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精选]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
本节课我运用了分组合作、一起探究、提炼加深的学习模式,让同学互相交流,互相沟通。通过给同学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给同学自身动脑考虑的空间,再通过小组交流,让所有的同学获得表示自我的机会,也可以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使同学在探究中发现数学方法,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数一数》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主要是学习千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进一步感受位值概念,发展数感。
教学本课时,考虑到孩子在生活中对千以内数接触较少,缺乏感性认识,因此教学时我主要运用计数器和方块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关系及意义。如在引入“千”之前,我先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9个珠子,再添1个珠,是10;接着拨99再添1个珠子,是100;最后拨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1个珠子,是一千,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拨数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位值概念的体会。为了让学生对“千”有了初步的感知,我岀示1个大正方体,让学生猜猜这是由几个这么小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答案五花八门。接着让学生借助学具中卡片数一数:先一个个地数,1条是十,再一条条地数,10条是一百,再一片片地数,10片是一千……,再次让学生体会计数单位和进位的过程,同时初步感知这个大正方体就是由一千个小正方体组成的,接着再出示一张纸,用手比划下500张有多厚,再出示500张纸,调整下之前比划的厚度,有了500张纸做铺垫,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1000就有2个500,用手比划1000张纸有多厚,进一步建立千的.表象……
本节课比较遗憾的是在探索数数的方法时,由于赶时间,没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表达自己想法,而是让会的同学一带而过,我想在今后教学中,即使学生表述不清或不会,我们也应该学会等待,让会的同学帮忙补充,又或者通过解读会的同学的想法也是一种学习,一次两次说不清,慢慢就会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巩固对前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应用。本课是由“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和“用小棒拼摆图形”两部分内容组成,在第一节小组教研的基础上,形成的二次教案。再次教学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看一看摆一摆》是利用拼、摆、量、画几何图形的活动,加深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感受图形变化的乐趣。
我先让孩子们在我的要求下拼摆基本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六边形、角等。接下来摆基本图形的组合:用9根小棒摆5个三角形、11根小棒摆5个三角形、7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等。最后让二人小组合作自由拼摆,巡视时发现学生的表现要比想象中好。二人小组摆的有声有色,只听一号同学说:我们来摆2个六边形看看用几根小棒?一会儿,二号:那我问你20根小棒可以摆()个五角星?看来孩子们的合作能力是提高了,确实该放手时就要放手了。
1.内容生动有趣,激发学趣,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中通过从不同位置观察实物玩具,将“看”和“摆”两个不同的.数学活动内容结合起来,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拼一拼、说一说等活动,全面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思想,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
教学中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能激起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然后放手让学生主动操作、自主探究,使学生去尝试和探索,并尽量让他们有充分的思考和展示的过程,比较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注重情感教育
课件都是和生活联系紧密的,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增强学
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通过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象的感知“只有多站在别人角度看待问题才能和大家友好相处”的生活道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
一、因为平等,所以互动
一年级学生好动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上课时总有跟同学跟老师不配合的现象,以前出现这种情况我总说“××同学,请认真听讲”,“××同学,请坐好”等方式提醒他们注意,可效果总不理想。近段时间我多表扬和一些平易近人的语言,如“你真乖”,“你真聪明”,“××小朋友讲得真好”等语言,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民主程度,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言行神态,都在小朋友的脑海里定位,他们也有相应的学习反映。教师时刻关注着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捕捉学生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教学资源,让所有的学生都觉得自己被老师重视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认为自己是班里重要的一分子,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了,认为要跟同学和老师好好配合。
二、因为合作,所以成功
在计算技能方面,一般的小朋友都能完成得比较出色,不需要在课堂中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这样,其实为学生的自主合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好动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等原因,我们总是担心他们不能很好地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时候,往往有部分学生漫不经心地看着别人操作,听着别人发表意见,自己却不参与到活动中去,像一个旁观者。如何组织好一年级学生的小组交流合作是教学的重点任务。
