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集锦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2.巩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训练要点。
3.了解课题与中心、内容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简介时代背景,导入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述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二、揭题、审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通过预习,请问:课文中真的是指夜莺鸟的叫声吗?
“夜莺”指的是谁?(小男孩)
“夜莺的歌声”什么意思?(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送情报。)
三、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写到夜莺歌声的句子。
2、出示句子。读句子,思考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
四、理解课文
(一)1、读“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歌声有什么作用?
2、从哪儿可看出小男孩是有意让敌人发现的呢?读第2、3自然段。
3、指名分角色读军官和孩子的对话,思考: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儿体会到的?
理解“刚刚一开火,……就都跑了。”“野兽”实际指什么?
4、再分角色齐读对话。
(二)过渡:由于孩子巧妙的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路上,小男孩又唱起了夜莺的歌。
1、指名读句子“他有时候学……”,此时,他学夜莺唱是为了什么?
(为了麻痹敌人,以便他后来用鸟叫向游击队传送情报时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2、他还用了哪些办法麻痹敌人?小组读第二部分。
(一甩一甩……答非所问……故意装做不懂事、天真贪玩,其目的是为了迷惑敌人,取得敌人的`信任。)
3、齐读第二部分。
(三)夜莺是怎样向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
1、小声自由地读课文第三部分,边读边思考,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2、读“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歌声的作用是什么?(传递情报)
3、从“如果我们……不要忘了……”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说明小夜莺的重要作用,他不止一次用这种方式同游击队联系,还说明游击队对他安全的关心。)
4、分角色齐读课文,体会歌声的作用。(适时加入口技鸟叫)
5、孩子的举动,以及巧妙地对付德国军官的问话,都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害怕吗?
出示题目:
为什么小男孩能如此沉着、机智、勇敢呢?用上以下词语,说一段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憎恨临危不惧热爱应变自如祖国敌人毫无惧色坦然自若
(四)1、指名读最后两部分。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执行新的任务)
3、齐读“从孩子的嘴里……”,这歌声有什么作用?与哪里相照应?读。
五、巩固,总结
1、找出文中其他相照应的地方。
2、文章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
师总结:文章从开头到结尾都贯穿着“歌声”,它是文章的线索。机智勇敢的小男孩用歌声把敌人吸引到河边,用歌声麻痹敌人,把敌人带进树林,用歌声把情报传递给游击队。协助游击队歼灭敌人后,歌声又在河岸边响起。这歌声,歌唱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也歌唱了小男孩的爱国主义精神。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2
在教学中,我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侧重点,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收获。
小夜莺的形象主要是通过他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的,所以我注意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但是不是所有的地方学生都能“读”出“感悟”来,特别是文中有一些句子有较深刻的内涵,需要教师的点拨,如教学第一部分──“诱敌”我就设计引导学生抓两个易忽略的词:1、“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全忘了”中的“好像”一词。当我投影打出此句,请学生注意“好像”这词,学生恍然明白:小夜莺不是把德国鬼子忘了,他装着把德国鬼子忘了,实际上是在麻痹敌人,暗地里却在数敌人的人数和武器。 2、“军官突然问答”中的“突然”一词。当我请学生注意“突然“一词,学生由衷感叹:德国鬼子也不是好对付的,他们不是弱智,很狡猾,小夜莺时刻有着生命危险。而小夜莺面对敌人的突然发问回答得又是多么巧妙和机智!
