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反思通用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司马光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司马光教学反思1
正式教学《司马光》一文之前,我们班的小朋友几乎都已经知道了有这么一个:机智果敢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了解到学生对故事梗概的意识已经存在了,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引领他们进行文本挖掘。借助教学挂图,我通过几个细节帮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观察挂图中的花园,并且重点引导注意到那口缸上:(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师:那是一口怎样的缸?
生:那口缸上有很漂亮的花纹。
师:你真有艺术的眼光,一眼发现它很美。
生:那口缸很大。
生:可能有一个小孩那么高,缸口嘛很大,可能有我们的桌子(的长)那么宽。
师:你还能用其他事物来进行对比,真不简单!
生:我想这口缸是用来浇花的,它里面一定装有水……
师:只是装了一点水这么简单吗?作者看到的是怎样的水?
生:不是。是“装满”了水的缸。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何种方式让他们体验文本是教师思考的问题,但是,体验的过程是学生收获包括文本基础在内的一切知识点的源泉。学生的眼观、手摸等亲身体验是打开他们学习知识的一个突破口。
司马光教学反思2
我们做语文教师的,应当充分发挥语文教材蕴含的创新教育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在教学《司马光》这一课时,我感觉闪光点就在小朋友讨论如何救那个小孩,大家的积极性最高,参与意识强,好胜心也强,为了证明自己比司马光更聪明,都踊跃发言。听完学生们天真的想法,尽管小朋友想的办法在当时当地不一定奏效,但是我仍微笑着点头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回答的'快乐。这闪烁着求异思维的火 (语文课 堂网)花,我们教师一定要让它燃烧起来。倘若用批评、训斥来浇灭它,简直是一种犯罪。虽然有些办法行不通,最后我又问:你们的方法与司马光的方法比较,哪种方法好呢?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从而使他们对司马光有了深刻的了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司马光教学反思3
教是为学服务的,如何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并且学得轻松愉快呢?在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观察、想象、说话,通过各种方式练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句子、课文,并扎实有效的指导学生写字,使课堂灵动高效。具体做法为:
课上,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敏感地抓住学生朗读中的闪光点进行巧妙的点拨、指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老师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加上老师指导时的示范作用,感情朗读则水到渠成。
一、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创造能力。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拓宽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渠道。在教学中,我更多地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学习、交流、检查读课文情况,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在交流中提出不同的创新见解,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了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的交流得以实现。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水平。
新《课标》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重要。因此,我这堂课的教学也注意到这一点:课堂上,我用课文挂图来贯穿生字词、句子、课文的学习,让学生首先对课文有感性的认识,再引发学生想象与说话,在此基础上掌握课文中的词语,解决课文中句段的朗读。
三、点面结合,创设扎实有效的课堂。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课堂上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学习生字,练写生字。但一篇课文中要求会写的生字是非常多的,如果都一一指导的话,势必费时费力,且效果不大。因此,课堂教学中,在学生熟练、准确的掌握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通过“候、园、哭、爬”这四个颇具特点的生字来进行本课生字写法的指导。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练写这几个环节,使学生这部分的学习非常扎实,有实效。
司马光教学反思4
初次拿到课文《司马光》,因为是古文,虽短,但我的反应是不会教。这第一次需要教学古文,而学生也是第一次学到古文。我想,面对这第一次,该让孩子学到什么?
