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1
这是一篇介绍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发明经过的科学故事,让学生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这类课文以前也学过,如《鲁班和橹板》等,孩子们也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基于以上学生的经验,我觉得重点应放在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起因和过程上。
第二课时的教学我从探究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原因开始,过渡到学习第一自然段,在阅读对话中有效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指导“如果……就……”造句时,抓住文中句子——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出示四句写有“如果……就……”的句子围绕课文内容填空,进行环环相扣地推理造句,既培养了思维能力,又进行了说话训练。
课文第二段是本文的重点段落。在教学两个孩子玩跷跷板的游戏时,我发现学生不由自主的在桌子上做起了试验。于是我让学生也来跟着课文做个试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我让一位学生上台把耳朵紧贴讲台的一头,我则用一支笔在另一头划,这个孩子惊呼起来:“声音好大啊!”孩子们争先恐后地高举小手也想上台做这个实验,于是我吩咐同桌一人耳朵紧贴桌子一头,另一人在桌子另一头用笔划着桌子。那么在一头的同学就能听到了响亮清楚的划桌子声。如此同桌互听。同学们惊讶的说:“真的能听到!真的能听到!”实践给孩子们带来了惊喜,通过发现和体验,增强了对课文的理解。他们有了实践发现后非常兴奋,对听诊器的可行性有了感受,也对雷奈克的兴奋和激动有了感悟。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2
一、抓朗读
在语文课堂上,我始终强调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课前预习,我让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听诊器发明经过的词、句子;课上,始终强调朗读,只有通过朗读学生才能进入角色,进入课文的情境,学生才会对课文会有比较深刻的领会;课上读书形式多样,通过范读,练读,指读,选段读,男女分读,而且读得好坏不算,首要条件就要声音响亮,用自己的声音激发自己的信心,我行,我敢读,我要读。
二、善想象
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如果我们无法创设一种情景让他尽情“散发”,那么无疑会抑制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我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课文的情景中,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物来思考、来动作,从而让学生来领悟体会当时雷奈克的感受、想法,在教学中,为使学生更好地体会雷奈克所见所感,我就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从而体会该角色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的不同表现。在感悟课文的同时,语文教学决不能忽略语文能力和思辩能力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不能空穴来风,找准生发点训练,则能收到多种功效。在指导“如果……就……”造句时,抓住文中句子——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出示四句写有“如果……就……”围绕课文内容的填空,进行环环相扣地推理造句,既培养了思维能力,又进行了说话训练。
三、重合作
从课堂教学的效率来看,自主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扩大参与面,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意识的形成。由于学生在小组内、在同伴间,在合作学习的形式过程中,紧张情绪将大为缓解,害羞心理将更容易克服。所以,教学中让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演一演事情的经过,来体会雷奈克的内心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再用讨论、复述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发明听诊器的.经过。这就使得情境成为训练学生直觉思维的最好凭借。这样学生融入情境之中,而情境也因学生的加入变活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使情境成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土壤。
总之,在教学中,要体现“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它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实践性”的精神,突出情境的开放性、包容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创新余地。这样,学生经历了一个观察、体验、表达的过程,再来欣赏语言文字,会更加感到语言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3
