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1
这节课我像往常一样,根据课堂设计,按计划打开了电脑,让学生跟着朗读课文《司马光》。当孩子们读完课文以后,我随手关掉了电脑,正准备提问时,孩子们大喊大叫起来:“老师,别关!”,“老师,再放一遍!”,有的孩子甚至着急地站了起来。看着孩子们焦急的样子,我便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又打开了电脑。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看着,说着,一直到把这一课的生字全部学完。当我再一次准备关机时,还没等我的手伸到电脑跟前,孩子们就又大叫起来,仍然不让我关机。这下可难坏了我。关吧,看着那一道道期盼的眼神,听着那一声声焦渴的童音,我实在下不了这个决心;不关吧,这一节课的计划不就泡汤了。就在我犹豫不决时,孩子们像突然长大了似的,自己已经安静了下来,专注地看着下一课,那神情是少见的。于是,我便打消了关机的念头,一直到临下课前十分钟时,我征得孩子们的同意才关掉了电脑。这时,我按原计划检查学生的接受情况时,发现孩子们掌握的非常好,每一位同学的回答都是那么完美无缺,有些同学的回答甚至出乎我的意料。自习课上,孩子们在做练习册时也做得比往常好。由此我想到,在课堂上,学生想研究什么问题?想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去接受新知识。我这堂与原计划完全不同的课,由于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按照学生的意愿展开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学生学得特别积极主动,聪明和智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通过这节课的实践,也使我再一次感受到孩子们身上所具有的潜在的不可估量的创造力。我们不应该轻视它们,而应该挖掘和激发它们,让这些神奇的创造力爆发出来,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创造出奇迹。只要老师在教学中真正地关注学生的需要,用心去感受学生的每一点变化,就会不断地找到灵感,不断地从学生身上觅到新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就会不断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2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课文浅显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在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在课文学完,我设计让学生讨论:
1、从司马光身上你明白了什么?请你对司马光或那个被救的小朋友说句话。
2、如果你在场,你还会有什么好办法救那个小朋友吗?
3、假如你身边发生了意外的事,你会怎么办?
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想象,并结合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对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注意引导学生把句子说通顺,把意思表达清楚,进而体会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3
正式教学《司马光》一文之前,我们班的小朋友几乎都已经知道了有这么一个:机智果敢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了解到学生对故事梗概的意识已经存在了,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引领他们进行文本挖掘。借助教学挂图,我通过几个细节帮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观察挂图中的花园,并且重点引导注意到那口缸上:(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师:那是一口怎样的缸?
生:那口缸上有很漂亮的花纹。
师:你真有艺术的眼光,一眼发现它很美。
生:那口缸很大。
生:可能有一个小孩那么高,缸口嘛很大,可能有我们的桌子(的长)那么宽。
师:你还能用其他事物来进行对比,真不简单!
生:我想这口缸是用来浇花的,它里面一定装有水……
师:只是装了一点水这么简单吗?作者看到的是怎样的水?
生:不是。是“装满”了水的缸。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何种方式让他们体验文本是教师思考的问题,但是,体验的`过程是学生收获包括文本基础在内的一切知识点的源泉。学生的眼观、手摸等亲身体验是打开他们学习知识的一个突破口。
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4
司马光砸瓮救人的故事耳熟能详,故事的情节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此文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在三年级的课文中,首要任务便是在诵读感悟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表达特色。其次,要帮助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文言文大意,继而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司马光的善良和热心助人的品质。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善于化难为易,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一、示范朗读,识文断句。
学生初识文言文,对自主朗读的.要求不能过高,能疏通生字即可,朗读时的断句、节奏等,仍需要教师“牵手引领”。范读之后,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也能感受到文言文语言的精练和韵味,结合对故事的理解,也能初步猜测到词句大意。
二、创设情境,识词识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情境,感受人物的情感、品质。因此,我不单要求学生利用注释识词,也结合了图片、动作演示、生活体验等,深入浅出,帮助他们打通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界限;利用引读、想象读、讲故事等形式,体悟故事情境和人物品质,最后熟读成诵。
三、比较感知,了解古文。
学习需要及时反馈,学完课文之后再回头引导学生比较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差异,能使学生对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更加牢靠。
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5
为了达成目标,我在教学时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自己感悟文本、理解文本。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看图说话后回归课文朗读,想象情境后带着感受个性读,重点段落对比读,理解重点词语“举、使劲砸”后带上动作读一读,还有回顾故事从头到尾整体读。在朗读组织形式上,有学生个别读,分小组竞赛读,齐读等,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了课文,当堂背诵了课文,也感悟到了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明白在紧急情况下,不能慌张,只有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故事,我在“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这里进行了重点引读,烘托当时紧急的气氛;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司马光的聪明机智,我将“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与“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这两个句子进行对比,学生带着感受再读,整节课,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好,达成了朗读的`目标。
