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教学反思(集合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语文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1
课前、课中、课末腾出一点时间让同学提问,效果很不错。
从以前学生提问的情况来看,同学们的提问一般是局限于课文本身。教完《伤仲永》一文时,我留几分钟让同学们提问。我想,按教学设计,同学们经课堂的学习,已经达到了要求,我的教学任务也完成了,同学们大概也没什么问题了吧。没想到同学高举着手问道:“老师,我想知道方仲永的父亲不让他学习,方仲永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说实话,这问题我心里也没底,谁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我想,学生有问题老师也不一定都懂得。
于是我马上说:“这个问题提得好,又有趣,哪一个同学能回答?”有几个同学先后举手。“方仲永的父亲不让他学习,拉着他到处拜访人,四处赚钱,我想他心里一定非常恨他的父
亲。”
“他父亲拉着仲永四处拜谒,同县人都赞不绝口,仲永心里一定很高兴,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我看同学们的回答都有道理,便立即给予肯定、表扬。“要是你们是方仲永,心里会怎样想?”
于是教室里七嘴八舌,有说要逃脱父亲的控制的,有说要恳求父亲让他学习的,也有说要用道理劝说父亲让他学习的(因父亲毕竟没读书,目光短浅)……最后我请大家综合出一个较好的办法:劝说父亲,请父亲的长辈来做工作,让“我”继续学习。我说:“既然大家这么理解方仲永的心思,那就应该更努力学习,好好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问题来自学生,答案也来自学生,学生这样答那样答都有一定的道理,都应给予肯定。重要的'不在于谁答案更准确,而在于在这样活动的过程中同学的思维活跃了,判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发展,语文学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一篇课文教完不等于我的教学任务全部完成了,也不等于同学都懂,或没什么大问题了。有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出乎意料的,超出了教学设计的范围,说明同学的思维有时超越了教师的要求、教材的范围。教师应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想、思维火花闪现的一瞬间,给予鼓励、引导。提供给同学们畅所欲言的机会。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2
本学年度,我担任初一语文一个班的教学任务。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结合初一学生的特点,我在本学期来的教学工作紧紧扣住新课标的要求,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反思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特点
1、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个别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
2、应付老师
这些学生迫于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学过了”的回答;回到家里骗父母说“在学校完成作业了”或者“老师没有布置作业”。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上课简单记记笔记,课后没有复习,考试前却是临阵抱佛脚,等到考场临阵发挥。
二、调控措施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明确学习目标,让每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凸显出来。如教学《塞翁失马》一课时,师生定下的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翻译课文;(2)积累文言词语和成语,理解寓言的寓意;(3)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2、课堂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感到应该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如在教学文言文词语的古今异义时,我向学生介绍“走”在潮汕方言的含义与文言文中的含义是一致的,与现代汉语“跑”的含义一样。又如在教学《赫尔墨斯与雕像者》一课时,我问学生如何评价赫尔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这一举动?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我举了生活例子:在家里,兄弟姐妹都在学习,唯独你看见邻居在做其他事就走过去观看,这时父母会怎么说呀?有学生就回答:“还不赶快去复习!”还有学生说:“正经事不做,跑来这里干什么?”我紧接着学生的话:“对,赫尔墨斯他就是这样,正经事不做,——他是商人的保护神,可是他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离开工作岗位,结果还是自取其辱。”这样的例子,使课堂学习效果大大提高了。
三、其他
由于初一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在学习上经常需要老师的“催逼”,但是本学期来我未能经常检查学生的背诵,让部分学生偷起懒来。在新的学期,我将挤出更多的时间,多多督促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3
《理想》是一篇诗歌,听前辈们讲在中考时这类文章一般是无足轻重的,不用多费笔墨和口舌。的确,诗歌这一独特文体,较难出题,尤其对于初中层面的学生来说,能通过朗诵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情感就已达到目标了。
然而,这篇课文的教案我却重备了两次。第一次,因为不够重视,翻阅了点资料就草草了事了,自以为是能够胜任的。还好,上新课前去听了师父的课,才猛然醒悟,原来诗歌还可以这样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讲此诗的各章节,老师再稍作总结和强调。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老师上课也倍觉轻松。
我不得不颠覆自己原先的教学设计。这样放手让学生去做、去讲解的课文,实际上对老师以及老师的备课要求更高。没有充分而全面的备课,预设不出学生讲解时会出现的.情况及解决方案,是难以架驭课堂的。这对我是一种挑战。但还好,初中的教材较浅,似乎也有章可寻。
