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05 23:17:3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1

  《读统计图表》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能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读懂统计图表并能根据数据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能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通过听本节课给了我很大的感触,让我看到了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着这份学习的快乐。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

  孔老师的课堂创设了许多情境,学生趣味盎然,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这堂课的设计都是从孩子们最感兴趣和亲身经历的事情来统计,主要是对学生选修课情况的调查统计、对学生近视眼情况的调查统计、对学生喜欢的游乐项目情况的'调查统计,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堂课学生的思维也非常的活跃,想出了许多不同的统计方法,每个学生都在轻松愉快地学习。

  在这节课后面的练习设计是统计深圳欢乐谷游乐项目情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这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围绕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观。整堂课,课堂气氛都很活跃,几乎每位学生都在跟着老师一起思考和做题目,这样体现了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教程中。孔老师还在教学中对为什么进行统计的意识让学生充分理解,达成了对统计图目标的理解,学生也获得了统计方面知识的完整性,使得学生把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的意识。这样看来,孔老师这节课还让我明白了要想进行统计的教学,不仅要理解课本的设计意图,还要跳出课本,把相关的知识进行一个整体的把握,寻找最适合学生的突破口,这样,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听完本节课也给了我以后教学方面的很多思考:

  1、应多努力营造一个生动、主动、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培养创新意识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让数学密切联系生活,让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

  3、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共同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和集体的力量,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自主性。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2

  在二年级下册已经安排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学会了运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单、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因此,我在下册的这节统计课上,首先以让学生齐动手操作、与教师共同合作完成统计表与统计图为回顾旧知识的主要学习方式,做到与新知识的衔接。随之,引用兔博士的话“还可以用下页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导入新知识。在新授知识时我采用的是悬念式,即“你知道条形统计图是什么样子的.吗?”来激发起孩子们的好奇心。随即我出示一张未完成的条形统计图的课件,再由大家共同合作,齐心协力完成它,并让学生观察两个统计图,让他们自己发现异同,进一步深化知识。接着做课本的练习,以检测巩固。最后安排立一个课下调查活动,统计我班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

  考虑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我将教材作了小小的改动,将调查中华小学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颜色改成了调查我班同学最喜欢的颜色。我想进行与他们自身有关的学习活动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首先我以课件的形式出示了一张绚丽多彩的彩虹图片来激发起孩子们兴趣,并导入到课题。“彩虹的七种颜色中一定有你们最喜欢的对不对?”“想不想知道咱班到底有多少人和你喜欢同一种颜色?”这样一来孩子们的热情高了。为了让孩子的热情保持住,我又采取了用“贴橡皮泥”的方法来计数,具体做法如下: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我呢,非常喜欢紫色,我就把紫色的橡皮泥粘在黑板写有‘紫’的地方,非常简单吧!”为了让孩子人人参与,但又为防止课堂纪律乱,我又采取分行的形式。通过孩子们课堂上的表现,发现孩子确实愿意接受又乐于接受。

  授课的大部分形式是教师与学生共动,共同合作,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合作的力量。具体细节:在填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报数我在电脑前操作。这样做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具体更直接的看到图表的制作过程,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下将知识内化。但也有学生独自完成的学习活动,如:自己动手完成象形统计图以及课本第52页的练一练,可以让学生感到自己也能行。

  同时又安排了拓展延伸部分,让学生动脑想一想:用统计都可以调查(最想调查)什么?他们的想法可能很幼稚但仍需鼓励,并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在课下实施。我的用意是让他们懂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最后又通过渗透人文性的知识“多吃蔬菜多健康”让学生在课下搞一个小小的实践调查活动,统计西红柿、黄瓜、土豆、青菜、豆角5种蔬菜中我班同学最喜欢吃什么。并且这项调查又可以解决孩子小不会制作图表的问题,因为学具袋中已为孩子准备好了。

  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大的不足,如:由于某些原因,没能充分的让孩子说说通过观看这个条形统计图你知道的什么,尤其是对条形统计图的横纵坐标轴分析得不够透彻。真诚的希望各位教师、领导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这名新教师沿着准确的教育方向,走进学生走进教育。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3

  教材分析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本册教材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和上一册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每一格代表2个单位或者多个单位。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应该比较感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由于年龄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多组织活动,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 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 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设情景问题置疑,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4

  新课标将“统计与可能性”这部分内容分成了三个大块,从一年二期就安排了简单的收集和统计的知识,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了解生活中事物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这节课是三年一期的统计,因为学生已几次接触了统计知识,对于看统计图表、填统计表,看图表了解信息等都不难了,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上。整个教学过程我都是让学生自己从操作过程中发现、总结,获取事件发生的情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具体操作如下

  一、重视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创设了学生喜欢、熟悉的足球赛抛硬币情境,以“这样抛硬币公平吗?”这句话为切入点,整节课围绕着这样设计公平吗?抓住教学重心,利用学生的感兴趣的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学生学得快乐,参与性很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操作实践,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中,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

  过自己动手实验,让学生体验“基本事件和等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向学生渗透随机的思想。通过经历统计小组、全班的抛硬币正面向上的次数的过程,让学生发现当次数增多时,慢慢接近于平均线,最后出示科学家的实验结果,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当次数越来越多时,几乎等同于二分之一,从而说明规则是公平的。

