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饼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分饼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饼教学反思1
本节课我结合教材所提供的情境,首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西游记”(八戒化缘)故事引入,很快的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以主人公的态度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通过分饼,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关系。并让学生总结发现辨别三种分数的方法。
通过分析教材,我设计了四次分饼活动,每次的侧重点不同,第一次是将三张同样大的饼平均分给四个人,每人能得到多少呢?这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然后组织交流,最后教具演示,这样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们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再观察验证,从而加深对两种分法的理解。第二次是将7张同样大的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能得到多少呢?有了之前的分饼经验,孩子们很快得出结果,这既是对新知的巩固,又能引出分子比分母大的假分数。接着问:“把4张同样大的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能得到多少呢?把9张同样大的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能又能得到多少呢?”从中引出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假分数和带分数。在此基础上,揭示“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真分数”和“假分数”分子分母的特点,以及这三种分数与1的关系。最后给出一组分数,让学生判断各是什么分数,哪些分数的大小相等,在加深对概念理解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假分数和带分数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活动安排,条理清楚,目的明确,学生学得主动,教学效果较好。
反思本课教学,有三点启示和两点不足
启示是:
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正义心,但是教学任务和发展学生能力是本,是根。再好的故事,也只是为其服务的,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二,要有实践空间。一部好的电影作品,应留有一定的余地,应让观众有一定的想像空间。同理,在研究中,一定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实践空间。学生只有亲历动手、动口、动脑过程,才能提出属于自己的发现、假设、问题,才能充分验证、得出结论。
三,从“独奏”走向“合奏”。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有意义的知识是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本堂课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话,很好的解决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从“独奏”走向“合奏”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是师生在新课程中的成长之路。只有“对话”,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不足之处:
一、学生对于3张饼的四分之一是四分之三张饼,也就是带单位和不带单位的分数区分不清,这在习题中得到了验证,分数的意义这一节应进一步加强认识。
二、要求学生练习太少。由于在前边我让学生探索、汇报用了本节大部分时间,以致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用假分数、带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分饼教学反思2
《分饼》是本单元《分数》的第二课时,其实也就是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学习。教材创设了猪八戒分饼的情境活动,结合这一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 “带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关系。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的情境能引发孩子的探究欲望。由于孩子们都非常了解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对于其中的四个人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我就直接借助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展开教学。创设了猪八戒化缘得来了三张饼,可如何平均分给师徒四人呢,他犯难了,聪明的你能不能帮帮猪八戒的忙呢?这样孩子们在上课一开始就积极投入到如何帮猪八戒分饼的新知探究中来。
二、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来获取新知。“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我就引导学生充分借助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去折一折、画一画,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而后请学生发言并演示怎么平均分成四份,结果惊喜的发现学生的分法多种多样:有一个一个去分,每个都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了3个;有先分两个饼,每41人得到半个,再把第三个平均分成4份,这样每人也得到四分之三张饼;有3张饼叠在一起,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得到其中的一份,是3个张饼。41接着在引入“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又该怎么分时,问题迎刃而解,学生一下子就找到几种很好的分饼方法。