今天,拿着重新备好的课走上讲台,40分钟的课似乎转瞬即逝。
但还是有欠缺的地方。
虽然此课备了两次,又提前去听了课,但第二遍备课的时间较短,总觉得准备不够充分。在讲解一些知识点时不能完全脱离教案,有时甚至语言不畅,产生了较多局限性。
另外,如阿娇所说,在教态方面,有时过于随意,也是应注意的一点。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4
兴趣,乃喜好之情绪也。它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能源”,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先决条件和首要问题。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关键。及时发现和培养,正确诱导,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适应教改的需要。
初中学生正处在一个新的迅速发展时期,心理特征和生理特点都发生了变化,但还学有完全脱离小学生的特点 喜怒哀乐易于表现,并支配他们的行动。意志活动很大程度上依靠外部的影响才能完成,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及时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创造一个良好的培养兴趣环境,选择适合的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完成他们的学习。其过程为新奇 → 有趣 → 学与专 → 掌握知识。我在从事初一语文教学时,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希望能通过兴趣教学发展学生智力,循序渐进增强吸收知识的能力。
(一)兴趣来源之一:课前三分钟演讲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学习语文要听、说、读、写四者并生,培养学生学习说话能力就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环节,初一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口关锻炼机会少,然而求知欲强烈,又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希望引起别人注意。因此,为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满足学生心理要求,培养独立性,适应勇和培养的需要,我在教学中试着开展了课前三分钟演讲。试讲一个学期以来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目的,学生们出表现及浓厚的兴趣。
我曾在一个学期中,由浅入深地进行两个阶段的训练,第一阶段内容简单,只要求把话说清楚,能使别人听懂就可以,以培养其胆量。为了让学生有内容可讲,通常前一天布置第二天的演讲内容,如我的家庭成员,包括我的爸爸、我的妈妈、自我介绍,我的童年等,不仅使学生得到锻炼,而且加深入了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第一阶段的成功给第二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有了第一次经验,鼓足了信心,自学地严格要求自己。第二阶段的内宾是讲故事,这次提高了要求,不仅要把故事讲清楚、明白,而且要充满感情,要有表情,学生们选出自己最拿手的故事,做好充分阶段的`准备讲给同学听。内容有童话故事、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科幻故事、好人好事等,第二次演讲时学生们就显得比较老练,镇定,有声有色、层次较为清晰,以各自的特色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至此,课前三分钟演讲成了语文课必不可少的内容。
三分钟演讲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能力训练,深得学生们欢迎,现在已经成为学生盼望上语文课的一个重要因素,事实证明,这种融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科学性于一炉的做法,举例学生兴趣特点,适应能力培养的要求,形式活泼的练口活动,能务有效提高学生说话能力,同时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
(二)兴趣来源之二:美的欣赏
爱美之习人皆有之,“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初一学生虽然不会全面地、有深度、有广度地鉴赏美,却会用自己朴素的感受,独自的方式欣赏美,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期基所说:“孩子们凭形状、色彩、声音和一般感觉而思考事物”。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可以从直观的具体形象入手,引导学生欣赏美,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美的愉悦。
洪氏教材中,有 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都融进了作者的感情,表达了他们的美学理想,通过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对自然景物进行分析,对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提高学习兴趣有着重要意义。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关于百草园夏秋景色的描写,从总体描写“不必说……也不必说……”到具体分述:“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无论是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还是摆弄果实,都是学生们所熟悉所喜爱的,再加之作者妙笔生笔生花,安排得声情并茂,色彩鲜艳,动静相宜,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因此这美好的景物,无限趣味正符合学生们的年龄特点。我便在教学中投期所好,在趣味中教学,给予美的享受,不仅得到听课老师的好评,也使学生记深刻。又如朱自清的《春》,清新秀丽,如诗如画。“春天的脚步近了”以春的恬情调动了学生的听觉感受,转入视觉中把学生引一个梦一般的境界:畅游在繁花嫩草,柔柔的轻风,绵绵的细雨之中,使人感到亲切,作者对新的美好生活的渴望深深地印在学生们的心中。通过美的欣赏,情感的交流,牢固地掌握知识,永久难忘。新材中类似的文章还有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冬天济南的不同美景;陆定一的《老山界》中半夜被冻醒进的感受和周围景色描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美丽街市的描绘等都以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美感染学生。都德的《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形象,冰心的《小橘灯》中小姑娘纯洁、镇定、勇敢、乐观的美好心灵等。
