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教学反思(集锦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伙伴》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小伙伴》教学反思1
《小伙伴》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我们语文组的七位老师商量选择了这一课。起初,我们认为这篇课文有简单的故事情节,也蕴含着一定的道理,整篇课文应该很好把握。可是,等到真正备起课来才发觉并非想象中的简单。这是一篇叙事的课文,而且是发生在几个孩子之间的事。事情的经过很简单,但是蕴含的东西却很多。这样的课文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内容既不有趣,道理又不明显,很难让他们感兴趣,要想上得精彩不容易。
编写教案之前的两天我不停地读课文,一点一点地分析、感受。每个人物,每句话,每个标点,都一点一点地品味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越想越觉得问题多,越品越觉得内容丰富。我设计了好几个方案,可是每每写起教案来却无法进行到底,总是写到中途就把握不准了。直到上汇报课的前两天才理清思路,确定了教案。课上完之后,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反思这一课的备课过程,我觉得我在备课时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一、吃透教材,准确定位。
这篇课文看起来简单,可是越仔细琢磨却越觉得不好把握。首先,很容易把课文的重点放到教育孩子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上,上成思想品德课。其次,课文中的几个人物的定位把握不准。我们组的七位语文老师一起分析,维加和安娜虽然只是口头上的询问、担心,但是也是对玛莎的关心。如果简单地褒贬,对于他们来说不公平。同时,在生活中,这样的关心也是存在的,必要的。并且从题目上看,“小伙伴”是指的这四个人物,指的是一个群体,不能突出一部分,淡化一部分。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觉得在教学课文时首先要确定这是一堂语文课,而不是思想品德课,要上出语文味。上出语文味就要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还是要关注语言文字,通过读、思、品、议去感悟语言文字,去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在教学中应该传达给孩子“这几个小伙伴从不同的方面关心帮助自己的伙伴”这样一个信息。然后让孩子们通过阅读、比较、感悟懂得其中的道理: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于是我以“三个小伙伴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这个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孩子在读中感受三个小伙伴对玛莎的关心。并且通过比较知道维加和安娜是通过“问、说”的形式表示对玛莎的关心,而安东是通过行动来表示对玛莎的关心。虽然不一样,但是都是关心,都值得肯定。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孩子通过各种形式体会到安东的帮助对于玛莎来说是最需要的.。这样让孩子自然地懂得了课文中的道理。这样也给文中的几个小伙伴准确的定位。
二、以读为本,渗透训练。
要想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就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素养。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我没有孤立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是把它和朗读结合到了一起。
备课时,我发现在这篇课文中几个标点符号非常值得研究。标点符号是语言文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一个句子来说,标点符号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篇课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出现了“?、!、。”,不同的标点符号表达了人物不同的心情,要想读出人物的语气,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就必须要关注这几个标点符号,同时这也是读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所以有了如下的设计:
出示:
“你怎么不吃呀?”
“真糟糕!离回到家还有好长时间呢!”
师:谁来当当维加,读一读。
(一生来读语气比较平淡)
师:注意标点符号,想一想维加会怎样说,再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出语气。
(一生来读明显有了语气)
(师引读:维加关心地问____维加奇怪地问_____维加急切地问_____)
师:我们要想读出语气就要注意标点符号,读出标点符号的语气。
(再请一生读维加说的第一句话,读得更好了)
师:你读得真好!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维加复杂的心理活动。
通过这样的训练,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又进行了标点符号的训练,同时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
再有,在课文的最后一段中,我抓住安东的几个动作的词语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体会安东对玛莎的帮助和关心,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安东的关心和帮助是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渗透了动作描写的重要性。
三、转换角色,帮助理解。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是比较困难的。而在这一课中,如果不能让学生理解维加和安娜的内心思想,只是读他们说的话的话,他们是很难理解他们对玛莎的关心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角色转换的方法,帮助学生去理解人物。在学生在初步读出人物语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转换角色,使他变成维加或安娜,然后再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时维加和安娜是怎样想的,这样学生就会把自己当成维加或安娜,把自己放到那个情境中去,自然得就能体会他们的心情和想法。如:
(指名读:“真糟糕!离回到家还有好长时间呢!”)
师:你读得真棒,把这两个感叹号的语气都读出来了。你现在就是维加,那老师要问问你,为什么你觉得很糟糕?
生:因为玛莎把包丢了,离回家还有好长时间,所以我觉得很糟糕。
师:你这是在为玛莎——
生:担心。
师:你担心玛莎什么?
生:担心玛莎的肚子会很饿。
师:看来你是非常关心玛莎的,对吗?
