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反思通用【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历史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历史教学反思1
本周对第二单元试卷进行讲评,讲评课上首先让各小组及各“将兵团”算出平均分,把分值最高的小组及“将兵团”分别评为“优秀小组”和“星级将兵团”。当各组平均分出现在黑板上时,我发现二组的分值最低,同时我便鼓励道:“你们组要努力,下次要有所超越”。
这时,组长李永强心里有些失落感,并向我抱怨道“潘珠峰不听指挥,叫他复习他也不复习”。于是我对潘珠峰进行了说教:“你的成绩很重要,既影响到你自己,又影响到将兵团,还影响到本组成绩,你尽最大努力去学习,使自己有所提高好吗”?
他点了点头,下节课我故意提问他,结果回答很好,我看到了他的.进步。希望在前面,我们在路上。
历史教学反思2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这话说明了互助合作的重要性。教师互助合作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
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互助合作,可使教师个人少走弯路,在同伴互助中更好地成长。这里要求做到:一是学校要积极主动地建构学习型组织。建构学习型组织是落实主动学习和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策略。学习型组织不仅重视个人学习,还强调团体学习。对学校来说,开展团体学习意义更为重大,因为教师的劳动更多的时候是个体性劳动,这种个体性很容易导致教师游离于学校组织,造成教师互相之间专业封闭,教学保守。开展团队学习,有利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形成双赢的共同体,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是要加强现有教研组的职能。教研组是学校教学和教研的基层组织,在教师专业成长中起到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目前,我们的教研组,还是停留在按教研计划听几节课,完成教导处交给的任务的层面,存在着工作被动、内容单一、形式单调、作用不大等问题,在校本教研实践中,问题来自于教师的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来自于教师群体的自发研讨,因此,教研组的重要职责是营造学校浓厚的`教研氛围,增加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信息反馈和沟通。在发挥传统教研活动优势的同时,改进传统教研组的局限性,才能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三是要开展好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在集体备课中,教师的不同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能在集体备课中得到交流、讨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要做好集体备课,一是教师要认真地研讨教材与课标,带着问题和反思参加研讨;二是教师要备好学生,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设计教学策略;三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体现有效教学,每个教学环节应体现教学效果,做到“以学定教”。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教师之间应加强互助合作,以便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水平。
历史教学反思3
本单元内容为“近代化的探索”,是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道路的过程,学习本课时力求让学生对该单元内容形成整体的认识,并逐步学会辨证分析问题的方法。《戊戌变法》这一课是第二单元较重要的一课,此时正是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的阶段,中国逐步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这一课是较难理解的一课,维新派为了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虽然没有成功,但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1、在教学目标这一点,紧承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达到三维目标,又要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2、在“自学检测”题设计的主要思路是:针对学习目标进行设计,同时开启学生思路,在上新课前让学生做准备,查找相关的图片与资料,为重点掌握“百日维新”内容打下基础。
3、运用学习小组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说中学,在争论中加深理解,效果较好。
4、不足:学生对于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影响还是理解得不好,部分学生其实是蛮想事的,联系到戊戌变法中的历史背景是比较复杂,因为维新派依靠的是封建皇帝,但又没有实权,掌权的是慈禧太后,所以戊戌变法中又牵扯到封建势力争权夺利的斗争。有学生在课后还问到什么是资产阶级,这些学生看来是学进去了,这一点就是平时成绩相当好的也并非知道这个概念,理解其内涵
历史教学反思4
一、反思历史教学的价值
每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有其特定的教育价值,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只有首先对历史学科教学的价值有了清晰与明确的认识,才能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历史、评价历史与反思历史。对于历史教学价值的反思,至少能够在以下两方面适应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的形势与需求。
1.反思教学可以促进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
时代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对于过去的历史,我们在史料不断地丰富和更新中体会与解读;对于当下的现实,我们需要以史为鉴,不断地重新审视与思考。作为一个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的历史教师,必须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力争成为教育教学的探索者与创新者。在这个探索与创新的过程中,对于自我的反思必不可少,原因有二:其一,历史发展的连续性要求历史教师不断地反思自我,以增强自我教育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从而将历史教学实践作为研究对象,辩证地审视和分析历史教学的行为和结果,改进历史教学实践;其二,历史是一门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这就要求历史教师不断地寻求理论和实践的最佳契合点,做历史教育教学的主动研究者,而不是被动的理论接受者。由此可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只有不断地反思教学价值,才能促进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与能力的提高。
2.反思教学契合历史学科的特色