反思主题:着重指导发明经过,忽略人物心情变化!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写了雷奈克的医生一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实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上课之初,读题质疑: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东西做的?是怎么发明的?问题直奔主题,自然进入新课的.教学课中。学习课文第二段,讲的是雷奈克从两个孩子玩跷跷板的游戏中得到启示,用小木棍听到了病人的心跳和内脏的声音。这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教学这一段先读课文,再指复述,接着演一演,说一说雷奈克会怎么想,怎么做。在这里没有着重讲雷奈克心情的变化,所以孩子在做本课的练习时有些盲目。都是“惊奇”、“激动”等的概括,对于标点的变化也没有着重讨论。孩子对于人物心情在此的变化没有进行更深入的讨论,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泛泛体会。
而对于发明听诊器的过程,我带着孩子一遍一遍在复述,所以基本上每个孩子都可以说出来。对于课文所反映的道理: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却因为课堂时间有限,一带而过,孩子不能留下深刻印象,让自己写时,有孩子又离题太远,发挥过度。
课堂时间要合理分配,不能只为突出重点而忽视整体教学!人物情感变化是需要孩子用心去体会,本来就不太容易教学,所以课上应有专门指导练习,学生才能走进人物内心,深入理解课文!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4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文中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一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实验,发明了世界上地一个听诊器。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我让学生也来学习课文做个试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桌一人耳朵紧贴桌子一头,另一人在桌子另一头用笔划着桌子。那么在一头的同学就能听到了响亮清楚的划桌子声。如此同桌互听。第二个试验是将纸卷成筒儿,一头靠着同桌的胸腔,一有关当局凑近自己的耳朵,听对方的呼吸声、心跳声。由于试验时做得不够严密,纸筒会露风,而且班上并不是十分安静,所以听到的大多是轰隆隆的空气声。也有同学听到了咚咚咚的心跳声。实践给学生们带来了一个惊喜,一个发现和一次体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他们有了实践发现后非常兴奋,对听诊器的可行性有了感受,也对雷奈克的高兴有了感悟。
课文是科学故事,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让学生明白只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在教学时先从题目入手,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好好权衡一下,你觉得哪个词语最吸引你的眼球?”大家一致得出是“第一个”,并说出了道理,因为听诊器我们并不陌生,已经很普及,但最先发明的人应该是最了不起的,在探究下,我们进一步读好课题,此时问学生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会对听诊器是谁发明的很感兴趣,第一个听诊器是怎么想起来发明的呢?会是什么样子?这些有价值问题的产生更有利于学生深入学好课文。
第二自然读是全文的重点,讲述了受孩子玩跷跷板的启示,雷奈克做出听诊器的雏形。课文除了对雷奈克成功地听见病人心跳后的喜悦进行描写外,对雷奈克发现过程中的语言、行为以及内心活动都没有很具体的描写,这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所以我指导学生在阅读时采取读中感悟、读中想象的策略。效果比较好。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总能发现很多问题,不过我倒有些喜欢这些问题。在课上,当学生朗读不到位,或理解有难度时,正是需要我们引导,体现教师价值的地方。今天,我上完了13课的第一教时,光自学生字词,朗读课文就花了一节课的时间。我并不觉得课上效率低,反而发现读准、读熟、读好课文,很多的问题都已迎刃而解了。当然,学生也有索然无味的时候,比如今天课上,有些长句读不好,但学生明显已失去了坚持的兴趣。此时,需要想些方法。我“故技重施,屡试不爽”。组织朗读比赛,以小组为单位。“今天,到底哪个小组读得最好呢?我要给你们打分。”学生立刻振奋了精神。“不过要想获得好成绩,必须每个成员都付出百倍的努力。”先给一段时间练读。学生个个都全力以赴,认真练读。课文读得有声有色。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也乐意纠正。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朗读的效果和学生练读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读书习惯,甚至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何乐而不为呢?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5
这篇课文有出色的心理描写,从“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见了!”中两个感叹号,将雷奈克医生不可名状的喜悦之情表现了出来。在课堂上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的。
生:(朗读)略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雷奈克的内心世界,读读这段话,你体会体会。 生:我想雷奈克一定是非常激动的,我从句子中两个感叹号看出来的。
师:你来读。读得很流利,我听出来雷奈克的'高兴,但是好象还不够。你们想想:他整日思索的问题终于解决了,这怎么能不令他欣喜若狂呢?(谁再来读) 生:(读略)
师:有进步了,人在激动时神情会有什么变化呢?
