学生在观察后及时进行记录的良好习惯,就更完整了。
科学《纸》教学反思3
本次是科学领域的活动《有趣的纸》,经过了两次试教,分别上了两个班级,而两个班级的幼儿也截然不同。也由于我的经验不足,两次活动结果都不尽人意。
在这个活动中,我主要通过三大环节来诠释。
第一次活动时的第一个环节中,我运用“了解纸的名称”,来使幼儿对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说一说这三种纸分别是干什么用的?许多小朋友都认识白纸和牛皮纸,也都能说出这两种纸是干什么用的,而对于宣纸只有一位小朋友认识并说出了它的用途。幼儿虽然说出了这三种纸的用途,但我在总结时没有很好的利用幼儿的回答,只是做了这三种纸的初步介绍,其实幼儿的回答都是很具体的,也都了解这三种纸用途。而在第二次活动时,这个班的幼儿在这一环节的回答较第一次活动时的班级稍微一点,许多问题都没有回答到点上,而在我总结时还是因经验不足而没有很好地解释清楚这三种纸的用途,以至于后面的环节上的比较累,幼儿的回答也没有切入主题上。
在第一次活动的`第二个环节中,所提问题还比较到位,但在材料准备上没有考虑周全,纸张的大小与颜料的选择上都有错误,导致幼儿的回答都有点偏离问题的中心,三种纸有大有小就使他们在回答“你发现了什么?”上说出发现纸有大小。而在颜色多时,就误导了幼儿说不出“那张纸染的最漂亮,为什么?这个问题了。因此材料的错误选择使得这个环节主要的目的没有达到。第二次活动时的这个环节中,我改正了这个错误,把纸裁得一样大小,而且只用了同一种颜色,所染的范围也同样大小。因此幼儿在观察发现中基本了解了宣纸所染的颜色范围要大,还有幼儿说宣纸像餐巾纸一样放到水里会化掉,孩子的回答只是点到了其中的一个头,于是我就顺势引出了下一步——幼儿操作染纸画。
在第一次活动时,我先示范了如何来操作染纸画,让幼儿先观看操作步骤。可能是我讲的时候没有说明清楚,导致幼儿操作室出现了许多意外状况。而且也没有真正的去思考探索,只是纯粹地只知道“玩”,根本没有探索的欲望,像是在上美术课一样了。第二次活动时,我改变了这种做法,我只作了详细而具体地介绍,但我没有操作示范,而是交待清楚了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探索。运用着种方式是遵循了新纲要指出的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去发现去探索,这样的想法是好的,可最后的结果却不尽人意,也可能是我前面那些环节引导的不太好,以至于幼儿不能很明确地讲出“吸水”这个关键词来,经过多次的提问幼儿回答后仍没有明确答案后,我只能自己说出这个明确的答案,而幼儿也只是从教师口中听到这个词后才明白了这关键性的一点。
第三环节是用这三种纸折成船后放在水里会发生什么?两次活动幼儿基本都能回答出宣纸在水里会马上沉下去,白纸和牛皮纸就不会沉下去。
总的来说,这两次的活动都不是很成功。第一次是由于我在语言组织及操作交待方面的不清楚,第二次是没有注重细节,抓住要点及时分析。因此两次活动的结果都不尽人意。这其中的一部分原因也是我经验不足,对于教龄还不满一年的我来说,在科学领域这方面的经验实在很少,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也很少有类似的活动,幼儿在这方面的经验也不足,因此就使得这个活动的结果不尽人意。经过这两次的活动,我对科学课如何上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相信在以后的一次次磨练中,我会不断的成长,所获得的经验也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科学《纸》教学反思4
纸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它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如:写字、画画、环境布置、包裹东西等等。平时孩子对白纸、皱纹纸、蜡光纸了解的比较多,但纸还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它们的粗糙程度不同、厚薄不同,用途各异。为了丰富幼儿对纸的名称、用途、特点、以及特殊纸的用途等方面知识,我分别从感知不同纸的质地、纸的特性、用途,设计了《各种各样的纸》科学活动。《纲要》指出:以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为主,淡化教师的“教”,强化幼儿的“学”,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强调幼儿的主动参与、操作、体验和感受,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动口、动情,突出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活动中求发展的思想。为此,我确立了我的研究问题: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让幼儿了解纸的特性过程中,我以幼儿为主体,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直接观察,直接操作,具体表现的活动中,能动地建构着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认知结构。