短短三十分钟的课堂结束了,但是它留给我的思考却很多很多:
一、教学中识字写字教学很少展示,在下一段教学中一定要将识字写字教学落到实处。
二、我要精炼课堂过渡语,让我的语言更亲近孩子们,让自己的反馈语言更适合低年级孩子,用语言的魅力感染孩子,吸引孩子对语文的兴趣。
三、掌控课堂还要加油。回顾这堂课,学生们在讨论的阶段很热烈,可是在这一环节,也过于拖沓,我给了很多时间给个别孩子发言,却没有很好的兼顾整体学生的状态。在以后的教学中,既要照顾学生整体状态,又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6
司马光这篇课文是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文言文一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但是统编教材的编排很好的帮助老师们来解决了这个难点。统编教材在选择文言文的时候,从学生儿时就熟知的历史故事为出发点,引入文言文故事。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对这个故事有了了解。这样,在课堂上,老师带着学生去理解文章意思的时候,就容易多了。特别是不少孩子在独立阅读的情况下,就能够了解文章的大意,这样为学习文言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起来非常轻松。使得本来应该令学生望而生畏的文言文,成为学生乐于、易于接受的文字。特别是当学生了解到这是我们中国古代人的语言表达方式的时候。不少孩子对此也产生了兴趣。
记得课堂上有一个环节,就是对比一下现代文和文言文的特点的时候。学生一下子就抓住了文言文的特点——言简意丰。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第一次对文言文有了了解,而且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尝试去读其他的文言小故事。所以我觉得,统编教材在安排文言文的时候,还是做了深入的考虑,结合了孩子的年龄特点,的确是不错的教材,这是从教材的角度来反思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情况。
那么从数字教材的这个角度来分析的话,这篇课文,在数字教材里边,它呈现了和语文书一样的图片信息和文字信息,没有过多的视频信息。
当时我在设计的时候,加入了一些适合学生特点的材料。将这些材料与数字教材上所给的内容进行了融合,那么这样就更好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所以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摸索,能够使数字教材的内容更丰富,更便于自己今后的教学。
那么在第一次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什么呢?在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去学习借助课后注释,查字典、组词、课文的插图等一些方法,去解释文中文字的意思,这样来帮助自己去了解文言文的意思,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练习。这样学生就掌握到了第一手的方法,那么以后他自己在进行文言文学习的时候,也可以借助于这样的方法去了解文章的意思。统编教材里边安排了不少这样的文言小短文,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老师也给了一定的学习方法,那么这样两者结合起来呢,学生就能够很好的进入到文言文学习的状态中去。使得文言文的学习。不容易成为自己古文学习中的绊脚石。
对于数字教材的摸索,我觉得自己只是刚刚开始,那么随着以后对数字教材的使用越来越频繁,我想自己会探索出一些更适合于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好的材料来服务于教学。
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7
《司马光》是一篇小古文,本文是中年级学生接触的简单的文言文,课文主要写了司马光看到嬉戏的小朋友跌到大水缸里去了,就机智地拿石头击碎水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突显了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找准动词,读准节奏。
本课是三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篇小古文,所以在上课时,我把读准节奏作为教学的一个难点。课文只有两句话,根据句子基本构成就是“施动者+动作”,我要求学生抓住文中动词,试着朗读,进行断句。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第一句中“戏、登、没”都是动词,第二句“弃、持、击、得”都是动词。我要求学生在动词前用“/”划出节奏——“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朗读的节奏。
2、总结学法,学会学法。
小古文学生掌握起来比较难,对于这一类型的课文,教师需要教会他们学会方法,在本课教学中,第一我请学生自己看课文后面注释,“庭”注释意思是:庭院。第二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如“破”,通过看图和上下文,此处指:大水缸破裂。第三查找资料,知道司马光是宋朝的大文学家,博学多才。第四让学生多读课文,读熟,读中理解。第五让学生小组合作,试着说出古文的意思。总结以上学习过程,学习小古文的.方法主要有:看——联——查——读——说。
二、成功之处
回顾整堂课文,我认为比较成功的一处是:对比人物动作,理解人物特点。
本文虽是小古文,但是故事内容学生都熟悉,总体意思了解以后,在理解第二句“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时,此处动词运用巧妙,体现了司马光急中生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特点。在教学这一句时,我采用将司马光和别的小朋友的动作进行对比的方法——司马光的动作“持、击”,别的小朋友是“弃去”,两者相比,鲜明无比。
三、不足之处
回顾课堂,本堂课也有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有一些问题学生不是很明白,我着急,就立即回答了。如:学生问:“水缸里的水深吗?”我立即回答:“很深。”其实,只要学生读课文“没水中”,就可以理解。我想:教学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做教学的主人。
四、改进措施
上完课,我觉得学生感受很多,收获很多。再上这节课,我会注意到运用读、说、演等方式,让学生读课文、说故事、演课文,通过把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知识内化,让学生品味语文,提高能力。
同时,加强教师范读作用的引领。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8
司马光这一课我在教学的时候,运用了生本课,这是我的第一堂生本课,上课之前我心里一直很担心,总怕孩子们对这种授课方式不适应,没想到我的那些孩子们表现得还真不错,上课表现得很积极,而且学习效果不错。这一课我给学生设计了三个问题:小朋友掉在缸里怪谁?当小朋友掉在缸里的时候,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是怎么做的?你是怎样评价司马光的?
