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16 02:43:1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5篇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

  (1)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在本案例引入环节中创设了让学生猜一猜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了迫切的学习愿望。当学生通过尝试知道了剩下角的个数后,学生的第二个需求随即产生,即剩下来的'角都是什么角。这样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材料中感受到角的产生和变化。这节课的学习材料、研究材料都来自于活动的结果。从学生那儿获取情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智力开发的价值。这样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2)运用学具,突出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进行剪角、画角、比一比、分类、两块三角板拼角、在圆形上创造角等活动,去发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如:在活动中让学生感悟角的大小、在操作中让学生发现角的分类方法等。

  (3)利用计算机呈现事物的变化,表现事物的特性,使数学概念直观化。

  概念对学生来说往往抽象难懂,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利用CAI软件,可以把一些概念直观化,使知识简单明了,让学生容易接受。如学生汇报“一个长方形剪一刀,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时,教师在大屏幕上动态呈现剪的过程,并闪现角的两条边,这样学生就能清晰的看见角的变化和角的特征。避免了教师枯燥的讲解。

  (4)利用生活素材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这节课教师让学生找教室中的角,引起认知冲突(因为学生找到了很多直角,却很难找到锐角和钝角)再为学生提供了嘉兴市勤俭大桥的图片,让学生找找桥上的角。让学生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2

  今天带领孩子们学习了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锐角和钝角》一课。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角”这一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对现实生活中的角可以比较自如地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认识了一类特殊的角—直角,它应该在学生的头脑中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表象,而这正好是区分锐角和钝角的基础所在。所以,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完全建立在以直角概念为基础,以角的大小判断为手段的认识过程中,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了本节课的教学。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是:

  1、使学生分辨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2、让学生感觉这三种角的不同点。

  3、能够从现实生活中举例。

  本节课,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教学。

  一、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教学锐角和钝角概念。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在引入概念时,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在引入环节,我先让学生说出三角板上哪个角是直角。然后电脑显示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教材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哪里有角?哪些是直角?通过对角和直角的观察和回忆,调动学生发挥认知能力,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本节课的教学。认识完锐角、钝角后,让学生说说教室、生活中哪有直角、锐角和钝角。学生们思维活跃,说出了很多角。

  二、注意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突破重、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牢固的建立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感觉角的分类以及三种角之间的变化联系,我让学生做了如下操作:

  1、用准备好的纸折出直角、锐角和钝角。

  2、用直尺和三角板画一个直角、锐角和钝角。

  3、引导学生利用活动角分别摆出这三种角,进一步沟通三种角之间的关系。

  三、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讨论、验证解决问题。

  如在判断一个和直角很接近的角时,学生之间产生了争议,有的学生说是直角,有的说是钝角。抓住这个时机,问学生,怎样才能证明谁说得对?学生回答:验证。于是我指名一位同学台上按判断角的三个步骤进行验证,最后发现比直角大了一点点,说明是一个钝角,判断正确的学生顿时欢呼雀跃。我趁热打铁说,通过这道题,大家明白了什么?学生总结得出,有的角仅用眼睛不容易看出是什么角,这时候就要用直角来进行验证,不能随便下结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细心、认真,才能做好。通过以上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会判断角,更重要的是从中明白了一些道理,使学习得到了一个升华、提高。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3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二本课教学,我重组教材,创设了他们三兄弟哪个是哥哥哪个是弟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观察角的变化,并通过用圆纸折角、用身体创造角、用三角板拼角和在生活中找角一系列活动理解并掌握锐角和钝角的特征。整个教学环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学生的已有基础知识出发,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考虑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要以直角为判断标准,我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出发,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学习兴趣。

  (2)运用学具,突出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进行找一找、分一分、折一折、拼一拼、画一画等活动,去发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3)利用生活素材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这节课教师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让学生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

