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19 22:42:0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精选1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精选15篇)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

  在本次教学中,透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句子、诗,欣赏画面,品读词句,背诵积累,实践体验等方法使学生体会秋天的完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从而产生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透过本课的教学,我有一些体会: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给孩子一个充满秋意的课堂。

  1.教师引述:老师这儿有几幅图画,同学们想欣赏一下吗?(《语文园地二》习作要求: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并把它按必须顺序写下来)

  2.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色的几幅图画,选一幅图画让学生按必须的顺序,用平时积累的词语来说一说,然后生生评价。

  3.同桌相互介绍自己的画,师生评价。

  因为是学生自己作品,这本身就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再播放舒缓的音乐,学生直接感受秋的情境。我从唤起学生已有生活感受,激起学生情感需要入手,让学生容易走近文本,愿意走近文本,理解美的感染,为整节课铺设一个“美”的基调。学生结合平时积累的语言,说一说有关秋的词语和古诗。

  二、走进教材,超越教材,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课改反复强调:“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高明的教师,在于能透过教材上例子,巧妙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让学生到广阔的生活中去学习。在生活中,学生无时无地不在运用语文,学习语文。将课堂与生活相联系,用联系的观念来处理教学,教学必然由单元走向多元,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浅薄走向厚重。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开放性、选取性、适应性的特点,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去分析、理解和把握教材。根据学生经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树立大语文观、大课堂观和新教材观,把语文教学置身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不要隔断语文教学的生活地联系,让语文回归生活,让语文教材成为心中的活教材,这就是我对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正确处理教材,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思考。

  三、关注语言积累,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语文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了“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构成良好的语感”。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积累的过程,只有积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谈不上有真正的听说读写潜力,当然学不好语文。课标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子,以及在生活中和课外阅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其实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力,极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

  在导入新课时,我首先出示了几句描述四季的诗句让学生猜,再听一首秋天的歌来引入新课,配上舒缓音乐,问:“能说一说你积累有关秋天的`词句或诗吗?”“你能用学过的或自己背过的描述秋天的诗来抒发自己的感受吗?”学生结合平时积累的语言,说一说有关秋的词语和古诗。即检查了学生平时积累状况,又将积累与课堂联系起来,融会贯通,也激发了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四、锦上添花与画蛇添足,预设与生成。

  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我在舒缓的音乐声中,一一出示秋天的图画,学生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走进了文本描述的情景中,学生兴致浓厚,效果超出了想像。

  课堂需要反思。在遗憾中反思。在遗憾和反思中,带着新的收获,让我们再次走进课堂。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2

  学习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体会这一句话:“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上。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然后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学生的脑海中闪现出一幅幅形象的画面,有的说:“我好像看到粮食水果都丰收了。”有的说:“我好象看到一盏盏灯笼般的梨子。”有的好象闻到了瓜果的香味,有的说:“我好象也尝到了又大又红的苹果的香甜,有的仿佛欣赏到金黄的稻子在广阔的'田野上跳舞。”接着我指导朗读,那么,你能不能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呢?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们或加动作表演读,或表情丰富的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体会秋天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喜悦的心情。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3

  《秋天的图画》是新选编的课文,篇幅短小,图文并茂。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寥寥数笔就为读者呈现出了丰收的热闹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课文中“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的设问,使我们对创造这一切的勤劳的人们喜爱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学生对秋天的山野会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仅停留在对外在的感知,缺乏对秋天美好的真正感悟。由此教师要利用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了解秋天是个美好的、丰收的、喜庆的季节,从而体会出秋天真正的美和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将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文中大多数景物学生是比较熟悉的,只是高粱对于南方的孩子来说很陌生,可以通过图片了解。文中的大雁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人”为什么要用上引号,可能学生理解有难度。文中描写秋天的景物都是以比喻的方式来写的,引导学生比较事物的相似之处,要学会用“好像”来进行说话练习。

  通过预习,大部分学生课文能读准确,但,总体感觉,学生在字音读准上还需加强,特别是后鼻音和前鼻音如何读准确,还需要花很长一段时间来纠正,我已抱着,每篇课文,每个字去纠正的决心来努力让学生读时分清楚前后鼻音。还有学生读课文时,标点符号停顿,词语紧凑,轻声要读得又轻又快,这样正确读句子的方法还没有掌握。

  秋天的图画,本次上课与以往不同的是,除了让孩子在读中体会,苹果、梨、高粱、稻谷等在秋天中的风景,积累句子之外,我还引导学生在读中去发现,课文是围绕第一句写的,写的是山野里的秋景。这样一来,为课堂作业本上的写话做了较好的示范,“秋天来了,”学生不至于随意写,而是也能选取一个点来写,有的写果园了的景色,有的写花园里的景色。这种迁移也是语用的一种落实。

  针对本班学生课堂听讲习惯还需要进一步养成,现在关键是构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学习共同体,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安排,更关的是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先学会与老师互动,会与老师对话,学会听懂老师的话,才能为今后有效的小组合作打下基础。

  这节课,较之以往的课,我已经关注到了作者文字表达背后的秘妙,暂时没觉得还有什么环节需要调整。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4

  秋天是一副色彩艳丽的图画,这画上有金黄的梨和红红的苹果,有稻海翻起的波浪和高粱举起的火把,它是人们用汗水描绘出来的山水画,也是山野对人们一年辛勤劳动的回报,文章用表现秋天丰收之美来赞美创造这一美景的劳动人民。

  优美的文章配合美丽的插图,使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自豪之情表露无遗。那么如何让孩子们也体会到这样的感情呢?我觉得那插图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所以在教学时我用插图做引线,再配合课前找的和文章有关的图片,让孩子通过看图和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进行理解,再用反复的不同方式的有感情朗读,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感情。当孩子们理解了这美丽的丰收的热闹情景时,以“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将学习的思路从田野引向人们,使孩子进行思考,寻找创造者一美景的人们,从丰收的景象转到丰收的'原因,这样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也就油然而生了,再让学生说说你想对这些勤劳的人们的话,由此加深了孩子们对劳动者的敬佩之情。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5

  《秋天的图画》是人教社课标版二年级上册第1课。主要写了秋天丰收的绚丽美景,并由景联想到对勤劳人们的赞美之情。

  我和我的徒弟朱明雅老师是这样寻求科学的设计过程的:

  沈旭林(以下简称“沈”):新课标强调“阅读是老师、学生、文本间的对话行为,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对话基础上层开的。”

  朱明雅(以下简称“朱”):那么应该在课始让学生多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后谈自己的整体感受。

  沈:对,一般学生会说出:“秋天的美景”和“大雁排成‘人’字南飞”、“是入画了美丽的秋天”等等意思。

  朱:应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但是假如有学生说“科天不仅仅是美景。也可以是落叶萧条景”,该怎么办?

  沈:也应予以肯定,但还需教师引导,比如可以这样引导:“秋天的确是……,我们今天学的课文是美丽的,课后再去搜集你感受到的秋天的文章。”

  朱:课文以“梨、苹果、稻海、高梁”四景来描绘秋天的美好与丰收,该通过何种途径让学生感受到呢?

  朱:多读体验是不能少的。但怎么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读呢?还要考虑到读的增量,总不能一遍又一遍毫无目的地读!

  沈:我在反复读课文时,有了多种体验:色彩美──金黄、红色、金色、蓝色的天。成熟的美──梨子、苹果、稻子、高粱。描写美──“挂、露、翻、举”描绘出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一种作者的喜爱之情流露其中。这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深入”与文本对话,但怎样“浅出”给学生,应该找一个恰当的载体。

  朱:还是让学生带着“你能读出是怎样的秋天”的问题读句子,学生就会把自己独特的感悟表达出来。

  沈:对,这样的设计的确能给学生一个多元感悟的空间,同时使课堂也有了更多的生成因素。当学生说感受到秋天的色彩美丽时,教师还要学生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注意对文中色彩词的强调;当学生说感受到作者描写很独特时,还是要求学生读出这种感悟──朗读时注意文中。灯笼、脸颊、波浪、火把”等比喻物的强调……

  朱:个性阅读在这样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发挥。感悟理解与情感熏陶两不误。句子的表达方式独特是本文的写作特色,是否可以给学生一个语言运用的机会,让学生练写秋天的“菊花、花生”等成熟的.景物,学生会表达出“菊花绽放多彩的笑容”等句子,说明他们已经领悟课文描写景物的表达方式。

  沈:是啊!语文教学在很多时候就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文本中的表达方式是很有特点,靠教师讲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那我们的语文课就会黯然失色。刚刚设计的迁移运用训练是一种“意会”的好方法。而且还可以过渡到下文的学习:我们可以这样设计过渡语:“不仅仅是景物写得好,下面句子更是写得势扭了!”顺势引出句子“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要求学生读这句子,回答你能知道什么?