然而这样一来,又感觉自己说解得过多了。本来还有学生设计讲述卫国战争中的英雄故事这个环节,可由于品读和讲解内涵深刻的.句子占用了较多的时间,所以这个环节被挤掉了。虽然有些可惜,但课堂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能够让夜莺的形象深深地留在孩子们的脑海里,这也是一种收获吧。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3
一篇文章,或喜或忧,或悲或叹,或介绍一种知识,或揭示一个道理,都是作者内心的提炼与感发,情感思想都含蓄在字里行间。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交流的一种最直接的知识对话,也是师、生、文本相互共振的情感交流与思想碰撞。
如果说文章是“泉眼”,课堂就得引发一条河。师生共乘一叶小舟,泛舟于水上。而教师就是那个撑船人,在自然和谐中与天光水影共在这源头活水中徜徉,一路慰籍心灵的成长。在这样的课堂上,就得有温情、有深情、有激情。
板书“夜莺”自然的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温情中进入课文的情境。此外,在整堂课上,我有意识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最大限度地介入学生的成长过程。教师真诚的微笑、信任的目光、尊重的话语、激励的评价、彼此的给予、共同的拥有,这不单单是为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更是心与心的沟通。在课堂上,当我以爱心和善意去理解学生的.行为,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肯定学生的长处,不计学生的过失,使我感受到了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也会发自内心的感激和信服,而其智能活动则更灵敏更有成效。这样的课堂环境就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情由读生,以读促悟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我们的课堂上如果有了对文字的触摸和体味,情感自然和谐的引发,整个课堂就将自然实在,充满暖暖的温度。
首先,我从研究教参,挖掘教材开始,在反复的思考、领悟中寻觅、探索,把握文章的重难点,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发现激发情感的亮点以及语文能力的训练点。我深知,这是一个痛苦挣扎的过程,但就是在这挣扎中我兴奋于一点领悟,激动于一现的灵光,自然地会从中产生教学的思路,正确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其次,语文学习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阅读。在阅读中感悟语文,有所思考。在教学中,我充分相信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学、主动悟。在这一课中,我重点抓住4——19自然段,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感悟。在学生一次次地发自内心的朗读、称赞中,与作者之心、作品人物之心相会、交流、碰撞,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他们的境遇,深化自己的情感。再让学生读一读,把自己的个性体验与文本朗读很好地结合起来,读出了思考,读出了韵味。此时,我改变了自己的角色,成为一名指点者,一位参与者,我想学生将不但领悟到作品的思想,而且将领悟到作品的语言以及自己的学习方式。
正当学生为夜莺与敌人巧妙周旋而赞叹时,我又抓住“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设计“他没有忘,没有忘什么”,“他忘了,忘了什么”,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入,给他们的心灵再一次小小的震撼。此时,他们将获得更深一层的感慨与感动,并从中受到教育。
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当我反思时,发现可写得还很多很多,诸如如何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朗读指导与个性化朗读的统一,以及如何处理语文课堂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关系等,这些都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领悟和实践,但我更坚信了一点:把课上得简单点,实实在在上好一节课!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4
《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文章,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强盗被歼灭的故事。
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好故事。课文的重点一是要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
二是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很勇敢,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针对课文特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听、读、说、演、议这样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即:听故事,再读课文,然后说说人物,接着演演故事情节,最后通过讨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来体会人物的品质。
一、先听故事,再读课文,抓住主线,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在学生读完课题后,我不急着让学生读课文,而是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把课文当故事一样去听并要求听完后告诉老师故事的主人翁是谁?叫什么名字?与课题有联系吗?这样学生听起来会认真些。学生听完后,就让学生回答听前提的几个问题,这样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接着我让学生通读全文,提醒学生观察课文与以往的课文在排版上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通过读书后很快发现文章中每隔一部分内容都自行空行,于是我就让学生按照课文已经分好的段落去理清顺序,这样好把故事连贯起来了解。
二、以说促读,深究感悟。