  在白板上能直接操作,动态演示生成,使师生能更好地交流互动。本节课操作直接把角拖出来,在白板上调出三角板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检验,动态演示拼角、画角以及用模板制作的漩涡式图片,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

  在白板上操作拼角、画角时,三角板移动旋转到一个精确的位置比较困难。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4

  《锐角和钝角》是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第一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对角的认识,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达到会区分。结合本节课的教学以及中心校领导常规听课所提出的建议,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如下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成功之处:

  一、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找一找、指一指、比一比、折一折、做一做”等多种形式,培养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机械的理解和记忆上,而是经历了一个亲身体验的认识过程,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注重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如:让学生去观察教室里哪儿有角?是什么角?让学生用肢体示范各种角,红领巾有哪些角等,使学生从小就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不足之处:

  一、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任务。课前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操作这一教学环节:用纸折一折、用笔画一画、用三角板或用直尺、铅笔拼一拼锐角和钝角,但是我先选择了用纸“折一折”的方法,动手操作的时间很充分,但真正操作起来,比较耽误时间,所以也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画一画,拼一拼,”由于方式比较单一,因此,效果不是很好,同样也就没有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课下我进行了反思,我应该放手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动手做,而不是按老师规定的“折一折”一种方式,这样孩子们就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学生的兴趣一定会投入到学习中来,时间上也会很充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效果一定会更好。

  二、凡是学生能够完成的,老师不要包办代替。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要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亲自动手去验证、去感悟。如一个学生说红领巾有一个角是直角时,我没有让孩子去亲自动手利用三角板量一量,去验证是否是直角,如果不是直角又是什么角,而是我代替这个学生来完成了,如果当时我给这个孩子一次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经历亲身体验的认识过程,我想要比老师的讲解印象深刻,效果会更好。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5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是在学生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后的继续学习。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学生通过在“找角——折角——比角——画角”等多层次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环节的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使整个教学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时,我设计了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找角,他们都兴趣盎然,找到了黑板、课桌、红领巾等多种事物上的不同的角。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了学习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由此可见,儿童的思维是离不开实践活动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地为学生创设了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如让学生自己拿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小组内比较角的大小,画各种角等活动,通过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与技能,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各个环节处理的都很仓促,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我发现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如学生使用三角板比角、画角,他们的小手显得很笨拙,我虽然在黑板上一再地演示,但还是有一部分学困生拿着三角板翻过来翻过去,无从下手。于是我让优生带差生,教他们操作。在这环节浪费了许多时间,造成后面练习时间不够用。这是我始料未及的。这让我深深地感觉到课前预设的重要性。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但要多为孩子创造一些动手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6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是在学生对角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利用前一节课学习的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来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课上,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直角三角形等形状的实物,从具体实物抽象出角的图形,再指出在实物上找出来的这些角都是直角,并出示了不同位置摆放的直角的图形,指明这些角都是直角。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找角”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出更多的直角,既可以巩固直角的判断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直角的比较形象的认识,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皮亚杰曾说过: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表象、几何模型,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以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直角后,我引导学生通过折直角、画直角来加深对直角的认识,让学生学生在“画”、“做”直角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深刻的体验,这不仅是动手实践的过程,更是尝试、想像、推理、验证、思考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在脑中形成概念的本质,对直角的概念形成深刻的认识。在认识锐角和钝角时,我选择将“钟面”作为教具。通过观察钟面上时钟和分钟的转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角的大小变化,再将这些角和直角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建立直观认识,使学生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清晰表象,学会辨别直角、锐角和钝角。

  最后我还安排了“欣赏美角”这一环节,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角之美,感受到数学之美。整节课我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尽可能多的机会,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不仅开放学生求知探索的空间,而且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有效合作,充分交流,把课堂上有限的时空变成了人人参与,个性发展的无限空间。整个教学过程,动中有静,动静结合,学生学得轻松、兴趣盎然,又学有所得。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让学生画直角时,我是直接让学生利用给定的材料(三角尺和格子纸)来画直角的,因为操作比较简单机械,所以也就花时不长,简单带过,实际我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将“画直角”这一活动设计成一个开放性的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画直角的工具和方法。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发展。