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在读和理解上可能会有些无从下手,但生活中也有过一些积累,如国学诵读当中接触过一些这样的句子,所以也不会太陌生。所以我决定采用图文对照、结合注释、查找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相同之处,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在这篇古文中,有许多典型的'单音节词,如“群儿”中的“儿”指“小孩子”。还有“登”、“持”、“击”等,教学中我让孩子借助注释学习,如,先举出注释中有的“庭”,再让孩子去研读。也许有些教的味道,但是,我想固然学生的“先学”很重要,但初学时应当进行适当的方法指导和点拨。
小古文还是要以诵读为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要读好,首先当然要理解意思,这是孩子通过自读及合作交流可以基本达到的。那么这可以放手让孩子操作。在此基础上,学习适时停顿朗读。于是范读,跟读,接龙读,师生互读,就这样整整读了半节课,孩子兴趣非常浓厚。我明显地感受到学生越读越流利,断句也非常恰当。读得好了,理解也就加深了。这绝对不是简单的朗读,而是入情入境地品读。
文章很短,内容也很好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在读通课文之后,我让他们演一演。学生分组饰演群儿,一人饰演司马光,一人饰演落瓮儿,一人旁白。果然,通过演一演能够帮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学生们大部分都能够按照课文内容演出来。
在对比现代文与文言文的区别时,学生们都能够说出自己的感觉。有了这次学习的经验,再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去。绕着看的当儿,我发现学生再读文言文时确实老练了许多,而且是非常饶有兴趣地去探索语言的艺术。
学完此文,我又为学生们推荐了了一些简短的文言文,孩子们学古文的兴趣可浓了,而且也学到了一些读古文的方法,他们有收获我心应足矣。
司马光教学反思5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朗读课文,我们能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本节课我以识字教学为主。具体如下:
一、多种方法识字 新课程倡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语文,要通过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学习知识。低年级要以识字为主,课文是识字的载体,要通过多种方法来学习生字。本课我采用的是随文识字的方法识字,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有助于学生熟记生字,同时,我采用了多种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生字。如:学习“常”字我让学生说一说你经常和谁在一起?谁经常和你一起玩?从而理解“常’多次的意思。再如学习“掉、喊、跑”字,我让学生表演动作,通过学生的表演加深学生们对生字意思的理解,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本课教学中,我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的读、大胆的想,勇敢的说、尽情的演。我采取了多种朗读的形式,充分的给学生读书的空间,让他们在读中感悟,读出当时小朋友们的心情。同时,我引导他们大胆的想:小朋友们会喊些什么、叫些什么,他们心情怎样?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大胆的演,进一步体会到了小朋友们慌张的样子。这样做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们能入情入境的学习,真正理解了课文。
司马光教学反思6
在教司马光一课时,围绕课文创设了多个问题,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学生质疑:“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会掉进大水缸里呢?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接着学生就能说出他是因为玩时不小心才会掉进大水缸里的,有的同学更能据此提醒大家平时玩耍时要小心,才不会掉进水缸里,学生的智慧真是可爱至极。
2、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学生看看插图,司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话音刚落,同学们就“高举双手使劲往往下砸”的'动作,还“哎!”了一声,真是把司马光“表演”得活灵活现。其他同学也不约而同地模仿,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3、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课的重难点。
(1)课文中人物的比较。我问学生: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地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2)自己与司马光的比较让学生体会到了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从而使他们对司马光有了深刻的了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司马光教学反思7
《司马光》一文,是一篇比较好的开拓学生思维的文章,目的在于教育孩子们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在这一课时教学中,我安排了趣味识字、朗读训练、模仿动作表演、思维拓展训练、说话练习,多花样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意锻炼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很自然地进行德育教育,让教与学成为一件快乐的事。但由于我低年级教学经验的不足,导致教学中存在着不周到之处。
其一,缺少了写的环节,虽然第一课时里没有安排写字教学,但我在读完课文后安排了一个“我会填”的训练环节:一()假山一()缸一()(),在这除了口头填,应给学生一个动笔写的机会。的确,我们班有的小朋友课前准备里总少了课堂练习本。课堂上,能让学生动手就尽量让他们动手训练,无形中督促了孩子们在课前准备好课堂练习本。
其二,在课的结尾处,我设计了拓展训练: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要求:大胆想象。