(三)兴趣来源之三,朗读
初一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造能力比较差,但形象思维和模仿能力却很强。他们对课文内容、写作技巧的学习兴趣不大,却很热衷于朗读。他们模仿磁带的语调,模仿老师的表情,也极力模仿播音员的标准播音。洪氏教材所选课文均易上口,易朗读。因此,我在朗读教学中也极力推崇这种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能力。
在朗读教学中,为加强不同朗读方法的学习和适应学生心理要求,也进行了两阶段的训练:一学习锻炼,二表演录音。学龄前习锻炼阶段着眼于不同文体朗读知识的传授和技巧的学习,通过范读→讲解→练习→掌握的过程,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很好地再现了作品的神韵美、声音美,用范读的魅力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点燃学生的趣,促进学生的练,借助于不同形式,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赛读等,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进行个别指导,以好带差。两个月后较入学时朗读均有明显提高。表演录音阶段是对前一阶段的考查、巩固,也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他们总想听听自己读的声音是什么样,朗读水平如何,于是利用下午自心课时间进行朗读录音,每个学生准备自己最拿手的段落,经过充分的准备(课下反复朗读)站在录音机前录下自己的声音,然后再播放。对于这种新的尝试,学生们表现出空前的热情。放音时,老家里异常安静,每个人都屏住呼吸,辨别着同学的声音。听出是谁的声音是一阵欢呼,强烈地要求再听第二遍。朗读兴趣培养为教材内容的掌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兴趣的不源还有以唱代讲情感交流,办班报、想象联想及各种竞赛等。
一个学年的兴趣的培养,确实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们在学习中绽于了笑脸。“语文课真好玩!我爱上语文课”,道出了孩子们的心声。效果也是显著的,开学初按成绩分班,期中、期末两次考试中,所教授的一年级四班四次在同轨班中名列第一,证明了兴趣培养的初步成功,体现了教材扎实、活泼、有序的要求。在今后的教学中将进一步研究、探讨,以便更好地适应洪氏教材对激发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5
本学期我担任了初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同样面临小升初衔接教学的问题。学生进入初一,课程明显增多,一般由小学的几门课程猛增到初一的十几门课程。作为主要课程的语文,其教材内容也增多,篇幅加长。还有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名著导读。与小学相比,课文篇幅明显加长。同时,初中阶段作业、考试容量加大,向课外延伸多,各级统考语文试题中单是阅读类就有科技说明文阅读、一般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等。面对如此诸多内容,学生思想准备不足,不能一下子适应教学。
与高年级教学相比,初一年级的教学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初一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初一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初一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走向教学新天地。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6
反思一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业已即将结束了。在这半学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于我来说,无论是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形成与接受,还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的积累和提高,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理论的丰富和拓展,都有了教高的程度地提高。反思才能进步,温故方可知新——现将本学期的工作的得失情况具体而详细的加以总结。
第一、教学思想先进,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意识反映实践,科学的思想意识可以指导实践活动。前期的岗前培训加上后天的自我努力,使我掌握和领会了素质教育的思想;新课程改革又让我的教育理念与时代同步。因而,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充分显示出“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模式。
第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化、教学能力全面化、深层次化
热情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条件,但如果过分的热情就容易形成武断与莽撞的性格。但通过了学校的安排的拜师活动及积极有效的教学实践,加上个人后天努力,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情景的设置、灵活的互动设计、情感教学、心灵对话的教学方式等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游刃有余。
第三、教学内容和教学理论日益丰富和深化