本次活动我给幼儿分别准备了蜡光纸、报纸、牛皮纸、皱纹纸、吹塑纸、卡纸,包装纸等等。在这几种纸中,我发现幼儿对蜡光纸、皱纹纸、报纸都比较熟悉,对吹塑纸、牛皮纸、不是很熟悉,在分组活动中,让幼儿感知这几种纸的质地,比较不同,其实在平时的玩纸活动中,孩子们积累了一定的有关纸的知识,因此在看看、摸摸、比比中,知道有的纸很光滑,有的纸很软,有的纸皱皱的,我也特地把牛皮纸和卡纸让幼儿做了比较,让他们从厚度、软硬方面进行比较,知道卡纸比牛皮纸要厚,牛皮纸比卡纸要软,从而来加深他们对这两种纸的印象。 在让幼儿了解纸的特性的环节上,我精心设计了三个有趣的游戏《天空中少了谁》《给老爷爷贴胡子》《花手绢》。通过在幼儿自主操作中,让幼儿感知纸易折、易撕、可吸水、易燃的.特性。在实验操作这一环节我发现大多数幼儿都能动脑筋、想办法,而且孩子们对水火都很感兴趣,我投放几种材料制成的花手绢,使幼儿能在操作中感知纸的吸水性,使幼儿能在自己的实践中获得知识。
在认识特殊纸的环节中,我运用幼儿的已知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并故意留下课程延伸——复写纸的秘密,使幼儿有探索的欲望。
在让幼儿了解纸的用途这一环节中,幼儿发挥各自的想象,向大家介绍纸在我们生活上、学习给我们大家带来的用处,幼儿也说了很多的纸做的制品,我也为幼儿准备了很多纸制品,这些都是经常在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熟悉的,他们觉得非常的新奇,大家都仔细的观察着,交流着,从而宽阔了幼儿的眼界,知道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处处都有纸制品。幼儿在和纸的各种亲密接触中了解了纸的特性;了解了纸与人类的亲密关系,人的生活、学习离不了它;节约用纸就是节约资源;纸可以反复利用,废纸入篓,不乱扔纸屑;书是我们的朋友,喜欢看书,爱护图书。
通过开展本次活动,从整个过程看,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是今后要注意和改进的:一是讲解语言要简练准确,语音语调要高低有致,在情绪上要达到调动幼儿积极性的作用。二是在活动中教师的示范要准确严谨,如:点燃纸张时要用酒精灯与镊子。要给幼儿以正确的感官认知。
在今后的科学活动的开展中,我将继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及时调整着自己的教育策略,寻求更适于幼儿发展的科学教育途径。在满足幼儿需求的同时,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及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科学《纸》教学反思5
设计意图
首先在开展活动前我就和孩子们收集了生活中常见的纸并投放在科学区中,让孩子们折小船,折小花、还根据月主题活动《伞花朵朵开》用他们自制的小花玩起了游戏。在游戏中幼儿们对不同材质的“纸花”很感兴趣还提出了很多问题,于是我根据主题中的素材点“纸娃娃”以及幼儿的兴趣“喜欢把纸放入水中玩”,预设了本次活动“会吸水的纸”。整个活动中,我以探索纸的吸水性为切入点,创设情境并提问,引发幼儿猜测与思考,为幼儿提供实验材料简单有趣,适宜他们动手探究,并通过实验来验证、集体分享与拓展。从而让幼儿体验探究的过程,发展他们初步的探究能力。我还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观察,记录实验中发生的现象。活动重在探究过程,发展探究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究发现不同的纸在水中的变化,感知纸的吸水性。
2、通过实验操作、观察比较等方法,知道不同的纸它的吸水性不一样。
3、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带来的乐趣,学会小组合作。
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实验感知纸的吸水性。
2.活动难点:知道不同材质的纸它们的吸水性不一样。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事先收集过生活中的各种纸,有一定的感性经验。
2.物质准备:4 种纸的展板一块、大记录表、小记录表 6 份、(餐巾纸娃娃、报纸娃娃、绘画纸娃娃、牛奶盒纸娃娃)若干、毛巾 6 条、透明盒子 6 个、ppt、盘子
6 个、面膜纸、铝箔纸、笔 6 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师:前段时间请小朋友们回去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纸,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里有些什么纸?(餐巾纸、报纸、绘画纸、牛奶盒纸)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这些纸?(幼儿积极回答)
师:这些纸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纸,我呢用这四种纸做了四个纸娃娃,你们看!今天纸娃娃们要来做潜水运动员。
二、实验操作、分享交流
1.问题激疑
师:请宝贝们猜猜哪个纸娃娃会“潜水”?为什么?(请一名幼儿做好记录)真的像你们猜测的这样吗?那还是让纸娃娃们去试一试吧!