首先,历史学科本身就在于认识并立足于过去、关照与反思现实,从而改善并超越现实,面向未来。学科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反思性,且这种反思恰恰契合了当下新课程改革对历史学科提出的要求。其次,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一般是了解各种历史现象及某个历史事件产生、形成、发展以及消亡的过程,并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这种现象或事件做出客观的、辩证的历史评价,同时能够在尊重历史史实的前提下做出对我们今天社会有益的思考与借鉴。这整个过程就是再现思维、辩证思维与创新思维充分结合与体现的过程,这与反思教学强调的思维过程——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同时,反思教学强调思维不断地被激发、教学不断地被创新,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与历史学科的教学特点也是不谋而合的。
二、历史教学反思的过程和方法
1.课前反思——选择最佳的历史教学方案
历史教学的课前反思通常是指备课反思,即要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对教学中的各种可能性方案进行筛选、展开反思,最终决定用哪种方式来实施历史教学。
例如,在备《新兴力量的兴起》一课时,通过分析教材可知,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以世界经济、政治力量的对比消长为核心来讲述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通过分析学情可知,教师需要做好的铺垫是:理清美国和苏联实力下降的原因及具体状况,以及欧洲、日本、中国与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力量的上升原因及状况。但由于这两方面的内容都未在教材中做详细介绍,若贸然授课必然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偏差与误解。于是,我就在课前给学生补充这方面的知识,并指导他们主动收集有关美国、苏联、中国以及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相关资料。同时,针对高中生的年龄特点,我精心制作了课件,以大量的历史图片和历史影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阐明历史问题,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学要达到的“三维目标”,要求学生在熟悉挑战美国和苏联两极格局及有关组织机构的名称和了解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的基础上,掌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事实依据,认识各种材料的价值,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其重点内容是西欧、日本的崛起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需要突破的难点内容是世界主要经济、政治力量的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基于以上所有考虑,我最后决定采用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由学生自学、讨论与师生互动、教师分析相结合。此外,为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我还采用了多媒体、网络和相关课外书籍来辅助教学,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课中反思——灵活、随机地调整历史教学的授课程序
历史教学的课中反思,一般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反思。因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发生一些教师无法预料的情况,所以再周密的教学设计也不可能完全适应课堂教学的要求。这就需要历史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地发现问题,迅速地反思教学方法、教学行为,随机应变地选择一种于现场最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例如,在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课时,我发现很多学生居然搞不清楚“中法战争”和“左宗棠收复新疆”这两个事件的时间之先后顺序,稍作了解才知道原来是初中历史知识的缺失造成的。此时,若按原来的教学程序进行下去,课堂教学的效果必将大打折扣。于是,我及时地调整了教学顺序,先给学生补充了这部分的相关历史知识,而后再按原来的教学设计继续教学。虽然由于时间上的耽搁没有完成原定的教学计划,但却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3.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与成长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此,无论历史教师在课前备课,还是课堂实践中多么认真地反思和调整,实际的效果总会与课前的预计存在或大或小的差距,给教学留下遗憾。为弥补这种遗憾,历史教学课后的反思也必不可少。历史教师要在课后通过反思教学的设计、内容、方法、组织和评价方式,促进历史教学过程的不断优化,同时不断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实现评价方式的激励性和多样性。
例如,在讲完《“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一课后,我反思了这一节的教学过程。在本节课中,我的导入形式比较成功,充分地引起了学生对这部分学习内容的重视;在重难点的突破方面也较为成功,这些是值得以后的教学借鉴的经验。但也不乏遗憾。譬如,本节课的学生拓展空间应该是很大的,但由于教学设计和时间安排等方面的不合理,使得学生在拓展方面意犹未尽,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上做好取舍和改进。
历史教学反思5
一、美术历史画欣赏应从艺术文化历史背景中习得开始。
美术历史画欣赏应是从历史背景中习得的。这里的历史文化背景包括画家的生平经历、美术的历史形态,作品的文化底蕴及作品深层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等。在本课历史画欣赏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学生爱听故事,高年级学生尤其爱听革命故事的特点,把一幅幅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革命历史画中的革命事件发生、发展,穿插画面特点分析,用讲故事的方法向学生娓娓道来,同学们瞪大眼睛,屏住呼吸,表情随着历史事件的发展,时而紧张,时而愤怒,时而又露出胜利的喜悦之情,让学生在故事中认识画面,理解历史,在画面中重温历史,认识画家。事实证明,历史革命画背景的讲解不仅成为了活跃欣赏氛围的调料,更是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欣赏作品本身的有效手段。
二、美术历史画欣赏应从美术语言习得