三、注意让学生自已总结真分数、假分数的特点。在得到分数 、413491444394和2的`后,我要学生说出一些类似的分数,再说出一些类似和2的分数,而后请学生观察这3种分数的特点,让学生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得出一类“分子比分母小”,一类“分子比分母大”,一类由整数和分数组成。在此基础上再总结并出示真分数和假分数和带分数这三个名称,我及时补充介绍有时假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相等的,而带分数只能带真分数,不能带假分数。因此学生对于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有了非常清晰的理解。
四、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为了更好的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我在新知探究后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练习活动,如请男同学代表真分数,女同学代表假分数,我说一个分数,如果是真分数,男同学站起来,如是假分数女同学站起来;请同桌合作,一人说分数一人判断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四个小组比赛:各派一名代表上台“写出几个分母是7的真分数,写出几个分子是7的假分数”看哪一个小组的代表正确写出来就能为该小组加分;用假分数和带分数分别表示阴影部分等等活动。因此学生的完成练习的积极性非常高。
由于本节课课堂学生学得主动,对今天的知识掌握得不错,所以今天的作业准确率明显比以前高了,让我感到非常的轻松和喜悦。
分饼教学反思3
分饼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分饼来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以及带分数。我昨天布置作业,让同学们准备三个同样大小的纸饼和九个同样大小的纸饼;平时我安排学生4 人一组。一上课我先复习分数的意义。然后就学习新内容,通过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八戒分饼的教学情境的创设。
安排学生分饼,要求是:
(1)、4人一组合作活动。
(2)、小组讨论三个饼平均分给四个人。
(3)小组中选一人说出分饼的过程,并用分数表示每人分得的饼数。
学生活动的比较投入,最后得出两个结果3个 1/4和1个3/4并强化他们是相等的。第二个活动是平均分九个饼,要求同上。结论是四分之九个饼,二又四分之一个饼,这两个数是相等的。再让同学们区分比较今天用到的三个分数,并观察讨论他们的不同之处。讨论后我明确告诉他们什么是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反思本课教学,有几点启示和一些不足,启示是:一,创设故事情境要很好的`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服务。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教学任务和发展学生能力是本,是根。再好的故事,也只是为其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二,要有实践空间。学生只有亲历动手、动口、动脑过程,才能提出属于自己的发现、假设、问题,才能充分验证、得出结论。三,从独白走向对话。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有意义的知识是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传统的教学是独白式教学,它忠诚于学科,却忽视了学生;体现了权威,却淡化了民主;追求着高效,却忘记了意义。课堂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是师生在新课程中的成长之路。只有对话,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在本节课中,新课程教学内容的实施不够深入,透彻。部分学生在分饼活动中为玩而剪、没有积极的参与到分饼活动之中。
学习效率不够高。本人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衔接、过渡欠缺自然、流畅。课堂语言表达不够规范、准确。应注意语言描述的规范性、逻辑性和严密性。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前进的动力。尽可能地多给学生一些活动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发现、比较、分类、自我表达的机会。由于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和40分钟的制约,往往学生的探究不深入。要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数学、把数学应用于生活中。最后,引导学生的口头表达,语言描述也应注意规范性、逻辑性和严密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认真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认真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向本校数学专家、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教法,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成绩。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分饼教学反思4
《新课程标准》全新地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愈来愈受到重视。在设计真分数和假分数这一课时,我力图把研究带入学习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
反思本课教学,有三点启示:
其一,研究要有物。在选择可供研究的内容时,应当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尽量选择直观、形象的材料,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避免使学生空想纯理论的东西,研究无物,言之无物。因此,我让学生在分饼的情境中,自己发现问题:3张饼怎样分给4个人呢?由此产生学习的欲望。
其二,要有实践空间。一幅好的水墨画,必须留有一定的空白。同理,在研究中,一定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实践空间。理论来源于实践并高于实践,但最终仍将为实践所检验。再直观、形象的材料也只是材料,并不是学生的'知识能力,学生只有亲历动手、动口、动脑过程,才能提出属于自己的发现、假设、问题,才能充分验证、得出结论,解决而后迁移的目的才终将达成。
其三,研究要有分工。小学生的能力毕竟有限,若一个孩子负责一项研究的全过程,似乎勉为其难。若教师能及时组织学生分组后再分工合作,则集众人之力可大成研究易成,团队精神易存!
