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反思>初中生物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26 15:24:0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热门]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热门]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1

  生物比较法教学,是指按照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将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鉴别和综合比较的教学方法。比较法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一、生物比较法教学的作用

  初中生物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讲述了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能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题。采用比较法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1.可使学生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由此及彼,去认识未知概念,获得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加深原有知识的程度。如讲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型,先用绿藻的自养方式作对比,引出异养的含义。

  2.可使学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识的内部联系,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

  生物学知识,本来有它固有的联系,但在教材编写时,不得已将它们分割开来,编入不同章节中。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将分散了的系统的知识适时相应地集中起来,阐明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规律间的关系。如讲动物的进化规律时,把各门动物的神经进行比较,就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动物之间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进化的。

  3.可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中学生认识事物时,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对那些相近的概念、成双成对、成列成排、前后联系的名词混淆不清,琢磨不定。有比较才能鉴别,一切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在教学中采用比较法,突出一方,找出它们的异同,就可避免混淆和张冠李戴。如讲穗状花序时,用总状花序作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可使学生清楚地掌握这一对概念。

  4.比较法能起到或加强直观作用。

  比较法能使抽象微细的生命现象和规律具体形象化,我们也称之为“对比直观”。如借用学生们所熟知的一般事物,比喻生命现象或规律,如说草履虫象草鞋,大草履虫有一个透明略呈肾形的大核,等等。这样,使学生对微细抽象的生命现象,有一个直观形象。比较法还能加强直观作用。如将蜥蜴的肺结构图同青蛙的肺结构图比较,能使学生具体深刻地看到蜥蜴肺泡数目增多,深切地认识到蜥蜴肺的呼吸作用能够满足整个身体对氧气的需要,因此适于陆地上的生活。而青蛙还需要皮肤辅助呼吸,仍然离不开潮湿的环境。

  5.比较法是培养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比较法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石,即比较是一切逻辑思维的方法。任何事物的特点必须在相互比较中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因此,采用比较法,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必须用比较法,从逻辑上找出对比之项:作用场所、作用条件、反应物、生成物、能量转化等等,然后分析出对立面和统一面,得出答案。并从中看出二者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比较法的类型及其运用

  中学生物学主要是讲述生命现象的共性和个性,都是科学家们经过反复比较,从理论上概括总结出来的。生命现象之间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纵横交错,网络复杂。生命现象的多样性决定了比较法的多样性。一般的比较法有类比、列比、历比、寡众比和综合比。

  1.类比。就是根据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系统性,进行类型或类别比较的方法。根据被对比各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类比法又分为类型比较法和类别比较法。前者是把同类的各个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共同性和相似性,进行归纳教学的方法。如学生已学过了地上茎的知识,在讲授地下茎时,将其特点分别与地上茎特点作相应比较,或者让学生把两个实物对比分析,这样可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学似地获得新的知识,建立起同类的概念。后者是把不同类的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比较,找出特殊性和差异性,进行分类的教学方法。如绿藻和兰藻的比较,鲸和鱼的比较,可使学生在原有一类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另一类新的知识,扩大原有知识的范围。

  类型比较法和类别比较法关系密切,常相互配合,同时运用。求大同,归一类;找出特点,分门别类。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对比各方既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一大类,又是具有不同特点的二类或多类(小类)。

  2.列比。列比就是把相对独立的互为并列的几个生命现象进行比较的方法。如:绿色开花植物的各种根(或茎、或叶、或花、或果实)的比较;昆虫纲各目动物口器的比较;等等。可使学生从中清楚地认识到繁多的生物器官与其功能和环境条件相适应。

  3.历比。历比就是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将某一生命现象发生发展历程分阶段进行比较的方法。如将高等植物各类的根(或茎、叶),按进化程序比较,可帮助学生具体生动地认识到:植物的.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历程。又如把鱼纲、两栖纲、爬行纲和哺乳钢的心脏(用挂图或模型更佳)比较,这样,学生就不难看出脊椎动物心脏的分隔变化,即由一心房一心室到二心房一心室至二心房二心室。有力地证明了动物也是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历程。

  4.寡众比。寡众比就是将同类中的一事物同众事物比较的方法。一般以一事物为圆心,与众事物分别比较,而众事物之间不进行比较。如把茄科与锦葵科、蔷薇科、十字花科的主要特征分别进行比较,强化对茄科主要特征的认识和记忆。在分章节复习时,也可把其中的一种器官(或组织、或系统)同多种器官(或组织、或系统)分别比较。强化其一,巩固其他。

  5.综合比。综合比就是把一系列的各个生命现象的诸方面进行比较的方法。一般用在总复习末期,将一本教材(或一编)的内容,分纵类和横行,综合整理,分析精炼,列出一览图表,让学生灵活运用上述各种比较法,掌握个别和整体知识的网络关系,积零为整,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如六大类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比较等。

  三、运用比较法需注意的问题

  1.选准比较因子。比较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虽然很广泛,但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可以用来作比较的。只有具有比较意义和条件的双方,才能确立为比较对象。一般要符合如下比较的基本条件:

  (1)同类不同种的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比较。如:一种植物体与另一种植物体;一种动物体与另一种动物体;一种植物群落与另一种植物群落;一个动物类群与另一个动物类群。它们分别隶属于同一大类中的不同小类。比较的目的:求其异同,寻其特点。

  (2)非同类事物的比较。非同类事物的比较,属于借比。如:双子叶植物叶脉呈网状,栅栏组织象栅栏,海绵组织似海绵等。比较的目的:借以说明某些难于想象的事物,使学生理解某些抽象的事物。

