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荷花》教学反思

《荷花》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07 17:24:4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荷花》教学反思(精选15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荷花》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荷花》教学反思1

  《荷花》是一篇美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文中插图上有许多碧绿的大圆盘似的荷叶和各种姿态的白荷花。

  根据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为了更巧妙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并能把句与句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发展创造性思维,想像“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感受作者与一池荷花翩翩起舞的陶醉美。我在本课的教学中,采取“化静为动”的手法,通过贴图、移图、比图、增图、赏图五个环节,在教学中渗透美育,让学生充分感知、自悟自得,感受到了荷花的美丽,增加了审美情趣,激发了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一、贴图,激发兴趣,感知美。

  首先,在教学中,我有的放矢地运用“贴图”揭示出语言所具有的形象性,有些难以确切体会的词句就“不攻自破”。如“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文中的“挨挨挤挤”写出了荷叶动姿,为使其形象能展现在学生面前,我便在浅绿色的底板上贴上一片片重叠并相碰的荷叶,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挨挨挤挤”这一用语。

  我还让学生走上讲台贴图,同时进行说话训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变客为主的机会,营造了一个合作教学的活泼环境。如课文中描写了荷花的三种不同姿势“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开了,露出嫩黄色的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学生们各自拿着不同姿势的“荷花”,迈着理解课文特有的轻松的步子,把荷花分别插入茂盛的荷叶图中;并按要求,分别边贴边用课文的词句说:“一朵;有的 ;有的还是 。白荷花在 之间。”这种让学生贴贴图,说说文的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移图,品词析句,理解美。

  对有一定难度的词句,有时借助图画,稍加点拨,学生即可明白了。如“白荷花在这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句中的'“冒”它的妙处是学生不易体会的。为了让学生理解体会,我便将学生刚才贴在挨挨挤挤的荷叶层面上的白荷花,由下而上移动,通过这一动作,学生对“冒”字便心领神会了。

  三、比图,捕捉“文眼”,领悟美。

  文中的“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我出示了另一句:“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然后请学生比较,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接着,我拿出一朵“怒放的荷花图片与一朵”“欲放”的荷花图片,让学生比较,学生也说不准哪朵更美。这时,我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达成共识,:“怒放”的荷花是美的,美在开得大,颜色鲜;而“欲放”的荷花也有自己特有的美,它美在花骨朵饱满,有力。由此领悟到:“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四、增图,拓展延伸,想象美。

  课文中“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是作者的联想。作者被这一池荷花的美景感染了,他的情感思想也随之活动起来,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再现作者仿佛成为一朵荷花在池中的所见情景及由然而生的心境,我便在原图上增添了有一个小孩脸蛋的大荷花加入图中,引发他们联想眼前出现了哪些更奇妙的景象,以及变成了荷花之后的心情。同学们纷纷插上想象的翅膀,讨论开了,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

  五、赏图,配合表演,创造美。

  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边听课文的配乐朗读,边欣赏图画,同时让学生根据文中描写荷花不同姿态的语句进行动作表演。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对课文内容的再体验,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美感体验得到升华。

《荷花》教学反思2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它的语言文字美,描写的景物美,产生的意境也美。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感情朗读以及对语言文字的体悟,激发学生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文中有二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洁白素雅的本色。尤其是那幅特写图,准确生动地展现了荷花初放、盛开、花骨朵儿的三种形态。在教学第2-3自然段时,我充分利用这两幅图,让学生图文对照通过观察图画,品读课文,点燃他们情感的火花。

《荷花》教学反思3

  <荷花>是一篇非常美的文章,我很喜欢。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美,我先花了一节课的时间来朗读,等学生读的很熟了才来讲。

  学习第二段时,学生在体会“冒”字是否用的好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有的.学生认为“冒”字用的好,不能替代。有的学生认为“冒”字好,但用“钻”字也可。不过大家都认为“长”不好。我没有表态,让学生自己辩论。双方意见相持不下,讨论得很激烈。最后我说,那我们来查字典,看看两个字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通过比较字意,学生认识到还是“冒”的意思比较贴切。

  今天学习第三自然段,我说:“现在你们就是一朵荷花,在阳光下亭亭玉立,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们闭上了眼睛,一会有些孩子举起了手:“老师,我看到了许多人在观赏我们。”又一个孩子说:“我看到蝴蝶飞来了,在我身边舞蹈。”我欣喜地说:“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很多孩子举起了手,“我看到了一只青蛙跳到我身边,呱呱地叫。”“我看到了一位画家在画画,画出了美丽的我们。”。。。。。学生们高兴地说着,笑着,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

  下午我改学生的小练笔,写一种花,学生是周末回家写的。大部分学生写的不错,但是仿写课文的痕迹非常浓。想到他们才开始写植物,仿写未尝不可。一个学生写的特别有意思,他说看三角梅的时候想到:小荷才露尖尖脚,早有蜻蜓立上头。他把这句改为:小花才露点点红,早有蝴蝶露上头。我觉得写的很好。部分学生估计是看了作文书,还知道升华中心,升华到喜欢花的品格。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描写花时没有顺序,以及描写得不够详细。明天重点讲这方面。

《荷花》教学反思4

  作者叶圣陶先生在《荷花》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清晨一池荷花的美丽姿态,以及作者欣赏荷花时的美好感受。课文按照“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展开想象—回到现实”的过程,思路非常清晰。

  精准的用词、生动的描写,是文章精妙之处。执教中,我紧紧围绕“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个概括一池荷花之美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去课文中寻找体现荷花之美的语句,并通过品读、批注、交流,感情朗读等学习形式,去积累语言,感悟课文语言的的精妙。在讲课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品悟,顺学而导,主要交流了两组语句。

  语句一:“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句子哪个字用得好?好在哪?引导学生通过观赏图片、朗读去感知感悟。“冒”在这里是形容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高高突显出来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白荷花的艳丽夺目,蓬勃生长的样子。

  语组二:“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三句话写出了荷花的几种姿态?哪些词、字深深地打动了你,让你感受到了荷花的美?引导学生感受荷花三种不同的姿态各有不同的美,体会饱胀、破裂等词略带夸张,让静止的画面一下子变得鲜活而具体。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观察其他的花,如桃花、迎春花、玉兰花等,并进行仿写,可以说水到渠成,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四自然段,我主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带上动作在阳光下翩翩起舞,感受一池荷花在风中摇曳起舞的美好姿态。

  这样的文章,我们的语言真真难以描述其美,其妙,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孩子把语言内化于心,烂熟于心才是最好的学习形式吧!