  在练习的全过程中,我都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说一说、玩一玩、议一议、猜一猜,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动手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养成了从数学的角度去审视和思考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三、重视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又一个别出心裁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从而解决问题,交流自然有效,整节课在学生的积极参与、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使学生获得了大量的数学信息和数学知识,让数学学习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创造意义的过程,使学生的玩中学、学中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体现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四、重视思维拓展,让学生在应用中体会数学作用

  在练习的设计上,我有意识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在议一议的环节,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当分母是分子的3倍的时候,摸到红球的可能性相同。在猜密码的环节让学生体会到随着猜的次数增加,猜中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大,猜到最后一个的时候猜中的可能性就是100%或是1,说明肯定能猜中。,而正是在这一的过程中,学生运用了知识,巩固了知识,而且通过活动,从而发现规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促进学生顺利地解决问题。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5

  统计在生活随处可见,本节课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使生活素材贯串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信息来自生活,并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作为切入口,激起学生统计的欲望,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知识的程序就越高,课中教师就从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喜欢哪只羊导入新课,从“到底哪只羊喜欢的人数最多”来切入主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2、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到数据的描述和分析都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如在这节课中,到底哪只羊喜欢的人数最多,很自然地引入统计,然后学生又根据数据制作统计图,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得出当数据比较大时为了方便,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整个统计的过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充分展现出来。

  3、放手让学生交流合作,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意料之外。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如在教学由以前的一个格子表示一个人过渡到1个格子表示2个人时,充分让学生讨论“格子不够了怎么办?”这一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想办法,得出了在数据比较大时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的`办法。使得教学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

  4、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身边的问题。因此,我设计学生以自己小组所得的星数,来换取奖品的个数为素材(一颗星可换3个奖品),统计每个小组分别可得多少个奖品?并制成统计图。学生可自由制定一格代表几个单位,可延伸到课后完成,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纵观整节课,教师注意将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生命的活力。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6

  从现代课程理念来看,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因此评价一堂课,最重要的是要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自始至终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他们学习的情绪是不是达到了兴奋点,是不是获得了主动发展。基于这样的观点,我的反思如下:

  首先,我试着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方面做了一点尝试。

  1、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乐于参与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从内容到方法要更贴近儿童,尽可能顺应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要不断地触发他们的兴趣点,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课一开始,我就通过事先设计好的一个事例,让学生能从生活中的事例,感知东西要分门别类的放好了,这样才不会出错,其目的也是为了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正所谓“未登殿堂,先入佳境”。再用计算机向学生呈现了一幅动物运动会的画面,这幅画面既富有现实生活的气息,又充满了童话的色彩,一下子就紧接着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仔细观察,操场上有哪些小动物?他们参加了哪两项活动?”从而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迁移到统计问题上来,接着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帮小动物们“发运动服”、“订午餐”等一连串的问题,产生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统计的意识。

  2、引导学生经历统计过程

  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把教学目标仅仅局限在掌握简单的分类统计方法上,而是着眼于让学生感受统计问题的产生,体验统计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首先,通过学生自主提出想知道的问题,引发统计的需要,这种需要很自然地转化为学生经历统计过程的内在动力。

  其次,我又试着在教学的安排上做了一点尝试。

  1、授课的大部分形式是教师与学生共动。

  具体细节:在填统计表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报数我在电脑前操作。我的想法是: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具体更直接的看到图表的制作过程,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下将知识内化。但也有让学生独自完成的学习活动,如:学生自己动手完课本第95页上的“想想做做”的第2题。我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到自己也能行,感到只有“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

  同时又安排了活动和实践作业部分,让学生动脑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进行统计的?我考虑到学生可能一下子发现不了,我就作一些小小的提示:“全班的小朋友,你想怎么分类呢?”,接着课件出示“中国象棋”和“积木”帮助他们开动脑筋,他们的想法会可能很幼稚但仍需鼓励,并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在课下实施。我的.用意是让他们懂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如: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合作学习,探索新知”,我如果这样设计或许会更好些: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把看到的小动物“数一数记下来”,当学生用以前学的一个统计表来统计自己提出的小狗、小兔、小猴各有几只,跳高、赛跑的动物各有几只时,他们遇到了一个麻烦,那就是由于分类不清,让人很难一下子看明白到底一共有几只小动物(看图数是13只,看统计表算是26只)。这时,学生便对掌握更好的统计方法产生了期待。当学生面临这个新问题时,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思维异常活跃,都纷纷投入到寻找新的统计方法的探究过程中,我想这时的参与将会是更深层次的参与。

  运用以前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学生的“记录”显然不够科学,别人不易看懂,感受到了“挫折”,正因为有了这种“挫折”,才激起了他们主动寻科学的统计方法的积极性。接着,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独立思考到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的过程。最后,把分类统计的方法告诉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更能体现学生始终是在自主探究,对分类统计这一方法的认识不断加深,从而充分的经历了统计的过程。

  再如:由于某些原因,没能充分的让孩子说说通过观看这两个统计表你知道的什么,尤其是“对于同一件事物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上分析得不够透彻。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7

  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实践总结出的统计的方法远远超过课本上出现的统计方法,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参加数学活动,感受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其实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学会”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索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以前,我也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但那些思考,是老师给定的具有一定方向性的问题中进行思考,禁锢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此次的`教改我充分重视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方法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实践。这样的教与学的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8