疑惑之处研究中分组的方式,是按座位分组,按兴趣、爱好分组,还是按学习能力强弱搭配分组?这几种分组方式各有优缺点,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其中任一种分组方式,长期下去,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以及个性心理的形成有无不良影响,仍需进一步探讨。
本节课中真分数、假分数的定义是一种模糊的定义。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从特征上来把握着两种分数的特征,就需要进行辨析和概括、补充着两种分数的大小和1比大小之间的关系。这是一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的课,要花足够的时间帮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假分数的含义极其带分数的含义。特别要花时间的是假分数的分母到底怎样理解和确定。如果以上的工作作好了,再进行二者之间的转化就不是很困难的事了。
分饼教学反思5
《分饼》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分数的三种类型: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新课开始,我按教材的编排,创设了猪八戒分饼的故事情境。我说:“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上经过一个村庄时,唐僧让猪八戒为大家化些斋饭。猪八戒一共化了四张饼,因其嘴馋,在路上偷吃了一张,只剩下三张。请同学帮助猪八戒为唐僧师徒四人分一分饼” 。
我的话刚说完,就有同学举手回答。只是他说的不是怎样帮助猪八戒分饼,而是觉得此时猪八戒不应该再吃剩下的三张饼,剩下的三张饼应该分给其他三个人一人一张。
听了他的回答,我没有评论。从生活实际来说,这样的认识和观点是有价值的,但显然这样的认识与本课时的所要进行的教学内容是有冲突的。
为什么学生会有这样的认识呢?我想原因出在我的情境创设上。我在创设猪八戒分饼这个情境时,给学生留下了发挥自己价值观的空间,导致情境创设所预期的认知冲突,被学生不同的个人价值观所影响。让学生对新知探究的注意力不同程度的发生了转移。这或许是因为我在创设情境时,将情境的故事情节安排的过于复杂了。
出现这样预想不到的事情,我立马做出意识判断,采取了补救措施,以挽回情境创设上的不足。
于是,我说:“贪吃是猪八戒的本性,虽然我们做人不能像猪八戒那样,但猪八戒今天的这个忙我们还是要帮的”。
这时,学生的思维又被我引回到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上。有的学生开始用笔在画,在分。我知道,情境创设所期望的认识冲突,此时已经顺利实现。
很快学生想出好几种分饼的方法,他们分别汇报,我则将其书写在黑板上。在说完两种分法后,我问还有没有其他不同的观点。这时张亚辉举起手,我发现后,示意他站起来说一说。他说:三张饼,每张平均分成四份,就一共分成了十二份,每一个人就吃了其中的十二分之三,大家一听,觉得他说的也有道理。
之前,大家的分法是:三张饼,每张平均分成四份,每个人都吃了一张饼的四分之一,一共吃了三个四分之一,也就是四分之三。
显然,张亚辉的分数与之前大家的分数是不一样的.,那究竟为何会出现这样不同的两个分数呢?
其实,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这两个分数的总体,也就是单位一是不同的,一个是把一张饼看成整体,一个是把三张饼看成整体。虽然我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可学生们知道吗?
思考后我知道,其实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有原因的。因为在前一课时《分数的再认识》中,学生知道了两个不同的总体,即使它们取相同的几分之几,结果也是不同的。
正是学生有这样的已有经验,才会出现分出的饼有四分之三和十二分之三的两种不同结果。也正是学生有这样的经验,我开始让学生讨论:四分之三和十二分之三的总体分别是谁?
开始学生有点不了解,渐渐地他们明白,四分之三表示每个人吃了一张饼的四分之三。而十二分之三表示每个人吃了三张饼的十二分之三(也就三张饼的四分之一)。
在这个地方出现这样的情况使我本来的教学安排出现了无法完成的局面,于是我不得不把本课时的教学任务用两节课来完成了。
为何会出现一节课无法完成本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我的理解是:其一,学生在理解分饼过程中,出现了不同总体,用不同分数来表示的情况。搞清这些问题花了不少教学时间。其二,让学生理解一张饼的四分之三比较容易,但让他们理解一张饼的四分之四、四分之五,就有些困难了。换言之,学生对真分数有知识基础,而对于假分数和带分数则没有经验。让学生理解假分数和带分数的现实意义也花了不少时间。正是由于以上两点,让我设计的本应该一课完成的教学任务,不得不用两课时来解决。
分饼教学反思6
本节课我结合教材创设“分饼”的情景活动分成两个成次进行展开教学。通过两个活动让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在这基础上要求学生对这分数能正确读写,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这节课我先以猪八戒分饼这一故事引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一齐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在整个教学中我都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与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
两个实践活动中,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氛围都比较强。在小组汇报阶段,大家积极发言。“金星组”还汇报了两种和书上不一样的办法:一个是徒弟三人孝顺师傅,每人把一块饼的1/4敬给师傅,那么唐僧得到3个1/4是3/4,徒弟每人剩下3/4,四人分得的饼相同。(可惜,当时时间太紧,我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弄明1个3/4与3个1/4是相同的,只是单位1不同,一个是把1个饼平均分成4份,拿其中的3份; 一个是把3个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4,即单位1不同,一个单位1为一个饼,一个单位1为3个饼。)另一个是:先把三张饼平均12份,每人拿9份,就是9/12,这点为以后的约分打下了基础。