一年级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初级阶段。一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童话故事,教学中我通过在改编过的故事中穿插数学学习的知识,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找到问题,解决问题,这时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比较默契了。在教学中,我还采用了小组间复述故事解决问题及小组间新编故事设计新的问题两个主要环节进行小组合作。而且通过这样的讨论,平时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的孩子也能提出问题考考小组内的同学了。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4
(一)强化创新管理,探究合作策略:
教学创新重在管理创新。一年来我们树立的教学管理思路是:开发自我、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整合提升。做到“抓骨干、骨干抓”责任到人、“抓大组、带小组”人人提高。为了实现教学管理目标,我校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立足本校,抓管理、争优质、提质量、促发展,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而努力。
1、抓教师队伍建设,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
我们做到:
(1)鼓励教师们学习新课标理念
我校为教师购置了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书刊,并为每位教师了首都图书馆的借阅证。在学习上我校提倡教师们要:有计划安排、有内容材料、有讨论交流有记录心得、有实践体会、有论文总结;在学习上要做到:学---讲---写---展---评的有机结合;在提高教师学习效度上,我校给予教师在学习内容上以具体的指向:结合新课程的学习、结合科研课题研究的学习、结合学科特点的学习、结合自身特点的学习、结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等。我校教师每人都有学习心得体会本,及时记录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利用每周二校例会的前十分钟,我们都要进行“精彩十分钟自我展示活动”,教师们就教育教学等方面学习体会、收获和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经验、教训或是教育教学上最新信息和动向,即将他们的所学、所感、所悟进行展示和交流。以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资源共享的目的。另外,对于教师们的学习,本学期我们加大了抽查、互查,经过不懈的努力,我校教师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学校自觉学习的氛围浓厚。学习使教师们认清了形势,提高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使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极大转变,有效的提高了教师们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上学年我校充分利用学科教研大组指导作用,抓大组带小组,开展“互动式”活动方式。语、数、科任三个大组分别进行了专题学习、音像资料的观摩、辅导讲座、专题研讨、教学个案分析,学科教研活动等不同教研学习活动,如:期末我校各学科大组组织教师开展复习引路课研究活动,活动中我们提倡讲课者与听课者平等的交流和对话,问题研讨已成为讲座与研讨活动的主要方式。
每学期学校组织交流展示,确实学有成效,教师们对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学生观有了新的认识,对学生质量的评价有了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也体现了自主性、全面性、开放性、激励性的特点。
(2)校长有明确的教学管理思想,带领一班人,深入实际,重点指导以点带面,全盘推动,效果显著。近两年我校注重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有计划、分层次、重实效,积极创造条件苦练教师基本功。为争创语文、科任两大学科,我校教师人人参与基本功培训,采取了大集中、小分散的培训方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学科带头作用,以学科大组带学科小组,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首先加强了基本功自我培训。我校要求每位教师在学习区教师基本功考核项目及要求的基础上,找自身弱项,订自训计划,学校予以指导,加强自我培训的针对性。其次,我们发挥学科组的优势,形成教师基本功组训氛围。同伴互助会使优势得到互补。如:语、数、科任各学科分别开展了九次以上学科专项基本功培训。为此,我校还以学科大组的组织形式,多次进行了基本功的培训与展示活动。在教学基本功的展示中锻炼了技能技巧,提高了专业素养。另外,我们还积极与教研中心联系,聘请各学科专家来校进行指导。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一年来,学校为了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分层管理、因材施教,出现了一批全面发展的学生,也出现了许多发展有特长的学生,更可喜的是出现了后进变先进,智力得以开发的学生。
l、学校对毕业班工作能给予高度重视,连续几年毕业生升学率达100%。没有出任何问题。对其它年级学生注重加强平时管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保质保量,区、学区进行语数抽测成绩良好。学校能为残疾儿章创造条件,使他们随班就读,教师们给他们特殊的关爱,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与一个残疾儿童交朋友,这项活动开展得很好,受到家长、社会的赞扬,使残疾儿童能健康成长。
2、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够认真执行课程计划,能够开齐、开足课题,认真执行新大纲和学科教学文件的精神,积极组织教师学习研读,校长主任认真做辅导讲座,带头谈学习体会,安排骨干教师做引路课,把学习要求落到实处。几年来,学校一直把教研活动做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教研活动有计划、有内容、有组织、有效果,围绕科研课题研如何采用恰当的学习策略,指导学生进行自学,A级课均达50%以上,合格率为100 o。
3、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突出一点是狠抓课堂教学质量,目的是在保质量的前提下,减轻学生的过重的负担;工作中。一直认真贯彻上级关于减负的要求,并依据学校工作实际,制定沙小“减负”措施。
4、学校注重加强和改进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定一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管理办法,建立了民主开放的管理模式,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分层次的管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分层的管理,管理中力求体现科学性、形成性、自主性、激励性,使其出现良好的运转机制。校长与教学干部能深入课堂,深入教师,深入学生,参加教研,实地考查,新自指导,校长教学干部参加教研和听课评课的次数均超过上级领导的要求,记录档案能评为优秀。