生:对。
通过转换角色,使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维加是在为玛莎担心,他是关心玛莎的。
反思教学过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整堂课的时间分配不太合理,识字教学耗时太长,导致后面的品读感悟不够深入,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感觉有些不到位,在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上处理不够好,效果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小伙伴》教学反思2
《三个小伙伴》是苏教版第二册的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的题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上三个: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练习分角色表演。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大家团结协作,就能战胜困难。
3、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练习说话。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接受实际,我把学习难点定为: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问、读、演、说”理解课文内容。本课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和背诵课文,练习分角色表演课文。在“问、读、演、说”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三个小伙伴互相配合,各显其能,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的喜悦,感悟同心协力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这儿的“问”是指老师的“问”,抓住“他们在栽树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这一中心环节去设问,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问是“问”教材,让学生在教材中找找、划划、圈圈、点点,理解课文内容,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
“读”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是放在首要地位的。老师要培养谈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好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流利地阅读等等。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来说走进童话世界,和小动物们交朋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因本课篇幅较长,有轻声、变调、感叹句、疑问句,学生朗读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课堂上我尽量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包括示范读、自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比赛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读出疑问,读出画面,读出情趣,读出情感,读出自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让学生们通过扮演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在活泼快乐的氛围中感悟课文。
“说”是学生言语能力训练的重点,我首先引导学生借助画面说,我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进行说话,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其次我引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我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栽树要带什么工具,这为下文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还有,我带着学生走入栽树的情境中,感悟小动物们的'勇敢、机灵、聪明及可贵的协作精神。这样以演说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在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入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表达、倾听与捕捉信息的能力。
本课教学下来,比较流畅,各环节的衔接也比较自如,基本达成预设目标。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最后的表演环节中,很多学生关注了表演,而忽略了背诵,学生之间的配合不怎么默契,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也没有完全放开,还有写字的时间显得略微少了些,得专门再来一节课让学生写字。
《小伙伴》教学反思3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三个小伙伴一起栽树,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本课教学是第二课时,课文虽长,但内容比较简单。在教学中,我先从复习生字生词开始,接着让学生回顾了课文的大概内容。然后我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的2—5自然段,想一想,三个小伙伴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分别用不同的线条画出来。这样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就能很快地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然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分角色朗读并表演课文,这样孩子们通过扮演角色体验其语言特点及人物情感,从中孩子们也能在读中感悟,又反过来以悟促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感。
最后,我又提出问题:故事读完了,你明白了什么?因为学了《识字7》,孩子们都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也积累了一些关于合作的成语和名言。所以,在这里他们都说得头头是道了。同时是我又补充了一些作为拓展延伸,在一首“团结就是力量”的歌曲声中结束了本课。
上这节课时,我觉得学生兴趣很高,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每一个环节中,学生学的也比较扎实,比较轻松。最大的收获是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学生们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另外,学生们在我小组合作时,有的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扮演角色,小组长也不会恰当地组织和安排,但能看得出孩子们合作的欲望很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小组合作的训练和指导,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小伙伴》教学反思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该如何跟邻居家的小朋友友好相处,并能从中感受到与邻居小伙伴共同生活、学习、游戏的乐趣。
2、与邻居小伙伴之间发生小矛盾时,学会自己解决,不麻烦大人。
3、知道和邻居小伙伴在一起玩之前,要记得事先告知大人,争得同意,并注意自护,按时回家,不让家长担心。
教学重难点
与邻居小伙伴之间发生小的矛盾时,要学会自己解决,不要事事都麻烦大人是本课的重点;互相串门,或者离开家活动,应征得双方家长的同意,并按时回家,注意安全,不让大人担心是本课的难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和邻居小伙伴一起的照片或绘画作品
3、两个情境小品:教材26页小故事、《我该怎么办》
设计理念
本课是第二单元《爱心温暖你我他》中第1课“远亲不如近邻”中的第2个话题。主要是通过让孩子回忆和邻居小伙伴友好相处的经历,感受到邻里关系和谐带来的快乐。
如今的孩子大多住在高楼大厦里,虽同处一栋楼,甚至门对门,却常常相当陌生,甚至老死不相往来。如今的孩子又都是独生子女,回到家,关上门,没有同龄的伙伴,孤独可想而知。这种孤单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心理的健康发育是极为不利的。
在教学中,我希望通过引导有邻居好伙伴,甚至伙伴就在课堂上的孩子,充分回忆朋友相处的快乐经历,激发儿童内心的向往,产生和邻居小朋友交往的强烈愿望。并列举孩子和邻居小伙伴交往中可能遇到的诸多障碍,通过集体讨论,学会几种实用的方法,引导他们排除障碍,化解矛盾,为今后的邻里交往铺平道路。这样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具有实效性,能实实在在给儿童生活提供帮助的!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和邻居小伙伴在一起
师:上次,咱们说好这节课来介绍一下自己最要好的邻居小伙伴,谁先来?
生1和2:(同时上台,生1介绍)我和咱们班的XX就是邻居,而且还门对门住!我们几乎每天都一起上学,一起回家。我爸爸妈妈工作忙,回家晚,我放了学常到XX家写作业,然后一起做游戏、看书,还常在他家吃晚饭。他和他的爸爸妈妈对我可好了!所以我和XX既是邻居,也是最好的伙伴!
师:真巧呀!咱们班的同学里还有像他们这样是邻居的吗?
生:(多人举手)
师:看来咱们小学生因为是就近入学,很多人既是好学友,还是好邻居呢!
生:(七嘴八舌议论)隔壁年级、班级也有我的邻居!
师:还有人想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邻居小伙伴吗?
生:(投影和邻居小伙伴的照片)这是我的邻居伙伴XX。我们常在一起踢球、下棋,就是他教会我下象棋的,可他现在已经不是我得对手了!
师:你这么快就超过“师傅”了!
生1:(投影自己的画)这是我的邻居XX!我也常和他一起玩!除了踢球,我们最爱一起学唱流行歌曲!上次“六一”,居委会组织庆祝会,我和他一起唱的歌还得了奖呢!
生2:我和邻居XX一起写作业,我们互相报听写,还比赛背课文,这学期,我俩的成绩都提高了!
