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和喜鹊》教学反思(精选14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树和喜鹊》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1
上课伊始,我以学生最感兴趣的谜语入手,让他们具有学习本课的欲 望,同时和他们一起谈谈喜鹊的相关知识,从而让学生迅速走进课文。接下来我以范读的'形式读课文,让学生自己去勾画生字词,帮助他们认识新字词,然后让他们自由去朗读。本节课的重点就是扫描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应该先扫描生字词障碍,再让他们去朗读,通过反复的朗读和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顺利过了字词关,学生认识了生字词后朗读起来就有信心了。
在朗读课文时,我重点指导多音字的读音,通过示范读、分组度、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课文。
在指导写字时,抓住字的结构和重点笔画去观察,通过示范写,学生书空,描红、临写等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让学生从小写好字。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2
本节课我上的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树和喜鹊》,这篇通话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三个画面:一棵树和一只喜鹊孤单地生活;后来这里有了许多树、许多喜鹊;喜鹊们、树们快乐地生活着。随着画面的不断丰富,树和喜鹊由单个变成群体,由孤独变成快乐。全文共6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进行亮度和解析,同过读课文内容,学生感悟每个人读需要朋友,有朋友才会快乐的道理,这也是本节课的主要目标。在本课设计上,我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中心思想为重点,整个教学流程围绕这一点展开。除此之外,本课还有几个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首先是本课的生字,必须熟记,对变调“一”的读音进行巩固,其次是通过读故事理解“孤单”和“邻居”的含义、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最后是积累AABB式词语。
课堂是不完美的艺术,经过这节公开课,我收获了许多,经过前辈们的指导更是受益匪浅。在本节课中,我感受到老师应大胆的放手留足时间空间给学生,充分发挥孩子的潜力。在教学技巧上需要更多的学习,更深入的去了解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设计更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课堂教学,在语言、语速方面更加适配低龄儿童。其次,在理解词语方面,更多的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更便于理解,学则用,理解了应立马运用起来,要学以致用。最后,在挖掘教材方面,同事们给了我新的启迪,不局限于课本教参,放开视野会有更多的方式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即使在教学上没有实现,也可以作为很好的素材运用在日后的教学中。当然,教学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没有只会更好,作为老师就应努力尽可能让每一节课上的更好,带给学生的更好,在思和行之间让自己不断成长。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3
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小鸟和小树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孩子们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很快乐。
我首先我采用了以故事的方式导入,是想让学生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借助拼音读课文、识字、思考问题——交流——提升的方式进行教学。并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语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的非常好:有的说是没有朋友玩,有的说是孤独,有的说是寂寞,有的说无聊,没意思。看来,学生能懂得这个词语的意思。那么联系上下文怎么理解?让学生读课文,从哪些词语看出“孤单”的意思?学生在老师启发下,找出了“只有,一只一棵 一个”,看出树和喜鹊真的很孤单。后来我采用了让学生当小老师的方式,互帮互学共同学习生字的教学设计,小老师们都能够从字的结构、笔顺、组词、值得注意几点上来学习生字。从而大大的调动了学生们积极识字的兴趣。
不足之处:孩子课前的朗读还不够熟练,还有部分孩子朗读不会停顿。在课堂上,有部分孩子只是听,不积极发言自己的意见。这些是我以后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4
《树与喜鹊》是一篇简短易懂的课文,讲述了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过程。让学生知道,只有保护鸟类,多种树,才能改善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
第一课时,我采用了以故事的方式导入,是想让学生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备学(借助拼音读课文、识字、思考问题)——交流——提升的方式进行教学。并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下列语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孤单"是什么意思。树和喜鹊为什么会感到孤单?整堂课学生学习很有热情。
第二课时,我采用了让学生当"小老师"的方式,互帮互学共同学习生字的教学设计,"小老师"们都能够从字的结构、笔顺、组词、值得注意几点上来学习生字。从而大大的调动了学生们积极识字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5
本文是一篇童话,向我们展现了三个画面,一棵树和一只喜鹊孤单的生活,后来这里有了许多树,许多鸟窝,许多喜鹊。喜鹊们,树们快乐地生活。故事生动形象地告诉学生,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会快乐。
片段分析
片段一
课堂一开始,巴楠老师就让孩子们准备好练习本、笔进行听写。一共听写了三个词语:居住、招呼、单一。这是上一节课学习的新词,孩子们必须掌握。这样每天听写几个词语,学生既觉得简单,又掌握住了新的新学的生字词语,真是一举两得。这种方法很适合语文的教学。因此,以后我也要采用这样的方法。
片段二
借助图片,上下文理解词语孤单的`意思。巴老师先出示图片,让孩子们说一说孤单是什么意思?然后让孩子们说一说,从文中的什么地方看出树和喜鹊很孤单。(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只有,只有,只有)。通过这些词语,从而让学生明白了孤单的意思,就是只有一个,单身,无依无靠。采用这种方法,学生更容易理解新的词语。因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也要让学生多采用这种方法理解词语。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6
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小鸟和小树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孩子们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在理解课文时我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谈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才会孤独。理解“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很自然的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很快乐。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识字、写字,用“联系上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知道“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围绕教学重点,我这样展开教学:
在识记生字时,我重点指导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鸟窝、孤单、邻居、招呼。我先让学生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再作总结:结合图片识记“窝”,认识子字旁、倒八。接着指导写“招呼”: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口字旁写得小而靠上。
在精读课文时,我指导学生感受树和喜鹊的孤单和快乐。
1、指名分段读课文,填空:树和喜鹊一开始(),后来()。
2、树和喜鹊一开始为什么孤单?