《荷花》教学反思5

  这是一篇抒情的写景物的文章,作者通过对荷花细致的描写,体现了荷花的美丽。在教学中我闻荷花、看荷花、赞荷花、变荷花又回到看荷花这样的思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文章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1、抓住重点词来体味——重点词“冒”

  《荷花》这篇文章非常适合阅读,并且学生可以利用这篇文章进行仿写,其中有许多好词佳句,适合学生积累,运用到作文中去。

  例如描写荷叶的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单单一句话就写出了荷叶的三个特点——多、绿、圆。描写荷花姿态的句子更多了。如何让学生有感情地体会,就是要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对其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品读,研讨。在这段话中,虽然有许多好词佳句,但是毕竟一堂课的时间有限,我们也不能眉毛、鼻子一把抓,必须有详有略,所以,在这段话中,我重点抓住了“冒”字,让学生来体会这个字用得真好!一开始,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这段话中,那个词语或那个字你觉得用得特别好?学生一下子找到了“冒”这个字。接着我问:怎么样的长出来才叫冒呢?在我的预设之中,学生应该会非常活跃,答案也会丰富多彩,例如:高兴地长出来,迫不及待地长出来……但是另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眼睛瞪得大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学生都没什么反应,一看这个情形,我也傻了,我再怎么预设,也没想到学生会是这样的反应。因此,我只能换一个问题:荷花冒出来是想干什么呢?这下,学生好像一下子找到了方向,有的说因为她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迫不及待地长出来了,有的说她想要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鲜空气,快速地长出来了,还有的说她想要和青蛙,小燕子来打招呼,很高兴地长了出来……没想到,问题一更改,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了,而且感受到了“冒”字用的好处!由此可见,教师的提问至关重要,好的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更好的'体会句子中重点词把握。

  2、学习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来仿写其他的花。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并且归纳出荷花的三种姿态,学生很快就总结出来了,一种是才开,一种是全开了,还有一种是花骨朵儿,接着,我让学生看着板书,把荷花的三种姿态进行复述,学生因为有了刚才熟读的基础,现在又有板书的提醒,让他们复述下来轻而易举,这样既体会到了荷花的三种姿态,而且学生在课堂上就积累了好词佳句,课后背诵课文时就比较轻松了。最后,我让学生进行想象,除了这三种姿态,还会有哪些姿态?有的说昂首挺胸,像士兵,有的说低头不语,像害羞的小姑娘……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于写其他的花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课后布置作业时,我把学生分为三类,如果自己有能力,可以自己选择其中的一种花,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如果有一点困难,可以采用大家刚才讨论过的,如果还是不会写,可以利用荷花这一课中的第三自然段。这样的方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了。

《荷花》教学反思6

  本节课,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革,以新理念为指导,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注重借助多媒体进行合理情境的创设,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学好语文。

  一、尽可能体现新的课程标准。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的过程应是学生认知逐步提高的过程。

  在设计读书环节时首先是读通,其次是读懂;再次是读好;最后要求尝试背诵。要求逐层提高,学生的学习逐步深入。

  2、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

  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说荷花的姿态三种,教师就顺势引导,以便学生更自主地理解"一朵有一朵的姿态"。

  再比如作业的设计:"如果你觉得有更合适的作业,也可以自主选择完成另外的作业,还可以将你认为很有价值的作业推荐给老师或同学!"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3、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会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生在闭目欣赏的同时,经历了一次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在学生脑海中反映的再造想象的过程。学生凭借各自不同的积累,在不同层次水平上理解了这段文字,想象了这段文字所表现的内容,不仅体现了语文姓"语"这一要求,而且使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又成了锻炼思维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也给了我们最好的指导:"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4、重视指导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我们深知古人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和现代教育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是强调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回顾这一节课,会被这许多看似不经意的语言所打动"课前是该认真预习!

  多读课文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预习方法。""请教别人、请教书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上网查资料也是现代人常用的一种快捷的学习方法""你们真是学习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通过读书、讨论解决问题" 5、重视课内外的语言积累。

  新的语文教学强调返朴归真,注重学生课内课外知识的积累,在这节课中,学生既有课外关于荷花知识、荷花诗词的丰富积累,又有课中语言文字的学习积累,在老师的辅导下,学生进行了广泛的阅读积累。

  6、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倡导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节课中,对于疑难问题的解决便是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的。

  二、以美的情境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一段美的情境会省去我们教者多少繁琐的分析讲解。本节课中设计的就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升华情感。比如:配乐范读,创设并引学生入情境。(师配乐朗读有关课文,学生闭目体会荷花池的美景)"同学们,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深入情境(出示课件)"荷花真美!让我们起立,像作者那样久久地、深情地看着它们!"(停顿片刻) (学生变换角色描述)这些情境地创设显然大大优化了教学,节约了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阅读、感悟、积累语言文字。

《荷花》教学反思7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通过对荷花细致的描写,体现了荷花的美丽。在教学中以“我”闻荷花、看荷花、赞荷花、变荷花又回到看荷花的思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文章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本文的教学对象为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能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喜欢阅读,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1、抓住阅读,培养语感,体会“冒”字。

  《荷花》这篇文章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是十分合适的文本材料,课文中许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情感流动,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掌握,让他们用自己的情感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如何有情感地去体会课文呢?这就要求抓住一些重点的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对词句进行一定的品读,研讨,深入到文本中去。对“挨挨挤挤、冒、露”这些具有特点的词语进行分析,来体会荷花的形态,在学习“冒”这个词语的时候,我让学生当自己就是荷花,我问学生:荷花荷花你为什么要冒出来呢?学生有的回答:荷叶挨挨挤挤的,我只能冒出来呢。有的回答,我想早点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看美丽的天空。有的则回答,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既是对冒这个字的形象解释,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2、学习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来仿写其他的花。

  我首先让学生先熟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有的……有的……有的……”来描写荷花姿态的,分成了几种。学生很快就归纳出有三种:一种是没开的,一种是开了两三片的,一种是全开的.。接着我又让学生想象一下,荷花池中除了这三种姿态的荷花,还有没有其他的荷花呢?如果你是荷花,你想怎么样地站在荷花池中呢?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有的说: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说,有的荷花仰着头,挺着胸,向大家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有的说,有的荷花在风中翩翩起舞……到这里为止,我先用有的……的句式让学生学会了说荷花。

  接着我让学生想象下,让你说说其他的花你会吗?也说说其他花的三种姿态,好的学生马上就能够举一反三,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说,这时候我告诉他们,也可以用替代法,把荷花替代成其他的花,这样一些思维不开阔的孩子也能够试着说一说了。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拟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用“有的……有的……有的……”来描写其它的花。

  这样就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课文角色,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在这篇课文中我让学生把自己就当成是荷花,然后来进行学习就容易的多了。

《荷花》教学反思8

  本课的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态美。为后面作者展开想象提供了生动形象的依据。在教学中,我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的学习,着力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荷花的美,并能有滋有味地读出美。我先让学生找出这段的总起句和具体写荷花的三句话,进行教学。这三句话的教学我分三步走:

  1、让学生在图上指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

  2、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拿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

  3、以“荷花是那样的.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在教完这三句话后,引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语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教师在图上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理解“冒”的意思,在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练习有感情朗读。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相应的画面。

《荷花》教学反思9

  (一)对课堂教学活动活动形式的反思

  本课程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和师生问答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好地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热情,使课堂更加活跃,让学生更多地交流与合作,相互提问,能够独立阅读课文,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发起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主人公让学生大声朗读也会让学生产生兴趣,但由于暂时的怯场,学生不能很好地发挥,无法通过语言充分表达角色。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要求学生总结和编写段落字幕时,最好在总结故事之后再编写字幕,同时考虑到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能力的培养。此外,我们应该加强对景物描写在人物衬托中的.作用的梳理,让学生找到一个景物与人物和谐的地方“白色”“月光下”以衬托水中嫂子的纯洁与柔软到位,从而进一步探索衬托文字的文字解读。此外,如何在未来走出课堂,不仅让学生在书本上学习知识,而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新教学设计,是我目前必须探索的信息。也许走出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是未来语文教学的高级形式。教师的教学手段必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精力,开拓进取,积极参与课堂。

  (三)反思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中的表现

  过去,这个班上生动活泼的学生非常安静,因为教室后面有很多老师。未能充分发挥六班学生活跃课堂气氛的优势。我的表演也比平时更紧张。我没有适当地安排时间,把课耽搁了几分钟。此外,对我们的教师来说,使用多媒体教学确实容易得多,但它可能过于依赖多媒体,限制了他们自己教学方法的发挥。因此,这门课一直注重计算机的操作,在教学过渡中表现不佳。在未来,文本的探索和分析应该更加深入,细节过渡等问题的设计应该更加详细。最后,我认为多媒体可以取代黑板书写。它很少写在黑板上。另外,在操作多媒体时,它会稍微快一点

《荷花》教学反思10

  《荷花》是一篇状物写景的散文,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多姿的荷花和“我”观赏荷花时的细腻、真切的感受,抒发了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我在教学时围绕“初闻花香──再赏花姿──幻化荷花”的思路,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我在课中,力求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让学生思考,讨论来解决,学习任务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如荷花美在哪里,怎么读出荷叶的美来,写荷叶与写荷花之间的关系等等,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虽然也调动了起来,可就是不能达到预设的目标。因此,我在反思,是不是我的引导缺乏技巧,还是学生的语言显得贫乏?与大师于永正老先生的课堂比起来,我的学生感悟总是的浅了许多。我在不断实践和总结,现在有了一点收获,学生的积累显得贫乏,因而课堂语言的表达也就显得贫乏。而且学生的积累有了,但是学生的迁移不够。因而要将阅读充盈于整个语文教学,加强学生的积累和学会运用。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美文,走入美的境界,与文章共鸣,与人物共乐。在听说读写训练中陶冶感染,潜移默化的受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让学生知道哪是美的,为什么是美的,如何去欣赏美,如何去创造美,这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真实目的。而不是“同学们,你们看作者写的多美啊,我们美美的读一读吧!”学生知道了它们是美的,可是到底美在哪里,它们为什么是美的,学生似懂非懂,甚至机械地人云亦云,这样学生的审美水平何以得到有效提高?在教学中,我们注重了总结和概括,却不能将概括和总结再具体化,使我们的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作文中反复强调描写、叙述要具体生动,可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利用了大量的时间不断地要求学生“概括一下这段或者这几段讲的什么”,讲的什么固然重要,可是具体的描写却忽略不计了。以至于学生对如何是具体、如何做到具体显得非常茫然,困惑。

《荷花》教学反思11

  本节课,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革,以新理念为指导,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注重借助多媒体进行合理情境的创设,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学好语文。

  一、尽可能体现新的课程标准。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的过程应是学生认知逐步提高的过程。

  在设计读书环节时首先是读通,其次是读懂;再次是读好;最后要求尝试背诵。要求逐层提高,学生的学习逐步深入。

  2、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说荷花的姿态三种,教师就顺势引导,以便学生更自主地理解“一朵有一朵的姿态”。

  再比如作业的设计:“如果你觉得有更合适的作业,也可以自主选择完成另外的作业,还可以将你认为很有价值的作业推荐给老师或同学!”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3、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会

  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学生在闭目欣赏的同时,经历了一次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在学生脑海中反映的再造想象的过程。学生凭借各自不同的积累,在不同层次水平上理解了这段文字,想象了这段文字所表现的内容,不仅体现了语文姓“语”这一要求,而且使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又成了锻炼思维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也给了我们最好的指导:“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4、重视指导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我们深知古人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和现代教育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是强调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回顾这一节课,会被这许多看似不经意的语言所打动“课前是该认真预习!多读课文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预习方法。”“请教别人、请教书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上网查资料也是现代人常用的一种快捷的学习方法”“你们真是学习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通过读书、讨论解决问题”

  5、重视课内外的语言积累。

  新的语文教学强调返朴归真,注重学生课内课外知识的积累,在这节课中,学生既有课外关于荷花知识、荷花诗词的丰富积累,又有课中语言文字的学习积累,在老师的辅导下,学生进行了广泛的阅读积累。

  6、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倡导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节课中,对于疑难问题的解决便是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的。

  二、以美的情境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一段美的情境会省去我们教者多少繁琐的分析讲解。本节课中设计的就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升华情感。比如:配乐范读,创设并引学生入情境。(师配乐朗读有关课文,学生闭目体会荷花池的美景)“同学们,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深入情境(出示课件)“荷花真美!让我们起立,像作者那样久久地、深情地看着它们!”(停顿片刻)

  (学生变换角色描述)这些情境地创设显然大大优化了教学,节约了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阅读、感悟、积累语言文字。

《荷花》教学反思12

  《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赞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姿势。第2部分(第5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教学本课我紧扣“美”字进行: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出示《荷花》图片,请学生谈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和看荷花的感受,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揭示目标。课始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二、赏图学文,理解词句。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表现荷花的'“美”。学生的自主选择,随机指导学习“闻到清香”、“看到叶花”、“想到变成荷花”、“荷花充满生机”四部分。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学习,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这一段教学的着力点引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语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通过课件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练习有感情朗读。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第三段的着力点是根据有关句子想象美、表达美,使美感进一步深化,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学生想象力,又对第二自然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可谓一举三得。学习“想到变成荷花”部分,重点引导创新想象不同动物对荷花的不同语言。整个教学过程运用多媒体手段,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做到“图文结合”、“情境学文”, “体会情境”、“升华情感”。