这三个问题中的第二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很简单,只是锻炼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方法。
第一个问题,学生的回答都是怪孩子自己不小心,爬上了危险的小假山。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又想到了也应该怪家长没有负起监督的责任,我顺势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危险的地方绝对不要去,而且要出门的时候必须征得家长同意,需要外出必须有家长陪同,否则很容易遇到危险。
第三个问题,我设想的答案有以下几个:聪明、善良、沉着甚至都包含了活泼。这些答案孩子们差不多都回答到点子上了,让我预想不到的是,有个孩子告诉我:老师,我觉得司马光太浪费了。当时我打了一愣,我问他为什么说是浪费呢,孩子说他浪费了一缸水啊,班里顿时炸了锅,一会儿听到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那他却救了那个孩子。这个答案真让我眼前一亮,看到回答问题的孩子有点发窘,我说:孩子们先静一下,咱们先不讨论他的答案是对的还是错的,我想先来表扬他一下,因为他在认真地思考,并且很有想法,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些问题的答案不一定就是固定的,所以我们多想几个答案确实是好的`,现在的社会上有很多人就会考虑到浪费了多少东西,而很少考虑到得到了多少,所以我今天为这个孩子鼓掌。孩子也跟着我鼓起了掌。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司马光今天的浪费值得不值得,你们觉得值得不值得,孩子们想了有十几秒钟的时间异口同声地说“值得”,因为浪费了一缸水和那口大缸却救了那孩子啊。我说:是啊,不管在什么时候记住四个字———人命关天,就像我们最近遇到了南方旱灾和玉树大地震,我们国家为了救遇到灾难的人,牺牲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当然也牺牲了许多人,结果是救了许许多多的人,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这节课上完了,我觉得当老师真幸福,取得了比我预想得还好的效果,同时还对孩子们进行了思想教育,并且可以看到一个个孩子的成长,也证明了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9
《司马光》这个故事,能启发学生遇事不慌,遇事也要沉着勇敢,还要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别人想的是人赶紧离开水,而司马光光想到的是让水离开人。我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课文创设了多个问题,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设计问题:“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会掉进大水缸“里呢?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联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接着学生就能说出他是因为玩时不小心才会掉进大水缸里的',老师据此提醒大家平时玩耍时要小心,不要攀爬高处,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找出司马光救小朋友的语句,并让学生看图模仿司马光的动作”。低年级孩子爱动,爱表现,孩子们在表演中比较轻松愉快地理解了词语和句子。紧接着,我问:他为什么这么用劲?学生立刻想到:他想快点把大水缸砸破,救出小朋友。最后我问孩子们,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生想出了很多办法,他们感受到了动脑回答的快乐。
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10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体会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问题:“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会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联系这一段的内容说一说。”学生就能说出他是因为玩时不小心才会掉进大水缸里的,有的同学还能根据此提醒大家平时玩耍时要小心。
2、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是本课的重难点。于是我将课文中的人物进行比较: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同学们积极地找出他们的不同之处,通过比较使学生们一下子就理解到了司马光爱动脑筋,遇事沉着、不慌张。
3、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这样设计:“同学们看看插图,他正在找石头准备砸缸,谁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话音刚落,可爱的同学立刻站起来,尤其是男同学,最后我分别在三班请了林小川同学,在四班请了詹庆超同学做了“高举双手使劲往往下砸”的动作,詹庆超同学还“哎!”了一声,真是把司马光“表演”得活灵活现。其他同学也不约而同地模仿,并且在后面的朗读时,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做起这个动作,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紧接着,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也动动脑筋,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说可以拿个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有的说可以拿个大木棍让小朋友爬上来;有的说他们可以一起把水缸推倒……听完学生们天真的想法,虽然有些办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着点头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回答的快乐。最后小结:司马光很聪明,遇事爱动脑筋,刚才同学们也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说明你们也是相当聪明的,希望你们以后能够像今天这样,遇到事情先动脑筋想办法,不要总靠家长和老师来帮助解决问题,寄希望于他人。
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11
《司马光》教学反思水云轩小学——郭亚玲《司马光》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位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并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别人想的是人赶紧离开缸,而司马光光想到的是缸里的水离开人。是一篇比较好的开拓学生思维的文章,目的在于教育孩子们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文内容相对熟悉,在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突出以读为主的线索,促使学生在读中熟悉,读中感悟,读中思考。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先让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然后想想课文讲了谁,他做了一件什么事情。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请几位小朋友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谁(司马光),做了一件什么事(砸缸救人),部分小朋友在初读课文时就可以把课文的大致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借用蓝猫的时光穿梭机激发孩子的兴趣,孩子们被充分调动,很快走进了文本。