小学美术欣赏课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作品本身,更需要让学生学会欣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让学生自主观察发现美术作品与真实历史事件的异同,初步感知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在网上下载了一段《开国大典》视频录相,张贴了一大幅《开国大典》油画作品,简要述叙了画家董希文的创作经历,从一维、二维、三维空间多维度地呈现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利用重点分析《开国大典》这幅历史画作品,使学生习得欣赏一幅历史画更要以画面的构成、美术语言的运用、美术的组织原理(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来进一步欣赏,与画中的人物对话,与画家心灵沟通。我以独到的智慧、个性及人格魅力扮演“授人以渔”的角色,把历史画欣赏的方法:历史背景——画面构成(构图、人物特征、色调等)——情感意义(仿佛听到……仿佛看到……)让学生习得美术语言,在课堂的发展中一步步呈现给学生。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思考,在思考中概括、总结。
三、美术历史画欣赏应与学生审美感知融合。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积极探索,建构美术欣赏内容与学生个性经验间的桥梁,以促进他们获得与自身生活体验相融合的共鸣与启迪,因此我提炼了,观察离学生最近的那个课堂活动节点(学生运用欣赏方法分小组自主分析、交流、汇报、表演最喜欢的一幅作品,鼓励不重复,小组成员经过积极准备,通过讲故事,练表情,做动作,讲合作,演故事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通过这个节点进行交流、体验、实战、解释、判断,使学生最终获得美术欣赏教学的意义。
四、美术历史画欣赏应从革命歌曲中得以升华
革命歌曲在本课的应用,把欣赏历史画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在欣赏《飞夺泸定桥》画面时,配以长征组歌,宏传气势磅礴的歌曲旋律,烘托出一种紧张、高昂、勇往直前的革命大无畏精神,深深地震撼着学生们的心灵;在欣赏蔡亮作品《延安火炬》画面时,配以《解放区的天是明亮的天》这首曲目,欢快明亮的曲风,民乐协奏,画面一张张笑脸,富有激情的人物形象,共同烘托出胜利者的欢乐,获得解放的喜悦之情;在赏析《开国大典》作品时,配以《国歌》作背景音乐,顿时把一种扬眉吐气、如释重负的畅快之感,又有一种满腔热忱,对新中国充满热爱之情。在课尾,配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曲,学生们不由自主,发自肺腑,高声呤唱,共同奏出最强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历史真理。
视觉之美、听觉之美强烈地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激励振奋着每一颗心。革命历史画的欣赏在音乐中从一种视觉感受升华成一种强烈的内心感受——爱国,爱中国。
历史教学反思6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阅读”和“讨论”两个环节中学生接触和理解到许多课本知识,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材料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就要求学生对阅读了的内容进行归纳和综合,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前因后果,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将知识的各部分按一定逻辑顺序归纳成系统的有机整体。
这样,有助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有利于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每节课都如此,就会形成知识——方法——能力之间的`良性循环,效率就会越来越高。
课堂归纳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教师以启发、点拨、释疑、小结的形式和学生一起整理知识,“穿线织网”,归纳出教材知识结构和思想内涵。尽可能由学生归纳,一些难度较大的可由学生先讨论,再归纳总结。
教师的归纳要精练易懂,所以教师平常备课,就要用规范的最经济的书面语言把答案写出来,并反复修改、推敲,讲时“避免掺水分”,避免学生不得要领,找不出“关键词”、“得分点”。
历史教学反思7
中学历史学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被视为“枯燥、没意思的课”。我个人认为这除了教材过于庞杂、概括、枯燥之外,教师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高中历史教学成功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使学生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为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提供保证。新课改中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能够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等。这些都要求历史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能力的培养者转变,让教师在新课改中探索新的教学策略、教学途径和教学方式。无疑,反思性教学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一个很好途径。
一、反思性教学的内容
(一)课程理念反思
虽然,目前我们已经实施了新课程改革,但是在教师们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一般都会有一个定势的思维。这种已有的定势思维会深深的扎根于我们的习惯和经验当中,如果仍然使用旧的教学思想来指导教学,那么新课改的工作只能是“新瓶装旧酒”。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首先就必须对教学的理念进行反思。例如,在高中的新课程中就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在实际的高中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更加关注教师的主导性,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对新课改后高中历史课程的反思,并且受到湖南卫视中“变形记”节目的启发,我在高中的课堂中开展过一次“课堂变形记”的活动,即让学生充当老师的角色,而老师充当学生的角色,这种“变形”的教学方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也给了他们锻炼的机会,对以后的教学有很好的帮助。
(二)备课环节反思
备课是教学活动中的首要环节。在高中历史备课时,往往需要一个详细的计划,制订这个计划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在制订这个计划时,不能只按原有的经验来制定,应该思考新课程与旧课程的区别,对同一个问题的叙述在两种教材中有何区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区别?当然,以前的经验并不就是弃之不用,在备课环节中,除了思考新旧教材中的不同之外,还应该思考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
(三)教学手段反思
教学手段是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保证。因此,教师必须对自己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反思,并在实践中加以改进。例如,目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都比较喜欢使用多媒体,多媒体具备形象性、趣味性以及直观性等特点,运用得当可以使得课堂更加形象生动。但是,在现实中,教师又往往走了另外的'一个极端,比如:轻质量,而重数量;轻内容,而重形式;仍然不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由原来的“人灌”转变成“机灌”等。反思这些不良的现象,归根结底是忽视了教学中的有效性。所以,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时,应该反复思考所用素材的典型性,是否具有说服力,是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启,如果不能,则应该宁缺毋滥。只有经过充分的反思,才能让先进的教学手段真正为课堂服务。