  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安排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学会了运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单、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因此,在这里我以同学们喜欢的“动画片”引入,新颖、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该放哪部动画片呢?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怎么办呢?”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展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将过去的老师讲变为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通过调查方法的变化,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学生兴趣正浓时,又结合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来组织调查,小组合作前,教师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合作要求及注意事项,为后面的调查作好了准备。

  在小组合作调查中,教师巡视、指导,与学生一同投入到调查之中,将传统教学中单项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促进了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同时也使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从活动中体会到成功感。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结果和调查的人数必须一致。

  总之这节课能较好的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情境,围绕“该放哪部动画片?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怎么办?”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情绪高涨,主动参与。教师只是一个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勇于实践。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9

  邹显微老师曾对我说过,你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一代二”是我需要才产生的,统计意识一定要强烈,另外还要备学生,当课上发生一些突发状况的时候,正是考验一个老师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的好时机,老师需要再瞬间做出最合理的安排,还有二年级的学生是需要适当的夸奖和鼓励,老师要抓住这个特点,进行适当的教育机制设计。对此,教案我是修改了又修改。

  之前是自己对统计也没有深刻的认识,经过第一次的试教,我认真研读了教参,教案,看了教学实录,懂得了教授《统计》,必须要使学生建立“统计观念”,产生对统计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所以我着重在这几方面做了修改,

  如:

  1、在引导“一代二”的方法上,学生提出了多种方法,我都在课件上,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每种方法生成的过程,直观又形象,通过对比,学生意识到用“一代二”的方法是最合适,最好的,最后再延伸到到底“一代几”最合适,是得要看数据的大小的。

  2、第一次试教,因为自己都没有真正去渗透《统计》,所以虽然很多问题都有设想到,却只是过过场,使得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统计的意义,所以第二次,第三次的修改,我都告诉自己,每一个问题抛出,学生的回应,都必须是真正理解的,要充分让学生,想透,讲透,所以“一代一”和“一代二”表示的意思,我通过反复变着问:要涂几个?为什么?如果我要涂两个,表示多少?还有先是动画0——10,再到后来动画0——20,另外“一代一” 和“一代二”统计图的直观比较,等等这些设计都是为了让学生渗透“一代二”产生的意义。

  2、平时我上惯了高段的数学,接触的都是高段的数学,所以在最初备这堂课时,我对二年级的学生的特征并没有深入的去了解,而是想当然的以为,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好动,但是稍加管理,肯定还是会自觉,守纪律的,总之把她们想的特别“大人化”,所以在第一次试教的时候,学生的表现,就给我当头一棒,我自认为绘制统计图对二年级的学生虽然有点难度,但是只要我适当引导一下,就一定会,可是并不是这样的,学生知道什么是统计图,但是着手画,却这里出问题,那里出问题,忘记数标,图的乱七八糟,数字不看清,涂错位置,速度极慢,好多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如何下手。。。所以在第二次修改后,我设计了“一个和学生一起经历,重现画统计图”的'环节——学生充分理解“一代二”后,她们说,我在电脑上动手画,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模范学习,回忆,这样在学生们绘制统计图的时候,很多问题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我讲的也没那么吃力,很多会出现的问题还是学生自己提出并解决的,这样省时我又省力,大部分学生也是真正掌握。

  但是即使再三修改,上课的时候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的,对学生的备课还是不够,对教材的研究还是不够。。。不过不管怎样,出现的问题都是我值得去反思的,这堂课我上了三次,总结就是一次比一次上得有进步,却不会说上的好,因为每一次的授课,出现的问题,对我来说,都是一种经验,一种学习,这堂课,我还会再修改,再教,再反思。

  最后,我要感谢我们这组的成员,能把此次锻炼、学习的机会给我,虽然备课感觉有点辛苦,甚至备不出来的时候,有种崩溃的感觉,但是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谢谢!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10

  1、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课设计中,我首先让学生跟我一起玩有规律的游戏和讲有规律的故事,来揭示课题——找规律;接着创设了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联系的情境——老师的.生日会场(即教材上的主题图),从而使知识的发现过程很快地融入有趣的生动活动之中,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2、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安排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观察、操作、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以学生喜欢的“生日会场”为主线展开教学,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同时,注意发挥群体优势,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交流、协商,以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另外,还安排了学生涂一涂、摆一摆、小小设计师、欣赏生活中的规律、找找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等,进一步加强对规律的感知体验,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创设出更多、更复杂的规律,培养了他们的大胆创新意识,体现了“玩中学,做中学”的理念。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11

  以小朋友们喜欢的“你喜欢哪个课外活动?”引入,新颖、有趣,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要想知道喜欢哪个活动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呢?”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将过去的老师讲变为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通过学生之间交流调查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小组合作前,教师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合作要求及注意事项,为后面的调查做好了准备。

  在小组合作调查中,教师不停地巡视、指导,与学生一同投入到调查之中,尤其关注需要帮助的小组,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促进了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同时,也使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从活动中体会到成功感。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结果和调查的人数必须一致。

  在汇报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各组采用的方法,而且各组之间取长补短,更完善了自己的想法,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本课能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入其中。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情境,围绕“喜欢哪个活动的同学最多?”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情绪高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感受到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而参与、体验、主动获得知识的是学生自己,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