二、识字教学生字教学这一部分,我都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首先是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出示合作要求:
①小组长组织好你的组员读好生字词,提示要注意点读音。
②用每一排的词语串起来说一句话。(目的是检查预习情况)。然后再指名个别读,及时纠正错误的音,其次是请小组汇报说话情况。最后是检查学习的情况,以开小火车的方式检查学生们学习的效率,开起了三列小火车,都很顺利。教学生字上我为了突破传统的枯燥学习方法,花了一点心思。采用多种形式记忆生字。比如说“流”,我采用流水图,古文字,今文字,形象对比记忆;“哭”用形象的图片加上自己的肢体语言直观记忆;“司”则是通过熟字增减不减来记忆生字;“园”儿歌记忆:一元钱真珍贵,一个方框四面围。
三、阅读教学我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课文创设了多个问题,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紧扣“险”展开教学,遇险是因为暗藏危险最终脱离危险。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问题:“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会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联系这一段的'内容说一说。”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接着学生就能说出他是因为玩时不小心才会掉进大水缸里的,有的同学更能据此提醒大家平时玩耍时要小心,才不会掉进水缸里,学生的智慧真是可爱至极。
2、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同学们看看插图,司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话音刚落,可爱的曹俊同学立刻站起来,做了“高举双手使劲往往下砸”的动作,还“哎!”了一声,真是把司马光“表演”得活灵活现。其他同学也不约而同地模仿,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3、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课的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1)突出水缸藏着危险时,我采用句子对比方法,“假山下面有一口水缸,缸里装了水。”和“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比较突出水缸暗藏危险。
(2)课文中人物的比较。我问学生: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地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自己与司马光的比较。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也动动脑筋,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说可以用抽水把水抽出来;有的说可以拿个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有的说可以拿个大木棍让小朋友爬上来;有的说他们可以一起把水缸推倒……听完学生们天真的想法,虽然有些办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着点头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回答的快乐。最后我又问:你们的方法与司马光的方法比较,哪种方法好呢?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从而使他们对司马光有了深刻的了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心理,在理解文本的同时力图走出文本。本课中我采用句子对比,引导孩子抓住关键词词语来理解花园的环境之险和司马光的沉着勇敢,同事我还注意了单元知识的整合,但由于时间关系,只是匆忙带过这样反而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但过于频繁的对比,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
本课教学上,我还是存在以往的老毛病,不够放手,讲的太多,抛出问题也是较多的,所提问题的思维含量要加强,考虑到提问对象能否表达清楚。其次在单元整合是应该落实到每一步教学,落实到课文中,关注课文前后联系,进行扎实有效的教学。以后我会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12
本文的学习目标是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会写四个字,通过读课文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昨天下午就已经让孩子预习课文了,上来就直接检查孩子预习情况,通过给黑板上的生字着色,加强色彩化,让孩子多读,多和这些生字见面,让学生整体感知生字,然后就一些稍微难的字交流识字方法,最后采用登山比赛的方式巩固生字。写字,本来准备写四个字,因为怕孩子连写4个字,注意力会不集中,我分开来教,交流完识字方法后,指导学生写吓和叫,这两个字比较简单,朗读完课文后,重点指导那和都的右双耳,(自己在识字那里比较拖沓耽误时间,这里没有完成)朗读课文时,我主要抓住两个问题进行教学,小朋友遇到了什么危险,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重点抓住他们不同表现的动作词语进行感情朗读,通过比较让孩子感受司马光遇事不慌、沉着、冷静、聪明、积极动脑思考的品质。
我自己觉得没做好的地方:1、前面部分有点拖沓,想重点指导的两个写字没有写。2、自己说的太多,不敢放手让学生说。(观察图画:假山下面有个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我想引导说出在这里玩会暗藏着危险,引导不够好,我就直接说了,用有的……有的……进行说话训练,我是以填空的形式进行了给写了两个句子。我本来想进行完这两个句子后,让孩子自己仿照着句子再说几个,时间有点紧,就没有进行。3、在学习司马光的表现这一部分时,自己有点慌,讲的有点过快,自己没稳住,学生也有点兴奋,纪律没前边好。4、自己应该少说,让孩子多读,读的还有点少。5、我做了一棵苹果树,奖励给表现好的同学,没完全发挥好作用。
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13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乃宋朝名臣司马。你看他的号,就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性格的人了。作为宋朝最大的保守党领袖,他一生都在和新党领袖王安石死磕到底,乃至做到宰相之后尽废新法,让王安石郁郁而终。
1.司马光是清正廉明、刚正不阿的官员,是认准一件事就不回头的人,所以他的外号叫司马牛!司马光是个具有浓厚儒家思想的知识分子,他积极入世,全身心地投入到国家的事业中去。他勇于担责,不贪恋高位,做官是选着做,别人对位高权重的官职孜孜以求,而司马光却淡然处之,他只想在合适的位置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嘉佑六年司马光教学反思,宋仁宗提拔司马光到自己的身边任“起居注”,但司马光不乐意,他连上五道奏章,坚决请辞,理由是“实非所长”,但宋仁宗就是不松口。不久,宋仁宗又任命司马光为起居舍人,同知谏院。谏院的工作很复杂也很重要,反正从皇帝到大臣,理论上都在他的监督之下。虽然司马光忠厚老实不喜欢整人,但这个工作很符合他“不平则鸣”的性格。在谏院工作的五年间,司马光上书170多道,忠实地履行着宋朝“守夜人”的职责。他始终遵循君子之道,敢于直谏,从不阿谀奉承;他举忠斥奸,不掺杂一丝的个人私利。
宋仁宗喜欢看戏,尤其喜欢带着些黄色韵味的女子相扑。嘉祐七年,宋仁宗赵祯率后妃司马光教学反思、百官到宣德门看戏,看到半裸的女相扑士们激情表演时,文武百官乐不可支群情激昂,但司马光很忧郁,他甚至很愤怒。司马光立即上书指责皇帝,做了与其身份很不相符的事。
苏轼曾经给司马光起了个外号司马光教学反思,叫“司马牛”,和“拗相公”王安石并驾齐驱,都是性格耿直见了棺材也不掉泪的主。他锲而不舍地上书言事,直到自己的建议被采纳为止。
2.司马光的思想持证平稳,不喜欢冒险,表现在政治上,就是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他有一套和王安石的开源政策完全不同的政策,叫节流,意思是只要政府削减开支,国家就会强大起来,他的这个理论叫破屋理论!