经验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人的发展的步伐,同时有时也可能阻碍人的潜能的发掘。特别是处在一个有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的时期,处在一个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新人、新事、新面貌;天时、地利、人和。正如,零代表着没有,也意味着有更大的接受和发展空间。因而,我可以自由的全面推行自己的教学计划。首先,抓积累、夯基础。开展三字一话、名言积累等活动。其次,重说写、练能力。通过即兴演讲、写心得体会、习作练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最后重运用、拓视野。通过连词造句、仿例造句及现代文阅读训练等方式加以培养。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朗诵名家名作的方式,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和美学教育和一定写作训练。另外,我还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都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在平时补充一些知识性与趣味性统一的习题,让同学们在说笑中受到了知识的灌输和美的熏陶。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正是在教学实践这一过程中,我得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及材料积累,为以后的教学、教研工作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总结经验可以充实自我,反思不足可以提高自我。相信在反复的总结和反思中,我会不断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7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中初一第一学期即将结束了,学生的成绩与我预计的成绩有着一定的差距,与七八班考试成绩相比,一二成绩较不理想。
从学生的几次成绩和对试卷的分析来看,考试难度不高,与课本的联系比较密切,比如基础知识方面的考察,学生大多能够得到分数,课内文言文阅读也是我们平常学习和复习时强调的重点。作文命题既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真情实感的抒发。但是,试题考察的课本内容也比以往要详细,尤其课外的阅读题设计的问题难度较大,学生由于平时针对性练习较少,得分不高。从试卷情况来看,也反映出教学过程中许多的欠缺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生的字词重视程度不够。初一的学生学习自制力不够强,学生复习字词时总觉得十分枯燥无味,时间一长就有懈怠的心理。
②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较薄弱,课外的.阅读题普遍得分不高。学生看到长的文章总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做这类阅读题缺少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我平常对于阅读理解的重视程度不够,自我分析能力较差。
③作文方面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是一部分学生写作时缺少真情实感,完全是拼凑字数,因此得分偏低。
针对语文教学的不足,我设定了以下一些改进措施和对策:
1、抓住课堂教学,向课堂要效率,要成绩。平时积极备好课,设计好教学内容与环节方法。
2、积极用小组合作教学组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做好对小组长的培训力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3、抓好课内文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多设计一些课外阅读训练,提高学生课外文章阅读能力,争取一周训练四篇文章。
4、积极设计好语文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如每天读一篇好文章,每周读一本好杂志, 每周进行一次自主练笔,对优秀文章进行展览。
5、加强写字训练。利用专门字帖进行临摹练习,强调平时的各科作业的规范、整洁,提笔即是练字始。
6、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与监控,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批注与做读书笔记。对于必读篇目必须读完,积极向学生推荐好书好文章。
7、加强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自主预习、积极思考、自主写作、书写规范认真、做好错误整理(错题集)、积极阅读等。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8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识记本文的生字词,了解本文的文学常识。
2、理清文章的结构,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
3、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
4、积累本文的佳词妙句,达到熟能成诵
学习重点与难点
1、结合重点词句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
2、学习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学过程:
一、回顾有关冬天的诗句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老舍(1899~1966),原名______,字______。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现代著名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 “____________”。著名作品小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和戏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话剧《___________》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1、脉络填空(※典型景物的典型特点)
第一部分,(1段)济南冬天 的天气特点,具体:无 、无 、无 。
第二部分,(2、3、4段)济南冬天的山景。
一层;写阳光照耀下的山景。 特点: 二层:写雪后的山景。 特点: 三层:写城外远山。 特点:
第三部分(5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特点
2、文章第1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写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简要说明。
二、【课堂研讨】
1.听录音。
2.学生自由朗读,标划生字词并掌握。
(1)注音:济南()镶()水藻()贮蓄( )发髻()澄清( )着落() 看护( )
(2)释义:响晴: 秀气:
贮蓄: 澄清:
空灵:
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2.本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第一段的一个词语说明它的.总体特征吗?