  但在小组调查时教师指导的不够到位,小组内同学合作得不够理想。上课灵活应变的能力还不够,以及引导学生的语言都还很不到位,评价学生时缺乏创造性语言。在活动课的开展中能放能收,如何在玩中真正学到知识是我这节课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学生合作等方面加强指导,注意平时的培养与提高。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12

  本节课是一堂公开课,在做好充足的准备下,我完成这堂课的教学。在全校数学教师参与的教研活动中,我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整理如下。

  一、优点

  《标准》指出:学生应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对数据的统计过程要有所体验,要学习一些简单的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小动物入场的动画,同时配合音乐,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其次,让学生参与统计的全过程,在自己的体验过程中了解填写统计表的格式,掌握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猜测推理的能力。既达到复习一年级收集数据的方法,又引入了新课,制作统计图。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接触过简易统计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一些简单的观察图表的活动;学生要参加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在组织学生参与统计活动时,我精心创设情境,鼓励每个学生都去观察各种不同的统计图,让他们发现统计图的优缺点,同时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重点的”目的。在比较的过程中,体会“喜洋洋”所做的统计图的优势。在活动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展开讨论,做出分析,进行交流。同时,在交流中,我采用师生互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缺点

  我最高兴的是,在教研的过程中,许多老师指出了我的不足之处,我感到很开心,这些不足便是我今后教学中要改进的地方。是我前进的动力。

  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更加多一些的突出重点,既“一格表示2格人,半个表示一个人。”在之后的教学中,也证明到,还是有部分同学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不是很清楚,说明突出重点的重要性。

  余校长也指出了我的不足:在教师的语言中,也要再斟酌仔细一些。比如:“说说看。”这就错了,应该是“说给老师听一听。”在练习的地方处理太快了,应该适当出现板书,这样可以照顾到绝大部分学生的理解。同时上课时间在把握上稍有不准,其实本节课只需要细讲一个练习就好了。

  很感谢全校数学教师对我的意见,对于这些不足,我也深感认同,以后在教学中会还要不断的改进!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13

  针对本节课,我作如下几反省:

  1、本课首先让学生充分感受单式统计表的不方便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然后分小组讨论复式统计表该是怎么样的、引导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完善统计表,带领学生一起经历认识、填写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另一方面凸现统计数据源于实际生活,整个课堂具有现代的生活气息,数学问题生活化,学生能轻松地获取知识。

  2、在学生了解了复式统计表的基本形式后,出示了几份与例题不一样形式的.复式统计表,让学生感受统计表的形式不是固定的,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最后充分让学生感受复式统计表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整节课目标明确,层次清晰,学生学有所得,学习效果好。

  3、细节方面有待加强,对表格里的数据是表示什么意思,要让学生充分思考,教学复式统计表时,要先让学生思考合并后的统计表要统计哪些内容,是什么样子的,在初步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让学生学会看表,特别是学会看懂表头的内容。最后如果能通过渗透人文性的知识,让学生在课后搞一个小小的实践调查活动,来巩固和深化知识,不断增强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那教学实效会更好。另外,对后进生还要多加关注。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14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统计》,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用“正”字记录法,学生在搜集各种数据时可直接应用。由于学生已经具有填写单式统计表的基础,在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张复式统计表中时,为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首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写,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全班集体讨论形成共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明确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根据统计表回答的三个问题让学生独立尝试完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理解从统计表中发现更多的问题。组织学生对体重过重或过轻的学生提些合理建议,从而明确统计的作用与意义。

  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统计某路口过往车辆数量,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与方法,同时使学生体验动态的统计过程。

  通过调查同学喜欢吃的'蔬菜情况、同学的视力、同学看电视等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从而,使学生增强保护视力的自觉性和增强体质的自觉性。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15

  统计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通过这些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本课教材与上一册的教材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或多个单位。

  教学一开始,以小朋友非常感兴趣的“喜羊羊与灰太郎”引入,新颖、有趣,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要想知道四个卡通人物中,喜欢哪一个的人数最多,用什么方法能知道?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道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热情,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

  第二,实践活动。①全班参与收集过程,强调语言完善。②如何记录调查得到的数据?学生就记录的符号有打“√”、画“○”、画“△”、画“正”字等等,学生一致认为用画“正”字的方法比较简便,全班一起用这种方法记录。引出统计图后,发现“一格表示1”格子不够的问题,共同探讨出“一格表示2”的方法,从而解决了这一课时的重点。

  从准备试讲到比赛我收获颇多,同时也认识到自身在课堂教学方面的诸多不足:1、让每个孩子经历收集过程中,我忽视了督促在黑板上记录的孩子,导致统计的总人数和班上的总人数不吻合。2、在学生画统计图的时候,花的时间太长,导致拖堂。3、分析统计图之后,应对孩子加以追问。例如:统计全班喜欢的'体育运动,最后问“看到这幅统计图,你想对学校提什么建议?”有的孩子可能会说,或都引导他说:“喜欢游泳的小朋友这么多,我想建议学校开设一个游泳兴趣班,使这些小朋友的兴趣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样一问,又可以给这节课增添一点点色彩了。

  总之,在小学阶段就要重视对学生统计观念的培养。引导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的全过程,体会到数学为生活服务,从而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整堂课肯定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慢慢地改正。通过这样的磨炼过程,让我的课堂教学又有了新的进步,我会继续努力!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统计教学反思03-28

《统计》的教学反思04-24

《统计》教学反思04-04

《统计与概率》教学反思02-12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06-27

《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06-25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经典)06-28