和狂飙突进的王安石相比,司马光是个持正平稳的人,这被后人视为宋代最大的保守派,其实这是历史的误解。司马光不反对改革,但希望改革要平稳地进行。对于改革,他有一套著名的“破屋”理论。他认为“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因为“大坏而更改,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臣恐风雨之不庇也”。司马光和王安石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辩论和拉锯,但王安石是个雄辩的演说家,而司马光在这方面实非王安石的对手。但司马光有着与王安石一样的执拗与耐力,反正这辈子和王安石干上了。
司马光与王安石所代表的保守派和改革派的斗争十分惨烈。先是王安石斗败了司马光为首的“旧党”,旧党一干人等全被贬往各地凉快去了,在全国雷厉风行地推行新法,最后,司马光的旧党战胜了王安石的新党,在远离权力核心十多年之后,众望所归的司马光出任宰相,将王安石的新法尽数废除,活活把王安石给气死。在王安石去世半年之后,司马光感觉完成了历史使命,溘然离世。
3.司马光是司马迁之后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的资治通鉴,光辉而不朽!
在王安石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就以退为进,请求辞职,自己躲到洛阳去。在洛阳的十五年,司马光专心著述,编著了与司马迁的《史记》双星闪耀的《资治通鉴》。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臣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谓旋踵而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司马光编书的条件实在艰苦,他买不起高宅大院,住的是低矮窄小的房子,夏天闷热难耐,他请人在书房里挖了一个大深坑,砌上砖,修成一间“地下室”,他就在这个冬暖夏凉的“空调房”里专心致志地埋头编书。司马光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将历代执政的得失全部融进这部巨著之中,让皇帝学习。宋神宗看了之后大加赞赏,说它“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的著述意义己远远超过了他的本意,清代学者王鸣成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
4.司马光在私人生活上,就是个不近女色的不粘锅,在政治上,是官员的'模范,在道德上,是北宋的道德模范,是中国君子人格的典型代表!
《宋史》对他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居处有法,动作有礼”。司马光一生信奉诚信为本,“自少至老,语未尝妄”,意思是说,司马光从小到大就没说过谎话。司马光让管家去把他的一匹马卖掉,特意叮嘱管家要告诉买主,这匹马在夏季会犯肺病。由此可知,司马光是个标准的诚信君子。当时的人们很崇敬他,以至于有人干了坏事,都会说,司马光难道不知道吗。可见司马光在宋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崇高。
司马光不仅是个讲究诚信的老实人,还是个心胸宽大的人,是个典型的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君子。程颐评价司马光说,他最大优点就是对人宽容,能受人话,不论你怎么反驳,他都不发火。据说苏东坡以司马光为原型写过一首诗:“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意思是吃好饭把剩饭剩菜打包带走,一点都不浪费,可见司马光是现代“光盘”行动的先驱。司马光和王安石一样,自律甚严,不近女色。司马光和夫人始终未有子嗣,夫人很着急,大公无私地替司马光物色年轻貌美的女子,希望司马光能开花结果,但司马光对此很不感冒,几次不客气地把美女赶走。司马光的时间很宝贵,他没时间思考下半身的事情,他的时间都花在了思考国家大事和编著《资治通鉴》上!
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14
在教学中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围绕课文创设了多个问题,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课文并掌握课文内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问题:"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会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联系这一段的内容说一说。"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接着学生就能说出他是因为玩时不小心才会掉进大水缸里的,有的同学更能据此提醒大家平时玩耍时要小心,才不会掉进水缸里,学生的智慧真是可爱至极!
