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历史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
历史学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即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其课堂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我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根据中学教材的内容编排突出了对这种能力的培养,采取了指导性的学案模式,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运用,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学的课堂教学应当反映这种特点,以用为主,树立一种“大历史学教学观”,使有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首先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历史学教师要转变的第一个观念是:历史学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过去,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历史学教师过分强调历史学知识的教学,不注重分析。这次中学历史学教材的改革为教师观念的转变奠定了基础。然而传统考试的“余威”仍在,考试依旧是教学的指挥棒。作为一名历史学老师,是应该懂得如何在这两点找到一个平衡点。值得高兴的是中学历史学教学大纲适时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将降低语法试题的难度,减少知识性的客观题,重点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在言语运用中学习语言。
教师观念转变的第二个方面是:由以本为本向以用为本转变。历史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语言,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它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历史学教材只是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基础、媒介,学生要学好历史学就必须融入历史学的海洋,跟上历史学发展的步伐。因此我也时常在教材教学的基础上随时把鲜活的历史学输入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历史学,能够使用历史学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不能体现语言的`生动性,而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刺激学生的不同兴奋点,抑制大脑疲劳。计算机辅助教学使教学方法的运用有了广阔的天地。无论哪种教法,其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应当是学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历史学学习的特点决定了讨论法在历史学课堂教学中的特殊意义。历史学课的讨论法应具有更广泛的内容,更自由的民主气氛,不但可以讨论本课的问题,而且可以用历史学发表自己的见解,纵论国内国际的是是非非。而讨论课是在考验老师对整个课堂的驾权能力,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经常有学生在讨论课时不用历史学,或者是说与本堂课毫无联系的话题,这需要老师时常督促。
在这一年的教学活动中,我觉得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维持课堂纪律,如何使教学活动在一种轻松,民主的气氛下进行。到底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用何种姿态面对学生。老师在不能体罚的情况下,还能采取哪些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来提高历史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2
一、创设氛围,激发思维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除遗址遗迹遗物可资证明,大量的保存在文字记述的历史文献中。历史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和不可再现性,这可以说是历史教学面临的一大困惑。单纯的文字信息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生动的历史场景靠语言难以再现。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和录音,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容易获取的历史课程资源。文献记录片更能够真实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刻画某个历史人物,叙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对学生理解和体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把鲜活的历史信息呈现出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在感性上受到强烈刺激,从而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所以根据所授内容,创设情境,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从而使学生产生内心体验,诱发学生思维。如在本课导入时,我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段及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在声画的陶醉声中,设问:“大家知道这是一首什么歌吗?它反映了什么时期的战争场景?”“你想了解一下那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场景究竟是怎么回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三国鼎立》这一课。学生听后就会勾起对三国演义历史剧的记忆,三国人物将历历在目,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的'形象就会浮现在学生眼前,就会有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质疑问难,标新立异,掌握思维的钥匙。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则思,无疑则无思。一句话,巧妙质疑可以开启学生心智。教师要创设疑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索,使学生在追根究底中发展个性,强化思维。如“曹操为什么能够在官渡之战中取胜?”、“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原因是什么?”、“曹操是奸雄吗?” “诸葛亮是我们沂南人的骄傲,你心目中诸葛亮是什么样的?”学生合作探究问题,最终解决了问题。通过此问题设疑,学生通过自学,然后分组合作讨论得出了完整的、创新的答案。学生争先恐后,答案多而且新,撞出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了学生多向思维。
三、鼓励参与实践活动,活跃思维
把握学生认知规律,提炼教材中的人文因素,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入手,抓住学生疑点,找准历史与现实、与学生实际结合点;再次,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本课教学内容,把枯燥的历史有针对性地变成慷慨激昂的历史诗词、扣人心弦的战场斗争,幽默诙谐的漫画,引人入胜的故事、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每个事件都让学生有新感觉,新发现,新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活跃的思维状态,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本课中利用《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就会对三国的历史的认识有了解的激情。可以写剧本、分配角色并排练,编写历史短剧。学习“官渡之战”时,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还编演了一个“许攸与曹操”的历史短剧呢。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3