(经典)《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05-16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01-04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1

  《读统计图表》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能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读懂统计图表并能根据数据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能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通过听本节课给了我很大的感触,让我看到了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着这份学习的快乐。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

  孔老师的课堂创设了许多情境,学生趣味盎然,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这堂课的设计都是从孩子们最感兴趣和亲身经历的事情来统计,主要是对学生选修课情况的调查统计、对学生近视眼情况的调查统计、对学生喜欢的游乐项目情况的'调查统计,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堂课学生的思维也非常的活跃,想出了许多不同的统计方法,每个学生都在轻松愉快地学习。

  在这节课后面的练习设计是统计深圳欢乐谷游乐项目情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这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围绕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观。整堂课,课堂气氛都很活跃,几乎每位学生都在跟着老师一起思考和做题目,这样体现了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教程中。孔老师还在教学中对为什么进行统计的意识让学生充分理解,达成了对统计图目标的理解,学生也获得了统计方面知识的完整性,使得学生把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的意识。这样看来,孔老师这节课还让我明白了要想进行统计的教学,不仅要理解课本的设计意图,还要跳出课本,把相关的知识进行一个整体的把握,寻找最适合学生的突破口,这样,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听完本节课也给了我以后教学方面的很多思考:

  1、应多努力营造一个生动、主动、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培养创新意识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让数学密切联系生活,让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

  3、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共同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和集体的力量,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自主性。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2

  在二年级下册已经安排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学会了运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单、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因此,我在下册的这节统计课上,首先以让学生齐动手操作、与教师共同合作完成统计表与统计图为回顾旧知识的主要学习方式,做到与新知识的衔接。随之,引用兔博士的话“还可以用下页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导入新知识。在新授知识时我采用的是悬念式,即“你知道条形统计图是什么样子的.吗?”来激发起孩子们的好奇心。随即我出示一张未完成的条形统计图的课件,再由大家共同合作,齐心协力完成它,并让学生观察两个统计图,让他们自己发现异同,进一步深化知识。接着做课本的练习,以检测巩固。最后安排立一个课下调查活动,统计我班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

  考虑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我将教材作了小小的改动,将调查中华小学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颜色改成了调查我班同学最喜欢的颜色。我想进行与他们自身有关的学习活动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首先我以课件的形式出示了一张绚丽多彩的彩虹图片来激发起孩子们兴趣,并导入到课题。“彩虹的七种颜色中一定有你们最喜欢的对不对?”“想不想知道咱班到底有多少人和你喜欢同一种颜色?”这样一来孩子们的热情高了。为了让孩子的热情保持住,我又采取了用“贴橡皮泥”的方法来计数,具体做法如下: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我呢,非常喜欢紫色,我就把紫色的橡皮泥粘在黑板写有‘紫’的地方,非常简单吧!”为了让孩子人人参与,但又为防止课堂纪律乱,我又采取分行的形式。通过孩子们课堂上的表现,发现孩子确实愿意接受又乐于接受。

  授课的大部分形式是教师与学生共动,共同合作,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合作的力量。具体细节:在填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报数我在电脑前操作。这样做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具体更直接的看到图表的制作过程,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下将知识内化。但也有学生独自完成的学习活动,如:自己动手完成象形统计图以及课本第52页的练一练,可以让学生感到自己也能行。

  同时又安排了拓展延伸部分,让学生动脑想一想:用统计都可以调查(最想调查)什么?他们的想法可能很幼稚但仍需鼓励,并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在课下实施。我的用意是让他们懂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最后又通过渗透人文性的知识“多吃蔬菜多健康”让学生在课下搞一个小小的实践调查活动,统计西红柿、黄瓜、土豆、青菜、豆角5种蔬菜中我班同学最喜欢吃什么。并且这项调查又可以解决孩子小不会制作图表的问题,因为学具袋中已为孩子准备好了。

  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大的不足,如:由于某些原因,没能充分的让孩子说说通过观看这个条形统计图你知道的什么,尤其是对条形统计图的横纵坐标轴分析得不够透彻。真诚的希望各位教师、领导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这名新教师沿着准确的教育方向,走进学生走进教育。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3

  教材分析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本册教材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和上一册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每一格代表2个单位或者多个单位。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应该比较感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由于年龄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多组织活动,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 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 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设情景问题置疑,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4

  新课标将“统计与可能性”这部分内容分成了三个大块,从一年二期就安排了简单的收集和统计的知识,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了解生活中事物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这节课是三年一期的统计,因为学生已几次接触了统计知识,对于看统计图表、填统计表,看图表了解信息等都不难了,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上。整个教学过程我都是让学生自己从操作过程中发现、总结,获取事件发生的情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具体操作如下

  一、重视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创设了学生喜欢、熟悉的足球赛抛硬币情境,以“这样抛硬币公平吗?”这句话为切入点,整节课围绕着这样设计公平吗?抓住教学重心,利用学生的感兴趣的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学生学得快乐,参与性很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操作实践,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中,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

  过自己动手实验,让学生体验“基本事件和等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向学生渗透随机的思想。通过经历统计小组、全班的抛硬币正面向上的次数的过程,让学生发现当次数增多时,慢慢接近于平均线,最后出示科学家的实验结果,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当次数越来越多时,几乎等同于二分之一,从而说明规则是公平的。