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三个“只有”、“一棵树、一个鸟窝、一直喜鹊”,体会“孤单”的'意思,明确联系上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树和喜鹊后来为什么快乐起来了?
读第3、4、5、6自然段,体会小树和喜鹊有了邻居之后会做什么?小树小树,当你长出第一片叶子的时候,你想对邻居说什么?喜鹊喜鹊,你有了那么多邻居,可以和邻居一起干什么?
师总结:有伙伴才快乐!
我的不足之处: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方面,学生课文读得不够充分。对于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我有些模糊,不知到底如何用具体的方式指导学生读课文。以后在这方面我会多思考、多努力。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7
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树和喜鹊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学生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本课的一个重点是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孤单”的意思。在学习这一段时,我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的非常好:有的说是没有朋友玩,有的说是孤独,有的说是寂寞,有的说无聊,没意思。看来,学生能懂得这个词语的意思。那么联系上下文怎么理解?让学生读课文,从哪些词语看出“孤单”的意思?学生在老师启发下,找出了“只有,一只一棵一个”,看出树和喜鹊真的很孤单。看来,一年级的孩子也真不简单。在理解课文时,我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是孤独的。理解了“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很快乐。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8
统编教材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分享、快乐,《树和喜鹊》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的一篇童话。故事非常浅显,却蕴含着深意——有了邻居和朋友,大家一起生活才感受到快乐。本文的语言表达也很有特点,采用了重复的表达方式。
依据课标,识字、学词、读好课文是低段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本课采用了随文识字、学词的方法。课文画面感较强,用绘本阅读的'方式串联起整篇课文。
一、力求识字方法多样化。
生活中识字认识“单”、猜字谜学习“孤”,加一加的方法认识“都”,通过“都”和“邻”的比较认识“邻”。字理识字法认识“居”,形声字的方法学习“静”,利用图片认识“窝”。
二、落实本单元的目标——联系上文了解词语的意思。
1、通过第一自然段中,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只有,了解孤单的意思。为了能切身感受到树和喜鹊的孤单,我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孤单的感受,这一点反而成为画蛇添足之笔,使得这一部分教学不清晰,臃肿而拖沓。
2、学习第二部分时,我抓住了关键词“邻居”,在学习这个词的时候,也是通过联系前文的方法,但实践证明,效果并不理想。字理识字,学习“居”的时候,就可以学习“邻居”。“居”是居住,邻是相邻、靠近,住得近的人就是邻居。再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的邻居,甚至还可以拓展一些词——邻国、邻村、邻村,这样才能使“邻居”的教学更扎实一些。也不至于使“居”的学习太突兀、生硬。
三、朗读突出方法——想象画面,体会心情。
本课的画面感比较强,学生比较容易想象到画面,树和喜鹊的心情由孤单到快乐也很贴近儿童的心理。低段的朗读指导离不开老师的示范和引领。在这一点上,我没有及时、适时地发挥好老师的指导作用,一味地体会读有时也很乏力。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9
故事导入,了解课文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加上适当的配乐,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边记忆。
2、用自己的语言在小组里讲一讲刚才听到的故事。大家相互补充,比比谁讲得完整又准确。
3、教师要对表达有困难的学生特别关注,搞清楚困难的原因,是没集中精力听故事还是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指导这部分学生。
4、揭题:刚才这个动听的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树和喜鹊》。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反思)
在导入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故事导入,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听故事的过程就是梳理思路的过程。让学生当“小老师”来互帮互学生字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积极识字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信的信心,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设计过程)
自读自悟——质疑问难——小组交流——全班师生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在四个人小组中交流,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疑难所在,以便具体指导。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下列语句。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孤单”是什么意思。树和喜鹊为什么会感到孤单?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10