2.动手实验
(1)介绍材料:每桌有一个装了水的塑料箱,还有不同材质的纸娃娃,一份记录表。
(2)操作要求:6 人一组小组合作将不同材质的纸娃娃同时放入水中然后仔细观察看看谁最会潜水,结束后在记录表上做好记录。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分享交流,验证并达成共识。
师:哪些纸娃娃会“潜水”?它们在水中有什么变化?
小结:原来不同的纸它们的吸水本领也不一样,餐巾纸娃娃最容易吸水它最会潜水, 牛奶盒纸最不容易吸水它最不会潜水,报纸和绘画纸也会吸水但它们需要的时间会长一些。
师:纸娃娃们听了过后为了会不会吸水吵了起来,会吸水的纸娃娃认为会吸水本领大,而不会吸水的纸娃娃认为不会吸水本领也很大,那怎么办呢?它们吵架了我有一个好办法,我今天还带来了两种很特殊的纸(面膜纸、铝箔纸),看了这个它们就会明白了!
4.师幼共同验证
1:出示两种不同的纸(面膜纸、铝箔纸)引发幼儿思考:它们是什么纸?看看它们有什么本领有什么作用呢?(面膜纸可以让我们的'爸爸妈妈变得漂亮,铝箔纸妈妈在厨房可以为我们做好吃的蛋挞、、、、等等。) 2:教师操作幼儿仔细观察并大胆讲述。
3:小结:其实不管是吸水性强的纸还是吸水性弱的纸,它们各有各的好处,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我们的纸娃娃们听了过后又开心的手拉着手在一起做游戏啦!
三、活动延伸
请宝贝们回家再去收集更多不同材质的纸,把他们做成自己喜欢的纸花,然后放在盆里做实验,自己去探索它们的吸水性,并做好记录,到时候“晨曦里的声音”活动时请小朋友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实验结果。
活动总结
当我上完这节课时,觉得孩子们对这次活动非常感兴趣,幼儿们喜欢上了探索,学会 了观察与记录,所以本次活动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科学领域发现与探索精神,题材紧扣生 活,通过操作提高了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获得了体验和成就感。在以后活动中要多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让每位孩子都动手操作,爱上科学活动。
科学《纸》教学反思6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初步了解“纸球反弹”是由于空气的流动产生的。
2、培养幼儿关注周围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有积极探索的欲望。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长颈瓶若干只、纸球若干。
2、图书(资料室)。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吹纸团”引出课题。
1、教师:小朋友们,老师手上有许多的小纸团,想不想来玩“吹纸团”的游戏呢?
2、让我们每个人拿一个纸团吹吹试试看,有什么发现?(幼儿操作吹纸团,得出结论:被吹的纸团是向前跑的。)
二、教师提出进一步的疑问,出示细颈瓶,幼儿再次操作。
1、讨论:纸团会永远向前跑吗?(结论:如果前方有障碍,纸团会停留在原位)
2、幼儿用细颈瓶和小纸团进行第二次操作。
教师:如果把小纸团放在瓶口用力吹,你猜它会怎样?请你们再来试一试。
三、确立"纸球反弹"的现象。
教师:有答案了吗?小纸团会向前跑吗?会跑进瓶子里去吗?(结论:如果不倾斜瓶子,小纸团怎么也吹不进瓶子里)
四、查询资料,寻找纸球反弹的.秘密。
教师: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起去找资料好吗?