生:我仿佛看到了他的眉头舒展了,脸上笑容满面。
师:那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要把自己当成是雷奈克,和他一起呼吸,一起欢乐! (生有感情地朗读了这句话)
反思: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一般仍表现为一种外在的接触语言的心理,还不能真正地向演播艺术家那样,感受语言文字,并力求来表现它。所以,促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必须让学生先转变读的角色,来真切地感受语言,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利用挂图、插图或联系感性经验,使课文的图景、情节在头脑中映现出来,能很好地激发情感。我发现小学生好动、爱表演,在表演时能全身心投入,这时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对课文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能用心体会。因此,边演边读,就成了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好方法,它使朗读指导事半功倍。在上面这个片段中,我请同学把自己当成是雷奈克,和他一起呼吸,一起欢乐,表达心中的喜悦之情,应该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6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本文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从一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试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告诉我们只要平时爱思考、爱观察,爱实践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抓住“课中实践”这一策略走进文本。上课伊始,先板书课题,指名说说你所见过的听诊器是什么样子的。在什么地方见过?再请同学上黑板画画见过的听诊器,然后读课题质疑。学生们提的问题有: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东西做的?是怎么发明的?问题直奔主题,自然进入新课的教学。
在新课教学中,学习课文第二段,讲的是雷奈克从两个孩子玩跷跷板的游戏中得到启示,用小木棍听到了病人的心跳和内脏的声音。这是本文的重点段落。在教学两个孩子玩跷跷板的游戏时,我发现学生不由自主的在桌子上做起了试验。我让学生也来跟着课文做个试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桌一人耳朵紧贴桌子一头,另一人在桌子另一头用笔划着桌子。那么在一头的同学就能听到了响亮清楚的划桌子声。如此同桌互听。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做第二个试验,将练习本卷成筒儿,一头靠着同桌的胸腔,一头凑近自己的耳朵,听对方的呼吸声、心跳声。由于试验时做得不够严密,笔记本卷成的`筒儿会露风,而且班上并不是十分安静,所以同学们听到的大多是轰隆隆的空气声。也有同学听到了咚咚咚的心跳声。实践给学生们带来了一个惊喜,一个发现和一次体验,增强了对课文的理解。他们有了实践发现后非常兴奋,对听诊器的可行性有了感受,也对雷奈克的兴奋和激动有了感悟。所以说,“动”起来的课堂更深的学生们的心。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7
学习这篇课文时,我抓住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抓住雷奈克为什么能够从小孩玩跷跷板的游戏中获得启示,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行质疑。让学生通过这一问题,触摸雷奈克的内心世界。通过这样的设计有针对性地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质疑能力。当学生探究自己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时,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思考就会更加深入,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在学习第二段时,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利用它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体会雷奈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实践,致力于医学研究的精神。利用阅读时在读中联想的策略组织教学,了解发现的经过,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按小组分角色演一演事情的`经过。体会雷奈克的内心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用讨论、复述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8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文中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一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实验,发明了世界上地一个听诊器。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抓住课前质疑,课中实践,课外延伸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出文本。
课伊始,先板书课题,指名说说见过的听诊器是什么样子的。再读课题质疑。学生们提的问题有: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东西做的?是怎么发明的?问题直奔主题,自然进入新课的教学。
课中,学习课文第二段,讲的是雷奈克从两个孩子玩跷跷板的游戏中得到启示,用小木棍听到了病人的心跳和内脏的声音。这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教学这一段先读课文,再指复述,接着演一演,说一说雷奈克会怎么想,怎么做,体会雷奈克整日思索着“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这种致力于医学研究的尽职精神。接着,我让学生也来学习课文做个试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桌一人耳朵紧贴桌子一头,另一人在桌子另一头用笔划着桌子。那么在一头的同学就能听到了响亮清楚的划桌子声。如此同桌互听。第二个试验是将纸卷成筒儿,一头靠着同桌的胸腔,一有关当局凑近自己的耳朵,听对方的呼吸声、心跳声。由于试验时做得不够严密,纸筒会露风,而且班上并不是十分安静,所以听到的大多是轰隆隆的空气声。也有同学听到了咚咚咚的心跳声。实践给学生们带来了一个惊喜,一个发现和一次体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他们有了实践发现后非常兴奋,对听诊器的可行性有了感受,也对雷奈克的高兴有了感悟。课后,我布置同学们写一篇日记“做试验”,要求将做试验的过程感受写下来。再找一找有关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读一读。写日记的过程是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课文之后的升华,有利于积累运用文本语言。而读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则是有目的的培养学生读好书。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9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文中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一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实验,发明了世界上地一个听诊器。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抓住课前质疑,课中实践,课外延伸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出文本。