《荷花》教学反思13

  自提倡素质教育到全面贯彻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阅读教学中我们欣喜的看到,课堂活起来了,个性突出来了,创新多起来了,这是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观的体现。但纵观目前的阅读教学案例不难发现人们对“课改”环境下教学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前不久在我集团总部任教研究主任的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来我校送课,教学了三年级的《荷花》。教学中体现的深刻的教学思想,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们的阅读教学留下了宝贵的启示。

  一、重基础,“写字教学”贯穿始终

  目前阅读教学追求“个性”“创新”成了一股时髦的风,“写字教学”常常被人们忽视,平时的教学中尚能在课尾提一提并布置学抄写默写,但在“课改”研讨课之类的阅读教学中越来越成了麟毛凤角了,生怕学生的“创新”的热情,弘扬的个性受到它的破坏。在于老师的课上“写字教学”不仅受到了重视,而且贯穿在整 个教学过程中。

  如于老师在导入新课后即板书课题,他是这样教学的,“请同学们一起看一下?荷花?怎么写的”。随即在黑板上书写,“?荷?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何?字”。“现在我一起读题目。”这样的写字教学一点不刻板又起到了识字的效果,做到“润物细无声”,教学过程中的也是这样。

  于老师让学生把课文中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下来,然后指名学生把自己划的词语写在黑板上。一个学生写了“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字。于老师相机进行写字指导。“这位同学?冒?字写得很好,很正确。对学生的好的写字习惯给予表扬,激励和引导学生注重写字“?冒?字的上部的两横不封口的不要写成?曰?字,随后又书写?帽?字”,“这个字很形象,你看眼睛上(书写?目?)戴着一顶帽子(画个半圆,再画两横作帽沿),帽口是不能封死的,又因为帽子是布做的要加个?巾?字 旁,这就成了一个?帽?了”。形象

  的“字理教学法”即教会了学生识字,更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是真正的“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课程最后于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文中的生字书写了一遍,提出了一些注意点,并让学生认真描红才结束此课。

  二、读书要读出“味”来

  以前的阅读教学往往以“讲解”为主,而剥夺了学生“品读”“体味”的权利,现在的一些阅读教学则因追求“创新”和“个性”而剥夺了学生“品读”“体味”的机会。《荷花》的教学为“呼唤回归阅读权”的阅读教学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教学中于老师介绍了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散文语言清淅流畅,平实淡雅,写景状物细致优美,耐人寻味。然后说:“《荷花》就是一篇描景的?美文?,我们要能读出他的?美味?来”。这给阅读教学下了一个总的要求,然后又介绍方法说:“古人把读书叫估?煮书?(板书),书越?煮?才越有?味?”。在“煮书”过程中,于老师分三步走进行教学。首先是熟读课文。“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熟(板:熟读)。”在读书过程中于老师边巡视边指导让学生读进去,然后指名几位同学读文。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于老师要求学生再品读课文。

  “同学们,请你们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板:“品读”),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或语句划出来。”“同学们读得很仔细划得认真,再请你把自己体会的内容批注在旁边。”这里于老师提出更高要求,继续“煮书”,深入“体味”。在“品读“的过程中于老师让学把一些好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当“品读”告一段落后,让学生共同交流从划出的词语中“体味”到了什么,并让学生练习如何把体会到的东西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品读”逐渐进入了高潮,“煮”出的味道越来越美了。如:

  一个同学在课文第一部分划出了“赶紧“这个词,并说到:

  “我体会到了,?我?迫切的心情,巴不得一下子跑到,同时也好像?闻?到了塘里的荷花的淡淡清香,荷花一定美极了。”(赢得了同学们一阵掌声)。于老师继续引导,“你能把迫切又美的感受读出来吗?”他试着读到:“赶──紧──”(“赶”字读得很急切,“紧”字则舒缓,赞美的读出)。

  于老师这时竖起了大姆指,然后又带领大家读了两遍。此外于老师还引导学生“品读”了“挨挨挤挤”、“冒”、“饱胀”、“翩翩起舞”等关键词语及第四自然段中的优美语句。在细细“品读”读出“味”之后,于老师再让学生美美地读课文读出“美味”来。(板“美读”)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于老师给予指导,并范读,如第四自然段要轻声读,用气读,带着想象读。通过于老师的引导学生不仅自己陶 醉在优美的文中,听者也被深深的吸引了。

  三、适当的“创新”

  适当的“创新”或说“创新”要适当。“创新”是好事,是课改倡导的核心,但在一些课堂上,常常一“创”不可收拾,沾边的不沾边,恰当不恰当的统统称之为“张扬的个性”,有“创新”。归究其原因,这是没有在扎实的基础上追求“创新”,没围绕文章或字、词句、段的中心意思去“创新”。前面叙述中我们已经感觉到了在于老师教学中,学生通过“熟读”“品读”“美读”课文,与“文本”进行了扎实充分的对话,创新思维非常活跃,产生的创新成果也与“文本”相贴切。

  再如,在教学到“有的还是花骨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一句时,于老师播放课件让学生说说“花骨朵”是怎样的,有的学生说:“含苞未放”、“含苞欲放”,还有的学生道:“含苞羞放”,这时于老师又竖起了大拇指夸她想得好,既贴切,又运用了拟人的方法使“花骨朵”羞答答的形象栩栩如生。像这样“创新的火花”,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多处,每一处都让我感觉到“油然而

  生”,“水到渠成”。这才是课改体现的“创新教学”。

  以上三点是笔者听课后油然而生的自我反思,于老师的课展示了教学艺术的无穷的魅力,表达他对阅读教学的深邃的思想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究体会。

《荷花》教学反思14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

  教学对象为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能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喜欢阅读,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在表现荷花不同的姿态时,我用课件让学生感受三种不同形态的荷花,学生就很容易地把描写荷花的长势、各种姿态的`语句背诵下来了,积累了课文中的精彩句段。在观赏荷花池美景时,通过课件的播放,使学生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会为接下去的写作埋下伏笔。

  整堂课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深入地进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荷花》教学反思15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段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因此在教学《荷花》第一课时,我注重围绕上述教学理念开展教学过程。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用谜语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调动了学生情绪,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脉络(闻到清香——观赏形状和姿势——想象情景)进行整体感知。从全局出发了解了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是荷花的清香把作者吸引到荷花池边,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或词语写得特别美,说说你的体会。” 随后组织汇报交流。这样充分让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了美的语言。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体现了“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之意图。

  最后,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美丽的、动人的荷花。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说说“此时此刻,此时此景,你想对冒出来的荷花说写什么?”针对这一富有灵性、创造性的诱导,学生用心倾诉,真情流露,既是心灵的独白,又是个性的张扬,使作者、学者、教者融为一体。

《《荷花》教学反思(精选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荷花》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荷花教学反思12-08