2、在"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同学们看看插图,司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动作吗?"话音刚落,淘气的镇源同学立刻站起来,做了"高举双手使劲往往下砸"的动作,还"哎!"了一声,真是把司马光"表演"得活灵活现。其他同学也不约而同地模仿,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3、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教学目标。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课的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课文中人物的比较。我问学生: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地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2)自己与司马光的'比较。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也动动脑筋,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呢?"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有的说可以用抽水把水抽出来;有的说可以拿个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有的说可以拿个大木棍让小朋友爬上来;有的说他们可以一起把水缸推倒……听完学生们天真的想法,虽然有些办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着点头鼓励他们,使他们感受到回答的快乐。最后我又问:你们的方法与司马光的方法比较,哪种方法好呢?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从而使他们对司马光有了深刻的了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15
《司马光》是一篇文言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进行了大胆尝试,改变了以前教学文言文时直接讲解课文含义的方式。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可以归纳为“两个亮点、两个不足”。
两个亮点:
1、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形式多样,效果显著。
在朗读感悟这个环节里,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首先由学生自读,其次由小组长检查更正,然后分组比赛读,跟着老师读,最后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检查。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不仅没有对课文的朗读感到枯燥乏味,而且通过这些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背诵了课文,感悟了课文的大意。
2、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
在引导学生交流课文的疑难词句后,我改变了原来的继续讲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而是开展“讲故事比赛”。生动的故事语言配上精彩的动作,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得到了升华。
两个不足:
1、在对课文进行感悟时,横向指导不够。
学了课文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通过课文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学生的回答都局限于:我们遇到危险时,要学习司马光沉着冷静,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遇到危险要急中生智,想个好办法;遇到危险……现在回想,我觉得还应该对学生进行不到危险的地方玩耍的安全知识教育。也就是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不要忘了对学生传递其他方面的思想教育。
2、学完课文后,没有对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进行总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任何课文的学习都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文言文的学习也是一样,通过对学法的总结,可以为教师轻松教学下一篇文言文做准备。
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16
《司马光》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位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目的在于教育孩子们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能想出好办法。
这是一篇以人物的名字命名的文章,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引导学生说一说对司马光的了解,并且引导学生想一想这篇文章会写有关司马光的什么事情呢?学生纷纷说,司马光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放手让学生尽情地投入到文章的朗读当中,首先让学生自己读、同位读,同时还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认真读,想象读等等,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增强了对课文内容的了解,通过司马光与其他小朋友的不同表现,能够感受到司马光的确是遇事不慌张,沉着冷静处理问题,最终能够将落入水缸中的'小朋友就出来。接下来继续提升同学们的朗读能力,自由读、齐读、赛读、师生合作读等进一步让学生内化自己的思想认识。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由于过于注重让学生进行朗读体会,学生的课上的写字时间略显不足,尤其是对于个别写字稍差的同学,他们写得不够好,并且写字速度稍慢,课上没有写完,因此就缺乏老师的指导,只能再另外找时间进行检查,今后要做到课堂的高效性。
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17
《司马光》是一篇故事情节感十分强的课文,针对这一特点,我从“复习环节粗知大意、导语设计紧扣情节、说话表演体验角色”三方面入手。整节课,以朗读为主,让学生深刻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
主要优点:
1、在复习中粗知大意。在教学的一开始,我通过复习“司、砸、救”三个字,让学生组词,引出了文章的大意“司马光砸缸救人”。这样学生就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整体感知。
2、在表演中理解课文。教学第五自然段时,我做了这样的设计:“同学们,你能模仿一下司马光砸缸的动作吗?”(有个学生站起来,做了“高举双手使劲往下砸”的动作,还“哎!”了一声,真是把司马光“表演”得活灵活现。其他同学也不约而同地模仿,可见,学生的.表演积极性很高,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从中体会司马光的遇事沉着。)