5、我校率先参与了区、市乃至中央教科所及有关科研课题的研究,研究期间,重点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建立了科研室,组织了科研小组,形成了领导干部人人带一个课题,每位教师人人有子题,科研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效果,不仅荣获了数篇论文奖和科研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培养了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我校的科研课题“小学生学习策略指导的研究”第一批被区教科所认定为由学校独立承担的区级课题。
6、以科研促教研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在教学研究中,教师们对学习策略的研究、对影响小学生学习策略的因素进行认识,并进行归纳总结。使教师能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进行分析,梳理总结出应培养的学生学习策略,如语文学科中的预习指导策略、自主阅读指导策略;数学学科中的复习指导策略;劳动学科中的调查研究指导策略;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课后应用知识指导策略等。创新了多种教学模式:如音乐的“在民主原则下的问题—讨论—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个性化原则下的选择—创作—表现”的教学模式、“在主体化原则下合作—互动—创新”的教学模式;体育学科的“启发式”和“创新式”教学模式,英语学科的“五步教学法”和“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劳动学科的“六字教学法”等10余种教学模式。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设计,力争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始终在情境中进行学习。纵观这一节课,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内容,创设参观博物馆这样一个情境。
二、引导学生由学数学转向做数学。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在学生学习新知过程中,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具进行操作,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验证14+28结果到底是三十多,还是四十多。学生动脑想一想,动手摆一摆,动口说一说,切实感悟小棒满十捆成一捆,木块满十排成一排。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进位加法,我再组织学生讨论:是先从个位加起比较方便,还是先从十位加起比较方便?通过讨论交流,班内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先从个位加起,因为学生从比较中已经能明显感受到从个位加起的优越性是不会把个位进的1漏加。如果先加十位的话,就很容易把个位进的1漏加。当然,也有一两个学生觉得从十位加起比较方便,我认为,只要学生能迅速、正确的计算结果,他们的方法我都予以尊重。因为从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他们也认同从个位加起,相信只要有合适的时机,他们也会主动接受的。
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三、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1、个位满十进一,有的学生虽然进一了,但十位相加时却忘了加一。
2、学生20以内的加法没学好,个位相加结果出错。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6
在经过几次试讲后,我又对教案进行了修改,确定了本节课主要是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但上完课后,阎老师又进行了点评,让我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原来的设计还是以传统的方式呈现图,让学生观察图寻找数学信息,并根据相关的信息提出问题。但在这一课中,既然教材呈现了两个问题,可以直接拿出来,让学生读题并补充条件,这两个问题解决完后再来填写表格,讨论12只小兔安家的问题,即研究12与除数的关系,这里都用到了得数是12的乘法口诀。老师应明确本节课和上一节课的区别,第一课时《长颈鹿与小鸟》是利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而本节课是利用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来求商。在纵向观察表格时,老师应点明这一点。对于练一练第1题也不能删,必须让学生做一做,可再补充一道题,如48×14=672,672÷14,672÷48,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利用乘除法的关系解决问题。练习题中的第3题,第5题分别用到了得数是24的乘法口诀和得数是18的口诀,这一点也可以在评讲的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多思考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即使觉得再简单的课,也要拿出来和其他老师共同探讨。我想不同的人在一起交流一定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这样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也会更加透彻。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7
《角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第三册的教学内容,主要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初步的认识角。这节课也曾听过一些公开课,有过各种各样的处理方法,但大体的也主要是认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画角、比较角的大小这三块内容。那么怎样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掌握这个内容,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呢?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也作了一定的思考:
一、要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角的概念。