《荷花》教学反思05-31

荷花教学反思12-30

《荷花》教学反思06-14

语文《荷花》教学反思11-29

课文《荷花》教学反思06-10

语文荷花的教学反思01-06

【热】《荷花》教学反思07-05

荷花教学反思(精选3篇)04-03

《荷花》教学反思(精选23篇)02-23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荷花》教学反思(精选15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荷花》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荷花》教学反思1

  《荷花》是一篇美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文中插图上有许多碧绿的大圆盘似的荷叶和各种姿态的白荷花。

  根据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为了更巧妙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并能把句与句联系起来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发展创造性思维,想像“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感受作者与一池荷花翩翩起舞的陶醉美。我在本课的教学中,采取“化静为动”的手法,通过贴图、移图、比图、增图、赏图五个环节,在教学中渗透美育,让学生充分感知、自悟自得,感受到了荷花的美丽,增加了审美情趣,激发了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一、贴图,激发兴趣,感知美。

  首先,在教学中,我有的放矢地运用“贴图”揭示出语言所具有的形象性,有些难以确切体会的词句就“不攻自破”。如“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文中的“挨挨挤挤”写出了荷叶动姿,为使其形象能展现在学生面前,我便在浅绿色的底板上贴上一片片重叠并相碰的荷叶,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挨挨挤挤”这一用语。

  我还让学生走上讲台贴图,同时进行说话训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变客为主的机会,营造了一个合作教学的活泼环境。如课文中描写了荷花的三种不同姿势“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开了,露出嫩黄色的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学生们各自拿着不同姿势的“荷花”,迈着理解课文特有的轻松的步子,把荷花分别插入茂盛的荷叶图中;并按要求,分别边贴边用课文的词句说:“一朵;有的 ;有的还是 。白荷花在 之间。”这种让学生贴贴图,说说文的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移图,品词析句,理解美。

  对有一定难度的词句,有时借助图画,稍加点拨,学生即可明白了。如“白荷花在这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句中的'“冒”它的妙处是学生不易体会的。为了让学生理解体会,我便将学生刚才贴在挨挨挤挤的荷叶层面上的白荷花,由下而上移动,通过这一动作,学生对“冒”字便心领神会了。

  三、比图,捕捉“文眼”,领悟美。

  文中的“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我出示了另一句:“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然后请学生比较,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接着,我拿出一朵“怒放的荷花图片与一朵”“欲放”的荷花图片,让学生比较,学生也说不准哪朵更美。这时,我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达成共识,:“怒放”的荷花是美的,美在开得大,颜色鲜;而“欲放”的荷花也有自己特有的美,它美在花骨朵饱满,有力。由此领悟到:“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四、增图,拓展延伸,想象美。

  课文中“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是作者的联想。作者被这一池荷花的美景感染了,他的情感思想也随之活动起来,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再现作者仿佛成为一朵荷花在池中的所见情景及由然而生的心境,我便在原图上增添了有一个小孩脸蛋的大荷花加入图中,引发他们联想眼前出现了哪些更奇妙的景象,以及变成了荷花之后的心情。同学们纷纷插上想象的翅膀,讨论开了,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

  五、赏图,配合表演,创造美。

  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边听课文的配乐朗读,边欣赏图画,同时让学生根据文中描写荷花不同姿态的语句进行动作表演。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对课文内容的再体验,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美感体验得到升华。

《荷花》教学反思2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风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它的语言文字美,描写的景物美,产生的意境也美。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感情朗读以及对语言文字的体悟,激发学生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文中有二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洁白素雅的本色。尤其是那幅特写图,准确生动地展现了荷花初放、盛开、花骨朵儿的三种形态。在教学第2-3自然段时,我充分利用这两幅图,让学生图文对照通过观察图画,品读课文,点燃他们情感的火花。

《荷花》教学反思3

  <荷花>是一篇非常美的文章,我很喜欢。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美,我先花了一节课的时间来朗读,等学生读的很熟了才来讲。

  学习第二段时,学生在体会“冒”字是否用的好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有的.学生认为“冒”字用的好,不能替代。有的学生认为“冒”字好,但用“钻”字也可。不过大家都认为“长”不好。我没有表态,让学生自己辩论。双方意见相持不下,讨论得很激烈。最后我说,那我们来查字典,看看两个字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通过比较字意,学生认识到还是“冒”的意思比较贴切。

  今天学习第三自然段,我说:“现在你们就是一朵荷花,在阳光下亭亭玉立,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们闭上了眼睛,一会有些孩子举起了手:“老师,我看到了许多人在观赏我们。”又一个孩子说:“我看到蝴蝶飞来了,在我身边舞蹈。”我欣喜地说:“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很多孩子举起了手,“我看到了一只青蛙跳到我身边,呱呱地叫。”“我看到了一位画家在画画,画出了美丽的我们。”。。。。。学生们高兴地说着,笑着,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

  下午我改学生的小练笔,写一种花,学生是周末回家写的。大部分学生写的不错,但是仿写课文的痕迹非常浓。想到他们才开始写植物,仿写未尝不可。一个学生写的特别有意思,他说看三角梅的时候想到:小荷才露尖尖脚,早有蜻蜓立上头。他把这句改为:小花才露点点红,早有蝴蝶露上头。我觉得写的很好。部分学生估计是看了作文书,还知道升华中心,升华到喜欢花的品格。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描写花时没有顺序,以及描写得不够详细。明天重点讲这方面。

《荷花》教学反思4

  作者叶圣陶先生在《荷花》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夏日清晨一池荷花的美丽姿态,以及作者欣赏荷花时的美好感受。课文按照“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展开想象—回到现实”的过程,思路非常清晰。

  精准的用词、生动的描写,是文章精妙之处。执教中,我紧紧围绕“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个概括一池荷花之美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去课文中寻找体现荷花之美的语句,并通过品读、批注、交流,感情朗读等学习形式,去积累语言,感悟课文语言的的精妙。在讲课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品悟,顺学而导,主要交流了两组语句。

  语句一:“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句子哪个字用得好?好在哪?引导学生通过观赏图片、朗读去感知感悟。“冒”在这里是形容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高高突显出来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白荷花的艳丽夺目,蓬勃生长的样子。

  语组二:“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三句话写出了荷花的几种姿态?哪些词、字深深地打动了你,让你感受到了荷花的美?引导学生感受荷花三种不同的姿态各有不同的美,体会饱胀、破裂等词略带夸张,让静止的画面一下子变得鲜活而具体。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观察其他的花,如桃花、迎春花、玉兰花等,并进行仿写,可以说水到渠成,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四自然段,我主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朵荷花,带上动作在阳光下翩翩起舞,感受一池荷花在风中摇曳起舞的美好姿态。

  这样的文章,我们的语言真真难以描述其美,其妙,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孩子把语言内化于心,烂熟于心才是最好的学习形式吧!