3、通过比较理解课文。课文中人物的比较。我问学生: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地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将别的小朋友的表现和司马光的表现放在一起教学,做出鲜明的对比,学生更加体会到了司马光的机智勇敢。
不足之处:
1、读重点段落指导读的不够,导致在表演时一些学生只有热情,缺乏用心体会后的精准到位。
2、写字教学时间仓促,未能完成。同时当孩子情绪高涨的演出后,静心写字也很难。
改进措施:
1、对于重点段落应该认真读,读到成诵的程度后再演,在表演中在再体会。
2、调整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认读生字、指导书写。第二课时复习生字,理解课文,表演体会。
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18
第一次教学小古文,这也是选题的最主要原因,一直想上这样一节课。但是真正上下来,却发现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一节小古文教学,短短30字看似思路清晰、简单,看似章法明显、易教,其实并不容易。
司马光这节课在语文教学系统中是第一次出现的小古文,因此,认识小古文、初步了解它的语言特点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是这样一节课的重难点。
于是,我着眼于单元导语: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设置了“课前准备”环节,让孩子们温习背诵日积月累里优美的词汇和谚语,然后以“优美的语言犹如悦耳的铃铛,唤醒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开场引领孩子们齐读单元导语“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力量和希望”,然后切入课题,引出具有美好品质的人物——司马光。本节研讨课主题是“传统文化”,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加入了“司马”——复姓——温习姓氏歌以及介绍历史上这一姓氏名人的环节。
接下来就是教学重点之——“读”的环节了。但是,读有读的难处,越是简单的读,越要把读的层次掌握好。本单元要求孩子们初步掌握“默读”,因此,我在“初读课文”前出示自读提示,对“默读”作了具体要求。接下来,教师范读,生字读写教学,层次分明,由浅至深逐步过渡。
在设计第二个环节读出节奏的时候,我先以第一个环节的最后一句话“光持石击瓮破之”引出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词与词之间的停顿,然后引导孩子观察停顿符号,从而发现不同停顿符号停顿时间不同的特点,然后让他们依据这样的规律来练习朗读。
课后题中明确提出让孩子在跟读的过程中读好小古文,但是我忽略了这一点,没有准确把握住学情,直接指名生起来读,又跟读,师生合作读,齐读,顺序是错误的。看似这样不起眼的一个读,但是错误的顺序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有可能给孩子造成不舒适的朗读体验,这是我在细节处理方面的顾虑不周。读的体验里,我加入了配乐诵读,带给孩子们“古典文章+古典乐曲”的.美的感受。
为了让孩子们结合情境体会这篇首次接触的小古文,我精心准备了“连环画”,设置了游戏环节,并用事先分发的连环画卡片教具引导孩子们结合课文注释分组探讨故事内容。小组讨论后派代表给大家逐张讲述图片内容。接下来我设计的师“我是故事大王”环节,这是引导孩子们完整陈述故事内容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前面过于冗杂拖沓,造成时间比较紧,而我对学情把控和教材的解读不足,居然临时起意删除这个环节。
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我还有很多的缺陷,我会在磨练中不断改变和完善自己。将每一节课都当作优质课来上,将每一次反思后的发现作为再起航的动力,不断蓄力,不断成长。
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19
今天引导孩子们读懂了课文内容后,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你有什么好办法把掉进缸里的孩子救出来?
为了鼓励大多数的孩子积极思考,我充满激情地说道,司马光是个聪明的孩子,他想出了砸缸的办法救伙伴,如果你能想出其他的办法救出落水的小朋友,那么你们就比司马光还聪明。话音未落,一个个小手举了起来。
聪明机灵的王玏首先发言,几个小朋友一起用力把缸推到,水流出来,小朋友就得救了。他的话还没说完,就有质疑的声音出来了,那样会把自己的头砸破的。有道理,我连忙说,况且,缸很大又有水,小朋友不一定能推的倒。不过,王玏能想出这种办法来,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请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他。王玏高兴地坐下了。
接着李娟发言,搬一个大石头放在缸边,然后站在石头上,把落水的小朋友拉上来。这次没有质疑的声音了。我连忙提出了质疑,这种方法很危险,弄的不好自己也许也被落水的小朋友拉进水缸里,不可取!说到这儿我想起了六安4名小学生手拉手救同伴结果全部溺水身亡的事件,却不曾在后来的交流中又忘记提起了。明天要再次借此话题讨论,渗入安全教育。
最近表现突出的夏雨馨举手发言,她说可以用脚踢,把缸踢破。我再次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脚能把大水缸踢破吗?孩子们纷纷说不行。我对夏雨馨笑笑说,没关系。
王玏又举手有话要说,他说拿个电钻把水缸捅破。多么大胆的'想象啊!我笑着说,古时候有电吗?他不好意思的坐下了。
李翔举手了,他说拿个粗棍子把缸捅破,王玏又说拿刀把缸劈开。接下来各种各样的方法都是围绕着把缸打碎,我连忙问有没有不弄破缸的好办法?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其实我也不知道什么好办法,只想引导孩子们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最后让孩子们回家想出好办法,再和同学交流这个问题。
我的思考,在学生说出各种办法后,没有给足时间让学生质疑,老师越俎代庖,明显的赶时间。课前预设不够,没有想出儿童可行的救人办法。课堂生成没有很好的处理,由于赶时间而忘记了安全教育的契机。
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20
《司马光》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篇文言文,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从编者意图来看,要引导学生从小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学习读懂文言文的方法,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承经典,发扬国学。
我谈谈我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梯级诵读助体悟。整堂课以读为主线,贯穿始终,通过范读引领、逐句练读,通过不同形式诵读记忆。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以读促悟,在诵读中体验、感悟文言文的特点。
二、逐层推进破难点。初次接触文言文,最难的还是读句和节奏,而我通过范读让同学们画节奏,然后多媒体出示我画好的节奏让同学们对自己画错的地方改过来,对于文中比较长的句子我进行指导,如:“光持石击瓮破之”,最后让同学们跟着画好的节奏试读,让他们读通顺,读流利。
三、借助插图和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作为本单元的首篇课文,应该体现这个语文要素,我让学生借助插图和注释,以及自己的.讲解,让同学们理解了课文的意思。