本文的主人是小夜莺,课文中很处描写体现了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说说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这就要学生充分的去读书,这样就可以以说促读,以读促悟,重点了解学生是从哪里体会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学习中,我从以下三个环节引导学生深究。
1、找句子,先让学生找体现小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和伙伴议一议。
2、说句子,让学生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说一说,说说你从是怎样感受到他的勇敢机智的,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表达出来。
3、演一演。学生找到这些句子后,再他们熟读和理解后,再让他们通过表演体会小夜莺当时的内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感悟人物的品质。
4、议一议。学生表演后,再让他们来谈自己的感受和对人物的品质的评价,这样他们又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对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起来就较容易了。
三、回归整理,升华情感。
在学生学完全文后,我再让学生把每个部分的内容当作我们平时看电视剧的剧情一样,一部分代表一集,让他们合作表演整个故事,这样学生学习兴趣高,从他们的表演可以看出他们已经把故事的情节了解的很熟了。然后我布置他们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者周围的人听一听,以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学习故事情节很强的课文,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使课堂尽可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5
整体而言,这篇课文的教学还是挺不错的。
成功之处:
1、课题导入新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为抓住同学们的目光,使他们对我的课堂充满兴趣以致整节课都精神饱满地投入到课堂之中。我想到了一个创意,在课前加入歌曲《明天会更好》的清唱环节,使同学们一开始就对我的课堂感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这节课至少有一半是成功的。
2、图片展示战争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战争的残酷,让学生懂得战争是无情的、是冷漠的、是罪恶的,让学生受到坚决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教育。
3、生字的读音和书写讲得细致、到位。把学生可能会读错的音、会写错的笔画做了很好的强调和说明,相信这样精细的讲解之后,学生在生字的读写方面将大大减少错误。
4、提问方式新颖,促进了学生参与课堂并积极回答问题。如:在读生字和辨字形的环节,我采用了小组轮流一个一个起来回答的方式,保证大多数学生参与教学互动。
5、基本能够做到随机应变,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突发事件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进程。
6、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环节效果不错,出彩。
7、在激励学生方面也做得不错,基本做到了赏识教育的要求。并在课程快结束时加入齐声朗读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广为流传的部分,激励同学们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本领,将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个创意不错。
尚有不足:
1、背景资料的介绍没有结合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显得突兀、不连贯,没有做好上下的承接工作。
2、在词语理解方面,没有做到联系上下文,只顾着说词语的意思,却没有让学生去理解、感悟它们在文中的意思,并依此去体会这些词语所在语句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时间分配不当。本课篇幅太长,初读时让学生出声朗读是一个失误,浪费了大量时间。应该由学生采用浏览、默读的方式代替出声朗读课文。也是因为这一点失误,导致第一课时的时间紧张,部分内容没有讲精讲透就草草收尾,还使课堂拖延了五分钟。
4、在过渡的处理上仍显稚嫩。机械地一部分一部分进行教学,过渡不自然,没有做到承上启下。
5、在讲解“首尾照应”这个点时,讲的不够深入,没有具体到句子与句子的一一对应,只是粗略地指出整个段落。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6
课一开始,我就直奔本课的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描写体现下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一条主线,抓住这些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重点深究你是从哪里体会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成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
1、找句子,先让学生找体现小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特别是是关于小夜莺一些言行的句子,印象深刻,学生应该能够把他找出来。教学下来,大部分同学能够找出小夜莺语言的句子,但是对于他的行动的句子相对来说要困难一点。特别是关于夜莺的歌声的句子,学生没能把它联想到是小夜莺机智勇敢的表现。
2、说句子,让学生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说一说,说说你从是怎样感受到他的勇敢机智的,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表达出来了,我再根据一定的情况进行补充和引导。这里,我要达到的目标是学生能说到哪一个程度就到哪个程度,不要求学生更深的去理解,因为这些句子的理解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每一句的教学都会有一个重点,比如教学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句话,我要让学生感悟的重点是小夜莺借野兽来骂敌人,体会他的机智,理解不慌不忙体会小夜莺的勇敢。教学下来,学生基本上都能顺利的阐述到这些点上,因此这一句教学比较顺利。而教学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象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这句话的'时候,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小夜莺是以自己的天真烂漫来迷惑敌人,表现他的机智和勇敢。但是学生的体会都不够深或者说不够全面。只言片面,或者理解出现偏差,说是小夜莺已经在向游击队传递情报了。