1.搜集相关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就是做好历史故事的搜索工作,这要求教师广泛搜集材料,尽可能掌握历史故事的第一手资料,同时要选择那些有凭有据、真实可靠的历史故事,弄明白历史故事的来源和来源,尽量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故事素材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之中,这样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历史故事一般是相对真实的,虽然有些历史故事是后人虚构出来的,可是在必须程度上,能够对当时的基本历史面貌进行准确反映,例如史籍《山海经》中所提及的黄帝擒蚩尤、精卫填海等故事,虽然是经过艺术化的创作、加工而成的故事,可是其能够反映当时的历史背景。然而对于一些完全是编造和杜撰的历史故事,例如穿越类、野史乱史类故事,最好不要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所以,在选择历史故事过程中,教师最好对其历史和现实的联系进行分析,能够从中总结历史的发展规律,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从而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学有所获。此外,初中历史教师要尽可能地开发口述性史料,例如对《社会生活的变迁》中改革前后生活状态的变化过程进行适当讲述,此时教师能够鼓励学生回家后,让长辈讲那个时代的历史故事,从而帮忙学生对这段历史
故事有全面认识。
2.在教学中根据需求恰当地引入历史故事。
与正常课文相比,虽然历史故事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可是不可能一节课的所有时间都用在历史故事讲解上,因为这样一来不仅仅无法到达预想的教学效果,反而会使课堂教学失控。可是为了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以便他们能够长时间坚持良好的听课状态,以确保课堂教学资料被充分理解和吸收,此时就需要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资料相符的历史故事。例如在讲解东汉历史时,教师能够向同学们讲解与神医华佗有关的故事。而在讲解楚汉之争时,能够将著名的鸿门宴讲解给学生听。在讲解西汉时期相关的人物和历史时,能够为学生讲述《史记》作者司马迁的故事,尤其是他所写的历史巨作。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适当插入历史故事,不仅仅能够调整学生的听课状态,并且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能够对历史资料有深刻认识和掌握,从而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3.在课堂结束后穿插历史故事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历史教师能够为学生讲解一个或多个与课堂教学资料相关的历史故事,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资料的理解和掌握。在讲解历史资料时,对于一些学生有自我的看法或者不太清楚的问题,能够适当穿插一些历史故事,这样能够帮忙学生更好地了解课堂知识。例如商鞅变法,虽然在秦国的发展历程中,商鞅变法起到了进取的推动作用,可是最终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这时大部分学生会替商鞅惋惜。此时,教师就能够经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对商鞅变法的重要作用有正确认识,能够将秦王派兵追杀商鞅的片段讲给学生听,讲述商鞅逃亡入住客栈的过程中,客栈人员借助商鞅的法令拒绝了他的请求,这样能够让学生明确即使商鞅被杀,可是商鞅变法仍在继续实施这一事实。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4
新学期,又开始了我的历史教学生涯。历史是中考科目,而且分值在加大。在历史教学中,怎样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成为了我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了教学:
一、认真备课。
在学生眼里,教师都是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人,著名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的论断也说明了教师具有的专业知识水平的重要性。在备课环节,我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到精心安排,认真写好教案,做到每一课都“有备而来”。在本学期的历史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情境,着眼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借助网络资源,拓宽知识,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不至于陷入鼓噪乏味。课后及时对课堂教学作出总结。
二、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通过设疑,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
三、教会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抓住学习重点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指导学生学会确定学习重点。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四方面去确定教材中的重点:第一,能够说明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观点的内容;第二,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第三,属于“世界之最”的内容;第四,教科书上有插图,课后有练习题的内容。学生掌握了上述原则,就比较容易抓 住教材的重点。
今后需要努力的方面:
1、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新课程要求教学应该是教给学生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还应继续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从而达到教学预期目标。
2、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的科学方法,掌握记忆技巧
我们知道时间、地点、事件是历史基础知识的关键。不少学生采用机械记忆方法,收效不大,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很重要的。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应力争尝试教给学生多种记忆方法,如:分散记忆法、趣味记忆法以及引导学生记忆纲要等。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相信只要我们能把握住新课程的主旋律,向每位学生敞开学史之门,指明知史之路,让每位学生畅所欲言,施展才能,就一定能增强历史学科的魅力。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5
如何把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已是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 教学效果。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 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 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 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 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 共同发展。
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 游。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 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 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 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 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 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知道美国布什再次当选总统和这次“海啸”带来的灾难,知道当今中 国“韩流” “肆掠”……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 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 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的广阔性,善于独立思考。其实我们的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 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 此相似的,那么,历史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