  朱:巧妙的过渡是阅读教学艺术之一。而且过渡后。要学生读句子,回答句子中隐含着的“秋天大雁排成‘人’字南归”和“赞美勤劳的人们带来的丰收”两层意思。把原本难教的句子简单化。真是环环相扣,一语两得。

  沈:当学生读后明白句子中的两层含义后,运用多媒体展示“劳动人们的勤劳画面”,但仅仅是动作画面还不够,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语言,还可出示一些描写劳动人民的诗句、语言,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等。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提高,使学生有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当学生有了真切感受后再来读文本中句子“勤劳的人们画出了秋天的图画。”这时朗读会使得课堂充满人文味,而且这时的读学生的露受是真切的,实现文本价值的效率就高。

  朱: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是不是还要学生写写?如最后句子中的“大雁南飞”,与“赞美人们”两个意思在同一句式中表达出来。

  沈: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写这样的句子是有点难度的,那么难的句子让学生多读就够了,不需要达到运用的程度,将来的文本教学中有这样运用的机会。

  把我们设计此文的研讨过程记录下来,相信大家能悟到阅读教学的一点灵性!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6

  有两点教训。

  一是没有作好必要的教学准备。口语交际或习作课不比阅读课,课前要准备的东西比较多。本来在备课中准备了一些例文、例句,但是课堂上却没有展示给学生。低年级学生积累的词汇就不够丰富,如果让他们多看看、多听听一些关于秋天景物的文字,学生进行相关说话训练的时候效果就会好一些。昨天因为想偷懒,就没有制作投影片,结果今天上课的时候,只能我读给学生听。而单一的听,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没有听的兴趣,我也就只能少读一些。教学效果自然就打了折扣。

  二是课堂上不应该让学生拿出前面画好的图。昨天布置学生回家画秋天的景物,目的主要是借助画画,让学生想想体现秋天景物的有哪些。今天上课前,发现大部分学生都画了,有的还画得很不错,就让学生把画摆在桌上,想借助其画帮助说话。本来,我的.教学预设是让学生用嘴的说来“画”秋天,心想有了画的帮助不是更好吗?但事与愿违,画的出现起了副作用。在同桌合作说话的时候,有的学生就忍不住用笔画起来,把昨晚没有想到的景物加上去。虽然强调了几次,但有的学生还是觉得“画”比“说”的吸引力更大些。我只好打断他们,指名让学生上台来说。第一个和第二个上台的孩子拿着自己的画说起来,说得不错,但是体现秋天特点不够,这节课前面讲的内容没有用上来。后来,我要求学生不拿画上台说,效果果然好多了。可前面已经走了一段弯路。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7

  《秋天的图画》是新选编的课文,图文并茂。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寥寥数笔就为读者呈现出了丰收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课文中“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的设问,使我们对创造这一切的勤劳人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然而,当师生在用心感悟这句话时,却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小插曲:

  师: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呀?

  生:大自然使秋天这样美丽。因为大自然给了植物阳光雨露。

  师:说得挺有道理的。那么除了大自然,还有谁呢?

  生:勤劳的人们使秋天这样美丽。

  师:是啊,勤劳的人们用汗水画出了这美丽的图画。

  生(迫不及待):老师,我觉得不对。没有人类,也能有这么美的景象。你想,人类还要破坏自然,要是没有人类,可能景象还要更美。

  生(附和):是啊,这么美的景象原始森林里也可能存在呀!

  ……(师生僵持了一会儿)

  师:咱们不得不相信事实:人类可以使世界变得更美!在有人类的情况下,咱们课文里介绍的美景是谁创造的呢?咱们再细细地来品读课文。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思考。

  师美读课文,学生在没有异议。

  师趁机说:就让我们怀着对秋天的赞美和对勤劳人们的崇敬之情来读读课文。

  师引读,学生饱含深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我的思考】

  “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彼此沉浸在美景中的和谐的课堂氛围被打破了。我和大部分孩子那份被美景陶醉的、正待抒发的情感悄然逝去、荡然无存。此时的我有些懊恼,但还是耐心地与他们沟通、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让他们心悦诚服。最后,师生共同找回那份被遗失的情感,把再一次推向高潮。我觉得这样,每个学生的个性才得以张扬,生命之花才会得以绽放。<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8

  秋天来了,秋天来了,秋天在哪里?苹果成熟了,小声的说:“秋天在这里!”菊花开了,快乐的说:“秋天在这里!”稻子点点头,高兴的说:“秋天在这里!”

  这个时候,我牵着孩子们的小手,一起去散步,走进秋天的怀抱,聆听秋天的声音,感受秋天的气息。在我引导孩子们去发现自然界的这些变化的时候,孩子们都觉得秋天很神奇,都迫不及待的问我:“秋天为什么会如此的神奇?秋天还有怎样的.秘密?”我神秘的笑了笑,不给他们答案。我想让他们自己去发现。

  当我带领着孩子们来到大树下,一看,哇!只见一片片金黄的树叶随着秋风轻轻的飘落下来。孩子们的眼里满是惊喜,情不自禁地做着叶子飘落下来的动作。孩子们捡起那些漂亮的叶子,都说要藏起来,并开心地讨论着保存好的方法。于是孩子们开始了吹画——美丽的树林。我为孩子们准备了黄色、红色、巧克力色等颜料,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充分体验吹画的乐趣和掌握吹画的技法,我采用了分组的形式。孩子们吹的时候,都发现了用力吹这个画很快就吹好了,不用力反而吹的慢。最后孩子们为树林添画上了丰收的果实。每个孩子都用心地将秋天留下来,都在为美丽的秋天惊呼。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既留下了秋天又学会了一种新的绘画方式。可有的孩子说我们捡的叶子都不好了,怎么办呢?孩子们讨论起来,最后决定把树叶画下来。首先将树叶浸在颜料里,再拿出来,印在纸上。一张清晰可见的树叶印在了纸上,孩子们都欢呼起来。孩子们对秋天有了更深的认识,越加喜欢秋天了。

  秋天的天气变幻无常,我请幼儿观察天气的变化,天天注意天气预报,报告天气的气温,我就将他们纪录下来,再请幼儿数一数这个星期晴天、阴天、多云、下雨各有几天?预测一下明天天气是怎样的,想一想根据气候的变化自己该穿什么衣服?从中让孩子们不断了解天气的变化,学会观察的技能,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为了让幼儿了解秋天的蔬菜,我请家长带幼儿到农贸市场上去看一看,认一认。回园后请幼儿说一说:秋天有哪些蔬菜?你喜欢吃什么蔬菜?你知道蔬菜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孩子们都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趁此机会,我教育幼儿:小朋友多吃蔬菜,才能长的健康!少生病!同时也告诉幼儿蔬菜里有很多的营养,都是我们人体所需要的。孩子们听了,都直点头,都说以后要多吃蔬菜。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不仅会让孩子发现秋天的秘密,还培养了幼儿的绘画技能、观察能力,更让幼儿明白了多吃蔬菜的好处,同时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在秋天里,让孩子们尽情的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去发现、去探索大自然的无穷无尽的奥秘吧!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9

  第三单元的作文是要求写秋天的图画。先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再把图画的内容写出来。

  为了教好这次写作,首先我们利用双休日让学生到郊外到田野去认真观察秋天,因为城里的孩子不知季节变换。如果不仔细观察,不但不会画,而且写不出话来。再根据观察到的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其次,老师也拍摄收集了许多有关秋天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让学生更直观。