学生对于角究竟有多少认识呢?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生曾经有过观察物体的学习体验,学生觉得在长方体、正方体上都有一些尖尖的`角,可以说对于角的认识他们是比较模糊的,只是直觉中感觉角应该是尖尖的,另外学生也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所以,我觉得角的认识首先应该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出发,并在这节课当中发展他的认知水平。由此,我在教学导入的环节,运用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儿童化的语言“认认老朋友”引导学生把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逐个地呈现出来,而后又从学生以及认识的三角形出发,把三角形的一条边去掉形成一个新的图形,这个图形就是角。让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来接受角的形象。这样的教学处理我觉得是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的,另外正确的角的出示也有利于学生对角的概念的形成。角虽然出现了,但并不代表学生就已经认识了。在这个基础上,我又设计了一个了解学生基础的环节“关于角,你听到过或者知道些什么?”,学生究竟有怎样的基础呢?这个基础对于后续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开展教学,也就是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只有切合学生实际的才是对学生有意义的。
二、依存学生体验,发展学生认知。
数学教学一向来都是以知识和技能为重要目标的,直至到了新的课程标准出台才有了“经历、体验”这样的词语。以往可能在文科的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自我的体验,因为文科更需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来理解文章的意蕴,那么在理科中又为什么要提到这个字眼呢。我觉得无论是哪一门学科,哪一种教育,其心理机制是一样的,什么东西都必须是来自学生内心的,无论是知识的重点还是难点,无论是他们容易出错的地方,只有学生自己体会到了这个点的重要性,学生才能真正的重视起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问题。体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在画角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回顾自己刚才创造角的时候是怎样画的?因为有了刚才画角的过程,学生纷纷叙说自己的画角的步骤,这个步骤有比较成功的.、简便的,也有比较繁杂的,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比如说,先画一条边,再画一条边,然后再将两条边延长到相交点,这个方法就有很多同学认为过于复杂,都比较喜欢先画点再画边的方法。因为学生对于画角都有了切身的体验,所以能够认同比较好的画法,所以,我觉得建立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正确的认识是很有好处的。体验带来的是一种学习的革命,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进入体验的概念,要不断丰富学生的体验。
这节课,我觉得在比较角的大小的处理上还不够好,学生折角后比较角的大小,这个比的过程还太短,给学生提供的素材太过于开放,没有提供一些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探索的材料,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学效果还不够好,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8
20xx年11月27日,我执教了《搭配》一课。本课是第二课时的内容,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掌握了用一些方法来辅助自己进行组数。本课一开始,创设了懒羊羊需要帮忙的情境,孩子们帮它解决第一个难题,实际是复习旧知,先由学生自己读题,再由我带领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分析题目,接下来提供方法,由学生自己完成。本课最大的失误在于没有展台出现问题,没有使用,只能由学生叙述,其他学生想,这样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导致后面学生注意力不是特别的集中。
但是感动于学生把三种方法都讲了出来,而且非常完整,表达能力很强。接下来是第二个难题,提供给学生两种方法自由选择,由于没有展台,我只能板书,带领学生分析,此时学生注意力已经有些跑偏。接下来的对比分析,学生明白意思,虽然不能很清楚的表述,但是已经不错。后面的练习学生比较感兴趣,一个是3个孩子握手,请学生上台表演,有的孩子心存疑问,我就抓住这一点,让他亲身体验,最后终于得出正确的.结论。我觉得教师就应该这样,抓住课堂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想最简单的方法使他明白,学习效果才能最快最有效的达成。之后使用平板电脑,两各不同的问题,由学生独立完成,也是由于一些问题,导致个别孩子电脑连不上,而软件没有办法及时提醒我,所以只能展示个别人的答案,没办法面向全体。
本课的不足之处:一是没有使用展台,很多应该由学生生生互动的内容只能由我代劳了。二是耽误了很多时间,导致本来安排好的课程内容被删掉了一个。三是画一画那个内容本来应该给学生时间去每个人都画的,但是还是时间不够,也被删掉了。第四是关于有无顺序的问题,强调不够。五是平板的使用和研究需要进一步提高。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9
1, 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根据学生喜欢动物的特点,在导入新课时用简短的语言告诉学生,我们中国有许多物种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王环境的意识,同时让学生更加关注我国部分物种濒危和受威胁动物的种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根据低,中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注意力不稳定的特点,巩固练习时设计了"夺红旗"比赛的游戏,从而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2, 合作探索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辩论中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充分发展,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特殊的研究活动。本课在新授课时,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然后通过小组充分讨论,最后得出多位数加多位数的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充分展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通过主动探索,交流合作中学会的,而不是教师把知识强加给学生的。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了能力,培养了主体参与意识。
3, 利用旧知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对于笔算加法的注意事项与进位的思想和技巧,学生已经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主要是把例1连续进位加的原理进行推广的结果。课本第18页"做一做"最后一题是连续进位加和超过1000,也是要求学生运用类推进行计算。这样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电脑演示,清晰的展现相关知识点,能使学生感受深刻。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学习的效果也好!