课伊始,读课题质疑: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东西做的?是怎么发明的?问题直奔主题,自然进入新课的教学 课中,学习课文第二段,讲的是雷奈克从两个孩子玩跷跷板的游戏中得到启示,用小木棍听到了病人的心跳和内脏的声音。这是本文的重点段落。教学这一段先读课文,再指复述,接着演一演,说一说雷奈克会怎么想,怎么做,体会雷奈克整日思索着“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这种致力于医学研究的尽职精神
接着,我让学生也来学习课文做个试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桌一人耳朵紧贴桌子一头,另一人在桌子另一头用笔划着桌子。那么在一头的.同学就能听到了响亮清楚的划桌子声。如此同桌互听。第二个试验是将纸卷成筒儿,一头靠着同桌的胸腔,一头凑近自己的耳朵,听对方的呼吸声、心跳声。实践给学生们带来了一个惊喜,一个发现和一次体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他们有了实践发现后非常兴奋,对听诊器的可行性有了感受,也对雷奈克的高兴有了感悟
课后,我布置同学们找有关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读一读,有目的的培养学生读好书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10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文中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一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实验,发明了世界上地一个听诊器。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在本课教育中,我主要抓好想象、实践、感受三个方面。
一、想象。课前,预习对于我们班的学生来说,已经养成了习惯,预习时,我要求学生边预习边思考以下问题: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他是谁?他为什么要发明听诊器?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东西做的?它有什么功能?等等。大部分学生就通过预习课文,理出主要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后面的学习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实践。课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到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过程,我让学生进行了较多的实验,比如讲到两个男孩玩跷跷板游戏时,我依次请了三个学生上台,分别尝试了耳朵贴讲台与不贴讲台所听到的我划讲台的声音的差异,继而让同桌合作在座位上完成这个实验。比如当讲到雷奈克把笔记簿卷成筒儿,清晰地听到病人的呼吸声、心跳声时,我又让学生同桌合作,先不用纸筒儿,把耳朵直接贴同桌胸腔,再用纸筒儿贴胸腔听呼吸声和心跳声,学生们很兴奋。
三、感受。课后,我布置同学们写一篇日记“做试验”,要求将做试验的过程中,感受到的耳朵紧贴的明显效果,感受到的呼吸声和心跳声,感受到的纸筒儿的魔力等感受写下来。再找一找有关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读一读。写日记的'过程是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课文之后的升华,有利于积累运用文本语言。而读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则是有目的的培养学生读好书。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课文是科学故事,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让学生明白只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在教学时先从题目入手,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好好权衡一下,你觉得哪个词语最吸引你的眼球?”大家一致得出是“第一个”,并说出了道理,因为听诊器我们并不陌生,已经很普及,但最先发明的人应该是最了不起的,在探究下,我们进一步读好课题,此时问学生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会对听诊器是谁发明的很感兴趣,第一个听诊器是怎么想起来发明的呢?会是什么样子?这些有价值问题的产生更有利于学生深入学好课文。
在组织学生精心学课文时,着重引导学生自己弄清听诊器发明的经过,并学会自己从中获得的启发。
第一自然段交代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起因。抓住人物的内心世界,找出相关词句,透过内心活动,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样的雷奈克,基于对雷奈克的了解,学生才明白他为了治疗病人潜心研究“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
第二自然读是全文的重点,讲述了受孩子玩跷跷板的启示,雷奈克做出听诊器的雏形。课文除了对雷奈克成功地听见病人心跳后的喜悦进行描写外,对雷奈克发现过程中的语言、行为以及内心活动都没有很具体的描写,这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知道学生在阅读时采取读中感悟、读中想象的策略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11
本次公开教学,我执教《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一课。本课是一篇科学故事,讲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文中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从一次偶然的发现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的试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备课之初,我反复思考了以下问题:
一、结合学段特点,结合文本内容,该怎样定位教学目标。特别是针对学案,怎样使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二、怎样把课文转化成恰当的问题,让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能顺利地学习课文,从独学与互学中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其实,这也是我们公开教学最侧重的两点。