  当看到孩子们画的画时,感觉画得很凌乱,学生说自己画的图时也显得很没顺序,一会儿天上,一会儿地面,一会儿又天上。因此,我就放映自己制作的幻灯片给学生看。按天空、田野、果园、池塘边、树林等顺序的图片归类,依次按序让学生说说图的内容。说之前,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分析:1、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邮来了秋天的凉爽。2、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一句是比喻句,一句是拟人句。说说把什么比作了什么?然后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当学生知道这样可以把景色写得生动形象后,学生说图片的内容时纷纷用上了比喻句和拟人句。

  天上,白云朵朵,湛蓝湛蓝,大雁南飞。

  田野里,景物有:蒲公英、苍耳、棉花、甘蔗、稻谷、小草等等。是这样写的:苍耳妈妈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挂住动物的皮毛到处去旅行;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秋风一吹,都纷纷出发,像仙女散花;棉花姑娘裂开了嘴,露出雪白的牙齿,远远望去,像繁星点点;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秋风吹来,泛起金色的波浪。

  果园里,景物有:苹果、梨子、柿子、橘子、石榴、葡萄等等。是这样写的:苹果红通通的,像小姑娘害羞的脸盘;梨子黄澄澄的,像一个个金色的小葫芦挂在枝头;石榴也熟透了,咧开了肚皮;一串串葡萄晶莹透亮,像一颗颗闪闪发亮的宝石。

  树林里,景物有:枫树、梧桐树、松树柏树、小松鼠、小青蛙、小蚂蚁等。是这样写的:一片片红红的.枫叶像燃烧的火焰,一直连着晚霞到天边;手掌似的梧桐树叶飘啊飘啊,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只有松树柏树不怕冷,依然穿着绿衣裳,挺立在秋风中;小松鼠忙着找松果,准备粮食去过冬;小青蛙赶紧钻进洞里准备冬眠;小蚂蚁成群结队帮运粮食,和秋天挥手告别等。

  通过出示比喻句和拟人句这两个句子,让学生把图上内容用比喻句拟人句说出来就很容易了。这样一来,学生这篇这篇写景的作文就非常的优美了,比第一次要他们画一幅图写的话要美多了,要强多了。

  看来,要学生写作文,老师应该告诉写生写句子的方法,学生通过模仿,就一定会把句子写生动。

  其实出示这两个例句的方法是杨老师在上骨干教师课时设计的,我把她的成果拿来到自己班上使用后,学生重新写秋天的景物的写作水平就提高了很多,现在改起来,仿佛篇篇都是美文呢!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0

  这是“市小学特级、骨干教师网上直播教学活动”在我校隆重举行时,周老师执教的一堂语文课。能与那么多的专家、老师一同交流、一同碰撞、一同互动,是我的一种荣誉;能有机会领略执教老师的风采是一种享受;能幸运地聆听到几位特级教师的点评,更是一种学习。周小平老师执教的《秋天的图画》这一课,如同闷热夏季中吹来的丝丝凉风;如同在秋季里我们品尝着一个个鲜美的果实。从周老师的课中我真真切切地触摸到了语文课堂中的“实、活、趣”。

  一、实

  1、抓重点,从学情出发,争取把生字读通、读准:

  在本课中,有个生字“梁”比较特殊,它单个时读原声;可是组成词语“高梁”时,它就要读轻声。周老师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了这个语言特色,让孩子们体会到拼音的变化,扎实地掌握了它正确的读法。

  2、在“合作学习”中识字,让每个孩子都实实在在地投入学习:

  初读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自由读;接着同桌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检查读,读的好的夸一夸同桌,读不好的帮一帮同桌。你看,这是多么富有人性化的的引导呀!每个孩子因为有了老师的鼓励都积极投入到课文的朗读中,这使每位学生都有了参与学习的机会。

  3、“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让每个孩子都有发展的空间:

  课堂上,我们时时可以感觉到周老师的目光刻刻关注着每个孩子,尽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沐浴到她爱的阳光。特别让人感动的是,当周老师悄悄地走到一个孩子面前时,她弯下腰在孩子耳边轻轻地耳语时,我们所感受到的是一股浓浓的爱,一股对生命的关爱。其实我们知道周老师的原意是想让这个学生推荐一名他认为在平时学生中比较有困难的孩子,从而了解底线孩子的学情,但它“雁过无痕”,非但没有让被检测到的学生觉得是一种自卑,反而感觉是一种荣耀。因为周老师说“哪位被他推荐到的孩子可是非常光荣的,请你自信地站起来读一读。”一位优秀老师的风采尽在于此,一种高深的教学艺术尽在于此!让我们不禁感慨“教育是一首诗,一首立体的诗”,周老师的教学不仅关注到孩子的现在,更关注到孩子的身心发展,关注到孩子的未来。对孩子自尊的呵护,尤为可贵!比起某些教师在课堂上的“请你推荐我们班中几位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来读读”,实在是要高妙许多。

  4、写字教学扎实而有效:

  识字写字是我们一二年级教学的重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都积极倡导要体现课改的新理念,但具体实践起来,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今天听了周老师的这部分教学后,让我们顿有所悟。你看,周老师她在“写字”教学这一环节时,大胆地把写字的主动权充分地交给了学生,完全地信任学生,让学生得到了满足。先让学生去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再请他们当当小老师来教教老师在写时该注意些什么?让学生来做老师的老师,学生的兴致就来了,优越感油然而生,兴趣便随之而来。接着等老师放手让学生写字时,老师又非常注重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如此重锤敲击,不禁让我们想起“习惯比知识更重要”这响当当地呼唤。

  二、活

  我们说一堂好的课不仅学生要有活力,教师要有活力,而且整个课堂流程更是要充满活力。以读为主,用读来激活课堂,读中思、读中悟、读中升华,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使读形成了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趣

  1、情趣一:

  情境创设,富有创意。本课中周老师充分利用了“学习伙伴”这一角色,来搭建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课伊始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她还给你们带来了礼物呢!老师卖了个关子,这礼物其实就是本堂课要学习的第一句话。但是如此巧妙地一呈现,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大不一样了。第二次出现刚好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点句中的秘密,这可是教学的重、难点。但经“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便使学生觉得更有意思更可亲了!

  2、情趣二:

  周老师巧妙地将课文中的第二句排成四行,引导学生去发现句式的特点。如此创造性地重组教材,排成四行以诗的形式出现,更容易让学生去发现,更容易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去理解去感受,使静止的语言符号流淌出了最动人的音符,更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再孤独。

  一堂课听下来,周老师那扎实的功底、精彩的设计、真实的情感无不深深地影响着,触动着我。听着听着我也有了自己的思考,可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吧?可能是旁观者清吧?我想也来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如果课堂上当学生发现我们小朋友的脸颊红红的就像一个个红苹果时,如果老师能及时捕捉到这个教学讯息,顺势一引:是呀,你还发现哪些地方也像这样说什么像什么了吗?可能就不会造成课堂上一时的“凌乱”现象。我想,精准、恰当的点拨不正是孩子们开启智慧的“魔法石”吗?

  课堂是个大熔炉,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勇敢地让自己融入这个大熔炉中,不断地在这个大熔炉中锤炼自己、锻造精彩吧!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1

  《秋天的图画》这篇小短文描写了秋天的美丽景色。语言优美,结构严谨,最后点明中心──是勤劳的人们画出了美丽的图画。

  学完生字,我让学生拿出笔来,看看课文中写了哪几种景物把它们找出来,在下面画上小圆圈。我在教室里巡视,发现有的学生不知画什么?有的画出一整句话。我叫大家暂停,对他们说:“课文中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呢?有梨树。”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梨树”然后在下面画上小圆圈。这下,同学们懂了,快速地画出了“苹果”、“稻海”、“高粱”。“把这些景物在图上找出来,标上小红旗好不好啊?”我提出了第二个要求。这个任务同学们都爱完成,很快就画完了,看着图,让他们感觉秋天真得像幅画。第三个要求提出来了:“同学们读书,看到‘挂起’这个词了没有?梨树后面是挂着,苹果、稻海、高粱后面都是什么词呢?能不能用曲线画出来呢?”“能──”学生们兴高采烈。画完了,我紧跟着追问:“梨树上挂起了什么?”“灯笼──”“在灯笼下面也画上曲线,后面的同学们自己就能找出来,我看谁找得快,别忘了画上小曲线啊!”看着一只只小手在书上认真地画着,我说不出地高兴。“同学们画得真好,下面轻松轻松,做个小游戏。老师说一个词,你们接一个词好吗?游戏开始了。挂起──”“灯笼──”“露出──”“脸颊──”……“真好,现在这样,男同学说前边的,女同学说后边的。”一声声稚嫩、欣喜的童音欢快地飞出教室。紧接着第四个求出台了:“我有两个句子,大家比一比,看那个好,记着要告诉大家你的想法啊。听好了:梨树上挂起金黄的灯笼。梨树上挂起灯笼。两句哪句好?”又是张竞文举起手,他慢条斯理地说:“是第一句好,金黄的是颜色,有了颜色就告诉了我们梨是黄的,我们就像看见了黄色的梨挂在树上。”“真好,掌声鼓励!”“那你们把‘金黄的’这样的词找出来画上括号好吗?”“又做游戏了!词语搭配开始,金黄的──”“灯笼!”“红红的──”“脸颊!”……我高兴地和同学们一起“玩”着,意犹未尽说:“多美的句子啊,越读越爱读,我们深情地读一读吧!”又一串带着赞美情感的读书声飞出窗外……