生3:邻居家的小妹妹总和我一起玩,我把我的新玩具拿给她,还给她讲故事。她家比我家高两层楼,玩完了,我会把她送回家!她可喜欢我了!
活动二:没有伙伴真孤单
师:看来你们和邻居小伙伴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游戏,互相帮助,生活挺开心、挺丰富的呢!每个人都是这样吗?
生:(多数)是的!(少数)才不是呢!
师:咦?我好像听见有人说不是!
生:我妈妈根本就不让我跟邻居玩,我一回家,她就不让我出门了!
师:是吗?
生:(好几人)我也是!
师:你们自己想跟邻居做朋友吗?
生1:当然想呀!一个人在家可孤单了!
生2:爸爸妈妈也不陪我下棋、打牌,我一个人又玩不了,真没劲!
生3:上次邻居XX来找我玩,妈妈还把他赶走了!回到家,再也没人来找我玩了!
师:你们知道大人为什么会这样做吗?
生:我妈妈说不回家,就记着玩,玩野了就不想学习了!而且XX学习不好,和他玩成绩会变差的!
师:哦!怕耽误你们的学习!
生:我妈妈说,就在家里安全,几个小孩子跑出去玩会出事!我上次和XX在楼下踢毽子,就把脚扭了,是爸爸背我上楼的。
师:是呀,大人一刻看不到你们就会非常担心!
生:我妈妈说,别人来我们家玩,会把家里搞脏,去别人家也会给别人家添麻烦的!
师:这也的确是个问题!你们不做家务,不知道妈妈做家务的辛苦呀!
生:我爸爸要我少串门,也不许别人来我家,上次XX来我家玩过后,爸爸给我买的小汽车就不见了。我问他,他还不承认。他爸爸妈妈说我冤枉他,也不让他跟我玩了!他爸爸妈妈和我的爸爸妈妈也不讲话了!
师:唉!因为你们的矛盾,还影响了邻里之情!
师:看来这里头的缘故还真不少呀!爸爸妈妈的担心不无道理,可作为小孩子,你们的确需要好伙伴!在学校还有这么多同学陪伴,可一回家,有的孩子就孤单了,咱们该怎样帮他们解决这个难题呢?想一想,和周围同学商量商量!
生:(四人小组活动)
师:谁有好主意了?
生:大人怕耽误我们的学习,我就做完了功课再去和邻居玩。
师:嗯!学了再玩!
生:找成绩好、表现好的邻居玩!我妈妈就很喜欢我和邻居XX玩,我的听写还是他给我报的!
师:如果自己自觉性不是很强,可以选择对自己有帮助的邻居小朋友做伙伴。
生:妈妈怕我们在外面玩出危险,我们就在楼下玩文明的游戏不跑远,妈妈一上阳台就看得见我们!还可以就在家里玩!
师:让大人看得到你们,是个好办法!可也有同学的父母根本就不让邻居小朋友进门呀!
生1:那就向妈妈保证,不把家里弄脏,玩过之后,自己把家里收拾干净,妈妈看了就不会怪我们了!
生2:我就是自己收拾,所以妈妈让我把朋友带到家里!而且我去别人家也很注意卫生,爱护东西,邻居也很欢迎我去玩!
师:看来是个好办法,赶紧试试!
生:大人不喜欢的小朋友就不带回家,免得他们生气!
师:你们还小,有时不太会选择伙伴,多听听大人的建议也是应该的!回家试试这些好办法,祝你们早日和大家一样,也能有要好的邻居小伙伴!
生:还是要先跟父母打招呼,他们同意了再和伙伴玩才会开心。
师:为什么父母同意了会觉得开心些呢?
生1:心里很轻松呀!躲着父母偷偷玩总是很紧张,怕被发现了受罚。
生2:出门玩还要遵守时间!说几点回就一定要回!回晚了父母会担心,下回就不会让你出去了!
师:谢谢你的提醒!最好把你在谁家,或游戏地点也提前告知父母,让他们更加放心!相信消除了这些顾虑,爸爸妈妈应该不会再反对你们和邻居小伙伴做朋友了!
活动三:自己的矛盾自己解决
师:和邻居伙伴一起真开心!那有没有发生过不顺心的事呢?
生:(举手、七嘴八舌)有!
师:看这架势,似乎矛盾也不少呀!快说说怎么回事?
生:我和XX都想看《奥特曼》的书,书是我的,我想自己先看,再借本别的书给他看,他不肯,就告诉了我妈妈,妈妈就把书给他了。我很生气,再也不想理他了!
师:你们现在还在一起玩吗?
生:很少了!总是他来叫我!
师:是这样呀!你们遇到过这样的矛盾吗?怎么解决的?
生:唉!这点小事!别人来到自己家就是客人,当然应该让客人先看了!
师:噢!你还知道主客之别,真不简单!
生:就让给邻居看吧,他看一下就要回家了,你可以在家慢慢看呀!
师:能为别人着想,好孩子!
生:还可以说好,自己先看一下,等下借给邻居带回家看,他就不会和你抢了!我上绘就把新买的水枪借给邻居了,他第二天还给我带了个泡泡糖!
师:将心比心呀!
生:老师!我有不同意见!我觉得不能都怪XX,他的'邻居也有不对!
师:噢?你是说说他怎么不对了?
生:书本来就是XX的,别人不肯借他就抢,很不尊重主人!
