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1
在《一元一次方程》“移项”一课教学中,整体设计过程是这样的:先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从而引出移项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利用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当然是第一次接触这部分内容,所以在方程的解法选择上都是移项后,合并同类项。与前一节内容相比较,可感受到这种解法简单。讲解完成后给出随堂练习2个方程:
(1)—4y—1=3y—8
(2)0.5n—3=1.5n+2让学生动手去做,仔细观察学生练习过程,出现了不少问题。课后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情况:
①含未知数的.项不知道如何处理;
②移项没有变号
③没有移动的项也改变了符号。
出现以上情况,主要是在教学设计中没有把本节课困难想到,总以为这节课很简单,没有困难,学生应该很轻松解决问题,以致于课后作业中也出现两大问题。
第一:解题中部分同学仍采用原来的等式性质解题,第二:移项的符号不改变是一个大问题。这一节课后给我的反思是:备课中细致环节还不够准确,课堂上反馈练习太少,另外在新教材教学中,教学有时还要借鉴老教材的一些好方法,这样长补短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2
本节课由一道著名的求未知数的问题,得到方程,这个方程的特点就是有些系数是分数,这时学生纷纷用合并同类项,把系数化为1的变形方法来解,但在合并同类项时几个分数的求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且容易出错,再看方程怎样解呢?学生困惑了,不知从何处下手了,此时,需要寻求一种新的变形方法来解它求知的欲望出来了,想到了去分母,就是化去分母,把分数系数化为整数,使解方程中的计算方便些。 在解方程中去分母时,我发现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
1、部分学生不会找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这点要适当指导。
2、用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乘以方程两边的项时,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3、当减式中分子是多项式且分母恰好为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时,去分母后,分子没有作为一个整体加上括号,容易错符号。如解方程方程两边都乘以10后,得到5×3x+1-10×2=3x-2-2×2x+3其中3x+1,2x+3没有加括号,弄错了符号对解题步骤的归纳说法基本一致。就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些欠佳,需要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本节课习题设计的不够充分,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训练强度达不到,当分母是小数时,找最小公倍数是困难的,我们要引导学生:
1、把小数的分母化为整数的分母。如把方程中的前两项分子、分母同乘以10,或前两项分母同乘以 ,则两项的分母分别成为2和5,即原方程变形为整数。
2、想办法将分母变为1。等式两边同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10。
3、学生有疑惑的是先去括号呢,还是先去分母,怎样计算会简便些呢?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以上活动都比较感兴趣,特别是对讨论的环节每个学生都想发表自己的看法。对解题步骤的归纳说法基本一致,就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些欠佳,需要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多思考多练习,抓住特点,就能找到一些解方程的.技巧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给学生准备一部分提高能力的题,达到检测和拓展数学思维的目的。
另外,从学生的作业中反馈出:对去分母的第一步还存在较大的问题,是不是说明过程的叙述不太清楚,部分学生摸棱两可,真真自己做的时候就会暴露出不懂的,这也提醒我今后的教学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要下“功夫”,切不可轻易的解决问题。备课时应该多多思考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再修改初备的教案,尽量完善,尽量完美。
但我还是感觉到:我讲的太多;主动权还没有放心大胆地交还给学生,否则情况会可能会更好。这也是我的缺点,应该化大力气来调整自己。另外也应该不断地充实自己其他方面地知识,把数学课上地生动活泼。
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3
一、学生接受情况的方面
销售问题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比较了解,但对其中的一些概念并不是很理解,因此教学中应该对这些概念作出解析。比如什么是进价,什么是售价,什么是利润与利润率等等,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搞清楚,否则进难于进行教学。对于公式:
利润=售价 — 进价 、 利润=进价×利润率。 教学中必须举例说明,才能让学生理解。
对于例题方面,学生对于盈利25%是什么意思?是表示进价的25%还是售价的25%?有的学生不理解。同样亏损25%是什么意思也不太理解,教师在此必须作出解析。否则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学中要预见到学生什么地方会不理解,这是我们必须研究的一个方向。只有这样为学生所想,帮他们解决疑问教学才能有效果。
总的来说,按上面的设计,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还可以,但对一些变式问题学生的应变能力还不够。
二、教师的教案设计方面
本节课的设计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从开头的幻灯片的有关的销售广告语“跳楼价、大放血、5折酬宾、入手,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这是本节课的一个兴趣点,在课件中,利用图文并冒的方法让学生感觉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总的来说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三、不足的`方面