  这篇课文的处理我是根据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基点去做的。美的文字,美的情景,就要用美的心情去对待,当学生的心情与美的文字形成共鸣的时候,学生的朗读还用指导吗?那种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不是老师范读引出来的,也不是老师强调读出感情逼出来的。而是文本、孩子、情感融为一体时的情不自禁地宣泄。在这个片断的教学中,我收获到了成功。这样的阅读兴趣盎然孩子们能不喜欢吗?时间长了,孩子们自然会爱上阅读。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基于此点,我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方法。我不会忘记这句话:孩子是一张白纸,就看你在上边画什么图画了,我们要在这张白纸上画出最美的图画。去年教一年级,面对着天真可爱、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们,我时常想起这句话。因此我立志在孩子们的头脑里画出最美的画图。一年级我培养了孩子们预习的习惯,曾有人说,一年级的孩子们不能课下预习,但是我觉得只要不给家长增加负担,教给孩子们方法,他们会做好的。实践证明,我成功了。在学第二册的.时候,我的孩子们都能自己完成预习任务了。他们在课下熟读课文,圈出生字,勾出生词,然后认读生字,不会了,翻开课文找到那个生字读课文,在句子中就能认识这字,他们还主动地用各种方法去识字,好到课堂上大显身手——告诉同学们我是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个字的!遇到有的同学没有学会,小老师们可就要发挥作用了,他们教得很真。由于有了课下预习做基础,我们的课还不算太赶,在课还可以培养孩子们说话、朗读、写字等能力,重要的是,学生们已经把预习当成了必需要进行的一项活动,他们觉得必须要做。这不就是一种好的习惯吗?这个好习惯的养成,不就是学习过程吗? 在这个片断的教学中,我也是注重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到读书的方法,养成好的习惯。古人说的好: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的学生如果从小就养成这样的习惯,收获会何其多啊。<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2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一

  《秋天的图画》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描绘了秋天的美景,赞美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本课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秋天的田野,感受真实的大自然中秋天的景色,学生获得了真实的体验,形成真实的情感,再出示图,使枯燥的'语句更加形象,学生乐学、爱学。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读的情境,重视朗读,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展开合理想象,感受阅读乐趣。

  二、注重识字写字教学

  我还注重了识字写字教学,采用了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写字意识。在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认生字、找生字,读生字,进行多种游戏巩固生字。并不失时机地进行鼓励,帮助学生培养课外自主识字意识,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我真切地感到:在课堂教学中,要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运用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使教学形式由单一转变为多样,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由封闭转向生成和开放,并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也应多样化,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给学生激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

  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如对于课文的朗读,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朗读效果好,但也有个别学生参与性不高,朗读没有感情,今后要多指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今后的教学还应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二

  《秋天的图画》全文洋溢着浓浓的秋意,词美、句美、文本美!因此我想努力把美的意境带入课堂,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这种美感。我主要通过课件图片和分析重点句型让学生感知。本课自我比较满意的地方有两点:

  一、重视学生的词语复习和积累。课上有两词针对词语的提问——你能用哪些词来形容秋天和你还能说出哪些表示颜色的好词,学生的积极回应达到了我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参与朗读积极,情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激发。当然,在课堂的扎实和细致上还需进一步改进:一、重点句型分析不够透彻,比喻用法未提到。二、字词拼读上操练不够,以致读词出现错误。三、课堂上还需努力精简教师语言,做到紧凑明快。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3

  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画上有金黄的梨和红红的苹果,有稻海翻起的波浪和高粱举起的火把。它是人们用汗水绘出的山水画,它是山野对人们辛勤劳动的报答。

  本课生字不多,可以先集中识字,再朗读课文。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读生字,用猜字、玩字卡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如,编字谜猜字、做动作猜字、摘苹果识字、说字找字等。同时,通过组词语记住字形,了解字义。

  识字的巩固和检测要放在语言环境中进行,把记生字与读词语、读句子、读课文结合起来。我指导学生区分前后鼻音的字,如“燃、勤”与“笼、浪、粱”。“笼”在“灯笼”一词中读轻声。“粱”在“高粱”一词中也读轻声。

  朗读本课一定要引导学生感悟秋天的美好,体会并表达对秋天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首先是学生充分地读,可以自由读,也可以个人读、齐读。一要读正确,二要读流利,进而做到熟读成诵。

  我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知道秋天是个美好的、收获的、喜庆的季节。在此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感悟秋天的.美好与带给人们的喜悦。此间我进行了朗读指导,激发情感,然后朗读要求:

  ①边读边想象。听老师范读,想象秋天图画的景象和色彩。

  ②在朗读中感悟秋天的美好。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体会课文中问句所表达的语气。

  ③在朗读中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这一要求最好先在小组内实践,可让每个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然后互帮互学,读好每个句子。

  ④美读。教师再范读,读出秋天到来时的兴奋、喜悦,描绘出秋天山野那一幅披金挂红的美丽图画。想读的学生可以小声跟读,还加上动作配合读等。

  在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练习背诵。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4

  在本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遵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原则每个环节都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文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表现秋天丰收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

  1、多种形式认识字,培养识字能力

  本课要认识8个字,会写8个生字,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分析字形,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形声字,顺口溜这些方式识记,这些方法趣味性强,调动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2、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依据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领悟其中的感情。在本课教学中,我抓住“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个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感悟秋天的美。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然后闭眼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然后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

  但是,在朗读感悟过程中,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我让学生喜欢哪句读哪句,并想想为什么喜欢。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至于为什么喜欢,孩子们却说不出来,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接下来就要靠教师的引导了,可是我只是抓住了描写颜色的词语,让学生去感受秋天的色彩,没能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

  那么在我这节课当中,就可以这样设计:先让学生自由读,然后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学生的脑海中闪现出一幅幅形象的画面,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恰当的时候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片,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通过梨与灯笼,苹果与脸颊,稻子与大海,高粱与火把的对比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接下来再让孩子们读,孩子们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了。

  当孩子们理解了这美丽的丰收的热闹情景时,以“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将丰收的景象转到丰收的原因,这样孩子们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也会油然而生了,还可以让学生说说你想对这些勤劳的人们的话,由此加深了孩子们对劳动者的敬佩之情。这样学生自然就能读出对劳动人们的赞美之情了。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5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内容采用了比拟的手法来表现秋天丰收的美好景象,描绘了秋天的美景,也赞美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表达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在每个环节上都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完本课之后,我对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又有了新的认识:

  一堂有效的语文课,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和学生以谈话的形式展开,激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使学生一下子走进课堂,和老师一起感受秋天的美丽,感受语文的`魅力。一个有生命力的课堂首先就要和学生平等对话,要让学生真诚的说话,真诚的表达感情,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使学生的个性知识体验被调动起来,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就是一堂高质量的对话课,在教学中我充分抓住各种时机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阅读感受,让学生把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感体验、释放出来。在老师的激发、点拨下有所感,在同学的交流中有所悟,在老师有深度的言语中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精选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09-25

语文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02-06

[必备]《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07-11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推荐)07-06

(热)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07-09

(热)《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07-10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优秀05-11