《荷花》教学反思5

  这是一篇抒情的写景物的文章,作者通过对荷花细致的描写,体现了荷花的美丽。在教学中我闻荷花、看荷花、赞荷花、变荷花又回到看荷花这样的思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文章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1、抓住重点词来体味——重点词“冒”

  《荷花》这篇文章非常适合阅读,并且学生可以利用这篇文章进行仿写,其中有许多好词佳句,适合学生积累,运用到作文中去。

  例如描写荷叶的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单单一句话就写出了荷叶的三个特点——多、绿、圆。描写荷花姿态的句子更多了。如何让学生有感情地体会,就是要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对其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品读,研讨。在这段话中,虽然有许多好词佳句,但是毕竟一堂课的时间有限,我们也不能眉毛、鼻子一把抓,必须有详有略,所以,在这段话中,我重点抓住了“冒”字,让学生来体会这个字用得真好!一开始,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这段话中,那个词语或那个字你觉得用得特别好?学生一下子找到了“冒”这个字。接着我问:怎么样的长出来才叫冒呢?在我的预设之中,学生应该会非常活跃,答案也会丰富多彩,例如:高兴地长出来,迫不及待地长出来……但是另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眼睛瞪得大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学生都没什么反应,一看这个情形,我也傻了,我再怎么预设,也没想到学生会是这样的反应。因此,我只能换一个问题:荷花冒出来是想干什么呢?这下,学生好像一下子找到了方向,有的说因为她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迫不及待地长出来了,有的说她想要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鲜空气,快速地长出来了,还有的说她想要和青蛙,小燕子来打招呼,很高兴地长了出来……没想到,问题一更改,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了,而且感受到了“冒”字用的好处!由此可见,教师的提问至关重要,好的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更好的'体会句子中重点词把握。

  2、学习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形式,来仿写其他的花。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并且归纳出荷花的三种姿态,学生很快就总结出来了,一种是才开,一种是全开了,还有一种是花骨朵儿,接着,我让学生看着板书,把荷花的三种姿态进行复述,学生因为有了刚才熟读的基础,现在又有板书的提醒,让他们复述下来轻而易举,这样既体会到了荷花的三种姿态,而且学生在课堂上就积累了好词佳句,课后背诵课文时就比较轻松了。最后,我让学生进行想象,除了这三种姿态,还会有哪些姿态?有的说昂首挺胸,像士兵,有的说低头不语,像害羞的小姑娘……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于写其他的花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课后布置作业时,我把学生分为三类,如果自己有能力,可以自己选择其中的一种花,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如果有一点困难,可以采用大家刚才讨论过的,如果还是不会写,可以利用荷花这一课中的第三自然段。这样的方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了。

《荷花》教学反思6

  本节课,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革,以新理念为指导,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注重借助多媒体进行合理情境的创设,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学好语文。

  一、尽可能体现新的课程标准。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的过程应是学生认知逐步提高的过程。

  在设计读书环节时首先是读通,其次是读懂;再次是读好;最后要求尝试背诵。要求逐层提高,学生的学习逐步深入。

  2、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

  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说荷花的姿态三种,教师就顺势引导,以便学生更自主地理解"一朵有一朵的姿态"。

  再比如作业的设计:"如果你觉得有更合适的作业,也可以自主选择完成另外的作业,还可以将你认为很有价值的作业推荐给老师或同学!"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3、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会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学生在闭目欣赏的同时,经历了一次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在学生脑海中反映的再造想象的过程。学生凭借各自不同的积累,在不同层次水平上理解了这段文字,想象了这段文字所表现的内容,不仅体现了语文姓"语"这一要求,而且使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又成了锻炼思维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也给了我们最好的指导:"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4、重视指导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我们深知古人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和现代教育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是强调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回顾这一节课,会被这许多看似不经意的语言所打动"课前是该认真预习!

  多读课文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预习方法。""请教别人、请教书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上网查资料也是现代人常用的一种快捷的学习方法""你们真是学习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通过读书、讨论解决问题" 5、重视课内外的语言积累。

  新的语文教学强调返朴归真,注重学生课内课外知识的积累,在这节课中,学生既有课外关于荷花知识、荷花诗词的丰富积累,又有课中语言文字的学习积累,在老师的辅导下,学生进行了广泛的阅读积累。

  6、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倡导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节课中,对于疑难问题的解决便是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的。

  二、以美的情境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一段美的情境会省去我们教者多少繁琐的分析讲解。本节课中设计的就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升华情感。比如:配乐范读,创设并引学生入情境。(师配乐朗读有关课文,学生闭目体会荷花池的美景)"同学们,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深入情境(出示课件)"荷花真美!让我们起立,像作者那样久久地、深情地看着它们!"(停顿片刻) (学生变换角色描述)这些情境地创设显然大大优化了教学,节约了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阅读、感悟、积累语言文字。

《荷花》教学反思7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通过对荷花细致的描写,体现了荷花的美丽。在教学中以“我”闻荷花、看荷花、赞荷花、变荷花又回到看荷花的思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文章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本文的教学对象为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能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喜欢阅读,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1、抓住阅读,培养语感,体会“冒”字。

  《荷花》这篇文章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是十分合适的文本材料,课文中许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情感流动,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掌握,让他们用自己的情感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如何有情感地去体会课文呢?这就要求抓住一些重点的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对词句进行一定的品读,研讨,深入到文本中去。对“挨挨挤挤、冒、露”这些具有特点的词语进行分析,来体会荷花的形态,在学习“冒”这个词语的时候,我让学生当自己就是荷花,我问学生:荷花荷花你为什么要冒出来呢?学生有的回答:荷叶挨挨挤挤的,我只能冒出来呢。有的回答,我想早点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看看美丽的天空。有的则回答,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既是对冒这个字的形象解释,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2、学习第二自然段,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来仿写其他的花。

  我首先让学生先熟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有的……有的……有的……”来描写荷花姿态的,分成了几种。学生很快就归纳出有三种:一种是没开的,一种是开了两三片的,一种是全开的.。接着我又让学生想象一下,荷花池中除了这三种姿态的荷花,还有没有其他的荷花呢?如果你是荷花,你想怎么样地站在荷花池中呢?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有的说: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说,有的荷花仰着头,挺着胸,向大家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有的说,有的荷花在风中翩翩起舞……到这里为止,我先用有的……的句式让学生学会了说荷花。

  接着我让学生想象下,让你说说其他的花你会吗?也说说其他花的三种姿态,好的学生马上就能够举一反三,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说,这时候我告诉他们,也可以用替代法,把荷花替代成其他的花,这样一些思维不开阔的孩子也能够试着说一说了。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拟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用“有的……有的……有的……”来描写其它的花。

  这样就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课文角色,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在这篇课文中我让学生把自己就当成是荷花,然后来进行学习就容易的多了。