在反复推敲以后,我确定了教学的`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2.默读课文,说说雷奈克医生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经过。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和实践。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环节设计。“学情调查”主要反馈字词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期待。“质疑探究”着重从重点词、关键句入手,通过读读、画画、说说等方式,了解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原因及经过。“达标检测”紧扣目标(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落实语言文字的迁移与运用的训练。“拓展延伸”则让学生在习得读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课外阅读,落实“多读书,少习题”的语文教学观。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感觉有扎扎实实、一板一眼的地方,但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教学情境的创设、字词反馈的落实、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语言文字训练的落实等都落到了实处。但是,最让人感觉失落的是小组活动的组织与展示。小组长不会组织,真正遇到阅读方面的问题也解决不了,导致汇报展示无效。不得已,老师又讲得太多。
总之,本节课我感觉最大的欠缺是学生训练不到位。正如评课老师所言“学生训练到位,展示才精彩”。所以,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要做好学生的引导与训练,让学生能真正在课堂上唱主角。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12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善于观察,肯动脑筋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教学这篇课文我按照故事发展的原因、经过、结果让孩子自行地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进行自学,再有选择地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话去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跟着教师相机进行指导理解重点词句,最后让学生思考学习课文后带给自己的启示。
一、直奔重点,整体把握。
如《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这篇课文,学习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是本文的重点。在精读课文时,我带领学生直奔第二自然段,以各种形式的朗读后让孩子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大部分孩子只是看着课文读句子,课堂也因此显得没有什么生气,冷却了许多。尽管这样,我没有放弃,心想一定要会有孩子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于是鼓励孩子们再用心思考,终于两个孩子的回答打开了僵局。平时不爱发言的敏玲答道:“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是有一天,他缓步从一个公园经过时突然被两个男孩玩跷跷板所吸引,于是停下来观察,发现了办法,做成听诊器;另一个期待能发言的健坤答道:“我认为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是这样的,他在公园缓步走过时受两个男孩玩跷跷板的影响后马上回到医院进行试验做成听诊器的。”其他孩子听了以后不由得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二、挖掘空白处,让孩子想象说话。
第二自然段的“他高兴极了,马上跑回医院。”,我让孩子展开想象,说说此时的雷奈克一路上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然后在孩子们想象说话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三、顺藤摸瓜,自主悟理。
学习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虽然花了近半节课时间,但我觉得还是值得的。在这样的基础上,后面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也非常顺畅。学习完全文,我引导孩子说说雷奈克是个怎样的人时,很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有的说雷奈克是个负责任的人;有的说他是个善于思考的人;有的说他是个爱动脑的人,有的`说他是个喜欢改进的人,听到孩子们的回答如此的精彩,我趁机将他们的答案揉合成一句话。此举让孩子们真切地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对待学习。
由部分再回归到整体,让学生再次走进课文,通过“说说雷奈克是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的交流,能使学生对雷奈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实践、致力于医学研究的精神有更清晰、更深刻的感悟,激发了立志向雷奈克学习的愿望,情感得以升华。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13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它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实践性。通过语文教学,还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等教育。但是,要上出一堂能够吸引学生的语文课并非一件易事。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往往方法单调、缺乏一定教学手段的语文课是很难吸引学生的。因此,只有教学手段多样化,轻松丰富有趣的语文课才能深入学生心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