[荐]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07-06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精品]07-06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精选15篇)03-06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精选1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精选15篇)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

  在本次教学中,透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句子、诗,欣赏画面,品读词句,背诵积累,实践体验等方法使学生体会秋天的完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从而产生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透过本课的教学,我有一些体会: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给孩子一个充满秋意的课堂。

  1.教师引述:老师这儿有几幅图画,同学们想欣赏一下吗?(《语文园地二》习作要求: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并把它按必须顺序写下来)

  2.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色的几幅图画,选一幅图画让学生按必须的顺序,用平时积累的词语来说一说,然后生生评价。

  3.同桌相互介绍自己的画,师生评价。

  因为是学生自己作品,这本身就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再播放舒缓的音乐,学生直接感受秋的情境。我从唤起学生已有生活感受,激起学生情感需要入手,让学生容易走近文本,愿意走近文本,理解美的感染,为整节课铺设一个“美”的基调。学生结合平时积累的语言,说一说有关秋的词语和古诗。

  二、走进教材,超越教材,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课改反复强调:“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高明的教师,在于能透过教材上例子,巧妙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让学生到广阔的生活中去学习。在生活中,学生无时无地不在运用语文,学习语文。将课堂与生活相联系,用联系的观念来处理教学,教学必然由单元走向多元,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浅薄走向厚重。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开放性、选取性、适应性的特点,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去分析、理解和把握教材。根据学生经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树立大语文观、大课堂观和新教材观,把语文教学置身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不要隔断语文教学的生活地联系,让语文回归生活,让语文教材成为心中的活教材,这就是我对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正确处理教材,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思考。

  三、关注语言积累,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语文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了“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构成良好的语感”。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积累的过程,只有积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谈不上有真正的听说读写潜力,当然学不好语文。课标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子,以及在生活中和课外阅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其实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力,极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

  在导入新课时,我首先出示了几句描述四季的诗句让学生猜,再听一首秋天的歌来引入新课,配上舒缓音乐,问:“能说一说你积累有关秋天的`词句或诗吗?”“你能用学过的或自己背过的描述秋天的诗来抒发自己的感受吗?”学生结合平时积累的语言,说一说有关秋的词语和古诗。即检查了学生平时积累状况,又将积累与课堂联系起来,融会贯通,也激发了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四、锦上添花与画蛇添足,预设与生成。

  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我在舒缓的音乐声中,一一出示秋天的图画,学生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走进了文本描述的情景中,学生兴致浓厚,效果超出了想像。

  课堂需要反思。在遗憾中反思。在遗憾和反思中,带着新的收获,让我们再次走进课堂。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2

  学习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体会这一句话:“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上。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然后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学生的脑海中闪现出一幅幅形象的画面,有的说:“我好像看到粮食水果都丰收了。”有的说:“我好象看到一盏盏灯笼般的梨子。”有的好象闻到了瓜果的香味,有的说:“我好象也尝到了又大又红的苹果的香甜,有的仿佛欣赏到金黄的稻子在广阔的'田野上跳舞。”接着我指导朗读,那么,你能不能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呢?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他们或加动作表演读,或表情丰富的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体会秋天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喜悦的心情。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3

  《秋天的图画》是新选编的课文,篇幅短小,图文并茂。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寥寥数笔就为读者呈现出了丰收的热闹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课文中“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的设问,使我们对创造这一切的勤劳的人们喜爱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学生对秋天的山野会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仅停留在对外在的感知,缺乏对秋天美好的真正感悟。由此教师要利用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了解秋天是个美好的、丰收的、喜庆的季节,从而体会出秋天真正的美和秋天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将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文中大多数景物学生是比较熟悉的,只是高粱对于南方的孩子来说很陌生,可以通过图片了解。文中的大雁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人”为什么要用上引号,可能学生理解有难度。文中描写秋天的景物都是以比喻的方式来写的,引导学生比较事物的相似之处,要学会用“好像”来进行说话练习。

  通过预习,大部分学生课文能读准确,但,总体感觉,学生在字音读准上还需加强,特别是后鼻音和前鼻音如何读准确,还需要花很长一段时间来纠正,我已抱着,每篇课文,每个字去纠正的决心来努力让学生读时分清楚前后鼻音。还有学生读课文时,标点符号停顿,词语紧凑,轻声要读得又轻又快,这样正确读句子的方法还没有掌握。

  秋天的图画,本次上课与以往不同的是,除了让孩子在读中体会,苹果、梨、高粱、稻谷等在秋天中的风景,积累句子之外,我还引导学生在读中去发现,课文是围绕第一句写的,写的是山野里的秋景。这样一来,为课堂作业本上的写话做了较好的示范,“秋天来了,”学生不至于随意写,而是也能选取一个点来写,有的写果园了的景色,有的写花园里的景色。这种迁移也是语用的一种落实。

  针对本班学生课堂听讲习惯还需要进一步养成,现在关键是构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学习共同体,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安排,更关的是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先学会与老师互动,会与老师对话,学会听懂老师的话,才能为今后有效的小组合作打下基础。

  这节课,较之以往的课,我已经关注到了作者文字表达背后的秘妙,暂时没觉得还有什么环节需要调整。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4

  秋天是一副色彩艳丽的图画,这画上有金黄的梨和红红的苹果,有稻海翻起的波浪和高粱举起的火把,它是人们用汗水描绘出来的山水画,也是山野对人们一年辛勤劳动的回报,文章用表现秋天丰收之美来赞美创造这一美景的劳动人民。

  优美的文章配合美丽的插图,使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自豪之情表露无遗。那么如何让孩子们也体会到这样的感情呢?我觉得那插图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所以在教学时我用插图做引线,再配合课前找的和文章有关的图片,让孩子通过看图和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进行理解,再用反复的不同方式的有感情朗读,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感情。当孩子们理解了这美丽的丰收的热闹情景时,以“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将学习的思路从田野引向人们,使孩子进行思考,寻找创造者一美景的人们,从丰收的景象转到丰收的'原因,这样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也就油然而生了,再让学生说说你想对这些勤劳的人们的话,由此加深了孩子们对劳动者的敬佩之情。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5

  《秋天的图画》是人教社课标版二年级上册第1课。主要写了秋天丰收的绚丽美景,并由景联想到对勤劳人们的赞美之情。

  我和我的徒弟朱明雅老师是这样寻求科学的设计过程的:

  沈旭林(以下简称“沈”):新课标强调“阅读是老师、学生、文本间的对话行为,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对话基础上层开的。”

  朱明雅(以下简称“朱”):那么应该在课始让学生多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后谈自己的整体感受。

  沈:对,一般学生会说出:“秋天的美景”和“大雁排成‘人’字南飞”、“是入画了美丽的秋天”等等意思。

  朱:应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但是假如有学生说“科天不仅仅是美景。也可以是落叶萧条景”,该怎么办?

  沈:也应予以肯定,但还需教师引导,比如可以这样引导:“秋天的确是……,我们今天学的课文是美丽的,课后再去搜集你感受到的秋天的文章。”

  朱:课文以“梨、苹果、稻海、高梁”四景来描绘秋天的美好与丰收,该通过何种途径让学生感受到呢?

  朱:多读体验是不能少的。但怎么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读呢?还要考虑到读的增量,总不能一遍又一遍毫无目的地读!

  沈:我在反复读课文时,有了多种体验:色彩美──金黄、红色、金色、蓝色的天。成熟的美──梨子、苹果、稻子、高粱。描写美──“挂、露、翻、举”描绘出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一种作者的喜爱之情流露其中。这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深入”与文本对话,但怎样“浅出”给学生,应该找一个恰当的载体。

  朱:还是让学生带着“你能读出是怎样的秋天”的问题读句子,学生就会把自己独特的感悟表达出来。

  沈:对,这样的设计的确能给学生一个多元感悟的空间,同时使课堂也有了更多的生成因素。当学生说感受到秋天的色彩美丽时,教师还要学生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注意对文中色彩词的强调;当学生说感受到作者描写很独特时,还是要求学生读出这种感悟──朗读时注意文中。灯笼、脸颊、波浪、火把”等比喻物的强调……

  朱:个性阅读在这样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发挥。感悟理解与情感熏陶两不误。句子的表达方式独特是本文的写作特色,是否可以给学生一个语言运用的机会,让学生练写秋天的“菊花、花生”等成熟的.景物,学生会表达出“菊花绽放多彩的笑容”等句子,说明他们已经领悟课文描写景物的表达方式。

  沈:是啊!语文教学在很多时候就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文本中的表达方式是很有特点,靠教师讲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那我们的语文课就会黯然失色。刚刚设计的迁移运用训练是一种“意会”的好方法。而且还可以过渡到下文的学习:我们可以这样设计过渡语:“不仅仅是景物写得好,下面句子更是写得势扭了!”顺势引出句子“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要求学生读这句子,回答你能知道什么?