一星期有几天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已学了2--6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再学习新的乘法口诀,因为已经有前面的基础所以我就让学生自己独立编写出口诀。为了让学生能保持对学习的兴趣,我没有按照前面的学习模式进行,而是让学生编了口诀后看口诀再写出另一个算式。这样经过大量的读和写使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口诀。
买球教学反思
听着同学充满稚气的语言描绘他们的发现,谁能们用说我们的孩子没有创新
意识,没有创新精神?我们要为孩子们创造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在教师"民主"意识的感召下,个性得以自由、充分地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敢想、爱想,敢做、爱做,敢说、爱说,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成长为拥有健康人格、渊博知识、卓越才能的新世纪的新型人才
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
1、通过复习,让学生更系统的去学习数学,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培养学生的整理能力。
2、在复习中,能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去积极主动的探究数学知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熟练的去运用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在复习中,使学生的知识更系统化,灵活化。
3、在练习中,主动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使每个学生养成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长颈鹿和小鸟教学反思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备这节练习课时,我以动物学校招生为主线,组织了“长颈鹿分房子”“小白兔找家”等四个数学活动。学生们争着帮助小动物的同时,唤起了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提问同时,我提了“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说说你的想法”等开放性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问题意识。通过本节课,我感受到数学教学也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使他们具有友爱、互助的良好品质。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1
认识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比较难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平均分”。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在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卡片,代替实物,给两只小猴分8个桃,,这样通过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我预设可以出现多种分法,一只得1个,另一只得7个;一只2个,另一只得6个;一只得3个,另一只得5个;两只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只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却很自然地进行了平均分“每只小猴分4个”,而此时的我,却没很好地利用这一课堂生成的资源,仍然生搬教学设计,顺着自己头脑中设想的走下去,追问学生“你还有其他的分法?”此时的学生用沉默代替了回答。课后,我陷入了思索中,课前的预设与生成的如此不一致,说明了什么,只说明我只是僵化地跟着设计在走,当新的生成出现时,我不知如何把握。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对学情的分析不透彻,没有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学习之前对如何分有了什么样的基础。
我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更精确,设问的水平更高些,教学机智更灵活些。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2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第2个教学例题,要求学生在学完这节课之后,要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在学习这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教学内容,并能够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本节课,我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1、规范课堂常规,做好习惯培养。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年的课堂常规培养,已经初步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了上课要做到五到:口到、手到、眼到、耳到、心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教学中,通过表扬做的好的学生影响其他学生,共同做到规范课堂学习。
2、注重对学生倾听习惯培养。
低年级学生注重表现自己,他们在老师提问题的同时总是迫不及待地抢着回答。这样做以后,往往回答的结果答非所问。所以,我要求学生先认真倾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再仔细思考,最后再回答。与我初带这个年级相比,学生们在倾听方面已经进步不少。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两点:
一是为了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我组织学生摆小棒,在操作活动中理解算理。但是,在摆小棒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不懂得合作。有些学生没有按照要求带来小棒,在活动时便没有学具可供操作。我一再提出要求,让学生同桌互相帮助。但是,有部分孩子还是不懂得分享与合作。
2、摆小棒之前没有明确活动目的,有些同学没有听清摆小棒要探究的活动内容,摆小棒变成了玩小棒。鉴于这种情况,要注意培养学生分享与合作的`意识。还要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让学生明确活动目的及要求。
二是整堂课的时间划分不合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以后,没有安排充足的练习时间。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认真研读教师教学用书,做好教学内容安排,设计适合班级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3