在销售问题中对于一些含有利润率的应用题,学生不太理解也不会做,比如课本P108的第4题,部分学生不知怎么去找出等量关系,这也说明学生的应变能力不好,这是我们教学应注意的一个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4
1、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基础是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综合知识运用点多,难点在于要正确地把分式方程化为一元一次方程,问题的关键是在去分母,包括正确乘于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正确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学生在做题时要很小心才行,如果其中有一步走错了,特别是去分母这一步错了,后面的`功夫便白费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耐心地攻克每一个难点,千万不要在去分母时忘记把没有分母的项也乘于它们的最简公分母。
2、对于一些分母需要变形的分式方程,强调要通过因式分解才能找出它们的最简公分母,在找公分母时还要注意互为相反数的情况,千万不要把问题复杂化,如果能够正确地找出最简公分母并去括号,就接近了成功了。要鼓励学生耐心一些,每一步要细心、细心再细心。任何一步错了都会导致后面的劳动白费。
3、我们在教学中高估了学生,以为教师知识点已经帮学生复习过了,学生就会了,可是在做练习时学生不是错这、就是错那,总之是很难得到正确的答案,所以要真正地能够做到基本训练到位、学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才是过关的体现。
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5
本课以学生比较感爱好的《家有儿女》为话题引人,然后围绕刘星他们一家的实际问题分别设计成打折、积分、最佳方案问题。将问题呈现给学生,每一类型的第一道题目带领学生分析,这一类型的其他题目有学生自己分析解答,提供给学生探索归纳的空间。
然后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独自完成。再通过师生共同合作参与,由学生自主探索得出用式子表示的等量关系,在整个新授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在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对打折、积分、最佳方案问题进行复习。教师在过程中扮演了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启迪者的角色。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但是通过这一节课和别的学校老师相比较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应始终保持平静的心态,接近学生,不要离学生太远。
2. 在教学应始终保持笑脸。
3. 在和学生交流过程中,应多鼓励他们大胆地进行思考和回答问题。
4. 整节课的教学中,语言的过渡和衔接。
5. 由于时间把握的不好,未能将习题处理完。
应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
另外,本节教学复习的是七年级上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由于是复习课,加上我上课的班级学生成绩比较优秀,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过,基本知识比较扎实了,于是本人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审题习惯的培养
上课开始设计了一个小“陷阱”,仔细阅读练习纸,在规定时间按要求完成。由于学生没有把练习纸上的内容读完,都没有在意识到老师的“陷阱”。于是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审题的.重要性。并且在复习完内容后,让学生说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后,提问哪一步骤最重要?(审题)然后出示华应龙老师编写的审题诗,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意识到审题的重要性,养成仔细审题的好习惯。
2、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是复习课,知识点学生基本已经掌握好了。于是在讲解每一题时,都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尝试解决,然后再指名学生讲解解题方法与自己的想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3、注重知识点的比较
复习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后,我又设计一道,一倍数已知的问题: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列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教会学生灵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方法,我认为这才是最重要的。
4、注重知识的拓展
由于是复习课,在复习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同时,又要有一点拓展提升,发展学生的思维。所以我设计了一道“自我挑战”题,但与有时间关系,课堂上没有来得及当堂解决,而是留到了课后。
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6
在小结里提出解一元一次方程分为两大步,目的是进一步强调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指导思想是化归思想.从而使学生明确最简方程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化归目标,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是,首先寻求所给方程与目标的差异,然后设法消除差异,直至达到化归目标,即化为最简方程,求出方程的解.这里化归的具体方法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这样处理,可使学生在解题时思路明确,有章可循.