二、反思性教学在历史新课改中的实践研究
高中历史中的反思性教学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对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反省和探索。因此,反思性教学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认证把握整个反思的教学过程。
(一)以发现问题为切入点
反思性教学以教学问题的发现为整个过程的切入点,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反思性教学中的反思不应该是简单地对自己教学情况的简单回想,而应该带着一种自我审视的心态来进行反思。
2.以科学的方式来解决对教学过程进行反省发现的问题,并努力寻求更好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使得教师获得了创造性思考指导解决问题的宝贵机会。因此,对每堂课都必须静心思考。例如,在讲授《战争》一课时,采用了《复兴之路》中的其中三段插入到课件中,事实证明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但同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我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在课堂上什么时候放比较合适?放完之后可以提什么问题?放多长时间,使得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感性认识,同时不影响授课进度?对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是进行反思性教学第一步。
(二)以积极改进作为关键点
反思性教学的目标是优化课堂教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主要目标是改进教学。因此,教师在发现问题之后,就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对授课的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战争》一课中,发现了上述的几个问题之后,认识到了:视频播放的时间应该合适,播放的内容应该与课堂相关等。在反思以后,对教学进行了如下的改进:在进行战争爆发背景的介绍之前,放了5分钟的东西方形势分析的视频,一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分析了战争爆发时的国内外形势,另外也营造了紧张的气氛。同时在视频观看之前还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在19世纪,从英国出发必须经过4个月才能抵达中国,为什么相距如此远的两个国家会爆发战争呢?有了视频作为直观的感受,经过稍微整理,学生就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来进行思考。
(三)以有效实践为落脚点
教师是反思性教学的主体,要求教师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客观的反思之后,形成一个效率更高的方案再进行下一次的课堂教学。因此,反思型的教师与操作型的教师存在着较大的区别,操作型的教师喜欢问“怎么样”,只关心教学的结果,而反思型的教师则更加关心“为什么”,试图找出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点和失败点。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例如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一课中,开始只是着重对基础知识的介绍,但是忽略了其中一些隐性问题的挖掘,经过反思后,我给学生留下了以下的问题:
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中,马克思就说过:“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预告资本主义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其中火药粉碎了骑士阶层;指南针引导人们走向世界,建立众多的殖民地;印刷术加快了知识的传播。”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四大发明给欧洲国家资产阶级的发展带去如此大的推动作用,而中国本土的资产阶级发展却如此缓慢呢?这样既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又有效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以坚持不懈为基本点
反思性教学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通过教师不断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来改善自身教学行为。因此,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就不是短期内就能见效的问题,需要长期不断地坚持,反思性教学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思考—调整—实践—发现问题不断循环的过程。只有经过长期的坚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学生“会学”,“会学”是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因此,学生的“会学”离不开教师的“会教”。“反思性教学”就是在此背景下走进了高中历史教堂,为了更好地研究反思性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本文首先对反思性教学的内容进行了介绍,然后依据作者多年高中历史教学的经验,对反思性教学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应用的具体方式进行了思考。
常言道:“教无定法”。在新课改中,并不是反思性教学就是万能的,本文只是以反思性教学为例研究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历史教学反思8
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情景教学、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法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整个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次课后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也正是在不断的反思、总结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在这次说课中我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历史教学反思9
一年的时光倏忽间就过去,回头想来高三这一年是那样的紧张、又是那样的充实。对于教学,这一年称得上更上层楼,而这是只有高三才有的,高三如同高中三年一个熔炉最后的高温加温时期,它是为成品出炉做准备,所以高三这一年是一直战斗在前沿的,它是热烈的、是紧张的、是充满希望的!