  (3)本质特征相同或相反的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比较。如:动物进化原因与植物进化原因;呼吸作用实质与光合作用实质等相比。

  2.贴近学生思维要求。运用比较法时需“驾轻就熟”,“就地取材”,不要找那些学生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对象,更不要找那些比本体还要复杂,令人费解的对象。如:比较蜂群中蜂王、雄蜂、工蜂的区别。引导学生分别从三种蜂的身体大孝卵的受精情况、蜂房大孝幼虫期食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职能等加以比较。

  3.灵活综合应用。

  由前所述,比较法虽分几种,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纵横交错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生物教学中,可根据知识的特点和需要,灵活运用。

  总之,生物教学中利用比较法教学的因素和内容很多,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总结和把握,有意识地利用比较法的优点,使它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2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就从学习方面提出了教学反思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任何一个学生,不论其学习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在目前的课改实验中,如何真正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能力,构建起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是初中生物教学反思的核心,这也是我们教师应重点反思的地方。

  时代的发展和要求,生物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仅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活动中,了解生物学的价值,增强它的应用意识,获得生物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活动,它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取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教育改革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同时,教师能力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实践的探究中逐步确立。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要想发展,必须要将实践与探究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促进师生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反思则是将二者有效结合。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3

  教学反思从教学进程来看,可以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三个阶段。

  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1、课前反思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一是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必须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对象分析。学生是重要的教学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选修本的“光合作用”与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结合等。③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④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2 、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是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调控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主要反思以下几方面:

  2.1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

  生物知识的学习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如在复习有关呼吸作用内容时,笔者和学生围绕有氧呼吸的场所在哪里?过程如何进行?哪些类型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当有同学提出“细菌属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为什么有的细菌是好氧细菌”?问题时,互动的内容就更进一层。

  2.2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

  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等能力。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学生发现用毛细吸管不容易把滤液细线划细划匀,甚至有时还会把纸划破,此时笔者提问:“你能找到替换毛细吸管的更合适的划线工具或划线方法吗?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

  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3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

  老师要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生物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笔者先轻松愉快地说:“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萧一带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因受老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心情沉重地说:“由于人们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环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后果,使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同学们,我们要有环保意识,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讲到这里,师生情感产生共鸣,近而产生共振,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

  3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当前最常见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个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下面谈谈对课后日记的反思:

  3.1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积累“病因”、“病例”,同时有的放矢寻找“办法”,使之成为以后应汲取的教训,教学就会逐渐趋于“完善”。例如讲授“种群”这个概念时,看起来学生都掌握了,但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组成一个种群”。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同种生物”既包括幼体还包括成体的所有集合。

  3.2记课堂的成功之举

  主要包括教学过程中达到预设目标的做法和措施,教学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渗透、迁移和应用的过程,感触与创新等。如在复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的变化情况,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笔者在教学中,把复杂、繁琐的知识用简明的字组成口诀:“有丝同源不配对,减Ⅱ无源难成对;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分离是减Ι”。这就有助于学生记忆,深受学生欢迎。这些做法显然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得意”之作。记录它们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4

  一、重视基础知识

  虽然中考突出能力的考察,但基础知识仍很重要。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熟悉程度,依赖于解答者所拥有的知识。没有知识做依拖,能力将成为“空中楼阁”。在教学中,先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着眼于夯实基础,切忌单纯知识上的加深加难。克服一味追求难题、偏题、怪题,而要在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上下功夫。

  针对新形式下考试不讲求覆盖面的特点,要加强落实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尤其是平时教学中的“角落知识”,要注意挖掘教材中与生产、生活、科技和社会等密切联系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密切联系实际

  生物学是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和科技紧密结合的学科,坚持理论与实际想结合是生物学科教学的一个原则。近年来的中考试题都有与实际相结合的题目。这类题目往往是提供一些课本外的背景资料和知识,但理在书中,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提供资料、信息和资源,让学生阅读、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扩大知识面。此外试题中还常出现一些热点和最新科技成果的题目,在教学复习时,应适当的介绍有关内容。

  三、科学制定计划

  凡事必须有周密的'科学的计划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生物教学复习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复习时间安排、达到什么目的、做什么、怎么做,甚至对学生进行那些方面的心理辅导和训练,复习前都必须做好计划。

  同时,教师的计划在复习前,要向学生说明,让学生心中有数,自觉配合老师做好教与学同步,发挥共振的效果。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5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的侧重点主要放在备课和上课上,往往忽视甚至不管课堂教学反思这个环节,这个问题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尤其显得突出。在对待初中生物这门课上,由于许多学校、老师和家长对生物课的偏见,认为生物课是所谓的“副课”,导致许多人都不重视,因此教师在上这门课的时候也就不怎么重视,对于教学反思这个环节就更不重视了,甚至干脆就丢掉了“教学反思”的环节。尤其是在当今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重视生物课,重视生物课的教学反思,因为教学反思不仅对于教师生物专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对于搞好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初中生物教学反思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反思教学目标。生物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生物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预先确定的、在具体的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它表现为对学生学习成果及教学行为的具体描述或对教学活动结束时学生知识、态度等发生变化的说明。生物课堂教学目标是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缘起与归宿,它制约着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的方向,是教师处理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选择教学媒体的重要依据。此外,生物课堂教学目标也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尺度,因此对这一环节的反思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对“人的性别决定”一节教学目标的制定,我们要让学生理解性别的来历,并正确认识,从而健康地生活,但不应当让学生产生性别歧视的观念。因此只有做好这一环节的反思,教师才能很好地把握这节课的侧重点,找准入手点,同时可以为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也可以为教师选择教材内容、手段方法和科学评价教学结果提供相关依据。