【延伸活动】
教师:这个小实验好玩吗?我们一起把它用图示的方法画下来,告诉所有的小朋友好吗?
教学反思:
教学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刺激手段。讲授法、提问法刺激听觉感官,示范法、观看法刺激视觉感官,练习法、游戏法综合刺激各种感官……因此,教学方式的成败与否,关键是看能否发挥出它应有的刺激性。
科学《纸》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教材的第三课,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即了解初中学习的特点,学会结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回想本节课在这节课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我的教学反思如下:
1.激发其好奇心,诱发学习动机。一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看见学生们高兴的样子,于是,我就让他们边做游戏边自我介绍。看着他们的表现,我知道,第一步目标我已经达到了。
2.安排合作学习,启发学生倾听。低年级的学生有一种这样的'特点,当他们的说话欲望被激起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迫不及待地向别人诉说,哪怕别人没在听他说话也无所谓。这次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时,我特地向学生们介绍了倾听的重要性以及学会倾听的必要性。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已经在尝试怎样倾听了,这点让我兴奋不已。
3.创设说话情境,体会交际方法。我认为,学会交际,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参加实践活动。所以,我又设计了上讲台自我介绍并表演一个小节目的活动,鼓励学生上讲台,让其它同学记住自己。目的是让学生再次体会交际的方法,锻炼交际的能力。
4.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大胆活动。在最后一个环节里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听着美妙的音乐,在班中做流动性交际活动,让他们运用刚刚学会的交际方法,大胆地去实践一下。
5.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去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从而得出结论。但有些问题的设置相似,因此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存在重复的现象,以后我在这方面会注意引导。同时也会更注重对于一些知识的细节处理。
科学《纸》教学反思8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参与活动,知道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并能把纸的特性和用途联系起来。
2.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工具积极、主动地探究“不同用途的纸”。能用对比实验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乐于探究、团结协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去观察研究纸的性能,在研究纸的活动经历中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经历自行设计和进行对比观察实验的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纸、按组准备同样大小的牛皮纸、报纸、日历纸、餐巾纸、红墨水,滴管,烧杯,量筒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我们身边有哪些纸做的物品。(电脑出示)如皮鞋盒子、粉笔盒子、一次性杯、纸鱼、挂历……,那么,这样的纸制品是不是都是同一种纸做的.呢?为什么不是?
确实生活中的这些纸的物品都不是同一种纸制成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不同用途的纸。板书课题。
课前让大家收集各种不同的纸张,哪个小组上台来说说你带来了哪些纸样、有哪些用途?(小组汇报、展示收集纸样)
二、实验探究,获取信息(研究纸的吸水性和抗拉伸性)
1、研究纸的吸水性
你们收集的纸样真多,师指其中一份问:我桌子上洒了些水,选哪种纸擦效果好,为什么?
到底谁的吸水性强呢?有没有好的办法来证明?比一比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又好?
你们准备用怎样一个实验来证明你们的猜想?请小组交流,说说实验的具体步骤,实验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小组的方法?(小组汇报、质疑)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滴
分别往每一种纸上滴一滴水,看哪种纸上的水印“长”得最大。“长”得大的说明吸水多,“长”得小的说明吸水少。
谁有补充吗?
对,因为只有滴相同多的水,才能正确比较出水印的大小。为了公平,我们把这四种纸裁成相同大小,这样比较更准确。研究时还要借助滴管来滴这一滴水?(教师出示滴管,讲解、演示滴管的用法。)
(2)、挤
将所有的纸都放在水里浸湿,然后分别将每一种纸上的水挤到杯子里,再来比较哪一杯里装的水多一些,就说明哪种纸吸水吸得又快又多。
谁有补充?
