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生命之线》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命之线》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命之线》教学反思1
先谈对这篇文章本身的看法。由于这是一篇经过翻译的外国作品,因此译者如何翻译其实给予了作品以第二次生命。就《生命之线》来说,我认为如果翻译所用的辞藻更平实一些,减少一些由华丽辞藻带来的过大信息量,也许能够使文章的主旨更隽永。当然,这一想法主要与我自己比较喜欢冲淡如话的语言风格有关。然而,就学生的阅读效果来看,学生往往会把很多时间花在试图搞清楚主人公与马尔先后下落的过程上,甚至花了很多时间之后还是一头雾水。所以依我看,翻译用词还是平白一些的好,至于在外国作品的翻译中用上“茕茕孑立”这样的词,就更显得不伦不类了。
从主题上来讲,《生命之线》又是一篇以生死为母题的课文。之所以用“又是”,是因为这样搞不好就生离死别的文章在我们的初中课文中实在是不胜枚举。其实,对于是否需要把那么多以生死为主题的文章选入初中语文教材,我一直有些个人的想法。初中生处在最绚烂最美好的时节,是应当尽情享受生命馈赠的年龄。总是在课堂上让他们思考《沉船之前》中人们面对死亡时的不同心理,《诺曼底号遇难记》中船长为什么放弃逃生,以及在这篇《生命之线》中如何看待西蒙割断绳索自己求生的行为,是非有必要?是否符合他们心灵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否能够给他们的成长带来更多的'正能量?这还是有待商榷的。以我之见,该让中学生多读读灵秀的小品文,多从中学得一些生活的乐趣和其中的智慧,多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关照生活,年轻的一代人才更有可能比我们生活得更幸福阳光。
最后,关于文章结尾部分写我依旧喜爱探险活动,以及对人类探险精神的赞美,结尾这些的内容与本文的主题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个结尾是不是偏离开了前文“生命之线”的题中应有之意。我自觉不甚了了。让我写,最后一节不写或写别的内容也许更好。由于我自己对这个问题没有想清楚,故而教学中并没有涉及,希望下次上到这篇文章时有新的感悟。
为这篇课文设计的核心问题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驱动性比较强,能够把主题挖出来。
核心问题:
本文中出现的“绳索”、“生命线”、“生命之线”的含义是否相同?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授课反思:
程度好的班级的这节课,如果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品读字句,给更多的时间充分阅读反复讨论效果也许会更好。程度弱的班级核心问题不能太早抛出,之前要反复理解内容,搭足脚手架,拉着手往上爬,否则就会像这次的课一样,一下子全班给问蒙了,答不出来,也不愿意多想。
总之,这次这篇课文上得太赶了,有些问题没有说到,有些问题没有说透,有些结论的得出是我为了抢时间越俎代庖,只能在讲练习的时候补充了,真是很不应该。最近的心态太功利,要自我批评!
《生命之线》教学反思2
1、没能够让学生读起来。
自读课和讲读课应该有明显的区别,前者更多的时间应该由学生来掌握,教师主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充分地阅读文本,才能够沉浸文本,将作品最感人的、最有亮点的内容读出来。本课所表现的特殊长场合下、特殊人物间,所呈现出的特殊心理、神态、外貌,由于没能让学生自己好好读而错失了深入理解的机会。将学生朗读的时间“扣死”了,是本次教课最大的败笔。
2、立意拔得过高。
将“生命之线”的第三层含义理解为“征服自然”,既过于“刻意”又不符合现实。人
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人不能也不可能征服自然,而应该顺应、保护自然。本文的.主旨细想来,“生命”两字应该源于一种“热爱”,对生命、朋友、事业的热爱。
3、基本功不扎实。
首先,对于文体把握不够准确,误将“小说”体裁中的“情节”一词用于散文中;其次,插叙在本文中的作用,讲授时有错误;最后,对于教学目标中重点和难点的制定也有待斟酌。应该“以学生之难而难,以内容之重而重”。
导师团两位老师对我此次讲课的批评让我自省了许多。你想要让文本内容来打动学生,你自己有没有先被打动?你想让学生通过文本解读来提高写作,学生有没有沉浸文本?许老师和沈老师的专业知识让我这个后生晚辈十分佩服。两位老师真正是站在将语文美丽传递给学生这样最质朴的角度在教书,值得我好好学习。
有幸能够成为指导团老师门的学生,听君一席话,多年来教学至今步入的一个死胡同稍稍透出了些光亮。想要能真正跨过这道坎,需要自己不断努力追求!
【《生命之线》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生命 生命》教学反思03-29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07-21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04-30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05-07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12-29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04-04
《生命 生命》教学反思04-01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06-14
《生命生命》教学反思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