  2、在认识锐角和钝角时,我告诉学生,比直角小的叫锐角,比直角大的叫钝角。课后想了想,“比直角大的叫钝角”这句话不严谨,比如平角比直角大,但它就不叫钝角。可以改成钝角比直角大。看来以后在备课时,对于这些概念还得好好地琢磨一下它的严密性。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7

  上学期“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能够更准确、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所以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能做出直角、锐角和钝角。

  二年学生好动、好奇心强,根据学生特点,在教学设计上,我尽量做到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具体情景中学习数学,学生通过在“找角——做角——画角——创造角——设计美丽的图案”等多层次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创新和想象的能力。以下是我的简单教学思路:

  一、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在第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就结合生活实际出示情境图,情境图里藏着很多角,让学生把它找出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我们生活。

  二、学生在找到角以后,进行观察分类,引导学生去独立探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然后学生在分一分、说一说的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锐角和钝角。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亲身体验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让学生通过找角、折角、比角、,感受角的大小,整个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整节课让学生“找角”,“把角分类” “找物体表面上的锐角和钝角”、“找教室中的锐角和钝角”、“用巧巧手折角和摆角”、“创造角”和“画一个锐角和钝角”等活泼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让学生观看生活中角的应用图片,既加深了对角的认识,又还原于生活。

  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一处,如: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教师要求不够明确,说的不细。学生在汇报结果时没有做到全员参与,没有给同学们以直观形象演示,没有落实扎实。在以后教学活动中予以改正。

  做创造的教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随笔这学期我读了《做创造的教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看到了许多的经典教学案例,知道的数学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想达到教学目的,要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读了本书,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以下一个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一位外国专家听了中国一位特级教师的一堂无可挑剔的'、非常顺利的数学课说:“我有一个疑问:既然学生都懂了,我们还教什么?”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现在的课堂尤其是公开课堂重表现的实质。文中还例举了其他的一些存在问题:小组合作重形式、轻实质;探究重执行、缺思维;评价重结果、轻过程;书中提到一旦发现学生的解题结果与标准答案不符,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作出相应的评价。而我们平常的可能因为时间较紧而忽略。又如: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教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织互动、竞争合作常常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能切实给人以享受和启迪。实际教学中,我们可能僵化地理解合作学习,浅白地追求小组学习的形式。甚至有时将小组合作等同与小组讨论,有的合作学习内容没有价值,有的合作学习缺乏深入自主和个体体验,有的合作时间不足、没有反馈交流等,不一而足。 书中提到的三不要四要让我印象深刻:不要什么培训都感觉很好,也不要观摩什么感觉都好,更不要教学完教师感觉很好;要的是回到课堂还是会操作,要的是学生的感觉很好,要的是学生学有所获,要的是不走样的体现学生主体理念与行为的有效融合。我是这样理解的:我们需要不断关注学生,将学生作

  为自己教学的出发点;需要不断学习,需要不断反思,将反思作为自己的必修课,需要不断关注细节,将细节作为一个成功教师的基本视角。

  最后用一位名人话来结束读了本书的体会:一个教师应该:“一点上知道一切,一切上知道一点”通过自己不断的学习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或更靠近 学科专业上的行家。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8

  由于本教案设计思路清晰,由浅入深,且安排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操作活动,因此学生的学习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也是积极的、主动的。但由于这块教学内容不仅对学生来说是新的,对组织引导者也是新的,因此在教案设计上和教学过程中,都出现了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没有充分体现“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对锐角和钝角”的方法。

  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和两边的张开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锐角和钝角》这节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对的,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在施教过程中,由于一些角用肉眼就能明显判断出是什么角,因此没有充分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为参照物进行比较,没有呈现给学生一个更直观的画面。在操作过程中,如果能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探究长方形剪后剩下的一些角,那么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分类会更明确,印象也会更深刻。