反思这一节课,小组活动开展得很成功,得益于课前的结构化预习,平时的培养,和本节课的安排,孩子们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创意与个性,小组活动动而不闹秩序井然,这是与上几节公开课相比最大的进步。但是,由于汇报交流的时间拉得过长,冲淡了练习的时间,使得安排的训练题没能完成。今后还要在时间安排上多动脑,把有限的课堂时间用在刀刃上。
分饼教学反思7
全校教师《百人大比武》活动已经开展一个月了,10月10日终于轮到我讲课了,我带着满腔热情和希望上完了这一堂课。这次活动中主要有王瑞平老师和全校数学教师参与听课和评课。在设计《分饼》---真分数和假分数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力图把自主探究带入学习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学到知识和发展能力。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有以下几点启发:
一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课伊始,我创设了学生爱听的《西游记》的故事,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帮助猪八戒解决“分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 研究活动 以物为主
我在教学中创设了让学生“分饼”的情境问题:3张一样大的饼怎样平均分给4个人呢?每人分得多少张饼呢?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同时,我让学生用圆片代替饼,通过想一想 说一说 剪一剪 分一分 ,在活动中感知数学,体验数学,用不同的方法的演示即学生操作演示和课件演示,认识分数的产生过程。但可惜的是由于制作课件的技能有限,没有能很好进行动态演示辅助理解。而且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也没有让学生统一标准去准备一样大小的圆片,导致在操作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有个别学生理解不深刻。
三 对比观察 得出结论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对比各种分数中分子与分母的特点得出不同的名称即真分数 假分数和带分数。结合情境理解真分数 假分数 带分数的特点。接着对各类分数进行举例,加深了知识的'内化和巩固。我还根据板书对本节课知识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深化,但美中不足的是板书看上去有些太乱,太多,不简洁 明了。
本节课中还有诸多的不足,例如: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的空间少 、教师的语言不精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但我坚信这些不足将是我教育教学中努力学生的动力。
分饼教学反思8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第37----38页“分饼”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关系,理解带分数与整数的联系。
3、培养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从直观具体到抽象出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分饼的情境中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假分数和带分数表示同一事物,感受假分数与带分数的关系。
四、教学具准备:直尺、铅笔、纸片9张。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投影第一张幻灯)出示主题图,讲故事引入:在唐僧师徒四人往西天取经的路上,八戒化缘化得3张大小一样的饼,要想分得公平,四个人该怎么分呢?猪八戒摸着大脑袋不知所措。同学们,你们能替他想个办法吗?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自己分一分。
2、揭示课题展示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投影第二、三、四张幻灯)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4、学生汇报分法及分的结果(预设出现以下两种分法投影第第五、六、七张幻灯)
第一种:第一种分法:先把1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张,那3张饼是3个13张,是张。
第二种:把3张饼重叠起来,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一份,一份就是3个张。合起来就是3张。
(二)自主探索,经历过程
1、教师提出问题:孙悟空看到大家没吃饱,又化得9张饼,这次平均分给师徒4个人,每人又分得多少张?
2、学生思考,然后汇报分法及结果。然后,教师投影第八、九张幻灯。 第一种:一张一张地分,先把1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张,那9张饼是9个张,是 张。
二种:先分8张,每人分2张,再分1张,每人分张,共分2张加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种分法结果:2张加张,如何来表示?学生讨论后,出示写作:2又张,读作:二又四分之一。
3、教师小结:这两种分法得到两个分数,因为分法都是正确的,所以这两个分数是相等的。
(三)认真观察,分类汇报
1、投影第十张幻灯片,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14141414141494
2、独立思考后,交流并汇报(说出分类的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继续投影第十张幻灯。
3、指导学生讨论,你能给这些分数取个名字吗?