在讲《世界上第一个听珍器》的.教学过程,首先进行激趣引入,我拿来一个听诊器让学生谈对它的认识,因为这是学生经常见到的,教室一下热闹起来,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这时我发问:“那么谁知道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发明的吗?”教室里又静了下来,老师这里有一篇课文它或许会给你一些知识。学生如饥似渴地望着手里的书,请你们轻轻地打开书,先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听诊器发明经过的词、句子,然后齐读说说感受。在这个基础上让他们观赏动画,形成具体的表象。再让他们闭上眼睛,一边在脑海里过电影画面,一边想象这一段的内容。在学习第二段时,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体会雷奈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实践,致力于医学研究的精神。知道阅读时在读中联想的策略组织教学,了解发现的经过,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按小组分角色演一演事情的经过。体会雷奈克的内心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用讨论、复述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发明听诊器的经过。在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书上是怎么说的呢?让我们捧起书本一起在书本中品尝吧。一个自然的过渡,又把学生带回了文本。学生经历了一个观察、体验、表达的过程,再来欣赏语言文字,会更加感到语言的魅力
这一节课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遵循个性化阅读的原则,充分让学生和课本对话,和作者对话,和老师对话,和同伴对话,感悟内容,品味语言。但是这样的课同样存在有不足之处。如,一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刻,表演的过程略为欠佳。二是有的不能克服自己的羞涩心理。在众人面前不敢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三是有时控制不好课堂会超时。总之,我认为适当地利用一些课文来编排表演是个不错的创举。 不但要引导学生披情入境,还要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使学生在学习和再创造中发展。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总结、反思、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14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本文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从一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试验,发明了世界上地一个听诊器。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一开始,我们以课题着手,抛出一些有价值的一些问题,并以此问题进行预习检测。如: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东西做的?是怎么发明的'?然后,我们直奔主题,进入新课的教学。
课文第二段是本文的重点段落。在教学两个孩子玩跷跷板的游戏时,我发现学生不由自主的在桌子上做起了试验。于是我让学生也来跟着课文做个试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我让一位学生上台把耳朵紧贴讲台的一头,我则用一支笔在另一头划,这个孩子惊呼起来:“声音好大啊!”孩子们争先恐后地高举小手也想上台做这个实验,于是我吩咐同桌一人耳朵紧贴桌子一头,另一人在桌子另一头用笔划着桌子。那么在一头的同学就能听到了响亮清楚的划桌子声。如此同桌互听。同学们惊讶的说:“真的能听到!真的能听到!”实践给孩子们带来了惊喜,通过发现和体验,增强了对课文的理解。他们有了实践发现后非常兴奋,对听诊器的可行性有了感受,也对雷奈克的兴奋和激动有了感悟。
带领孩子们走进文本,与主人公一起去经历、去感受、去实践、去发现,是何等的愉悦。我想:做一个有心人,能在日常的生活中去发现、去思考、去钻研,是对未来人才的要求。那么,就让我们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这些可贵的品质吧!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15
在学生初读完课文后,我出示生字词,这一环节有一些遗憾,例如:笔记簿的“簿”,我只是单纯地告诉学生读音,如果能联系生活(学生平时用的本子上面写的就是“练习簿”)效果会更好。再有“跷跷板”中的“跷”虽然是一个三类生字,但是学生很容易读错,如果当时我出示一幅图片(孩子玩跷跷板),更会利于学生记忆。
当再读课文时,我提出了一个要求:看看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原因是什么?事实上这个问题孩子在上课提出疑问时并没有提到,这个问题问得十分突然,我可以根据孩子当时质疑的问题“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发明的?”让孩子默读课文,找到文章哪一小节讲了这一问题,然后再回头来看第一小节的内容,学生会很快说出讲的是发明听诊器的原因,由孩子自己说出来,比我直接牵引的效果会好。
当理清课文的脉络后,我出示一道填空题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告诉孩子将每一小节的内容连接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是当时上课是有点操之过急了,总是感觉有点欠缺,但是看到孩子能根据我的提示完整地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感觉效果还是不错的。紧接着根据师傅的指点设计了一个将“如果…就…”的关联词贯穿全文的环节,我出示了三个句子,当时有点着急了,直接就让学生观察三个句子有什么特点,学生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课堂出现了冷场的现象,如果我让孩子先把后两个句子的内容补充完整,再去读读,仔细看一看,相信学生很快地会找到三个句子里都有关联词“如果…就…”,跟高兴班级的小沈同学有一双火眼金睛,他居然发现了三个句子都是写雷奈克思考的内容,其实我可以根据他的回答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句子是有先后顺序的.,是雷奈克一步步想的,但是当时我只是自己一味地说,学生好像有点茫然。随后我让孩子用关联词“如果…就…”造句,我发现师傅的这个环节设计的真巧妙,正是因为有了刚刚三个句子的铺垫指导,学生在造句时居然很流畅很精彩,这是以前没有过的,记得之前做练习有造句的题目时,学生写的句子总是干干巴巴的,感觉让他们写个句子很吃力,看来课堂上启发孩子的思维还是很重要的。正如师傅所说,不要怕去尝试,课堂上的内容要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启发,让孩子在学完一堂课后,不仅仅是能读熟课文,更重要的是有所收获,虽然今天的语文课我上的不是很好,一些过渡语很生硬,有些语言过于繁琐,但是我认为孩子从今天的课上学到了知识,他们不仅读通了课文,还学到两种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以及一个关联词,对于这一点,我还是很高兴的。
后记:感谢师傅的细心指导,课前一句话一句话的帮助我,告诉我怎样让课堂更高效,学生学到的更多,课后师傅更是耐心,指出我上课中的不足,告诉我哪句话说的布合理,哪句话是多余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不好,应该怎样处理,真的很庆幸自己有这样一位认真负责的师傅,我会继续努力,向师傅多多学习。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前后教学反思《前后》教学反思11-13
《孔乙己》教学反思 孔乙己 教学反思02-09
教学教学反思11-10
听诊器生产制作合同书05-09
教学反思03-05
教学反思06-16
《》教学反思05-16
教学倍数教学反思02-25
教学个人教学反思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