  二、画角过程中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自我尝试、探究的机会。

  认识锐角和钝角后,老师首先让学生尝试画锐角和钝角。学生在上学期就已经掌握了各种大小不同、方向不同的角的画法,因此这对学生来说并不难。但在展示学生作业时,老师选的两份作业上画的角都是同一方向的,没有考虑到要找两份大小、方向各不同的.作业,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造成一种不良的定势。

  教师示范画角时,用三角板随便画了一个锐角和钝角,且开口都朝下。如果此时,老师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通过旋转一定的角度画出锐角和钝角,就可以给学生一种暗示: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学生对角的类型和彼此见的大小关系印象更加深刻。

  在请学生给角排队时,老师先请学生口头说说怎样给直角、锐角和钝角排队。学生给出了“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两种方法。老师再请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画这三种角,并在括号中写出这三种角的名称。如果老师先请学生自己尝试按一定的顺序画这三种角,而不是按老师规定的来画,那学生就会处于一种主动尝试、探究的状态。最后,让学生交流排队方法,老师在进行小结。这样,学生对直角、锐角和钝角这三种角之间大小关系的理解才是主动的、内省的,而非灌输的、强压的。

  三、缺少追问的艺术。

  在课后拓展部分,老师请学生思考:老师把活动角的两边拉成一条直线。你们看它还是不是角?是什么角?很多学生马上回答:“是平角!”但还有一部分同学并没有掌握这个新的知识点。如果此时老师能再多问一个为什么,请个别学生解释原因,其余同学也能很容易就掌握什么是“平角”。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9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我从学生已认识的角出发,通过找角,说角的概念,画三个角,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入新课。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是集知识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节课我初步体现了这一点。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明显改变。我在课堂中真正直到了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及时地进行引导与点拨,而不是将知识强加给学生。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根据不同的需要,随时发生改变,而不是一成不变。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本节课中,教师多次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程的设计密切联系生活。本节课的设计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感觉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演绎数学,我利用课本的主题图让学生自己从中找出角(锐角和钝角)。之后我利用黑板上事先准备好的两个角(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引导学生探索区分这两种角与我们之前学过的直角做比较。让学生找出这两种角的特点。然后我通过一个练习题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这三种角的认识。接下来我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兴趣盎然,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让学生动手画出锐角、直角和钝角让学生思维活跃,加深了对这三种角的认识。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0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组织安排了课堂教学比赛,而且是跨年级教学。我上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下册的《锐角和钝角》。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正确用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我基本上能围绕教学要求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但是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不拘泥于教材的顺序,而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应用教材。新授部分,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入了很多生活中的角,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亲自体验与尝试来学习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做到学生多参与,勤动手,我只是起引导、组织与合作的作用。学生都能从文字上记住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但是在思维空间上还是了解得不够明确,这是因为我在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锐角和钝角这个环节的时候,让学生掌握操作方法还不够深透,导致部分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还是停留在表面上,还不能顺利的突破难点,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动手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锐角和钝角的习惯,还没有准确掌握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描述概念。在本校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我基本上能驾驭课堂,学生的学习气氛热烈,对学生能及时鼓励和表扬,对于学生错误性的认识,也能够及时讲解。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起来谈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上前演示,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展示自我的机会。课堂上设计多项活动,特别是在时间活动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小手动起来”“身体扭起来”“尺子也疯狂”,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降低了教学难度,但是有个别活动过于形式化,也淡化了数学味道,实效性不多。