师:有道理!客人也应该尊重主人呀!何况借别人的东西是要经过别人同意的。
生:他还向XX的妈妈告状,害XX受委屈,要是我,也不想跟他玩!
师:你们觉得呢?
生1:我也讨厌告状,害妈妈骂我!
生2:明明是他不对,妈妈还帮他,真烦!
师:怪妈妈吗?
生:开始有点,后来想通了,妈妈当然会先教育自己的孩子让着客人,我不怪妈妈!
师: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师:海怨邻居小朋友吗?
生:有点!
师:大家怎么帮帮他?
生1:这点小事,别放在心里,男子汉嘛!
生2:你和他都有不对,互相原谅就好了!何况他还总是主动来找你,就原谅他吧!
生3:你们是好朋友嘛!互相谦让一点,如果老扯皮,妈妈会不让你们一起玩的,那就没朋友了!
师:XX,听了同学们的话,对你有帮助吗?
生:我也不该为一点小事长时间生好伙伴的气,我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回去我就主动找他和好!谢谢同学们!
师:XX的矛盾解决了,真开心!可还有些小朋友正在为闹矛盾发愁,咱们也去帮帮他们!
情景表演—:教材26页小故事
情景表演二:《我该怎么办》(剧情:甲、乙、丙三个是邻居。甲和乙、丙都是好朋友,可乙和丙关系却不好,他们都偷偷叫甲不跟对方玩,甲不知该怎么办了。情景由学生表演,观众分四人小组讨论)
师:(总结)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可放心多了!看来,今后和邻居小伙伴之间就是发生了一点误会或矛盾,你们都能够不找大人帮忙,自己就可以解决好它,爸爸妈妈也不会因为你们的小矛盾反对你们交往,甚至破坏邻里之情了!老师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这些生活在高楼大厦里的孩子都能和邻居成为朋友,让自己生活得更丰富、更幸福!
板书设计
我和邻居小伙伴
友好谦让 互帮互助
矛盾误会 商量解决
和谐相处 共创幸福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话题的焦点集中在城市孩子回家后的孤独上。衣食无忧,家人众星捧月,却依然代替不了缺乏同龄伙伴的孤独。如果说白天在学校里,孩子们还有学习、游戏、倾诉、竞争的伙伴,那么,放学回家后的情景就与白天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城市里的家长们有太多理由不让邻里间的孩子交往,自己却也往往抽不出空来陪孩子。即使有家人陪伴,也不能代替孩子需要有同林玩伴的需要。从平时的学校生活中观察,孩子的交往能力越来越弱,适应环境越来越难,与人沟通也存在问题。自私、狭隘、偏激……似乎越来越多地从孩子身上暴露出来。怪孩子吗?还是怪我们过分的限制了孩子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很多心理问题、性格变异来自于内心的孤独,也许我们还没发现,孩子更没有意识到。
开课时的:“说”,其实就是一支火柴,我要用它去点燃孩子内心渴望朋友的火种。让拥有邻居伙伴的孩子更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幸福,让还没有邻居伙伴的孩子意识到,自己回家后的诸多不快、不满其实来自于内心的孤独,从而渴望打破看似正常的“回家后”生活方式,拥有属于自己的“家庭伙伴”。
但说起来简单,事实上障碍重重。经过课前与学生谈心,我发现障碍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父母的限制;伙伴间的矛盾。于是我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没有伙伴真孤单”和“自己的矛盾自己解决”两个活动,通过表演、分析、交流,用生活中的实际来指导孩子,解决他们实际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从而帮助孩子更好的生活。
《小伙伴》教学反思5
教学目标:
1、认识“餐、丢、矿、糟糕、粗、概、共、汽、记、保、管、夹”13个生字。会写“问、间、伙、伴、共、汽”6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并学会分角色朗读。
3、了解小伙伴们对待玛莎丢失背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所以对语文阅读教学最关键的是指导学生读课文时达到正确、通顺、流利,如果能读出感情,那是最好不过的了。认字学词,积累语言也是其中的重要任务。此外,也要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方法,以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材分析:
《小伙伴》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讲了三个小伙伴关心玛莎的事。让学生明白:要乐于助人,多关心身边的人,多为他人着想,做个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这篇课文学生非常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初步学习13个生字。
2、学写"问、间、伙、伴"四个字。
课前准备:图片、生字卡片
一、自读课文
1、结合生活实际谈话,揭示课题。
2、说一说,你的小伙伴是谁?
3、板书"小伙伴",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小伙伴有哪些?在小伙伴之间发生过什么事?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话,理解"伙伴"之意,并运用阅读期待激发学习兴趣。]
4、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划出生字多读几遍。
5、想一想,课文中的小伙伴是指谁?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
6、采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读音。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部分学生读,其余当评委。
(2)、同桌同学互读。
(3)、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4)、指名几位学生读课文。
一个个生字,同学们都会读了,把它藏在课文中,你也会读吗?谁来念念课文?