  二、反思教学方法。初中生物课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一门科学。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够完善,特别是理化知识的匮乏,一些教学的难点学生更是不易理解和掌握,所以在初中进行生物教学时采用较好的适合的教学方法很重要。生物课教学方法多样,有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验法、多媒体教学等。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选择适合每个班级、每节课和每个知识点的教学方法。例如:八年级《人的性状和遗传》一节,这节课的难点内容理论性较强,因此教学的突破就必须借助于教师的讲解,讲解时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和内容的先后顺序,多采用画图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从而突破难点。“无性生殖的优点”这个知识点的发散性比较强,我们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表达出自己的.意见,然后再小结,利用讨论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一课,课程内容非常简单,老师可以通过几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来让学生完成,学生在课本中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完全可以掌握课程的内容,这样老师教学工作得以减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得以培养。“生男生女的比例”这个知识点,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法讲解,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抽取棋子的实验,理解和卵细胞随机结合的性质,最后小结得出:男女比例接近1∶1。

  三、反思生物课堂教学过程。生物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它包括导入、新课讲解、课堂小结、课堂练习、作业布置等环节。引人入胜的导入能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新课学习中。生物教学的导入方法很多,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适当变换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比如“遗传病和优生优育”一节,我们可以用达尔文的故事导入,也可以用遗传病的图片导入,这些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创造一种益于学生接受知识的学习氛围。但是如果我们不用导入或用复习导入,都会大大降低导入的效果。在上课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比如学生的精彩回答、独到见解,教师对某个知识点的精彩处理、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等,这些都是一种无比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当充分珍惜,记录下来,它们可以帮助教师拓宽教学思路和提高教学水平。

  除了做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反思以外,在生物教学活动中,生物教师还要加强对自身各种素养的提高,以便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时时刻刻记得反思自己的教学,因为在教学中会不断地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我们只有不断地做到“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才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6

  在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生物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生物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人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生物问题的空间呢?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认识到这一点我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就非常注意从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两方面对学生兴趣和能力的进行培养并进行了反思。

  一、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导课即一堂课的开始,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而艺术的开课,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奇亲切的感受,不仅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迅速由抑制转为兴奋,而且还会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新课的导入是生物学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导课激趣激疑,激活学生的“动情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采用问题型、娱乐型、直观型、实验型和说课型等开课方式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振作学生精神,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这样,在师生互动配合下,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正所谓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问题是教学的核心。教师把课前精心准备的相关教学内容以思考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并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看书自学,独立思考,寻求答案。同时,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压抑、沉闷的情绪。如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变异”等,可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思考后进行讨论作答,并相互修正,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进行启发诱导,既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又要启发学生进行聚合思维,同时还要赞赏学生的大胆见解,并及时指正,整个过程教师要控制好课堂讨论时的气氛,组织好课堂秩序。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针对出现的相关问题,将课堂训练引入竞争氛围,以不同方式让学生作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防止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防止养成思维隋性。

  学生在学习中主要场所是在教室,中学生物学教学绝大部分时间也在教室里,黑板粉笔,重复一年又一年。学生在教室里是死板板坐着,面对黑板,面对书本,单调地重复学生像笼中小鸟,我发现适当改变教学环境对活而有效课堂教学也起了很重要作用。并且在实践当中,根据教学需要大胆离开教室,更换教学场所。如实验室就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教学场所,那里有做各种实验的仪器设备,那里有用于课堂教学的各种模型、标本、教具,那里有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氛围,所以我有很多课是把学生带到实验室上课,效果很好,学生可以动动手,培养操作能力,学生可动动眼,培养观察能力,学生也不是一直坐着,根据需要时站时坐。再如:参观大棚蔬菜种植和管理,是学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两者关系及受哪些因素影响,最理想的地方,我试着把同学们带到农民大棚里,为他们上课,使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对知识学习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并且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求知欲增强,教学效果如愿以偿。改变教学环境,对活而有效课堂教学的作用表现在:

  (1)教室是学生必需去又有所厌倦的地方,适当更换教学环境具有调节作用。

  (2)在新的环境里,有新的情境,易激起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3)在教室里可能接触不到新环境中的信息,教学内容单调。

  二、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1、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学习指导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的高效的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神经系统时,名词多而抽象,可以把易混淆的名词列出来,让学生在组成和分布上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例如神经中枢和神经节、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中枢等。当学到“神经元”时教师可让学生取一节有节的树枝,那么枝节就可比喻为细胞体,较细的.可看为树突,较粗的就可比喻为轴突。树皮就可理解为髓鞘,那么较粗的枝条和树皮合起来就“组成”了一条神经纤维。像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把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再加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概括和理解,生物学知识结构才能真正被接纳为认知结构。从而获得深刻的领悟。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具有积极的探索欲望,同时在教学中利用一切教学材料,生活实际现象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传染病后,我就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人患了重感冒。出现流黄鼻涕和头昏的现象,请学生分析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把上述实际实际问题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教师可行引导学生思考感冒属于哪一种传染病 是由什么病原体引起的 学生在这样经常性问题解决过程中,领略到了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经过长期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估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系统梳理知识的能力