前沿给了我一个最好的平台,把以前不断积累的,在这一年厚积而薄发。
一、责任重大
高三是非常累的,高三备课,要新课、复习课一起备,尤其还要每周两个晚上9:00的自习,还有四个早上6:30的自习,所以疲惫不堪是很常见,但责任心让我非常明确,教师努力的一切关乎学生的未来,一定要用120%的精力与耐心去备课、备学生,这样才可以说得上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身为教师的这颗心。
高三从时间上来看两头适应难,容易出现波动,中间过程需要稳中有升,作为老师,在学习上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因为高二的相对宽松使得学生上了高三有些不适应,这时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心情与学情的调节,既要系统知识体系,也要不断渗透方法,用一颗充满责任感的心去与学生交流,那么学生会以一种重视但心中很踏实的感觉走好高三这一年。这是给教师本人和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的氛围,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的责任心,责任重于泰山,实际上何止于此!
二、学习、学习再学习
教师这个行业决定着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行业,但随着时间的累积可能人们更重视经验的积累,但实际上经验一定要与学习相结合这样二者才能真正焕发魅力。同时自我的不断学习极其重要,时代的不断发展要求自己要有自己的见解,所以自我的积累和感悟更是自己教学特色形成的重要部分,高三这一年我认真钻研这几年的全国和地方的高考题,又不断作大量习题,看《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考试报这样的书报杂志,一些专家的评议和分析出题走向,加上自我分析来形成自己的思想,这一点现在想来非常重要。
历史教学在进入高三以后,时间的`紧迫性越来越突出了。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高考成绩,是我一直以来苦苦思索的一个问题。在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这一专题时,我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教学设计思路
结合学生实际,依据教材、考试大纲和历史课程标准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教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及时巧妙地渗透了德育,重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不断夯实基础知识,提升基本技能,并进行横向联系和纵向深化,使学生对历史形成网络化认知,具备基本的应试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解题技巧,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应试素质。
备课--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实效;落实考点,注重细节,深挖教材;联系热点,研究动态。
二、教学过程及效果:
教学内容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注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教材的处理,依托教材,打破章节顺序,突出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清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注意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因素。
(一)成功之处:
1、重视基础,强调知识的整体,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活化历史知识,切准发展脉络、把握时代特征,提升了能力,拓展了思维。
2、突出体现了历史教学的教育功能,关注热点,延伸历史的发展性,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如把祖国的统一、和谐社会等学生们比较关心和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和学习历史知识结合起来,自觉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谐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追求,意识形态的不同不会成为我们加强联系的障碍。以此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生活,让历史为现实服务,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身边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其个性健康发展。
3、教学媒体使用合理,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真正起到辅助教学作用。本节课头绪比较多,内容繁杂,学生理解记忆比较困难。为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运用多媒体课件,使知识结构系统化。如复习新时期的外交,利用一些视频、图片、知识脉络图演示,形象直观,较好地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学生记忆,巩固了基础知识,加大了课堂的知识容量。
4、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运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法和其他一切可行的办法重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表达、运用能力。在讲述不同时期外交时,我要求学生要善于运用政治、经济、文化三分法去分析其不同时代背景,同时注重中外联系、加强对不同时期的情况比较,形成全面、系统的知识结构,还结合时代热点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应用、综合能力。
5、注重精编练习,适量训练
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宽和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更是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适度进行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在复习之前,对各种习题进行精心的挑选、细致的分析。在精选专题练习上,我坚持抓基本、抓重点、抓难点、抓热点、抓易错点的原则,精选一些思维含量较高,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性又能反馈基本知识的各种类型的练习题(包括近几年的某些高考试题),自己重组题,进行适量定时的训练(平时训练、第八节测试、月考),使学生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掌握和提高解答各类题型的方法和能力。并且对每次书面训练和检测性习题考试都及时进行评讲分析,针对学生在审题、解题中存在的思路或方法上的缺陷加以指正,使学生在讲评中受到启发,从而提高解题的能力。
6、关注热点,收集信息加强交流。
关注高中新课程方案信息,高考信息,一年的时政热点信息和考纲变化的信息等。
(二)不足之处:
1、如果说本人的教学有缺憾的话,就是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教法,课堂教学没有完全放开,再多给学生发言讨论的机会和时间,课堂气氛再活跃一些就更好了。
2、课堂知识容量过大。
今后我将继续探索开放高效的课堂教学复习模式,在继承传统教学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和创新。
历史教学反思10
传统的教学法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其课堂结构千篇一律,难以创设生气。当今,加强素质教育就要改变这种状况。“读、讲、议、练”教学法注重“教”与“学”的互相渗透和互相作用,在历史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较好地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及其规律。这种方法,一改教师过去硬性灌输、包办代替的现象,真正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现代教育思想。近年来,我校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尝试“读、讲、议、练”四段教学法,效果显著。