其实这里他并还没有传送情报,只是为了故意迷惑敌人,为他以后顺利学夜莺叫杜鹃叫传送情报不被敌人怀疑做好准备。这里我觉得面对学生的回答后我没有好好的去引导,而是生硬的拉到我的教学设计思路上,因此,在教学这一句时出现了理解感受不够深刻的情况。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7
《夜莺的歌声》一文的重点是要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课一开始,我就直奔本课的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描写体现下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一条主线,抓住这些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先让学生找描写夜莺的句子(包括夜莺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通过阅读思考,大部分同学能够找出小夜莺语言的句子,但是学生没能把它联想到这些描写是小夜莺机智勇敢的表现。于是我引导学生先理解“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几个隐含意思比较清楚的句子,与设想的.一样,学生能很准确地理解这是夜莺在戏弄、谩骂敌人。于是我以这几句话为契机,引导学生理解夜莺的机智和勇敢,并对夜莺的其他语言、动作等描写进行了分析,学生能较好的理解夜莺那机智勇敢以及对敌人的憎恨,进而理解夜莺对祖国的热爱。
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读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表现出学生对这些语句的理解深度,也能促进对这些句子的理解。特别是各种形式的读,比如个别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便运用不同形式的读,加深了学生对夜莺品质的理解。
但是这堂课仍有不少缺憾。比如学生的表现欲望不是很强,其中感悟到的和体会到的也不够深,可能这篇战争题材的课文让四年级的孩子去体会和感受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我运用相关的视频等资料进行补充。再是我的引导和提问方式可能不接近学生的实际,学生思考的过程也太短,因此出现了发言少,甚至没人发言的情况,对我的课堂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以后的备课中更应注重问题的生成性以及学生思考问题时间的安排。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8
《夜莺的歌声》这篇文章情节复杂、环环相扣的长文,我在设计教学时把教学重点引向品读、研读和美读上,让学生透过人物言行,在朗读感悟中凸显和活化人物形象。但是不是所有的地方学生都能“读”出“感悟”来,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教学第二部分──“给德国鬼子带路”我就设计引导学生抓两个易忽略的词:
1、“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全忘了”中的.“好像”一词。当我投影打出此句,请学生注意“好像”这词,学生恍然明白:小夜莺不是把德国鬼子忘了,他装着把德国鬼子忘了,实际上是在麻痹敌人,暗地里却在数敌人的人数和武器。
2、“军官突然问答”中的“突然”一词。当我请学生注意“突然“一词,学生由衷感叹:德国鬼子也不是好对付的,他们不是弱智,很狡猾,小夜莺时刻有着生命危险。而小夜莺面对敌人的突然发问回答得又是多么巧妙和机智!
《夜莺的歌声》主角是小夜莺。以上两个部分最能体现夜莺人物品质及其形象,于是在教学设计上我削枝强干,通过扎实有效的朗读、品味精读这两部分,使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9
《小英雄雨来》一课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动人,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学生对整个故事较为熟悉,愿看、爱读。同时这又是一篇略读课文,老师在课堂上重在引导学生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学生们学习一课时较轻松、愉快。在课堂课文即将结束时,还剩下四到五分钟,我心想:还有一点时间,让学生还可以在这一课收获些什么呢?课文中“吧嗒吧嗒”“哐啷”等拟声词吸引住了。我让学生快速的找到本课的拟声词,看谁找的又快又多!孩子们听到比赛,情绪高涨,又快速地浏览,快速地寻找。结果令我们大家倍感兴奋,拟声词竟然多达17个!
我趁热打铁,问他们拟声词的'作用好在哪?“使文章更家生动、形象。”“描写更传神。”“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告诉我他们了解了拟声词的作用,并对声词兴趣很浓。
于是,我接着就布置了一篇小练笔。在一个月风高的夜晚,你一个人在家。突然门铃“叮咚”一响……请你把内容续编下去,并用上十个以上的拟声词。小练笔布置完后,孩子们都跃跃欲试。我能感觉到,到时的小练笔一定精彩纷呈。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0
阅读教学最大的尴尬是:情节生动引人入胜的文章由于教学的介入,便不再引人入胜,不再生动感人了。《夜莺的歌声》正是一个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跌荡起伏的战争故事,来自教材本身的刺激已足够调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作为语文教师,我必须找到切入口和训练点,使其浑然天成般地不破坏教材原有的`滋味,且在教师组织、引导和调控下感受成功,迸发智慧。
不是所有的地方学生都能“读”出“感悟”来,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教学第二部分——“给德国鬼子带路”我就引导学生抓两个易忽略的词:
1、“他好像把身边的官兵全忘了”中的“好像”一词。当我幻灯打出此句,请学生注意“好像”这词,学生恍然明白:小夜莺不是把德国鬼子忘了,他装着把德国鬼子忘了,实际上是在麻痹敌人,暗地里却在数敌人的人数和武器。
2、“官兵突然问答”中的“突然”一词。当我请学生注意“突然“一词,学生由衷感叹:德国鬼子也不是好对付的,他们不是低能,很狡猾,小夜莺时刻有着生命危险。而小夜莺面对敌人的突然发问回答得又是多么巧妙和机智!