)由于时间仓促,我对于学生的回答没有给予很正确的评定。孩子们相象丰富,有说找梯子的,也有说几个小朋友叠起来,把那个落水的小朋友扯上来。听了他们的回答,当时只记得表扬大家爱动脑,想出了新办法,就疏忽了提醒孩子们这个办法是否可行。周书记就提出了,要是找梯子的话那还不如喊大人快,几个小朋友叠在一起,下面的那个孩子能承受得住吗?另外,就此引导到生活中的困难,教育孩子们像司马光一样,做聪明的孩子。我一听,对呀,真是大大的失误。
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与学习,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一点沉着、冷静,对待孩子们的回答要多一份心思,尽量让课堂上不留下遗憾。
课文教学进入尾声,学生了解了司马光在面对困难时沉着机智,想出办法救出了自己的小伙伴,不仅值得赞扬,更值得我们向他学习,我借机想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你还能相处别的办法就出那个小朋友吗?这一问,似一石激起千层浪,还没等我说“你先想一想”,就有几个同学举起了小手,其中就包括“平时最喜欢发言,但他的发言总是不贴边”的'郭浩洋,原本不想叫他说话,可是见他急的直晃举着的小手,,就又一次“心软”叫到了他,他的办法是:把水缸推到,水流出去了,缸里的小朋友也得救了。郭浩洋一边说还一边用简单的动作表演,我一听,笑了。心想:多好的办法呀!这小家伙今天的发言最“贴边”了。看来,对于郭浩洋这样的孩子,今后还是要多给他一些机会,不能老用那种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因为“人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
司马光教学反思8
《司马光》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位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留意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透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并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别人想的是人赶紧离开缸,而司马光光想到的是缸里的水离开人。是一篇比较好的开拓学生思维的文章,目的在于教育孩子们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够发挥想象空间的资料太少,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会受到严重影响。错过了机会,以后再弥补会事倍功半,甚至不可能。在这篇课文中,不仅仅蕴涵着思维发展的无限空间,而且还为学生感受和体验丰富多样的情感带给了机会。我透过引导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朗读。如:自由读、齐读、赛读、师生合作读等。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够看出,学生真正理解了课文,在阅读中会情不自禁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变化。
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语文教材蕴含的创新教育因素,用心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潜力。为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我特地在课前安排了两则脑筋急转弯。在结尾处设计了发散思维的训练“如果你是这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怎样做?”为了证明的聪明,都踊跃发言。听完学生们天真的想法,尽管小朋友想的办法在当时当地不必须奏效,但是我仍微笑着点头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回答的快乐。这闪烁着求异思维的火花,我们教师必须要让它燃烧起来。倘若用批评、训斥来浇灭它,简直是一种犯罪。虽然有些办法行不通。最后我又问:你们的方法与司马光的方法比较,哪种方法好呢?透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从而使他们对司马光有了深刻的了解。
我觉得这课时我做的不够好的是缺少了写的环节,虽然第一课时里没有安排写字教学,但我在读完课文后安排了一个“我会填”的训练环节:一()假山,一()缸,一()(),我只要求口头填,其实之后才想到应给学生一个动笔写的机会,我们班有的小朋友课前准备里总少了课堂练习本。课堂上,能让学生动手就尽量让他们动手训练,无形中督促了孩子们在课前准备好课堂练习本。
透过这一课时的教学与学习,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一点沉着、冷静,对待孩子们的回答要多一份心思,尽量让课堂上不留下遗憾。
司马光教学反思9
【教学目的】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的能力。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课前准备】
1、学生:
⑴ 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⑵ 认读字卡片。
2、教师:
⑴ 吹塑纸剪成假山、水缸。
⑵ 课文插图,第4、5自然段的文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司马光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位古时候的人,他的名字叫司马光。他是一位有名的人。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就是他小时侯的事。
(板书课题 20、司马光)
(从图入手,引出课题,激起学生对司马光了解的.愿望。)
二、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读通课文:
⑴ 借助拼音。
⑵ 问别人。
⑶ 联系上下文猜字。
⑷ 听别人读。
2、同桌互读正音:
3、指名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学生评价订正读音,教师随机利用卡片指导学生巩固认读字。)
4、运用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师:现在我们要把生字朋友从课文中请到我的生字卡片上,看大家还认不认识?
出示生字卡片,用“摘字”的游戏识字。
(方法:把字贴在黑板上认识哪个字就摘哪个字来读,其他学生跟读。)
让学生在小组里摘字,说说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字的。
师:谁来说一说哪几个生字用换偏旁的方法来记住的?