3.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方法对景物进行描绘,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5.全文的结束语和课文标题有怎样的联系,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三、细读课文,探究文意
1、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主完成。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
9、“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此句中的“卧”字用得极妙,理由是:
四、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读,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结合重点词句谈出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
五、【学习反思】
六、【教师批阅】
时间: 等级或分数:
七、【奖励记录】
优胜学习小组: 优胜展示小组(个人): 优胜点评小组(个人):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9
刚刚上完《看云识天气》一文后,我感触颇多。在这里我谈一谈我的教学反思:
云的形状,光彩与天气的关系用图表的形式来完成。这样把云的各种开头各种光彩与天气的关系展现得一目了然,脉络清晰。可以通过表格设计,帮助学生理清头绪,明确概念。
上完课后,我才明白了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我在“看云识天气”这一方面就做不好。比如从云的形状来判定云的种类,我就在现实生活中做不好,怎么能很好地教给学生呢 下去后,多找一下关于“看云识天气”的云的开头光彩的图片,多分析,多比较,充实自己,适当的机会,在班上办一个云的形状,光彩的图片展览,成立一个气象预报小组,使本节课的外延更广泛,更美好。
多补充一些“看云识天气”的谚语。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厚薄,颜色,移速等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这些谚语蕴含着丰富的物候知识,是他们心血和智慧的结晶。让学生多积累一些谚语,是很有好处的。可以引导学生积累这些谚语:“天上钩勾云,地下雨淋淋”,“炮台云,雨淋淋”,“云交云,雨快临”等朗朗上口的谚语,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一切教学过程最终都必须以学生获得知识,增长能力为目的。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不断发展,它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如何使说明文说得更科学,更有时代的气息,这就要求教师以主导作用之火,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本文教学中怎样表现它的时代气息?可在教学中设计要学生修改,加工文章结尾的训练──“看云识天气”的局限性。这样的设计,可以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总之,从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看到了不足,但我很庆幸的是,我找到了针对不足而采取的方法措施。让我们共勉吧!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10
《最后一课》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说,主题表现深刻,艺术手法生动,我很喜欢。可从教近10年,这篇课文教了几遍,每次教完后都有很多遗憾。这一次在新课程理念的启发和引导下,重新接触这篇课文,终于找到问题所在:害怕学生这个不懂,那个不会,所以凡是教参上提到的都予以重视,都想教给学生,造成满堂灌,吃力不讨好。再就是拘泥于教参,被教参缚住了手脚,自己反而不知道该怎么进行教学设计和创新了。这一次参赛,我特地选了《最后一课》,并且决定在平时较“静”的七⑴班上,就是想对过去的教法做个修正,给自己一个挑战。
考虑到教参仅仅是个参考,教材本身才是研究和琢磨的重点。课前我把课文翻来覆去读了好多遍,对上课内容做了大胆处理:
第一,去除旁杂,突出重点:这是学生上中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到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所以我决定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整节课仅围绕着小弗朗士作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第二,深入共感,激发共鸣:初一学生与小弗郎士年龄相仿,班上不少同学就像最后一
课之前的小弗郎士一样:天真幼稚不懂事,学习不认真自觉,甚至有厌学情绪,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大概了解了《最后一课》的故事情节,或许你与文中的小弗郎士一样,也有过厌学的时候。讨厌学校,讨厌课本,害怕被老师提问,现在老师问你:假如有一天,外敌入侵,家园沦丧,不再允许你学祖国的语言,也不再允许你说母语,那么,你将如何面对?
第三,全面参与,动脑动笔:中学语文考试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作文能力,可是,通过一个多学期的了解,我发现现在的这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相当差,不少同学没办法用恰当得体的书面语言把心中想说的'话描述出来,鉴于此,我不追求表面的热闹,设计了为课文做旁批,发挥想象力,对课文进行创造性续写这些既动脑又动笔的环节。
第四,水到渠成,畅谈感想:中国自古讲究“文以载道”,所以,当学生通过交流慢慢了解小弗郎士之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最后一课,不仅使小弗郎士变懂事了,更唤醒了他的爱国热情。那么,你从小弗郎士身上得到了什么有益的东西?没有生硬的说教,学生自然而然就得出“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美好东西”,“热爱祖国,就要热爱祖国的语言,学好祖国的语言”等体会。
就这样,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上完之后,我觉得根据小说故事情节分析小弗郎士形象;领会理解课文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等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了。
可是,遗憾依然存在,这一次备教材备得较充分,但没真正备好学生,课堂气氛没有原来想象的那么热烈。而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更加体会到学生提取信息能力的欠缺,例如在为课文作旁批之后,不会将相关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告诉大家;在谈小弗郎士内心变化的时候,对老师的态度变化只想到由于老师变得温和而产生的亲切感,未能注意到韩麦尔先生由一个普通教师变成一个爱国者令人油然而生的敬仰之情。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还须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11
对于一名年轻老师来说,上一节公开课,如同完成一次蜕变,虽然会累掉一层皮,但却可以换来自己在学科教学的成长与进步。以下便是我对这节公开课的教学反思,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一、些许收获
1、学习目标的制定要有单元意识。《小圣施威降大圣》是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第一个学习目标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所以一定要指导学生掌握速读的方法。第二个学习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想象极为丰富的作品。所以,我把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初步了解想象的方法,激活想象力。
(2)能根据文章中的细节描写,理解并说出人物形象。
2、课堂教学做到高效务实。课堂教学过程中,紧扣目标,层层推进。首先,通过解读题目,从而帮助学生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抓住小圣和大圣的7次变身斗法,既熟悉了文本又落实了学习目标1。接着,还是多次投影7次变身,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在课本中圈点勾画,理解并分析人物形象,对于7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种学习方法的指导,我认为非常有必要。既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又给予学生方法的指导,努力做到“一课一得”。