  在本节课中,通过“找锐角和钝角——做角——画角——欣赏生活中的角——设计美丽的图案”的多层次学习活动中,每一环节都有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锐角和钝角,这一系列活动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欣赏、互相评价、相互帮助和自我评价、自我激励,使学生既学会了学习又学会了做人,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整节课下来,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好的方面如:学生对于知识要点掌握的比较好,都能够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学习的兴趣很浓厚,态度很认真,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实践活动中活动的'效果很明显。不好的方面如:我自己可能语速有点过快,对数学语言的描述还不够规范,学生画角的方法不是很规范等,这些都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通过这次讲课后,也目睹了其他教师上课的精彩和一些不足,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就像一门艺术。我的教学思路也得到了改进和新的启发,以后我的教学应该做到:

  一、要弄懂教材,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灵活应用教材,讲求实效性,不要把生活化、游戏化、活动化等这些冲淡我们的数学化。

  二、在教学中应该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提供让学生探索思考的空间和合作探究的氛围。

  三、教学语言要流畅、优美和具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

  四、在课堂上要做到教师只起一个组织、引导与合作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多尝试,教师少讲。

  五、在引领学生理解概念时,应该让学生层层深入,环环紧靠概念,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六、教师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也需不断的提高,学习先进经验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艺术。

  总之,我的教师生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会在这条路上严格要求自己,钻研教材,认真聆听每位教师的意见,让自己不断地充实,不断地提高,让自己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加油!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1

  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经建立了正确的表象。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学生通过在“找锐角和钝角——做角——画角——演角——设计美丽的图案”等多层次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创新和想象能力。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1、让学生能在直角的`基础上,出示一些角,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辨认那些角是直角?给这些角分一分类,说明理由。从而使学生认识了锐角和钝角,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顺应儿童认识的规律。这个过程学生亲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生在认识锐角和钝角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让学生用相关的工具或画或辩或改或做直角、锐角和钝角,利用这些不同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评价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最后课外延伸让学生应用锐角、直角和钝角设计一副美丽的校园图画,由此加深了孩子们对这三种角的认识,而且又还原于生活,让学生个性化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还渗透了数学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2

  学生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已经学会如何辨认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而且在头脑中基本已经建立了角还有比直角大的和比直角小的印象。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只是将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和明确。整个教学过程很顺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而且课堂上他们善于总结和分析锐角和钝角的区别与联系,在脑海中形成了清晰的知识网络。

  结合课后的练习时,隐约才暴露出一些问题同样需要引起我的注意。

  1、学生习惯凭感觉判断一个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在面对角度不同或者比较接近直角的角时,容易发生错误,应该养成学生使用三角板测量的习惯。

  2、画角时不够严谨有些孩子忘记了画角的正确方法,步骤错误或者角的顶点形状不规则等,应该在课堂上规范学生的.画图行为,养成认真严谨的书写习惯。

  3、注意补充和渗透一些与直角、锐角和钝角有关的练习题目,如“三角板上最大的角是()角”等,让学生更加明确角的内在联系,将知识教透,让学生学明白。

  总之,课堂上的不足之处应该在反思时想办法弥补,而面对接下来的教学还是要认真准备,避免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出现。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锐角和钝角》。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经建立了正确的表象。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所以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在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 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会用相关的工具画出直角、锐角和钝角,通过看、说、做、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评价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能辨认锐角、钝角。知道锐角、钝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辨认锐角、钝角。

  根据小学生好动、精力容易分散的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生动有趣的简笔画,让学生在图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去发现角和展示角,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儿童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考虑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要以直角为判断标准,我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出发,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且富有童趣的生活情境──角的家,让学生在角的家族里找出直角的哥哥和直角的弟弟在哪里。学生先自己探索,然后和同桌交流,准确地找出直角的哥哥和直角的弟弟,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再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平面图形(几何角),顺应儿童认识的规律。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演绎数学,我利用练习九的第2题的一个为学生用眼睛不能很快看出来的直角。让学生感觉又像直角又像钝角,产生争辩。然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探索用三角板的直角进行判断的方法,在矛盾冲突中自然地突破难点。通过 “走进生活找锐角和钝角”、“利用身边的物体做锐角、钝角和直角”、“用巧巧手画出锐角和钝角”等活泼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课外延伸让学生应用锐角、直角和钝角设计活动小人,加深了对这三种角的认识,又还原于生活,让学生个性化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还渗透了数学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这节课中,我也有处理得不好的地方,请各位老师给我多提宝贵意见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37-40页