读:教师课前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精心设计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题,阅读教材,思考问题。读是教学开始部分,时间控制在6至8分钟。要求学生阅读时注意章、节、句、段之间,特别是小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教师列出的问题,初步读懂教材内容,明确重点、难点,标出疑点,理清线索,做好读书笔记。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教师应注意巡回指导,解惑释疑。如《中国近现代史》上册《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一节,教师可先提出“什么是资本输出”,“帝国主义国家对华资本输出的形式及危害”等问题,指导学生读书,独立思考,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个别辅导,阐释“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等概念。
讲:就是教师的讲授,授课时突出一个“精”字。即学生通览教材,经过一般思索后教师“精讲”。其目的是要用精练的语言,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把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讲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时间掌握在20分钟左右,讲授中教师要用彩色粉笔书写正副板书,凡是重要的年代、地名、人名,主要内容——历史的基本线索、重要的基础知识,亦即基本观点和基本概念等,都要求学生在课本相应的位置上注明符号和写出要点。教师精讲后,应即安排2至3分钟时间让学生速读,将学生在自学时的疑点和教师精讲部分的重点,有选择地再读一遍,强化记忆,以达到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
议:教师有目的地让学生把尚未弄懂问题的疑点提出来,师生一起展开讨论。方法可以由教师先提出疑点,引导学生思维,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或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启发,开启学生的思路,当堂讲清疑点;也可以概括几种不同看法,然后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应的课外读物,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让学生在课外寻求正确答案。如在讲授西欧启蒙思想时,学生提出:启蒙思想的核心是反对专制、特权,要求民主、自由、平等,可卢梭又提倡“社会契约”,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社会契约”,这前后两种要求是不是矛盾的?通过讨论,学生终于弄清启蒙思想家是要求以“社会契约”——“法制”来维持一个民主、自由、平等的社会。从而,进一步挖掘了教材的内涵,学生对教材上一些问题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和全面了。
练:学生在经过读、讲、议几个过程,获得了新知识、新概念后,为了巩固这些知识,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包括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及时完成,一般以选择题和简答题为宜。课堂上的练习主要是师生一起分析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的例题,为学生课后作业扫除障碍,并希望通过“练”,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达到当堂掌握、当堂理解、当堂巩固的目的。但不宜把求知的目标定得太高,以免脱离学生的学习实际,有时不妨稍稍降低一些训练的难度。从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着眼,训练应有一个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的总体构思,引导学生“拾阶而上”,一步步登堂入室。
“读、讲、议、练”教学法注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学习中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读、讲、议、
练”注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开发智力,使之逐步养成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读、讲、议、练”注重学生思维的流畅性,通过经常、反复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读、讲、议、练”注重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教师讲得少,学生动脑、动手机会多,思维训练容量大,不仅使学生把知识真正化为己有,同时也为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创造了条件。
应该注意的是“读、讲、议、练”要体现历史课的特点,切忌将历史课上成语文课。不应在语言文字上兜圈子,要突出把握历史课的“个性”。
“读、讲、议、练”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的设计,都要靠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合理组织,同时,在教学过程,又必须随时根据课堂出现的新情况,因势利导,调整教学步骤,以便把学生求知探索的积极性引向既定的目标。
教学中,要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倡导教学相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平等、民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教师应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积极开发学生潜能,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标新立异,使学生身心愉悦。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敏捷,真知灼见、创新火花才会迸发。
在“读、讲、议、练”教学中,直观教具,特别是现代化教学手段要充分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历史教学反思11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阵地,它应该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渠道,要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入到学习中来,教学评价措施的实施是一种好的办法。找到一种能使学生动起来的激励措施,学生就能动起来。到城关中学听了一节巩丽老师的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示范课,深有感受。她的评价措施灵活、仔细。细化到几个层次,师评价,生生评价,特别是生生互动,比如,组内成员互换检查等。通过课堂评价的确起到了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的效果。值得学习与推广。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学中,老师的备课对学情缺乏了解,学生的“惑”没解,学习成效不明显。让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困惑与障碍,然后在课堂上一起讨论解决,就能真正达到解惑的目的'。
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困惑调整教学内容,以学定教,就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老师包办的越多,学生就越懒惰,学生的能力就越差。老师应该通盘考虑学习内容安排,设计学习的问题和方法,使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
质疑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因此,培养创新思维要从培养质疑精神开始。