《荷花》教学反思8

  本课的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态美。为后面作者展开想象提供了生动形象的依据。在教学中,我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的学习,着力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荷花的美,并能有滋有味地读出美。我先让学生找出这段的总起句和具体写荷花的三句话,进行教学。这三句话的教学我分三步走:

  1、让学生在图上指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

  2、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拿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

  3、以“荷花是那样的.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在教完这三句话后,引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语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教师在图上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理解“冒”的意思,在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练习有感情朗读。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相应的画面。

《荷花》教学反思9

  (一)对课堂教学活动活动形式的反思

  本课程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和师生问答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好地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热情,使课堂更加活跃,让学生更多地交流与合作,相互提问,能够独立阅读课文,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发起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主人公让学生大声朗读也会让学生产生兴趣,但由于暂时的怯场,学生不能很好地发挥,无法通过语言充分表达角色。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要求学生总结和编写段落字幕时,最好在总结故事之后再编写字幕,同时考虑到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能力的培养。此外,我们应该加强对景物描写在人物衬托中的.作用的梳理,让学生找到一个景物与人物和谐的地方“白色”“月光下”以衬托水中嫂子的纯洁与柔软到位,从而进一步探索衬托文字的文字解读。此外,如何在未来走出课堂,不仅让学生在书本上学习知识,而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新教学设计,是我目前必须探索的信息。也许走出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是未来语文教学的高级形式。教师的教学手段必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精力,开拓进取,积极参与课堂。

  (三)反思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中的表现

  过去,这个班上生动活泼的学生非常安静,因为教室后面有很多老师。未能充分发挥六班学生活跃课堂气氛的优势。我的表演也比平时更紧张。我没有适当地安排时间,把课耽搁了几分钟。此外,对我们的教师来说,使用多媒体教学确实容易得多,但它可能过于依赖多媒体,限制了他们自己教学方法的发挥。因此,这门课一直注重计算机的操作,在教学过渡中表现不佳。在未来,文本的探索和分析应该更加深入,细节过渡等问题的设计应该更加详细。最后,我认为多媒体可以取代黑板书写。它很少写在黑板上。另外,在操作多媒体时,它会稍微快一点

《荷花》教学反思10

  《荷花》是一篇状物写景的散文,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公园里一池美丽多姿的荷花和“我”观赏荷花时的细腻、真切的感受,抒发了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我在教学时围绕“初闻花香──再赏花姿──幻化荷花”的思路,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我在课中,力求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让学生思考,讨论来解决,学习任务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如荷花美在哪里,怎么读出荷叶的美来,写荷叶与写荷花之间的关系等等,学生的积极性,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虽然也调动了起来,可就是不能达到预设的目标。因此,我在反思,是不是我的引导缺乏技巧,还是学生的语言显得贫乏?与大师于永正老先生的课堂比起来,我的学生感悟总是的浅了许多。我在不断实践和总结,现在有了一点收获,学生的积累显得贫乏,因而课堂语言的表达也就显得贫乏。而且学生的积累有了,但是学生的迁移不够。因而要将阅读充盈于整个语文教学,加强学生的积累和学会运用。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优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规律,语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和谐统一,让学生借助美文,走入美的境界,与文章共鸣,与人物共乐。在听说读写训练中陶冶感染,潜移默化的受到审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让学生知道哪是美的,为什么是美的,如何去欣赏美,如何去创造美,这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真实目的。而不是“同学们,你们看作者写的多美啊,我们美美的读一读吧!”学生知道了它们是美的,可是到底美在哪里,它们为什么是美的,学生似懂非懂,甚至机械地人云亦云,这样学生的审美水平何以得到有效提高?在教学中,我们注重了总结和概括,却不能将概括和总结再具体化,使我们的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作文中反复强调描写、叙述要具体生动,可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利用了大量的时间不断地要求学生“概括一下这段或者这几段讲的什么”,讲的什么固然重要,可是具体的描写却忽略不计了。以至于学生对如何是具体、如何做到具体显得非常茫然,困惑。

《荷花》教学反思11

  本节课,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革,以新理念为指导,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注重借助多媒体进行合理情境的创设,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学好语文。

  一、尽可能体现新的课程标准。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的过程应是学生认知逐步提高的过程。

  在设计读书环节时首先是读通,其次是读懂;再次是读好;最后要求尝试背诵。要求逐层提高,学生的学习逐步深入。

  2、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说荷花的姿态三种,教师就顺势引导,以便学生更自主地理解“一朵有一朵的姿态”。

  再比如作业的设计:“如果你觉得有更合适的作业,也可以自主选择完成另外的作业,还可以将你认为很有价值的作业推荐给老师或同学!”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3、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会

  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学生在闭目欣赏的同时,经历了一次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在学生脑海中反映的再造想象的过程。学生凭借各自不同的积累,在不同层次水平上理解了这段文字,想象了这段文字所表现的内容,不仅体现了语文姓“语”这一要求,而且使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又成了锻炼思维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也给了我们最好的指导:“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4、重视指导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我们深知古人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和现代教育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是强调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回顾这一节课,会被这许多看似不经意的语言所打动“课前是该认真预习!多读课文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预习方法。”“请教别人、请教书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上网查资料也是现代人常用的一种快捷的学习方法”“你们真是学习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通过读书、讨论解决问题”

  5、重视课内外的语言积累。

  新的语文教学强调返朴归真,注重学生课内课外知识的积累,在这节课中,学生既有课外关于荷花知识、荷花诗词的丰富积累,又有课中语言文字的学习积累,在老师的辅导下,学生进行了广泛的阅读积累。

  6、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倡导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节课中,对于疑难问题的解决便是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的。

  二、以美的情境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一段美的情境会省去我们教者多少繁琐的分析讲解。本节课中设计的就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升华情感。比如:配乐范读,创设并引学生入情境。(师配乐朗读有关课文,学生闭目体会荷花池的美景)“同学们,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深入情境(出示课件)“荷花真美!让我们起立,像作者那样久久地、深情地看着它们!”(停顿片刻)

  (学生变换角色描述)这些情境地创设显然大大优化了教学,节约了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阅读、感悟、积累语言文字。

《荷花》教学反思12

  《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赞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姿势。第2部分(第5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教学本课我紧扣“美”字进行: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出示《荷花》图片,请学生谈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和看荷花的感受,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揭示目标。课始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二、赏图学文,理解词句。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表现荷花的'“美”。学生的自主选择,随机指导学习“闻到清香”、“看到叶花”、“想到变成荷花”、“荷花充满生机”四部分。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学习,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这一段教学的着力点引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语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通过课件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练习有感情朗读。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第三段的着力点是根据有关句子想象美、表达美,使美感进一步深化,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学生想象力,又对第二自然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可谓一举三得。学习“想到变成荷花”部分,重点引导创新想象不同动物对荷花的不同语言。整个教学过程运用多媒体手段,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做到“图文结合”、“情境学文”, “体会情境”、“升华情感”。