二、合作交流
1、再读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小朋友?谁是谁的小伙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玛莎、维加、安娜、安东。同时引导学生说
说:玛莎是维加的小伙伴。维加是玛莎的小伙伴。玛莎的小伙伴有维加、安娜、安东。……)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学生简单叙述)
3、复习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读书小组长检查组员识记生字。(取出生字袋中的生字,带领组员
读,然后把会读的生字放回袋中。遇到不会或不熟练的.,请同学相互帮忙。)
4、指导书写"问、间、伙、伴"四个字。
5、出示四个字,引导学生分析(有什么特点?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并
尝试书写。
("问、间"都是半包围结构,偏旁是"门字框";"伙、伴"都是左右结构,
偏旁都是"单人旁"。)
6、重点指导书写"问"、"伙"。
7、学生书写。
[ 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弄清主次笔和间架结构,
然后请学生尝试书写,再辅以教师指导,力求使学生达到书写规范、整洁。]
8、小组合作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进一步读懂三个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
(维加、安娜只有询问关心、责备,没有实际行动。安东用行动去关心,玛莎很感动。)
(2)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比一比,哪组分角色朗读得最好(可以配上动作表演)。
三、品读领悟
1、自由读课文,思考:春游那天,小伙伴们都在吃午饭了,惟独玛莎站在
一旁。同学们见了,是怎
2、 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讨论: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谁做的最好?为什么?
(2)、小组同学编排课本剧,尝试表演。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三个小伙伴的不同表现(维加:问,说;安娜:说,说; 安东:掰,放,说。),想象安东当时是怎么想的,深入了解安东的帮助,在当时来说是最有用的,最具体的关心。
四、创设情境,设问导思,拓展延伸。
(一)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这样吧,现在老师就是丢了中餐的玛莎,你们就是我的小伙伴们。你们发现了会怎么做呢?为什么这样去做呢?(学生走近“玛莎”,采用不同方式的关心帮助。)
(二)在生活中,我们的小伙伴也一定会遇到困难,你帮助过谁呢?或者你接受过谁的关心和帮助呢?
五、巩固生字新词。
1、出示新字词,学生自主识记,鼓励个性化的识记方法。
2、汇报交流,强化记忆。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看起来简单,可是越仔细琢磨却越觉得不好把握。首先,很容易把课文的重点放到教育孩子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上,上成思想品德课。其次,课文中的几个人物的定位把握不准。我们组的七位语文老师一起分析,维加和安娜虽然只是口头上的询问、担心,但是也是对玛莎的关心。如果简单地褒贬,对于他们来说不公平。同时,在生活中,这样的关心也是存在的,必要的。
并且从题目上看,“小伙伴”是指的这四个人物,指的是一个群体,不能突出一部分,淡化一部分。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觉得在教学课文时首先要确定这是一堂语文课,而不是思想品德课,要上出语文味。上出语文味就要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堂课的识字教学虽然顾及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但是没有做到很好的引导学生识记字形,导致学生对生字的字形印象模糊。。在教学中还是要关注语言文字,通过读、思、品、议去感悟语言文字,去提高语文素养。
《小伙伴》教学反思6
读这篇课文,留意到了课后习题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再演一演。因此教学这课,我就根据这一题来展开。
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童话是最具吸引力的。《三个小伙伴》主要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故事内容浅显易懂,角色鲜明。教学时,我让学生进入角色,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担当起角色在组内进行练习朗读。这样教学的氛围也会因此热闹起来。当学生进入角色后,就不由自主会产生出表现的`欲望,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角色表演童话故事。表演时,仍然可以采用四人小组进行,三位同学分别扮演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另外一位同学扮演小树。在故事中,小树也是“核心”人物之一——因为是栽树,才会有这样一个故事。所以,表演中不能遗漏了小树这个角色。
表演这个童话故事,我想仍然应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故事中,进入角色,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童话故事的主人。
另外,正式表演时,教师适当准备一些小道具,比如,小野猪、小象、小袋鼠的头饰。关于头饰,课前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他们通过真正地自主参与,更好地走进故事,融入到角色中去。同时,这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从而真正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通过表演,回过头再让学生来读课文,学生读得更加出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上台来讲一讲这个童话故事(复述故事),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加入自己的语言加以讲述。复述故事,不但进一步加深了孩子对故事的情感体验,而且又一次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这样,背诵也就不在话下了。
《小伙伴》教学反思7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提高“读”的质量,自主品读悟读。
在读课文时,我设计了“你最喜欢三个小伙伴中的哪一个?你觉得它哪些地方很可爱?”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边自由品读课文时,我边引导学生想象小野猪撅起小嘴,用力左右“拱”的样子;小袋鼠挺起肚子,吃力地运肥料的样子;小象一会儿“吸水”,一会儿“喷水”的样子。把朗读和想象有机地结合,学生很自然地把自己就当作了小野猪、小袋鼠和小象,再朗读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还及时地对学生的'朗读作出评价,激发学生读书的乐趣,给学生提供阅读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悟了就说,悟了就演,让学生先把感悟的读出来,说出来,演出来。
《小伙伴》教学反思8
本堂教学循序渐进,让学生易于接受;采用了一些生动的表现方式,如猜谜语、观察图片、“花落谁家”游戏,调动了课堂气氛,多媒体课件的介入,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注重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乐于说话,这些是比较好的一面。
但同时,学生之间面对面交流不足,忽略了让学生之间直接对话,学生对自己所夸得伙伴的形式有些单一,不能多方面的说出伙伴的优点,学生的阅读面狭窄,是一个缺陷,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拓宽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还有在引导学生举事例夸伙伴时,不能把事说具体。还有在夸自己想夸的小伙伴一环节中,再适当多给些时间,同时老师参与其中,适时引导,相信效果会更好。
《小伙伴》教学反思9
江苏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故事告诉了人们这样一个道理:遇到困难的时侯,只要大家密切合作,就能把事情做好。
在上这篇课文之前,我就想该怎样才能上好这篇课文,才能让孩子们喜欢这个童话故事呢?我想起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受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于是,我就做了以下尝试:
教学片段
当我精神抖擞地走上讲台。“同学们,今天我们用一种新方法学习第19课《三个小伙伴》……”我话音没下,“快嘴”张和耀就站起来问:“老师,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方法老师先不说,老师想考考大家,看谁是最喜欢动脑筋的孩子?你们先按老师的提示学习课文,再给我们学课文的方法取个名字,好吗?”“好!”学生们欢呼起来。
师:谁想读课文就站起来大声读,好吗?