  教材分析:《锐角和钝角》是在学生已初步掌握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要求学生把角按大小分为三类,锐角、直角和钝角。由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角和直角,这节课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正确区分锐角和钝角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好本节课为以后继续学习角的有关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准备:三角尺、直尺、白纸、活动小棒、各种有角的彩色图形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有各种各样的角,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析各种角。

  3、结合生活情景,进行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尺子画出各种角。

  4、通过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智力。

  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大胆放手,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借助观察、操作、判断等学习方式,体验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小组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探究把角按大小分为三类,然后分类验证。并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消化新知。在这其中学生获取知识,完全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并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

  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启发导入

  1、(出示游乐场的图片)谈话激趣。

  2、观察图片,并与同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汇报引入角。

  师:这位同学找到了角,你也能找到一个角吗?(课件逐一演示)

  4、(点击,实物去掉、只剩角)师:上学期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有关角的知识?(直角、画角、做角、找角)

  5、谈话引题。

  从学生喜欢又熟悉的游乐场引人,迅速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一上课就马上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通过对角的知识的回忆,引导学生自然的进入新知的探究中去。

  二、主动探究获得新知

  (一)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1、就地取材

  师:请小朋友拿出纸和笔画一个你喜欢的角。(学生画,师巡视,把学生画的不同形状大小的角贴在黑板上。)

  2、合作交流

  师:这么多的角娃娃在黑板上可真有点乱,你们能把它们分分类吗?请四人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允许学生对一些不明显的角可用三角板到黑板上去比一比)

  3、指名小组汇报结果,并说明分的理由。

  4、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二)分类验证渗透方法

  1、验证直角

  师:(指直角一类)我们怎样来验证这些角是是不直角呢?(用三角板比一比)

  2、学生上台验证,并说出自己是怎样比的。

  3、验证其它两类角

  师:他说得对吗?谁还能用这种方法来验证其他的角吗?

  4、给角取名

  设问1:你能给比直角小的角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吗?

  师:小朋友们给它起的名字真好听!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数学家就给它们起了一个名字,叫锐角。和老师一起说:锐角锐角。快找一个锐角,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

  设问2:你能给比直角大的角也起一个名字吗?真不错,数学家也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钝角。和老师一起说:钝角钝角。快找到一个钝角,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

  5、师:好!那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角按大小可以分成几类?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把学生的作品作为教学素材,更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给足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小组合作,自主探索这些角的分类,通过两种分法的讨论,,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在学生自主探索出角的分类后,再来分类验证,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一系列活动,获得新知。特别是给角起名字环节设计,吸引全体学生都来自由想象,轻松表达,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

  三、实践运用深化发展

  1、做角:请小朋友们快速地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并给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它是什么角,好吗?开始吧!

  2、举例:小朋友们做出了这么多的角,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它们也随处可见,说一说生活当中你在哪也见过这些角?

  3、师:其实用我们人体四肢也可以表示角,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

  4、找角(展示五角星)

  师:你能发现这个五角星上有几个角,它们分别是什么角?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吗?

  5、画角:看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可真多呀!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也在生活中找到了角,还利用自己聪明的大脑、灵巧的小手制做出了许多自己喜欢的角,那如果老师说出一个角,你能在纸上画出来吗?

  老师说学生画,然后学生同桌之间互考。(教师巡视,选一些角贴在黑板上)

  师:你们喜欢这些角朋友吗?可是它们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学生练习)

  6小小设计(用角或有角的图形设计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这些活动的设计是学生消化知识的重要环节,这几个活动的设计突出了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如用四肢表示角学生感到非常有意思,原来人的身上也有角,每个孩子肆意的舒展自己的四肢,演示了各种角,整个环节轻松愉快。如又小小设师练习,既具有趣味性,又有意识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有哪些收获?