  在练习的全过程中,我都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说一说、玩一玩、议一议、猜一猜,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动手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养成了从数学的角度去审视和思考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三、重视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又一个别出心裁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从而解决问题,交流自然有效,整节课在学生的积极参与、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使学生获得了大量的数学信息和数学知识,让数学学习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创造意义的过程,使学生的玩中学、学中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体现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四、重视思维拓展,让学生在应用中体会数学作用

  在练习的设计上,我有意识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在议一议的环节,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当分母是分子的3倍的时候,摸到红球的可能性相同。在猜密码的环节让学生体会到随着猜的次数增加,猜中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大,猜到最后一个的时候猜中的可能性就是100%或是1,说明肯定能猜中。,而正是在这一的过程中,学生运用了知识,巩固了知识,而且通过活动,从而发现规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促进学生顺利地解决问题。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5

  统计在生活随处可见,本节课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使生活素材贯串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信息来自生活,并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作为切入口,激起学生统计的欲望,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知识的程序就越高,课中教师就从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喜欢哪只羊导入新课,从“到底哪只羊喜欢的人数最多”来切入主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2、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从数据的收集、整理到数据的描述和分析都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如在这节课中,到底哪只羊喜欢的人数最多,很自然地引入统计,然后学生又根据数据制作统计图,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得出当数据比较大时为了方便,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整个统计的过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充分展现出来。

  3、放手让学生交流合作,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意料之外。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如在教学由以前的一个格子表示一个人过渡到1个格子表示2个人时,充分让学生讨论“格子不够了怎么办?”这一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想办法,得出了在数据比较大时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的`办法。使得教学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意识。

  4、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身边的问题。因此,我设计学生以自己小组所得的星数,来换取奖品的个数为素材(一颗星可换3个奖品),统计每个小组分别可得多少个奖品?并制成统计图。学生可自由制定一格代表几个单位,可延伸到课后完成,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纵观整节课,教师注意将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生命的活力。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6

  从现代课程理念来看,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因此评价一堂课,最重要的是要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自始至终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他们学习的情绪是不是达到了兴奋点,是不是获得了主动发展。基于这样的观点,我的反思如下:

  首先,我试着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方面做了一点尝试。

  1、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乐于参与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从内容到方法要更贴近儿童,尽可能顺应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要不断地触发他们的兴趣点,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课一开始,我就通过事先设计好的一个事例,让学生能从生活中的事例,感知东西要分门别类的放好了,这样才不会出错,其目的也是为了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正所谓“未登殿堂,先入佳境”。再用计算机向学生呈现了一幅动物运动会的画面,这幅画面既富有现实生活的气息,又充满了童话的色彩,一下子就紧接着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仔细观察,操场上有哪些小动物?他们参加了哪两项活动?”从而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迁移到统计问题上来,接着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帮小动物们“发运动服”、“订午餐”等一连串的问题,产生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统计的意识。

  2、引导学生经历统计过程

  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把教学目标仅仅局限在掌握简单的分类统计方法上,而是着眼于让学生感受统计问题的产生,体验统计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首先,通过学生自主提出想知道的问题,引发统计的需要,这种需要很自然地转化为学生经历统计过程的内在动力。

  其次,我又试着在教学的安排上做了一点尝试。

  1、授课的大部分形式是教师与学生共动。

  具体细节:在填统计表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报数我在电脑前操作。我的想法是: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具体更直接的看到图表的制作过程,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下将知识内化。但也有让学生独自完成的学习活动,如:学生自己动手完课本第95页上的“想想做做”的第2题。我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到自己也能行,感到只有“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

  同时又安排了活动和实践作业部分,让学生动脑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进行统计的?我考虑到学生可能一下子发现不了,我就作一些小小的提示:“全班的小朋友,你想怎么分类呢?”,接着课件出示“中国象棋”和“积木”帮助他们开动脑筋,他们的想法会可能很幼稚但仍需鼓励,并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在课下实施。我的.用意是让他们懂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如: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合作学习,探索新知”,我如果这样设计或许会更好些: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把看到的小动物“数一数记下来”,当学生用以前学的一个统计表来统计自己提出的小狗、小兔、小猴各有几只,跳高、赛跑的动物各有几只时,他们遇到了一个麻烦,那就是由于分类不清,让人很难一下子看明白到底一共有几只小动物(看图数是13只,看统计表算是26只)。这时,学生便对掌握更好的统计方法产生了期待。当学生面临这个新问题时,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思维异常活跃,都纷纷投入到寻找新的统计方法的探究过程中,我想这时的参与将会是更深层次的参与。

  运用以前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学生的“记录”显然不够科学,别人不易看懂,感受到了“挫折”,正因为有了这种“挫折”,才激起了他们主动寻科学的统计方法的积极性。接着,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独立思考到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的过程。最后,把分类统计的方法告诉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更能体现学生始终是在自主探究,对分类统计这一方法的认识不断加深,从而充分的经历了统计的过程。

  再如:由于某些原因,没能充分的让孩子说说通过观看这两个统计表你知道的什么,尤其是“对于同一件事物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上分析得不够透彻。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7

  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实践总结出的统计的方法远远超过课本上出现的统计方法,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参加数学活动,感受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其实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学会”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索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以前,我也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但那些思考,是老师给定的具有一定方向性的问题中进行思考,禁锢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此次的`教改我充分重视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方法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实践。这样的教与学的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8