  朱:巧妙的过渡是阅读教学艺术之一。而且过渡后。要学生读句子,回答句子中隐含着的“秋天大雁排成‘人’字南归”和“赞美勤劳的人们带来的丰收”两层意思。把原本难教的句子简单化。真是环环相扣,一语两得。

  沈:当学生读后明白句子中的两层含义后,运用多媒体展示“劳动人们的勤劳画面”,但仅仅是动作画面还不够,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语言,还可出示一些描写劳动人民的诗句、语言,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等。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提高,使学生有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当学生有了真切感受后再来读文本中句子“勤劳的人们画出了秋天的图画。”这时朗读会使得课堂充满人文味,而且这时的读学生的露受是真切的,实现文本价值的效率就高。

  朱: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是不是还要学生写写?如最后句子中的“大雁南飞”,与“赞美人们”两个意思在同一句式中表达出来。

  沈: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写这样的句子是有点难度的,那么难的句子让学生多读就够了,不需要达到运用的程度,将来的文本教学中有这样运用的机会。

  把我们设计此文的研讨过程记录下来,相信大家能悟到阅读教学的一点灵性!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6

  有两点教训。

  一是没有作好必要的教学准备。口语交际或习作课不比阅读课,课前要准备的东西比较多。本来在备课中准备了一些例文、例句,但是课堂上却没有展示给学生。低年级学生积累的词汇就不够丰富,如果让他们多看看、多听听一些关于秋天景物的文字,学生进行相关说话训练的时候效果就会好一些。昨天因为想偷懒,就没有制作投影片,结果今天上课的时候,只能我读给学生听。而单一的听,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没有听的兴趣,我也就只能少读一些。教学效果自然就打了折扣。

  二是课堂上不应该让学生拿出前面画好的图。昨天布置学生回家画秋天的景物,目的主要是借助画画,让学生想想体现秋天景物的有哪些。今天上课前,发现大部分学生都画了,有的还画得很不错,就让学生把画摆在桌上,想借助其画帮助说话。本来,我的.教学预设是让学生用嘴的说来“画”秋天,心想有了画的帮助不是更好吗?但事与愿违,画的出现起了副作用。在同桌合作说话的时候,有的学生就忍不住用笔画起来,把昨晚没有想到的景物加上去。虽然强调了几次,但有的学生还是觉得“画”比“说”的吸引力更大些。我只好打断他们,指名让学生上台来说。第一个和第二个上台的孩子拿着自己的画说起来,说得不错,但是体现秋天特点不够,这节课前面讲的内容没有用上来。后来,我要求学生不拿画上台说,效果果然好多了。可前面已经走了一段弯路。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7

  《秋天的图画》是新选编的课文,图文并茂。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寥寥数笔就为读者呈现出了丰收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课文中“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的设问,使我们对创造这一切的勤劳人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油然而生。然而,当师生在用心感悟这句话时,却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小插曲:

  师: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呀?

  生:大自然使秋天这样美丽。因为大自然给了植物阳光雨露。

  师:说得挺有道理的。那么除了大自然,还有谁呢?

  生:勤劳的人们使秋天这样美丽。

  师:是啊,勤劳的人们用汗水画出了这美丽的图画。

  生(迫不及待):老师,我觉得不对。没有人类,也能有这么美的景象。你想,人类还要破坏自然,要是没有人类,可能景象还要更美。

  生(附和):是啊,这么美的景象原始森林里也可能存在呀!

  ……(师生僵持了一会儿)

  师:咱们不得不相信事实:人类可以使世界变得更美!在有人类的情况下,咱们课文里介绍的美景是谁创造的呢?咱们再细细地来品读课文。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思考。

  师美读课文,学生在没有异议。

  师趁机说:就让我们怀着对秋天的赞美和对勤劳人们的崇敬之情来读读课文。

  师引读,学生饱含深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我的思考】

  “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彼此沉浸在美景中的和谐的课堂氛围被打破了。我和大部分孩子那份被美景陶醉的、正待抒发的情感悄然逝去、荡然无存。此时的我有些懊恼,但还是耐心地与他们沟通、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让他们心悦诚服。最后,师生共同找回那份被遗失的情感,把再一次推向高潮。我觉得这样,每个学生的个性才得以张扬,生命之花才会得以绽放。<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8

  秋天来了,秋天来了,秋天在哪里?苹果成熟了,小声的说:“秋天在这里!”菊花开了,快乐的说:“秋天在这里!”稻子点点头,高兴的说:“秋天在这里!”

  这个时候,我牵着孩子们的小手,一起去散步,走进秋天的怀抱,聆听秋天的声音,感受秋天的气息。在我引导孩子们去发现自然界的这些变化的时候,孩子们都觉得秋天很神奇,都迫不及待的问我:“秋天为什么会如此的神奇?秋天还有怎样的.秘密?”我神秘的笑了笑,不给他们答案。我想让他们自己去发现。

  当我带领着孩子们来到大树下,一看,哇!只见一片片金黄的树叶随着秋风轻轻的飘落下来。孩子们的眼里满是惊喜,情不自禁地做着叶子飘落下来的动作。孩子们捡起那些漂亮的叶子,都说要藏起来,并开心地讨论着保存好的方法。于是孩子们开始了吹画——美丽的树林。我为孩子们准备了黄色、红色、巧克力色等颜料,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充分体验吹画的乐趣和掌握吹画的技法,我采用了分组的形式。孩子们吹的时候,都发现了用力吹这个画很快就吹好了,不用力反而吹的慢。最后孩子们为树林添画上了丰收的果实。每个孩子都用心地将秋天留下来,都在为美丽的秋天惊呼。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既留下了秋天又学会了一种新的绘画方式。可有的孩子说我们捡的叶子都不好了,怎么办呢?孩子们讨论起来,最后决定把树叶画下来。首先将树叶浸在颜料里,再拿出来,印在纸上。一张清晰可见的树叶印在了纸上,孩子们都欢呼起来。孩子们对秋天有了更深的认识,越加喜欢秋天了。

  秋天的天气变幻无常,我请幼儿观察天气的变化,天天注意天气预报,报告天气的气温,我就将他们纪录下来,再请幼儿数一数这个星期晴天、阴天、多云、下雨各有几天?预测一下明天天气是怎样的,想一想根据气候的变化自己该穿什么衣服?从中让孩子们不断了解天气的变化,学会观察的技能,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为了让幼儿了解秋天的蔬菜,我请家长带幼儿到农贸市场上去看一看,认一认。回园后请幼儿说一说:秋天有哪些蔬菜?你喜欢吃什么蔬菜?你知道蔬菜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孩子们都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趁此机会,我教育幼儿:小朋友多吃蔬菜,才能长的健康!少生病!同时也告诉幼儿蔬菜里有很多的营养,都是我们人体所需要的。孩子们听了,都直点头,都说以后要多吃蔬菜。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不仅会让孩子发现秋天的秘密,还培养了幼儿的绘画技能、观察能力,更让幼儿明白了多吃蔬菜的好处,同时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在秋天里,让孩子们尽情的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去发现、去探索大自然的无穷无尽的奥秘吧!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9

  第三单元的作文是要求写秋天的图画。先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再把图画的内容写出来。

  为了教好这次写作,首先我们利用双休日让学生到郊外到田野去认真观察秋天,因为城里的孩子不知季节变换。如果不仔细观察,不但不会画,而且写不出话来。再根据观察到的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其次,老师也拍摄收集了许多有关秋天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让学生更直观。