  对知识的系统梳理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系统规律。及时对知识进行梳理。如在学习心脏的结构时,可启发学生结合实物或挂图将其总结为“四腔”“八管”(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各一条。肺静脉四条)“两瓣膜”(指房室瓣和动脉瓣两种)。而在学习人体“血液循环”时,不同部位血液的性质可概括为:“左心动。右心静。肺相反。体相同”。这样学生懂得生物学“怎么学”、学什么“。长期训练可培养自学的习惯。有利于形成学习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置情境,鼓励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后,可让他们亲自设计实验。在实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都可让他们去试一试。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和按书用做的感觉和效果是不太一样的,通过这些过程,既能培养他们独立且科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观察、实验、思维、自学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生物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生物教学反思对生物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生物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生物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7

  初中物理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从20xx年到现在我们吉首市第一初级中学物理备课组就开始反思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几年来我们围绕提高初中物理实效性这一中心,进行了备课、上课策略、授课內容、授课方式、课堂精讲精练教学模式、学生的反思,提出了有效教学的观点,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观察和思考,从而达到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目的。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反思:

  1.对备课的反思

  这是上课的第一步。老师的备课,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单纯的为传授知识而上课,而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备课中,应当重视上课过程的设计,从知识能力、情感等诸方面提出教学要达到的目标,突出重点难点,教学中所运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等。为了备好课,我们吉首市第一初级中学采用每周一上午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长处,集思广益,把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遇到学生学不会的问题,在集体备课中讨论解决。

  2.对上课的反思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有充分的合作,教法与学法要有很好的融合,师生心心相印,情感交流的统一,凡良师必深谙其理。每一位老师上完一节课,都要反思效果怎样,学生学会了吗?然后总结,在以后的上课中避免问题的出现。

  总之,教师上课一定要研究学生。“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就没有教育。”古人云:“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教师在课堂上也要推心置腹。课后我们几乎是天天找学生谈心,问问掌握的知识怎样,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好,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运用更容易让学生好理解的方法教学。

  3.对授课内容的反思

  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授课的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后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作用。比如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做完伽利略的斜面小车试验,学生直接推理得出“如果表面绝对光滑,阻力为零,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速度不会减慢”。对于更深一层的笛卡儿的`理论,课文中一点没有涉及,就直接推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学生无法对这个定律进行深刻的理解。我用简洁的语言,由伽利略的理论到笛卡儿的理论,再到牛顿的理论,层层深人,由浅人深,学生豁然开朗。由此可见,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思考不能分裂开来,必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归纳结论,师生双方共同努力。如果一味的让学生去探究,必然会走很多的歧路,也无助于学生理解定律的内涵。因此,有益的反思,可以使教学创新有了智慧的沃士。

  4.对授课方式的反思

  授课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应包含课堂环境条件(或是课堂氛围),是否让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否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高亢,怎么样才能创造既有舒适感又有生活情调的高雅活动场所,同时,内容怎样处理,顺序如何调整,语言怎样运用,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怎样构建等。如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教学中,先设计了几个问题进行猜想,如把一个乒乓球放在漏斗口,从细管向乒乓球吹气等,让学生从平时的经验中进行猜想,然后实际操作,从简单的实验现象得出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

  5.对课堂精讲精练教学模式的反思

  课堂精讲精练教学模式是针对我校学生在进行有效教学的一种切合实际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学习的主体,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扩大学生的训练和研究性学习机会。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有事教的客体。教师既是教的主体,又是学生学习的客体。主客体对立统一,构成了新型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把课堂精讲精练的教学模式定为我校进行研究探讨的一项课题,是十分正确的。

  6.对学生的反思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课堂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学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全过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精神的需要。记得刚开始物理教学的时候,我教的班中有一名学生就是因为我上第一节课时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从此之后每节物理课他都很认真地听我的物理课,非常的喜欢学习物理,物理学习成绩也一直位于班级的前列,而他的其他科的成绩却只是一般。究其原因,正是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使这位学生对物理有了学习的兴趣,从而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了学习的欲望,提高了物理课堂的学习效率。

  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学习,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长,去除自己之短,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我校物理备课组经过几年的反思,我们进行了教学现状的调研,经过学习培训,开展研究课研讨活动,以点带面,总结反思成果,摸索创新教育中提高初中物理实效性的有效方法,使我校物理教学反思和教学成果走在了全市的前面,中考成绩名列前茅。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8

  七年级生物下册的教学马上要接近尾声,对此我总结一下今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教材中所出现的问题。

  先说一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生物是理科而且科学性很强,里面有很多实验,如果不做这些实验学生就像听天书一样困难,但是由于我们自身条件的限制,往往很多实验不能让学生做也不能给他们展示,所以教学中有很多知识学生只学到很浅显的皮毛,真正的科学理论他们只学到很少。学生体验不到科学的乐趣,我觉得这是很失败的。通过一年的相处,我和学生之间还是建立了一定的感情,我很喜欢给学生上课,我也相信大部分学生也是喜欢听我的课的,不过就是有一点我们课本上有些东西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难理解了,他们有的时候也是很无奈的,我也一样。课本上很多知识点都是涉及到初中物理和化学的知识,可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物理化学知识,所以有些东西确实很难理解,我又不能深入的跟他们讲那些物理和化学知识,因为我们的生物教学也是要跟上进度的。那些物理和化学知识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讲清楚的,所以我只能让学生知道书上所涉及到的知识,学生听的时候就不是很理解,自然效果就不是很好。不过就算如此我也会尽量的举一些学生能理解的例子来讲述某个知识点,这样学生也是可以理解一些简单知识的,这样就够了。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首先要选择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容,同时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生活经验,如果一本教材没有把学生这一阶段所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考虑进去,我觉得这本教材就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并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自发的经验学习。下面我想说一下关于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里面一些学生很难理解的内容1.第一节人类的.食物这一节里面的实验关于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检测里面所用到的化学药品学生没见过也没听说过,这个实验讲起来有一定的困难。2.第九章第一节血液里的红细胞的知识关于静脉血和动脉血与氧结合的这个知识点,学生不知道氧气都有哪些功能,所以这个知识点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3.第九章第二节血液循环整个一节课的内容理解起来都非常的困难,简直就是人体解剖学的知识。没讲这节课之前我就问学生预习过这节课能不能稍微看懂一点,学生给我的回答就是看不懂,都不知道写的是什么。4.第十二章人体的自我调节整个一章的知识点都很难理解,无论是神经调节还是激素调节的知识点都很抽象,涉及的知识点都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所以理解起来非常难。这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不知道其他老师有没有这方面的想法。总之,我觉得七年级下册的生物课本不太适合刚刚接触生物学的学生学习,难度太大会打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会因为太难而对生物失去兴趣。刚刚接触生物学的学生主要就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本教材达不到这个目的。