叫──收 球──救
师用“开火车”的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5、把生字朋友送回课文的家中,全班齐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司马光干什么?用简短的话说一说。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出示了四种识字方法,这样既复习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识起字来饶有兴趣,在教学中引入游戏。这样能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效果。)
6、四人一小组读课文,可以齐读、分段读、表演读。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
(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以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7、小组汇报交流。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习“到、别”两个生字:
1、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找一找两个字的相同点。
(学生知道这两个字是同部首的字 ,学习立刀旁)
2、教师范写,生描写
3、请写的好的学生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
4、生练写,同桌互评。写的满意的画一个。
司马光教学反思10
成功之处:
在实际教学《司马光》中,教师紧紧抓住“读”来完成一系列的问题。
一、以读为主,熟读成诵。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没有相应的基础,而文言文在读音、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的巨大差别,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所以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给方法,学以致用。
为了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我先引导学生总结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多读)。然后告诉孩子们学习古文的方法跟学习古诗的方法大同小异,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最后我再通过小组讨论两个问题:①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不足之处: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司马光教学反思11
那天,在教学完课文《司马光》之后,我照例在课后拓展延伸环节提出了那个不知被多少位老师复制了上千遍的问题:如果你是司马光,你会想出什么好办法?不出所料,一个个小脑袋里转眼间就冒出一个个好办法:
王翀说:“我可以用一张渔网,把水缸里的小朋友网上来。”
章朱祎说:“我可以找来一要大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
沈均说:“我用脸盆把水一盆一盆刮出去”
……
听着孩子们自鸣得意的好办法,我心里却想着这一个个“好办法”的不足之处,于是我随机抛出了第二个问题:“小朋友们,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比一比,你觉得是司马光的办法好,还是我们想出的办法好呢?请你们和小组里的成员一起讨论一下。”
于是,轰的一声几个小头已聚在一块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不一会儿,各组代表举起了小手。
首先是第二组的沈一格发言:我们小组觉得司马光的办法好,因为从图上看大水缸很高,要想用绳子把缸里的小朋友拉上来,需要站到很高的地方地,那样拉绳子的小朋友要是一不小心,他自己也可能掉进大水缸里。
颜漪铭补充说:要是几个人一起用力,把大水缸推倒,但是水缸这么大,缸里双装潢了水,小朋友们哪有那么大的力气呢?
钟炜炜早已按耐不住自己的想法说:我有不同意见!他们想用渔网捞,用脸盆刮水,这些方法都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找工具。而这时要是慢一些缸里的小朋友就会有生命危险。(是呀,此时时间就是生命。)而司马光用石头咂缸,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把缸里的小朋友救出来。
我不禁为这些孩子有理有据的思考拍手叫好!
第一小组的许多发言了:我们认为章朱祎的办法好。因为司马光用石头砸破大水缸,水缸的碎片可能飞到或弄伤不朋友。
“哗……”教室里一下子失去了宁静,许多的话似乎启发了大家,或说使大部分同学产生了共鸣,有的小朋友还站起来补充到“对,还有可能这块大石头也会把水缸里的小朋友的头砸破。”
看着孩子们为自己犹如“新大陆”般的神奇发现神采飞扬时,我不禁为此动容。看,就连平常上课时常走神的杨行,这回也着实让他专注了一回,这不他正与同桌的王宇洋切磋着他了不起的发现呢!
孩子们膨胀的热情迅速感染了我!要知道在这之前,他们的回答完全在我预设之外呀!如此热情高涨,有争议的课堂不是天天都有的。我可不能轻易打消孩子们的积极性。对,此时课堂随机生成的这一问题资源可不能浪费哦!