  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安排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学会了运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单、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因此,在这里我以同学们喜欢的“动画片”引入,新颖、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该放哪部动画片呢?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怎么办呢?”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展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将过去的老师讲变为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通过调查方法的变化,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学生兴趣正浓时,又结合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来组织调查,小组合作前,教师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合作要求及注意事项,为后面的调查作好了准备。

  在小组合作调查中,教师巡视、指导,与学生一同投入到调查之中,将传统教学中单项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促进了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同时也使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从活动中体会到成功感。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结果和调查的人数必须一致。

  总之这节课能较好的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情境,围绕“该放哪部动画片?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怎么办?”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情绪高涨,主动参与。教师只是一个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勇于实践。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9

  邹显微老师曾对我说过,你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一代二”是我需要才产生的,统计意识一定要强烈,另外还要备学生,当课上发生一些突发状况的时候,正是考验一个老师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的好时机,老师需要再瞬间做出最合理的安排,还有二年级的学生是需要适当的夸奖和鼓励,老师要抓住这个特点,进行适当的教育机制设计。对此,教案我是修改了又修改。

  之前是自己对统计也没有深刻的认识,经过第一次的试教,我认真研读了教参,教案,看了教学实录,懂得了教授《统计》,必须要使学生建立“统计观念”,产生对统计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所以我着重在这几方面做了修改,

  如:

  1、在引导“一代二”的方法上,学生提出了多种方法,我都在课件上,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每种方法生成的过程,直观又形象,通过对比,学生意识到用“一代二”的方法是最合适,最好的,最后再延伸到到底“一代几”最合适,是得要看数据的大小的。

  2、第一次试教,因为自己都没有真正去渗透《统计》,所以虽然很多问题都有设想到,却只是过过场,使得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统计的意义,所以第二次,第三次的修改,我都告诉自己,每一个问题抛出,学生的回应,都必须是真正理解的,要充分让学生,想透,讲透,所以“一代一”和“一代二”表示的意思,我通过反复变着问:要涂几个?为什么?如果我要涂两个,表示多少?还有先是动画0——10,再到后来动画0——20,另外“一代一” 和“一代二”统计图的直观比较,等等这些设计都是为了让学生渗透“一代二”产生的意义。

  2、平时我上惯了高段的数学,接触的都是高段的数学,所以在最初备这堂课时,我对二年级的学生的特征并没有深入的去了解,而是想当然的以为,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好动,但是稍加管理,肯定还是会自觉,守纪律的,总之把她们想的特别“大人化”,所以在第一次试教的时候,学生的表现,就给我当头一棒,我自认为绘制统计图对二年级的学生虽然有点难度,但是只要我适当引导一下,就一定会,可是并不是这样的,学生知道什么是统计图,但是着手画,却这里出问题,那里出问题,忘记数标,图的乱七八糟,数字不看清,涂错位置,速度极慢,好多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如何下手。。。所以在第二次修改后,我设计了“一个和学生一起经历,重现画统计图”的'环节——学生充分理解“一代二”后,她们说,我在电脑上动手画,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模范学习,回忆,这样在学生们绘制统计图的时候,很多问题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我讲的也没那么吃力,很多会出现的问题还是学生自己提出并解决的,这样省时我又省力,大部分学生也是真正掌握。

  但是即使再三修改,上课的时候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的,对学生的备课还是不够,对教材的研究还是不够。。。不过不管怎样,出现的问题都是我值得去反思的,这堂课我上了三次,总结就是一次比一次上得有进步,却不会说上的好,因为每一次的授课,出现的问题,对我来说,都是一种经验,一种学习,这堂课,我还会再修改,再教,再反思。

  最后,我要感谢我们这组的成员,能把此次锻炼、学习的机会给我,虽然备课感觉有点辛苦,甚至备不出来的时候,有种崩溃的感觉,但是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谢谢!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10

  1、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课设计中,我首先让学生跟我一起玩有规律的游戏和讲有规律的故事,来揭示课题——找规律;接着创设了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联系的情境——老师的.生日会场(即教材上的主题图),从而使知识的发现过程很快地融入有趣的生动活动之中,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2、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安排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观察、操作、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以学生喜欢的“生日会场”为主线展开教学,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同时,注意发挥群体优势,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交流、协商,以提高学生间相互合作的意识。

  另外,还安排了学生涂一涂、摆一摆、小小设计师、欣赏生活中的规律、找找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等,进一步加强对规律的感知体验,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创设出更多、更复杂的规律,培养了他们的大胆创新意识,体现了“玩中学,做中学”的理念。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11

  以小朋友们喜欢的“你喜欢哪个课外活动?”引入,新颖、有趣,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要想知道喜欢哪个活动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呢?”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将过去的老师讲变为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通过学生之间交流调查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小组合作前,教师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合作要求及注意事项,为后面的调查做好了准备。

  在小组合作调查中,教师不停地巡视、指导,与学生一同投入到调查之中,尤其关注需要帮助的小组,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促进了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同时,也使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从活动中体会到成功感。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结果和调查的人数必须一致。

  在汇报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各组采用的方法,而且各组之间取长补短,更完善了自己的想法,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本课能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入其中。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情境,围绕“喜欢哪个活动的同学最多?”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情绪高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感受到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而参与、体验、主动获得知识的是学生自己,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