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7
今天我讲了一节《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本来在备课的时候准备的很充足,考虑到了学生在课堂上将出现的各种情况,开始讲的时候很顺利,学生的状态和他们的发言都很令我满意,但是在讲完例题,引导学生做名校密题、做练习时出现了问题,学生的.做题速度与准确度与我的预想有一点差距。当时我有点着急,一看时间所剩不多,没有对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而留到自习再逐一解决。
我在备课的时候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对以前所学知识进行回顾,让学生在很自然的状态下从一元一次方程过度到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其次,给出两道例题,让学生通过做例题和练习并从中总结出书上给的注意“方程两边同乘或除以的式子不能为零。”再次,引导全体同学做名校密题上的练习,并逐渐加深难度。最后,根据学生情况,分层次留作业。
对于本节课我的感受就是,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太注重课堂的流程往往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与其讲究一些讲课的技巧,不如塌塌实实的讲一节课,真正做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才是讲课的根本。
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8
通过上节课学习后,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把系数化为1这四个步骤解一元一次方程,接下来这一节课,我们要重点讨论是①解方程中的“去分母”,②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这样我们就掌握了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都采用的五步变形方法。
由一道著名的求未知数的问题,得到方程,这个方程的.特点就是有些系数是分数,这时学生纷纷用合并同类项,把系数化为1的变形方法来解,但在合并同类项时几个分数的求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且容易出错,再看方程
怎样解呢?学生困惑了,不知从何处下手了,此时,需要寻求一种新的变形方法来解它,求知的欲望出来了,想到了去分母,就是化去分母,把分数系数化为整数,使解方程中的计算方便些。
在解方程中去分母时,我们发现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①部分学生不会找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这点要适当指导,②用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乘以方程两边的项时,漏乘不含分母的项,③当减式中分子是多项式且分母恰好为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时,去分母后,分子没有作为一个整体加上括号,容易错符号。如解方程方程两边都乘以2后,得到2x—x+2=2,其中x+2没有加括号,弄错了符号。
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9
本周主要教学了一元一次方程和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学习、教师重点讲解等形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认识了一元一次方程,正解解一元一次方程,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渗透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一周的教学教学任务基本完成,现将一周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认识了一元一次方程。
通过实际问题列方程,观察方程的特点,通过学生交流总结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其特征。
①只含有一个示知数;
②未知数的次数为一次③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具有以上三个特点的方程才叫一元一次方程。但学生在学习中易发生记忆识别错误,往往会把象这样的式子或等式误看作是一元一次方程:①,②,③,④4x+3=y。这需要老师在课堂上通过辨析训练加以区分,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是学生学习中注意的问题。
二、学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了等式的性质。它是方程变形的基础,是正解解方程的理论依据。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等图片(天平),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便于学生理解等式性质一和性质二。等式性质一: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依然成立;等式性质二:等式左右两边同时乘或同时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或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2)在此基础上教学方程的基本变形方法,通过实际观察变形的过程,总结出方程变形的两种基本方法:①移项;②系数化为1。
(3)解一元一次方程。主要学习了解四种形式的一元一次方程: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带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带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分子、分母含有小数的一元一次方程。无论哪种方程其解法都渗透了利用等式性质进行方程的变形(移项、系数化为1)。但在解分子、分母含小数的一元一次方程时学生易犯错误,就是将分数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混淆,不能很好的.理解。比如:,可以先将方程左边两个分数化成整数方程,即给第一个分数分子、分母同时乘100;第二个分数分子、分母同时乘10,变为:,然后去分母,去括号解答即可。也可以这样解,把分母分为1。即把第一个分数分子、分母同时乘50,第二个分数分子、分母同时乘2得,进而解答。解方程时学生较马虎,有时不能够准确的解答出结果,往往会出现漏乘(等式左边乘右边不乘)、移项错误(不移动的项符号不变,移动的项符号才发生变化)、系数化1(如)、计算错误等。鉴于此,我建议教给学生在练习本上去检验所解得的未知数的结果是不是原方程的解的方法去验证解答是否正确。