《夜莺的歌声》主角是小夜莺。以上两个部分最能体现夜莺人物品质及其形象,于是我削枝强干,通过扎实有效的朗读、品味精读这两部分,使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同学们,小夜莺的任务不仅是把敌人引进埋伏圈,还要向游击队传递情报。”该分析时就分析,我说,“最难的是人数,小夜莺在前面带路,要数请敌人人数很不容易;最要紧的也是敌人人数,要是把32人数成31人会怎样?数成33人又会怎样?”
这一分析,一问的思维引向更深处,稍稍议论,学生说,要是多数了一个人,最后清理战场时就会发现少了具敌人的尸体,就会以为是一个鬼子给逃脱了,以后就不能再派小夜莺去了;要是少数了一个,就可能出现溜走了一个敌人而游击队还不知道,这对小夜莺的生命都会造成严重的威胁!
“同学们,这些情况小夜莺自己当然比我们更清楚,但他仍旧坚守在自己的战斗岗位上,因为他憎恨杀害他亲人、侵占他祖国的德国法西斯。”我把语气转向低沉,“可是,苏联小英雄小夜莺,还是在一次战斗中意外牺牲了。队长、斯切潘叔叔和队员们心情沉痛,他们有多少话想对可爱的小夜莺说啊!——同学们,这就是小夜莺(幻灯出示图片),你又想对这个穿着绿上衣的同龄人说些什么吗?” “小夜莺在战斗中牺牲”是我的一个“善意的谎言”。我以为,悲剧的“美”更震撼人心。小夜莺的“死”更能使他的英勇形象长久地存活于孩子心头。设计这个教学环节,我还想让学生感受到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我们永远的向往;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牢记:夜莺的歌声本质上是呼唤和平的歌声啊!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1
读教学最大的尴尬是:情节生动引人入胜的文章由于教学的介入,便不再引人入胜,不再生动感人了。《夜莺的歌声》正是一个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跌荡起伏的战争故事,来自教材本身的刺激已足够调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作为语文教师,我必须找到切入口和训练点,使其浑然天成般地不破坏教材原有的滋味,且在教师组织、引导和调控下感受成功,迸发智慧。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秘密?”我神秘地问道,“这篇课文早给我们分好段落了!看谁能一下子就说出这篇课文分为几段?”
“五段!”一个学生迫不及待地说。
“完全正确!”我当即表态,“祝贺你取得第一名。请介绍一下你的经验。”
“这篇课文在段与段之间有空行,数一数空行就知道了。”
其他同学听了频频点头。我趁势说:“那么,课文留有空行,就是为了方便我们分段吗?你们不妨联系电视连续剧,联系电视中的镜头切换来思考。”
过了一会儿,有学生领悟到了:“每一部分就像电视连续剧中的一集,开始小男孩碰到德国鬼子是一集,小男孩带路是一集,游击队和小男孩联系又是一集,消灭鬼子又是一集,最后部分又是一集。”
还有一个学生说:“我觉得像是电视中的镜头切换。开始是在村子里,接着在路上,然后又切换到了树林里,再接着就打起来了,最后镜头又回到了村子里。”
这是整体感知课文的环节。我打破了“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件什么事”这种模式化切口,而是从课文写作上的一个特征——空行——入手,引导学生联系电视表现手法,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阅读心理,从而解决了两个目标:感知课文和空行的写作意义。
“你说小夜莺是偶然还是必然碰上德国鬼子的'?”我抛出第二个问题。
“是必然碰上的。”学生异口同声的地说。
“拿证据来!”我说,“给你两分钟找证据。”
学生找来的证据还不少:
1、从30和31节看出小夜莺和游击队早有联络暗号;
2、从第1、2、3节看出小夜莺是有意让德国鬼子发现他,好把德国兵带进埋伏圈;
3、课文最后第二节写小夜莺又在那里“好像在等谁似的”,其实他是在等德国兵经过。
“大家找来的证据有力的证明:小夜莺不是偶然碰上德国鬼子的。可以确定,这其实是一次有着周密部署的战斗!同学们假如你是游击队长,你在战斗前的计划中考虑了哪些要素?”