实践证明:通过有效引导学生学习,能使学生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普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历史教学反思12
教后记《战略大决战》一课中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理念。
首先教学目标制定的明确、具体、恰当。
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历史学科特点制定三个目标:第一是知识能力目标;第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第三是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这三个目标从浅至深,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把握了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而且更深层次的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了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作出的不懈努力,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广大人民的情感,教学落实较好。
第二,设计了一个有深度的问题:仅仅三年时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就打垮了军事力量强大的国民党,原因何在?对于这个问题,一方面采取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的学法,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改变了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三,这节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能从直观形象上了解三大战役的有关史实,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课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教师点评过程,为学生获取、分析、讨论、利用信息和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创造了机会和条件,教师层层点评,学生层层过关,思路清晰,内容简明扼要。同时通过小组学习竞赛的方式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自主性,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不足:
第一:处理三大战役用时过多,使得讨论的问题显得有点仓促。
第二: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
第三:对于个别知识没有做横向联系。
综上所述,本节课力图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改变了以往教学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的表象阶段,培养和激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历史教学反思13
20xx年11月13日上午第一节课,我在九年三班上了一节课题研讨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现反思如下:
面对初三学生,公开课不仅是一堂展示课,更是一节教会学生如何学会运用史实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课。为此在备课时,主要为了课题研讨的主题"快乐教学法"而设计,尽量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我则以此为目的确定本节课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
这节课内容看似简单,却有较高的理解难度。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课件中添加了补充资源,如学生竞猜各种汽车的图标,在课件中插入形象的图片,使学生在视觉观赏中体验、感悟所学知识内容并激发学习主动性。
初三学生不像在初一、初二那么爱表现自己,他们一般不愿展示自我。为此,我采用的是启发式教学法。整个过程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撰写解说词,然后分组展示.在分组展示的过程中,再出示相关问题,启发引导分析问题,最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学生讲爱迪生的小故事,再探讨爱迪生的精神,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有些程度不太好的学生也举手跃跃欲试,要讲爱迪生的故事,我就把抓住这个能让他展示自我的机会。虽然讲得不完全,但我也抓住他讲的关键,引发学生感受爱迪生精神.同时我也抓住爱迪生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也许我们中间就有中国式的爱迪生”。让学生懂得科学成就的后面凝聚着科学家们艰苦的劳动,懂得如何去热爱科学,树立想有所成就就要有坚持不懈的行动。这样一来历史变成了有趣味性的活生生的历史,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初三的学生本就不好动,在调动学生情绪方面还有待提高,整体环节教师讲得还是比较多,应该给学生充分准备的空间,在学生说不出来时,总是着急去帮学生说出来,这样对学生的锻炼是不利,一定要相信学生的潜力。除此之外,在各环节的过渡语句还有待加强,各环节的把握上还需努力。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如何贴近学生,达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地目的.是值得思考的话题.这一学本节课也算是我在教学中的一次探索,看到点滴成功会让我更加自信,些许不足将提醒我要进一步完善教学各环节,相信只要我虚心地求教,不断尝试,一定会有所收获。
历史教学反思14
我们作为教师队伍中的新鲜血液,我们应该相应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号召,我们的教学模式也应该改变。新课程、新标准、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这就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一种学生本位的新模式。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如何在历史教学中破陈出新,在课堂中给学生以充分发挥余地,从而得到锻炼,达到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位一体,是每个新老教师苦苦思索、探索、甚至头疼的事情。认知指导实践,许多教师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在教学中尝试改革,出现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兴趣小组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我所在的实习学校丰润二中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通过三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丰润二中高效课堂七环节教学程序”,即:
(1)检测复习(5分钟),检测上一节学习内容,相互订正,上交。
(2)情境导入(2分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3)自主学习(12分钟),以一体化教学案为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自学,完成相关题目。
(4)合作探究(8分钟),学习小组内部交流,互帮互学解决问题。
(5)交流展示(8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对重难点问题的解决办法,或提出问题。
(6)教师评议(10分钟),教师点评小组成果,提升知识精华(方法、规律、疑难)。
(7)巩固练习(5分钟),针对本节目标进行达标练习,反馈矫正。高效课堂七环节教学程序,确保了新课改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落实,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享受成功!