三、列方程解实际问题。
这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主要是了解列方程解答问题的基本步骤和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形成方程思想,渗透方程解答问题的意识;会结合实际问题列方程解答。通过教学反映了一个问题,学生不能很好的解答这一问题,主要是不会分析题,找不出题目中的有用数学信息,分析能力较差,我结合教学内容,采用了列表分析法、画线段图分析法、举实例分析法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找出题目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题目列出等量关系式。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各种类型的题目很多,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逐一归类进行讲解,最关键的是让学生理解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弄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会设未知数,会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式列方程求解。但在问题设计时应把握从以下几方面着重教学:行程问题、工作量问题、金融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本章节知识的学习为下一单元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是一个很好的铺垫,也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所以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至关重要,必须过好每一个知识点,最重要的是学生良好思维习惯和解题习惯的培养。
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10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教学反思一周的时间,终于把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讲完了,但是对于最近的应用,我有些思考。对于应用之前的解方程,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没有太多的理解性知识,大多是熟能生巧的问题,而对于接下来的四节内容来说,都会有些困难。难就难在对实际问题的理解,对信息的梳理,找等量关系。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让他们能够较为顺利的处理信息,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根据之前的经验,根据学生们的特点,我在我们班实行了这样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做好课前预习是每一个学科都会提到的方法,那么数学的课堂预习如何做,才有效?我的要求是,预习中,画出书本上的概念,自学例题,并在积累本上自己将例题再写一遍,和课本再对照,最后将课后“随堂练习”中的习题写一遍。整个过程大概需要十几分钟。
在第二天的上课前,我会在班里巡视,了解预习情况,针对完成不佳的会在新课讲解过程中加以提问提醒。这样会让学生引起重视。另一方面,学生预习过的,在第二天的课堂上会相对从容一些。课后习题讲解。偶然的一次想法,我为了激励那些学学习成绩好,但不爱发言的学生发现展示自己,我在当天晚上的作业中加入了讲解习题录视频的环节,我会在当天晚上给几名家长发信息,要求协助孩子录视频,题目大都是重点题和难点题,视频在三分钟以内,不提前告知学生,就是让他们每个人能够认真对待每一个题目。在第二天评讲题目时,播放视频讲解,大家一起观看并讨论。一开始的录制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镜头过远,比如书写和讲解不搭配,耗费时间过长等,在一次次的更正后,现在的录制视频更规范些。还没有和学生进行反馈谈话,不了解学生的想法,但有部分家长认为这样的方式很好,值得坚持。
下一步,我将继续改进措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使学习更高效。即使如此,仍有很多家长对于孩子这一周的学习有所担忧,晚上完成作业的时间过长,我都一一做了解释,我想,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理解在先,整理信息很重要,只有不断的去练习,去思考,才能逐步提高。
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11
用移项法解方程是处理问题的一种很好的途径,而解方程又是这种途径必须要掌握的。这节课上学生是带着上一节课的内容来学习的,现对这部分内容总结如下:
本节课的整体过程是这样的:先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从而引出了移项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利用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当然今天是第一次接触这部分内容,所以在方程的.选择上,都是移项后,同类项的合并比较简单,与前一节内容相比较,可轻易感受到这种解法的简洁性;讲解完成后,进一步给出了练一练的两个方程,让学生动手去做;仔细观察学生的练习过程,出现了很多困难。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情况:
①含未知数的项不知道如何处理;
②移项没有变号;
③没移动的项也改变了符号;(划线的两种情况出现最多);
针对以上情况,利用课堂时间,先让有困难的学生说一下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让其他同学帮助他找出错误并加以解决,这样更能促进同学间的相互进步。(由于时间的关系,本节课这一点做得还不够完善,可从学生的作业中反应出来。)再让学生总结注意点,教师进行点拨。最后的学生小结并不是一种形式,通过小结教师能很好地看出学生的知识形成和掌握情况。
总的来说,虽然课堂上同学们总结错误点总结的不错,但学生对解方程的掌握仍浮于表面,练习少了,课后作业中的问题也就出来了;
第一,解题中部分同学仍采用原来的等式性质进行;
第二,移项时符号还是一个大问题;