二、一个遗憾
既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激活学生想象力”,那么怎样才能检测学生的想象力在这节课确实被激发了呢?本来是设计了一个堂上的练习,即“假如你是吴承恩,你会把大圣变作什么?”只是最后由于时间的原因,没有让学生当堂展示。
三、两个不足
1、师生互动显单一。整节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采用比较传统而单一的问答式,过分强调了老师在课堂教学的主导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有时,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评价不到位,急于将学生引导到老师预设的问题中,忽视了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培养。这节课更多的是老师带着学生走,而不是学生跟着老师自己走。
2、生生互动不充分。老师没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其实很多问题,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那样往往可以碰撞出更多更精彩的火花。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12
这节课鲜明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了《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整个教学流程从“初步感知”再到“精读赏析”,直到最后的“对照梳理”“体验反思”都给人以非常严谨的感觉。
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既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让学生紧密联系自己的生活去体验、发现。教学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与朗读应相辅相成,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主动参与到分角色朗读课文中,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认真地品味语言,不断地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使学生从中感悟生活,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
与此同时,教师把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优化了教学过程,节省了时间,有助于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13
李瑞红今年年我带七年级13、14两班的语文,我的主导思想是要想提高学生的成绩,必须从源头做起,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由被动变主动,由让我学到我要学,从而提高学生成绩。因此这学期我主要做了两项工作。一是抓学生的思想,二是抓学习。一学期来有许多收获,也有许多不如意之处,现反思如下:
一、在思想上:
主要结合课本中的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白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对知识的追求都是孜孜不倦的,都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成长也是需要锻造、需要磨练的;也明白了知识对大到国家,小到个人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二、在学习上:
在学习上主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基础教学)并提高应试技巧。广泛的阅读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因此,"积累"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点。如何快速积累?我是这样做的:
1、抄写、背诵。每星期让语文课代表和一部分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抄写有关美文,名言警句,古诗词及学生优秀作文。并写在班上《学习天地》的学习园地中,这样既可以练字,同时也是潜移默化,扩大课外积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写作。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并且在抄写的基础上基本上做到全面落实背诵,课内外要求背诵的课文和古诗词更是全不放过,达到全员背诵、全员默写。
2、注重课堂教学,全面提高45分钟效率。在学习内容上,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人文、自然和社会、人生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道德艺术各个领域。并大胆尝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如:在学习《斜塔上的实验》一文时,就让学生讨论和研究中西方教育和学生创新精神的差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思维。在德育上渗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
3、作文积累。以口头作文、小练笔、大作文等形式增加作文的'训练量。并及时批改、及时点评,尤其是对学困生的作文更是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肯定。收效良好。
4、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组织安排了五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自主性和开放性。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语文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全员参与,全员组织,全员编排,充分调动自主学习的意识,即增强了学生的凝聚力也为他们搭建了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收效良好。
5、提高学生应试能力是关键:在讲解中有针对性,并总结历年中考课外阅读的考点规律,让学生经常接触中考题型,使学生心中有数。
通过以上方法,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熏陶和强化,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为中考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当然,这些工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都不够特别满意,也没有做到尽善尽美。最困惑的就是学生不能吃苦,做事没有常性,没有目标,连短期目标都没有,所以实施起来就特别困难,不知如何去做。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14
昨天我在执教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的《<世说新语>两则》这篇课文时,在不同的班级里使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结果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先在七年级三班上的这节课,和多数语文老师一样,我对七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一直不是很放心,所以在讲文言文的课堂上,我往往还是以教师为主。有时也会就一些问题让他们讨论解决,但是都是些不紧要的词句。这节课,我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在通过多种形式的熟读后,我采取重点字词帮他们解决,一块来疏通句意的方法。在课堂上边讲边巡视,发现多数学生笔记还是做的.很认真的。讲完之后,让他们私下再熟悉一下,然后找了几个学生就课后习题中的字词解释,上黑板做一遍,其他学生在下面做。想不到找了5个同学,竟然只有一个学生做的比较好,其余几个不是填字漏字就是词意不恰当。更令人生气的是:《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家君”、“尊君”几个词各自的意义有什么不同?我都讲了三遍了。学生起来回答这个问题还是错了,气得我差点吐血!