根据学生讨论揭示真分数、假分数的名称。(投影第十一张幻灯。) 并让学生说说对真分数、假分数的理解。
4、根据真分数、假分数的特征判断它们的值与“1”的关系。(投影第十二张幻灯。)
5、课堂练习:写出分母是7的真分数、假分数各3个。投影第十三张幻灯。
6、认识带分数以及和假分数的.关系。
(1)我们已经了解了等于二又四分之一,(二又四分之一)前面是一个整数2,后面带着一个分数,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学生依据教师的提示,可能会说出“带分数”。让学生列举几个带分数并读写。
(2)教学带分数的组成:根据上一步讨论,学生可得出带分数有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两部分组成。
(3)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哪些假分数可化成带分数?假分数如何化成带分数?哪些假分数可化成整数?
(4)教师小结以上问题。
(5)练习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四)课堂小结,总结提高
你现在是如何认识分数的?分数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征
(五)课后作业:
回去以后多向父母了解各种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每种最少4例)
板书设计:
分饼
1123?这样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2434
3359?这样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2344
15232 1 3 5?这样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4678
各种分数特点
真分数的特点:(1)分子比父母小。(2)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的特点:(1)分子等于分母或比分母大。(2)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的特点:(1)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 (2)带分数大于1。
注意: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谈话导入时,利用PPT,让学生通过西游记片段的音乐、视频,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活跃了课堂气氛,构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携手一起,帮忙唐僧师徒解决难题,将故事情节贯穿整节课堂的始终,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西游记。在分饼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让他们想一想、说一说、剪一剪、分一分、在活动中感知数学,体验数学,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从而让学生寻找到分饼的方法,“一张一张的分”、“重叠在一起分”,用不同方法的演示,认识分数的产生过程,为下一个活
动达到迁移的作用,同时围绕问题层层深入,由平均分8块饼、1块饼、3块饼、9块饼、乃至生活中的分面包,分苹果一个一个解决,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产生。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探索分数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知识和方法。学生对知识进行小结,达到梳理、内化、反思、巩固的作用。通过层次性的练习,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探索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产生两种分饼的方法时,可以将知识点深化,倡导多种分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与创新思维,在探讨分数的特点时,结合具体情境更加大胆放手让学生深入讨论和理解。
分饼教学反思9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的基础。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计算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我觉得非常的重要。那么探索分分数的基本性质是难点,运用这个规律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则是重点。在课堂中如何来体现这两方面,我是用同学们感兴趣的故事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一)情境的创设
课的开始,我讲了一个唐僧给三个徒弟分饼的故事。通过分大饼这一故事创设了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在课堂实施中,我发现学生还是爱听故事的,从这个故事中学生也能说出分到的.饼的大小是一样的。接着我提出疑问,既然你们刚才说到三只猴子分到的饼一样多,那就意味着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那我们还没有学过分子和分母不一样的分数的大小比较,你怎么知道这3个分数大小相等呢?就引出了规律探索的第一步。
(二)规律的探索
在故事中学生得出这3个分数大小相同后,我又组织学生利用准备好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纸分组听口令动手操作实践。这样的设计我的目的是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探究思考空间,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涂一涂,同时也增添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这里就又得到一组分数,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以便学生更好的观察。然后共同探讨研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独立思考,同桌的合作交流以及全班学生的交流,并通过老师的板书,很清楚的观察到分子和分母是怎么变化的。最后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进行对比,得出相同的数“零”要除外的,从而完善规律。当学生已经理解并掌握这个规律后,尝试让学生去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
(三)练习的设计
为了有效地防止学生在课堂教学后期产生注意力分散,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练习设计方面,尽量给枯燥的练习赋予丰富多彩的形式,一方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