这种 联想式教学方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 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 贴近当代, 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 并不是高不可攀, 惶不可及的东西。 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 “温故知新” 首先温历史之 。 “故” 而知新。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 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 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古今同理, 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 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 政策、措施。这样通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可以巩固旧知识。其 次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 。历史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 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 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 “徙木赏金” 、 “立木为信” 数学方面, 。 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语文的课文背景是历史,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 程,是历史;历史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政治的范畴;地理与历史更是息息相 关。再次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但恰恰是这一点是 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 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 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 解历史与现实的必然的, 不可分割的联系。 例如, 讲到英国侵占西藏地就可以提到 《红河谷》 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表现西藏民风的纯朴,武器的落后,但这种武器并没有使他们屈服于列 强,而更激起他们捍卫民族,捍卫国土的高尚气节。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 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老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 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
由此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生的有意注意, 活泼课堂气氛。 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并作出判断的能力, 这样 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可以帮助他们疏理已知知识, 而且可以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历史信息。 可以激励他们
多渠道的获取新知识,可以巩固旧知识;甚至可以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但利用这种教学 方法,作为老师首先要充分,准备不然有时会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还会控制不了 局面。作为老师更要多渠道的了解时代信息。不过不要过多的引用课外知识,要善于引导学 生用可能短的时间回答出要点。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6
摘要: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向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挑战。“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就曾明确提出,教育要跟上科学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加快教育的信息化。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全面实施和教学观念的转变,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应用于中学的课堂教学中,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愿意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那“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就成为中学历史教师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亲身经历的一堂优质课教学,结合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就如何实现远程网络教育与现代教育理论的整合,对网络环境下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网络环境 历史教学 反思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兴起与蓬勃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WEI(Web—Based Instruction基于)正在学校悄然兴起,WBI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诸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由此,教学设计主要围绕“教学内容”、“自主学习策略”两方面进行,课程表现形式是通过网页用超链接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教学表现。
例如我在参加泸州市现代远程教育基于网络环境下优质课竞赛中选择了教学《红军长征》这一课时,我利用Flash及DW制作的《红军长征》的课件,包括教学目标、思考问题、文本资料、图形资料、媒体播放、课后练习、BBS等,网页之间用超链接的方式链接。并设计大量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资源有:讨论论题、疑问及解答、课程辅助资源、测验试题、自主学习活动、相关链接等。学生可以利用BBS(论坛)、协作(交互性)、意义建构(知识网络),教学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此,网络技术、超媒体的优势最适合建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通过这次基于网络环境优质课竞赛,我对这一新兴的教学模式有了一些心得与体会,在此提出与同行共勉。
一、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的优势与成效
通过对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的初步尝试,产生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几点体会与大家共飨,总结如下:
1、网络资源进入课堂优于以前的单纯的课件进入课堂,更有利于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AI概念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同,计算机课件被引入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在各种各样的教学大赛中展示出了自己精心设计的精美的教学课件,展示了自己在这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但是不管课件作得如何精美,学生基本上还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则不同,老师将学生引入网络知识的海洋,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的选择任务,对网络资源进行筛选,主动的完成任务,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从课件进课堂到网络进课堂是课改的一个进步,它体现的是新课改的精神,要实现的是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去索取知识转变。
2、网络资源引入课堂教学,可以变革学生原来的学习方式。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和开放式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网络资源浩如烟海,极为丰富。我在著名的搜索引擎google中输入“长征”,只用了0.11秒就搜到274,000 项查询结果。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为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和舞台。历史是已经发生过了的人物和事情,单靠老师的讲授并不能够让学生消化理解知识,要引导学生去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去与历史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正如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所说:“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是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而网络手段的引入,就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体验历史、探究历史、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机会,学生的这种体验和探究历史的过程,就是他获得丰富的理智和情感的体验过程,和发展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与方法的过程以及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的过程。“读史使人明智”,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学生的优秀的智慧品质,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3、网络资源应用于历史教学,能构建出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突出以人为本,把握教育的本质,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都需要更新原有的师生关系,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而网络资源引入历史教学以后,正好能够带来这种可喜的变化,课堂教学结构也将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学生在课堂上不必再按照老师所设计的固定模式去展开,他们可能会根据自己的思考去探究历史。因此,在原来的师生问答的环节中间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根据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和更新自己的教学思路,做到与学生的同步发展,师生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知识传授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了,教师已经成了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习上的伙伴和朋友。正因为有了以上的可喜变化,教学质量想不提高恐怕都不行了。
二、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历史网络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行为。
在网络课堂教学中老师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在我上完《红军长征》一课后,有的老师认为老师只要给学生布置任务以后简直就可以袖手旁观了。其实不然。历史教师在一堂网络课的前前后后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是编导、导演、演员,同时也是导游和技术专家。在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里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引,学生很有可能会迷失方向;有些学生可能在计算机操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老师应该给予他们技术上的帮助;网络课堂上不能单单依靠学生们在组内交流、在BBS 论坛上的交流,还应该有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而要充当好这些重要角色,必须要求我们历史老师不断的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理念来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历史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也才能真正发挥网络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2、历史网络课堂的问题设计及课堂学习在课后的延续。
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所以,网络教学,必须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网上探索新的想法,模仿专家在体验中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以学生为中心,面向真实世界,问题要略高于学生目前水平,以便发展学生的高层次的思维能力。所以,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有一个过程,要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到位,老师和学生都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最终才能够实现从一堂课到一门课的整合。
网络既然可以从课外延伸到课堂,它当然也可以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中去。我在上完《红军长征》一课后,要求有兴趣的同学继续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学习和探究,学生在课后将自己找到的资源放到论坛里,和其他同学一起实现资源共享,和老师、同学作后的进一步的交流。这不但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在无形之中提高了自己的水平和能力。
3、网络课堂中呈现给学生的教学信息。
历史网络课堂中呈现给学生的信息是不是越多越好呢?我们都知道,现在已经是信息时代、知识爆炸的时代,所以有些人认为我们在使用网络教学时,应该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经过这堂课的实践后,我认为不一定如此。虽说网络上的资源异常丰富,但是在教学中应该而且只能给学生呈现有效的教学信息。太多、太丰富的教学信息不但不可能提高教学效率,相反,它会使学生出现“信息过载”,学生面对巨大的网络信息资源,思维会处于休眠状态。如果是这样的话,网络教学也就成为了一种新的“注入式教学”,这种新的“注入式教学”的唯一进步只不过是由原来的“人灌”进化成了“机灌”、“电灌”,它同样容易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惰性和依赖性,又从何谈起启迪学生的思维呢?