四、拓展让同学们试着自己学习文言文《孔融让梨》。讲完后,我自己觉得每个环节衔接的不是那么紧凑,还有谈到司马光这一人物形象时,有些轻描淡写,只说到了司马光机智冷静,勇敢无畏,而没有对他要传递给我们一种怎样的品质没有进行拔高、升华,此时,若能借助问题:同学们喜欢司马光身上哪一点?为什么?还可以设置一些更开放性的问题,比如别的小朋友是见死不救吗?如果是你,会怎么做?通过问题,把学生引入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听取同事们的宝贵建议,我也要找到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课堂的努力方向,吸取别人的闪光点,相信通过彼此思想的碰撞,我们会携手走得更快更远。
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21
今天我执教了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现反思如下:
教学目标达成,学生能在熟读基础上感悟,敢于质疑,并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状态很好,能够按照既定的预设来学习。但是学生在小组合作时存在一定问题,组长的组织能力还需要加强,要把问题铺设好,并且按照老师问题的序号顺序来交流。个别组员交流不积极,需要小组成员一句一句提示,这都需要改进;
教学环节中,学生读、准确停顿读、个人读、小组读表现都很好,这给理解打好了基础。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时,学生能够根据课下注释、文中插图进行帮助性理解,几个孩子还能根据文字组成词语来理解(如:“一儿登瓮”中的“登”字,学生组词“攀登”,在这里就是攀登到了瓮的顶上),这是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现代汉语组词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表现。
也有学生不理解的词语。我环顾了每个小组,发现问题最多的是“众皆弃去”。学生在讲故事的时候,总是把“弃”理解为“放弃、抛弃”,这是联系现代汉语的结果。可是,在这里,“放弃、抛弃”又似乎不准确。我抓住孩子们汇报时的故事情节,指导孩子:“想一想,一群几岁的孩子遇到了这种情况,他们会有什么反应?”有的孩子说他们会害怕,有的孩子说他们不知道怎么办了。这就是“众皆弃去”的背景。其他的孩子都不知道怎么办,他们害怕,所以都跑开了。这样一个问题,正可以引出“众儿”与司马光的不同,再相机让孩子说一说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很自然就说出了“沉着冷静、聪明机智、乐于助人”。
在讲故事这个环节中,几个孩子把“一儿登瓮”理解成了“一个小孩儿登上一块石头,然后掉到了水缸里”,这是受了《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的影响,可是文言文中并没有说明孩子是登山失足。所以,我又重新代领孩子理解这句话,“登瓮”是登到了瓮的顶上。可是,紧接着一个孩子讲故事,就说这个孩子登到了缸里。问题又来了,我们重新回到这句话,体会究竟是登到了瓮顶还是进了瓮里。虽然在理解的过程中,孩子们出现了一点点偏差,可是学习就是这样,只有不断改进、思考,才是学习的.过程。
拓展环节的设计有些难度,对于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徐孺子赏月》比《司马光》难理解,个别字词理解起来困难,让他们自己讲就更难了。我想,当下正有一个解决这个问题办法——请教每组旁听的老师们啊,这不也是一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吗?于是,孩子们在注释、请教中学习完了拓展文章。我在小组巡视时发现,每组有一到两个同学能够理解,剩下的孩子都是懵懵懂懂。拓展阅读的设计,本身就有让孩子运用已学方法理解文意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产生对文言文的喜欢。所选题目虽有些难度,但孩子们探索的态度不变,依然在认真地研究,这才是学生学习的态度。
整个课堂,最大的问题还是孩子们的倾听习惯不好。大家总是在别人发言时表情默然,没有专注的表情,更没有眼神的交流。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还要重点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22
在教学《司马光》中,我紧紧抓住“读”来完成一系列的问题。
一、以读为主,熟读成诵。
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没有相应的基础,而文言文在读音、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的巨大差别,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所以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给方法,学以致用。
为了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我先引导学生总结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多读)。然后告诉孩子们学习古文的方法跟学习古诗的方
法大同小异,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最后我再通过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①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
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不足之处:应该严格遵守“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这一要求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23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先请几位小朋友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部分小朋友在初读课文时就可以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使得小朋友熟练说出完整的句子。但是我这里犯了一个错误,我提的问题是把两句话合并起来说,这样的问题毫无必要,在师傅那边受教了,以后要注意这一点。第二自然段中,主要强调别的小朋友在遇到危险时着急的动作表情,朗读时要注意读出着急的感觉。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对这句话进行表演,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司马光砸缸的情景,注意“使劲”、“搬起”这几个词语,小朋友们举手非常积极,表演得也很到位。最后总结课文,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地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体会到了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从而使他们对司马光有了深刻的了解,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本课的教学我没有利用好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理解课文,这是很大的一个失误。我仍然存在诸多不足,经过本次师傅们的指点,我学会了很多细节问题的处理,在教学课文前一定要深入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才能将课文讲通讲好。
【语文司马光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司马光》语文教学反思07-26
《司马光》教学反思05-29
司马光教学反思02-06
司马光的教学反思12-03
司马光教学反思09-30
《司马光》教学反思06-19
司马光教学反思12-06
【热门】《司马光》教学反思04-17
【荐】《司马光》教学反思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