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放松学生的心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知识。由于时间紧张,因此练习的设计与原来的有所区别。
(四)新知的小结
总结新课学习时,我利用分数的意义,巩固新知。“如果将整节课的感受看做单位?1?,你的快乐占几分之几?”学生都能积极的评价自己。“那到底谁的快乐多呢?通过我们后面几节课的学习,你就会明白。”一语为学生积极探索后面的知识拓展开去。
总之,一节课下来,感觉时间安排挺紧,致使练习有些仓促。这是课堂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分饼教学反思10
《分饼》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基础上,从除法的角度去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在讲这节课之前,本来以为是很简单的一节课,学生在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也一定会很容易,唯一的难点是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我想只要借助实物圆形图片给学生演示一下,学生就会理解了,但当我讲完这节课后,才发现我的想法太简单了,我把学生想象成理想化的学生了,这部分知识虽然有一部分学生理解了,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在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还很困难。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去思考:
一、在学生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时,能够借助直观形象的实物图,通过动手操作、演示说明等方法,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这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由于我在教学时,疏忽了个别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演示说明的时候,叫的学生少,如果能多叫几名同学演示说明,再加上教师的及时点拨,我想这部分学生在理解这一难点时,就会比较容易了。
二、学生不是理想化的学生,不要指望他们什么都会,因为学生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教学把3张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应分多少张饼?学生借助圆形纸片在小组内合作进行分割,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我才发现有的同学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分,圆纸片拿在手上束手无策,只是眼巴巴地看着其他的同学分;小组的'同学分完后,演示汇报时,有很多同学都知道怎么分,但说的不是很明白。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心理认知特点。
三、小组的全员参与不够。在小组合作进行把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时,有的小组合作的效果较好,但有的小组有个别同学孤立,不能很好的与人合作,我想,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前,教师如果能让小组长布置好明确的任务分工,让每个人都有事可做,小组合作的效果就会更好了。
四、在教学设计环节上,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过多,使整堂课显得很罗嗦,练习的时间就相对缩短了。在操作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两次动手操作,都是分饼问题,分饼的目的是让学生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学生分了两次,但还是有的同学理解的不是很透彻,如果只让学生分一次,把这一次的操作活动时间延长一些,汇报演示时让每个类型的学生都有参与展示的机会,我想这样教师就会有充足的时间在学生汇报展示的时候给予指导,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
以上几方面就是我对这节课的一点思考,也是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相信自己以后在这几方面会做得更好。
分饼教学反思11
反思《分饼》一课的教学,有三点启示和三点不足
启示是:
(1)当要求每个学生写出3个带分数时,有一个学生报了一个:4又3/2,出现了问题。我能及时利用这个素材,指导学生观察前面的几个带分数,了解到带分数是由一个整数和一个真分数组成,从而查出4又3/2错在分数部分。
(2)创设故事情境要很好的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服务。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教学任务和发展学生能力是本,是根。再好的故事,也只是为其服务的,别本末倒置。
(3)要有实践空间。在经历真分数与假分数的产生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实践空间。学生只有亲历动手、动口、动脑过程,才能提出属于自己的`发现、假设、问题,才能充分验证、得出结论。
不足之处:
(1)尽可能地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活动的空间,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
(2)在解决课本第3题时,要分步骤地教会学生确定整数部分、分母、分子,让学生在填空的同时,知其所以然。
(3)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语言描述的规范性、逻辑性和严密性。
分饼教学反思12
今天上完了《分饼》一课,从孩子们上课的表现及作业的反馈中,让我感觉非常轻松和愉快。
《分饼》是第三单元《分数》的第二课时,其实也就是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学习。教材创设了猪八戒分饼的情境活动,结合这一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 “带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关系。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 创设的情境能引发孩子的探究欲望。由于孩子们都非常了解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对于其中的四个人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我就直接借助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展开教学。创设了孙悟空让猪八戒把三张饼平均分给师徒四人,可如何分,猪八戒犯难了,相信我们班的同学一定能帮助猪八戒解决这个分饼问题的。这样学生们在上课一开始就积极投入到如何帮猪八戒分饼的新知探究中来。同时孩子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也会积极主动的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