时间要一样。纸张大小也要一样。(如没人答师要启发)
(3)、降
我们组的方法是将同样大小的纸分别同时放入四杯水中,同时拿出来,再比较这四杯水降低了多少。降低多的吸水多,降低少的吸水少。
师提醒:四只杯要一样大,四杯水要一样多才可以。
(4)、沉
把纸同时放在水面上,先沉下去的吸水多,后沉下去的吸水少。
在放纸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纸不能叠在一起放。放的纸稍微小一些好。)
(5)、晒
同样大小的纸,同时浸入水中,又同时拿到太阳底下摊开晒。先干的吸水少,后干的吸水多。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你们真聪明,想到这么多方法。
你喜欢哪种方法,讨论一下:你们实验时需要哪些物品?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了四种常见的纸,请每组派一人上来领取材料后开始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小组汇报、质疑
那么吸水性强的纸有什么用呢?吸水性弱的纸又有什么用呢?(小组讨论交流)
2、研究纸承受拉伸能力
接下来做个游戏:比一比谁的力气大。看谁不容易被拉断。先来猜一猜哪张纸不容易断。
师讲实验方法和要求,学生分组实验
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承受拉伸力强的纸有什么用途呢?承受拉伸力弱的呢?
师举例说明应用:牛皮纸制作的纸袋、购书中心包书的纸等利用了它的拉伸性好。现代的科技发展使人惊叹,由于能源的短缺,有人提出用纸来造房子,你们猜猜,纸真的能造房子吗?如果用纸来造房子,纸必须具有什么性能?(很强的抗拉伸力和抗弯曲性)。
三、总结交流,探究延伸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特性,所以它们的作用也不一样,就像我们桌子上的水,要用吸水性很强的餐巾纸来擦;而我们写字就要用书写纸来写,因为它吸墨均匀。现在请大家把自己带来的纸样拿出来,一起来分析它们有什么样的特性。各小组内每人简介自己的纸样。
纸的性质不同决定了它的用途不同,你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纸吗?小组互考,说说收集的纸样适合用在哪里。
今天大家学习都很认真,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关于纸的知识远远不止这一些。总的来说,纸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课后各小组要继续研究,查资料,多获得有关纸的信息。把收集来的资料编辑成小报,我们再进行评比。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式教学,突出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强调让学生在“做”中学到知识。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从生活中来,回生活中去,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探究学习还处于最低层次,自主探究、设计实验、实验方法等能力还刚起步,所以要求不能太高,只要学生能想出更多的办法来证明就行了。另外在探究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必不可少。千万不能什么事都让学生自己去做,这样课堂上就会出现学生无事可做,不知做什么事的局面。另外,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要做到有序,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的有序性上还要多研究。
科学《纸》教学反思9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不断丰富,他们变得越来越好奇好问。最近,我发现班上的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纸,产生了兴趣。常常有孩子带纸到幼儿园来玩,还用纸折出了不同的东西。《纲要》里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并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因此,我们设计了生成活动《纸》。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感知、体验、积累经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活动目的:
1、通过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体会探究活动的乐趣,有积极探索的欲望。
2、通过尝试操作对不同质地的纸进行比较,感知纸的特性,了解纸的一般用途。
3、通过活动丰富生活经验,培养操作和实验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对各种纸有初步的认识,知道一些纸制品。
2、物品:面巾纸、图画纸、塑料包装纸、报纸、宣纸、挂历纸、牛皮纸同样大小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纸
1、请幼儿介绍各种纸的名称、一般用途。
2、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硬,有的.软、、、、、、)
二、尝试活动
(一):运沙
1、提出问题:如果请你们用纸来运沙,你们会选哪一张纸?为什么?
2、幼儿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动中注意的问题:
运沙时不能用手托,注意保持活动室的卫生。
4、幼儿尝试用纸运沙。
5、说说我的发现:
A、塑料纸、图画纸、挂历纸、牛皮纸运沙好,不容易破;面巾纸、宣纸运沙不好,容易破。
B、把纸折成容器运沙更方便。
三、尝试活动
(二):运水
1、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运的不是沙,而是水,你们会用什么纸?
2、幼儿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动要求,幼儿多次尝试运水。
A、不把纸折成容器,你们能用它来运水吗?大,考吧、幼师,网出,处!是不是所有的纸都行呢?
幼儿尝试运水。
B、如果折成容器来运水,哪种纸折的容器最好?