  但在小组调查时教师指导的不够到位,小组内同学合作得不够理想。上课灵活应变的能力还不够,以及引导学生的语言都还很不到位,评价学生时缺乏创造性语言。在活动课的开展中能放能收,如何在玩中真正学到知识是我这节课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学生合作等方面加强指导,注意平时的培养与提高。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12

  本节课是一堂公开课,在做好充足的准备下,我完成这堂课的教学。在全校数学教师参与的教研活动中,我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整理如下。

  一、优点

  《标准》指出:学生应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对数据的统计过程要有所体验,要学习一些简单的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小动物入场的动画,同时配合音乐,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其次,让学生参与统计的全过程,在自己的体验过程中了解填写统计表的格式,掌握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猜测推理的能力。既达到复习一年级收集数据的方法,又引入了新课,制作统计图。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接触过简易统计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一些简单的观察图表的活动;学生要参加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在组织学生参与统计活动时,我精心创设情境,鼓励每个学生都去观察各种不同的统计图,让他们发现统计图的优缺点,同时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重点的”目的。在比较的过程中,体会“喜洋洋”所做的统计图的优势。在活动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展开讨论,做出分析,进行交流。同时,在交流中,我采用师生互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二、缺点

  我最高兴的是,在教研的过程中,许多老师指出了我的不足之处,我感到很开心,这些不足便是我今后教学中要改进的地方。是我前进的动力。

  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更加多一些的突出重点,既“一格表示2格人,半个表示一个人。”在之后的教学中,也证明到,还是有部分同学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不是很清楚,说明突出重点的重要性。

  余校长也指出了我的不足:在教师的语言中,也要再斟酌仔细一些。比如:“说说看。”这就错了,应该是“说给老师听一听。”在练习的地方处理太快了,应该适当出现板书,这样可以照顾到绝大部分学生的理解。同时上课时间在把握上稍有不准,其实本节课只需要细讲一个练习就好了。

  很感谢全校数学教师对我的意见,对于这些不足,我也深感认同,以后在教学中会还要不断的改进!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13

  针对本节课,我作如下几反省:

  1、本课首先让学生充分感受单式统计表的不方便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然后分小组讨论复式统计表该是怎么样的、引导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完善统计表,带领学生一起经历认识、填写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另一方面凸现统计数据源于实际生活,整个课堂具有现代的生活气息,数学问题生活化,学生能轻松地获取知识。

  2、在学生了解了复式统计表的基本形式后,出示了几份与例题不一样形式的.复式统计表,让学生感受统计表的形式不是固定的,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最后充分让学生感受复式统计表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整节课目标明确,层次清晰,学生学有所得,学习效果好。

  3、细节方面有待加强,对表格里的数据是表示什么意思,要让学生充分思考,教学复式统计表时,要先让学生思考合并后的统计表要统计哪些内容,是什么样子的,在初步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让学生学会看表,特别是学会看懂表头的内容。最后如果能通过渗透人文性的知识,让学生在课后搞一个小小的实践调查活动,来巩固和深化知识,不断增强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那教学实效会更好。另外,对后进生还要多加关注。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14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统计》,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用“正”字记录法,学生在搜集各种数据时可直接应用。由于学生已经具有填写单式统计表的基础,在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张复式统计表中时,为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首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写,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全班集体讨论形成共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明确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根据统计表回答的三个问题让学生独立尝试完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理解从统计表中发现更多的问题。组织学生对体重过重或过轻的学生提些合理建议,从而明确统计的作用与意义。

  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统计某路口过往车辆数量,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与方法,同时使学生体验动态的统计过程。

  通过调查同学喜欢吃的'蔬菜情况、同学的视力、同学看电视等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从而,使学生增强保护视力的自觉性和增强体质的自觉性。

二年级《统计》教学反思15

  统计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通过这些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本课教材与上一册的教材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或多个单位。

  教学一开始,以小朋友非常感兴趣的“喜羊羊与灰太郎”引入,新颖、有趣,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要想知道四个卡通人物中,喜欢哪一个的人数最多,用什么方法能知道?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道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热情,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

  第二,实践活动。①全班参与收集过程,强调语言完善。②如何记录调查得到的数据?学生就记录的符号有打“√”、画“○”、画“△”、画“正”字等等,学生一致认为用画“正”字的方法比较简便,全班一起用这种方法记录。引出统计图后,发现“一格表示1”格子不够的问题,共同探讨出“一格表示2”的方法,从而解决了这一课时的重点。

  从准备试讲到比赛我收获颇多,同时也认识到自身在课堂教学方面的诸多不足:1、让每个孩子经历收集过程中,我忽视了督促在黑板上记录的孩子,导致统计的总人数和班上的总人数不吻合。2、在学生画统计图的时候,花的时间太长,导致拖堂。3、分析统计图之后,应对孩子加以追问。例如:统计全班喜欢的'体育运动,最后问“看到这幅统计图,你想对学校提什么建议?”有的孩子可能会说,或都引导他说:“喜欢游泳的小朋友这么多,我想建议学校开设一个游泳兴趣班,使这些小朋友的兴趣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样一问,又可以给这节课增添一点点色彩了。

  总之,在小学阶段就要重视对学生统计观念的培养。引导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的全过程,体会到数学为生活服务,从而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整堂课肯定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慢慢地改正。通过这样的磨炼过程,让我的课堂教学又有了新的进步,我会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