第二节课我又到了七年级四班(我带这两个班的语文)上这篇课文,在临上课时,我突然想: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学这篇课文呢?前两天在听我校丁老师的课,人家六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也很强吗?于是,在我引导下经过多种形式的熟读课文后,我说:“同学们,今天这篇课文比较短小精悍,有关字词的学习就由我们自己动手解决了,大家可以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找出重点字词、语句,弄明白它们的意思。实在不明白的可以放到小组里讨论解决,还是解决不了的,咱们放到课堂上来一起解决。记住,遇到不会的问题,一定要提出来,要不我就问你了。哪个组里做好了,就可以先举手。现在开始吧。”
很快学生拿起来笔,在书上写写画画,非常投入。我也不用声嘶力竭的反复讲解了,在他们中间比较轻松的做一下指导。很快有的学习小组展开了讨论,接着其他小组也相继展开了。讨论几分钟后,也没见哪个学生举起手来提问问题。我知道这个班的学生有些胆怯,于是,我说:“看来同学们的文言知识掌握的很好呀!没有一个问题要问,是真的没有呢?还是不好意思?大家可要注意了,你不说,我可要问你了。”话音一落石玉环同学举起了手,接着很多同学也举起了手,僵局打破了。学生们共提了十多个问题,多数没用我来解答,还是学生解答的。课堂气氛由原来的沉闷变得活泼起来。学完内容后,我找学生上黑板做题,天哪,竟然全对了!
今天和我的同事刘谈起这个问题时,她也感叹:有时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说的口干舌燥、累得筋疲力尽,学生在下面还是各干各的事,就是不理你呢!
看来在课堂上我们教师真的需要少说了,一定要甩掉不放心的包袱,给学生以任务,以压力。他们乐着学,我们也给自己减了压,何乐而不为呢?
课堂上要少说,一定谨记。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15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童话,有美的语言、美的形象和美的意境。学习这篇课文,我是创设情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觉得我们真幸福啊!假设一下,我们这双明亮的眼睛消失了,由一个正常人变成了一个盲人,我们的生活将会是怎样的呢?我们来体验一下盲人的生活好吗?
我先把要求讲一下,我说闭眼的时候,不要出声,心要静,我说结束的时候,你才能睁开双眼。我还想请一位同学帮帮忙,这位同学要闭着眼,拿一本本子上来给我,再闭着眼睛回到你的座位,谁愿意来做这个特别的体验?(选一名同学)你要注意:等一会儿,我说闭眼的时候,我还有一段话,我说完了,你才能上来。你听明白了吗?
好,请同学们静下心来,请慢慢地闭上你的双眼:光明消失了,你眼前只有黑暗,黑暗,无止无尽的黑暗。你是一个每天都看不见光亮,看不见色彩的盲人。
好,请慢慢地睁开你的双眼吧,谁来说说刚才的感受?同学们都非常有兴趣,学生认真地扮演了盲人的角色,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拉近了文中盲孩子的距离,让学生走近作品。
在“深入领悟形象,把握主题”这一环节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句式:(1)“对着作品中的盲孩子,我想说——。”(2)除了对着作品中的形象外,对着自己,对着大家,你又想说些什么?让学生与作品中的形象对话,实际上是让学生对作品中的形象做一番思考,把握形象的意义,进而理解文章的“爱”的'主旨。盲孩子的快乐来自影子、萤火虫的关爱,影子关爱别人,自己也获得新生。引导学生由作品中的形象,联系到自己、大家乃至整个社会,无疑使学生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教育,增加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课结束时,我播放了《爱的奉献》,打出字幕: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美的形象,美的情感,感染着学生,熏陶着学生。学生很自然会想到“爱”的主旋律,想到《爱的奉献》这首主题曲。此时“爱”的分量在学生心中加重了。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04-05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02-25
初一语文期末教学反思06-24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推荐】07-09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优秀)07-06
(优秀)初一语文教学反思07-05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精品]07-07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优选)07-09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优选】07-09
初一语文教学反思15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