这是一节在课堂教学中某些地方的处理临时发生了变化,可能是因为时间关系怕完整的教学结构无法展示给听课的领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思想被淡化,关注学生的地方自然少了些,相当多的孩子在学乘法口诀的时候,并不是一张白纸.所以我在设计课的时候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起点。也想给学生一个机会展示自己,教育学生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知道光会背乘法口诀而不知道其意义和来源是不行的,应该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在5的口诀教学中是从算式入手来编制口诀,在这里想打破前一课时的教学顺序让孩子觉得新颖,或者是想让听课的老师也感觉有点新意吧,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按照顺序并全部板书在黑板上,原本打算在学生全部列出乘法算式后,对照算式和口诀有什么关系的时候,会恍然大悟,口诀原来于此处编制的。对于这种教学思路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遗憾的是在引导观察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只问了一句你知道这些算式和口诀的关系吗?当学生还在愕然中便如蜻蜓点水般草草收场,此环节的教学在我的拉拽下学生一句一句的找到了口诀所对应的算式,教学过程不算轻松而且也没有出现我想要的“大悟”。 李老师说的没有错:知道自己要达到一种什么目的,思考透了,课堂上才会收放自如。在这一环节上虽然知道自己想达到什么目的但是根本没有想清楚通过怎么样做怎样引导才能达到这种目的,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事实上在一节课上关键地方的成功与否也是如此。如果真正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感受的话,在此时完全可以多花费一点时间,引导学生发现口诀和其对应的.算式的相同与不同,比如算式只是比口诀多了一个乘号,算式是由数字和符号组成的,口诀是中文大写,如果把算式中的乘号盖住的话就能得到其对应的乘法口诀,那么口诀的来源也显而易见了。想要学生的“恍然大悟”也由不得学生“不悟”了。
在这节课中顾及过多,想展示的也过多,反而顾此失彼,一些传统教学中的优点也给忽略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读和写。通过教学,力求让学生初步知道数位及数位意义,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学会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进一步培养学生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趣。
在教学设计时,我先复习数数、数的组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例4,探究几十几的读法和写法。让孩子们用小棒摆数(教师报数,孩子们摆数),其中让学生两人一组摆出24根小棒,先说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2捆(即20根)应摆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4根呢?孩子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边拨珠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4个一在个位上拨4颗珠。这样使学生通过感受具体的事物(小棒)到半具体半抽象的事物(计数器)到抽象的'数这个过程,来学习100以内数的读、写。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加深了他们对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教学读法和写法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在体验中学习,在操作中学习,逐步学会自己掌握学习规律,并从中归纳知识,注意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摆小棒、拨珠、读数,由直观到抽象,增强学生数感。
在例5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已先拨珠再写数,或直接看图写数。体会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应用“0”占位。加深了对数位意义的理解。
在例6的教学中,通过在计数器上的十位拨珠边拨边数,1个十,2个十,3个十……10个十,“10个十是100,在数器上还可以怎样表示?”请他们表示100,他们想出一个新的数位——百位。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方法,动手、动脑去读数,写数,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感知十进制记数方法,加强对计数单位“个、十、百”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展,自主构建知识的良好学习态度和习惯。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动”起来的机会,通过以“动”促思,以“说”促思,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里需要进一步的让学生去说,拨出数并说一说它的组成。但是这一点我做得还不到位。在这节课上,教学环节之间需要进一步联系密切,整节课在师生的互动上还有点欠缺,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开始时,利用学生熟悉的蝴蝶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接着通过问题“看见这两只蝴蝶,你发现了什么呢?”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认识对称物体的共同特征打下了基础。
2、让学生的亲感亲历,在感知中总结学习。
在初步感知对称图形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创作对称图形,感知它们的共同特点。经过和老师的共同探讨后,亲手剪出各种对称图形,进而通过折痕引出对称轴的概念,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使学生了解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给几何图形找对称轴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和在教学中的运用。
3、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空间,限度的保障学生的主动参与。本节课按“初步感知对称——亲身体验对称——寻找欣赏对称——辨析拓展对称”的思路展开教学,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生长过程,感悟学法,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例如让学生观察美丽的蜻蜓、蝴蝶、树叶、脸谱图形,讲述自己的发现。又如,讨论交流剪对称图形的方法,学生按所说的方法剪出对称图形,给学生以肯定和赞许。再如,展示学生剪出的对称图形,讲述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扩充了信息交流的渠道,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从中也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锻炼他们的学习的能力。
4、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⑴、轴对称图形可以是左右对称,也可以是上下对称,虽然教师展示了左右对称(衣服),但在欣赏对称图形时,缺少上下对称的物体,容易给学生造成思维定势。
⑵、在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对称轴时,由于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怎样通过有限次的操作来发现规律,有待于教师更好地引导。
⑶、在有就是对于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不够充分。以上缺点和不足有待于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