幼儿尝试运水。
4、说说我的发现:
A、如果不将纸折成容器运水,面巾纸、宣纸吸水性强,可以运水,但是运的水少,而且很容易破烂。
B、把纸折成容器后运水好,但是要选吸水性差的纸,纸吸了水以后容易破。
活动反思:
《有趣的纸》作为纸的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是一个有着科学领域的明显特点并与艺术领域有机综合的活动。
这个活动的结构化程度比较高。这种高结构不仅体现在从目标到材料的严谨设计。而且体现在用一系列关键问题引导着幼儿的探究活动逐步走向深入。在活动的每个阶段,不仅在开始时有关键问题的引导,而且在探究告一段落时有共同的讨论和回顾,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发现和记录的事实信息,概括、总结和提升已经获得的经验。
科学《纸》教学反思10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区组织的“美术优质课”活动,在活动当中我看到了许多比我年轻的老师上的课都很棒,有的老师选材很新颖、有的老师上课很有激情、有的老师在评价孩子时很有针对性等,从她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针对我的课我也做了一下反思:
首先,我的这节课是大班美术《借形想象画》,就是借助画纸上原有的图案,通过自己的.观察、想象添画成自己的作品。因为对这些孩子来说,他们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形式的美术活动,所以孩子们是充满了好奇,但同时这节课让孩子自己想象创造的特别多,有的孩子绘画经验少,而且还不能很好的迁移自己仅有的经验。大部分幼儿在绘画时只是在随意的涂鸦,创造想象的很少。问他是什么时,他就说是怪兽。只有几位幼儿把相邻的色块合在一起进行了想象添加。
其次,我在给孩子引导时,引导的很少,加上孩子本身接触的也少,所以在创作时就有的孩子随意乱涂。因为孩子头脑中的表象少,所以在平时生活中要注重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一些动物或植物,引领幼儿欣赏一些名画,丰富幼儿的经验。
最后,我在课堂的把控及对孩子的评价上还需要在不断的努力。课堂中激情也不够,不能很好的感染孩子,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我应该是以饱满的激情来感染孩子,这样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进行我的课程。在评价孩子方面,我的评价应该更具体一些,不应该是简单的“好,不错”、“你真棒”等等。应该把孩子好的地方说得更具体,不好的地方也要指出来,并告诉他什么是对的,这样孩子才更明白自己哪好哪不好。
科学《纸》教学反思11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儿童对大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他们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或发现者,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发现科学的真谛和大自然的奥秘。源于儿童内在的需要和兴趣,是一种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内部动机。利用这个动机,将科学教学中的学习活动设计成一种探究式、研究式或发现式的。在学习《纸的秘密》这一课,就尝试了探究式这一教学形式。
《纸的秘密》是青岛出版社《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其主要内容包括:初步了解纸和纸制品;探究纸的特征;整理探究结果;探究纸与人们的关系。
一、“忙”的课堂
我精心备好课,给三年级一班授课。在进行探究纸的特征这个教学环节时,我给学生呈现出多种不同的纸,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提出问题,确定研究的主题,学生热热闹闹地搞起了研究:有的研究纸的光滑程度,有的比较纸的厚薄,有的研究纸的`软硬,有的研究纸的吸水性,有的研究纸的纹理,有的研究纸的承重等等,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在整理探究结果时,学生们还是“忙”的不亦乐乎,根本无心倾听其他小组的汇报。汇报的小组也只是停留在对纸的表面认识上,没有深入地探究,同时还存在着个别小组的设计方案有欠缺的现象,无法正常发展。整堂课同学们都在“忙”,可“忙”的结果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二、追其原由
这节课的结果,不是我所期望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在校领导的帮助下,学习了《课程标准》、《山东教育》等,使我豁然开朗。科学课的探究过程是将科学课教学目标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组织、引导、激励、促进作用,是教的主导;学生思考、倾听、讨论、交流、探索、建构,是学的主体。在科学课教学中只有很好地体现双主性,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确保提高学生探究活动的效益。
我潜下心来,仔细研究教案。经过反复几次的探讨、修改,最终在探究纸的特征这个教学环节上,将在课堂上探究的问题由原来的多个缩减到学生最感兴趣的两个——探究纸的吸水性和承重能力,让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合作,相互讨论、相互质疑,共同努力,最终达到科学探究的目的。而对于剩下的内容,完全放手让学生课下去搞实验。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教材观只依赖于课本进行教学,从书本上学知识,书上写什么就教什么,书上没写的不敢教,书上写了的不敢不教。对于教材,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进行处理,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实践证明,这样做是正确的。在对三年级二班的授课中,应用了改进后教案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课后反思
我深深地意识到: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包括进行交流、参与评议,对他人研究的方法、结论提出质疑,并乐于相互合作。这些都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目标。而三年级的小学生对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却对研究的结果不太关注,不善于对一件事情反复思考、计划、设计等,而是很快作出决定,马上实施,这些都会影响选择探究的主题。学生探究的“问题”在哪里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缩小探究的范围,使探究的问题变得明确,有助于提高探究的实施性和科学性。对探究的问题进行确定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课堂上由于受时间、空间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对每个问题都进行探究,较容易或太难的问题不能作为研究的主题。只有选择具有代表性、又有挑战性,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从可靠渠道获取的有关科学知识来解答,能提供相适应的条件、实验材料和实践性、可行性较强的问题来作为探究的主题。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评价看它是否适合探究,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既生动有吸引力又真正有所收获,而不是热热闹闹走过场。三年级的学生毕竟年龄小,能力有限。让他们搞研究,不能各搞各的,而是要让他们有意识地依靠集体的智慧,通过共同的探讨,不断的完善和提高,最终达到科学研究的目的。