生:我来。
生:我想读……(几乎是在同一时间,班上三分之一的学生都站起来想读课文。)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读完后]师:谁认为自己在班上读书最好,就站起来读。
(学生争先恐后地一个一个站起来读,场面极其热烈,其间,学生之间还相互指出不足之处。)
师:同学们认为课文里哪些句子或自然段写得好,就站起来读,读完后,要说说为什么这些句子或段落写得好。
(学生读后各抒己见。)
生;我喜欢第一自然段,我从这自然段知道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是好朋友。
师:哦!你怎么知道它们是好朋友呀?
生:因为它们一起去山上栽树呀!
师:对,它们一起去山上栽树,可书上找不到“一起”这个词呀!
生:书上不是写“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同上山栽树”吗?
师:(板书:一同)对,书上出现的是“一同”,但你刚才说它们一起(板书:一起)去山上栽树,(指板书),这两个词的意思一样吗?
生:一样。
师:那同学们能用别的`词换这两个词吗?
生:能,一齐。
师:你懂的词语可真多。
生:一道。
师:你也是词语高手。
……
就这样,学生都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于是我又趁热打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推上高潮。
师:同学们刚才读得很棒,也说得很有道理,老师发现你们可真会学习呀!不知道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生:能(学生纷纷大声说)
师:好,下面就分小组演故事,演好了,再派代表上台表演,我们一起来评出“最佳”演员。
(学生分小组练习表演,然后推选代表上台表演故事,并评出最佳演员。)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终于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咱们班的同学不仅会读书,表演也是最棒的,只要你们继续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班肯定会有电影演员。(哈哈……学生高兴地笑了)下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课文的时候做了些什么?
生:读书。
生:说话。(“也就是说自己读书的理由”师补充。)
生:表演故事。
师:很好,谁来给我们刚才学课文的方法取个名?
生:读读。
生:表演。
……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就把今天学课文的方法叫“读读、说说、演演”,好吗?
生:好……
(学生开心地笑了,看着孩子们喜悦的笑脸,成功的激动,我的心里乐极了。)
反思:
这是一堂气氛热烈的语文课,也是站在讲台上9年来第一次令我真正兴奋的一堂课。过去,总不敢放开手让学生学,总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以致于堂堂语文课从字、词教学到朗读教学都是手把手地教学生,一堂课下来,不是老师累得筋疲力尽,就是整个课堂了无情趣,死气沉沉,天长地久,老师再拼命地教,学生也只记住了一些死记硬背的内容,毫无主见可言,碰到活点的题也只能空白交差了事。如今,在新课程改革春风沐浴下,我的教学方式也慢慢发生了一些变化,知道了语文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重要的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知识的学习不必遵循固定不变的程序,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这样,一定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节课的尝试,我更坚信了这么一句话:“放开手,相信孩子,他们会走得更好”。
《小伙伴》教学反思10
《小伙伴》这篇课文以春游为题材,写了春游时玛莎丢了背包以后,几个小伙伴对待这件事情的不同态度。
本课教学中,我特别注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字。如,在“字词教学”中,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想带读哪个就读哪个”,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让学生“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等等。正因为关注了每个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好奇的问题,自信地读和说,尽情地去体验,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非常高涨。
朗读永远是课堂不变的主旋律。教学活动中,我将读贯穿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边读边看图,分角色读,指名读,集体读,四人小组合作读,师生共同读等,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会读课文”经历了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涵着的情感及道理。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朗读中,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是存在差异的,而我的要求总是想达到一致,此时又忘掉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小伙伴》教学反思1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1、范读课文。提问: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是谁呢?根据回答(作板书):小野猪、小袋鼠、小象
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这三个小伙伴是怎么上山栽树的。指导看图: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了,它们是怎样的心情?(高兴
开心)
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它们的心情来。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并评价。
2、它们手里带了栽树的工具吗?它们怎么栽树呢?遇到什么困难了?自读课文,找出遇到的困难,划下来,多读几遍,并体会它们的心情。(指名朗读,引导体会)板书:挖树坑
运肥料
运水浇树
3、有好办法解决吗?自读课文,找出解决的办法。(指导朗读)
什么叫“吸足了水”?小伙伴在山上栽树,小象从山上跑到河边,一定很远,还要把长长一鼻子的水运到山上,多不容易呀!指导读第五自然段,
4、小树终于栽好啦!齐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指导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讨论:谁的功劳大?(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5、得出结论:只有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团结力量大。
6、齐读课文。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中,基本完成了初定的.教学任务。学生能体会角色的心情,较为流畅地有感情朗读课文,并且通过讨论,逐步明白了成功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而是要团结起来,共同出力的道理。
但是,我却感觉到,在指导朗读上,还不够深入,有些浮于表面。每一部的指导,都好像在往前“赶”。学生还没有读到位,就又赶到下一环节去了,所以在最后的齐读课文时,朗读总觉得差那么点。我想,如果能在教学中让孩子再去演一演,让他们真正能够融进课文中,体会到从一开始高高兴兴上山栽树,到遇到困难的着急难受,再通过想办法、同出力解决困难,最后得到栽树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达到自我感悟,自我教育的目的,学起来才更津津有味。
《小伙伴》教学反思12