短暂沉默后,学生说:“我要考虑好联络暗号。”
我点点头,示意她往下说:“联络暗号要使敌人不察觉,要是被敌人察觉,那就完了。而在树林里,用鸟叫声最合适,敌人不会怀疑。”
“你真是个好队长!”我夸奖道。
“老师,我考虑作战地点。”一个男同学说,“作战地点要在林中空地上。”
“请问队长,为什么要选‘林中空地’?”我请教道。
“在树林里,一是便于游击队员们埋伏,还便于小夜莺一转身逃脱。但如果真的是在树林里的话,就很难消灭敌人,因为敌人也可以利用树木来掩护,所以最好成绩的埋伏圈是设在树林里的一块空地上。”
“多英明的队长啊!”我说。
“老师,小夜莺要穿上绿颜色的衣服,这样更便于他在树林里逃脱。”一个同学补充道。
“还要考虑派人把敌人引进埋伏圈。”又一名“队长”说。
“书中是派小夜莺把敌人引入埋伏圈的。”我说,“作为队长,你为什么不派一个大人,而派小夜莺去呢”
“因为小夜莺是个小孩子,德国鬼子就不容易怀疑。可别看他人小,经验丰富,机智勇敢,连大人都比不上他!”
这一环节我抛出“小夜莺是偶然还是必然碰上德国鬼子的”这一比较有意思的问题,让学生再次读课文,找到答案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前后文联系和照应的写法和读法。然后顺势引导学生转化角色,换位思考,学生兴趣昂然,情趣顿生,思维活跃而严谨。
对于《夜莺的歌声》这样情节复杂、环环相扣的长文,梳理得越清楚通盘考虑得越谨密,重难点解决起来就越简单。以上两“问”视角新颖,勾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和思考欲望,从而整体把握周密而深刻,至此,我把教学重点引向品读、研读和美读上,让学生透过人物言行,在朗读感悟中凸显和活化人物形象。
“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书4—19小节,注意人物身份。”我说。
“请大家再读这部分。”学生读完后,我又说,“四人小组分角色读,可以一人当小夜莺,一人当军官,注意人物语气、表情。”
“我发现,‘小夜莺’读的不错,就是‘德国军官’还不是太像。”读书声止,我说,“下面老师当军官,谁来做小夜莺?”
由读熟到读得入情入境,人物也就由抽象的语言符号发展为活生生的声音、表情、动作等具象,此时我请学生交流读书体会,学生说——
“军官是个很凶狠家伙,但小夜莺不慌不忙,沉着,冷静。”
“小夜莺还用‘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巧妙地暗骂德国鬼子。”
“小夜莺看到德国军官,‘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快活’,而是要使德国军官信任他。”
“小夜莺一开始就学夜莺和杜鹃叫,这样,后来他用鸟叫声给游击队通风报信,德国鬼子就不会引起怀疑。”
……
但是不是所有的地方学生都能“读”出“感悟”来,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教学第二部分——“给德国鬼子带路”我就引导学生抓两个易忽略的词:
1、“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全忘了”中的“好像”一词。当我幻灯打出此句,请学生注意“好像”这词,学生恍然明白:小夜莺不是把德国鬼子忘了,他装着把德国鬼子忘了,实际上是在麻痹敌人,暗地里却在数敌人的人数和武器。
2、“军官突然问答”中的“突然”一词。当我请学生注意“突然“一词,学生由衷感叹:德国鬼子也不是好对付的,他们不是弱智,很狡猾,小夜莺时刻有着生命危险。而小夜莺面对敌人的突然发问回答得又是多么巧妙和机智!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2
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已哦耨少雪鸟叫,为游击队员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一开始,我就直奔本课的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以描写体现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句子为主线,抓住这些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重点深究你是从哪里体现到小夜莺机智勇敢成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从三个环节引导学生深究。
1、找句子。
先让学生找体现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特别是找出小夜莺语言行动的句子。
2、说句子。
让学生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说一说,说说你是怎样感受到他的勇敢机智的,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我再根据一定的情况进行补充和引导。
3、读句子。
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他可以表达学生对这些语句的感悟能力,也能促进对这些句子的'理解。特别是各种形式的读,比如个别读,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每一次朗读,都表示他们对小夜莺的勇敢和机智体会得更加深刻了。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3
最近身边响起了有关某些国家政治局势紧张的新闻,我在本课学习之前有意识地让班上的孩子们去了解这些情况。孩子明白世界的另一处并不和平,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做好预习、搜集有关资料后,我进行本课的学习。
教学本课时,根据本课教材特点 ,我进行了以下处理:
第一、创设情境,生成情感
情境是引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阅读之前,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去感悟、去探究,它是体验的引信、探究的前奏,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促使学生自发地进行并获得情感体验。上课伊始,我播放了有关中国维和部队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录像。让学生了解维和战士的工作情况,看到维和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维护世界和平,从心底对他们产生崇敬之情。然后教师用沉痛的声音告诉孩子们,有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孩子的爸爸,在执行任务时壮烈牺牲时,孩子们心灵一颤,获得情感体验,自觉地潜入文本,用心灵去充分感悟。
第二、多重对话,迸发情感