  对知识的梳理和情感的体会

  教学片段实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片段实录)

  师:请小朋友拿出纸和笔画一个你喜欢的角(学生画,师巡视,把学生画的不同形状大小的角贴在黑板上。)

  师:这么多的角娃娃在黑板上可真有点乱,你们能把它们分分类吗?请四人小组讨论:说一

  说,你是怎样分的?(允许学生对一些不明显的角可用三角板到黑板上去比一比)

  指名小组汇报结果。

  师: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分的?

  小组1:我们分两类,是直角的一类,不是直角的一类。

  小组2:不对。应该分三类。直角的一类,比直角小的一类,比直角大的也一类。

  其余小组:对,我们也分三类。

  师微笑:你们都赞同分三类,那分两类到底有没有道理?(学生思考)

  稍一会儿。

  生1:我知道了,分两类也是有道理的。我们是按角的大小分,他们是按是不是直角分的。

  生2:我懂了,两种分法都是有道理的.,只是分的标准不一样。

  师:是呀,很多时候,数学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像今天我们给角分类一样,标准不同,分法也就不同。

  反思:

  本节课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环节的设计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使整个教学过程组织有序、情趣并生,学生学得轻松、扎实、愉快,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本节课,我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材上离我们的学生较远的素材变为学生非常熟悉的游乐场所图片出现,学生果然兴致极高,立即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使本节课的教学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新知探究环节中,我创造性地把学生的作品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全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创设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地为学生创设了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如,让学生小组合作,比一比、分一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什么分?再在分的基础上分类验证。特别是刚才有几个角用眼睛观察有争议的,通过亲手验证,大家都心服口服的让它们归队。通过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也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乃至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精心预设,为生成导航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毫无价值的。只有课前的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只有课前的成竹在胸,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因此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如在汇报分的结果时,第一组孩子说:我们分两类,是直角的一类,不是直角的是一类。由于我在备课时就预想过学生可能有两种分法,所以当这位学生说出这种分法时,我从容地把球扔给学生,然后引导全体学生共同讨论这种分法是否有理。(绝大部分孩子都是分三类)经过激烈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同:角分两类或者三类都是可以的。这样更加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当然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因此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在变动不已的课堂中发现、判断、整合信息,适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进程或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现有的数学现实,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

  总之,新教材给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带来了欢乐,也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挑战。作为一线的我们应该创造性地利用和挖掘教材资源,精心设计,让新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焕发勃勃生机。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15

  “锐角和钝角”这个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了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并会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本节课较好的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集知识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学生的年龄特点等因素,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课堂:

  一、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

  学生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为此,在引入概念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出一定的数学知识。

  二、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

  本单元一开始就设计了一幅生动有趣的游乐场的情境图,图中包含了本课时的概念。先让学生观察这个情境图,说说图上哪里有角,哪些是直角,那些不是直角的角是什么角,这样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也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课一开始我通过开放式设问:“看来大家对角挺熟悉的,关于角,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学生在这一环节里畅所欲言,互动性的交流由此开始了。接下来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找角,画角,做角等一系列的交流、延伸性实践和策略性引导等措施,扩大学生的知识来源,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绽放自己的精彩。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各种潜能可以被充分激活,眼睛更加敏锐,手脚更加灵活,思维的触角也会自由伸展。这样的`数学课堂,学生应该不会不喜欢。

  三、利用生活素材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利用红领巾和五角星找角,锐角和钝角,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总之,整个教学环节我尽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锐角和钝角03-22

锐角和钝角教案04-22

锐角和钝角教案5篇(必备)06-22

二年级数学教案锐角和钝角04-03

二年级数学教案:锐角和钝角06-02

教学反思和课后反思12-08

比和比例教学反思12-18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带反思11-20

《平移和旋转》的教学反思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