于是,我接着引导:“小朋友们,你们的想像力越来越丰富了。思考的问题也越来越深刻了。那么水缸的碎片到底会不会飞进大水缸里,司马光的石头会不会砸到水缸里的小朋友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想……”用不着组织,孩子们一个个正襟危坐,一双双饥渴的眼睛盯着我看。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关系到一个物理上的'阻力问题。你看!”我随手在黑板上用简笔勾画出大水缸,并说:“这是一口装满水的大水缸,是装满水的哦!现在请你们想像一下,一旦被砸破,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呢?碎片会不会飞进去,大石头会不会砸进去呢?聪明的小朋友们,开动你们的小脑筋,发挥小组的力量,再讨论讨论,孙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新的发现。”
问题抛出去了,可是我的心里却是七上八下的,因为我估摸不准这此小家伙他们能懂这个问题吗?
可是,孩子们的发言却让我再一次的惊喜不已: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的,我再也不能小瞧他们了!
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陈述吧!
李恬:我们认为这么大的水缸,里面盛着那么多的水,水缸一旦被砸破,水会涌出来,碎片和石头都无法进去。
张竞锴:我们觉得司马光的方法好,因为很多水冲过来时,会把东西冲走。比如发洪水时连房子都会被冲走。这是一口装满水的大水缸,它一定也会把碎片和石头冲出来的。
……
是的,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的,在很多时候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远远超过大人,我想只要我们解放孩子的头脑──让孩子去想像;解放他们的手──让孩子去实践;解放他们的嘴──让孩子去表达;解放他们的眼睛——让孩子去发现;解放他们的时间──让孩子去交流;解放他们的空间──让孩子去张扬。记得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我想我们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撬地球的“支点”。努力开启孩子的多元思维,让孩子的思维在争辩中碰撞,让孩子的语言在交锋中砥砺,让他们的个性之花在思考中绽放出各自不同的风采。
司马光教学反思12
每次教学完《司马光》后,我总是在拓展延伸阶段问:你还能想出其他好方法救出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此问题一经抛出,小朋友们便叽叽喳喳地连比带划谈论开了。可,每次在班上汇报交流时,小朋友们的脸上便会被沮丧之情笼罩着。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孩子年纪小,思维较单一,提出的解救方法不成熟,跟司马光的"砸缸"作比较,还是逊色多了。小朋友能不沮丧吗,连老师也觉得异常扫兴!可怜我就这样悻悻地教了一年又一年。
这学期,我再教《司马光》一文时,大胆作了新的尝试。
师:小朋友,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
生1(边掰着手指头边答):我非常喜欢他。第一:他勇敢,别的'小朋友都哭呀,喊呀,他一点都不慌;第二:他聪明,懂得用石头砸破大水缸救出小伙伴。
生2:我觉得司马光是个善良的好孩子,平时肯定很喜欢帮助别人,我喜欢他。
生3:司马光看起来年纪跟我们差不多,却比我们强多了,我真佩服他!
师:老师也跟大家一样喜欢司马光。不过,陈老师相信如果咱班的小朋友当时在场,一定也能想出那么棒的办法来呢。想不想试试,看看自己在困难面前是不是也能跟司马光一样,做到不慌张,能动脑筋想出好办法呢?
(在老师鼓励性语言的激励下,小朋友的情缴被调动起来了。"我们想试一试""老师,你快说吗""我们肯定不比司马光差"等等的喊声充斥着整个班级。我心中暗自窃喜。)
真没想到不让"小司马光"继续"缸"后,反而涌现了更多机智勇敢的小司马光!