当然,关于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教学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这样的课程也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也并不是说每节课都得用网络来教学,教师应该灵活处理。网络技术的发展,是新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网络正日益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敢于实践、勇于探索,网络技术必将会给沉闷的历史教学带来勃勃生机。就让我们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和教育科研的时代洪流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做当潮而立的弄潮儿吧!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7
曾记《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教育学家波斯纳也提出了“经验+反思=成长”的公式,明确强调了反思的作用。
教师教完一堂课,定有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想感叹,若能对此进行简要的归纳整理,撰写“教学反思”,则能帮我们接受课堂所反馈的信息,克服教学中的干扰因素则有助于找出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为教学提供可靠依据,也有助于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改革的力度。能促进我们教师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的提高。
诚然,教学反思的作用人人皆知----它是教师再次备课的必要补充、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好办法、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更主要的是:教学反思的内容有哪些呢?怎样撰写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能力呢?本人认为主要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二者相互促进、提高授课的时间内容安排得当
一、首先,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要使学生感知历史,首先就要狠抓基础知识,正确处理识记与理解、分析、综合等历史思维能力的关系。
其次,在教学中要重视古今中外历史的纵横联系。历史所反映的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等之间彼此并不是孤立的,都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只有纵向贯通、横向联系,揭示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外在关系,方能认识历史发展的本质及总趋
二、记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陶冶学生情操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图片、录像、电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学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形象、生动、感人、逼真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和探究历史。如在教学《太平天国运动》一
课的天朝田亩制度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布置学生课下查找资料,编写活动剧本——三个农民谈《天朝田亩制度》,把农民获得土地的喜悦、上交剩余产品的无奈用活动剧的形式展示出来,揭示制度的革命性、空想性、落后性,其直观感受远远超过了教师的.平铺直述。
三、记教学过程中的“败笔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堂课中,无论设计多完善,也会有疏漏,无论教学多么成功,也难免有失误之举。如果每节课后,教师都能对自己或别人的课认真进行反思、探究和剖析,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补救,取长补短,以避免在以后的教学中重蹈覆辙。四、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人格。在课堂上,教师应尊重、信赖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问难、大胆发表。
总之,不进行教学反思,以后再叫这部分就只能是老方法的简单重复。教师教学水平就会永远停留在原来基础之上,实践证明:反思教学中的得、失、,疑能使我们以后的教学扬长避短,常教常新,不断进步,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8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探究知识的愉悦
本节课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三角贸易和“日不落帝国”在印度,再三角贸易中有图,所以我就充分利用图来学习本课内容,让学生结合图学习三角贸易的兴趣起、经过及影响,大约看了近十分钟后,我让每个组的同学画出简单的三角贸易示意图(选一个代表到黑板画),然后每个组对照图进行讲解,问题出来了:有的同学在图中把欧洲、美洲、非洲的位置画错了,有的同学在讲解中出现了问题等,整节课就在学生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中轻松度过,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也巩固了地理,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还补充了这一部分的相关内容,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满足了学生的愿望。
至于“日不落帝国”在印度这一部分,因为内容不多,且较容易记,所以学生学的也较轻松。最后还有充足的知识巩固和当堂检测时间,及时检测所学知识,效果较好。
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是我们每个老师的愿望。我相信,只要方法得当,学生一定表现的更好。
点评:
本节课的突出特点:
1、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自己创设的`快乐环境中主动探究,实现知识的掌握,情感的升华。
3、教师注意放手,给足学生充分的自主学生时间(让学生结合图学习三角贸易的兴趣起、经过及影响,大约看了近十分钟),这是有效合作、有效讨论、有效展示的前提。
4、注意发现课堂即时目标(有的同学在图中把欧洲、美洲、非洲的位置画错了,有的同学在讲解中出现了问题),在学生的板演、陈述等形式中发现问题,进而成为课堂的目标,成为要解决的必须。
5、尽量实现学习过程的愉悦,感受学习的快乐,这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王老师在尝试探索,并有了一定的收获。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9
本周三县教研室的各位领导来校听课,并进行了座谈。通过座谈交流让自己受到很大的启发,受益匪浅,对课堂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悟读。到底要打造怎样的课堂?能否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堂?课堂就是要让学生的思绪飞扬,课堂就是要进行让人成为人,让人成为高尚的人的教育。我们的`课堂从以下些许方面更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提升。
1、面向全体。只有让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这是谈教育成功与否的前提。课堂上,每一个学生是否都在我们的视野?我们是否关注了每一个学生?少数学生不能参与到学习探究环境中,不能达成目标,让面向全体的课堂教育多少有点尴尬。
2、架构知识体系。注重搭建历史框架,拓展性的贯穿历史要素、及其线索。不要就教材谈教材,缺少整个知识的体系,缺少延伸。构建网络,注重联系。本来很完整的知识体系,人为的零碎化。一节课下来,让人有整体的感觉。
3、全面发展。不要将课堂教育简单化,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目标以知识目标为载体呈现、落实。不要将课堂蜕变成智育课堂。
4、加强教师的备课。从教材的广度、深度拓展。强调古今知识、世界历史、时事政治等的联系。历史教师同样学会“合并同类项”。新旧知识进行迁移,内涵外延到位,落实教育目标。 5、学案是教师的第二课程。学案是教师对教材的再加工、再提炼、再整合、再升华,是教师自己的教材,这个教材才是最适合教师本人的,也应该最适合所教的学生的。精当设计,不降低难度。注重创设、营造解题的情景和状态。要问题的答案,更要解题的过程、更要思维的过程。
6、小组“真合作”。小组学习有形式,更要有内容。探索小组评价的科学策略。建立小组评价机制,有足迹,清晰可见。
7、历史思维课堂。历史课堂同样需要思维。切记问题讨论不要过于简单,直来直去,讨论了不需要讨论的问题。整合多媒体资源,利用好,使用好。搜集整合利用好网络资源。
8、增强驾驭课堂的态势,教师的气场达到教室的角角落落,达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教师要hold住。.