  总之,我觉得生物学的学习不应该仅仅是给学生讲理论知识,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自发的想要学习,乐于学习。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9

  踏踏实实抓复习,认认真真促高效——打造生物复习课高效课堂的尝试

  伴随着打造高效课堂的活动开展,刚刚步入生物教学的我也尝试着在生物复习课教学中打造点课堂的高效。只是初不尝试,敬请各位生物教学的前辈们批评指正。

  第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保障高效的课堂。

  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主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因为我们这里的学生七年级的各个班教学情况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样。),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复习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要注重学生对以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为我们这里的学生七年级的各个班教学情况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样。),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准备好各种资料。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第二,上好复习课,强化作业落实

  1.每节课要有精彩的引言;不同问题之间要设计好简明扼要、准确而富有生命活力的过渡性语言。

  2.教师事先设计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的提纲,将学生自学的内容,以导学提纲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明确的目的。自学提纲既有教材基础知识的提取,也有学生自学过程中应思考的某些问题。

  3.设计一定量的检测题目通过印发、小黑板、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并尽量在课堂上将检测结果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4.教师上课要关注学生学习状态,要学会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并学会进行课后反思总结,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不同看法。可让学生把一些零碎的知识组织起来,使之系统化。生物学知识,本来有它固有的联系,但在教材编写时,不得已将它们分割开来,编入不同章节中。我们在教学中,因学生的认识能力方面的原因,因不能联系太广而给学生以零散的感觉。复习时,可以将分散了的有关知识集中起来,经过比较来理解他们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如各类不同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各不相同,通过比较复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各类植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并加深对这些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了解。

  也可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中学生认识事物时,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对那些相近的概念、名词混淆不清,琢磨不定。有比较才能鉴别,一切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在复习时,把这些名词、概念放在一起经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这些名词、概念的理解。如:学生对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很容易混淆,往往弄错,在复习时,把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并加以比较,学生一般能弄懂: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其所有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都是一样的;而细胞分化并没有细胞数目的增多,而是使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都发生变化,形成各种组织。

  还可让学生通过比较培养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任何事物的特点必须在相互比较中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因此,采用比较法,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必须用比较法,从逻辑上找出对比项目:场所、条件、原料、产物、能量转化等等,然后分析出对立面和统一面,得出答案。并从中看出二者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5.学生难于理解的问题,注意变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多列举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例,不要翻来覆去一味地讲。教师能熟练的从网上查找下载教学资源,丰富和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

  6.每节课前课后有一个小小的测验,以检验学生上一届可所复习内容,当堂反馈,讲评时要注重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归类讲评,并在方法、技巧、规律和规范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还可以有必要的拓展训练。

  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把生物教学与学生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去实现从生物学到生活,从生活到社会的跨越。学生们会把在生物课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也会用生物学知识参与社会活动。

  第三、优化“学、讲、练”时间安排,促进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我们要改变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教时为学时;要树立责任感,摒弃我的课堂可以随意支配的观念。 一堂课一般由检测、讲解、学习和练习几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这里的练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训练。课堂上要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练习到位、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还必须在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和灵活使用上下功夫。生物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要根据复习内容的不同需要灵活掌握。及时反馈是高效课堂必须要考虑的一个策略,作为高效课堂教学,尝试、探索、自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完全可以对学生进行当堂的面批面改,反馈当堂化能够迅速检测效果,通过反馈的作用又可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纠正并激发上进心。教师可以据此调整教学节奏,及时进 行矫正教学等。这对确保生物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十分必要。

  课堂教学特别是复习课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学效率受许许多多因素的影响、制约,现代的课堂知识是多元化的,具有多样性的,然而追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每位教师的强烈愿望,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的一般规律,制作合适自己也适应孩子们的一套教育方法,这套方法不仅具有传统教育的优点更需要高效实用,使之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 果,帮助学生高效学习,早日成才。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10

  国家科委在《迎接21世纪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报告中指出:生物技术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技术,21世纪是生物科技的世纪。因此,步入21世纪的我们,更应担负起这一技术奠基的重任,搞好生物学科的基础教育,使具有“生命科学”之称的生物得到重视。

  尤其在贫穷落后的山区,在西部大开发中,要有效地利用山区的自然资源和有利条件,振兴山区经济,就需要发展种植、养殖等多种生物产业,在此过程中,生物科学的利用不能不起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要认识我国的基本国策,搞好环境保护,维护生态环境也是生物学为之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为此在教学中,搞好生物学科的基础教学,让学生掌握一些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极为重要的。

  我们所居住的山区是西部的贫困区之一。经济、文化的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环境较为恶化,而生物教学则可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贫困的原因及脱贫致富的办法。所以,它将为本地区的脱贫致富、生态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作出应有的贡献。