新的科学课程理念,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开放空间。教材为教师教学提供了素材,为教学提供了思路: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过程和学习过程,它更像是一本为儿童学习提供的阅读材料,其内容的涉及面很广。因此,作为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寻找最有价值的切入点,选好探究的主题,沿着不同的方向,最终让学生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科学态度、情感等多元目标,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科学《纸》教学反思12
一、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透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群众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带给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拳脚相向,也有失利的组同学之间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我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个性是有倾向性的使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好处,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我们学校举行一个足球比赛,就因为争一个球,就准备打架了,我立刻跟他们两个人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不然就请先离场休息。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用心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二、培养善于理解意外事实的潜力
任何人从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同样,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也难免会遇到挫折。便如,在一场校际拔河比赛中,因我发现一名外班的学生参与了某班的比赛,故大声斥责,结果使该班的学生转移了注意力而导致失败。这种由于决心书外因素造成的失利使学生难于理解,情绪十分恶劣。对于这种意外事情的发生,我主动地向学生说明真相,讲清道理,充分肯定他们的实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带给再赛的机会。同时还能够透过我国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出师不利的典型事便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任何比赛都可能存在必须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养学生理解意外事实的潜力,从而增强抗挫折潜力和自我调节情绪的潜力。
三、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的性格和交际关系、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小学阶段是性格构成期,我们应当透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问为何?大都强调客观原因。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或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或是因为体育成绩不理想,而没有人愿意与他们一组。针对这一状况,我就亲自上阵,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齐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状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这以恒,就能帮忙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四、采用“运动处方”教学方式
教学中为了锻炼同学们的自我组织潜力、自我管理潜力,为了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教学,满足所有同学的兴趣和需要,有时我把教学资料科学地、严谨地设计成多种运动处方让同学们选取自我所喜欢的运动处方,然后根据选取状况自由结合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小组长带领同学们完成教学资料。各小组在完成运动处方的资料时,根据自我状况选取自我的组织方法和学习方法。这样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了,课堂教学一片生机盎然。
五、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务必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透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潜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还可透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潜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同时为学生带给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
科学《纸》教学反思13
时代在变,教材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正悄然而起。我们教师努力学习新课标,同时又进行了有力的探索
面对新课标,面对新教材,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我们就有必要重新学习,甘当一名小学生。要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区别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不同,吃透新教材的特点,重构新的教学体系。而不能自以为是,要不然在教学实践中只会“新瓶装旧酒”,或是“换汤不换药”而已。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载体,还有必要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充当教研的先锋。边教学,边研究,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同时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当不同的角色。既要当学生的教练员,又要当学生的陪练员,有时还是学生学习中的伙伴。应当说,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若是把握不好课改中的位置,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那只会失去向,无所适从。