  当看到孩子们画的画时,感觉画得很凌乱,学生说自己画的图时也显得很没顺序,一会儿天上,一会儿地面,一会儿又天上。因此,我就放映自己制作的幻灯片给学生看。按天空、田野、果园、池塘边、树林等顺序的图片归类,依次按序让学生说说图的内容。说之前,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分析:1、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啊飘啊,邮来了秋天的凉爽。2、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一句是比喻句,一句是拟人句。说说把什么比作了什么?然后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当学生知道这样可以把景色写得生动形象后,学生说图片的内容时纷纷用上了比喻句和拟人句。

  天上,白云朵朵,湛蓝湛蓝,大雁南飞。

  田野里,景物有:蒲公英、苍耳、棉花、甘蔗、稻谷、小草等等。是这样写的:苍耳妈妈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挂住动物的皮毛到处去旅行;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秋风一吹,都纷纷出发,像仙女散花;棉花姑娘裂开了嘴,露出雪白的牙齿,远远望去,像繁星点点;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秋风吹来,泛起金色的波浪。

  果园里,景物有:苹果、梨子、柿子、橘子、石榴、葡萄等等。是这样写的:苹果红通通的,像小姑娘害羞的脸盘;梨子黄澄澄的,像一个个金色的小葫芦挂在枝头;石榴也熟透了,咧开了肚皮;一串串葡萄晶莹透亮,像一颗颗闪闪发亮的宝石。

  树林里,景物有:枫树、梧桐树、松树柏树、小松鼠、小青蛙、小蚂蚁等。是这样写的:一片片红红的.枫叶像燃烧的火焰,一直连着晚霞到天边;手掌似的梧桐树叶飘啊飘啊,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只有松树柏树不怕冷,依然穿着绿衣裳,挺立在秋风中;小松鼠忙着找松果,准备粮食去过冬;小青蛙赶紧钻进洞里准备冬眠;小蚂蚁成群结队帮运粮食,和秋天挥手告别等。

  通过出示比喻句和拟人句这两个句子,让学生把图上内容用比喻句拟人句说出来就很容易了。这样一来,学生这篇这篇写景的作文就非常的优美了,比第一次要他们画一幅图写的话要美多了,要强多了。

  看来,要学生写作文,老师应该告诉写生写句子的方法,学生通过模仿,就一定会把句子写生动。

  其实出示这两个例句的方法是杨老师在上骨干教师课时设计的,我把她的成果拿来到自己班上使用后,学生重新写秋天的景物的写作水平就提高了很多,现在改起来,仿佛篇篇都是美文呢!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0

  这是“市小学特级、骨干教师网上直播教学活动”在我校隆重举行时,周老师执教的一堂语文课。能与那么多的专家、老师一同交流、一同碰撞、一同互动,是我的一种荣誉;能有机会领略执教老师的风采是一种享受;能幸运地聆听到几位特级教师的点评,更是一种学习。周小平老师执教的《秋天的图画》这一课,如同闷热夏季中吹来的丝丝凉风;如同在秋季里我们品尝着一个个鲜美的果实。从周老师的课中我真真切切地触摸到了语文课堂中的“实、活、趣”。

  一、实

  1、抓重点,从学情出发,争取把生字读通、读准:

  在本课中,有个生字“梁”比较特殊,它单个时读原声;可是组成词语“高梁”时,它就要读轻声。周老师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了这个语言特色,让孩子们体会到拼音的变化,扎实地掌握了它正确的读法。

  2、在“合作学习”中识字,让每个孩子都实实在在地投入学习:

  初读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自由读;接着同桌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检查读,读的好的夸一夸同桌,读不好的帮一帮同桌。你看,这是多么富有人性化的的引导呀!每个孩子因为有了老师的鼓励都积极投入到课文的朗读中,这使每位学生都有了参与学习的机会。

  3、“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让每个孩子都有发展的空间:

  课堂上,我们时时可以感觉到周老师的目光刻刻关注着每个孩子,尽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沐浴到她爱的阳光。特别让人感动的是,当周老师悄悄地走到一个孩子面前时,她弯下腰在孩子耳边轻轻地耳语时,我们所感受到的是一股浓浓的爱,一股对生命的关爱。其实我们知道周老师的原意是想让这个学生推荐一名他认为在平时学生中比较有困难的孩子,从而了解底线孩子的学情,但它“雁过无痕”,非但没有让被检测到的学生觉得是一种自卑,反而感觉是一种荣耀。因为周老师说“哪位被他推荐到的孩子可是非常光荣的,请你自信地站起来读一读。”一位优秀老师的风采尽在于此,一种高深的教学艺术尽在于此!让我们不禁感慨“教育是一首诗,一首立体的诗”,周老师的教学不仅关注到孩子的现在,更关注到孩子的身心发展,关注到孩子的未来。对孩子自尊的呵护,尤为可贵!比起某些教师在课堂上的“请你推荐我们班中几位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来读读”,实在是要高妙许多。

  4、写字教学扎实而有效:

  识字写字是我们一二年级教学的重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都积极倡导要体现课改的新理念,但具体实践起来,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今天听了周老师的这部分教学后,让我们顿有所悟。你看,周老师她在“写字”教学这一环节时,大胆地把写字的主动权充分地交给了学生,完全地信任学生,让学生得到了满足。先让学生去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再请他们当当小老师来教教老师在写时该注意些什么?让学生来做老师的老师,学生的兴致就来了,优越感油然而生,兴趣便随之而来。接着等老师放手让学生写字时,老师又非常注重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如此重锤敲击,不禁让我们想起“习惯比知识更重要”这响当当地呼唤。

  二、活

  我们说一堂好的课不仅学生要有活力,教师要有活力,而且整个课堂流程更是要充满活力。以读为主,用读来激活课堂,读中思、读中悟、读中升华,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使读形成了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趣

  1、情趣一:

  情境创设,富有创意。本课中周老师充分利用了“学习伙伴”这一角色,来搭建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课伊始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她还给你们带来了礼物呢!老师卖了个关子,这礼物其实就是本堂课要学习的第一句话。但是如此巧妙地一呈现,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大不一样了。第二次出现刚好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点句中的秘密,这可是教学的重、难点。但经“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便使学生觉得更有意思更可亲了!

  2、情趣二:

  周老师巧妙地将课文中的第二句排成四行,引导学生去发现句式的特点。如此创造性地重组教材,排成四行以诗的形式出现,更容易让学生去发现,更容易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去理解去感受,使静止的语言符号流淌出了最动人的音符,更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再孤独。

  一堂课听下来,周老师那扎实的功底、精彩的设计、真实的情感无不深深地影响着,触动着我。听着听着我也有了自己的思考,可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吧?可能是旁观者清吧?我想也来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如果课堂上当学生发现我们小朋友的脸颊红红的就像一个个红苹果时,如果老师能及时捕捉到这个教学讯息,顺势一引:是呀,你还发现哪些地方也像这样说什么像什么了吗?可能就不会造成课堂上一时的“凌乱”现象。我想,精准、恰当的点拨不正是孩子们开启智慧的“魔法石”吗?

  课堂是个大熔炉,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勇敢地让自己融入这个大熔炉中,不断地在这个大熔炉中锤炼自己、锻造精彩吧!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1