反思我们的课改,不要返回到抓分数上来。成绩重要,成长更重要。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0
在当今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就初中历史教学而言,就是充分利用教材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其中也包括显性和隐性的历史现象的内涵、外延、内在因果关系、主要矛盾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提高学生再认史实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归纳、综合问题的能力,不是单纯的重复教材中的史实,而是对教材中所涉及史实的升华、提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怎样才能掌握好恰当的教学方法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
一、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所必须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过好识记能力关
初中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在小学学了一些历史知识,在某些方面有所了解,却往往忽略了教材中各知识点的关系及基本历史概念的准确记忆,但如果单纯的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或对知识点记不牢,收不到理想的效果。最好的办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教师用讲读方式与学生共同阅读,弄清每一课段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知识点的表现、本质,初步建立起知识网络系统,做到合上书,使每个历史知识点都历历在目,真正做到基础知识过关。
二、着力培养师生感情,注重情感教学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有一种“移情体验”在发生作用,“移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影响过程,即将一个人的目的、知觉和情感跟别人暂时联系起来,使他们在作用上和情感上彼此融为一体。所以说,教师的言行举止,感情的倾向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情感在教学时起着感染和激励的作用。良好的情绪,能够融洽师生关系及轻松气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教师的认可、情感能使学生精力集中,教师在此时充分利用学生此时的精神状态,使学生由自发喜欢听课转向自觉的学习需要上来。当学生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越来越浓。因此,从某个意义上讲,注重历史课堂情感教育,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进取心和自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精讲,对历史现象进行立体分析
在学生了解和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后,教师在上课时,对每课都要进行精讲,对历史现象进行立体分析,这是很重要的一环,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
第一,对历史现象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
第二,对历史现象进行宏观和微观的分析。
第三,通过教材中的显性知识发掘出隐性知识。
第四,与历史学科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分析。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1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反思。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我已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学,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面对生龙活虎的青少年,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未实施以前,教师为了应试而教学,因此上课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只是根据讲课的重点,一味地死记硬背,这使得历史课更加枯燥无味,一上课学生就打瞌睡。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根据我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我在上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然后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教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畅游,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兴趣越来越浓。
现在的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书刊等),因此获取的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是真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憧憬未来,关注现实,经常对看到的现象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广阔性。这又给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长期以来,在中考指挥棒的指挥下,历史这门学科变成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很少有学生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具体而言,从教法来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理念、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是完全相悖的。从教学内容来看,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引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一人物是爱国的,学生听得似懂非懂,显然,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落实得还不够。如何在课堂上创设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学生的品质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又是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使自己尽快地成长、成熟起来,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1、通过学生进行反思。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我在上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时,让学生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感到不理解。这说明同学们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2、通过教师本身进行反思。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课堂的准备不够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3、通过请同事听评自己的课来进行反思。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课做了精心准备,上课时得心应手,往往很难觉察出自己还存在着什么不足,但如果请同事或教学专家来听课并给予评价和指点,总是能找到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4、通过阅读教育专著和教学案例来进行教学反思。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老师。经常阅读中外教育专著和优秀的教学案例,从中汲取营养并经常与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进行对比,不断反思,就能使自己不断提高。
在十几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从未间断过写教学反思,我的课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成为了他们最感兴趣的课程之一。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2
听了马牧池中学张老师的一节课后,我发现我的小组合作还仅仅是初级阶段,还仅仅停留在表面。张老师的课堂气氛调动能力令我佩服。从张老师那里,我了解到小组的建立应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要依据,应使每个小组都同时拥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让学生们实现自主管理,每个人都有应该负责帮助的同学,都有具体的任务分工,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这一点我体会最深。