在课上经过这“高效课堂七环节教学程序”,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在大多时候充当的都是提示、总结这样的角色,不在时传统课堂中的一言堂,在上课的时候只能听见教师一个人在说话的声音,学生是完完全全的被动的学习。现在上课运用高效课堂七环节教学程序,在上课的时候女教师说的话很少,大多的时间是留给学生自己讨论问题,有利于发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而不是等这教师直接给答案。经过学生思考、讨论得出来的答案学生记得更牢固。在考试的时候遇到开放性的试题,学生也会答得顺风顺水。
在上课的时候所有的老师都会运用高效课堂七环节教学程序,在课堂上更大的发挥学生的作用。
历史教学反思15
岁月如斯,时光流逝,一个学期又准备过去了。在第16周学校举行了第二次综合测试,现改卷、评卷工作已完成,学习成绩总的来说不够理想,为了在期考时能取得较好成绩,对前一学段的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是很有必要的。
一、基本情况
段考时我所教的八年级五个班差距不是很大,其中考得最好的A班和考得较差的D班差15个百分点。第二次综合测试时,我所教的班级人数为241人,总分为16756,平均分为69、53,极格人数为190人,及格率为78、84%,优秀人数为78,优秀率为32、27,三合率为180、74。五个班成绩参差不齐,成绩最好的班级和未位的班级差了35个百分点。B班得第一主要是不及格人数少,刚有6个不及格,加上班级人数最少;而D班是全年级尖子生最多的一个班,但尾巴特长,从我接手以来,任何一次考试都不及格的学生,固定有10个,严重影响他们班的整体排名。
二、得的方面
1、认真备课。虽然从教十几年了,仍觉得备课难度大,毕竟教材经常更换,学生也不一样,因此,在上每一节课前,我都能按照教学目标认真备好课,既备教材,也备学生。在授课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能及时记下来,以累积经验。
2、能经常找学生谈心。在每次考试,测验及授课过程中发现问题能及时找学生谈心,无论是尖子生或学困生。如C班的陆大有同学,本学期以来,上课总是心不在焉,又喜欢与邻桌的同学讲话,屡次被我点名。学习成绩除了历史每科考得均好,我意识到他可能对我有意见,找他谈过两次后,收敛了好多了,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A班的陆朝明同学,人很好动,爱搞小动作,上课不听,又说话,不做练习,学习成绩差,他妈妈天天来我们学校送牛奶,我用她妈妈例子教育他,他改了不少,收效较大。
3、尽量多用多媒体上课。历史述说的是过去的故事,与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理论性较强,在教室上和去多媒体教室上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本学期上的第17课是文化课,课本蜻蜓点水,我精心制作了课件,播放了视频画面:原子弹、氢弹成功爆炸形状,神舟五、六、七号发射过程,阿波罗成功登月等,学生很感兴趣,又得以掌握课本内容。
4、能多听同组老师的课。到目前为止,我听课节数为18节,其中有一大半是听历史课。新课、复习课都听,在听课过程中受益匪浅,如要注重学生的课堂笔记,生不做的要督促他们做;上课要有连贯性,整体性;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以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不是老师唱独角戏;要多鼓励学生,课堂秩序活而不乱等。
三、失的方面
1、对教材挖掘不深。备课时对每篇课文的三维理解浮于表面,上
时只是知识简单罗列,想讲深一些题目,学生又不喜欢。我也就不讲,事实上该讲的还是要讲的,学生以后会慢慢习惯。
2、对学生辅导工作不到位
(1)对尖子生
每个老师都喜欢尖子生,我也不例外。但我对他们的关注不够,某班的某个尖子生成绩下降,没得及时找他们谈心,分析成绩降的原因,帮助其树立信心,没能找时间对他们做难题的解题思路指导。上课时有个别尖子生不听课也不提醒,任他们放任自流,导致成绩下降。对他们提的意见不能够充分采纳,以致他们个别对科任有看法。
(2)对学困生
每个班都有厌学的学生,特别是男同学,每个班都有七、八个,上课纹丝不动,每篇课文都是白白的'。他们就是每次考试不及格的对象。偶尔能鼓励他们,偶尔能找他们谈话,偶尔授课时能督促他们做课堂笔记,但多数时候是对他们忽略,有时心情不好还说了一些伤害他们自尊心的话,使他们对历史更烦感。
3、教法呆板。95%的课是在教室上的,
很少用多媒体上。历史课内容丰富多彩,用多媒体上,效果多好,学生对与课文有关的影片、视频、历史图片很感兴趣,但我在教室上,仅对课文作了一些补充,不能耗够吸引学生,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导致(包括尖子生)能力难提高,考试时难题易丢分。
4、没能更多的向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如莫老师上课时内容的过渡做得佷好,环环相扣,听她的课是一种愉快的享受;覃老师授课时很仔细,把课文内容丰富了较多内涵,利于学生的应试能力的提高;方老师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指导较到位。她们的课我听得较多,但总是不能够很好的内化。
5、布置的练习量少。每两周才改一次作业,不是每个单元都能测验,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每次作业都有不少学生不交作业,我也不理,让他们形成不交作业这个不良习惯,导致一些学生考试老是不及格。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注重重答题技巧的指导。
2、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4、加强尖子生的培养、差生的转化工作力度。
5、多用多媒体上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历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历史教学反思09-09
历史教学反思05-15
历史教学优秀反思12-12
历史教学反思【精】04-01
历史教学反思【荐】04-01
【热】历史教学反思03-24
历史新课改的教学反思03-25
关于历史的教学反思10-20
历史期末教学反思08-30
历史教学反思【热】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