校内公开课,我选择了教学《树和喜鹊》的第一课时。上完后,觉得教学效果较好的有两处。一是利用插图,梳理文脉。课文采用三段式结构来写,都是先描写一个场景,再用一句话写出树和喜鹊的感受。书上有三幅插图,但内容和文字不完全匹配,所以我将图修改,让学生找与图相关的段落,学生都有看连环画的经验,所以找起来比较容易。课堂上一开始有学生说与图一配的`是第一自然段,又有另一学生说是第一二自然段,我肯定了第二个学生的回答,指出理由:他还关注到了树和喜鹊的感受。后面两幅图,学生就能找得更准确了。第二是教学“孤单”一词,引导学生关注数量,关注“只有”,并体会带“只有”的句子的情感,学生对于“孤单”的理解很到位,也能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课堂上,学生没能好好理解“邻居”一词的意思,有点小意外,也是提醒我不能太想当然,想当然地以为这个“邻居”与孩子生活有联系,就不好好思考理解的方法。课后,李老师告诉我一个想法,我在此记下:要理解邻居,重点理解“邻”,将“邻”组成词语“邻国”“邻村”,了解了“相邻”的含义,然后再理解“邻居”的意思。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11
树和喜鹊是一篇简短易懂的课文,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小鸟和小树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孩子们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开篇设计“找朋友”的歌曲导入,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朋友”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激起对故事的兴趣。识字教学环节中让学生来当小老师互帮互助学习生字、组词,调动了学生积极识字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信和信心,并在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符合新课标中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要求。不足之处是课堂时间把握不足,没有留有书写练习的'机会。本课课文教学按照重点词句的线索来设置。“孤单—快乐”,“树和喜鹊为什么会感到孤单?树和喜鹊为什么会又感到快乐呢?借助于充分的朗读,“一个、只有”来理解树和喜鹊孤单的原因,没有朋友的陪伴只能只身一人在树林里边。“很多很多”、“好多好多”的树被种植了,森林里就充满了快乐。小伙伴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在理解故事深意的基础上再来听课文朗读,学生们就更喜欢快乐的树和喜鹊。课堂中让学生们从故事走进生活,“生活中你和朋友们快乐的故事有哪些呢?”,通过分享故事能够让孩子们明白跟朋友们在一起能够获得更多快乐。在理解课文时我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谈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才会孤独。理解“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很自然的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很快乐。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12
《树和喜鹊》是一篇简短易懂的课文,讲述了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地过程。课文在结构上也很有特点,第二自然段、第四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都是写树怎么样,喜鹊也怎么样,是对前一段内容的总结也归纳,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构段方式上的特点,对于这篇文章的朗读背诵也就不成问题了。这篇文章的.重难点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喜鹊和树从孤单到快乐的心情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从而引出课文主题:有了朋友才会快乐,引导学生体会友情的重要性。
我在教学第一、二自然段时带领着学生找出三个“只有”以及三个短语“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抓住关键的词语入手,在品读中体会树和喜鹊的孤单,自然而然的引导学生理解“孤单”的含义。在教学第三、四自然段时,抓住关键词“好多好多”、“都有”,在指导学生朗读地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树和喜鹊的数量很多,并出示相应的图片,与第一自然段描写的内容进行对比,感受喜鹊和树的数量多。
在教学第五、六自然段时,重点指导朗读,读出喜鹊的热闹和快乐,引导学生积累“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等类似的词语,体会喜鹊的快乐。在学生充分朗读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树和喜鹊为什么会从孤单变为快乐,学生基本上都能答到:因为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在这个基础上需要老师再引领着学生往前走一走,就能达到课文的主题。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13
《树和喜鹊》是一篇童话,向我们展现了三个画面:一棵树和一只喜鹊孤单地生活;后来这里有了许多树,许多鸟窝,许多喜鹊;喜鹊们、树们快乐地生活。课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课文的第2、4、6自然段都是用一句话构成,句式相同,每句话都带有“也”,这三段话还构成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脉络,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课文在词语运用上也采用了反复的手法,第一自然段连续用3个只有,第5自然段先后用了2个叽叽喳喳,句子整齐对称,读起来朗朗上口。
结合课文内容和课程标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一是会认12个生字,其中包括三个多音字,会写6个生字,认识部首子字旁和倒八,积累关于AABB形式的词语;
二是能明白只有和也的意思,并运用只有和也练习说话;
三是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的意思;
四是在课文的课后能感受到拥有朋友的快乐,懂得朋友的重要。
基于这四个教学目标,我将自己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字词要侧重积累和运用