现代对话理论认为:阅读就是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应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传递激情,和学生在充满情感的氛围中对话、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围绕孩子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进行朗读、感悟。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让学生体会到爸爸的可敬、可亲、勇敢、伟大,激起学生对战争的憎恨。然后抓住文中两段震憾人心灵的文字,即生前分离和死后重逢两部分内容进行探究。比如让学生从“深情的目光”中体会爸爸临上飞机前与妻儿依依惜别之情。让学生想象爸爸临走时,究竟想要告诉孩子什么?爸爸的灵柩回来了,当小作者看到爸爸覆盖着国旗的遗体时,引导学生想象这是一具怎样的遗体呢?从而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情感与小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到“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这不仅仅只是爸爸在呼唤和平,而是全世界善良的人民都热切地期盼着,呼唤着和平,和平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实际上是全世界的呼声。总之,学生在多重、开放、深刻的对话中,在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心灵的接纳中,知识不断积累,情感更加丰富,体验更加深刻。
第三、拓宽文本,激发情感
文本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为语文课程的实践者和操作者,教师不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在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我安排了一些“超文本’’的内容,如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战争的资料,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战争的残酷,然后再播放战争的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再次感受战争的无情,激发学生情感。在点燃学生们激情之后,引导孩子们写一句呼吁和平的口号,使学生文思如泉涌,真情借此畅快流露。从而增强学生对战争的仇恨,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情感是教学艺术的核心,情感是教学艺术的生命。用情打动学生,用情感染学生,用情震撼学生,愿语文教学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整节课,让我留下了几点思考:
1、细节延伸。体会人物的动作、神情的句子,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我希望通过学生的表演、朗读,让学生们体会主人公的心情。我认为这一设计能让学生们产生共鸣,激发他们内心对小主人公的钦佩之情,体会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可是一堂课下来,并没有向我课前想象的那么好——有的学生笑了。通过对字、词、句的理解、分析和朗读,提升学生的情感效果并不理想。经过反复的思考和在课中应多点注重课中学生知识的吸收,很多知识点都只是点到即止。如果我当时能抓住一些细节延伸下去,让学生再读再理解的话,我相信学习效果会更好的。
2、教学语言。之前,我总觉得,上课时语言要简单、精练就可以了,只要学生听的懂。可是后来我发现,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也许老师的一句表扬能激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一句提示能增加学生们的探究欲望。语文的魅力是无穷的,可是我却忽略了它的重要性。而且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丰富的语言更是必不可少的。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4
王君老师说:“没有精深地独立阅读文本这个过程,教学设计不可能自然而然产生。”我喜欢阅读文本,文本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故事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每每讲新课,课文读个三四遍是不可少的,但是看着这些名师的手札,我才知道自己做的远远不够。他们对语文课、对课堂有如此深的理解,但是他们依然在一遍一遍地读、老老实实地读,对文本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之后再开始认真地备课。才能形成“比较雅致的以学生为主的课堂研读活动。”
我学着王君老师的样子,老老实实地读,逐字逐句地读,细细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读了十几遍之后,对文本已经有了全面地理解,我的脑子里也有了上课的思路。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就是抓住描写小夜莺言行的句子细读体会,读懂了这些句子就能从中体会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爱国,就完成了本课的一个重要目标。
而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这一过程孩子们确实表现的很好。他们能很快找到描写小夜莺言行的句子,如“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孩子们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己的理解,并能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这一点很让人欣慰。孩子说:“小夜莺面对那么多敌人,他一点也不紧张,还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小夜莺这样做是为了迷惑敌人,同时也说明了小夜莺很机智勇敢。”孩子的理解很深刻,语言表达准确完整,我问孩子,“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孩子说:“轻松的、快乐的、天真活泼的、镇静的语气。”并读出了这种感情。就这样通过找、读、感悟,孩子理解了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到了“小夜莺”机智勇敢、爱国及对敌人的憎恨。
在课文结尾我播放了“苏联卫国战争女英雄卓娅的故事”。请同学们观看短片,感受那些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斗的英雄们的伟大精神。并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我也有很多困惑和遗憾,我在试讲时,在40分钟内竟然没有讲完,听课的老师说,孩子们读书整整花了10分钟时间,(还有个别学生没读完,)读书占的时间太多了。可是这篇课文是这样长,即便孩子预习了,也得让孩子安安静静地把书读完!为什么肖培东老师在那么大的场面,《祝福》又是多长的文章,孩子可以安安静静地读书15分钟,后面效果还那么好?金军华老师认为:“这时能量在蓄积,智慧在开启,情感在酝酿,接踵而来的是波澜的起伏,浪花的迸溅,飞瀑的欢笑。”教学,很多东西不能提前,阅读,很多时光不能省略。