《三个小伙伴》是一篇童话,讲的是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一起上山栽树的故事。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一同上山栽树。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写三个小伙伴在栽树过程中,各自发挥长处,密切合作。第六自然段写小树栽好后,三个小伙伴非常高兴。课文的几幅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故事的内容。本课训练的重点是读背课文和识字写字。
在教学《三个小伙伴》时,由于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年龄相对较小,生活阅历简单,所以在板书时利用图片代替文字的方式,这样表现的更直观、更能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实施效果反应这样的方法很有效,孩子们不但明白了种树需要用到的工具,而且对所需工具有了视觉上的'了解,进一步了解了生活。
新课改指出:读书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为了适应现代教学,在本课之中我采取了以读代讲的方法。比如: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方法,让孩子们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受到启迪。另外孩子们通过朗读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课文,而且有的孩子在朗读练习中也达到了背诵的要求。另外,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自己解决“没有锄头挖树坑怎么办?”等三个问题,然后看小野猪、小象和小袋鼠是怎么做的。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自去实践,学生不断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今后的一生中都能不断地探究,不断地学习。
整节课走下来,感觉比较流畅!但仍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1、在指导孩子朗读这块做得不够透彻,孩子们本可以读得更好,由于自己引导得不够,使孩子们的朗读停于表面;
2、过高估计了孩子们的能力,以至于讲故事的环节完成得不够好!
3、一些细节还考虑得不够周到,如:板书的设计、幻灯片的制作等!
《小伙伴》教学反思13
这一周美术讲了第二单元第一课多彩的校园生活——《小伙伴》,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社会体验,在认知理解等各方面都正趋于成熟;正在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对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由于经验、认识能力所限,有些看法和观点不够全面,并且易受他人影响。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看法和观点,给予学生慢慢理解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持久的探知兴趣。
“几何写生”和“人头像”课是最好教学生学会绘画的观察方法,特别是人头像画,学生很感兴趣。学生学习了绘画的观察方法,对今后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作出较正确的观察。“不同才是艺术”是我上课时说过的话,这节课的重点就是教学生学会绘画的观察方法,明确的观察任务、正确的`观察方法、良好的观察习惯等都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カ。在生活中观察、在各学科对比中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在观察中积累素材,在观察中储存形象,在观察中总结学习经验。要让学生感觉到观察生活、观察伙伴和表现伙伴是一件有趣、有意义的事。
不足之处就是留给学生绘画的时间太少,原本打算让学生只尝试画五官的位置和比例,但不少学生过去已有从局部去观察的习惯,认为几分钟就能完成作业,其实很多同学并没有画好,同时也打击了他们的信心。
《小伙伴》教学反思14
本课讲了小水滴齐心协力帮助木船和干枯的禾苗的问题。我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的故事。孩子们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办大事的道理。我于是把“齐心协力”写在了黑板上,问他们,你觉得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做呢。有的学生说,马上我们班的`课本剧和诵经就要参加表演了,我们应该齐心协力,认真排练争取演出成功。
有的学生说,如果有人排练的时候不听话或者捣乱,我们就会练不好,就会影响演出了。孩子们表示同意,他们说了很多,通过课文里的故事学会了其中的道理,并且能联系生活经验总结出做事的办法,我觉得孩子们是真的读懂了课文。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会知识,语文给予孩子们更多感悟生活的方法,相信语文课中学习会让他们成长的更快更好。
《小伙伴》教学反思15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课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位置,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的求知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拓展思维空间。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初步学习13个生字。
2、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小伙伴们的不同态度。
3、了解小伙伴们对待玛莎丢失背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教学重点】
初步学习13个生字。学写“伙”、“伴”两个生字。
【教学难点】
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教学环节】
一、结合生活实际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小伙伴)
2、我们生活在集体里,大家都有很多小伙伴,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小伙伴有哪些?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话,理解“伙伴”之意,激发学习兴趣。
3、书写“伙伴”两个生字(“伙、伴”都是左右结构,偏旁都是“单人旁”。)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弄清主次笔和间架结构,然后请学生尝试书写,再辅以教师指导,力求使学生达到书写规范、整洁。
二、提出要求,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读读这篇课文。
(一)采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读音。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部分学生读,其余当评委。
2、开火车认读词卡。
(二)、再一次读课文,说说文中的小伙伴都有谁?他们发生了什么事?
三、研读课文,初步理解感悟: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导读出奇怪的语气。
2、自由读课文2——8自然段,找找哪几个自然段写维加与玛莎的对话。
3、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指名读维加说的话。
“你怎么不吃呀?”指导体会维加的关心、奇怪、急切,并指导朗读。
“维加一边……一边……”理解“真糟糕”,体会好长时间才能回家对玛莎来说是很糟糕的事。指导读句子。板书:关心
(2)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认识省略号,体会其作用。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2——4自然段。
4、学习课文5——7自然段。
(1)安娜说了什么?此时安娜心情怎样?