今天学校领导又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会,我听取了一节马牧池张文淑老师的课和薛校长的报告,感触很深,收获也不少:
1、老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要认真指导学生,真独学、实自查,有效地控制学生自主学习内容进度。
2、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互助的目标要明确、互助的对象要明确、互助的内容要明确、互助的时机要明确、互助的方式要明确。
3、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把握好展示时间、展示的对象,展示的过程要跟上评价,评价要公正合理。
通过学习王老师《解放思想、相信学生精心准备、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我明白了: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交流、互动,教师要摆正角色正确引导学生,教师的引领和指导要把我一个度,因为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喧宾夺主,教师的引导要适时适度,应该说这为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这要求教师能很好的把握和吃透教材,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考试的要求,最起码我们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记住、理解、应用所学的知识,特别是对理科一些抽象、枯燥的知识更是这样,教师要方方面面的都要考虑到,才能给学生适时适度的'指导。
怎样把握教师知道的时机呢?打个不太恰当地比喻,不能像对到小孩学走路一样,等跌到了再让他自己爬起来,毕竟我们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要在他即将倒地的一瞬间就要及时的扶他一把,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例如,某个知识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尽可能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交流讨论的基础上,通盘考虑本节课的课程任务和内容,最多只能给学生10分钟的考虑时间,如果过了15分钟学生还没有思考讨论出结果,还要学生继续思考讨论,我觉着就是教师没有及时发挥指导作用,我觉着如果过了十一二分钟如果还没有思考讨论出结果,我们这是应及时的进行点拨和提示,当然该点拨什么,点拨到什么程度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当然教师一定要明确学生不会的原因到底出在哪里,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但是点拨绝对不是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最终还应该让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答案。
我们一方面要相信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交流讨论的时间,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但绝不是让学生乱起来,要使课堂“活而不乱”。能灵活地处理课堂中突发的事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与教案,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的新境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就一定要做好课前的各种准备工作,特别是把备课落到实处。
在课堂教学中摆正自己的角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3
本节课以活动为载体,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使学生在活动中既相互竞争(大组之间),又相互合作(四人小组和大组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我作出要求后,学生很快积极进行准备,阅读课文,完成表格,并作讲述民族工业的发展;小组讨论问题热烈;大组对之间质疑问题十分积极。学生参与热情很高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一是活动的形式进行学习,提高了学生兴趣;
二是竞赛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满足了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
在本节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学生在讲述民族工业的发展时,不熟练,与地图结合的.能力较差;
二是有的学生在活动的具体要求尚不明确的情况下,就匆匆去完成任务,学习目标不很明确;
三是在学生在质疑时,虽然都很积极,但质疑的质量不高;
四是落后较大的组参与的积极性明显不如其它组高。我想这是因为: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战役的经过难度较大,给学生的时间不够充分,如果我提前将简表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效果会更好。
通过本节课,我想今后努力的方向是:在上课前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坚持使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开展多种活动,并对活动过程加强调控;在学生进行活动前一定要强调活动要求,直到每一个学生都明确;在教学中及时做好评价、激励与帮助;在设计活动时,竞争方式可采取更多的办法,使更多的人参与才是最终的目的。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4
《三国鼎立》一课的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展示自己历史知识和口才,在讲到“赤壁之战”时,请学生可以根据课外资料、教材来说说赤壁之战,学生们立即炸开了锅,都想试一试,一位学生绘声绘色的讲述了孙权和刘备走上联合的经过,还有同学讲述了黄盖的苦肉计......教室里掌声阵阵。这时一位平常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站起来了,讲述了赤壁大战时的场景以及曹操是如何仓惶出逃的,最后总结:“安徽赤壁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古战场,有机会一定去看看”。听完后我注意到这个同学把赤壁所在地说错了,不是在安徽而是在湖北,但我不忍心泼冷水,还鼓励性的说了声“你真不错”,并没有纠正他的错误。
下课后我仔细想,总觉得那样处理不对劲儿。自从实施新课改以来,特别是在公开课的课堂上充满着“你真不错”、“你能行”、“你真棒”等表扬的话语。虽然这些表扬话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鼓励,但过度的、甚至不切实际的'表扬给孩子带来的就完全是好处吗?我的上述处理方式,让学生接受了错误的知识。作为教师,这是一个不小的错!
其实,学生听多了赞赏的话,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当学生做得不对的时候,一定要立即指出他的不足。只有发现了不足,改正了不足,才能不断进步,也才能坦然地面对别人善意的批评、提醒,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所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老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个中肯,公正的评价!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5
从学校组织的朝圣学员课改展示活动中,我受益颇丰,具体如下:
1、在对练习答案时,小组讨论、统一答案后,将答案由6号展示在黑板上,然后,小组再就问题再互相提问,以加深印象。
2、在小组展示时,尽量5、6号讲,3、4号总结,1、2号提升,7、8号紧跟(尽量让其讲,树立自信)。
3、在新授课或练习课时,每组2号到其他小组抽测检查本课所学内容,尽可能抽7、8号。
4、把课堂的`指挥棒交给课代表,应该会更好。
5、激发学生斗志,鼓励每组的5、6、7、8号,挑战1、2、3、4号,在“激战”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当然,收获应不仅如此,诸如各位老师的爱生、敬业精神等等,都是我学习的目标。在课改过程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1-17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1-08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5篇09-20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5篇)06-12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10-24
初中历史教师教学反思05-01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11篇04-19
初中历史教学总结02-14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