  首先,改变传统观念,提高认识,搞好素质教育。农村中学管理干部的思想比较落后,应该在他们心中牢固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不能再做井底之蛙,把自己绑在应试教育上。只有实施好素质教育,才能使生物学等非升学式学科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还应做好社会宣传,使社会各界及学生家长树立素质教育新观念,配合学校、教师共同实施好素质教育,减轻学校和教师的压力。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反思最新5

  在本学期中,我逐步尝试将“目标导向教学”理论应用于我的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我认为,“目标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师生在课堂中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依据简单、可操作的一系列教学目标,最终绝大多数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为终点的教学管理过程。

  “目标教学”的大框架是“导标——导学——导练——导评——导结”五段式,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不分对象地、机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将其应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来说。比如说,导标这一过程也许在高中生能够很容易让学生跟着教学所呈现的目标去学习,在练习、讲评中检验三维目标是否达标,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学,我发现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太明显。初中生在学习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的的学习特点:(1)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都比较弱,而学习依赖性强,尤其是七年级学生表现更明显;(2)思维特点上起主导的还是形象思维,随着年级的上升抽象思维迅速发展(3)学习上容易对教师生动形象的事例介绍感兴趣,对严密的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厌烦。因此,有一部分学生看到分解的许多小目标后,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有时还会感到厌烦,就开始慢慢走神、不感兴趣,因此在学习动机不强的情况下,试想一下练习的效果会怎样,达标效果也不言而喻了。针对初中生这些特点,我觉得目标导向教学在初中生物中可采用这几个环节,即“引趣——尝试——反馈——总结”。

  第一,引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并且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教师可通过生动有趣的生物演示实验或是设计简单的学生实验,讲述生动的生物学史,列举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学现象等,多种方式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解释生物现象、探索新问题的求知欲。当学生产生了疑问,有了解问题的需要后,再让他们自学教材,他们才能专心研读,使自学获得好的效果。例如,笔者在讲“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一节时,先课前让学生分组捉鼠妇,分发一系列的讨论题给他们,如“一般在什么地方容易捉到”“什么会影响他们的生活”“你怎么跟别人验证你的结论是对呢?”等问题,通过这样的一个探究实验设置了疑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导入了下一环节。

  第二,尝试——让学生学习自学

  教师分发自学提纲,即分解后的学习目标,由学生按自学提纲,个体独自阅读教材,或四个人一组小组讨论的形式,有时用老师将学习目标用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掌握。教师作巡回点拨,对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诱发启导,但不能包办代替,主要在于了解自学情况。

  比如在介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影响》这一节时,可简单地将目标呈现给学生:(1)举例说出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2)举例说出一些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3)生物适应并影响环境,认同保护生物的观点。接着采用学生依据要求:4人一组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举出许多例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纠错与讲解,注意引导学生紧扣讨论题目来进行讨论。对个别学生提出一些超出教材要求的问题,教师应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深度,指导他们在课外去阅读有关书籍,以防讨论漫无边际,影响

  教学进度。当然,也要注意保证讨论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估计学生讨论没有余力时,再予以指导、启发和补充,切忌匆忙讨论,仓促结束。接着,教师组织全班学生,针对普遍性的问题,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因为通常重点、难点是不能完全依靠自学解决的)以及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第三,反馈——尽可能了解学生

  目标教学是通过教学信息的反馈来实现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检测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定预定的教学目标。检测的形式一般采用提问形式或书面练习检测,当然尽量可多用一些书面检测,这样涉及的学生比较多,效果更为有效。在每一个知识点讲解完毕,可适当选择一些“小、精、活”的练习加以检验,以确定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并根据检测中暴露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小组或个别辅导,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教学中反馈的信息,实现了对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控制,这样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四,总结——化零为整以保证教学质量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目标教学中必须保证实施小结这一环节。这样有利学生把各个小目标达到整合,最终实现总目标,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并且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知识的再现与提取。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11

  一、想各种办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语数外是大学科,重视当然是必要的,但是生物同样也是一门学科,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很重要,现在有很多学生形成了一种之学好语数外,其他的学科就随便的思想,这种思想非常不好,所以作为生物老师,我要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重视每一门学科,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和学生成为好朋友。

  上周五放学以后有两个学生来办公室找我聊天,在谈话过程中他们讲到:我们喜欢老师上课时候和蔼一些,不能整个上课过程都紧绷着脸,那样的话我们听课的兴趣就不大了,老师上课多给我们联系生活实际,那样的话所有的同学都会感兴趣的……这次谈话让我很受启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和每一个孩子成为好朋友,老师成为他们心声的忠实听众,如果能做到这样的话,教学效果会得到更大的提高的。

  三、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是学习生物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又是学习、研究生物学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到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树立生命物质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的整体性、生命活动对立统一、可持续高效发展、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观点。

  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的优劣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生物学关系比较密切的学习方法有观察方法、做笔记的方法、思维方法和记忆方法等。

  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自然实际生产实际生活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日,生物组赴经区凤林中学参加了威海市初中生物学业考试研讨活动。活动主要是对学业考试改革以来生物实验检测方案的研讨和交流。活动中各个学校的老师都为相应的检测实验制作了微视频,展示该实验的考察细节及评分标准。学业考试涉及到的检测实验包括初一至初三教材中的二十三个实验,各位老师都非常细致的分析相应实验,并解释评价标准。经过学习,我了解到,需要检测的实验数目很多,但大部分都是以显微镜的使用为基础的。无论是初一还是初二,生物实验教学中显微镜的相关实验占了很大比重。会用、用好显微镜,是生物学学习的最基本技能之一。