教完这堂课后,我深深地悟到了:
其一: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应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在生活中学语文,悟语文,用语文,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其二:拓展训练不是要学生钻牛角尖,走死胡同,浇灭学生创造的火花,而是要引导学生在现有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积极思维,展开想像,大胆创新,展示个性。
其三:教师要敢于跳出编者和自己以前的思维定势的"套子",带领学生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允许教师根据对教材的独特见解,灵活运用教材,处理教材。我想,这也是编者愿意、乐意看到的。
司马光教学反思13
《司马光砸缸》是长春版教材小学语文教材一年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本课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还要教育学生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开动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讲这篇课文时,以下环节的设计,可以说是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
一、识字教学形式多样。
1.编字谜的方法记忆“司”。司马光的复姓是本课的一个新知识,我首先问学生:司马光姓什么?学生说出的答案有:司、马等,这时我说出“司马”这是一个复姓,让学生对复姓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学习“司”字。用旧字“同”引出新字:“一个同学真马虎,同字去掉一小竖”。学生便轻松记忆了这个新字。
2.字理识字学习“终”。绞丝旁表示织布,冬天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在这里冬表示结束的意思。终字原指布织完了,现在指结束了。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汉字构字规律来识记生字,使学生逐步产生探究汉字规律的浓厚兴趣。
3.做动作学习“跑”带有足字旁的字。编儿歌、做动作,既使学生掌握了形声字的特点,又及时得到休息,劳逸结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4.用投影仪指导学生书写,对学生掌握不好的字的结构及时指导,写字训练扎实有效。
二、注重语言训练。
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一年级虽然年龄小,但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也应该有重点的积累语言训练。
例如: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中有一个关联词“有的??有的??”,我借机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时候能用上这组词语呢?学生说:“我在公园看到的花,有的是黄的、有的是红的??”、“我来到学校,看到同学们,有的在扫地、有的在擦黑板??”,同学们各抒己见,各自说着自己的想法,这样,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学会了用词语,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
三、行为对比,帮助学生体会人物特点。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悟语文、用语文,这才是最为重要的。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对于这个教学目标,通过朗读感悟,很容易就能达到。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是本课的难点。如何攻破这一难点呢?在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操作的: 我让孩子们进行比较,一个小伙伴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这时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分别是什么反应?
当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的时候,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的行为有明显的反差,文中是这样写的: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通过让孩子们反复读句子,认真观察图上几个孩子的表情、动作,并设身处地地想假如自己在现场,心里是如何想的,让孩子们明白当时孩子们心里很慌,不知所措。再通过读写司马光的句子,明白他的沉着与机智。
通过对比,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当时的情况和司马光的沉着行为,同时也让孩子们明白了对比手法的重要性。
一年级的'孩子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课文学习,已经初步懂得了找关键词语理解课文的重要性,每一次学习,就是一次提高的机会。 接着我让孩子们想象: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个什么办法去救这个掉进大水缸的小伙伴?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再与司马光的办法比较,发现只有司马光的办法能既快又保险地救出孩子。所以在求异中求佳,同时肯定同学们的想法。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开启孩子的多元思维,让孩子的思维在争辩中碰撞,让孩子的语言在交锋中砥砺,让他们的个性之花在思考中绽放出各自不同的风采。
教学中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课文创设了多个问题,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节课上完了,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急需改进的地方。比如说,精读课文时就没有多读,没有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没有“读”做基础,学生的“悟”当然也就无从谈起了。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和“悟”,特别是低年段,更需要多读。
另外,课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叫着喊着跑了,有的跑去找大人。”在让学生模仿小朋友们慌了的表现时,让学生做“叫着喊着”时,第一个男同学说:“快来人啊,有人掉进大水缸里了。”他在说的时候,声音很急,把两只手放在了嘴边,做喊的样子,可以说模仿的很像。这时,我却听到了下面小朋友笑的声音。于是,我马上进行了引导:“有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这个时候,你站在旁边会笑吗?”同学们纷纷摇头。“如果你在旁边,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有小朋友说:“啊呀!怎么办呢?”有小朋友说:“得马上救他,要不然他会死的。”我及时进行了补充“这个时候,大家的心里都很着急,不可能会笑”。教室里又恢复了平静。我又请了第二个学生来模仿,这个学生模仿的更像,大声疾呼:“救命啊,救命啊。”我又让学生自己进行了叫、喊的尝试,我留意了一下学生的表情,我看到还是有人在笑,心中不免有一丝的遗憾。看来还需要用各种方式,为学生创设情景,他们才会有真实的感受。