《荷花》教学反思13

  自提倡素质教育到全面贯彻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阅读教学中我们欣喜的看到,课堂活起来了,个性突出来了,创新多起来了,这是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观的体现。但纵观目前的阅读教学案例不难发现人们对“课改”环境下教学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前不久在我集团总部任教研究主任的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来我校送课,教学了三年级的《荷花》。教学中体现的深刻的教学思想,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们的阅读教学留下了宝贵的启示。

  一、重基础,“写字教学”贯穿始终

  目前阅读教学追求“个性”“创新”成了一股时髦的风,“写字教学”常常被人们忽视,平时的教学中尚能在课尾提一提并布置学抄写默写,但在“课改”研讨课之类的阅读教学中越来越成了麟毛凤角了,生怕学生的“创新”的热情,弘扬的个性受到它的破坏。在于老师的课上“写字教学”不仅受到了重视,而且贯穿在整 个教学过程中。

  如于老师在导入新课后即板书课题,他是这样教学的,“请同学们一起看一下?荷花?怎么写的”。随即在黑板上书写,“?荷?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何?字”。“现在我一起读题目。”这样的写字教学一点不刻板又起到了识字的效果,做到“润物细无声”,教学过程中的也是这样。

  于老师让学生把课文中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下来,然后指名学生把自己划的词语写在黑板上。一个学生写了“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字。于老师相机进行写字指导。“这位同学?冒?字写得很好,很正确。对学生的好的写字习惯给予表扬,激励和引导学生注重写字“?冒?字的上部的两横不封口的不要写成?曰?字,随后又书写?帽?字”,“这个字很形象,你看眼睛上(书写?目?)戴着一顶帽子(画个半圆,再画两横作帽沿),帽口是不能封死的,又因为帽子是布做的要加个?巾?字 旁,这就成了一个?帽?了”。形象

  的“字理教学法”即教会了学生识字,更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是真正的“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课程最后于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文中的生字书写了一遍,提出了一些注意点,并让学生认真描红才结束此课。

  二、读书要读出“味”来

  以前的阅读教学往往以“讲解”为主,而剥夺了学生“品读”“体味”的权利,现在的一些阅读教学则因追求“创新”和“个性”而剥夺了学生“品读”“体味”的机会。《荷花》的教学为“呼唤回归阅读权”的阅读教学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教学中于老师介绍了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散文语言清淅流畅,平实淡雅,写景状物细致优美,耐人寻味。然后说:“《荷花》就是一篇描景的?美文?,我们要能读出他的?美味?来”。这给阅读教学下了一个总的要求,然后又介绍方法说:“古人把读书叫估?煮书?(板书),书越?煮?才越有?味?”。在“煮书”过程中,于老师分三步走进行教学。首先是熟读课文。“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熟(板:熟读)。”在读书过程中于老师边巡视边指导让学生读进去,然后指名几位同学读文。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于老师要求学生再品读课文。

  “同学们,请你们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板:“品读”),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或语句划出来。”“同学们读得很仔细划得认真,再请你把自己体会的内容批注在旁边。”这里于老师提出更高要求,继续“煮书”,深入“体味”。在“品读“的过程中于老师让学把一些好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当“品读”告一段落后,让学生共同交流从划出的词语中“体味”到了什么,并让学生练习如何把体会到的东西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品读”逐渐进入了高潮,“煮”出的味道越来越美了。如:

  一个同学在课文第一部分划出了“赶紧“这个词,并说到:

  “我体会到了,?我?迫切的心情,巴不得一下子跑到,同时也好像?闻?到了塘里的荷花的淡淡清香,荷花一定美极了。”(赢得了同学们一阵掌声)。于老师继续引导,“你能把迫切又美的感受读出来吗?”他试着读到:“赶──紧──”(“赶”字读得很急切,“紧”字则舒缓,赞美的读出)。

  于老师这时竖起了大姆指,然后又带领大家读了两遍。此外于老师还引导学生“品读”了“挨挨挤挤”、“冒”、“饱胀”、“翩翩起舞”等关键词语及第四自然段中的优美语句。在细细“品读”读出“味”之后,于老师再让学生美美地读课文读出“美味”来。(板“美读”)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于老师给予指导,并范读,如第四自然段要轻声读,用气读,带着想象读。通过于老师的引导学生不仅自己陶 醉在优美的文中,听者也被深深的吸引了。

  三、适当的“创新”

  适当的“创新”或说“创新”要适当。“创新”是好事,是课改倡导的核心,但在一些课堂上,常常一“创”不可收拾,沾边的不沾边,恰当不恰当的统统称之为“张扬的个性”,有“创新”。归究其原因,这是没有在扎实的基础上追求“创新”,没围绕文章或字、词句、段的中心意思去“创新”。前面叙述中我们已经感觉到了在于老师教学中,学生通过“熟读”“品读”“美读”课文,与“文本”进行了扎实充分的对话,创新思维非常活跃,产生的创新成果也与“文本”相贴切。

  再如,在教学到“有的还是花骨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一句时,于老师播放课件让学生说说“花骨朵”是怎样的,有的学生说:“含苞未放”、“含苞欲放”,还有的学生道:“含苞羞放”,这时于老师又竖起了大拇指夸她想得好,既贴切,又运用了拟人的方法使“花骨朵”羞答答的形象栩栩如生。像这样“创新的火花”,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多处,每一处都让我感觉到“油然而

  生”,“水到渠成”。这才是课改体现的“创新教学”。

  以上三点是笔者听课后油然而生的自我反思,于老师的课展示了教学艺术的无穷的魅力,表达他对阅读教学的深邃的思想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究体会。

《荷花》教学反思14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

  教学对象为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能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喜欢阅读,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在表现荷花不同的姿态时,我用课件让学生感受三种不同形态的荷花,学生就很容易地把描写荷花的长势、各种姿态的`语句背诵下来了,积累了课文中的精彩句段。在观赏荷花池美景时,通过课件的播放,使学生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也会为接下去的写作埋下伏笔。

  整堂课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深入地进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荷花》教学反思15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段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因此在教学《荷花》第一课时,我注重围绕上述教学理念开展教学过程。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用谜语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调动了学生情绪,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脉络(闻到清香——观赏形状和姿势——想象情景)进行整体感知。从全局出发了解了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是荷花的清香把作者吸引到荷花池边,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或词语写得特别美,说说你的体会。” 随后组织汇报交流。这样充分让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了美的语言。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体现了“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之意图。

  最后,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美丽的、动人的荷花。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说说“此时此刻,此时此景,你想对冒出来的荷花说写什么?”针对这一富有灵性、创造性的诱导,学生用心倾诉,真情流露,既是心灵的独白,又是个性的张扬,使作者、学者、教者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