  《秋天的图画》这篇小短文描写了秋天的美丽景色。语言优美,结构严谨,最后点明中心──是勤劳的人们画出了美丽的图画。

  学完生字,我让学生拿出笔来,看看课文中写了哪几种景物把它们找出来,在下面画上小圆圈。我在教室里巡视,发现有的学生不知画什么?有的画出一整句话。我叫大家暂停,对他们说:“课文中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呢?有梨树。”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梨树”然后在下面画上小圆圈。这下,同学们懂了,快速地画出了“苹果”、“稻海”、“高粱”。“把这些景物在图上找出来,标上小红旗好不好啊?”我提出了第二个要求。这个任务同学们都爱完成,很快就画完了,看着图,让他们感觉秋天真得像幅画。第三个要求提出来了:“同学们读书,看到‘挂起’这个词了没有?梨树后面是挂着,苹果、稻海、高粱后面都是什么词呢?能不能用曲线画出来呢?”“能──”学生们兴高采烈。画完了,我紧跟着追问:“梨树上挂起了什么?”“灯笼──”“在灯笼下面也画上曲线,后面的同学们自己就能找出来,我看谁找得快,别忘了画上小曲线啊!”看着一只只小手在书上认真地画着,我说不出地高兴。“同学们画得真好,下面轻松轻松,做个小游戏。老师说一个词,你们接一个词好吗?游戏开始了。挂起──”“灯笼──”“露出──”“脸颊──”……“真好,现在这样,男同学说前边的,女同学说后边的。”一声声稚嫩、欣喜的童音欢快地飞出教室。紧接着第四个求出台了:“我有两个句子,大家比一比,看那个好,记着要告诉大家你的想法啊。听好了:梨树上挂起金黄的灯笼。梨树上挂起灯笼。两句哪句好?”又是张竞文举起手,他慢条斯理地说:“是第一句好,金黄的是颜色,有了颜色就告诉了我们梨是黄的,我们就像看见了黄色的梨挂在树上。”“真好,掌声鼓励!”“那你们把‘金黄的’这样的词找出来画上括号好吗?”“又做游戏了!词语搭配开始,金黄的──”“灯笼!”“红红的──”“脸颊!”……我高兴地和同学们一起“玩”着,意犹未尽说:“多美的句子啊,越读越爱读,我们深情地读一读吧!”又一串带着赞美情感的读书声飞出窗外……

  这篇课文的处理我是根据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基点去做的。美的文字,美的情景,就要用美的心情去对待,当学生的心情与美的文字形成共鸣的时候,学生的朗读还用指导吗?那种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不是老师范读引出来的,也不是老师强调读出感情逼出来的。而是文本、孩子、情感融为一体时的情不自禁地宣泄。在这个片断的教学中,我收获到了成功。这样的阅读兴趣盎然孩子们能不喜欢吗?时间长了,孩子们自然会爱上阅读。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基于此点,我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方法。我不会忘记这句话:孩子是一张白纸,就看你在上边画什么图画了,我们要在这张白纸上画出最美的图画。去年教一年级,面对着天真可爱、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们,我时常想起这句话。因此我立志在孩子们的头脑里画出最美的画图。一年级我培养了孩子们预习的习惯,曾有人说,一年级的孩子们不能课下预习,但是我觉得只要不给家长增加负担,教给孩子们方法,他们会做好的。实践证明,我成功了。在学第二册的.时候,我的孩子们都能自己完成预习任务了。他们在课下熟读课文,圈出生字,勾出生词,然后认读生字,不会了,翻开课文找到那个生字读课文,在句子中就能认识这字,他们还主动地用各种方法去识字,好到课堂上大显身手——告诉同学们我是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个字的!遇到有的同学没有学会,小老师们可就要发挥作用了,他们教得很真。由于有了课下预习做基础,我们的课还不算太赶,在课还可以培养孩子们说话、朗读、写字等能力,重要的是,学生们已经把预习当成了必需要进行的一项活动,他们觉得必须要做。这不就是一种好的习惯吗?这个好习惯的养成,不就是学习过程吗? 在这个片断的教学中,我也是注重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到读书的方法,养成好的习惯。古人说的好: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的学生如果从小就养成这样的习惯,收获会何其多啊。<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2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一

  《秋天的图画》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描绘了秋天的美景,赞美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本课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秋天的田野,感受真实的大自然中秋天的景色,学生获得了真实的体验,形成真实的情感,再出示图,使枯燥的'语句更加形象,学生乐学、爱学。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读的情境,重视朗读,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展开合理想象,感受阅读乐趣。

  二、注重识字写字教学

  我还注重了识字写字教学,采用了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写字意识。在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认生字、找生字,读生字,进行多种游戏巩固生字。并不失时机地进行鼓励,帮助学生培养课外自主识字意识,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我真切地感到:在课堂教学中,要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运用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使教学形式由单一转变为多样,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由封闭转向生成和开放,并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也应多样化,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给学生激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

  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如对于课文的朗读,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朗读效果好,但也有个别学生参与性不高,朗读没有感情,今后要多指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今后的教学还应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二

  《秋天的图画》全文洋溢着浓浓的秋意,词美、句美、文本美!因此我想努力把美的意境带入课堂,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这种美感。我主要通过课件图片和分析重点句型让学生感知。本课自我比较满意的地方有两点:

  一、重视学生的词语复习和积累。课上有两词针对词语的提问——你能用哪些词来形容秋天和你还能说出哪些表示颜色的好词,学生的积极回应达到了我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参与朗读积极,情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激发。当然,在课堂的扎实和细致上还需进一步改进:一、重点句型分析不够透彻,比喻用法未提到。二、字词拼读上操练不够,以致读词出现错误。三、课堂上还需努力精简教师语言,做到紧凑明快。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3

  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画上有金黄的梨和红红的苹果,有稻海翻起的波浪和高粱举起的火把。它是人们用汗水绘出的山水画,它是山野对人们辛勤劳动的报答。

  本课生字不多,可以先集中识字,再朗读课文。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读生字,用猜字、玩字卡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如,编字谜猜字、做动作猜字、摘苹果识字、说字找字等。同时,通过组词语记住字形,了解字义。

  识字的巩固和检测要放在语言环境中进行,把记生字与读词语、读句子、读课文结合起来。我指导学生区分前后鼻音的字,如“燃、勤”与“笼、浪、粱”。“笼”在“灯笼”一词中读轻声。“粱”在“高粱”一词中也读轻声。

  朗读本课一定要引导学生感悟秋天的美好,体会并表达对秋天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首先是学生充分地读,可以自由读,也可以个人读、齐读。一要读正确,二要读流利,进而做到熟读成诵。

  我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知道秋天是个美好的、收获的、喜庆的季节。在此基础上朗读,在朗读中感悟秋天的.美好与带给人们的喜悦。此间我进行了朗读指导,激发情感,然后朗读要求:

  ①边读边想象。听老师范读,想象秋天图画的景象和色彩。

  ②在朗读中感悟秋天的美好。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体会课文中问句所表达的语气。

  ③在朗读中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这一要求最好先在小组内实践,可让每个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然后互帮互学,读好每个句子。

  ④美读。教师再范读,读出秋天到来时的兴奋、喜悦,描绘出秋天山野那一幅披金挂红的美丽图画。想读的学生可以小声跟读,还加上动作配合读等。

  在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练习背诵。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4

  在本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遵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原则每个环节都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文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表现秋天丰收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

  1、多种形式认识字,培养识字能力

  本课要认识8个字,会写8个生字,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分析字形,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形声字,顺口溜这些方式识记,这些方法趣味性强,调动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2、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依据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领悟其中的感情。在本课教学中,我抓住“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个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感悟秋天的美。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然后闭眼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然后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

  但是,在朗读感悟过程中,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我让学生喜欢哪句读哪句,并想想为什么喜欢。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至于为什么喜欢,孩子们却说不出来,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接下来就要靠教师的引导了,可是我只是抓住了描写颜色的词语,让学生去感受秋天的色彩,没能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

  那么在我这节课当中,就可以这样设计:先让学生自由读,然后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学生的脑海中闪现出一幅幅形象的画面,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恰当的时候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片,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通过梨与灯笼,苹果与脸颊,稻子与大海,高粱与火把的对比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接下来再让孩子们读,孩子们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了。

  当孩子们理解了这美丽的丰收的热闹情景时,以“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将丰收的景象转到丰收的原因,这样孩子们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也会油然而生了,还可以让学生说说你想对这些勤劳的人们的话,由此加深了孩子们对劳动者的敬佩之情。这样学生自然就能读出对劳动人们的赞美之情了。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5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内容采用了比拟的手法来表现秋天丰收的美好景象,描绘了秋天的美景,也赞美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表达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在每个环节上都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完本课之后,我对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又有了新的认识:

  一堂有效的语文课,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和学生以谈话的形式展开,激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使学生一下子走进课堂,和老师一起感受秋天的美丽,感受语文的`魅力。一个有生命力的课堂首先就要和学生平等对话,要让学生真诚的说话,真诚的表达感情,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使学生的个性知识体验被调动起来,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就是一堂高质量的对话课,在教学中我充分抓住各种时机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阅读感受,让学生把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感体验、释放出来。在老师的激发、点拨下有所感,在同学的交流中有所悟,在老师有深度的言语中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