所以总的说来,这课堂效率不高,没有完成基本的课堂任务;学生一节课下来还是少了练习的机会,看来对求解的题目,课堂上需要更多的练习,从题目中去反馈会显得更加适合。在新教材的讲解中,有时还是要借鉴老教材的一些好的方法。
另外,本节课没完成的任务,希望能在下面的时间里尽快进行补充,让学生能及时对知识进行掌握。
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12
在《一元一次方程》“移项”一课教学中,整体设计过程是这样的:先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从而引出移项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利用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当然是第一次接触这部分内容,所以在方程的解法选择上都是移项后,合并同类项。与前一节内容相比较,可感受到这种解法简单。讲解完成后给出随堂练习四个方程:(1)10x—3=9(2)5x—2=7x+8(3)X=3/2x+16(4)1—3/2x=3x+5/2。让学生动手去做,仔细观察学生练习过程,出现了不少问题。课后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情况:①含未知数的项不知道如何处理;②移项没有变号③没有移动的项也改变了符号。出现以上情况,主要是在教学设计中没有把本节课困难想到,总以为这节课很简单,没有困难,学生应该很轻松解决问题,以致于课后作业中也出现两大问题。第一:解题中部分同学仍采用原来的等式性质解题,第二:移项的符号不改变是一个大问题。这一节课后给我的反思是:备课中细致环节还不够准确,课堂上反馈练习太少,另外在新教材教学中,教学有时还要借鉴老教材的一些好方法,这样取长补短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13
在学生学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都采用的五步变形方法以后,这节课重点探讨解下列方程的技巧方法,
如在解方程30%x+70%(200-x)=200×70%中,在去分母时,方程两边都乘以100,化去%得:
30x+70(200-x)=200×70,有部分学生就提出疑问,为什么在200那里不乘以100?在(200-x)的里面又不乘以100呢?为了能让学生明白,我想是否要将原方程变形为,然后再各项乘以100,写成,最后化去分母。
又在解方程中,怎样去分母呢?最小公倍数是什么呢?学生是有疑惑的,当分母是小数时,找最小公倍数是困难的,我们要引导学生:
①把小数的分母化为整数的`分母。如把方程中的前二项都分别分子分母同乘以10,则二项的分母分别成为5和1,即原方程变形为
②想办法将分母变为1,即把左边第一项分子、分母都乘以2,右边第一项分子、分母都乘
10,则三项的分母都为1。原方程变形为2(4x-1.5)=10(1.2-x)+2
又如在解方程中,是先去括号呢,还是先去分母,怎样计算会简便些呢?
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多思考多练习,抓住特点,就能找到一些解方程的技巧方
法。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都采用五步变形灵活应用,除此之外,据不同题型,运用一些技巧方法,就能快捷地求出其解。
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14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P96-97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这一节课的内容是继续讨论如何列、解方程的问题,它包括两方面:①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②重点讨论解方程中的“去括号”。它先从一个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思想去通过建立模型列方程解决问题。在解方程中遇到了有括号的新形式,从而引发思考,当方程中有括号时,如何变形使方程最终简化为x=a的形式。其重点在于用去括号等步骤化简方程使之最终转化为x=a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弄清题目的已知量、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难点是学生能自己看问题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并能正确解出方程。
20xx年11月18日下午我参加了东方市教育局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在感城中学上了此课。回顾整堂课,虽无大的迭宕起伏,但也顺顺利利落实教学任务,在上课过程中,基本是都能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并进行组织教学。重点、难点处理得当,知识主线鲜明,同时借助媒体有效地整合教学内容,是一堂传统与课改相结合的好课。但同时也受实际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了解学生真实需求及学生的接受获取能力等比较极限,在把教材真正转化成为学生行为中没有能充分推动学生参与。总之,本堂课成功有之,缺憾亦存。为能促进交流,促已成长,现摘取片段进行回顾。
活动1:复习回顾。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我们学了哪几步?每步要注意什么?(2)练习:解方程9-3x=-5x+5此活动的目的温故旧知,为获取新知作铺垫。活动中我先用媒体展示回顾中的(1),学生回忆思考,然后回答。再展示练习(2),学生口述解此方程的步骤和过程,通过设问点明每一步的依据及注意事项。学生在此活动中积极思考,积极参与。但集体回答较多,我没能够充分深入全面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及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层次。是
反思:此题作为具有新承上接下的作用,也是教师的好契机。应该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请一两位同学板演或主讲,师生共同评价,这样教师可及时深入了解学情,了解学生对用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掌握情况和熟练成度等。
活动2:列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实际问题。
问题:某校去年加强节能措施,提倡节约用电,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量减少1000度,全年用电9万度,该校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度?