  但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显微镜的使用也是比较复杂的。如何上好显微镜的实验课,是我一直以来都在思考的问题。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12

  一、知识性目标的反思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制定知识目标。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知识的学习笔者大多是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互动学习。例如第五章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利用,围绕三个问题导入:1.什么是呼吸,请说出你身边的呼吸现象?2.人或动物在呼吸时,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在成分上有什么不同?3.植物有没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讨论。有位学生提出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存在?教学内容就这样自然的延续。

  二、技能性目标的反思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列举身边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要求的分组实验有具备条件,一个个都要开展,实验过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七年级开展的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实验,发现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出乎意料,对实验也非常感兴趣,当场给以表扬。当然对学生的肯定对帮助学生确立自信也是很有帮助。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反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在学习七年级植物标本的采集过程中,“同学们植物标本可帮助我们认识多种多样的植物,在科学研究中也占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该为植物做些什么呢?”“请我们大家一起来爱护花草树木,以后不会再出现有的同学践踏学校的草坪这现象。”学生也意识要爱护一草一木。篇二:初中生物教学反思初中生物教学反思根据教学实践,对初中生物教学做如下反思:

  1、教师的`提问很重要,通过有效的提问能够达到对新旧知识的衔接,在教学过程中较好的问题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在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预先设计好问题方案做到在不同环节中设置难易适度的问题。

  2、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状况而且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动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是关注优秀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忽略学困生的表现,导致这部分学生更强烈的逆反表现从而使师生间出现矛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照顾全面用不同手段来激发他们,千万不要让他们觉得老师忽略了他们。

  3、要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从注重教法向注重学法方面转化,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来,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要做到突出学生主体教师就必须给自己很好的定位,我们在频繁的考试中可能已经背离了我们的教育目标,用简单的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从而把他们看作学习的机器弱化了对他们的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的教育,所以我们首先放下“鞭子”融入他们,让自己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聆听者、协调者、启发者,切实实现有重知识向重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转化(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等)并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信息随机生成出来。

  4、要重视探究实验的教学,其关键是要教给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方法步骤思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结果或者结论无须多研究。

  5、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也就是说,凡是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又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教师教师都要去挖掘都要去教,让学生达到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即所谓的学以致用。学生也会在不断的利用生物知去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兴趣倍增。

  6、利用好多种教学手段,课堂教学除了利用好多媒体以外,教师的板书、板画、肢体语言也非常重要,要充分利用起来,另外教师的讲课要有情感的投入。

  7、教师要经常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办法,在不断的积累中才会进步。

  8、初中生正处于思维的活跃和叛逆时期,所以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要善于激发学生不要压抑学生,同时还要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13

  教材分析:上节已讲遗传,本节讲变异现象。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2、举例说出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3、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4、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变异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2.科学探究生物变异的原因。

  教学难点: 1.深刻认识生物变异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2.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及总结规律。

  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分析和讨论法

  教学用具:两个品种的小麦若干,关于变异种类的挂图,和变异现象有关的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二片叶子

  (一)变异的现象与概念

  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提问,讨论: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哪些现象是变异现象?根据同学们的讨论,什么叫做变异?请做一个小结。

  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或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在上下代之间、子代之间表现出的性状差异。

  提问:比较遗传和变异两个概念,两个概念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通过生物的生殖过程实现的。在生物的生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的相似性为遗传。但是生物的后代不会也不可能完全与祖先一样。后代在继承亲代特征的主要特点时还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称为变异。所以,我们所说的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的变异,变异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小猫与大猫的样子有所不同,但是小猫仍旧是猫,并没有变为其他生物。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变异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的变异?这种说法是否有根据?

  (二)变异的原因

  1.外界环境的影响: 播放有关的资料,每个学生发放2--3个花生。学生讨论热烈。

  提问,讨论:产生花生性状变异的原因?

  (可多让几个学生回答、讨论,最后老师给予总结。)

  在我们观察到的变异中,有些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的。在我们刚才提出的变异现象中,哪些是属于这一类?

  提问,讨论:同一品种的小麦种在不同的田里,小麦的麦穗有大穗、小穗,产生大穗、小穗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你如何证明这些差异是由于环境影响造成的?将大穗和小穗上的种子收获后分别种到田里,它们的后代会如何?

  小结:田中小麦的大穗和小穗的变异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异一般是不能遗传的。

  提问:什么因素引起的'变异可以传递给后代?我们再来看看另一种情况。

  2.遗传物质的变化:

  提问,讨论:一个孩子单眼皮。但是,他的父母是双眼皮,这种变异是怎样产生的?这种变异是否可以传递给后代呢?

  我们从上一节的学习中已经知道,若这个孩子是单眼皮,他的双眼皮的父母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Aa。孩子与父母的性状不同,是因为在生殖过程中父母传给了他决定单眼皮的基因。也就是说,他的遗传物质组成与父母有了差异,因此产生了与父母不同的性状。他的这种性状可以是通过生殖过程传递给他的后代。

  小结: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根据以上变异的原因,我们将变异分为两类:

  遗传的变异:变异由遗传物质决定;

  不遗传的变异:变异由外界环境影响引起。

  请同学们再分析两个例子。(1)某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的儿子。(2)某兄弟二人,哥哥长期在室外工作,弟弟长期在室内工作。哥哥与弟弟相比脸色较黑。哪一种变异可以遗传?为什么?

  提出问题:是否由环境影响引起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变异?