字词的教学目标完成比较顺利。学生在多种形式朗读生字词后掌握基本的读音,然后我给每一个生字都准备一幅图片,一方面学生能根据图片说出生字的大概意思,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可以看图说句甚至师看图说话。例如生字“种”,图上有两个小朋友在种树,小朋友就很快说出种的意思就是播种,种东西,然后我让他们看图说一句话,学生一开始说的是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种树。我立刻引导,你可以像第5课那样给句子加上怎样地把句子说的更生动,更具体吗?很多小朋友就说到“两个小朋友在开心地、认真地、欢快地种树。”表达比之前更生动。在学习多音字时,我也不仅仅是让他们掌握多音字的读音,而是让他们在了解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基础记忆,如乐当表示音乐时它就读yue,当它表示快乐时就读le。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可以拓展积累。像积累AABB的词语也是这样,词语的积累是为了应用,积累后可以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口头表达练习。
二、初步让学生感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本课一个新的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的意思。孤单的意思是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只有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才会显得孤单。所以我从只有入手,先让学生找出第一自然段中的事物,再找出他们的共同点――数量少,哪一个词直接说明他们数量少?那就是“只有”,让学生也尝试用只有练习说话,让他们感知只有强调数量非常少,进而引导因为只有一个所以让喜鹊和树都觉得很孤单。这样将两个关键词语放在一起理解,一起运用,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学生就自然而然就重读了“只有”。这样将理解、运用朗读相结合,对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很有帮助。
三、初步让学生运用抓住关键字词的方法找中心点
课文的最后一个片段揭示了课文的中心主旨:有朋友才会快乐。我先让学生阅读第五段,说一说这是一群怎样的喜鹊,学生很快能说出这是一群快乐的喜鹊,从哪儿可以看出他们很快乐?我紧接着追问。学生就会说因为他们叽叽喳喳一起飞出去。我再接着问,这还是一群怎样的喜鹊?孩子们就有人说这是一群友爱的喜鹊,因为他们每天一起飞出去找食物,然后一起飞回窝里安安静静睡觉,抓住了关键词“一起”,还有的小朋友说这群喜鹊很团结,我想课文的中心就在孩子们这样拼凑起来,然后我最后总结,喜鹊们是因为有了更多的伙伴才会更加快乐,点明主旨。
其实,我渐渐感悟到,语文课就是一种语言素材的积累及运用,并不是把一篇课文上完就好,我们要把课文切割成一个个语言知识的训练点,让孩子们每天都能积累一些字词,一些句式,一些学习方法,再收获一些学习感悟,我想这样日积月累的学习下去,孩子们的语言发展能力应该会得到逐步地提高。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 14
经过了两周的准备时间,本学期的青年教师过关课终于结束了。这是我第一次在学校领导和老师面前上的公开课,是自己的第一次正式亮相,在上课之前,我的心情和备考的学生一样,七上八下。本次公开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从选题、编写导学案、备课、制作课件、一次次的试讲和最后讲课的过程中,收获颇多。
这次我选择的是第三单元第六课《树和喜鹊》,经过对教材和课标的研究,我最终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会认只、窝等12个生字;掌握三个多音字;学会AABB型词语;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明白树和喜鹊由孤单变快乐的原因;会用......也......句型进行简单的说话。针对这些学习目标,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导入、学词、学文、学说话。这样的安排层层递进,扫清文章字词障碍后,深入理解文意,进而拓展练习说话。
这次过关课的经历,使我意识到,一节成功的课一定是建立在充足的课前准备基础之上的,从接到通知开始,研读文本,深入了解教材编排的特点、意图,经过一系列整合后写出导学案,导学案确定后,课件也是一次又一次地修改。期间听取师傅的指导,听有经验教师的课,听二年级送课下乡的《荷叶圆圆》,这些经历都让我了解到一些课程的必备环节和流程。
第二次试课,我的.师傅殷老师对我的一些细节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第三次试课,更是得到了杨老师细致入微的指导,为我重新设计了课程环节,使整堂课循序渐进中,有重点有难点,整堂课的轮廓更加清晰、节奏紧凑,趋于合理。同事们帮我改进教具、收拾教室,体会到大道这个学校的温情和团结。
正式上课之前,按照事先预想的进行,期间对于几乎推翻重来的教案感到担心,导致上课期间频繁看教案,这点是本次过关课犯得最大错误,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体性教育。这是以后应该注意和改正的。
经过这次过关课,知道了即使是一年级的一节课,也是要经过深思熟虑,百般设计的,以后的教学,更是要备学生、备教案、备教法,在接下来的成长期里,要更加注重学习,待到山花烂漫时,才能灿烂微笑。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03-18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11-05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06-14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通用09-12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精选15篇)03-13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15篇03-14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15篇)02-18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15篇)04-15
树和喜鹊教学反思(汇编15篇)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