二、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用ppt展现三张饼分法。“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我课堂上出示了自学指导,然后学生通过自学获得分饼的方法。之后,运用ppt明了、直接、生动的展示了三张饼的`分法。
三、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来获取新知。
三张饼的分法已掌握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充分借助手上的学具去剪、画、拼亲自动手来分九张饼,这样每种方法都有人去尝试,也能节约时间。学生有了动手的体验,所以方法介绍的很清楚,从交流来看学生已掌握。
四、 注意让学生自已总结真分数、假分数的特点。
在得到四分之三和四分之九的分数后,我出示了一些类似四分之三的分数和类似四分之九的分数,而后请学生观察这两组分数的特点,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得出一类分子比分母小,一类分子比分母大或相等,在此基础上再总结并出示真分数和假分数这两个名称。因此学生对于真分数和假分数有了非常清晰的理解。
五、 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为了更好的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我在新知探究后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练习活动如各派两名同学上台一名写三个真分数,另一名写出三个假分数”看哪一名写得又快又正确;用假分数和带分数分别表示阴影部分;判断题等活动。学生完成的都很好,充分说明今天的知识孩子们已经掌握。
六、课堂上做到了“两个及时”。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加强了互动和交流。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不遗留; 对于积极答题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进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听讲认真,积极性高涨,回答问题踊跃,正确率高。
自己深刻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也存在于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 课堂时间把握不够好,有拖堂。课堂上,在让学生自己动手分9张饼,交流限定3分钟,而实际用了6、7分钟;使后边教学又赶的有点紧。
二、 教学内容顺序不太合理。
应该把九张饼的第二中分法介绍完后,马上介绍真分数和假分数。第三种方法得出带分数再介绍带分数及它的读法。
三、 语速较快。
由于自己比较紧张,再加上前边时间把握不好,所以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语速过快。
四、板书字迹不工整。今后要加强练习粉笔字和钢笔字。
分饼教学反思13
《分饼》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第九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我结合教材创设“分饼”的情景活动分成两个层次进行展开教学。通过两个活动让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在这基础上要求学生对这分数能正确读写,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
这节课我先以猪八戒分饼这一故事引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一齐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在整个教学中我都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与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两个实践活动中,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氛围都比较强。到解决“9张大饼分给四个人”在这一活动探索中,有了之前活动一分饼的经验,学生都比较容易的表述出,但用带分数表示就出现了麻烦,个别学生都不能用2表示。学生都好象出现对三种分数的`错觉。不知道带分数到底是怎样构成的?因此这里用的时间比较长。
反思这一节课,小组活动开展得很成功,得益于平时的培养,和本节课的安排,孩子们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创意与个性,小组活动动而不闹秩序井然,这是与上几节公开课相比最大的进步。但是,由于汇报交流的时间拉得过长,冲淡了练习的时间,使得安排的训练题没能完成。今后还要在时间安排上多动脑,把有限的课堂时间用在刀刃上。
分饼教学反思14
反思这一节课的教学,有三点启示和三点不足。
启示是:
(1)当要求每个学生写出3个带分数时,有一个学生报了一个:4又3/2,出现了问题。我能及时利用这个素材,指导学生观察前面的几个带分数,了解到带分数是由一个整数和一个真分数组成,从而查出4又3/2错在分数部分。
(2)创设故事情境要很好的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服务。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教学任务和发展学生能力是根本。再好的故事,也只是为其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
(3)要有实践空间。在经历真分数与假分数的产生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实践空间。学生只有亲历动手、动口、动脑过程,才能提出自己的发现、假设、问题,才能充分验证、得出结论。
不足之处:
(1)尽可能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
(2)在解决课本习第3题时,要分步骤地教会学生确定整数部分、分母、分子,让学生在填空的同时,知其所以然。
(3)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语言描述的规范性、逻辑性和严密性。
【分饼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狗熊分饼》12-23
《分一分》教学反思04-02
分一分教学反思10-03
分与合教学反思05-30
《分与合》的教学反思01-27
《分与合》的教学反思05-16
《分香蕉》教学反思04-08
《分与合》的教学反思04-08
分草莓教学反思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