对于新课标,新理念,我们也要理性的对待。语文教学需要改革,这是必然的,于此我们就不能拘泥于传统,而裹足不前;但是,我们又不能急于冒进,要结合旧教材,结合传统教学法,构建“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学新模式。在每一天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反思,从而得到不断的进步。教材资源的整合主要表现为语文教材内在知识结构的纵横交错,与其它学科、社会生活的联系。多年来,我们语文老师教学上习惯于“满堂灌”,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强的文学作品,用理性肢解禁锢学生的审美评价想象;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将一个个互为联系的知识点,肢解得零离破碎,学习新课标以后,在教科书的使用上,就要具备一种开放的理念。打破原来的照本宣科,提倡“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是教学中的基本任务。再说语文课,也不一定就是局限于语文教材,应结合其它学习内容,拓宽学习资源。并且要结合生活,用于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习资源的整合是一个极为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学习的方式、内容等方面。就学习的方式而言,有整体学习,合作学习,个人学习三种。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师一言堂,是教师的独白,是一对多的单一交流,而忽视了其他几种学习方式。语文新课标就是提倡研究性、探讨性、自主性的一种学习方式,主张师生、生生、人机等多种互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仅有的学习资源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教学效益。教学资源的整合问题,是一篇大文章。在此,限于篇幅,就不多言了。
对于新课标,新教材,应当说大部分教师都尚处于学习阶段,并无多少实际的经验可言。也许正因此而增加了它的诱惑力。自然,我们为之研究的空间也是极为广阔的。当然,课程改革是漫长和艰巨的。“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习新课标,不能形而上学,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歪曲曲解。对于传统的一套,我们要怀疑,要创新,但又不能完全摒弃。毕竟教有法,而又无定法。不然,我们又会陷入某种教学模式的泥沼,再一次模式化了。我想这当不是新课程改革的初衷。
科学《纸》教学反思14
在刚结束的初一期中质量检测中发现学生较多问题,为此,周五对初一学生又做了一次单元检测,希望在检测中逐步纠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问题依旧。
当然这必然是个长期的过程,也将是合力教育才可能使之改变的过程。
今年改版的《道德与法治》对初一学生来讲,引导其正确的价值观仍然是教学之重。部分心理品质常识内容进行了重组,教材的行文、插图等较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无疑,改版后的新教材更活泼、更适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初一新生在由小学向初中过渡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不适应,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有以下突出问题:
1、阅读能力普遍较差,有兴趣而解读能力不强;
2、较多孩子缺少基本的问题意识,分不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三个基本问题。
在当前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下,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来促进学生的阅读,是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需要进一步着力解决的问题,在孩子们陶醉于喧嚣的网络游戏等环境的同时如何让孩子们更多地思考,更多地参与实践,回到现实学习、生活中来,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进一步努力和改进的。
科学《纸》教学反思15
本节课在结构上遵循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先认识纸的属性,然后由此提出问题:为什么使用纸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接着介绍探究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逐一探究纸的共同性质,并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归纳出纸的基本特征,即有物美价廉、工艺简单、用途广泛的特点,最后,以拓展的方式在补充各种纸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引用已有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增进学生的实际运用知识的水平。
在讲授这节课时我做了一些调整,先让学生来做实验,然后再进行书本中的第一环节,这样子学生会更清楚地接受知识,但是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1、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单不规范;
2、本节课的材料分别是牛皮纸、餐巾纸、作业纸,目的为了感受不同纸不同性能,但是有的学生滴水的水滴数量不统一,实验结果就有误差;
3、填写表格了解纸的性质,学会利用纸的特性为生活服务,这一知识点个别同学还是不会分析。
【科学《纸》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科学《纸》教学反思11篇03-09
纸教学反思02-22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08-27
《神奇的纸》教学反思08-21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04-01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03-01
《纸品乐陶陶》教学反思01-14
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10-07
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