(2)玛莎怎么回答?指名读,体会玛莎的惭愧、伤心与难过。
(3)安娜还说了什么?“大概”是什么意思?从安娜的话中我们还看到她对玛莎的提醒。指名读这句话。板书:提醒
(4)分角色读文。
5、学习8自然段。
看到玛莎没有午餐吃,维加关心地询问她,安娜善意地提醒她,安东又会怎么做呢?
(1)齐读第八自然段。安东说了什么?指导读好安东的话。
(2)用比划出描写安东动作的词语。理解什么是“掰”。
(3)安东将一大半面包分给玛莎,他当时怎么想的?板书:分享
(4)再读这一段,记住这个可爱的男孩安东。
四、创设情境,设问导思,拓展延伸:
1、出示挂图:你能一眼认出图中的小伙伴吗?从哪儿看出来的?
2、在玛莎的三个小伙伴中,你喜欢谁,为什么?板书:乐于助人
3、说一说:在生活中,你们帮助过你的小伙伴吗?
五、结尾: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都很认真,老师希望我们小朋友在生活中能乐于帮助身边的朋友,特别是像安东一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身边的小伙伴,你们能做到吗?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六、板书设计
28小伙伴
维加关心(语言)
玛莎安娜提醒(语言)乐于助人
安东分享(行动)
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可见语言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小学生所处年龄正是语言和思维发展的黄金期。因此,我们要在低年级加强语言训练,训练学生口头语言表达技能,为今后的写作作好铺垫,打好基础。《小伙伴》小中见大,描绘的是三个小伙伴对待玛莎丢了书包后的不同表现,旨在说明一个道理:要用实际行动给予别人最需要的`帮助。整篇课文充满人文情感,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故而学习本文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对于这样一篇生活情趣盎然的短文,通过讨论、反复朗读、联系生活谈感受等手段,引导学生在读着自己喜爱的故事中产生了与帮助他人的愿望。
一、注重教给朗读的方法,促进学生自读自悟。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自悟自读”。为了避免老师讲得多,提问多,引导得多,我运用学习小伙伴的口吻,用浅显的语言把练习朗读的方法教给学生。“我抓住了能帮我读出感情的词语和标点符号。”“当我知道了,玛莎和维加在想些什么时,我就把句子读好了。”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自读自悟、边读边思,同桌交流,使学生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去体会感情,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地语言熏陶。在上课过程中,正是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让我体会到了令我激动的气息:学生自由阅读,灵活运用方法,自主合作讨论,各抒己见。如读到“你怎么不吃呀?”这句话时,有的学生抓住问号,迁移以往学过的知识,体会它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进行朗读练习;有的学生入情入境,体会维加当时的想法,读出他非常奇怪的语气。尽管大家练习朗读的方法不同,但都或近或远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经过点拨,孩子们都感悟到了人物当时的心情,绘声绘色地读出了人物说话的语气。
二、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联系生活运用词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这是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阅读提出的阶段目标。《小伙伴》这一课中,“糟糕”这个词语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学生读了带有“糟糕”的这句话后,我奇怪地问道:“究竟发生什么事了,让维加大喊‘糟糕’,你能说说吗?”孩子们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各抒己见:“玛莎把背包丢了,她得饿肚子了,这可真糟糕啊!”“离回到家还有好长的时间,玛莎的肚子要饿好久哪,这可真糟糕啊!”“玛莎回到家,可能要被妈妈批评了,这可真糟糕啊!”学生在补白说话中明白了“糟糕”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顺水推舟,又随即问道:“那在你们的身上发生过糟糕的事情吗?”孩子们纷纷联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的说:“我去上学,可是忘了带书包,这可真糟糕啊!”有的说:“我忘了把开水带到学校里来了,今天上完体育课没水喝,这可真糟糕啊!”有的说:“有一次,我不小心掉到泥坑里去了,这可真糟糕啊!”……听到学生准确而生动的表述,我就势引导“想想自己当时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这时,孩子们都皱着小眉头,把句子读得抑扬顿挫。“糟糕”词语的教学到此,从课堂呈现出来的效果看,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糟糕”的意思,能运用“糟糕”说一句话,而且还体会到了“糟糕”的感情色彩。我觉得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三、分角色表演朗读,发挥合作学习优势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尤其应当重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精讲多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由于本课主要是对话,而且表现的是生活场景,故而可以借助表演的方式使学生在演中读,边演边读,既注意不同角色的语气变化,更重要的是深入角色的内心,充分体会到晚辈的孝顺和长辈的慈爱。同时,分角色合作表演朗读调动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切磋中提高有感情朗读的水平,深化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四、识字方式多样,巧借板书强化
字词的学习是低年级语文阅读课的重点之一,通过动作演示识记“掰”,再巧妙地借助板书,加强“伙”、“伴”等字的记忆,以及借助读长句巩固其他字的识记,等等。形式多样的识字增添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散发出活泼的气息。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小伙伴》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优选)《小伙伴》教学反思07-10
小伙伴教学反思优秀09-26
《小伙伴》教学反思(15篇)03-06
《小伙伴》教学反思15篇02-26
小伙伴教学反思15篇02-20
美术课小伙伴教学反思09-14
《小伙伴》教学反思集合15篇03-21
《小伙伴》教学反思通用15篇04-11
《小伙伴》教学反思(集合15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