每一堂课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总存在着一些遗憾。但我相信只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学习、研究与创新,那么在课堂上留下的遗憾就会减少,得到的收获就会增多。
司马光教学反思14
司马光这篇课文是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文言文一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但是统编教材的编排很好的帮助老师们来解决了这个难点。统编教材在选择文言文的时候,从学生儿时就熟知的历史故事为出发点,引入文言文故事。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对这个故事有了了解。这样,在课堂上,老师带着学生去理解文章意思的时候,就容易多了。特别是不少孩子在独立阅读的情况下,就能够了解文章的大意,这样为学习文言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起来非常轻松。使得本来应该令学生望而生畏的文言文,成为学生乐于、易于接受的文字。特别是当学生了解到这是我们中国古代人的语言表达方式的时候。不少孩子对此也产生了兴趣。
记得课堂上有一个环节,就是对比一下现代文和文言文的`特点的时候。学生一下子就抓住了文言文的特点——言简意丰。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第一次对文言文有了了解,而且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尝试去读其他的文言小故事。所以我觉得,统编教材在安排文言文的时候,还是做了深入的考虑,结合了孩子的年龄特点,的确是不错的教材,这是从教材的角度来反思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况。
那么从数字教材的这个角度来分析的话,这篇课文,在数字教材里边,它呈现了和语文书一样的图片信息和文字信息,没有过多的视频信息。
当时我在设计的时候,加入了一些适合学生特点的材料。将这些材料与数字教材上所给的内容进行了融合,那么这样就更好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所以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摸索,能够使数字教材的内容更丰富,更便于自己今后的教学。
那么在第一次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什么呢?在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去学习借助课后注释,查字典、组词、课文的插图等一些方法,去解释文中文字的意思,这样来帮助自己去了解文言文的意思,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练习。这样学生就掌握到了第一手的方法,那么以后他自己在进行文言文学习的时候,也可以借助于这样的方法去了解文章的意思。统编教材里边安排了不少这样的文言小短文,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老师也给了一定的学习方法,那么这样两者结合起来呢,学生就能够很好的进入到文言文学习的状态中去。使得文言文的学习。不容易成为自己古文学习中的绊脚石。
对于数字教材的摸索,我觉得自己只是刚刚开始,那么随着以后对数字教材的使用越来越频繁,我想自己会探索出一些更适合于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好的材料来服务于教学。
司马光教学反思15
我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课文创设了多个问题,使学生能简单地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资料,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引导概括资料,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请几位小朋友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谁(司马光),做了一件什么事(砸缸),结果(就出了小朋友)。部分小朋友在初读课文时就能够把课文的大致资料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我利用说绕口令的方法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孩子们被充分调动,很快走进了文本。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资料。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问题:“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样会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联系这一段的资料说一说。”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资料的`方法。之后学生就能说出他是因为玩时不留意才会掉进大水缸里的,有的同学更能据此提醒大家平时玩耍时要留意,才不会掉进水缸里,学生的智慧真是可爱至极。
2、在“表演”中理解课文资料。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同学们看看插图,司马光在干什么?谁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话音刚落,就有几个同学立刻站起来,我让他到讲台前表演司马光,其他学生做其他小朋友,有的下的喊大人,有的下得立刻就跑了而表演司马光的孩子,做了“高举双手使劲往
往下砸”的动作,还“哎!”了一声,真是把司马光“表演”得活灵活现。
3、透过比较理解课文资料。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课的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课文中人物的比较。我问学生:当一个小朋友一不留意掉进地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能够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2)自己与司马光的比较。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也动动脑筋,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说能够用抽水把水抽出来;有的说能够拿个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有的说能够拿个大木棍让小朋友爬上来;有的说他们能够一齐把水缸推倒听完学生们天真的想法,虽然有些办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着点头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回答的快乐。最后我又问:你们的方法与司马光的方法比较,哪种方法好呢?透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从而使他们对司马光有了深刻的了解,到达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司马光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司马光的教学反思12-03
司马光教学反思12-06
《司马光》教学反思06-19
《司马光》教学反思07-16
《司马光》教学反思【精】04-17
【热】《司马光》教学反思04-17
《司马光》教学反思【推荐】04-17
【荐】《司马光》教学反思04-17
【精】《司马光》教学反思04-17
司马光教学反思【热】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