朱震国老师的《勇气》给了我启发,学生通过人物的行为表现,进而去触摸领悟人物的内心,既易于学习路径探索,也合乎认知的规律,学得实在。《教师教学用书》中也建议,应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句子,特别是表现小夜莺言行的句子去细读体会,所以,这一课在品读课文时,抓住人物行为感知人物形象,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
细细研究《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关于识字写字,“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基于识字写字,我在教学中没有安排写字的环节,对学生的书写无法评价,识字写字这个目标是没有完成的。在做教学设计时,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初读时让学生画出生字词,尤其是不认识的生字词。谁有哪个字不认识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识字。这一课的重要目标定在“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轻易地作用”,忽视了生字的书写。
虽然在教学上我没有突破,但是语文教学上的自主生成、孩子良好的语感和创造性思维的绽放给了我最美的答案。把学生放在中心,它会开出最美的花朵。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5
《夜莺的歌声》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强盗被歼灭的故事。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文的重点一是要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很勇敢,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但是这篇课文篇幅非常长,四年级的孩子还很少训练快速朗读课文的能力,因此我将训练孩子们快速阅读也当成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在初读课文的时候,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边读边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这课的生字新词还是比较多的,因此,在孩子们阅读课文的时候,要给足孩子们时间,让他们有时间去认读去消化。带领孩子们认读生字新词的时候,我也注意了基础知识的落实,不能因为课文较长就匆匆走过场。
接着,让孩子们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孩子们不是概括得太简单就是概括得太罗嗦,此时引导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既将故事说完整,又要说得简洁明了。这学期,我一直在培养孩子们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不少的孩子进步很大。
然后,我给孩子们出示了一道思考题: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夜莺的歌声”,其出现的目的是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小男孩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还可以从哪些句子能体会出来,并将你的'体会批注在书上。其实,让学生找与“夜莺的歌声”相关的句子,是为了帮孩子们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了歌声的作用,也就弄明白了小男孩是如何为游击队传递情报的。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小男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也就是让孩子们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集体交流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自学的情况还是不错的。尤其在分析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时候,孩子们几乎没有费力就能将句子中的言外之意读出来。并能入情入境地和小组内的孩子分角色对话。文章以浓重的笔墨谱写小夜莺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写了小夜莺的很多的语言和动作,此时我注意引导孩子们分析小男孩的心理活动,让他们能展开丰富的联想,同时又要注意联想的合情合理。
总之,本课以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为重点,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读、说、悟,思为主要手段,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熏陶。
但是,在教学中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在自学环节中,不少的孩子根本没有动脑,只是在小组交流的时候听取他人的意见,将他人的看法据为己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自学环节中来,如何让孩子们真正地口动手动脑动,这是我该思考的主要内容。其次,在课堂中,由于课文太长,我老是担心时间不够不够,因此,教学的每个环节都不太扎实。长文如何短教,我心里没数,没把握,因此才会在课堂中如此不沉着。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08-09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2-30
《夜莺的歌声》的教学反思02-14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04-05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06-13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5篇11-06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精选15篇01-01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5篇)08-09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5篇)08-10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5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