  一些环境因素也可能使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若环境影响引起了遗传物质的改变,这样产生的变异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根据这一原理,人类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环境因素使遗传物质改变而制造出能遗传的变异为人类所用。

  所以,遗传物质是遗传和变异这一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提出问题:变异对生物个体、对生物界会产生什么影响?

  (三)变异对生物个体的影响

  变异对生物个体有利、还是不利?这要看变异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我们看两个例子。

  小麦要获得高产,人们采取的办法往往是多施肥、多浇水。肥多水多,小麦的茎秆会长高,茎秆高,小麦成熟时容易倒伏,又会造成粮食减产。在这种小麦中,出现矮秆小麦,可以抗倒伏,但不会影响小麦在肥多水多的情况下长大穗。

  一些玉米植株发生变异会出现没有叶绿素的白化苗。绿色植物生长要进行光合作用,这种白化苗就无法生存下去。

  提问:高秆小麦变异为矮秆小麦,绿色玉米苗变异为白化苗,这都是变异,他们对生物个体的生存有什么影响?

  ——前者有利于生存,后者不利于生存。

  根据变异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我们可以把变异分为两类: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四)变异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

  变异对进化有重要意义。

  地球上环境复杂多样,不断变化。多种多样的生物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此外,生物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的进化,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变异对进化的重要意义,我们在以后将继续学习。

  (五)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人类出于生存的需要,在远古时就开始注意遗传和变异现象,并对遗传变异的现象加以利用,特别是在农牧业生产中。人类在农业上利用变异的方法主要有这样几种:

  (1)在农作物、家禽、家畜中,有许多对人类有益的变异,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培育,获得新的品种,如肉用牛和奶用牛的培育。

  (2)用杂交的方法,将不同生物个体的性状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性状组合的新品种。如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与产量不高但抗倒伏的小麦杂交,让两种小麦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产生变异,可以培养出高产同时抗倒伏的新的小麦品种。

  (3)为培养新的品种,也可以改变环境因素来影响遗传物质,使生物产生变异并对变异进行选择,培育出新品种。如用射线照射或用药物处理植物的种子,种子产生变异后进行选择,选出有利于生产的变异培育成新品种。

  应用以上方法,人类曾经培育出许多品种。

  板书设计: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一、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二、探究一种变异现象

  生物性状的变异决定于遗传物质;同事、时也受环境的影响。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14

  在实验课的教学中,我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及思想情感的培养,要遵循低起点重过程高要求的原则。

  实验探究法教学中,借鲜鲜活活的生物,老师精心创设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起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亲自参与: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耳听、动脑思,五官并用。并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掀起一个又一个学习高潮,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乐趣(重过程);学无止境,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思想情感的。培养,不是几节课所能完成的,教师要高瞻远瞩,从培养21世纪有用之才的角度开展工作,教学内容不拘泥课本,通过联系实际达到对知识的'迁移运用,通过课外实验延伸,学生在深入追求生物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热爱生物科学的志趣(高要求)。

  这样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就能落到实处,学生的思想情感就能逐渐得到升华。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15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小学到初中的过度时期,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第一次接触生物这门学科,而且七年级生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特别是可以通过探究实验自己动手获取生物学知识,因以大部分学生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比较好,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只感兴趣个别生物现象和事例,只关注与已有生活经验相关的生物学知识,而忽略基本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导致概念不清,相近知识点混淆,不能灵活应用相关知识点。初中生物学课程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生物学科学素养,这就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来领悟自然科学的本质,通过特殊了解一般。另外教学的三维目标中,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彼此渗透,融合统一于学生发展之中的,知识目标是实现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载体,没有载体一切教学目标都是空谈。因此,面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做了如下反思。

  一、研读教材,形成难点知识网络

  七年级生物有很多专业术语和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我研究课本中所有定义、概念,研读教学大纲了解教材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点,向同事请教历届学生对于哪些知识点比较难理解,哪些知识点容易混淆,并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形成一张重点难点知识网络,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显微镜的成像特点,装片中的气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能量转换器等抽象、易混淆的知识点。

  二、精心备课,选择适当教学方法

  备课过程中重点思考网络中的知识点应通过怎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容易理解。不同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有时需要通过举例,作图,实验,动画演示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具体选择哪种教学方法是综合考虑了学生学习问题的原因和知识点的特点后决定的,有时需要几种方法结合使用。如讲“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时,因为课本中对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重点描述,所以学生容易忽略生态系统中非生物部分,因此设计了阐述定义的关键词、用概念图列出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并通过举例让学生描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教学过程。设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的教学过程结合了动画演示、自制教具模拟变化过程学生学习效果证明这样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加深了他们对于概念的理解。

  三、及时反思,分析总结教学得失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能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对于一个新老师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每节课后我都要及时把教学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跟同事讨论,请教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经常去听同事的课,学习别人处理教学难点的先进方法。也经常请同事去听我的课,指出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这节内容比较抽象,特别是“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形态不同”这个知识点很难把握深度,一不小心就讲成细胞分裂阶段,这就超纲了,学生也很难理解。同事建议我就用书上的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图来描述染色体形态不同,并用分裂开始,分裂中间等简单明了的词语,学生就容易理解了。通过这次评课也让我对充分运用教材有了新的认识。

  我作为一名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课堂的应变能力、教学各环节的时间把控、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等方面处理得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努力钻研教材、教法,通过知识点的教学进一步完成三维目标的落实;多向同行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提高教学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目的。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06-06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06-14

(精)初中生物教学反思07-09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优秀05-16

[精华]初中生物教学反思07-10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实用)07-10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15篇11-10

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反思10-23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15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