过程:师通过提问助学生分析,列出方程:若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则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1000)度,上半年共用电6x度,下半年共用电6(x-1000)度。本题的一个等量关系是:上半年用电量+下关年用电量=90000,所以,可列方程6x+6(x-1000)=90000。
反思:“找相等关系”是本节学生认知上的一个难点,教师没能很好分散及突破。这块内容教师过于承办,得出结论有些急促,学
生对题意的理解和方程的来源与各个量的意义并非人人皆透、个个都明。因为应用题能否顺利解决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生活经历、社会阅历有很大关系,所以应先组织学生齐读或请一同学朗读,让学生在读书中理解题意,弄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同时可感受数学就在身边的生活中,增强其爱数学的情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最后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接着再解一元一次方程并作答,教师只需加以强调解题的规范性和过程的注意事项。待学生解答完后让一两个学生进行讲解:从何理解题意、怎么分析、怎样解答,教师与其余学生共同评价主讲学生的思路,在学生暴露思维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样教师既能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又能让师生、生生交流更充分,更能体现出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活动3:解方程
背景:在分析实际问题的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6x+6(x-1000)=90000之后学生能想到用去括号把方程化简得
6x+6x-6000=90000。
过程:
师:接下来如何变形?生1:合并同类项生2:移项
师按生2步骤板演。生1:(困惑)
反思:此处生1带着困惑被拽入生2的思维行列,教师忽略了生1的想法,也许会厄杀了生1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应尊重生1,可让生
1、生2按自己的思路解题。
生1方法:合并同类项,得
12x-6000=90000移项,得
12x=90000+6000合并同类项,得
12x=96000系数化为1,得
x=8000生2方法:移项,得
6x+6x=90000+6000合并同类项,得
12x=96000系数化为1,得
x=8000完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学生自会发现生1过程中出现两次合并同类项。生2解法简捷省时少力,较生1解法有优越性,从而增强了择优意识,加强了算法程序化的思想。
活动4:巩固新知:解下列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15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体会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找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方程的概念在小学阶段已经出现过,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更高一个层次认识方程、运用方程呢?我的教学策略是:第一步,创造一个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失衡。第二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总结归纳出新知识。第三步,介绍新知识的文化背景,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同时为学习有关概念进行铺垫。第四步,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找相等关系列方程。现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对学生进行了数学文化的渗透。方程的概念在小学已经出现过,初一再次学习方程应该让学生们更高一个层次认识方程,因此通过介绍字母表示未知数的文化背景,在文化层面上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爱数学,展示数学的文化魅力。
2.分层次设置练习题,逐步突破难点。初一学生在解应用题时,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1)抓不住相等关系;(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3)习惯用算术解法,对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其中,第一个方面是主要的,解决了它,另两个方面就都好解决了。为此我在“练一练”的环节里设置了A与B两组练习,A组练习的题目已经帮学生设定了未知数,重点训练学生找相等关系、列方程;B组练习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设未知数列方程,要求学生能突破用算术解法解应用题的思维定势,学会通过阅读题目、理解题意、进而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3.恰当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件制作上考虑到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了许多卡通动画效果,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不仅大大地提高了课堂容量,而且还可以展示学生的作品(课堂练习的解答),及时纠正学生书面表达的错误,规范解题格式,改掉小学生重结果轻过程,解题格式不规范,解题步骤混乱等不良现象。
4.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本节课的教学从始至终,教师都是面带笑容地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给学生鼓励与肯定,消除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因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心里障碍,激活学生的思维,保持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二、不足之处
1.教学容量偏大,以致没有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对如何找相等关系进行总结归纳。本节课在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以后,设计了一组判断题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进行辨析。课后我想到这节课的难点是如何找相等关系列方程,应该淡化概念,如果删去这道练习题就可以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总结归纳找相等关系的方法,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2.对学生情况不够熟悉。因为本节课是初一学生入学后一个月进行的,所以我对许多学生还叫不出名字,虽然课堂上可以用手指着某某同学回答问题,但是课后仔细想来,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不仅仅是教学内容设计上的衔接,而应该是多方位的衔接,其中就包括教师应尽快了解、熟悉学生,这样可以帮助消除学生刚升入初中的许多不适应。
三、对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
(1)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初中的许多数学知识都是小学知识的延续与提高,因此要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真正意义上的衔接,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熟悉并掌握《数学课程标准》的教材体系,而且我们还要认识到处理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并非只是小学与初一老师的事情,其实整个中学阶段有很多的知识点都是在小学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的,如初二学习的“轴对称”及“等腰三角形”的知识在小学都出现过。
(2)渗透数学文化的教育,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小学到初中,教学内容更抽象,更加符号化,有一些学生在努力学习数学的同时,逐渐地厌烦、冷漠数学,这主要是应试教育环境下的数学教学,对数学知识的积累、数学技巧的训练等工具性价值的过分关注,使数学学习越来越枯燥无味,所以我们教师应该让学生一进入中学的课堂,就展现给学生一个多姿多彩的数学世界,在课堂教学中时时体现数学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的魅力,保持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07-02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反思02-11
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03-27
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教学反思04-07
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的教学反思03-06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精选23篇)08-10
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15篇04-07
《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10篇02-26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教学反思10篇03-28